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休闲渔业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佳煜 陈楠 +4 位作者 冯晓婧 张慧萍 王柳清 刘天密 王淑红 《中国渔业经济》 2023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论文以福建省243个“水乡渔村”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10.8空间分析工具,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对福建省休闲渔业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福建省休闲渔业整体呈聚集分布,... 论文以福建省243个“水乡渔村”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10.8空间分析工具,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对福建省休闲渔业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福建省休闲渔业整体呈聚集分布,部分区域离散分布,形成“闽东北聚集,闽西南散落”的分布格局;休闲渔业分布与旅游、交通、经济、渔业均有良好的空间耦合关系,影响福建省休闲渔业空间分布的因素由大到小顺序分别为旅游产业、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和渔业基础,前3个影响因素均为强关联,渔业基础为中度关联;旅游产业对休闲渔业空间分布解释力最强;交通区位中,随着交通干线距离的增加,休闲渔业分布数量急剧下降;经济水平中,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但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依托优渥景区资源,形成渔旅融合的特色休闲渔业;渔业基础对休闲渔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传统渔业转型,延长渔业产业链,促进休闲渔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渔业 水乡渔村 空间分布 旅游产业 福建省
下载PDF
丝鳍圆天竺鲷的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观察
2
作者 兰真强 郑纪涛 +2 位作者 陈芸 陈楠 王淑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本文以丝鳍圆天竺鲷(Sphaeramia nematoptera)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了其繁殖习性以及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丝鳍圆天竺鲷的繁殖活动由雌鱼主导,在凌晨1点至3点交配,产卵受精后由雄性口孵,产卵间隔期为11~18d,无季节性... 本文以丝鳍圆天竺鲷(Sphaeramia nematoptera)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了其繁殖习性以及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丝鳍圆天竺鲷的繁殖活动由雌鱼主导,在凌晨1点至3点交配,产卵受精后由雄性口孵,产卵间隔期为11~18d,无季节性。雌鱼单次产卵3126~4882粒,受精卵近圆球形,卵径(720±10)μm,内有数颗油球;在水温(27.0±0.5)℃条件下,受精卵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到出膜需187h。丝鳍圆天竺鲷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初孵仔鱼全长(2.8±0.1)mm,口裂高度(0.202±18)mm,孵化后第二天仔鱼开口摄食;孵化后24d鳍条形成,身体出现两条黑色条带,结束浮游阶段,进入稚鱼期;孵化后50d鳞片完全形成,体色斑纹等外形特点与成鱼相同,进入幼鱼期;孵化后360d性腺发育成熟,具备生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鳍圆天竺鲷 海水观赏鱼 繁殖习性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下载PDF
海洋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程浩楠 王淑红 程方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0-501,共12页
海洋桡足类作为优质生物活饵料一直受到海水养殖业的关注,但由于大规模高密度培养技术的限制,使其在海水养殖业中的应用难以普及。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海洋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桡足类高密度集约化培养提供参考。1)... 海洋桡足类作为优质生物活饵料一直受到海水养殖业的关注,但由于大规模高密度培养技术的限制,使其在海水养殖业中的应用难以普及。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海洋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桡足类高密度集约化培养提供参考。1)归纳了纺锤水蚤属、拟哲水蚤科、伪镖水蚤属等有大规模培养潜力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这些桡足类具有世代周期较短、环境耐受力高和培养密度较大等优点;2)微藻饵料供应和培养温度、盐度、光周期以及种群密度等因素对桡足类产卵、孵化以及幼体发育等都具有一定影响;3)桡足类集约化培养技术的研究是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的重要发展方向;4)驯化和选育提高桡足类产卵率、个体大小以及对环境的耐受力,是促进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应用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生物活饵料 培养条件 集约化培养技术 人工选育
下载PDF
海水神仙鱼人工繁育研究进展
4
作者 洪文霆 王淑红 《渔业研究》 2019年第5期446-454,共9页
海水神仙鱼是海水水族生物的重要一员,色彩艳丽、形态优美,广受水族爱好者的欢迎,也因此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然而,环境的恶化和过度捕捞使得野生资源不断减少,急需发展人工繁育。本文从海水神仙鱼的生活习性、亲鱼配对产卵、胚胎发育... 海水神仙鱼是海水水族生物的重要一员,色彩艳丽、形态优美,广受水族爱好者的欢迎,也因此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然而,环境的恶化和过度捕捞使得野生资源不断减少,急需发展人工繁育。本文从海水神仙鱼的生活习性、亲鱼配对产卵、胚胎发育和孵化以及仔稚幼鱼的培育过程等方面,对国内外海水神仙鱼的人工繁育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当前海水神仙鱼人工繁育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重点探讨,希望为海水神仙鱼人工繁育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神仙鱼 刺盖鱼 人工繁育
下载PDF
温度和微藻饵料对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程浩楠 程方平 王淑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2,共9页
论文以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carssirostr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18℃、22℃、26℃、30℃)、不同种类微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饵... 论文以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carssirostr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18℃、22℃、26℃、30℃)、不同种类微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饵料以及不同饵料质量浓度(0.5、1.0、1.5、2.5、5μgC/mL)对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额孔雀水蚤的清滤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随饵料浓度上升而下降,26℃~30℃以及饵料浓度为0.5μgC/mL时清滤率较高;滤食率和摄食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摄食球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时,在26℃时达到最高;摄食青岛大扁藻时,两者随温度升高持续上升。对3种藻的摄食率大小顺序为:青岛大扁藻>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碳量占体碳比较高,远高于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海洋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等大中型桡足类;强额孔雀水蚤的最适饵料等效球直径约为11.5μm,青岛大扁藻为强额孔雀水蚤较适口的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arssirostris) 清滤率 滤食率 摄食率 饵料等效球直径
下载PDF
钵水母水螅体横裂诱发条件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政飞 王淑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7-1066,共10页
横裂是水螅体世代向水母体世代转变的重要阶段.对水螅体横裂诱发条件及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不仅对水母爆发生态学和水母人工繁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比较研究两栖类、昆虫以及刺胞动物等具有复杂生活史生物的变态分子机制起源也具有很好... 横裂是水螅体世代向水母体世代转变的重要阶段.对水螅体横裂诱发条件及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不仅对水母爆发生态学和水母人工繁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比较研究两栖类、昆虫以及刺胞动物等具有复杂生活史生物的变态分子机制起源也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现有研究表明,诱发水螅体横裂的自然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盐度和共生虫黄藻等,不同门类水母的横裂方式以及环境诱导因素各不相同.能够诱导水螅体横裂的化学因素有吲哚类化合物、9-顺式维甲酸、碘元素和过氧化氢等,其中吲哚类化合物对绝大多数水母水螅体都有诱导作用.尽管水螅体横裂的分子机制尚未明晰,但对海月水母的研究表明,RxR信号通路以及一种横裂诱导激素前体假定蛋白CL390在水母横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水母变态分子机制与两栖类和昆虫在分子水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水母 水螅体横裂 横裂诱导因素 吲哚类化合物 维甲酸X受体
原文传递
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的精巢发育和精子超微结构观察
7
作者 张瑞雪 杨文浩 +1 位作者 陈楠 王淑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29-139,共11页
以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为实验对象,详细研究了其精巢发育过程和精子超微结构。结果显示,伞径为(4.99±0.07)cm的巴布亚硝水母,在实验条件下26~40d后精巢逐渐发育成熟,可持续排放精子束2~3个月。依精小囊结构和精子发生过... 以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为实验对象,详细研究了其精巢发育过程和精子超微结构。结果显示,伞径为(4.99±0.07)cm的巴布亚硝水母,在实验条件下26~40d后精巢逐渐发育成熟,可持续排放精子束2~3个月。依精小囊结构和精子发生过程,精巢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即Ⅰ期:精巢外部肉眼不可见,精小囊小而透明,排列松散,内部无空腔;Ⅱ期:精巢呈环状乳白色,性腺梯度发育,远离胃丝的精小囊更大排列更紧密,内部有空腔;Ⅲ期:精巢褶皱明显呈囊状,光镜下可见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精小囊,大量精小囊内充满以精子束存在的成熟精子。精子全长(50.64±3.93)μm,包括尖辣椒状的头部(7.61±0.63)μm,略微突出的中段(1.00±0.12)μm和十分细长的尾部(43.03±4.02)μm。头部无顶体,主要由细胞核和薄的质膜组成,质膜散布小的囊泡;中段有两个较大的线粒体,以锚定装置连接尾部;尾部轴丝为典型的9+2双联体微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亚硝水母 精巢发育 精子超微结构
下载PDF
花群珊瑚对两种微藻的摄食
8
作者 王振 杨阳楚翘 +1 位作者 陈芸 王淑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79-1488,共10页
以花群珊瑚为材料,采用碳清除率测定、PCR分子营养标记和组织学观察的方法,研究花群珊瑚是否摄食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结果表明:花群珊瑚对球等鞭金藻的碳清除率显著高于亚心形扁藻,分别为0.44和0.11 pg·mL^(-1)·polyp^(-... 以花群珊瑚为材料,采用碳清除率测定、PCR分子营养标记和组织学观察的方法,研究花群珊瑚是否摄食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结果表明:花群珊瑚对球等鞭金藻的碳清除率显著高于亚心形扁藻,分别为0.44和0.11 pg·mL^(-1)·polyp^(-1)·h^(-1)。球等鞭金藻烯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在投喂组珊瑚组织中可扩增出目的片段。亚心形扁藻18S rRNA基因的引物在相应投喂组珊瑚组织中也可扩增出目的片段。组织学观察发现:投喂组珊瑚水螅体内部隔膜较宽,隔膜与体壁的胃层都存在大量食物泡。亚心形扁藻投喂组在体壁胃层的食物泡中和口道沟处均发现未消化完全的亚心形扁藻。球等鞭金藻投喂组则在隔膜胃层和体壁胃层内的食物泡中发现所摄食金藻。因此,碳清除率、分子营养标记以及组织学观察均表明花群珊瑚对亚心形扁藻与球等鞭金藻存在摄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群珊瑚 异养营养 亚心形扁藻 球等鞭金藻 分子营养标记
原文传递
巴布亚硝水母无性生殖过程及形态变化
9
作者 杨文浩 王淑红 +1 位作者 林子路 张丽梅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35,共15页
以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水螅体无性生殖产生类浮浪幼虫胞芽、类浮浪幼虫胞芽变态发育为水螅体、水螅体横裂产生碟状体以及碟状体发育为水母体的过程和形态变化。25℃时类浮浪幼虫胞芽经过93 h后变态发育为水... 以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水螅体无性生殖产生类浮浪幼虫胞芽、类浮浪幼虫胞芽变态发育为水螅体、水螅体横裂产生碟状体以及碟状体发育为水母体的过程和形态变化。25℃时类浮浪幼虫胞芽经过93 h后变态发育为水螅体。换用带有虫黄藻的天然海水并将培养温度从25℃升至27℃后,水螅体开始横裂,萼部触手环下方产生缢痕。水螅体横裂开始47 h后,缢痕更加明显,其上方部分发育为碟状幼体,后期碟状体搏动越来越频繁,最后释放。释放后的碟状体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21 d后可发育为水母幼体。巴布亚硝水母虽然只有产生类浮浪幼虫胞芽一种无性生殖方式,但繁殖速度较快,27℃时1个水螅体平均1 d可产生1.7个类浮浪幼虫胞芽,类浮浪幼虫胞芽可在3或4 d的短时间内附着变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亚硝水母 水螅体 类浮浪幼虫胞芽 横裂体 碟状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