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年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种群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元利 杨再学 胡支先 《地方病通报》 2006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 进一步摸清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规律和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动规律,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科学数据。方法 2005年在贵州省余庆县每月定期在稻田、旱地两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进行分类鉴定、... 目的 进一步摸清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规律和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动规律,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科学数据。方法 2005年在贵州省余庆县每月定期在稻田、旱地两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测量外部形态,并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获取性别、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等有关数据。结果 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农田害鼠总数的80.39%,全年共解剖标本250只(雌鼠113只,雄鼠137只),平均捕获率为5.56%,种群性比为0.82,年平均怀孕率为25.66%,平均胎仔数为5.38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2.77%,平均繁殖指数为0.6240,在4—5月和8~9月出现两个种群繁殖高峰期,5—6和10—12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期。不同年龄组之间怀孕率和睾丸下降率差异极显著(χ^2=21.01,P〈0.01;χ^2=83.38,P〈0.01),种群的繁殖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结论 黑线姬鼠是余庆县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最佳策略性防治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种群 发生特点 繁殖 余庆县 贵州省
下载PDF
余庆县植保科技成果及研究论文的分析和评价
2
作者 秦治勇 杨再学 +3 位作者 李大庆 郑元利 胡支先 潘开忠 《植物医生》 2012年第2期43-46,共4页
对1989—2011年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科技人员获得的51项省、市(地区)、县科技进步奖和全国、省农业丰收奖以及在国内27种刊物上公开发表的150篇科技论文及其引文进行分析,回顾和总结余庆县植物保护工作的研究现状和特点,找出研究热点... 对1989—2011年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科技人员获得的51项省、市(地区)、县科技进步奖和全国、省农业丰收奖以及在国内27种刊物上公开发表的150篇科技论文及其引文进行分析,回顾和总结余庆县植物保护工作的研究现状和特点,找出研究热点,进一步拓宽研究内容和范围,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成果 文献 引文 评价
下载PDF
贵州省毒饵站灭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金星 杨再学 +5 位作者 刘晋 潘世昌 周朝霞 龙贵兴 姜学阳 姜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7-111,共5页
为了使毒饵站灭鼠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对贵州省2003-2008年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在余庆、息烽等县(市)农田区进行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与裸露投放毒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投饵后3 d平均取... 为了使毒饵站灭鼠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对贵州省2003-2008年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在余庆、息烽等县(市)农田区进行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与裸露投放毒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投饵后3 d平均取食率分别为27.24%、30.64%、9.72%、65.07%;投饵后15 d调查,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82.98%、76.37%、83.72%,说明,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在农田灭鼠中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2003-2008年在贵州省建立50个农区鼠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大力开展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6年累计完成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7.37万hm2,大面积防治效果82.10%,每667 m2挽回粮食损失19.47 kg,累计挽回粮食损失7 639.22万kg,累计挽回产值9 693.11万元,累计防治成本2 902.26万元,累计新增纯收益6 790.85万元,投入产出(挽回)比1∶3.3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分析了毒饵站灭鼠的优点,并提出了如何加大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饵站 灭鼠 防治效果 应用效益 贵州
下载PDF
余庆县2011—2022年农区鼠种组成与种群数量变化
4
作者 秦治勇 白智江 杨再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探讨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农区鼠类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对贵州省余庆县2011—2022年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鼠情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捕获的3492只样本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10种,即黑... 探讨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农区鼠类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对贵州省余庆县2011—2022年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鼠情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捕获的3492只样本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10种,即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社鼠、针毛鼠、白腹鼠、红耳巢鼠、鼩鼱。住宅区鼠种种类有3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8.57%;稻田区、早作区鼠种种类有10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平均占总鼠数的83.42%。不同时期鼠种组成明显不同,住宅区褐家鼠、稻田区和早作区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与当地1986—2010年相比,鼠类种群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总平均捕获率为4.79%,其中,住宅区、稻田区、早作区平均捕获率分别为0.24%、6.35%、5.48%。不同年度、月份、季节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种种类 鼠种组成 种群数量 变化规律 余庆县
下载PDF
贵州省毒饵站灭鼠技术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杨再学 《遵义科技》 2009年第4期49-55,共7页
通过在余庆、桐梓等县(市)农田区进行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与裸露投放毒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投饵后3d平均取食率分别为27.24%、30.64%、9.72%、65.07%,投饵后15d调查,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82.98%... 通过在余庆、桐梓等县(市)农田区进行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与裸露投放毒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投饵后3d平均取食率分别为27.24%、30.64%、9.72%、65.07%,投饵后15d调查,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82.98%、76.37%、83.72%,说明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在农田灭鼠中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2003-2008年在全省建立50个农区鼠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大力开展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6年累计完成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7.37万hm^2,大面积防治效果82.10%。每667m^2挽回粮食损失19.47kg,累计挽回粮食损失7639.22万kg,累计挽回产值9693.11万元,累计防治成本2902.26万元,累计新增纯收益6790.85万元,投入产出(挽回)比1:3.3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分析了毒饵站灭鼠的优点,并提出了如何加大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饵站 灭鼠 防治效果 应用效益 建议 贵州省
下载PDF
余庆县2001至2005年黑线姬鼠种群动态和繁殖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元利 杨再学 胡支先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进一步摸清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规律和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动规律,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05年每月定期在稻田、旱地2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分类鉴定,计算捕获率及鼠种组成,并解剖观... 目的进一步摸清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规律和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动规律,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05年每月定期在稻田、旱地2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分类鉴定,计算捕获率及鼠种组成,并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获取性别、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等有关数据。结果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9.97%。对其种群性比、雌鼠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雄鼠睾丸下降率的季节变化及种群数量消长动态作了系统分析,5年平均捕获率为4.06%,平均怀孕率为26.97%,平均胎仔数为5.14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66,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2.40%,每年4-5月和8-9月出现2次繁殖高峰,5-6月和10-12月出现2个数量高峰。结论黑线姬鼠是该县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每年3和8月为最佳策略性防制时期,化学防制仍是农田灭鼠的主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发生动态 繁殖特性
下载PDF
余庆县2006~2010年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动规律 被引量:8
7
作者 郑元利 杨再学 胡支先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1-13,共3页
为进一步探讨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动规律,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对贵州省余庆县2006~2010年捕获的701只黑线姬鼠(雌鼠327只,雄鼠374只)分析表明:黑线姬鼠种群总性比为0.87,不同年龄组种群性比存在一定差异。亚... 为进一步探讨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动规律,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对贵州省余庆县2006~2010年捕获的701只黑线姬鼠(雌鼠327只,雄鼠374只)分析表明:黑线姬鼠种群总性比为0.87,不同年龄组种群性比存在一定差异。亚成年组、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均可参与繁殖,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睾丸下降率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的主体,平均怀孕率为43.01%,平均胎仔数为5.11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9298,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5.44%,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不同年龄组 繁殖规律
下载PDF
贵州省1984—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2
8
作者 杨再学 金星 +5 位作者 刘晋 郑元利 雷邦海 潘世昌 周朝霞 龙贵兴 《农学学报》 2011年第7期11-17,共7页
为研究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 为研究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种种类 鼠种组成 种群动态 农区鼠害 配套技术 贵州省
下载PDF
余庆县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大庆 文西明 +1 位作者 梁忠义 冯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90-91,93,共3页
为探讨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sitica)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于2002-2005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对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始见期在6月下旬,病害发生高峰期在7月中旬,7月下旬地上部开始死亡,8月上旬地上部进入... 为探讨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sitica)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于2002-2005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对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始见期在6月下旬,病害发生高峰期在7月中旬,7月下旬地上部开始死亡,8月上旬地上部进入死亡高峰;连作比轮作发病重,连作时间越长发病越重,轮作发病最轻;地下害虫发生危害影响烟草黑胫病发生程度。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抓好治虫防病,在关键时期及时进行化学防治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余庆 贵州
下载PDF
余庆县稻飞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大庆 杨再学 +1 位作者 潘开忠 李大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104,共4页
为摸清稻飞虱的发生规律.采用贵州省余庆县24年(1985-2008年)系统观察数据对稻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飞虱常年发生4代至不完全6代。若虫发生3~4代;成虫始见期主要在4月中下旬,终见期在10月上中旬;全年成虫... 为摸清稻飞虱的发生规律.采用贵州省余庆县24年(1985-2008年)系统观察数据对稻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飞虱常年发生4代至不完全6代。若虫发生3~4代;成虫始见期主要在4月中下旬,终见期在10月上中旬;全年成虫期160~180d,若虫期100~120d。白背飞虱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出现2个虫量高峰期,褐飞虱在8月中旬出现1个虫量高峰期;影响田间发生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成虫迁入量、残存虫量、温度、湿度和雨日。可为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余庆
下载PDF
余庆县1986~2008年褐家鼠种群动态及繁殖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元利 杨再学 胡支先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年第4期294-297,共4页
通过对贵州省余庆县1986~2008年褐家鼠种群动态和繁殖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褐家鼠主要分布于住宅区。是余庆县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5.14%。研究期间住宅区共捕获褐家鼠504只,种群总性比(♀/♂)0.98,平均捕... 通过对贵州省余庆县1986~2008年褐家鼠种群动态和繁殖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褐家鼠主要分布于住宅区。是余庆县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5.14%。研究期间住宅区共捕获褐家鼠504只,种群总性比(♀/♂)0.98,平均捕获率1.53%,平均怀孕率20.40%,平均胎仔数7.33只,平均繁殖指数0.74,平均睾丸下降率27.95%。褐家鼠全年均可繁殖,每年在3月、6月、11月出现3个数量高峰期,在2~3月和10~11月出现2个繁殖高峰期。因此,每年3月和10月为最佳防治时期,毒饵站灭鼠技术是目前防治褐家鼠最好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同时还比较了国内其他地区褐家鼠种群动态和繁殖特征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种群动态 繁殖特征 变化规律
下载PDF
贵州余庆水稻田发现一例黑线姬鼠巢穴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智江 杨再学 +1 位作者 李大庆 秦治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16,共2页
本文报道了在贵州省余庆县水稻田发现的首例筑于水稻植株上的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巢穴,描述了该巢穴的位置、形状、大小、构造以及筑巢特点。该发现丰富了黑线姬鼠巢穴的资料,有助于全面了解黑线姬鼠的栖息地环境及生活习性等生... 本文报道了在贵州省余庆县水稻田发现的首例筑于水稻植株上的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巢穴,描述了该巢穴的位置、形状、大小、构造以及筑巢特点。该发现丰富了黑线姬鼠巢穴的资料,有助于全面了解黑线姬鼠的栖息地环境及生活习性等生态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巢穴 水稻田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省针毛鼠肥满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再学 金星 +3 位作者 雷邦海 郑元利 文炳智 杨通武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4年第2期80-85,共6页
通过对1984-2013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岑巩县、凯里市、雷山县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采集的179只针毛鼠的肥满度进行分析,探讨其不同地区、生境、性别、年度、月份、季节、年龄间肥满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针毛鼠肥满度变幅在1.56-4.98 g&#... 通过对1984-2013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岑巩县、凯里市、雷山县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采集的179只针毛鼠的肥满度进行分析,探讨其不同地区、生境、性别、年度、月份、季节、年龄间肥满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针毛鼠肥满度变幅在1.56-4.98 g·cm-3之间,平均肥满度为(2.99±0.58)g·cm-3。不同地区之间以及稻田区、旱地耕作区之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雌、雄鼠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年度间肥满度存在显著差异,月份、季节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肥满度有所不同,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毛鼠 肥满度 变化规律 贵州省
下载PDF
余庆吴茱萸生产基地环境和产品绿色质量的检测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再学 李大庆 +1 位作者 毛廷耀 杨家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29-31,共3页
为了建立吴茱萸GAP生产基地,制定吴茱萸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SOP),对余庆县黔龙民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吴茱萸生产基地的灌溉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地灌溉水符合“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 为了建立吴茱萸GAP生产基地,制定吴茱萸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SOP),对余庆县黔龙民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吴茱萸生产基地的灌溉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地灌溉水符合“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达到“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故该生产基地符合绿色中药材栽培的环境条件要求,适宜种植中药材吴茱萸,可以发展成为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对该基地2003年生产的吴茱萸样品进行检验,所取样品的铅(Pb)、镉(Cd)、汞(Hg)、砷(As)、六六六、DDT共6项指标均达到“WM22001”《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产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参萸 GAP生产 灌溉水质 环境空气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 产品质量 检测
下载PDF
余庆县茶树黑剌粉虱发生规律初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大庆 杨再学 +3 位作者 白智江 谈孝凤 王智 郑德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4期54-58,共5页
通过2017~2018年对贵州省余庆县茶树黑刺粉虱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茶园黑刺粉虱1年发生3代,以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上旬、发生期4月上旬~5月上旬;第1代发生期在4月上旬~7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5月上旬~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 通过2017~2018年对贵州省余庆县茶树黑刺粉虱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茶园黑刺粉虱1年发生3代,以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上旬、发生期4月上旬~5月上旬;第1代发生期在4月上旬~7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5月上旬~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第2代发生期在6月中旬~10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7月上旬末~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9月上旬;第3代发生期8月下旬~翌年5月上旬。4~9月温度影响第1代、第2代的生长发育,导致成虫羽化高峰期年度间存在差异。其防治策略为:以冬季清园和黄板诱杀成虫为基础,抓住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及时施药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黑刺粉虱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余庆县
下载PDF
贵州省2020年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再学 周朝霞 +10 位作者 尹文书 艾祯仙 秦治勇 李恩涛 韦应敏 潘会 杨高乾 王天毅 罗全丽 吴琦 谈孝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8期279-282,共4页
2020年8—10月在贵州省余庆县、都匀市、息烽县、三都县、瓮安县、安龙县、关岭县、播州区、岑巩县9个县(市、区)共举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FFS)10间,共培训学员300人,采用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前学员测试题正确率为7... 2020年8—10月在贵州省余庆县、都匀市、息烽县、三都县、瓮安县、安龙县、关岭县、播州区、岑巩县9个县(市、区)共举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FFS)10间,共培训学员300人,采用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前学员测试题正确率为71.10%,培训后正确率为92.93%,正确率提高12.33%~32.33%,平均提高21.83%;测试题按照鼠害防控意识、鼠害传统防控技术掌握、鼠害新型防控技术了解、农业环保意识分类统计,正确率分别提高17.78%、29.92%、14.83%、24.33%;学员非常满意率为97.40%,满意率为2.60%,无不满意评价;质量控制指标“是”的指标占89.05%,“否”的指标占10.95%。主要措施:举办辅导员培训班,充实师资力量;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召开项目专题会,落实培训任务;统一培训材料,提高培训效果;组建专家团队,开展督促指导;召开项目总结会,交流培训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田间学校(FFS) 鼠害防治 培训效果 主要措施
下载PDF
贵州省不同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再学 金星 +5 位作者 郭永旺 雷邦海 潘世昌 周朝霞 龙贵兴 李恩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1期13-17,27,共6页
为探讨贵州省不同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其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4~2014年贵州省余庆县、息烽县、岑巩县、凯里市、雷山县、都匀市、瓮安县、大方县8个县(市)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查区域共有小... 为探讨贵州省不同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其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4~2014年贵州省余庆县、息烽县、岑巩县、凯里市、雷山县、都匀市、瓮安县、大方县8个县(市)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查区域共有小型兽类14种,不同生境黑线姬鼠组成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分布于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平均占捕获兽类数的71.01%,不同地区组成比例有所不同,占捕获兽类数的22.01%~91.34%,均为当地农田害鼠优势种。不同地区、年度、月份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各地多年平均捕获率0.75%~5.83%,总体平均捕获率为3.04%。一年内种群数量高峰出现的次数和早迟有所不同,其中,余庆县、息烽县、岑巩县、凯里市、都匀市、瓮安县在5~7月和8~11月出现2个数量高峰,大方县仅在6月、雷山县在7月出现1个数量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种群数量 变化规律 不同地区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结果与灾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58
18
作者 杨再学 金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年第3期197-202,共6页
通过分析1984—2005年贵州省23个县(市、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种类有16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6.35%;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4.88%;... 通过分析1984—2005年贵州省23个县(市、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种类有16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6.35%;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4.88%;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鼠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1.68%、13.42%,在部分地区也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同时分析了5种害鼠的种群繁殖特征和种群数量灾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鼠种组成 灾变规律 种群繁殖 贵州
下载PDF
余庆县太子参有害生物种类调查及其防治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大庆 夏忠敏 +1 位作者 邵昌余 秦治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5期427-431,共5页
对2011 ~2012年贵州省余庆县种植太子参中有害生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太子参发生有害生物种类有11种,其中,病害8种,虫害3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太子参病毒病、太子参叶斑病、太子参斑点病、太子参霜霉病、太子参根腐病、小地老虎... 对2011 ~2012年贵州省余庆县种植太子参中有害生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太子参发生有害生物种类有11种,其中,病害8种,虫害3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太子参病毒病、太子参叶斑病、太子参斑点病、太子参霜霉病、太子参根腐病、小地老虎、蚜虫.针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如下几条防治措施:一是做好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二是合理应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三是对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和生物源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有害生物 综合防治 余庆县
下载PDF
余庆县针毛鼠种群数量和繁殖特征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元利 杨再学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对贵州省余庆县1989-2013年针毛鼠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数量和繁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针毛鼠为当地常见鼠种之一,主要栖息于旱地耕作区,占捕获总鼠数的2.76%,平均捕获率为0.15%。雌、雄鼠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研究期间旱地耕作区... 对贵州省余庆县1989-2013年针毛鼠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数量和繁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针毛鼠为当地常见鼠种之一,主要栖息于旱地耕作区,占捕获总鼠数的2.76%,平均捕获率为0.15%。雌、雄鼠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研究期间旱地耕作区共捕获针毛鼠80只,种群性比为0.95,平均怀孕率为28.21%,平均胎仔数为4.9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3.17%,平均繁殖指数为0.68。一年中在2月、7月和11月出现3个种群数量高峰,平均捕获率为0.21%、0.26%、0.20%,秋季和夏季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夏季和秋季为该鼠的主要繁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毛鼠 形态特征 种群数量 种群繁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