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馆藏民间面具题材浅析
1
作者 侯懿航 张一帆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第11期75-77,共3页
西安美术学院博物馆馆藏民间面具中有近一百件陇东地区民间面具,这批面具无论从形制还是内容,在延续了民间面具文化的特定因素的基础上,更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由于对这批面具的早期收集资料缺失,其来源、地域、出处、题材等相关问... 西安美术学院博物馆馆藏民间面具中有近一百件陇东地区民间面具,这批面具无论从形制还是内容,在延续了民间面具文化的特定因素的基础上,更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由于对这批面具的早期收集资料缺失,其来源、地域、出处、题材等相关问题均成为研究中的空白点,这样的现状对于我院博物馆民间美术部分的展柜陈列、博物馆的公共教育以及学校学生的民间美术课程学习都产生了很多不便因素,故笔者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及民间田野调查,将这批面具进行了细致分类,并对其工艺制作、内容题材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民间面具 巫术 神话传说
下载PDF
高校校藏纸质文物保护的现状与思考——以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侯懿航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40-143,共4页
高校校藏是我国文物保存管理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纸质文物收藏在高校校藏中占比较大,主要包括古书画、古籍、金石碑帖等。鉴于目前高校校藏文物的保护意识与保护手段不足的现状,以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校藏书画保护修复为例,简述... 高校校藏是我国文物保存管理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纸质文物收藏在高校校藏中占比较大,主要包括古书画、古籍、金石碑帖等。鉴于目前高校校藏文物的保护意识与保护手段不足的现状,以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校藏书画保护修复为例,简述了修复保护工作的进程,对高校开展校藏纸质文物保护的意义、保护的方式、保护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博物馆 保护修复 纸质文物 古书画
原文传递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 被引量:1
3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8-51,共4页
一层—古代绘画精品馆 西安美术学院经过60年广泛征集,几代人不懈努力,珍藏了大批中国历代绘画,其可分为三大类:第一部分依据款题,时间跨越千年,内含传五代至清末历朝历代之佳作,
关键词 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博物馆 古代绘画 历代
原文传递
师心回望——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馆藏名师课徒画稿展
4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5-35,共1页
中国画发展演进的历史沿革既有自然生成的规律,更是文化传承的必然结果。历代不同艺术流派、风格语言的产生不仅是借鉴前人的笔墨经验,而且是个体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次变革,既与前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画发展演进的历史沿革既有自然生成的规律,更是文化传承的必然结果。历代不同艺术流派、风格语言的产生不仅是借鉴前人的笔墨经验,而且是个体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次变革,既与前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给后人以影响,流衍不息,人们在回望中拓展,循环往复而温故知新,使传统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博物馆 画稿 名师 馆藏 师心 文化传承 艺术流派
原文传递
溪山卧游——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藏历代山水画展
5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0-65,共6页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独立画科,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历代画家以"卧游"的心态描绘祖国河山,并更进一步赋予含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观感世界的思维方式。画由心生,山水画所表现的正是画家对大自...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独立画科,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历代画家以"卧游"的心态描绘祖国河山,并更进一步赋予含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观感世界的思维方式。画由心生,山水画所表现的正是画家对大自然特有的感悟。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以其表现内容、独特的意蕴风致卓立于世,长久以来备受画家与世人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美术学院 博物馆藏
原文传递
西安美术学院王卫民师生作品选刊
6
作者 王卫民 《书画世界》 2021年第9期64-66,共3页
下载PDF
高校博物馆藏品资源教育服务功能的实现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樊一粟 张一帆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第10期64-65,共2页
高校博物馆针对高校专业教学和研究而建立,受众群体主要为在校师生。高校博物馆需深入发掘藏品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其教育服务功能,实现其自身价值。
关键词 高校博物馆 藏品资源 教育服务功能
下载PDF
高校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侯懿航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7期218-219,共2页
在文化产业日益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却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文化产业市场的繁荣,高校博物馆的文化产业也逐渐向市场靠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向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文化衍生产品,同时在文化衍生... 在文化产业日益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却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文化产业市场的繁荣,高校博物馆的文化产业也逐渐向市场靠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向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文化衍生产品,同时在文化衍生品的开发销售或发布过程中实现文化发展和经济创造的双丰收。本文立足于高校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科学内涵,阐述了高校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文化艺术性、商业价值性和纪念性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发展的困境,并结合现实情况为促进高校衍生品的蓬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博物馆 文化衍生品 开发
下载PDF
高校博物馆文化创意衍生品开发
9
作者 樊一粟 侯懿航 《艺术家》 2022年第7期83-85,共3页
高校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储备库、文化创意孵化仓,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文创产业的内涵与方向,这也是高校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高校博物馆依托高校建立,在我国成熟的博物馆体系中是一支富有活力的年轻队伍,以特有的风貌体现着人文精神与... 高校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储备库、文化创意孵化仓,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文创产业的内涵与方向,这也是高校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高校博物馆依托高校建立,在我国成熟的博物馆体系中是一支富有活力的年轻队伍,以特有的风貌体现着人文精神与时代追求,同时也是文创产业的重要载体。积极发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创意价值,是高校博物馆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博物馆 文创产业 社会与经济效益 人文精神 重要载体 富有活力 储备库 文化创意衍生品
下载PDF
新方法、新公众——日本久能山东照宫文物修复众筹活动对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启发
10
作者 樊一粟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年第6期424-428,共5页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全社会互联互通的当下,寻找新方法、发掘新公众,是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日本久能山东照宫一次成功的文物修复众筹活动入手,试图探讨如何构建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关键词 互联网+ 久能山东照宫 众筹活动
下载PDF
从都市文化角度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一帆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21-123,共3页
一座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与其所在都市文化息息相关的,藏品开发制作的流程可以被复制,但藏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与人文精神却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深入地探索发掘。这首先需要研究都市文化的内涵,从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中提取博物馆文化产品研... 一座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与其所在都市文化息息相关的,藏品开发制作的流程可以被复制,但藏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与人文精神却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深入地探索发掘。这首先需要研究都市文化的内涵,从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中提取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可利用的理论依托和资源,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梳理博物馆文创产品与都市文化的关系,从而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融入到博物馆文创产品中,以期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和现代城市文化的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文创 都市精神
原文传递
关于蚀花玉髓珠的几点认识
12
作者 侯懿航 《丝绸之路》 2016年第2期10-11,共2页
古代两河流域、印度河河谷文明和中国新疆、西藏、四川、云南甚至包括东南亚部分地区,由于很早就有相互往来,故在文化、工艺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本文以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发现于这些地区的蚀花玉髓珠为例,对其特征及出土地做了整... 古代两河流域、印度河河谷文明和中国新疆、西藏、四川、云南甚至包括东南亚部分地区,由于很早就有相互往来,故在文化、工艺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本文以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发现于这些地区的蚀花玉髓珠为例,对其特征及出土地做了整理,并参照前辈学者的论述,就该时期蚀花玉髓珠的工艺来源和传播途径进行了简单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花玉髓珠 文化影响 民族迁徙 商贸交流
下载PDF
致敬先生——西安美院建院初期中国画系教授作品展选登
13
作者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17,共14页
在当今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传统学科的中国画也面临着新的思考与挑战。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师承和口口相传是否可以被取代?实践证明,地域性画家的风格和笔墨意义已经成为各个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中最为值得研究的部分,也是构... 在当今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传统学科的中国画也面临着新的思考与挑战。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师承和口口相传是否可以被取代?实践证明,地域性画家的风格和笔墨意义已经成为各个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中最为值得研究的部分,也是构成综合教学思想中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学生进入美院学习阶段,学生应该在主观上通过了解学院名师的作品认识到学院最具特色的教学传承以求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美院 中国画系 中国画教学 传统中国画 美术学院 综合教学 传承创新 多元文化
原文传递
先秦时期终南山环境美学研究刍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晨晨 张一帆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3-37,共5页
先秦古文献中有关终南山的记载主要包括终南山地理范围、自然环境、农耕经济和神话传说四方面。研究认为在终南山地域生活的古人对自然环境有四点认识:神话传说与自然崇拜意识;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观;以人为本的朴素哲学理念;高度... 先秦古文献中有关终南山的记载主要包括终南山地理范围、自然环境、农耕经济和神话传说四方面。研究认为在终南山地域生活的古人对自然环境有四点认识:神话传说与自然崇拜意识;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观;以人为本的朴素哲学理念;高度提炼的自然美学符号。终南山环境美学是华夏民族美学文化的出发点和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形成的内因与发展过程,有利于建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对秦岭山脉的归属感、自豪感,也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必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终南山 环境美学
原文传递
北朝至唐陶瓷扁壶的发现与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一帆 《西北民族论丛》 2020年第1期338-352,380,共16页
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所发现的北朝至唐陶瓷扁壶数量约39件,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本文搜集北朝至唐时期陶瓷扁壶图像和文字等基本资料,从分布范围、时代特征、文化源流三个方面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胡人乐舞图像和陶瓷... 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所发现的北朝至唐陶瓷扁壶数量约39件,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本文搜集北朝至唐时期陶瓷扁壶图像和文字等基本资料,从分布范围、时代特征、文化源流三个方面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胡人乐舞图像和陶瓷扁壶源流的一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壶 北朝
原文传递
明代绢本仕女画《乞巧图》的修复及相关问题讨论
16
作者 田朋 侯懿航 +1 位作者 杨华 王若苏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中国古书画源远流长,在长期收藏和传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病害,传统书画修复技术因此得到发展。本文以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馆藏明代绢本仕女画《乞巧图》为例,叙述此幅作品的基本情况和修复过程,并进一步阐述绢本画揭褙中常见的&qu... 中国古书画源远流长,在长期收藏和传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病害,传统书画修复技术因此得到发展。本文以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馆藏明代绢本仕女画《乞巧图》为例,叙述此幅作品的基本情况和修复过程,并进一步阐述绢本画揭褙中常见的"抽色"病害。以此验证在制定修复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材质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病害对症下药,否则会造成对古代艺术品不可预计的损害,为书画修复技术的优化和相关的研究与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 绢本 修复技法 揭褙
原文传递
东方欲晓——延安枣园作为中国革命象征的图像建构
17
作者 侯懿航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104,109,共8页
20世纪40年代以来,延安枣园成为艺术家表现革命圣地的重要题材。其经艺术家的实地写生、图像再造与艺术符号的凝练,在美术史的图像建构中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走向革命胜利的精神意涵。本文以不同时期枣园题材美术创作为例,探讨... 20世纪40年代以来,延安枣园成为艺术家表现革命圣地的重要题材。其经艺术家的实地写生、图像再造与艺术符号的凝练,在美术史的图像建构中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走向革命胜利的精神意涵。本文以不同时期枣园题材美术创作为例,探讨在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影响下,艺术家们以积极、自觉的创作意识融入中国革命的历史语境中,在"枣树——窑洞明灯"的符号意象中探寻"东方欲晓"的精神指向,通过图像引证,揭示美术作品的风格演进与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园 现实主义 图式风格 图像符号
原文传递
汉代鹿首空心砖考略
18
作者 樊一粟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34-138,共5页
鹿首空心砖在目前发现的汉代空心砖墓中较为罕见,对现有可见资料的梳理发现其装饰、造型、位置都是当时人们刻意为之的形式。本文通过对其独特性的考证分析,认为鹿首空心砖通过辟邪压胜的作用,参与到汉代墓葬营造的内涵自洽的体系之中。
关键词 鹿首空心砖 装饰技法 题材造型 辟邪
原文传递
玄奘归朝以前中国佛教的种姓(性)说——以《菩萨璎珞本业经》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子捷 张一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6,共6页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北凉昙无谶(385-433)翻译《菩萨地持经》之后,中国佛教是如何理解种姓学说这一问题。要探讨该问题,需要注意其与菩萨修行的阶位说之间的关系。阶位说是中国佛教中非常重要的学説。中国成立的疑经《仁王经》与《菩萨...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北凉昙无谶(385-433)翻译《菩萨地持经》之后,中国佛教是如何理解种姓学说这一问题。要探讨该问题,需要注意其与菩萨修行的阶位说之间的关系。阶位说是中国佛教中非常重要的学説。中国成立的疑经《仁王经》与《菩萨璎珞本业经》在四十二位的基础上加入了"十信",变为五十二位。《璎珞本业经》将《地持经》所説的"习种性·性种性"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初地以上"分别对应结合,并将习种性和性种性的可达到范围对应于一切众生。《璎珞本业经》虽然利用了《地持经》的种性说,却将其与菩萨阶位说结合,弱化性种性的先天本有性,否定不能成佛的种姓(性)的存在,与《地持经》的本意产生乖离。值得注意的是,《璎珞本业经》的这种种姓(性)说在中国自古虽有被认为是不合理的质疑,但在玄奘归朝以前的中国佛教中,却属于对种姓思想的主流认知。这也反映了中印两国通过佛教交流中对同一概念理解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姓 阶位说 《璎珞本业经》
原文传递
修与饰——略述中国传统文物修复与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博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3-74,共2页
本文论述了文物保护修复的发展历史,及中国传统文物修复在保护实践中借鉴西方文物修复理念。立足我国现状,结合现代科技形成适应中国文物特质的文物修复理念,讨论了在我国文物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目前修复专业人员与行业需求不相适... 本文论述了文物保护修复的发展历史,及中国传统文物修复在保护实践中借鉴西方文物修复理念。立足我国现状,结合现代科技形成适应中国文物特质的文物修复理念,讨论了在我国文物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目前修复专业人员与行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修复理念 中国传统文物修复 专业人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