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1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经济建设 振兴农村经济——关于辽宁省农科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方针情况的调查报告
1
作者 王德生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7-31,共5页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积极贯彻执行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认真地坚持了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基础研究的合理配置,较好地完成了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这个根本...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积极贯彻执行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认真地坚持了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基础研究的合理配置,较好地完成了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这个根本任务,对繁荣科学技术和发展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仅在“七五”期间,就有201项次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70项,市(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27项。这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收到了显著效果。初步调查,共创社会经济效益36.3亿元,相当同期国家投资总额的47.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科技 农业发展
下载PDF
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贵荒 宋书宏 +4 位作者 刘晓丽 董丽杰 孙恩玉 张丽 陈艳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及主要农艺性状与更替品种产量的关系。总的趋势是 1 3个性状中除了分枝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三粒荚数、分枝荚数、单株粒重、粒茎比、株高及主茎节数的...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及主要农艺性状与更替品种产量的关系。总的趋势是 1 3个性状中除了分枝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三粒荚数、分枝荚数、单株粒重、粒茎比、株高及主茎节数的增长量较大 ,生育期变化量最小。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百粒重和粒茎比有直接相关效应。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更替品种 遗传改进 农艺性状 辽宁
下载PDF
辽宁省爆发一种新病害-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被引量:31
3
作者 吕国忠 刘志恒 +6 位作者 何富刚 赵琦 刘万仁 宋亚坤 何景顺 姜明忠 赵华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5-76,共2页
辽宁省爆发一种新病害-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吕国忠刘志恒何富刚赵琦刘万仁宋亚坤(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161)(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沈阳110161)(辽宁省植保站,沈阳110034)何景顺姜明忠赵华忱(绥中县农业技术推... 辽宁省爆发一种新病害-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吕国忠刘志恒何富刚赵琦刘万仁宋亚坤(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161)(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沈阳110161)(辽宁省植保站,沈阳110034)何景顺姜明忠赵华忱(绥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绥中125200)(台安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 叶斑病 病害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新病害——北方炭疽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8
4
作者 徐秀德 董怀玉 +3 位作者 姜钰 乔勇 刘志恒 孙军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07-510,共4页
报道了辽宁省玉米产区近年普遍发生的由一种新病害———玉蜀黍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zea (NaritaetHiratsuka)Dingley]引起的玉米北方炭疽病。病原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均为20~30℃ ,最适温度为25℃。适宜病菌生... 报道了辽宁省玉米产区近年普遍发生的由一种新病害———玉蜀黍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zea (NaritaetHiratsuka)Dingley]引起的玉米北方炭疽病。病原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均为20~30℃ ,最适温度为25℃。适宜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培养基为玉米粉琼脂、燕麦片琼脂和PDA培养基。经人工接种玉米18个杂交种品种测定 ,玉米品种间对该病的抗病性存在一定差异 ,但缺乏高抗和免疫品种。田间病情调查表明 ,该病已在辽宁省普遍发生 ,局部地区已造成严重损失 ,应加强对该病发生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北方炭疽病 生物学特性 抗病性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及性状改良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富德 姜明月 赵廷昌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14,41,共10页
<正> 辽宁省的玉米生产和选育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1981~1989年间,辽宁省选育和推广的5个单交种,累积种植面积达24710.0万亩,占同期全国主要杂交种累积种植面积的20.84%.辽宁省选育的5个自交系,同期累积应用面积达到33424.7万亩。
关键词 玉米 杂种 育种
下载PDF
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邵国军 李玉福 邱福林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8-33,共6页
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与进展邵国军,李玉福,邱福林(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辽宁省种稻历史比较悠久,远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种稻。然而种植水稻仅有百余年的历史。所用品种多为从日本、朝鲜引进。建国后,我省水稻发展较快,199... 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与进展邵国军,李玉福,邱福林(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辽宁省种稻历史比较悠久,远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种稻。然而种植水稻仅有百余年的历史。所用品种多为从日本、朝鲜引进。建国后,我省水稻发展较快,1990年水田面积为844.7万亩,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育种 研究进展 辽宁
下载PDF
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研究 被引量:81
7
作者 吕文彦 曹萍 +1 位作者 邵国军 曹炳晨 《辽宁农业科学》 1997年第5期7-11,共5页
本文研究了辽宁省12个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在相同条件下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结果表明: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整精米率、胶稠度、糊化温度等品质指标较优,而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则较大;弯穗型品种与直穗型品种在糙米率、整... 本文研究了辽宁省12个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在相同条件下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结果表明: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整精米率、胶稠度、糊化温度等品质指标较优,而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则较大;弯穗型品种与直穗型品种在糙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精米粒长、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等7个指标上区别明显,弯穗型优于直穗型,相关分析表明:精米率与粒宽、整精米率与穗颈粗、胶稠度与着粒密度、粒长与理论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而精米率与谷粒长宽比、胶稠度与穗颈长、垩白粒率与枝梗数、垩白面积与穗颈粗则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稻米品质 穗型 水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唐朝荣 陈捷 +2 位作者 纪明山 邹庆道 宋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9-326,共8页
从辽宁省各地分离到 93个玉米纹枯病菌株 ,经菌丝融合测定 ,结合培养性状及酯酶同工酶谱带比较 ,首次明确了辽宁省玉米纹枯病菌的主要菌丝融合群为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致病性测定表明 :R.solani AG1- IA是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的... 从辽宁省各地分离到 93个玉米纹枯病菌株 ,经菌丝融合测定 ,结合培养性状及酯酶同工酶谱带比较 ,首次明确了辽宁省玉米纹枯病菌的主要菌丝融合群为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致病性测定表明 :R.solani AG1- IA是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的主要致病菌 ,其中以丹东 RS- 950 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 ;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 ,沈试 2 8最抗病 ,沈试 2 9最感病。研究发现不同生育期的玉米下位叶鞘对纹枯病菌的抗性存在差异 ,按拔节期 -抽雄期 -吐丝期顺序递减 ,这种趋势在第 7叶位上表现较第 3叶位明显。此外 ,还从碳源、氮源 ,VB1,温度 ,p H值 ,病菌存活力和腐生定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菌丝融合群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职业农民高校脱产培训长期效应研究——基于辽宁省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杨肖丽 周绍东 +1 位作者 高峰 杨姝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3-57,共5页
为研究辽宁省职业农民培训实施的长期效应,将参加过高校脱产培训的370名职业农民分为培训组和对照组,培训长期效应分为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自身素质提升效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培训的长期经济效应较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培训组年收入... 为研究辽宁省职业农民培训实施的长期效应,将参加过高校脱产培训的370名职业农民分为培训组和对照组,培训长期效应分为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自身素质提升效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培训的长期经济效应较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培训组年收入增加率高出128.4%;长期社会效应方面,培训组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度比对照组高出10个百分点;自身素质提升效应方面,随着脱产培训后时间的延长,培训对农民的影响可能更多体现在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农民 高校脱产培训 长期效应 辽宁省
下载PDF
辽宁省高粱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玉学 陈悦 +3 位作者 杨晓光 刘河山 孙贵荒 杨镇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2-45,共4页
高粱是我省重要粮食作物。1986~1989年平均播种面积660.1万亩。占全省粮谷播种面积的16.3%;总产161.6万吨,占粮谷总产的13.5%。产量的高低对全省总产有巨大影响。辽宁是我国高粱主要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占全国高粱播种面积的24.6%,总产... 高粱是我省重要粮食作物。1986~1989年平均播种面积660.1万亩。占全省粮谷播种面积的16.3%;总产161.6万吨,占粮谷总产的13.5%。产量的高低对全省总产有巨大影响。辽宁是我国高粱主要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占全国高粱播种面积的24.6%,总产占全国高粱总产的31.3%,均居全国第一。平均单产240公斤/亩,比全国高12.3%,其单产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辽宁高粱单产与美国1987年单产292.4公斤/亩相比低18.0%,距先进的高粱生产国生产水平尚有差距。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收购政策的变化,近年来我省高粱生产出现了新特点:高粱种植面积减少,1952年全省高粱播种面积2302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2%;1962年尚有1435万亩;1972年降至1281万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生物学
下载PDF
1992~1993年辽宁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俞孕珍 刘志恒 +3 位作者 王玉山 田锚 刘书茂 孙致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98-402,共5页
从辽宁省水稻主要产区采集了156份稻瘟病标样,单孢分离获得了46个菌株,进行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利用全国统一鉴别品种,鉴定出7群12个生理小种.其中ZG1,ZF1和ZD1小种从出现次数和频率着,是辽宁省目前的优势小种,... 从辽宁省水稻主要产区采集了156份稻瘟病标样,单孢分离获得了46个菌株,进行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利用全国统一鉴别品种,鉴定出7群12个生理小种.其中ZG1,ZF1和ZD1小种从出现次数和频率着,是辽宁省目前的优势小种,ZB17和ZC7是新出现的小种,对推广的抗病品种有威胁,应引起育种和生产部门的注意.利用日本单基因系鉴别品种鉴定表明,目前已知的抗瘟性基因中,Pi-Km和Pi-Z1基因较为理想,可以利用.辽宁省目前的水稻主栽品种均不同程度感染稻瘟病,须加强田间药剂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下载PDF
辽宁省食用菌发展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方向浅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平 张翠霞 +3 位作者 刘俊杰 张季军 黄磊 孙立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92-96,共5页
综述辽宁省食用菌近30a的发展历程,展示品种选育、栽培模式、药用菌开发、加工及副产物利用的产业现状,根据辽宁省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自主品种选育、创新栽培技术以及功能拓展、科技平台建设等产业化... 综述辽宁省食用菌近30a的发展历程,展示品种选育、栽培模式、药用菌开发、加工及副产物利用的产业现状,根据辽宁省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自主品种选育、创新栽培技术以及功能拓展、科技平台建设等产业化发展方向进行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食用菌 产业化 方向
下载PDF
辽宁省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种类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凤云 宋德平 贾丽杰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7-20,共4页
在沈阳、锦州、朝阳、丹东、大连采集典型黄瓜枯萎病株标样197个,对单孢分离获得的5个代表菌株 Co13、Co17、Co39、Co56、Co76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及观察鉴定。结果分离出尖孢镰刀菌占74.7%,木贼镰刀菌占8.6%,茄病镰刀菌占6.9%,半裸镰刀菌... 在沈阳、锦州、朝阳、丹东、大连采集典型黄瓜枯萎病株标样197个,对单孢分离获得的5个代表菌株 Co13、Co17、Co39、Co56、Co76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及观察鉴定。结果分离出尖孢镰刀菌占74.7%,木贼镰刀菌占8.6%,茄病镰刀菌占6.9%,半裸镰刀菌占0.8%,串珠镰刀菌占4.7%。其中以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是优势菌株,致病性最强。证明辽宁省黄瓜枯萎病菌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t.sp.Cucumerin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枯萎病 病原菌 辽宁省 鉴定
下载PDF
关于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岩 孙贵荒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3,共2页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重点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的调研,提出了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化 现代农业区 农业
下载PDF
吉林辽宁两省不同大豆品种自然固氮能力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玲玫 樊蕙 +6 位作者 崔阵 葛诚 孙淑荣 张桂芝 关勤智 刘光安 宋玉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8-47,共10页
对吉林黑土和辽宁棕壤上的18个大豆品种分别作了自然固氮能力调查,结果说明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种质大豆的固氮能力有很大差异。两年结果表明,吉林21、吉林23、长8210—4、吉林27等有较高的固氮能力。吉林23无论植株干重... 对吉林黑土和辽宁棕壤上的18个大豆品种分别作了自然固氮能力调查,结果说明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种质大豆的固氮能力有很大差异。两年结果表明,吉林21、吉林23、长8210—4、吉林27等有较高的固氮能力。吉林23无论植株干重还是固氮量均为最高。辽宁以辽86—5453、辽85—8538、83—5020表现较好,其中辽86—5453最好。同时还讨论了同一大豆品种与不同菌株共生时对共生体系固氮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能力 大豆 品种
下载PDF
辽宁省水稻害虫发生为害现状及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富余 田春晖 项亚萍 《辽宁农业科学》 1999年第1期28-32,共5页
1994~1998年的调查研究结果与历史状况比较、分析认为:因侵入害虫稻水象甲的蔓延,二化螟发生为害普遍加重,一些偶发性食叶害虫在部分稻作区发生量上升而形成常年为害的害虫,迁飞性害虫迁入频繁,迁入量大,作物布局和栽培... 1994~1998年的调查研究结果与历史状况比较、分析认为:因侵入害虫稻水象甲的蔓延,二化螟发生为害普遍加重,一些偶发性食叶害虫在部分稻作区发生量上升而形成常年为害的害虫,迁飞性害虫迁入频繁,迁入量大,作物布局和栽培模式、稻田生态环境等有利水稻害虫发生,多种原因造成辽宁省水稻害虫的发生为害越来越重。依据各地水稻栽培条件和害虫发生特点的差异,将辽宁省水稻害虫划分为5个发生为害区,提出其重点防治对象及防治策略。总结了全省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即以减少虫源积累为基础,采用适宜的栽培控害措施;以化学防治为关键,减轻当年为害损失。化学防治应使用选择性农药科学混用,改进施药技术,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抓住返青分蘖期和孕穗末期防治水稻害虫,确保分蘖良好,穗期虫害损失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害虫 发生为害 综合防治 辽宁
下载PDF
辽宁农业经济效益现状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沛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0,共2页
一、农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一)农业经济效益的界定农业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生产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讲究农业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生产既多又好符合社会和个人需要的农产... 一、农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一)农业经济效益的界定农业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生产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讲究农业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生产既多又好符合社会和个人需要的农产品。农业经济效益与投入、产出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农业 经济效益 评价 指标体系 高效农业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岩 葛立群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4,共3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等六个沿海城市,该地区的农业在辽宁省农业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盛产稻米、水果和水产品,生物资源丰富。本文依据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整体资源优势,为辽宁渔业、林果业、稻米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辽宁 沿海经济带 农业 战略
下载PDF
辽宁省中低产田玉米配方施肥及其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秀兰 李海洋 孙立平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4-20,共7页
我省中低产田面积约3000万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近60%,而粮食产量仅占全省粮食总产的30%左右。产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中低产田地区施肥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不施农肥,就是施用化肥数量也不足,而且施入的养分之间不平衡.盲目施肥现象... 我省中低产田面积约3000万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近60%,而粮食产量仅占全省粮食总产的30%左右。产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中低产田地区施肥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不施农肥,就是施用化肥数量也不足,而且施入的养分之间不平衡.盲目施肥现象严重。因此,我们于1990~1992年选用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R.D.Nagin 提出的单因子和复因子试验设计方案,在我省中低产田不同土类、不同地力水平以及农肥不同用量情况下,进行了玉米最佳配方施肥田间和盆栽试验。提出了玉米最高产最时及最佳经济效益时氮磷钾最佳用量与配合比例。同时进行了氮磷钾化肥投入产出的经济分析,为我省中低产田科学施肥提供了可靠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施肥 低产田
下载PDF
辽宁省高梁生产现状和发展方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庆善 宋仁本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6-38,共3页
一、辽宁省高粱生产的历史性变化高粱历来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1949年,高梁播种面积2319.9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0.1%,总产15亿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1.1%。1980年,高梁种植面积下降到837.3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20.3%,总产... 一、辽宁省高粱生产的历史性变化高粱历来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1949年,高梁播种面积2319.9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0.1%,总产15亿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1.1%。1980年,高梁种植面积下降到837.3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20.3%,总产为22.6亿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19.3%。1980年与1949年相比,高梁种植面积下降了63.9%,但是由于单产大幅度提高,由1949年的每亩65公斤提高到1980年的270.5公斤(4.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高粱生产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