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毒饵站灭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金星 杨再学 +5 位作者 刘晋 潘世昌 周朝霞 龙贵兴 姜学阳 姜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7-111,共5页
为了使毒饵站灭鼠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对贵州省2003-2008年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在余庆、息烽等县(市)农田区进行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与裸露投放毒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投饵后3 d平均取... 为了使毒饵站灭鼠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对贵州省2003-2008年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在余庆、息烽等县(市)农田区进行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与裸露投放毒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投饵后3 d平均取食率分别为27.24%、30.64%、9.72%、65.07%;投饵后15 d调查,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82.98%、76.37%、83.72%,说明,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在农田灭鼠中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2003-2008年在贵州省建立50个农区鼠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大力开展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6年累计完成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7.37万hm2,大面积防治效果82.10%,每667 m2挽回粮食损失19.47 kg,累计挽回粮食损失7 639.22万kg,累计挽回产值9 693.11万元,累计防治成本2 902.26万元,累计新增纯收益6 790.85万元,投入产出(挽回)比1∶3.3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分析了毒饵站灭鼠的优点,并提出了如何加大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饵站 灭鼠 防治效果 应用效益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省1984—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杨再学 金星 +5 位作者 刘晋 郑元利 雷邦海 潘世昌 周朝霞 龙贵兴 《农学学报》 2011年第7期11-17,共7页
为研究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 为研究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种种类 鼠种组成 种群动态 农区鼠害 配套技术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省不同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再学 金星 +5 位作者 郭永旺 雷邦海 潘世昌 周朝霞 龙贵兴 李恩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1期13-17,27,共6页
为探讨贵州省不同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其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4~2014年贵州省余庆县、息烽县、岑巩县、凯里市、雷山县、都匀市、瓮安县、大方县8个县(市)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查区域共有小... 为探讨贵州省不同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其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4~2014年贵州省余庆县、息烽县、岑巩县、凯里市、雷山县、都匀市、瓮安县、大方县8个县(市)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查区域共有小型兽类14种,不同生境黑线姬鼠组成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分布于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平均占捕获兽类数的71.01%,不同地区组成比例有所不同,占捕获兽类数的22.01%~91.34%,均为当地农田害鼠优势种。不同地区、年度、月份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各地多年平均捕获率0.75%~5.83%,总体平均捕获率为3.04%。一年内种群数量高峰出现的次数和早迟有所不同,其中,余庆县、息烽县、岑巩县、凯里市、都匀市、瓮安县在5~7月和8~11月出现2个数量高峰,大方县仅在6月、雷山县在7月出现1个数量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种群数量 变化规律 不同地区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省大足鼠种群年龄鉴定和繁殖参数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再学 雷邦海 +2 位作者 潘世昌 潘会 周显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4期39-42,共4页
为准确地鉴定大足鼠的年龄,制订适合贵州省大足鼠种群年龄鉴定的体重划分标准.对贵州省岑巩县、息烽县、关岭县1984-2014年采集的57 只大足鼠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足鼠平均体重为(107.82 ± 38.86) g,根据体重的频次分... 为准确地鉴定大足鼠的年龄,制订适合贵州省大足鼠种群年龄鉴定的体重划分标准.对贵州省岑巩县、息烽县、关岭县1984-2014年采集的57 只大足鼠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足鼠平均体重为(107.82 ± 38.86) g,根据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结合雌、雄鼠的繁殖情况,将大足鼠年龄划分为5个年龄组,确定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为:幼年组(Ⅰ):体重小于或等于45.0 g,亚成年组(Ⅱ):体重45.1-85.0 g,成年Ⅰ组(Ⅲ):体重85.1-125.0 g,成年Ⅱ组(Ⅳ):体重125.1-165.0 g,老年组(Ⅴ):体重大于165.0 g.大足鼠不同年龄组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差异显著,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成年Ⅰ组、成年Ⅱ组为繁殖的主要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大足鼠 年龄鉴定 划分标准 繁殖变化
下载PDF
息烽县褐家鼠种群繁殖特征变动规律 被引量:16
5
作者 潘世昌 李梅 杨再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6-89,共4页
为摸清息烽县褐家鼠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动规律,通过对息烽县1986-2008年23年系统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共解剖褐家鼠标本2 672只,其中,雌鼠1 442只,雄鼠1 230只,全年均可繁殖,每年3-11月为主要繁殖期,3月-5月、10月出现2个繁殖高峰,1... 为摸清息烽县褐家鼠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动规律,通过对息烽县1986-2008年23年系统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共解剖褐家鼠标本2 672只,其中,雌鼠1 442只,雄鼠1 230只,全年均可繁殖,每年3-11月为主要繁殖期,3月-5月、10月出现2个繁殖高峰,12月至翌年1月出现繁殖低谷期。种群性比(♀/♂)为1.17,多年平均怀孕率为(31.17±11.68)%,平均胎仔数(6.59±0.27)只,平均繁殖指数1.01±0.39,雄鼠睾丸平均下降率为(79.53±5.73)%。可为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繁殖特征 变动规律 息烽 贵州
下载PDF
鼠害控制减少粮食损失农民田间学校实践与评估分析:以息烽县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尹文书 李梅 杨再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41-44,共4页
为进一步推进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工作,对鼠害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减少鼠害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对2018年9-10月在贵州省息烽县开展联合国粮农组织贵州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培训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员平均年龄46.7岁... 为进一步推进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工作,对鼠害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减少鼠害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对2018年9-10月在贵州省息烽县开展联合国粮农组织贵州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培训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员平均年龄46.7岁,学员出勤率为100%;测试总体正确率训前和训后分别为65.33%和86.67%,训后比训前提高了21.34百分点;质量控制指标总体良好;学员满意度优良率达100%。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采取参与式、互动式和启发式的方式,培训氛围轻松愉快,农民较易接受,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控制 农民田间学校 培训效果 评估分析 息烽 贵州
下载PDF
息烽县家栖鼠鼠情监测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潘世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6期28-31,共4页
对息烽县家栖鼠鼠情的监测结果表明:其种群构成为褐家鼠50.53%、小家鼠44.63%、黄胸鼠4.83%;鼠密度年度变幅为3.77%~16.45%,平均为10.41%,每年2~4月、9~11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大面积灭... 对息烽县家栖鼠鼠情的监测结果表明:其种群构成为褐家鼠50.53%、小家鼠44.63%、黄胸鼠4.83%;鼠密度年度变幅为3.77%~16.45%,平均为10.41%,每年2~4月、9~11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大面积灭鼠后,优势鼠种发生轻度变化;褐家鼠和小家鼠的性比分别为1.11和1.10,年平均繁殖指数为1.12和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家栖鼠 鼠情监测 鼠密度 繁殖特征
下载PDF
息烽县农区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被引量:21
8
作者 潘世昌 李梅 宋致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59-61,69,共4页
对1986~2012年贵州省息烽县农区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分析,结果表明,息烽县住宅区鼠类和农田区(稻田、旱地)鼠类种类隶属2目2科7种,鼠类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85.71%,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57.14%。住宅区以褐... 对1986~2012年贵州省息烽县农区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分析,结果表明,息烽县住宅区鼠类和农田区(稻田、旱地)鼠类种类隶属2目2科7种,鼠类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85.71%,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57.14%。住宅区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47.86%、36.24%,黄胸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5.14%;农田区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5.11%,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1.84%。农区灭鼠的重点是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也是鼠情监测的主要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在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种种类 种群组成 种群数量 息烽县
下载PDF
息烽县农田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发生动态 被引量:5
9
作者 潘世昌 李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43-45,共3页
为黑线姬鼠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夹夜法对1986—2015年贵州省息烽县农田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在当地主要分布于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共捕获各种鼠类标本10种3 986只,黑线姬鼠占总鼠数的85.15%,... 为黑线姬鼠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夹夜法对1986—2015年贵州省息烽县农田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在当地主要分布于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共捕获各种鼠类标本10种3 986只,黑线姬鼠占总鼠数的85.15%,各年度间种群组成比例在56.25%~98.36%,为本地绝对优势鼠种,是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不同年度、月份及季节,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年度间平均捕获率在0.92%~7.92%,最高值与最低值间相差8.61倍,总平均捕获率为3.92%;全年种群数量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在6—7月和9—10月,2个高峰期的捕获率分别为4.78%~5.93%和4.56%~3.68%;不同季节间以夏季(6—8月)种群数量最高,总平均捕获率为4.97%,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最低,总平均捕获率为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种群数量 发生动态 监测 息烽 贵州
下载PDF
息烽县2013~2018年农区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梅 陈海燕 +1 位作者 尹文书 宋致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5期42-46,52,共6页
对2013~2018年贵州省息烽县住宅区、农田区(稻田区、旱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鼠种种类有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共10种,鼠科占总种数的80%。住宅区优势种为褐家鼠,占总鼠数的56.60%,黄胸鼠和小家鼠为常见鼠种,分别... 对2013~2018年贵州省息烽县住宅区、农田区(稻田区、旱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鼠种种类有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共10种,鼠科占总种数的80%。住宅区优势种为褐家鼠,占总鼠数的56.60%,黄胸鼠和小家鼠为常见鼠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7.02%、16.60%,黄胸鼠占比较历年有所上升;农田区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占总鼠数52.67%,占比较历年下降,其次为小家鼠、四川短尾鼩,分别占总鼠数的17.94%、12.21%,为当地农田区常见鼠种,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呈递增状态。住宅区、农田区混合鼠种年总平均捕获率为2.12%、2.50%,与历年种群数量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住宅区、农田区不同季节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均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全年种群数量2~6月为高峰期。据此提出息烽县现阶段防治的重点是褐家鼠、黑线姬鼠,对常见鼠种小家鼠、黄胸鼠、四川短尾鼩防治也应加强,在鼠密度较低的情况下,每年在春季3月开展一次集中统一灭鼠,可以控制全年鼠类的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鼠类 种群组成 种群数量 变化规律 息烽县
下载PDF
息烽县住宅黄胸鼠种群数量监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世昌 李梅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2期70-73,共4页
黄胸鼠种群数量发生动态分析结果可以为该鼠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1986-2015年间贵州省息烽县黄胸鼠种群数量调查数据,总结了其季节性及年际种群数量动态。结果发现,在息烽县,黄胸鼠主要栖息于住宅区,作物区仅有零星分... 黄胸鼠种群数量发生动态分析结果可以为该鼠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1986-2015年间贵州省息烽县黄胸鼠种群数量调查数据,总结了其季节性及年际种群数量动态。结果发现,在息烽县,黄胸鼠主要栖息于住宅区,作物区仅有零星分布。期间共捕获黄胸鼠938只,总捕获率为1.07%,住宅区黄胸鼠占总捕获鼠数的15.20%,不同年度间其群落占比为1.14%~32.49%,变化差异极显著。从季节性捕获率看,种群数量夏季(6~8月)最高,总平均捕获率为1.32%,其中7月捕获率为1.55%,是全年最高点。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最低,总平均捕获率为0.66%,其中1月数量最低,平均捕获率为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鼠 种群数量 发生动态 贵州息烽
下载PDF
息烽县四川短尾鼩种群生态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文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4期85-88,共4页
息烽县2013年首次发现四川短尾鼩种群。通过对2015~2017年鼠情监测捕获的四川短尾鼩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息烽县四川短尾鼩占总捕获兽类的13. 56%,为常见种小型兽类,平均体重为31. 16±2. 04g,平均体长为93. 83±2. ... 息烽县2013年首次发现四川短尾鼩种群。通过对2015~2017年鼠情监测捕获的四川短尾鼩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息烽县四川短尾鼩占总捕获兽类的13. 56%,为常见种小型兽类,平均体重为31. 16±2. 04g,平均体长为93. 83±2. 82mm,平均后足长为15. 63±2. 82mm,种群的月度变化规律为双峰型,后峰高于前峰,季节性变化规律以秋季9~11月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短尾鼩 形态特征 种群动态 繁殖特征 息烽县
下载PDF
息烽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分布与CARAH模型预警新技术的应用
13
作者 尹文书 李梅 宋致书 《农技服务》 2017年第4期13-14,12,共3页
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制约马铃薯生产的重要因素是晚疫病的发生危害,笔者通过阐述息烽县2012年至2016年5年来的马铃薯品种及晚疫病分布情况,在晚疫病防治工作中对CARAH模型预警新技术环节进行介绍及推广效益分析,旨在为以后马铃... 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制约马铃薯生产的重要因素是晚疫病的发生危害,笔者通过阐述息烽县2012年至2016年5年来的马铃薯品种及晚疫病分布情况,在晚疫病防治工作中对CARAH模型预警新技术环节进行介绍及推广效益分析,旨在为以后马铃薯晚疫病能及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疫病 分布 模型 预警新技术
下载PDF
贵州鼠害控制项目农民田间学校实施效果与建议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再学 周朝霞 +10 位作者 尹文书 李恩涛 艾祯仙 田勇 白智江 肖卫平 李梅 陆晓欢 许兴亮 罗全丽 谈孝凤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1期51-56,92,共7页
2018年4~10月,在贵州省余庆县、三都县、息烽县、瓮安县、岑巩县、都匀市举办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贵州鼠害控制减少粮食损失保护农业生态安全项目农民田间学校(FFS)15间,培训农民451人,培训采用FAO推荐的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成... 2018年4~10月,在贵州省余庆县、三都县、息烽县、瓮安县、岑巩县、都匀市举办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贵州鼠害控制减少粮食损失保护农业生态安全项目农民田间学校(FFS)15间,培训农民451人,培训采用FAO推荐的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成人非正规教育方式进行,学员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测试题总体正确率由培训前的75.40%提高到培训后的93.36%;学员对培训过程充分认可,学员非常满意为96.07%,满意率为3.93%;FFS质量控制指标完成良好。为使鼠害控制FFS得到长足发展,不断提高鼠害防控能力,在今后举办FFS时,培训时间与农事活动需要合理协调,培训课程设置需要不断完善,灭鼠技术培训需要长期坚持,培训经费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控制 农民田间学校 实施效果 建议 贵州省
下载PDF
暗翅足距小蠹为害新寄主植物李树
15
作者 张斌 王姝玮 +3 位作者 尹文书 宋致书 王建国 徐业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第1期53-56,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剖干采集、室内镜检等方法,首次明确暗翅足距小蠹可危害生长健康的李树植株,记述了该害虫的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信息,明确了暗翅足距小蠹的鉴别特征,并描述了其在李树上的危害性状和根治方法。此外,提供了足距小蠹属的分... 通过野外调查、剖干采集、室内镜检等方法,首次明确暗翅足距小蠹可危害生长健康的李树植株,记述了该害虫的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信息,明确了暗翅足距小蠹的鉴别特征,并描述了其在李树上的危害性状和根治方法。此外,提供了足距小蠹属的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属 足距小蠹属 警示 防治方法 为害性状
下载PDF
褐家鼠的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组成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再学 郑元利 +3 位作者 潘世昌 周朝霞 龙贵兴 周显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18-223,共6页
对1986—2008年贵州省余庆、息烽、大方、三都、关岭5个县捕获的3059只褐家鼠(雌鼠1573只,雄鼠1486只)体重统计表明,褐家鼠平均体重为(108.30±49.00)g,雌、雄鼠之间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繁殖状况,将褐家鼠... 对1986—2008年贵州省余庆、息烽、大方、三都、关岭5个县捕获的3059只褐家鼠(雌鼠1573只,雄鼠1486只)体重统计表明,褐家鼠平均体重为(108.30±49.00)g,雌、雄鼠之间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繁殖状况,将褐家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体重小于或等于60.0g;亚成年组(Ⅱ):60.1~110.0g;成年Ⅰ组(Ⅲ):110.1~160.0g;成年Ⅱ组(Ⅳ):160.1~210.0g;老年组(Ⅴ):210.0g以上。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参与种群繁殖的主要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平均怀孕率为46.60%,平均胎仔数为7.00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1.49%。种群年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地区之间种群年龄组成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年龄鉴定 体重 划分标准 繁殖 年龄组成
下载PDF
黔中地区小家鼠种群繁殖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世昌 杨再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39-142,共4页
为了摸清小家鼠种群繁殖特征在黔中地区的变动规律,为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提供依据。通过对1990~2002年贵州省息烽县小家鼠种群繁殖特征分析,共解剖标本1679只,其中,雌鼠885只,雄鼠794只,结果表明:小家鼠在当地全年均可繁殖。主要... 为了摸清小家鼠种群繁殖特征在黔中地区的变动规律,为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提供依据。通过对1990~2002年贵州省息烽县小家鼠种群繁殖特征分析,共解剖标本1679只,其中,雌鼠885只,雄鼠794只,结果表明:小家鼠在当地全年均可繁殖。主要繁殖期在2~11月,每年3—4月和9—10月为妊娠高峰期。种群性比为1.11,平均怀孕率35.79%±6.03%,平均胎仔数为4.67±1.25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86±0.17,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3.88%±8.83%。不同年龄组之间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繁殖力不断增加。同时比较了全国各地小家鼠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化情况,胎仔数具有随纬度的升高趋向增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家鼠 种群 繁殖 贵州
下载PDF
贵州息烽农田黑线姬鼠种群最适温度与降雨区间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尹文书 杨再学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5-39,56,共6页
对贵州省息烽县1987—2017年鼠情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是息烽县农田区优势鼠种,气温和降雨条件对农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气象条件下稻田区和旱地区种群占比、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对贵州省息烽县1987—2017年鼠情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是息烽县农田区优势鼠种,气温和降雨条件对农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气象条件下稻田区和旱地区种群占比、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对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呈双峰型,在16.1~19.0℃和22.1~25.0℃下捕获率较高,分别为4.45%、4.47%,在低温(1.0~4.0℃)或高温(25.1~28.0℃)条件下捕获率较低,其生命活动的活跃度降低,降雨量对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呈单峰型,当降雨量为180.0~210.0 mm时捕获率最高,为4.97%,降雨量较低(0~30.0 mm)或较高(240.0 mm以上)时,捕获率均表现较低。黑线姬鼠活动温度与降雨的最适宜区间值范围为22.1~25.0℃、180.0~21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气温 降雨 种群占比 种群数量 变化
原文传递
黔中地区农舍褐家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季节及年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梅 尹文书 +1 位作者 宋致书 杨再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9期106-108,111,共4页
褐家鼠是黔中地区农舍区害鼠优势种,为摸清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化情况,丰富种群生态研究资料,为其种群数量动态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对贵州省息烽县农舍区1986—2019年鼠情调查中捕获的1 746只褐家鼠标本进... 褐家鼠是黔中地区农舍区害鼠优势种,为摸清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化情况,丰富种群生态研究资料,为其种群数量动态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对贵州省息烽县农舍区1986—2019年鼠情调查中捕获的1 746只褐家鼠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褐家鼠雌雄性比为1.18,总体平均怀孕率为27.94%,平均胎仔数为6.4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4.79%,平均繁殖指数为0.969 6。不同月份种群繁殖参数存在明显差异,3—4月和8—10月是褐家鼠种群繁殖高峰期。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参数存在一定差异,春季、夏季和秋季是褐家鼠繁殖高峰期,冬季是繁殖低谷期。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能力不断增强,其主要繁殖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及老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舍区 褐家鼠 繁殖参数 季节变化 年龄变化 黔中地区
下载PDF
息烽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变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梅 潘世昌 杨再学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9-51,共3页
为探讨息烽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依据,对1986—2014年该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捕获黑线姬鼠3 385只,种群总性比为0.99,多年平均怀孕率为39.40%,平均胎仔数为4.85... 为探讨息烽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依据,对1986—2014年该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捕获黑线姬鼠3 385只,种群总性比为0.99,多年平均怀孕率为39.40%,平均胎仔数为4.85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7.80%,平均繁殖指数为0.95。主要繁殖期在3—11月,在3—5月和8—10月各出现1个繁殖高峰期。不同年度种群性比、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差异不显著,睾丸下降率差异极显著。不同月份种群性比、胎仔数差异不显著,怀孕率、繁殖指数、睾丸下降率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繁殖特征 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