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药物治疗外伤致角膜上皮机械性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李平 宋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899-1900,共2页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对外伤致角膜上皮机械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对我院2008-06/10因外伤导致角膜上皮机械性损伤病例共40例40眼,依照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对外伤致角膜上皮机械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对我院2008-06/10因外伤导致角膜上皮机械性损伤病例共40例40眼,依照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进行治疗,分别在用药后3,7d采用同样标准进行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药物对外伤致角膜上皮机械性损伤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种药物对治疗角膜上皮机械性损伤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的早期疗效要优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早期即可对角膜上皮机械性损伤的修复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病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与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汉、维两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晓云 李维义 +1 位作者 王瑞夫 高晓唯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应用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评价汉族、维吾尔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及正常前房相关参数的差别。方法 64例正常受试者(汉族、维吾尔族各32例,各32只例)和64例慢性PACG的受试者(汉族、维吾尔族各32例... 目的应用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评价汉族、维吾尔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及正常前房相关参数的差别。方法 64例正常受试者(汉族、维吾尔族各32例,各32只例)和64例慢性PACG的受试者(汉族、维吾尔族各32例,各32只眼)加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都接受了前房角镜、OCT、UBM检查。应用专门的图像处理软件对OCT和UBM图像中的各项前房相关的定量参数进行了测量,分析比较两个民族两种检查的眼前节参数,及其与房角镜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单项参数在前节OCT、UBM检查的平均值非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和维族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各项参数检查结果在前节OCT、UBM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和维族正常者的各项参数检查结果在前节OCT、UBM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但在慢性PACG患者,房角角度(ACA)、虹膜厚度(IT)小于汉族患者,维吾尔族患者房角开放距离(AOD500)、房角隐窝面积(ARA500、ARA750)、小梁虹膜间面积(TISA500、TISA750)5项参数均大于汉族患者,同一种族正常和慢性PACG患者间的各项参数检查结果在前节OCT或UB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A、ACD、LAAP、AOD500、ARA500、TISA500 6项前房定量参数在前节OCT、与UBM检查结果中均显示与房角镜检查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无论前节OCT或UBM使用上述各项检测参数均可针对汉、维两族的患者进行PACG的检测,且各项参数的正常值可参考汉族人群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节OCT UBM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昕 任兵 +2 位作者 高晓唯 姜晶 李文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767-1768,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对103例(103眼)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致伤原因、致伤物、就诊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内炎103眼(100%)控制,保存了眼球,86眼(83·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对103例(103眼)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致伤原因、致伤物、就诊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内炎103眼(100%)控制,保存了眼球,86眼(83·5%)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9眼(8.7%)视力无变化,8眼(7.8%)视力降低。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伤性眼内炎 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腔注药
下载PDF
2.2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保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4-566,共3页
目的观察2.2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3.2 mm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8例84眼随机分为2.2 mm微切口组及3.2 mm传统切口组,... 目的观察2.2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3.2 mm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8例84眼随机分为2.2 mm微切口组及3.2 mm传统切口组,分别行2.2 mm或3.2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观察前房深度变化、角膜切口灼伤情况,术后1 d、1周及1个月时观察随访,对比观察2组患者视力及角膜散光变化。结果微切口组和传统切口组患者术中前房深度良好,均无明显浪涌现象,术毕时切口水密良好,均无切口组织热灼伤情况。术后1 d、1周裸眼视力微切口组≥0.5者分别为32眼(76.19%)、37眼(87.01%),优于传统切口组≥0.5者分别为22眼(52.38%)、31眼(7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41),术后1个月时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1 d、1周及1个月,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76±0.29)D、(0.54±0.25)D、(0.48±0.22)D,传统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1.55±0.63)D、(1.01±0.51)D、(0.81±0.39)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术后1个月时,微切口组及传统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13.52±8.42)%、(14.01±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2 mm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与传统3.2mm传统超声乳化手术相比,能有效减少手术源性散光,对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 白内障超声乳化 手术源性散光
下载PDF
高眼压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恶性青光眼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8
5
作者 吉秀祥 董晓云 +2 位作者 王瑞夫 李霞 刘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高眼压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恶性青光眼的手术处理,应用前房注气技术联合可调整缝线,可解除睫状环阻滞,减少恶性青光眼的发生。 方法:高眼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初诊眼压大于60mmHg,经详细检查,符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 目的:探讨高眼压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恶性青光眼的手术处理,应用前房注气技术联合可调整缝线,可解除睫状环阻滞,减少恶性青光眼的发生。 方法:高眼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初诊眼压大于60mmHg,经详细检查,符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适应证,药物降眼压,手术前眼压大于45 mmHg。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中完成巩膜瓣缝线后,出现无前房高眼压(睫状环阻滞)状态,采取加缝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并行前房注射消毒空气形成前房。 结果:术后随访6mo,30例均未出现恶性青光眼,前房深度稳定,25例眼压小于18mmHg,5例滤泡局限后眼压22~28 mmHg。 结论: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手术中出现高眼压无前房(睫状环阻滞)状态的机会很高,本文通过集中归纳30例此类手术情况,认为手术中加缝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并采用前房注射消毒空气形成前房的方法可以缓解术中睫状环阻滞,避免此类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青光眼 高眼压 手术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正华 肖云 +2 位作者 高晓唯 田艳明 顾永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1506-1508,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联合与未联合眼内注射曲安奈德行黄斑前膜剥离术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88例101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51眼联合曲安奈德注入,对照组50眼未注入...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联合与未联合眼内注射曲安奈德行黄斑前膜剥离术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88例101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51眼联合曲安奈德注入,对照组50眼未注入曲安奈德。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组术中玻璃体切除完毕后行气-液交换,待玻璃体腔无液体后注入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2.5mg染色,然后放入眼内灌注液进行黄斑前膜剥除术,其中28眼同时进行了内界膜撕除术。对照组玻璃体切除完毕后直接进行黄斑前膜剥除。手术后随访3-24(平均17)mo。对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结构及手术并发症进行长期疗效观察,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3mo,治疗组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8眼(94.1%),不变2眼(3.9%),视力下降1眼(2.0%)。对照组视力提高46眼(92.0%),不变2眼(4.0%),下降2眼(4.0%)。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3mo 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4,P〉0.05);但术后6,12,24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8,P〈0.05)。治疗组合并视网膜内界膜撕除28眼,对照组2眼。OCT显示所有手术患者前膜均已消除,黄斑水肿不同程度逐渐减轻。随访期末治疗组未见前膜复发,对照组9眼前膜再次复发。其他并发症: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中和随访期末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t=6.324,P〈0.05)。治疗组病例术中经TA注入能更清晰地显示出黄斑前膜的范围,特别是残留的微膜和未成熟膜,能更清晰地辨认。必要时进行二次剥膜,利于手术医生操作,特别是手术技巧欠娴熟的。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更好的视功能恢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其它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两组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324,P〉0.05)。结论:利用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的良好可视性能有效识别特发性黄斑前膜范围大小,剥除的完整性。术中能更清晰地辨认、剥离,不易误伤视网膜,手术效果更好,利于手术医生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使手术小量化。并且相应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前膜 特发性 曲安奈德 玻璃体手术 相干光断层成像
下载PDF
儿童穿孔性眼外伤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罗英 刘李平 马志英 《新疆医学》 2009年第8期104-105,共2页
儿童穿孔性眼外伤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眼科急症之一,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对视功能损害非常严重。同时,由于年龄所具有的特殊性,往往延误病情,其外伤的产生多与家长及其看护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擅离职守或经验不足造成... 儿童穿孔性眼外伤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眼科急症之一,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对视功能损害非常严重。同时,由于年龄所具有的特殊性,往往延误病情,其外伤的产生多与家长及其看护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擅离职守或经验不足造成,这就使家长有一种负罪、歉意和内疚感,使他们内心产生巨大的痛苦。这种不良心理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对人的心理、生理造成损害,影响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性眼外伤 患儿家长 心理状态 护理对策 儿童 视功能损害 不可预见性 眼科急症
下载PDF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视神经内髓鞘碱性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小鹏 高晓唯 +2 位作者 曹芃 雷英 刘李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5-528,共4页
背景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是与多发性硬化(MS)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不详,目前相关的基础研究尚少。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髓鞘碱性蛋白(MBP)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视神经内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 背景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是与多发性硬化(MS)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不详,目前相关的基础研究尚少。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髓鞘碱性蛋白(MBP)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视神经内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后8、12、18和25d组。用5只豚鼠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后收集脑脊髓制备匀浆并与完全弗氏佐剂(CFA)等体积混匀后于Wistar大鼠4只脚垫皮下分别一次性注射抗原乳化剂0.5ml,同时于即刻和48h足背皮下分别注射百日咳杆菌0.2ml诱导Wistar大鼠EAE模型,注射当天记为免疫后第0天。造模后观察模型鼠的行为,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上述相应时间点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制作视神经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MBP的表达情况。结果Wistar大鼠免疫后12d左右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评分开始上升,免疫后18d神经功能评分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视神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免疫后12d视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排列不均匀,免疫后18d视神经组织细胞结构紊乱,神经纤维变细小,轴束明显肿胀并有脱髓鞘现象,免疫后25d,异常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MBP主要表达于视神经纤维的髓鞘中,免疫后12d视神经组织中MBP阳性染色细胞为(115.75±26.49)个/5个视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67.44±22.49)个/5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7,P〈0.05),免疫后18dMBP阳性细胞最低,为(75.57±34.54)个/5个视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免疫后95dMBP阳性细胞数开始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8,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MBP/β-actin值在免疫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免疫后12d,MBP/β-actin值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9,P〈0.05),免疫后18dMBP/β-actin值最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7,P〈0.01)。结论EAE大鼠视神经组织存在MBP的降解,提示视神经炎是一种视神经的原发性脱髓鞘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髓鞘碱性蛋白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炎
下载PDF
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与葡萄膜炎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玲 冀垒兵 +3 位作者 高晓唯 肖云 章玮 张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9-744,共6页
背景 近年来研究表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易感性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与葡萄膜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尚未有一致结论.目的 系统评价MCP-1基因-2518 A/G多态性与葡萄膜炎易感性... 背景 近年来研究表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易感性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与葡萄膜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尚未有一致结论.目的 系统评价MCP-1基因-2518 A/G多态性与葡萄膜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按照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D),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14年3月,收集关于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与葡萄膜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量优势比(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并进行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研究文献,累积病例1 197例,对照1 570例.MCP-1基因-2518A/G G和A、GG和AA及GG和AG+AA基因型与总体葡萄膜炎发病风险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GG+AG和AA基因型与总体葡萄膜炎发病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OR=1.25,95%C1:1.06~1.48),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无明显相关性(P=0.19,OR=1.16,95% CI:0.93~1.45).按葡萄膜炎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携带等位基因G、GG基因型的个体罹患前葡萄膜炎的风险明显增高(G和A:P=0.01,OR=1.49,95%CI:1.16 ~1.90;GG和AA:P=0.01,OR=2.09,95%CI:1.21~3.61;GG+AG和AA:P=0.01,OR=1.58,95% CI:1.12~2.23;GG和AG+AA:P=0.01,OR=1.78,95%CI:1.12 ~2.83),且GG+AG和AA基因型个体罹患白塞病的风险也明显增高(P=0.04,OR=1.35,95%CI:1.01~1.79),而与其他类型葡萄膜炎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P>0.05).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黄种人群中,携带等位基因G、GG基因型的个体罹患葡萄膜炎的风险明显增高(G和A:P=0.04,OR=1.15,95%CI:1.01~1.32;GG和AA:P=0.04,OR=1.32,95% CI:1.02 ~1.71;GG+AG和AA:P=0.01,OR=1.36,95%CI:1.09~1.70),而在白种人群中等位基因G、GG基因型与葡萄膜炎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 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与白塞病、前葡萄膜炎及黄种人群葡萄膜炎易感性有关,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可能是白塞病、前葡萄膜炎及黄种人群葡萄膜炎易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无巩膜瓣经巩膜缝线固定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保江 宋徽 +2 位作者 高晓唯 李文静 李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无巩膜瓣经巩膜缝线固定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2例(22眼)行无巩膜瓣经巩膜固定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和术后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并随访超过12个月,探讨该手术方法的技巧,观... 目的探讨无巩膜瓣经巩膜缝线固定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2例(22眼)行无巩膜瓣经巩膜固定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和术后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并随访超过12个月,探讨该手术方法的技巧,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2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58±0.24,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周裸眼视力0.52±0.27,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2,P>0.05)。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61±0.23,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4,P>0.05)。术后1眼出现眼压升高,1d后降至正常;1眼出现角膜水肿,3d内逐渐消退。未见人工晶状体移位、脱位及倾斜,无缝线脱落及暴露,无虹膜粘连、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无巩膜瓣经巩膜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视力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对于无后囊或后囊支撑力不足的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矫正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巩膜瓣 人工晶状体 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下载PDF
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32例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杰 徐永红 雷英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1年第2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61眼)先天性青光眼患儿行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并给予精心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眼压为(15.2±5.5)mm Hg,眼压控制... 目的:探讨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61眼)先天性青光眼患儿行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并给予精心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眼压为(15.2±5.5)mm Hg,眼压控制成功率达94.0%。前房出血发生率为45.0%,均于术后5 d内吸收。术后无浅前房、虹膜粘连、晶状体浑浊及眼内感染发生。结论:加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患儿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小梁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正华 高晓唯 +2 位作者 肖云 田艳明 顾永欣 《农垦医学》 2009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手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57眼连续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进行最小量单纯外垫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术前利用三面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明确视网膜裂孔,术中使用双... 目的:探讨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手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57眼连续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进行最小量单纯外垫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术前利用三面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明确视网膜裂孔,术中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已冷凝头顶压定位裂孔对裂孔周做适度冷凝并做标记。根据裂孔的大小、位置及形态,使用水平状、放射状海绵、硅胶块及复合加压块(硅胶块+硅海绵缝合为一体)加压缝合。在前房穿刺致眼压降低后只垫压视网膜裂孔区,不做环扎术。术后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6例(57眼)中包括男25例25眼和女31例32眼,年龄15~74岁。51例的脱离时间不超过1月。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53眼(时间2~90天),包括PVRC1~3 14例、PVRD1级1例。初次手术成功率93%。初次手术后复位失败4眼,虽然视网膜裂孔位于加压嵴上,但玻璃体收缩致裂孔瓣受到牵拉仍然漏水。这4例中2例行环扎外加压术后复位,2例行玻璃体腔注气术,1例复位,另1例因玻璃体腔注气发生严重PVR再次脱离,经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手术和硅油填充术复位成功。结论:最小量单纯外垫压对大多数新鲜性(裂孔较大,位置靠后)、陈旧性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取得满意效果,术后视力恢复好,这一术式首选。个别病例因各种因素术后发生牵拉引起裂孔瓣膜漏水,造成手术失败,仍可经环扎、注气或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成功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垫压 最小量手术
下载PDF
机械故障导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止2例
13
作者 胡裕坤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32-432,共1页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以其安全、有效、稳定的优点成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LASIK手术的并发症以制瓣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瓣不全、瓣过薄、瓣皱褶、瓣移位等较为常见,而在激...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以其安全、有效、稳定的优点成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LASIK手术的并发症以制瓣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瓣不全、瓣过薄、瓣皱褶、瓣移位等较为常见,而在激光切削过程中因机械故障导致手术中止,临床较为少见.现将本中心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故障 准分子激光仪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保江 高晓唯 +3 位作者 李文静 胡裕坤 杨磊 练海东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2-916,共5页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26例(40只眼),随访术前及术后1天、1周及1、6、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26例(40只眼),随访术前及术后1天、1周及1、6、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角膜内皮计数、Pentaeam、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观察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40只眼术前裸眼视力和最好矫正视力分别为0.05±0.02,0.61±0.28;术后分别提高为0.62±0.17,0.62±0.31,术后裸眼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屈光度为(-18.95±4.73)D,术后1个月平均屈光度为(-0.76±0.75)D。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2917.42±208.36)个/mm^2,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为(2797.03±210.25)个/mm^2。术前平均眼压为(16.65±4.75)mmHg,术后第一天眼压为(15.47±4.36)mmHg。通过Pentaeam观察术前前房深度(3.25±0.27)mm,而术后1月复查减少到(2.97±0.19)mm,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后随访中前房深度没有明显差异。40只眼均未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晶状体前囊下混浊等并发症。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有效性、稳定性及矫正效果好等优点,但需要有更长时间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下上皮植入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静 胡裕坤 高晓唯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4,共1页
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右眼前不明白色物2周,就诊于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眼科。患者于13年前曾行双眼LASIK,术后双眼视力均为1.2;2年前右眼曾受外伤,伤后眼红、眼痛、流泪2d,自行滴用眼液后好转,未到医院就诊。
关键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上皮植入 术后 角膜瓣 准分子 医院就诊 双眼视力 LASIK
原文传递
贝伐单抗辅助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正华 冀垒兵 +3 位作者 肖云 高晓唯 范银波 蔡岩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贝伐单抗( Bevacizumab)玻璃体内注射联合23 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 PPV)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PDR)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PDR 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30眼PPV术前5~7 d贝伐单抗... 目的:评价术前贝伐单抗( Bevacizumab)玻璃体内注射联合23 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 PPV)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PDR)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PDR 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30眼PPV术前5~7 d贝伐单抗1.25 mg玻璃体体内注射为研究组;另30眼PPV术前玻璃体内未注药为对照组。主要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眼压、黄斑厚度、视力和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医源性视网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硅油注入明显减少,术后视力显著提高更明显(P〈0.05);两组间眼压和黄斑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PV术前辅助应用贝伐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医源性视网膜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增生性 贝伐单抗玻璃体内注射 玻璃体切除术 23 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