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影响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的围术期因素。方法通过筛选纳入我院行单侧髋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490例;记录术前一般情况、合并症、药物使用、手术方式、手术医生、麻醉方式、麻醉用药、手术时间、...目的探讨影响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的围术期因素。方法通过筛选纳入我院行单侧髋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490例;记录术前一般情况、合并症、药物使用、手术方式、手术医生、麻醉方式、麻醉用药、手术时间、液体出入量和种类等相关参数;采用单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影响LOS的因素。结果术后LOS为(9.63±5.13)d;THA、TKA和股骨头置换术后LOS分别为(8.80±4.70)d、(10.25±4.41)d和(11.94±7.09)d;手术时长(97.00±43.00)min;术后情况有急性肾功能损伤(AKI)80例(5.4%)、转入ICU病房99例(6.6%)、死亡5例(0.3%);其中年龄(P<0.001)、术前合并肺部感染(P=0.004)、手术医生的手术量和工作年限(P<0.001)、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P=0.028)、手术时长(P<0.001)、术后进入ICU(P<0.001)及术后发生AKI(P=0.047)与LOS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患者LOS增加2 d;术后入住ICU比未入住者LOS延长4 d;术后发生AKI的患者LOS增加3 d。结论年龄>70岁、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手术时间>120 min、工作年限短和年手术量少的手术医生、术中输注红细胞、术后转入ICU以及发生AKI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LOS增加的独立风险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贵州省天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划分成髓内钉内固定术(proximal fe...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贵州省天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划分成髓内钉内固定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组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组,各3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生理指标、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康复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HA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负重站立时间长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PFNA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7)。THA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案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相对简便,术中出血量较少,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离床活动时间,对术后早期关节的活动改善效果更显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贵州省天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划分成髓内钉内固定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组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组,各3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生理指标、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康复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HA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负重站立时间长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PFNA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7)。THA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案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相对简便,术中出血量较少,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离床活动时间,对术后早期关节的活动改善效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