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酶法提取蒙古口蘑多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鑫 李建勋 +2 位作者 王雨萌 李凭 宋文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6,共6页
采用复合酶法提取蒙古口蘑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的配方,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蒙古口蘑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蒙古口蘑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复合酶配方为纤维素酶0.02 g、果胶酶0.06 g、木瓜蛋白酶0... 采用复合酶法提取蒙古口蘑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的配方,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蒙古口蘑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蒙古口蘑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复合酶配方为纤维素酶0.02 g、果胶酶0.06 g、木瓜蛋白酶0.10 g,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17 min、提取温度58℃、pH 5.0,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6.11%。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蒙古口蘑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口蘑 多糖 复合酶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下沙到四轮次酒醅堆积终点特征研究
2
作者 李新涛 胡春红 +5 位作者 林良才 卢君 张翠英 李长文 叶正良 肖冬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7,共8页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酒醅不同阶段堆积终点的特征,对贵州省某酒庄的53口窖池从下沙到四轮次酒醅进行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并分析各轮次酒醅堆积终点时各指标对基酒产量与基酒品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酒醅的温度、酸度、...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酒醅不同阶段堆积终点的特征,对贵州省某酒庄的53口窖池从下沙到四轮次酒醅进行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并分析各轮次酒醅堆积终点时各指标对基酒产量与基酒品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酒醅的温度、酸度、水分、发酵力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L-乳酸和葡萄糖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乙醇含量、拜尔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数量、酵母菌活菌率表现为前期快速上升,二轮次后趋于水平的状态。糖化力呈现先降低后水平波动的趋势;酿酒酵母和酵母总数总体变化不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基酒产量、基酒品质显著相关的指标有10个(P<0.05),分别是为水分、乙醇、拜尔接合酵母、乳酸、酿酒酵母、酸度、淀粉、葡萄糖、温度、发酵力。其中,水分、乙醇含量、葡萄糖含量对基酒的影响最大,且水分、乙醇含量对基酒的影响主要是正相关,葡萄糖含量对基酒的影响主要是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酒醅 堆积发酵终点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功能微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壹 晏培 +5 位作者 李冰冰 任婷婷 卢君 尹学忠 罗桂花 曾大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功能微生物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具有产酒、生香的作用,对提升白酒的产量、质量及形成特定的风格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功能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在酱香型白酒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后续功能微生物在酱香... 功能微生物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具有产酒、生香的作用,对提升白酒的产量、质量及形成特定的风格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功能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在酱香型白酒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后续功能微生物在酱香型白酒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并为酱香型白酒的智能化生产及生产过程的精准调控提供方法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微生物 酱香型白酒 应用
下载PDF
GC-MS结合自动解卷积技术分析谷壳中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1
4
作者 毕荣宇 王国江 +7 位作者 卢君 唐平 山其木格 王丽 王凡 李长文 王道军 陆安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为了探索酱香型白酒酿造用辅料谷壳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自动解卷积系统(AMDIS)和保留指数(RI)对谷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的方法,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HS-SPME参数条... 为了探索酱香型白酒酿造用辅料谷壳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自动解卷积系统(AMDIS)和保留指数(RI)对谷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的方法,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HS-SPME参数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萃取条件为样品质量10 g,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50 min。谷壳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173种,其中醇类17种(10.06%)、醛类23种(15.28%)、酸类11种(40.26%)、酯类6种(2.00%)、酮类21种(4.22%)、呋喃类7种(1.34%)、呋喃酮类1种(0.15%)、吡嗪类3种(0.14%)、内酯类6种(1.95%)、芳香族44种(11.44%)、烃类21种(4.43%)、杂环类7种(1.15%)、含硫化合物1种(0.04%)、萜烯类5种(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自动解卷积系统 保留指数 谷壳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堆积酒醅酵母菌数量与理化指标变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潮云 卢君 +9 位作者 冯海燕 李国辉 唐平 梁树英 刘慧 杨志平 谌良杰 王彬 焦琳 张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该研究以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堆积发酵酒醅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智能化酿造与传统酿造车间堆积过程酒醅温度、酵母菌总数、酵母活菌数、水分、酸度、葡萄糖和L-乳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这些指标与堆积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车... 该研究以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堆积发酵酒醅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智能化酿造与传统酿造车间堆积过程酒醅温度、酵母菌总数、酵母活菌数、水分、酸度、葡萄糖和L-乳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这些指标与堆积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车间酒醅的温度随堆积时间增加而逐渐升高,移堆后温度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堆积期间,两种车间酒醅酵母菌总数和酵母活菌数受温度影响,呈现波动性变化,且其均可增长至10^(7)CFU/g。两种车间酒醅的水分随堆积时间的增加整体呈波动性上升趋势,酸度、L-乳酸和葡萄糖含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波动性变化。相关性分析发现,温度和水分均与堆积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两项指标可作为判断发酵进程的重要依据,此外,葡萄糖含量和L-乳酸含量间、酵母菌总数和酵母活菌数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可为白酒智能酿造生产技术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酒醅 堆积发酵 酵母菌 理化指标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法降解及其饲料化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鑫 李建勋 +3 位作者 王雨萌 张文娟 武山开 宋文军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44,共8页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是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较为丰富的国家。木质纤维素是秸秆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资源,在饲料领域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紧密且复杂,...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是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较为丰富的国家。木质纤维素是秸秆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资源,在饲料领域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紧密且复杂,利用难度大,采用生物法降解木质纤维素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式。文章概述了木质纤维素的组成成分及结构,重点叙述了自然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种类,及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降解机理,以期为研究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秸秆饲料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木质纤维素 木质纤维素降解菌 组成成分 降解机理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机械润粮工艺对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国江 侬杨勇 +6 位作者 尹学忠 秦林 卢延想 李国辉 梁慧珍 李长文 卢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191,共7页
该实验在保持与传统润粮工艺用水量及水温一致的情况下,建立了机械润粮法,以下沙、造沙和轮次生产为例,探究机械润粮对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润粮工艺相比,机械润粮工艺酒醅中的酸度、还原糖、淀粉、水分含量等指标均... 该实验在保持与传统润粮工艺用水量及水温一致的情况下,建立了机械润粮法,以下沙、造沙和轮次生产为例,探究机械润粮对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润粮工艺相比,机械润粮工艺酒醅中的酸度、还原糖、淀粉、水分含量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不同润粮工艺生产1~7轮次基酒总酸、总酯含量和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二等酒比例均在90%左右,机械润粮工艺生产基酒产能及大回酒比例略优于传统润粮工艺。机械润粮可控性高、节约劳动力,安全系数高,可在酱香型白酒酿造润粮环节推广应用,同时也为酱香型白酒机械化、智能化酿造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机械润粮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中2,3-丁二酮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禹熙 樊双喜 +7 位作者 张娅 李细芬 尹学忠 王国江 杨礼红 侯玉祥 卢君 李长文 《酿酒科技》 2024年第3期108-112,117,共6页
基于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GC)技术,通过优化确认检测方法条件(即柱流速1 mL/min;分流比1∶20;柱温箱升温程序:初始柱温箱40℃,保持2 min,以3℃/min升温至90℃,再以15℃/min升温至230℃,保持20 min),研究建立了GC外标法定量分析检测酱... 基于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GC)技术,通过优化确认检测方法条件(即柱流速1 mL/min;分流比1∶20;柱温箱升温程序:初始柱温箱40℃,保持2 min,以3℃/min升温至90℃,再以15℃/min升温至230℃,保持20 min),研究建立了GC外标法定量分析检测酱香型白酒中2,3-丁二酮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质量浓度7.05~117.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检出限为0.67 mg/L(S/N=3),定量限为2.24 mg/L(S/N=10);加标回收率范围在82.77%~112.61%之间;日内与日间RSD分别为0.41%和1.44%。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以广泛推广应用于酱香白酒中2,3-丁二酮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2 3-丁二酮 气相色谱 方法优化 方法学
下载PDF
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苦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潜在机制
9
作者 陈鑫宇 郭若曦 +4 位作者 王艳 王丽 张晗 王军 王鹏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232-1237,共6页
目的 探究苦参醇提液经皮给药后皮肤滞留成分及入血成分,并预测其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定性分析小鼠体内皮肤滞留成分及入血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 目的 探究苦参醇提液经皮给药后皮肤滞留成分及入血成分,并预测其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定性分析小鼠体内皮肤滞留成分及入血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成分、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推测出18个皮肤滞留原形成分及4个入血原形成分。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为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3、蛋白激酶B(AKT)1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 采用UPLC-Q-TOF-MS技术,探究苦参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潜在作用机制,初步为苦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特应性皮炎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白酒大曲质量鉴别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建勋 李清亮 +7 位作者 陈鹏 于子涵 张晶 任新桐 费旺旺 晏培 卢君 李国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7,共5页
大曲是白酒酿造的糖化发酵剂,为发酵提供了复杂多样的酶类、风味(前体)物质和微生物。大曲的质量直接决定基酒的品质,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大曲质量鉴别的相关研究,该文总结归纳了大曲质量鉴别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微生物多样性法、风... 大曲是白酒酿造的糖化发酵剂,为发酵提供了复杂多样的酶类、风味(前体)物质和微生物。大曲的质量直接决定基酒的品质,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大曲质量鉴别的相关研究,该文总结归纳了大曲质量鉴别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微生物多样性法、风味物质法、光谱分析法等,旨在为大曲质量鉴别以及提升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质量 常规法 微生物多样性法 风味物质法 光谱分析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高温大曲模式识别与类黑素快速定量
11
作者 王凡 山其木格 +5 位作者 卢君 唐平 冯海燕 王丽 毕荣宇 李长文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5-332,共8页
为准确识别酱香型高温大曲类型,对30个出仓曲检测了中红外光谱,在主成分分析中,3类大曲(黑曲、黄曲、白曲)呈现出各自聚类的趋势;进一步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模式识别方法,模型R2Y为0.956,Q^(2)为0.906,可有效判别不... 为准确识别酱香型高温大曲类型,对30个出仓曲检测了中红外光谱,在主成分分析中,3类大曲(黑曲、黄曲、白曲)呈现出各自聚类的趋势;进一步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模式识别方法,模型R2Y为0.956,Q^(2)为0.906,可有效判别不同质量大曲类型,为生产投料配比提供数据依据。为快速定量高温大曲中类黑素,对发酵过程高温大曲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类黑素定量模型,以60个样品建立模型,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MSC)结合一阶导数处理,在10 000~4 000 cm^(-1)范围,主成分数为8时,偏最小二乘(PLS)模型效果最优,校正集决定系数R_(Val)^(2)为0.987 7,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169 6,验证集决定系数R_(Val)^(2)为0.900 7,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491 1;以15个样品做外部预测以验证模型可靠性,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460 6,标准偏差与预测标准偏差比值(RPD)为2.63,且与参考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772),可较好地预测未知大曲中类黑素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分析时间仅为10~15 min,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至少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白酒 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 类黑素 偏最小二乘
下载PDF
不同丢堆时间对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李清亮 王国江 +9 位作者 尹学忠 李建勋 于子涵 侯玉祥 蒋深丽 孙梅 何贤静 胡富虹 卢君 李国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160,共5页
该研究以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堆积发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丢堆时间下酒醅温度、基本理化指标、微生物以及基酒风味物质的差异,探究不同丢堆时间对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丢堆时间使外层酒醅的快速升温阶段开始时间延... 该研究以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堆积发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丢堆时间下酒醅温度、基本理化指标、微生物以及基酒风味物质的差异,探究不同丢堆时间对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丢堆时间使外层酒醅的快速升温阶段开始时间延后1 d,堆积顶温由44.2℃提升至47.9℃;水分含量与酸度(41.87%、1.04%)略提高,还原糖与淀粉含量(1.75%、35.08%)略降低,差异均不显著(P>0.05);总细菌、总真菌数及酵母活菌率(1.62×10^(7) CFU/g、1.32×10^(7) CFU/g、77.05%)显著增加(P<0.05)。延长丢堆时间可以提高基酒的总酸、总酯含量至2.89 g/L、6.60 g/L,有利于提升二轮次基酒质量。不同丢堆时间所生产基酒在9种关键风味物质含量方面存在差异,其中乙醛、乙缩醛含量降低,戊酸乙酯、正丙醇、乙酸异戊酯、仲丁醇、糠醛、甲醇和丙酸含量升高。因此按照实际生产要求,合理调控丢堆时间,有利于堆积发酵的质量控制,为提升酱香型白酒酿造生产技术提供了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丢堆时间 堆积发酵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酒醅中土味素含量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13
作者 张娅 李细芬 +7 位作者 马明娟 彭禹熙 樊双喜 尹学忠 杨礼红 侯玉祥 卢君 李长文 《酿酒科技》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采用蒸馏法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酒醅中土味素,优化蒸馏、固相微萃取及色谱柱条件参数,以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为内标,建立了酱香型白酒酒醅中土味素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蒸馏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5... 采用蒸馏法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酒醅中土味素,优化蒸馏、固相微萃取及色谱柱条件参数,以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为内标,建立了酱香型白酒酒醅中土味素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蒸馏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5;最佳色谱柱为HP-5MS;最佳进样方式为HS-SPME;HS-SPME检测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50 min,氯化钠添加量2.5 g。该方法测定酒醅中土味素在质量浓度8~160μg/L范围线性良好(R2=0.998),检出限0.0016μg/L(S/N=3),定量限0.005μg/L(S/N=10),加标回收率89.59%~105.53%。该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以广泛推广应用于酱香型白酒酒醅中土味素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酒醅 蒸馏 土味素 定量检测
下载PDF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酿酒原料中总淀粉含量快速测定
14
作者 孟天毅 于沛然 +4 位作者 卢君 冯海燕 陈竹君 胡帅 李长文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0期140-144,共5页
为了快速测量酿酒原料中总淀粉含量,本研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与过氧化氢电极建立了酿酒原料中总淀粉含量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样品最佳消解条件为160℃下消解12 min,方法在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10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 为了快速测量酿酒原料中总淀粉含量,本研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与过氧化氢电极建立了酿酒原料中总淀粉含量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样品最佳消解条件为160℃下消解12 min,方法在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10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3,加标回收率在90%~102%之间,RSD<1%,表明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高粱、小麦中总淀粉含量的测定。应用此方法可以减少操作时间和化学试剂使用,在酿酒企业效率提升和生态环保方面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高粱 小麦 淀粉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轮次基酒中乳酸检测方法的研究
15
作者 尹雅洁 冯洁 +6 位作者 肖瑶 张星星 张娅 毕研芳 李细芬 卢君 李长文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1期60-64,共5页
通过轮次基酒乳酸检测对比实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酱香型白酒轮次基酒乳酸的方法,为轮次基酒风味成分的检测提供了参考。采用PR-C_(18)色谱柱(4.6×250 mm,5μm),以0.1%磷酸水-甲醇为流动相,采取等度洗脱的方式,检测波长214 nm... 通过轮次基酒乳酸检测对比实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酱香型白酒轮次基酒乳酸的方法,为轮次基酒风味成分的检测提供了参考。采用PR-C_(18)色谱柱(4.6×250 mm,5μm),以0.1%磷酸水-甲醇为流动相,采取等度洗脱的方式,检测波长214 nm,流速1 m L/min,柱温40℃,进样量5μL。方法学验证表明,该方法在特定线性范围内,乳酸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7,加标回收率为100%~110%,重复性、稳定性RSD均小于2%,可用于酱香型白酒不同轮次基酒的乳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次基酒 高效液相色谱 乳酸 酱香型白酒
下载PDF
利用|En|值评价不同厂家标准品测定结果的差异性
16
作者 张星星 肖瑶 +5 位作者 张娅 尹雅洁 毕研芳 冯洁 李细芬 卢君 《酿酒》 CAS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选取三个厂家生产的白酒中主要的26种骨架成分的标准品,分析对比三个厂家的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单位浓度的峰面积以及推算出的白酒中各组分的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三个厂家标准品定性结果一致,定量结果存在差异,三个厂家26个标准品中... 选取三个厂家生产的白酒中主要的26种骨架成分的标准品,分析对比三个厂家的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单位浓度的峰面积以及推算出的白酒中各组分的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三个厂家标准品定性结果一致,定量结果存在差异,三个厂家26个标准品中其中8个推算出的样品含量的|En|值>1,则影响检测结果的对比和共享,所以检测用标准品应统一生产厂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厂家 标准品 |En|值
下载PDF
白酒、啤酒和葡萄酒中风味成分硫化物研究进展
17
作者 肖瑶 张星星 +5 位作者 尹雅洁 冯洁 张娅 毕研芳 李细芬 卢君 《酿酒》 CAS 2024年第5期25-30,共6页
近期,对酒中的风味物质成分的研究进入了热潮。其中有一部分研究就集中在含硫化合物上,它是酒中一种特殊芳香化合物,可以以较低的阈值对酒体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不同酒中含硫化物的风味影响、来源、检测方法及发展;包括了对不同... 近期,对酒中的风味物质成分的研究进入了热潮。其中有一部分研究就集中在含硫化合物上,它是酒中一种特殊芳香化合物,可以以较低的阈值对酒体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不同酒中含硫化物的风味影响、来源、检测方法及发展;包括了对不同类型酒的提取方法、分析仪器及其对感官特性及相关硫化物对酒体风味的整体影响,并提出了酒中含硫化合物检测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白酒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白酒生产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凡 卢君 +5 位作者 王丽 山其木格 唐平 毕荣宇 郭莹 李长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近年来,随着机械装备和信息数字化产业的发展,中国白酒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在白酒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与产业化应用。智能酿造在产量、质量上均体现出较高水平,且与传统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产品... 近年来,随着机械装备和信息数字化产业的发展,中国白酒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在白酒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与产业化应用。智能酿造在产量、质量上均体现出较高水平,且与传统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产品有较多相似。该文概述了白酒生产酿造全流程从原料、制曲、制酒、贮存、勾调、灌装等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现状,并对智能酿造与传统酿造两种生产模式下大曲、糟醅、原酒的对比研究做了汇总,旨在为智能酿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生产 自动化 智能化
下载PDF
不同催陈方法对酱香型白酒的催陈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知非 刘正 +5 位作者 卢延想 秦培军 侬杨勇 张金林 梁慧珍 贾士儒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43-149,共7页
该试验采用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y,GC)和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liquid-liquid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LE-GC-MS)联用技术测定催陈酒样白酒微量组分,结合感官品评及酒精度测定,对比电场催陈、超声... 该试验采用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y,GC)和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liquid-liquid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LE-GC-MS)联用技术测定催陈酒样白酒微量组分,结合感官品评及酒精度测定,对比电场催陈、超声催陈、介质吸附催陈和自振空化器催陈4种催陈方式对新酿白酒催陈的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处理和电场处理对新酿白酒风味有较大改善,感官评分优于原酒样。电场处理24 h为最优催陈处理方式,处理后酒体中酯类物质含量增加7.54%,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种主要酯类含量分别增加6.07%和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人工催陈 刺激感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双水相-GC-MS/MS测定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挥发性酚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毕荣宇 卢君 +4 位作者 唐平 山其木格 王丽 王凡 李长文 《酿酒科技》 2023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建立了双水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简单、高效,可快速定量分析酱香型白酒中的7种酚类化合... 建立了双水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简单、高效,可快速定量分析酱香型白酒中的7种酚类化合物。对市售不同品牌系列酱香型白酒及GT提供的一至七轮次酱香型白酒基酒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7种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良好,线性范围为0.0200~10.0000μg/mL,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精密度在1.17%~7.64%,回收率为90.74%~120.16%,检出限为0.0011~0.0041μg/mL,定量限为0.0037~0.0137μg/mL。系列酱香型白酒中除JT4、JT5、LT4、LT5未全部检出外,其余样品均检测出7种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的浓度范围是0.0000~0.9268μg/mL。其中4-乙基苯酚(4-Ethylphenol,4-EP)和4-乙基愈创木酚(4-Ethylguaiacol,4-EG)总量的浓度范围是0.0072~0.1275μg/mL,含量最高的是MT3。所选酱香型白酒中4-EP和4-EG总量均小于400μg/L,不会对酒体造成影响。在系列酒中,酚类化合物平均含量GT系列最高(0.6354μg/mL),其次是MT系列(0.5561μg/mL),最低的是LT系列(0.2175μg/mL)。在轮次基酒中,一轮次基酒的酚类化合物总量最高,为0.0373μg/mL,最低的是三轮次,为0.2101μg/mL。同时一轮次中的愈创木酚(Guaiacol,Gua)、4-甲基愈创木酚(4-Methylguaiacol,4-MG)、苯酚(Phenol,Phe)、4-EG、4-乙烯基愈创木酚(4-Vinylguaiacol,4-VG)等物质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轮次基酒,四轮、五轮、六轮次酚类物质的总质量浓度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萃取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酱香型白酒 酚类化合物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