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金银花白粉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3
1
作者 崔文艳 罗喜燕 +4 位作者 吴小云 陈永超 李明伟 彭玲 何朋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1-1719,共9页
【目的】明确贵州省金银花白粉病的病原菌分类地位与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为金银花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于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和遵义市绥阳县采集具有典型白粉病症状的金银花叶片和花蕾,对获得的菌株... 【目的】明确贵州省金银花白粉病的病原菌分类地位与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为金银花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于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和遵义市绥阳县采集具有典型白粉病症状的金银花叶片和花蕾,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测序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孢子萌发法和喷施接种法分析温度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致病性的影响;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和温室药效试验评估6种常见杀菌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从贵州省遵义市和铜仁市金银花产区共获得33株疑似病原菌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金银花白粉病致病菌,其中代表性菌株BF1的形态特征与忍冬叉丝壳菌(Erysiphe lonicerae var.lonicerae)相似,且其ITS序列聚类分析显示与E.lonicerae var.lonicerae ITS序列聚为一类。菌株BF1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BF1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4~26℃,最适致病温度为24℃。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1%多抗霉素、30%吡唑醚菌酯、5%已唑醇和0.3%四霉素对菌株BF1分生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3454、0.4347、0.5369和0.6315 g/L;温室条件下1%多抗霉素、30%吡唑醚菌酯、5%已唑醇和0.3%四霉素对金银花白粉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第2次药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53%、86.40%、84.00%和89.60%。【结论】引起贵州省铜仁市和遵义市金银花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忍冬叉丝壳菌。0.3%四霉素水剂、1%多抗霉素水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5%己唑醇乳剂能有效防控金银花白粉病,可在金银花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白粉病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效试验
下载PDF
螺环类农药研究进展
2
作者 袁婷 伍思凯 吴志兵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40-50,共11页
综述了具有杀虫活性、杀菌活性和抗病毒活性螺环化合物在农药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螺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并展望了螺环化合物作为农药先导化合物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螺环化合物 生物活性 杀虫剂 抗病毒剂 杀菌剂
下载PDF
贵州主要产茶区有害生物的种群调查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向阳 吴剑 +3 位作者 金林红 陈卓 张瑞杰 张小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73-75,共3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茶园生态平衡和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于2012-2014年对贵州9个主要产茶区的茶园进行病虫草害及天敌生物种群调查。结果表明:贵州茶园发生的主要害虫有11种,主要病害有5种,主要杂草有11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是... 为了更好地保护茶园生态平衡和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于2012-2014年对贵州9个主要产茶区的茶园进行病虫草害及天敌生物种群调查。结果表明:贵州茶园发生的主要害虫有11种,主要病害有5种,主要杂草有11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是假眼小绿叶蝉、茶蓟马和粉虱,病害是茶白星病和茶饼病,杂草是小飞蓬、艾草和青蒿。天敌主要有7种,主要为寄生蜂和蜘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病虫草害 天敌资源 种群调查 防控分析 贵州
下载PDF
几种生物农药对高海拔茶区茶饼病的防效试验初报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向阳 齐普应 +1 位作者 陈凯 王庆森 《茶叶学报》 2017年第4期201-203,共3页
为筛选出安全有效地防治高海拔茶区茶饼病的药剂,开展了生物农药氨基寡糖素、申嗪霉素、多抗霉素和矿物油4种药剂及氨基寡糖素与多抗霉素混配剂对贵州湄潭和德江茶园茶饼病的防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生物农药10%多抗霉素处理对贵州... 为筛选出安全有效地防治高海拔茶区茶饼病的药剂,开展了生物农药氨基寡糖素、申嗪霉素、多抗霉素和矿物油4种药剂及氨基寡糖素与多抗霉素混配剂对贵州湄潭和德江茶园茶饼病的防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生物农药10%多抗霉素处理对贵州湄潭和德江高海拔茶区的茶饼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分别为62.43±5.84%和58.17±2.93%);若与5%氨基寡糖素混配后的防效有显著提升(分别为67.3±2.19%和72.77±2.93%),与对照药剂吡唑醚菌酯的防效差异不显著。表明供试生物药剂10%多抗霉素、或10%多抗霉素与5%氨基寡糖素混配使用防治茶饼病可以替代化学农药吡唑醚菌酯,可在我国高海拔茶区大面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茶区 茶饼病 生物农药 药剂混配 防效效果
下载PDF
生物农药对茶白星病的防治效果与农残安全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向阳 王庆森 《茶叶学报》 2017年第3期145-147,共3页
为筛选安全有效地防治茶白星病的生物药剂,开展了生物药剂氨基寡糖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及其与赤·吲乙·芸苔混配对湄潭茶园茶白星病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药剂氨基寡糖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对茶白星病的防效分别为69.36&#... 为筛选安全有效地防治茶白星病的生物药剂,开展了生物药剂氨基寡糖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及其与赤·吲乙·芸苔混配对湄潭茶园茶白星病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药剂氨基寡糖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对茶白星病的防效分别为69.36±1.63%和73.92±1.62%;将氨基寡糖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分别与赤·吲乙·芸苔等比例混配后,防效分别为74.24±3.17%和81.39±2.29%,表明氨基寡糖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结合赤·吲乙·芸苔联合使用对防治茶白星病具有很显著的效果,且施药2d后农残检测均可达欧盟标准,可以在我省茶园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白星病 生物药剂 药剂混配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抗植物病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双 薛伟 +2 位作者 王德炉 李春萍 陈卓 《现代农药》 CAS 2023年第2期70-75,共6页
采用半叶枯斑法和酶联免疫法测试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和水稻条纹病毒的抑制活性,并采用RT-qPCR的方法研究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Hsp mRNAs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及其衍生物7,4′-Di-O-甲... 采用半叶枯斑法和酶联免疫法测试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和水稻条纹病毒的抑制活性,并采用RT-qPCR的方法研究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Hsp mRNAs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及其衍生物7,4′-Di-O-甲基槲皮素、3′-O-甲基-6-氢-槲皮素、3-O-甲基槲皮素、3,7,4′-Tri-O-甲基槲皮素和3,7,3′,4′-Tetra-O-甲基槲皮素在100μmol/L的浓度下对4种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7,4′-Di-O-甲基槲皮素对4种病毒的抑制活性分别为68.46%、51.10%、62.18%和58.05%,3-O-甲基槲皮素对其抑制活性分别为52.47%、54.82%、48.55%和46.52%。42℃高温热激协同槲皮素处理能下调Hsp70和Hsp90 mRNA,并在125~1 000μmol/L的作用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槲皮素对Hsp90 mRNA的下调效果比Hsp70 mRNA显著。42℃热激处理本氏烟Hsp70mRNA相对表达倍数为3.59倍,槲皮素、7,4′-Di-O-甲基槲皮素、3-O-甲基槲皮素和7-O-甲基槲皮素与热激协同处理,Hsp70 mRNA表达值分别下调48.74%、66.30%、37.05%和22.84%,即7,4′-Di-O-甲基槲皮素对下调Hsp70 mRNA的效果最为明显。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筛选高活性的抗病毒物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衍生物 植物病毒 抑制活性 热休克蛋白 作用机理
下载PDF
2-羟基-1,4-萘醌衍生物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赵俗 付毅红 +6 位作者 李成朋 李洙锐 邵利辉 李焱 陈丹萍 王贞超 欧阳贵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70-1878,共9页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羟基-1,4-萘醌衍生物,所有化合物均经过^(1)H-NMR、^(13)C-NMR、HRMS进行结构确认,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筛选得到化合物5d对A549细胞表现出较高的抗肿瘤活性,IC_(50)值为4.91μmol·L^(-1),进一步通过细胞周期实...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羟基-1,4-萘醌衍生物,所有化合物均经过^(1)H-NMR、^(13)C-NMR、HRMS进行结构确认,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筛选得到化合物5d对A549细胞表现出较高的抗肿瘤活性,IC_(50)值为4.91μmol·L^(-1),进一步通过细胞周期实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分子对接等方法,研究了化合物5d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发现,5d可以破坏线粒体膜功能、升高活性氧水平,并通过下调Akt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促进A549细胞的凋亡,具有潜在的药物开发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萘醌衍生物 细胞凋亡 肺癌 AKT STAT3
下载PDF
我国豇豆蓟马研究进展及综合防控措施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圣勇 谢文 +7 位作者 刘万才 雷仲仁 王登杰 任小云 张起恺 吕宝乾 贺振 唐良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豇豆Vigna unguiculata喜温喜光,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南方种植的豆科蔬菜。长期以来,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其中,蓟马是豇豆上最主要和最顽固的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常常不理想,并易造成农药残留问题。本文概述了我... 豇豆Vigna unguiculata喜温喜光,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南方种植的豆科蔬菜。长期以来,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其中,蓟马是豇豆上最主要和最顽固的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常常不理想,并易造成农药残留问题。本文概述了我国豇豆产业的种植情况和以蓟马为主的病虫害问题及豇豆蓟马研究现状,并从农艺措施、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抗性治理角度总结了豇豆蓟马的综合防治技术。最后,从构建豇豆蓟马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技术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防控技术产品开发、建立科学用药和农药监管制度3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豇豆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蓟马 防控技术 IPM
下载PDF
剑麻专用肥对石漠化山区剑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陈河龙 何如 +6 位作者 刘萍 黄兆雪 谭施北 吴伟怀 习金根 陈涛 易克贤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石漠化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剑麻具备耐瘠薄、耐旱、综合利用价值高、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成为石漠化山区产业扶贫的较好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剑麻新增叶片数、叶长和鲜叶产量随专用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每株剑麻施用专用肥量为200 g时,鲜叶... 石漠化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剑麻具备耐瘠薄、耐旱、综合利用价值高、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成为石漠化山区产业扶贫的较好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剑麻新增叶片数、叶长和鲜叶产量随专用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每株剑麻施用专用肥量为200 g时,鲜叶产量、经济效益最高。该结论为石漠化山区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山区 剑麻专用肥 生长 鲜叶产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贵州糯玉米地方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萍 刘涛 +1 位作者 郑晓锋 赵德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为糯玉米种质扩增改良提供依据,利用15对糯玉米核心引物,采用SSR标记技术,对贵州糯玉米品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对核心引物在36份糯玉米材料中共检测出20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13.66个,每个位点的SSR... 为糯玉米种质扩增改良提供依据,利用15对糯玉米核心引物,采用SSR标记技术,对贵州糯玉米品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对核心引物在36份糯玉米材料中共检测出20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13.66个,每个位点的SSR多态信息量(PIC)平均为0.87;36个糯玉米品种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4±0.072,变异系数为11.30%;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36份糯玉米材料共划分为3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糯玉米品种 SSR 遗传多样性 贵州
下载PDF
适于贵州玉米种质DNA指纹库构建的SSR核心引物筛选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萍 刘涛 +3 位作者 杨恩琼 施文娟 郑晓锋 赵德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共6页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贵州玉米种质DNA指纹库构建的引物,以21份贵州普通玉米自交系和36份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综合比较PIC值大小、扩增带型清晰度及引物的重复性高低,对87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以确定贵州玉米种质DNA指纹库构建的核心SSR引物。...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贵州玉米种质DNA指纹库构建的引物,以21份贵州普通玉米自交系和36份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综合比较PIC值大小、扩增带型清晰度及引物的重复性高低,对87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以确定贵州玉米种质DNA指纹库构建的核心SSR引物。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3对和15对SSR引物可分别作为构建贵州普通玉米和贵州糯玉种质DNA指纹库的核心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DNA指纹 SSR核心引物 指纹库构建 贵州
下载PDF
皱叶荚蒾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12
作者 成会菊 张珏 +4 位作者 刘心韵 樊玲玲 薛伟 汤磊 范菊娣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8-177,共10页
为明确皱叶荚蒾(Viburnum rhytidophyllum Hemsl.)果实的抗氧化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系统溶剂法以及硅胶、凝胶和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方法对皱叶荚蒾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数据和高分辨质谱进行文献比对。同时采用D... 为明确皱叶荚蒾(Viburnum rhytidophyllum Hemsl.)果实的抗氧化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系统溶剂法以及硅胶、凝胶和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方法对皱叶荚蒾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数据和高分辨质谱进行文献比对。同时采用DPPH法、ABTS法和PTIO法对其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发现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最优,正丁醇部位次之,而石油醚部位最弱。从乙酸乙酯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咖啡酸乙酯(2)、α-生育酚(3)、massonianoside E(4)、Mellein(5)、4-O-E-coumaroylarbutin(6)、4-O-Z-coumaroylarbutin(7)、6’-O-caffeoylarbutin(8)、儿茶素(9)、表儿茶素(10)。化合物1~8为苯丙素类及其衍生物,9和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8为首次从荚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每个化合物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9和10在ABTS、DPPH、PTIO中的抗氧化活性效果均显著,以Vc为阳性对照。该研究为皱叶荚蒾果实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叶荚蒾果实 苯丙素类及其衍生物 黄酮类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贵州108份地方玉米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萍 杨恩琼 +2 位作者 施文娟 刘涛 赵德刚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1-65,68,共6页
利用19对玉米SSR核心引物对108个贵州地方玉米种质材料进行了SSR多样性分析。共检测186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5~15个多态性片段,平均为9.8个;每个位点SSR多态信息量(PIC)变化为0.70~0.90,平均为0.82。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4~0.99... 利用19对玉米SSR核心引物对108个贵州地方玉米种质材料进行了SSR多样性分析。共检测186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5~15个多态性片段,平均为9.8个;每个位点SSR多态信息量(PIC)变化为0.70~0.90,平均为0.82。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4~0.99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实验结果显示出贵州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玉米品种 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生姜青枯病菌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14
作者 崔文艳 张佳佳 +5 位作者 俞伶俐 张贵云 王文佳 彭玲 罗喜燕 何朋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8-478,共11页
【目的】筛选出对生姜青枯病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芽孢杆菌,并优化其发酵条件,旨在为丰富生姜青枯病的生防芽孢杆菌菌种资源及生防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生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生姜青枯病菌为靶标,通过... 【目的】筛选出对生姜青枯病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芽孢杆菌,并优化其发酵条件,旨在为丰富生姜青枯病的生防芽孢杆菌菌种资源及生防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生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生姜青枯病菌为靶标,通过稀释涂布法和抑菌圈法从中分离并筛选出能高效拮抗生姜青枯病菌的芽孢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拮抗菌株对生姜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并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生姜根际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生姜青枯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HC-5,其抑菌圈直径达0.71 cm。综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鉴定结果,将菌株HC-5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菌株HC-5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组分为糯米粉5.0 g/L、酵母浸粉7.0 g/L、硫酸锌11.0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36 h、接种量1.0%、转速180 r/min、初始pH 5.5、装液量100 m L。优化后菌株HC-5无菌上清液对生姜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增大至3.03 cm,相比于LB和发酵培养基条件下分别增大76.2%和62.9%。【结论】菌株HC-5对生姜青枯病菌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经发酵条件优化后其无菌上清液对生姜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显著增强。菌株HC-5具有开发成生姜青枯病生防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青枯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拮抗活性 正交试验 发酵条件
下载PDF
生姜根际解磷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促生效应评价
15
作者 何朋杰 罗李琦 +3 位作者 程晓睿 史志明 王文佳 崔文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8-1618,共11页
【目的】筛选和鉴定生姜根际解磷芽孢杆菌,并评估其解磷能力及促生效应,为生姜根际解磷芽孢杆菌菌种资源的挖掘和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96株生姜根际芽孢杆菌为供试菌株,通过无机磷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能高效水... 【目的】筛选和鉴定生姜根际解磷芽孢杆菌,并评估其解磷能力及促生效应,为生姜根际解磷芽孢杆菌菌种资源的挖掘和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96株生姜根际芽孢杆菌为供试菌株,通过无机磷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能高效水解磷酸钙的菌株;通过室内试验,分析解磷菌株的溶磷活性和生长素(IAA)产生能力;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评估解磷菌株对玉米和生姜的促生效应及其对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解磷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从296株生姜根际芽孢杆菌中筛选出6株具有良好溶磷活性的芽孢杆菌,分别为菌株L9、L11、L12、L54、HC-5和C42。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第5 d,6株菌株发酵液内可溶性磷含量达峰值,范围在118.90~179.33 mg/L;振荡培养48 h后,6株菌株发酵液内IAA含量为2.09~3.49μmol/L。通过分析NBRIP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与pH的关系,发现在接种后的1~5 d内,可溶性磷含量与pH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显示,C42和L54菌株显著提升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在温室盆栽条件下,菌株L54和L11在促生玉米植株生长和溶磷能力方面效果较优。与空白对照相比,经L54和L11菌株处理后,玉米的株高、叶长、根长、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和地上部干重增加11.11%~88.89%,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49.29%和42.46%;同样,经L54和L11菌株处理后,生姜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姜块鲜重显著增加17.94%~42.06%,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73.80%和69.45%。经鉴定,这6株解磷菌株均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结论】从生姜根际芽孢杆菌中筛选得到6株具有良好溶磷能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这些菌株能有效促进玉米和生姜植株生长,还能增加玉米和生姜根际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具备开发为微生物肥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解磷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解磷能力 促生作用
下载PDF
贵州惠水县茶轮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冬雪 赵晓珍 +3 位作者 王勇 练珊珊 任亚峰 陈卓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27-1833,共7页
贵州省惠水县茶区常发生茶轮斑病,对茶叶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为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本文对病害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针刺法和剪切法的致病性测定。并依据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β-微管蛋白... 贵州省惠水县茶区常发生茶轮斑病,对茶叶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为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本文对病害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针刺法和剪切法的致病性测定。并依据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β-微管蛋白、延伸因子-1α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基于病原菌多基因系统发育和形态学结果,将病原菌确定为茶假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e-si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轮斑病 假拟盘多毛孢属 形态特征 致病性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贵州省余庆县茶褐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雪 王勇 +6 位作者 尹桥秀 李冬雪 任亚峰 江仕龙 王德炉 宋宝安 陈卓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为鉴定引起茶褐枯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的致病性,并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依据病原菌rDNA-ITS、ACT、CAL和TUB2基因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分生孢子呈淡蓝色,表面光... 为鉴定引起茶褐枯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的致病性,并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依据病原菌rDNA-ITS、ACT、CAL和TUB2基因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分生孢子呈淡蓝色,表面光滑,无隔膜,圆柱状,两端钝或向底部变窄,水滴状斑点,大小为(11.7~29.5)μm×(3.9~7.7)μm,平均为(19.4±4.4)μm×(5.4±0.8)μm,分生孢子梗形成于气生菌丝上,透明,具有隔膜;附着胞为棒状等不规则形状,颜色呈棕色到深棕色,单生。基于病原菌形态学鉴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病原菌确定为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褐枯病 山茶刺盘孢 形态特征 致病性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茶叶斑病病原菌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鈜琳 尹桥秀 +4 位作者 江仕龙 包兴涛 武娴 王德炉 陈卓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69-3277,共9页
为有效控制贵州省独山县茶叶斑病的发生与危害,本文研究了该区域茶叶斑病的病原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该地区茶叶斑病组织中分离的代表性菌株GZDS2018BXT10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等形态与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为有效控制贵州省独山县茶叶斑病的发生与危害,本文研究了该区域茶叶斑病的病原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该地区茶叶斑病组织中分离的代表性菌株GZDS2018BXT10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等形态与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一致。对ITS、RBP2、TUB、rDNA-LSU核酸或基因进行测序,采用PAUP软件及最大简约法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GZDS2018BXT10菌株与高粱附球菌模式菌株CBS179.80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自举支持率为100%。致病性试验表明,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GZDS2018BXT10菌株可通过损伤方式导致茶树叶部产生病斑,符合柯赫氏法则。因此,确认该区域叶斑病病原为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菌株可在PDA、OA和MEA培养基上生长,GZDS2018BXT10菌株在O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快,为(0.76±0.01) cm/d,显著高于MEA和PDA培养基(P<0.05),在PDA上最适生长温度为22℃,最适pH为6.0。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可影响菌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高粱附球菌 鉴定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3-杂环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钦 汪从雨 +2 位作者 龙雪莎 王贞超 欧阳贵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55-1964,共10页
杂环是大部分天然产物、合成及半合成分子的关键分子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其中,五元环及六元环体系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支架,在3-取代吲哚药物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表现出较好的肿瘤抑制活性。本文围绕近年来含五元环、六元环的3... 杂环是大部分天然产物、合成及半合成分子的关键分子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其中,五元环及六元环体系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支架,在3-取代吲哚药物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表现出较好的肿瘤抑制活性。本文围绕近年来含五元环、六元环的3-取代杂环吲哚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构效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含杂环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 吲哚 生物活性 抗肿瘤 构效关系
下载PDF
高粱钾离子通道Shaker蛋白家族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欧阳浩 蒋君梅 +3 位作者 杜巧丽 方远鹏 李向阳 谢鑫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5期1-9,共9页
Shaker蛋白家族是植物体摄入钾元素的重要通道,其对植物环境耐受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高粱全基因组中鉴定了Shaker蛋白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高粱中共鉴定到9个Shaker家族成员,共可分为5个亚族,且处于... Shaker蛋白家族是植物体摄入钾元素的重要通道,其对植物环境耐受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高粱全基因组中鉴定了Shaker蛋白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高粱中共鉴定到9个Shaker家族成员,共可分为5个亚族,且处于同一个亚族的基因结构以及蛋白质结构相似;亚细胞定位显示,这些成员均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高粱Shaker蛋白家族在禾本科的进化历程中相对保守;组织特异性及模拟干旱表达结果显示,Shaker成员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与干旱应答差异。本研究有望为进一步研究高粱Shaker蛋白家族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Shaker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