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感染病原菌的DNA微阵列检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勇 姜丽丽 +7 位作者 柴家科 蒋伟 逄建涛 周骋 马立人 常东 盛志勇 姚志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DNA微阵列检测烧伤感染病原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分别采用DNA微阵列法和常规培养分离鉴定法对不同含菌量的菌液进行检测,比较二者鉴定病原菌的灵敏度;采用微阵列法检测经常规方法鉴定明确的烧伤感染病原菌62株,观察二者的... 目的观察DNA微阵列检测烧伤感染病原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分别采用DNA微阵列法和常规培养分离鉴定法对不同含菌量的菌液进行检测,比较二者鉴定病原菌的灵敏度;采用微阵列法检测经常规方法鉴定明确的烧伤感染病原菌62株,观察二者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103份烧伤创面分泌物标本,观察其符合率。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DNA微阵列检测烧伤创面细菌具有快捷、高通量的优势,鉴定单一菌株的灵敏度比常规方法高10-100倍,鉴定已知菌株与常规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在检测103份烧伤创面分泌物时,DNA微阵列除鉴定出常规方法鉴定出的所有菌株外,还检出了一些常规方法未检出的菌株。结论与常规方法相比,DNA微阵列检测烧伤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符合率和灵敏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阵列分析 细菌 烧伤 感染
下载PDF
创、烧伤休克时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耿世佳 任明姬 胡森 《感染.炎症.修复》 2007年第3期186-188,共3页
关键词 烧伤休克 胃肠功能障碍 免疫器官 治疗 生机 机体代谢 内毒素移位 血容量减少
下载PDF
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营养状态监测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卫红 柴家科 +8 位作者 冯光 孙天骏 沈小鹏 蔡建华 赵京玉 迟云飞 杨红明 贾晓明 盛志勇 《感染.炎症.修复》 2007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研究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营养状态监测的合适指标,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1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为55%~99%TBSA,平均(79.67±14.13)%TBSA,观察入院后1、7、14、21、28、35、42和49d时患者体重、上臂肌围、血红... 目的:研究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营养状态监测的合适指标,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1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为55%~99%TBSA,平均(79.67±14.13)%TBSA,观察入院后1、7、14、21、28、35、42和49d时患者体重、上臂肌围、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由于组织水肿和烧伤创面长期存在,体重和上臂肌围在入院后无法获取连续性资料;血红蛋白含量在入院后1d略有升高,随后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入院后1d,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明显降低,随着外源性蛋白的补充,入院后7~49d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接近正常水平;入院后7~14d,血浆前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随后接近正常水平;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入院后14~35d明显降低,49d后接近正常。结论:综合分析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变化,可作为评价大面积烧伤患者营养状态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营养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重度 营养评价 胆碱酯酶
下载PDF
应对新军事变革 加强烧伤医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贾赤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52-1054,共3页
关键词 军事医学 烧伤
下载PDF
创、烧伤后细菌内/外毒素与脓毒症和多器官损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咏明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8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多器官损害 脓毒症 外毒素 细菌内 烧伤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主要死亡原因 过度炎症反应 临床试验 病理生理基础
下载PDF
“护理实习”在烧伤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探讨
6
作者 杨龙龙 刘玲英 柴家科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期51-53,共3页
针对烧伤专业医疗工作的特点和特殊性及研究生培养质量关乎医疗发展水平,本文分析了"护理实习"在烧伤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护理实习"对于烧伤专业研究生提高医疗水平、增强医患及医护沟通能力、提高... 针对烧伤专业医疗工作的特点和特殊性及研究生培养质量关乎医疗发展水平,本文分析了"护理实习"在烧伤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护理实习"对于烧伤专业研究生提高医疗水平、增强医患及医护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剖析了现状,提出了"护理实习"对于烧伤专业研究生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实习 烧伤专业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卡巴胆碱对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受体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胡森 周国勇 +3 位作者 吕艺 宋琪 邹晓防 盛志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75-1579,共5页
目的在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观察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并研究其受体途径。方法采集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先给予M样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或N样胆碱能受体α7亚基特异... 目的在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观察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并研究其受体途径。方法采集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先给予M样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或N样胆碱能受体α7亚基特异性拮抗剂α-银环蛇毒素,15min后给予卡巴胆碱或N样胆碱能激动剂烟碱,15min后再给予LPS刺激,4~6h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制作细胞爬片,用高浓度烟碱和卡巴胆碱处理15min后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α-银环蛇毒素(FITC-α-Bgt),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摄片。结果卡巴胆碱与烟碱均能抑制LPS刺激后TNF-α、IL-6的释放,对IL-10的释放无影响。阿托品预处理后,卡巴胆碱与烟碱对TNF-α、IL-6释放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变化(P>0.05);α-银环蛇毒素预处理后,卡巴胆碱与烟碱对两种促炎细胞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烟碱和卡巴胆碱处理后,FITC-α-Bgt与细胞的结合被减弱。结论卡巴胆碱在LPS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模型中具有抗炎作用,此作用不能被阿托品阻断,可以被α-银环蛇毒素拮抗。表明卡巴胆碱的抗炎作用与烟碱相似,都是通过N样胆碱能受体α7亚基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巴胆碱 胆碱能受体 巨噬细胞 炎症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的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董宁 姚咏明 +3 位作者 于燕 顾春瑜 雷树红 盛志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脓毒症及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25例烧伤总体表面积大于30%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组(脓毒症组14例、非脓毒症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改良基质... 目的动态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脓毒症及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25例烧伤总体表面积大于30%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组(脓毒症组14例、非脓毒症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改良基质显色法鲎实验分别检测患者伤后1、3、5、7、14、21、28d血浆HMGB1及内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严重烧伤患者伤后第1天血浆中HMGB1含量显著升高,其中伤后第7、21、28天脓毒症组HMGB1含量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患者存活组伤后第3、21天HMGB1含量显著低于非存活组(P<0.05,P<0.01),血浆中HMGB1含量与是否易并发脓毒症有关,但与烧伤总体表面积无相关性(P>0.05)。伤后第3、5、7、21天血浆HMGB1与内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HMGB1作为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参与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诱生与内毒素刺激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其水平有助于烧伤后病程监测及患者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内毒素 脓毒症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9
作者 董天皞 张桂萍 +2 位作者 董凯 刘斯 姚咏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4-557,共4页
脓毒症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灌注不足,是重症医学面临的主要临床问题。近年来,经大数据回顾性分析,结合微阵列技术和白细胞基因表达分析,人们逐渐认识到脓毒症不仅是一个全身炎症反应或免疫失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持续炎症、免... 脓毒症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灌注不足,是重症医学面临的主要临床问题。近年来,经大数据回顾性分析,结合微阵列技术和白细胞基因表达分析,人们逐渐认识到脓毒症不仅是一个全身炎症反应或免疫失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3者相结合的复杂慢性危重病。血必净注射液属于化瘀解毒类中药,该药通过抑制早晚期炎性因子的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弱炎症和凝血两大系统的交互影响,保护主要器官生理功能,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改善脓毒症早期天然免疫系统亢奋状态,缓解潜在的、逐渐加重的免疫抑制状态,综合调理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全身性炎症、凝血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紊乱,更有利于机体促炎-抗炎动态平衡的及早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充分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环节、多渠道、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同时也是对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的集中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内毒素所致大鼠肝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胡森 宋琪 +6 位作者 王海滨 吕艺 于勇 王磊 周国勇 石现 盛志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ST36)对内毒素所致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于尾静脉注射革兰阴性(G^-)菌Olll:B4脂多糖(LPS)5mg/kg制备大鼠肝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①假手术组、②LPS组、③电针...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ST36)对内毒素所致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于尾静脉注射革兰阴性(G^-)菌Olll:B4脂多糖(LPS)5mg/kg制备大鼠肝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①假手术组、②LPS组、③电针治疗组、④迷走神经切断(迷切)组、⑤迷切后电针组、⑥α7亚基阻断组、⑦α7亚基阻断后电针组7组,每组10只。组④和⑤于制模后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干;组⑥和⑦制模后经尾静脉注射胆碱能N受体α7亚基阻断剂α银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α—BGT,1μg/kg);组③、⑤和⑦在制模后和(或)切断迷走神经,或静脉注射α—BGT后给予电针足三里治疗。各电针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1.5h,强度为2mA,2~100Hz。于注射内毒素后2h处死各组大鼠,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结果:电针足三里可显著降低静脉注射内毒索引起的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和血浆ALT活性升高(P均〈0.05);电针前切断迷走神经或阻断胆碱能N受体α7亚基能显著减轻或消除电针足三里的上述作用。结论:胆碱能抗炎通路可能是电针足三里发挥抗炎和肝损伤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电针刺 足三里 内毒素 大鼠 机制
下载PDF
电针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内毒素引起的细胞因子释放和脏器功能损害作用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胡森 宋琪 +3 位作者 王磊 吕艺 周国勇 盛志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的抗炎和器官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8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内毒素脂多糖(LPS,5 mg/kg)模型组、穴位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迷走神经切断(迷切)对照组、迷切后电针组、N型胆碱能受体α7亚基阻断对照组、α... 目的探讨针刺的抗炎和器官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8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内毒素脂多糖(LPS,5 mg/kg)模型组、穴位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迷走神经切断(迷切)对照组、迷切后电针组、N型胆碱能受体α7亚基阻断对照组、α7亚基阻断后电针组,每组10只。α7亚基阻断对照组和阻断后电针组于注射LPS后0.5 h给予α-银环蛇毒素(α-BGT)1μg/kg,迷切对照组和迷切后电针组则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干,各电针组针刺双侧后三里(即足三里)穴。检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 (IL-10)、丙氨酸转氨酶(ALT)、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变化。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LPS模型组血浆TNF-α、IL-10、ALT和CK-MB显著升高,小肠组织DAO活性显著降低(P均<0.01)。电针足三里能显著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和ALT、CK-MB活性,升高小肠组织DAO活性(P均<0.01),但对抗炎细胞因子IL-10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电针前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干或阻断N型胆碱能受体α7亚基能显著减轻或消除电针的抗炎和器官保护作用,进一步升高血浆TNF-α、IL-10含量和ALT、CK-MB活性,降低小肠组织DAO活性(P<0.05或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能抑制内毒素血症大鼠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和改善脏器功能指标,其机制可能与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内毒素 细胞因子 胆碱能神经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莹 姚咏明 盛志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8,共6页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调节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调节功能 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感染 肿瘤治疗 免疫反应
下载PDF
烧(创)伤休克战地液体复苏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车晋伟 胡森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1-273,共3页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烧伤 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光举 卢中秋 姚咏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260,共9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跨膜GTP酶,在线粒体融合中的关键作用已为人所熟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Mfn2在介导线粒体融合之外的功能日渐显现,其在细胞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增殖及凋亡等生命过程中均具有重要调...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跨膜GTP酶,在线粒体融合中的关键作用已为人所熟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Mfn2在介导线粒体融合之外的功能日渐显现,其在细胞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增殖及凋亡等生命过程中均具有重要调节作用.Mfn2效应的广泛性及作用机制的复杂性预示着其在现代生物医学中可能极具应用价值.综述了Mfn2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研究的最新认识,并简要介绍了Mfn2功能或表达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融合蛋白2 信号转导 凋亡 疾病
下载PDF
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对大面积烧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超 杨红明 +3 位作者 魏雪菁 马丽 冯永强 褚万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规律及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对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30% 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30例,其中17例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13例除常...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规律及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对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30% 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30例,其中17例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13例除常规治疗外还应用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治疗(丙泊酚治疗组),分别于镇静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情况。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24h内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率(25.07%±14.83%)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6.45%±7.96%,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3、5天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27.76%±11.36%、27.11%±14.49%)明显低于丙泊酚治疗组(分别为35.44%±11.55%、37.47%±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应激激素的过度释放而减轻烧伤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进而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烧伤 镇静 HLA-DR抗原
下载PDF
加强对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及其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盛志勇 姚咏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0,共3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严重创伤、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确切机制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临床上缺乏切实有效的免疫功能监测手段和调理措施。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参与了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神经-内分泌-免疫...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严重创伤、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确切机制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临床上缺乏切实有效的免疫功能监测手段和调理措施。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参与了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网络紊乱理论尤其值得关注。对机体免疫状况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动态监测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HLA)-DR的定量表达有助于临床更精确地了解危重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判断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烧伤 脓毒症 免疫 HLA-DR抗原
下载PDF
烧冲复合伤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泉 柴家科 杨红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8-432,共5页
随着军事冲突、恐怖袭击、生产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烧冲复合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烧冲复合伤由于存在两种致伤因素,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治疗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肺部是烧冲复合伤受损最严重的器官,肺部受损后,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可以... 随着军事冲突、恐怖袭击、生产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烧冲复合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烧冲复合伤由于存在两种致伤因素,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治疗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肺部是烧冲复合伤受损最严重的器官,肺部受损后,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可以影响到全身组织的供氧,是导致休克等其他并发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既往研究发现,烧冲复合伤后,肺部大量肺泡壁破裂,毛细血管断裂,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造成肺水肿和肺出血,影响肺通气换气功能,导致全身脏器缺血缺氧损害。因此,在对烧冲复合伤的治疗中,肺部损伤的治疗尤为关键。本文就烧冲复合伤肺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高能量冲击波 肺损伤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与活化蛋白C对脂多糖诱导大鼠单核细胞组织因子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归咏刚 姚咏明 柴艳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6-329,共4页
目的 比较血必净注射液与活化蛋白C(APC)对脂多糖(LPS)刺激大鼠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及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影响.方法采用黏附法分离正常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LPS+APC组和LPS+血必... 目的 比较血必净注射液与活化蛋白C(APC)对脂多糖(LPS)刺激大鼠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及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影响.方法采用黏附法分离正常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LPS+APC组和LPS+血必净组.分别于LPS刺激后12、24、48、72 h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R-1表达的荧光强度;同时留取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F、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LPS刺激组24 h后各时间点大鼠单核细胞PAR-1的荧光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各时间点上清液中TF、IL-6、TNF-α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与LPS刺激组比较,LPS+APC组和LPS+血必净组PAR-1、TF、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LPS+血必净组24 h、48 h时PAR-1、TF、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LPS+APC组(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和APC均可显著降低LPS刺激大鼠单核细胞PAR-1表达,减少TF、IL-6、TNF-α分泌,血必净的作用较APC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活化蛋白 脂多糖诱导 正常大鼠 单核细胞组织因子 干预效果 比较研究 interference effect comparison tissue factor LPS TNF-α水平 PAR-1 刺激 对照组 APC 荧光强度 IL-6 细胞培养上清液 外周血单核细胞
下载PDF
25年1043例危重烧伤住院患者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淑君 柴家科 +11 位作者 盛志勇 迟云飞 周红 张晓影 魏雪菁 朱文君 张媛媛 王腊梅 李方容 衣佳 张惠 张庆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调查危重烧伤患者的致病相关因素及发病规律,为危重烧伤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2006年25年间收治的全部1 043例危重烧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性别比例、年龄分布、致伤因素、受伤场所、季节分布、来诊时间... 目的调查危重烧伤患者的致病相关因素及发病规律,为危重烧伤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2006年25年间收治的全部1 043例危重烧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性别比例、年龄分布、致伤因素、受伤场所、季节分布、来诊时间、合并症情况、病死率等。结果25年来烧伤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危重烧伤成倍增长,危重烧伤患者占全部烧伤患者的比例为6.6%(1 043/15 915)。1 043例危重烧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3∶1,但近5年来该比例明显缩小;危重烧伤患者中18~60岁成年人最多,占60.6%,其次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婴幼儿的受伤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近5年已占危重烧伤患者的41.2%。危重烧伤的季节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夏季(40.3%)、春季(23.5%)、秋季(22.4%)、冬季(13.8%);生活和工作中受伤比例分别为54.8%、45.2%,近5年生活中受伤比例迅速增加,占63.3%;热力为主要致伤因素(占85.5%),其中又以火焰烧伤居多,但热液烧伤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伤后6h内就诊的患者只占51.2%;接诊时21.0%合并吸入性损伤,17.7%合并休克;危重烧伤病死率逐年下降,已从1982-1986年的16.3%下降至2002-2006年的4.2%。结论危重烧伤预防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预防的重点人群是青壮年和7岁以下的儿童;除工矿企业外,应加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安全和发生火灾时的自救、自我保护的宣教;应尽快开展简便易行的危重烧伤患者入院前休克预防方案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烧伤 流行病学研究 事故预防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黄立锋 姚咏明 盛志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0-616,共7页
Dendritic cells(DCs),representing a heterogenous population of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are the initiators and modulators of the immune responses.Studies indicate that regulatory T cells contribute to imm... Dendritic cells(DCs),representing a heterogenous population of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are the initiators and modulators of the immune responses.Studies indicate that regulatory T cells contribute to immune nullipotency and immune suppression via cell-cell contact or cytokine secretion.These two kinds of cells may be valuable tools for modulating immunity in the setting of autoimmunity,cancer,chronic viral infections and graft rejection,etc.Here we discuss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functions of regulatory T cells and denditic cells-based immunoregul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