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皮肤软组织和胸椎为主要损害的播散性隐球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王宇 王文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30-333,共4页
报道1例以皮肤软组织和胸椎为主要损害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女,47岁。腰痛伴面部反复起丘疹3个月。皮肤科检查:面部散在直径大约5~7mm肤色扁平丘疹,部分中央有“脐凹”。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急性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 报道1例以皮肤软组织和胸椎为主要损害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女,47岁。腰痛伴面部反复起丘疹3个月。皮肤科检查:面部散在直径大约5~7mm肤色扁平丘疹,部分中央有“脐凹”。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急性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聚集,组织细胞内外可见散在圆形及卵形透亮小体,部分中央可见红色小球。免疫组化:AE1/AE3(上皮+),CD1a(-),CMV(-),EBER分子原位杂交(-),S100(-)、CD68(-)。特殊染色PAS、HE、六胺银染色均见大量孢子。皮损处渗液真菌镜检见大量宽阔荚膜的孢子。真菌培养见白色蜡样光滑菌落。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新生隐球菌。诊断:皮肤隐球菌病;骨隐球菌病;溶血性贫血。治疗予胸12椎体病灶清除及口服氟康唑胶囊400 mg/d,随访1年面部丘疹及腰部肿物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丘疹 腰痛 隐球菌病 播散性
下载PDF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痤疮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雪洋 谢宜彤 +1 位作者 张瑞阳 王聪敏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索临床护士痤疮发病现状及相关因素,为今后预防及治疗痤疮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向某三甲医院237名护士发放自制的《临床护士痤疮发病相关因素调查问卷》纸质问卷,并准确、真实有效的填写调查问卷。结果患有痤疮... 目的探索临床护士痤疮发病现状及相关因素,为今后预防及治疗痤疮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向某三甲医院237名护士发放自制的《临床护士痤疮发病相关因素调查问卷》纸质问卷,并准确、真实有效的填写调查问卷。结果患有痤疮的护士119例,其中男9例,女110例。患有痤疮的受调护士多偏好甜食,全年和夏季好发痤疮的偏多,多在月经前痤疮加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纳入回归方程的项目有皮肤出油情况、家族遗传情况、佩戴口罩后面部反应、值夜班量和压力情况。其中皮肤出油多、有家族遗传史、佩戴口罩后皮肤发红反应、每年值夜班数>31个、压力大和压力一般与痤疮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月经前易加重痤疮的严重程度;皮肤出油多、有家族遗传史、佩戴口罩后皮肤发红反应、每年值夜班数>31个、压力大和压力一般是诱发痤疮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临床护士 遗传因素 饮食 调查分析
下载PDF
脉冲CO_(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皮肤化脓性肉芽肿的护理体会
3
作者 王聪敏 袁瑱 +4 位作者 徐晓敏 祁子煊 李爱琴 王宇佳 李娜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脉冲CO_(2)激光联合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治疗皮肤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及护理体会。方法12例化脓性肉芽肿患者采用脉冲CO_(2)激光联合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治疗。分别于治疗后7 d、14 d、1个月、2个月观察... 目的探讨脉冲CO_(2)激光联合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治疗皮肤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及护理体会。方法12例化脓性肉芽肿患者采用脉冲CO_(2)激光联合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治疗。分别于治疗后7 d、14 d、1个月、2个月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和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次治愈率为100%,均未见感染、溃疡、瘢痕发生。8例患者出现轻度色素沉着,1个月后均逐渐缓解和消退。无1例复发。结论脉冲CO_(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化脓性肉芽肿,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疗效显著,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疾病复发,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肉芽肿 激光 脉冲CO_(2) 光动力疗法 护理
下载PDF
微针疗法应用于皮肤抗衰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沈頔 陈玉容 廖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65-369,共5页
微针疗法(microneedle therapy)是医疗美容领域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的抗衰治疗中,具有美白肤色、改善肤质、减淡皱纹、紧致皮肤等诸多治疗作用。同时,因其独特的打开皮肤通道作用而被用于抗衰物质的透皮导入... 微针疗法(microneedle therapy)是医疗美容领域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的抗衰治疗中,具有美白肤色、改善肤质、减淡皱纹、紧致皮肤等诸多治疗作用。同时,因其独特的打开皮肤通道作用而被用于抗衰物质的透皮导入。该文综述了皮肤衰老的表现、微针抗皮肤衰老的机制以及目前微针在皮肤抗衰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衰老 微针疗法 生长因子 富血小板血浆 溶解性微针
下载PDF
外泌体在皮肤抗衰及年轻化领域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媛媛 张星月 +1 位作者 张名望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近年来,介导细胞间通讯的外泌体成为再生医学以及医学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一些细胞学及动物学试验表明,外泌体在延缓及逆转皮肤衰老方面效果显著,且极具发展前景.然而部分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初期阶段,缺乏标准的制备、管理及临床转化方... 近年来,介导细胞间通讯的外泌体成为再生医学以及医学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一些细胞学及动物学试验表明,外泌体在延缓及逆转皮肤衰老方面效果显著,且极具发展前景.然而部分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初期阶段,缺乏标准的制备、管理及临床转化方案.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皮肤衰老发生机制及外泌体特征,随后综述了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在延缓及逆转皮肤衰老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以及现存局限性及挑战,最后总结了外泌体在皮肤抗衰及年轻化中的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 外泌体 干细胞 皱纹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驱动中性粒细胞向N2促血管生成表型转换的研究
6
作者 杨佳曼 谢玉霖 +3 位作者 范运龙 杨鑫 岳丹霞 杨蓉娅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11-417,444,共8页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HucMSCExo)已成为再生医学领域中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治疗手段,但人们对其作用的确切机制仍知之甚少。目的探索HucMSCExo能否驱动中性...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HucMSCExo)已成为再生医学领域中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治疗手段,但人们对其作用的确切机制仍知之甚少。目的探索HucMSCExo能否驱动中性粒细胞向N2促血管生成亚型转换。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提纯HucMSC-Exo,通过透射电镜、粒径分析和Western blot对提取的外泌体进行鉴定。成功分离HucMSC-Exo后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利用qRT-PCR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表型相关分子表达情况。将接受HucMSC-Exo刺激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实验、Edu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中性粒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qRT-PCR分析中性粒细胞在接受HucMSC-Exo刺激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提取物在透射电镜下显示为类圆形膜状结构,直径约100 nm,能够表达外泌体标记物CD9和Alix,表明提取物为HucMSC-Exo。与PBS处理组相比,HucMSC-Exo处理中性粒细胞后,qRT-PCR发现与N2表型相关的标志物Arg1、CD163和CD206的表达增多(P<0.05)。将HucMSCExo刺激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细胞共培养处理后,通过CCK-8实验、Edu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增强(P<0.05)。与PBS处理组相比,中性粒细胞在接受HucMSC-Exo刺激后,促血管生成因子BV8、VEGFα表达升高(P<0.05)。结论HucMSC-Exo可使中性粒细胞向N2表型转换,这种N2型中性粒细胞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中性粒细胞 表型转变 血管生成
下载PDF
高原环境下基层官兵皮肤光毒反应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娜 王聪敏 +1 位作者 姚美华 刘丹 《护理管理杂志》 2022年第11期805-808,共4页
强紫外线较易对高原基层官兵皮肤造成损伤,做好高原基层官兵的皮肤光毒反应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高原环境下基层官兵发生皮肤光毒反应的研究现状,从习服训练、合理避光、科学饮食、健康教育等方面指出了官兵发生皮肤光毒反应的... 强紫外线较易对高原基层官兵皮肤造成损伤,做好高原基层官兵的皮肤光毒反应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高原环境下基层官兵发生皮肤光毒反应的研究现状,从习服训练、合理避光、科学饮食、健康教育等方面指出了官兵发生皮肤光毒反应的防护现状,并提出科学实施习服训练、有效减少皮肤暴露及构建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议,为建立高原环境基层官兵皮肤光毒反应防治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基层官兵 光毒反应 防护
下载PDF
微针疗法治疗脱发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良森 张泽荣 廖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21-225,240,共6页
微针疗法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通过刺激头皮诱导损伤后自我修复级联反应,促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毛囊状态并促进毛发生长。微针疗法与局部药物、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P/PRF)、口服西药和中药等联合应用,能显著提... 微针疗法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通过刺激头皮诱导损伤后自我修复级联反应,促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毛囊状态并促进毛发生长。微针疗法与局部药物、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P/PRF)、口服西药和中药等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脱发治疗的有效率。其中,微针联合局部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常见的治疗方案,其他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仍相对较少,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证实其疗效。尽管微针疗法在脱发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其疗效存在个体差异,且患者需要接受疗程化治疗。总体而言,微针疗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对于改善脱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该文综述微针疗法在脱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联合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发 雄激素性脱发 微针 微针疗法 研究进展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护理专家共识
9
作者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护理分会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分会美容护理与咨询管理学组 +2 位作者 王聪敏 姚美华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鲜红斑痣(portwine stains,PWS),又称微静脉畸形,是发生在真皮浅层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畸形,发病率为0.3%~0.5%,无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2]。一般出生即有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皮损多表现为粉红色至鲜红色的斑点或斑块,部分患者的皮损随着... 鲜红斑痣(portwine stains,PWS),又称微静脉畸形,是发生在真皮浅层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畸形,发病率为0.3%~0.5%,无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2]。一般出生即有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皮损多表现为粉红色至鲜红色的斑点或斑块,部分患者的皮损随着年龄增长颜色会逐渐加深、增厚,可能出现丘疹、结节、增生,部分PWS患者还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组织发育或器官功能[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红斑痣 光动力治疗 海姆泊芬 护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砥砺奋进筑辉煌 扬帆进取向未来
10
作者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1期I0001-I0001,M0004,共2页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值此甲辰龙年到来之际,本刊编委会、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刊的历届编委、审稿专家及作者、读者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
关键词 审稿专家 历届编委 祝福 编委会
下载PDF
微针疗法治疗黄褐斑专家共识
11
作者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与皮肤分会微针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 +2 位作者 杨蓉娅 孟琼 香毅源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93-197,共5页
微针疗法作为现代临床医学中常用的医疗手段,利用微细针状器械对皮肤实施机械性微创损伤与刺激,达到治疗或美容效果。微针疗法在医疗美容机构、皮肤科及美容相关科室已成为一种较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为了规范临床应用微针治疗黄... 微针疗法作为现代临床医学中常用的医疗手段,利用微细针状器械对皮肤实施机械性微创损伤与刺激,达到治疗或美容效果。微针疗法在医疗美容机构、皮肤科及美容相关科室已成为一种较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为了规范临床应用微针治疗黄褐斑(melasma),参考《微针治疗操作规范团体标准》《微针治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黄褐斑光电治疗与修复专家共识》和《美容微针疗法临床应用指南》等制定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微针疗法 共识
下载PDF
高能蓝光辐照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沛仪 马彦云 +4 位作者 宁静 张馨元 葛格 刘玮 王久存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94-400,共7页
目的:本文通过人体临床试验、小鼠实验和细胞实验观察蓝光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初步揭示高能蓝光对皮肤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40名健康受试者,测量背部皮肤辐照蓝光(120 J/cm2)前后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将12只背部事先脱... 目的:本文通过人体临床试验、小鼠实验和细胞实验观察蓝光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初步揭示高能蓝光对皮肤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40名健康受试者,测量背部皮肤辐照蓝光(120 J/cm2)前后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将12只背部事先脱毛的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照光组,照光组连续2周进行每日200 J/cm2的蓝光辐照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的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皮肤表皮的厚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肤屏障功能蛋白的表达变化:丝聚蛋白(FLG)、角蛋白(KRT)1及KRT1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蓝光辐照后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中皮肤屏障功能基因的表达变化:KRT1、KRT10、KRT14、FLG、内披蛋白(IVL)及兜甲蛋白(LOR)。结果 :蓝光辐照24 h后,受试者皮肤TEWL值是辐照前的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2周的蓝光辐照期间观察到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粗糙、脱屑及瘙痒等皮肤屏障损伤的相关特征表型;辐照2周后小鼠背部皮肤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照光组的皮肤屏障功能蛋白(FLG、KRT1、KRT10)均上调,且蛋白定位异常;HE染色结果显示照光组的表皮厚度(22.49±3.96 nm)及表皮的角质层厚度(6.55±2.49 nm)相比于对照组的表皮厚度(7.59±1.94 nm)及对照组的角质层厚度(2.46±0.99 nm)均有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光组HaCat细胞中的皮肤屏障功能基因(KRT1、KRT10、KRT14、FLG、IVL、LOR)的表达均上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蓝光损伤皮肤屏障,该损伤可能与蓝光诱发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蓝光 皮肤屏障 屏障损伤 经皮水分丢失
下载PDF
北京某三甲部队医院老年瘙痒症患者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荃 王聪敏 +3 位作者 李海涛 姜涛 王宇佳 李娜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某三甲部队医院老年医学科瘙痒症患者的发病情况,确定影响老年瘙痒的相关因素及老年患者对瘙痒症疾病的认知情况,为今后老年瘙痒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描述性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瘙痒症保健预防... 目的了解北京某三甲部队医院老年医学科瘙痒症患者的发病情况,确定影响老年瘙痒的相关因素及老年患者对瘙痒症疾病的认知情况,为今后老年瘙痒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描述性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瘙痒症保健预防知识知晓度调查问卷》为资料收集工具,对北京某三甲部队医院老年瘙痒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生活习惯、居住地等为重要影响因素,瘙痒症知识的知晓率总体偏低,老年瘙痒症知识需求量很大。结论老年瘙痒症患病人数较多,加强老年瘙痒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健康宣教十分必要,这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症 老年 部队 认知水平 生活质量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光声电治疗术后皮肤黏膜屏障修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4
作者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美容激光学组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学会激光美容学组 +21 位作者 杨森 杨蓉娅 卢忠 周国瑜 林彤 李文志 栾琪 涂彩霞 张庆瑞 杨春俊 刘永生 尹锐 刘仲荣 刘盛秀 易阳艳 夏志宽 程少为 董继英 王力军 宋清华 陈瑾 陈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9-322,共4页
随着光声电在临床医学的应用进展,更多基于能量的上述设备应用于皮肤和黏膜疾病的治疗或者用于改善容貌。这些设备无论是热作用机制,还是非热作用机制,均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多数可自行修复,少数若处理不当,可能遗留... 随着光声电在临床医学的应用进展,更多基于能量的上述设备应用于皮肤和黏膜疾病的治疗或者用于改善容貌。这些设备无论是热作用机制,还是非热作用机制,均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多数可自行修复,少数若处理不当,可能遗留远期不良反应甚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修复 光声电治疗术后 共识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队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应激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爱琴 王聪敏 +5 位作者 邢婷婷 朱玲玲 李玮 徐小飞 国晶 周染云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4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了解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疫情危机中我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自我效能评估及其影响因素,为在突发疫情的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人员心理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整群抽样原则抽取COVID-19疫情期间我院所有女性护理人员1... 目的了解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疫情危机中我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自我效能评估及其影响因素,为在突发疫情的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人员心理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整群抽样原则抽取COVID-19疫情期间我院所有女性护理人员1080名,由各科护士长统一组织线上填写。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心理自评量表(GAD-7焦虑与PHQ-9抑郁国际量表),自我效能评估量表(GSES),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结果我院护理人员焦虑发生率为17.2%(186/1080),抑郁发生率为32.4%(242/1080),自我效能平均值高于全国常模。不同暴露风险科室、不同年龄分组、婚姻状态及文化程度的护理人员存在焦虑抑郁的差异。其中低年资、已婚人员、高学历人群、一级暴露风险科室以及自感可能接触潜在COVID-19的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明显(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一级暴露科室的自我效能低于其他科室(P<0.01);年龄>35岁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和自我效能最佳。结论疫情期间护理人员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但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女性常模,提示我院护理人员能积极乐观面对疫情,高年资护理人员起到了模范先锋作用,对低年资护理人员和一级暴露科室人员要进行积极宣教和适当的心理干预,积极发挥疫情防护救治中的中坚力量与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新冠肺炎 负性情绪 自我效能 应激评价
下载PDF
佛山市某三甲医院深部分离真菌情况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区敏仪 吴奎海 +1 位作者 祝贺 李海涛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佛山市某三甲医院近6年来深部分离真菌的分布特点、耐药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检验科培养鉴定深部分离真菌的患者临床资料,对菌种分布、药物体外敏感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 目的调查分析佛山市某三甲医院近6年来深部分离真菌的分布特点、耐药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检验科培养鉴定深部分离真菌的患者临床资料,对菌种分布、药物体外敏感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深部真菌10457株。位于前3位的菌株分别是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非白念珠菌呈上升趋势。常见念珠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比3种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低(P<0.001)。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较低,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较高(P<0.05)。结论近6年来,该院深部真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病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但非白念珠菌比例也有所上升。念珠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比唑类药物的耐药率低。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耐药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深部 菌群分布 耐药率分析
下载PDF
贻贝粘蛋白喷剂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瘙痒症状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丛林 廖勇 杨蓉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40-42,共3页
目的:评价贻贝粘蛋白喷剂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瘙痒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将6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外用0.9%生理盐水和贻贝粘蛋白喷剂,治疗后24h进行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 目的:评价贻贝粘蛋白喷剂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瘙痒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将6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外用0.9%生理盐水和贻贝粘蛋白喷剂,治疗后24h进行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瘙痒程度、止痒有效率及止痒起效时间、止痒持续时间。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对贻贝粘蛋白喷剂的耐受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h的瘙痒VAS评分降低至(3.22±0.13),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4h的瘙痒VAS评分降低至(8.36±0.28),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的瘙痒VAS评分(3.22±0.13)与对照组(8.36±0.2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瘙痒的止痒有效率为(73.3%),对照组的止痒有效率为(36.7%)。观察组止痒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痒起效时间为(5.17±0.81)min,对照组患者止痒起效时间为(6.25±0.56)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痒持续时间为(12.37±1.21)h,对照组患者止痒持续时间为(1.58±0.46)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99%的患者对贻贝粘蛋白喷剂耐受性良好。结论:贻贝粘蛋白喷剂可有效缓解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瘙痒症状,且止痒持续时间长,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面部 瘙痒 贻贝粘蛋白 效果 耐受性
下载PDF
控释三酸修护敷料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及改善皮肤屏障的功效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丛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89-92,共4页
目的:评价控释三酸修护敷料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及耐受性,同时评价对面部皮肤屏障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0例面部轻度至中度痤疮患者使用控释三酸修护敷料(含2%水杨酸、0.1%柠檬酸、0.3%甘醇酸、苯乙基间苯二酚及β-葡聚糖)治疗... 目的:评价控释三酸修护敷料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及耐受性,同时评价对面部皮肤屏障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0例面部轻度至中度痤疮患者使用控释三酸修护敷料(含2%水杨酸、0.1%柠檬酸、0.3%甘醇酸、苯乙基间苯二酚及β-葡聚糖)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治疗3d、7d及14d面部痤疮炎性和非炎性皮损的数量,评价痤疮的改善程度。同时,对面部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率(TEWL)、皮脂含量及皮肤颜色进行检测。在观察结束时评估患者对产品的耐受性。结果:治疗3d、7d、14d后,与治疗前相比面部非炎性及炎性皮损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皮肤红斑a值显著降低(P<0.01),皮肤红斑E值显著降低(P<0.01),皮肤黑色素M值显著降低(P<0.01)。治疗14d后皮肤亮度值(L值)显著升高(P<0.05)。治疗7d、14d后皮脂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14d后,皮肤TEWL值显著降低(P<0.01),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略有升高。95%的患者对产品的耐受性良好。结论:控释三酸修护敷料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安全、有效,同时可修复面部皮肤屏障,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水杨酸 甘醇酸 皮肤屏障 疗效 耐受性
下载PDF
贻贝提取物护理软膏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丛林 杨蓉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价贻贝提取物护理软膏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对38例面部敏感性皮肤就医者进行观察,每日外用贻贝提取物护理软膏2次,连续外用1周。采用包含5项主观症状(刺痛、烧灼感、紧绷感、瘙痒、潮红)及5项客观体征(... 目的:评价贻贝提取物护理软膏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对38例面部敏感性皮肤就医者进行观察,每日外用贻贝提取物护理软膏2次,连续外用1周。采用包含5项主观症状(刺痛、烧灼感、紧绷感、瘙痒、潮红)及5项客观体征(红肿、脱屑、水肿/肿胀、渗液、结痂)的敏感指数评估标尺,对皮肤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应用VISIA图像分析系统记录面部皮肤治疗前及治疗后红斑项的绝对分值。治疗结束后评估就医者对贻贝提取物护理软膏的耐受性。结果:使用1周后,10项评价敏感皮肤严重程度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8%的就医者对产品耐受性良好。结论:贻贝提取物护理软膏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面部 治疗 贻贝粘蛋白 疗效 耐受性
下载PDF
贻贝粘蛋白医用冷敷贴对面部敏感性皮肤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丛林 杨蓉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52-54,共3页
目的:评价贻贝粘蛋白医用冷敷贴对面部敏感性皮肤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耐受性。方法:将6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就医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外用0.9%生理盐水和贻贝粘蛋白医用冷敷贴冷敷。观察组第1周每日外... 目的:评价贻贝粘蛋白医用冷敷贴对面部敏感性皮肤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耐受性。方法:将6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就医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外用0.9%生理盐水和贻贝粘蛋白医用冷敷贴冷敷。观察组第1周每日外用贻贝粘蛋白医用冷敷贴1次,每次冷敷20min,连续1周。第2周每周外用贻贝粘蛋白医用冷敷贴3次,每次冷敷20min;对照组外用0.9%生理盐水,使用方法与观察组相同。采用包含五项主观症状(刺痛、烧灼感、紧绷感、瘙痒、潮红)的敏感指数评估标尺评估主观症状的改善程度,由就医者在每次使用医用冷敷贴或0.9%生理盐水冷敷20min后进行疗效评价。在临床观察结束后评估患者对贻贝粘蛋白医用冷敷贴的耐受性。结果:使用贻贝粘蛋白医用冷敷贴第1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五项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使用贻贝粘蛋白医用冷敷贴第7、14天时,观察组五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00%的就医者对产品的耐受性良好。结论:贻贝粘蛋白医用冷敷贴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面部 症状 贻贝粘蛋白 医用冷敷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