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二例外科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谢铭 曾庆良 文坤明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30-31,共2页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较少见。腹膜后间隙是脂肪肉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因其潜在间隙大且部位深,一般难以早期发现,多数是在侵犯周围脏器出现症状时发现。现将我院收治的二例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 诊治体会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 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膜后间隙 外科 好发部位 早期发现 周围脏器
下载PDF
粘连性肠梗阻外科处理的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建立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治疗
下载PDF
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
3
作者 曾峰 杨雪峰 +1 位作者 程晓明 何修林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11期1039-104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 大肠癌 临床处理 急腹症 全梗阻
下载PDF
普理灵三合一网片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体会
4
作者 曾庆良 程家平 +1 位作者 王建立 郑兴斌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 评价强生三合一网片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使用三合一网片进行疝修补术。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满意修补 ,短期随访结果良好。结论 三合一网片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网片 腹股沟疝 修补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5
作者 程晓明 曾峰 孔凡立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557-558,共2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分析总结我院近 3年收治的 16 7例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状腺结节多见于女性 ,通过病史、体查、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方法常可明确诊断 ,部...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分析总结我院近 3年收治的 16 7例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状腺结节多见于女性 ,通过病史、体查、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方法常可明确诊断 ,部分病人在术前不能明确诊断 ,需术中冰冻切片或术后石蜡切片才能明确 ;大部分病人采用低位小切口、不切断颈前肌群能顺利完成手术 ,切口采用无损伤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愈合好、美观。结论 甲状腺结节多见于女性 ,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并发症发生率低 ,大部分病人采用小切口、不断颈前肌群能顺利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梗阻性大肠癌外科处理探讨
6
作者 徐磐 王建立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对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处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48例梗阻性大肠癌的手术方式,其中Ⅰ期手术35例,Ⅱ期手术4例,单纯结肠造瘘6例,其他手术3例。结果Ⅰ期手术35例中有32例成功(91.4%)。结论对有条件的梗阻性大肠癌应首选Ⅰ期手术... 目的对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处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48例梗阻性大肠癌的手术方式,其中Ⅰ期手术35例,Ⅱ期手术4例,单纯结肠造瘘6例,其他手术3例。结果Ⅰ期手术35例中有32例成功(91.4%)。结论对有条件的梗阻性大肠癌应首选Ⅰ期手术,可减少肿瘤的扩散机会和宿主的癌负荷。术中肠道灌洗是保证Ⅰ期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肠梗阻 Ⅰ期手术 治疗
下载PDF
CD83、CD1a和Ki-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杨雪峰 杨伟明 +3 位作者 刘宙 赵洪远 王超宇 邬江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目的:探讨CD83、CD1a和Ki-6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中CD83、CD1a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低Dukes分期... 目的:探讨CD83、CD1a和Ki-6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中CD83、CD1a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低Dukes分期、预后好的癌组织中CD83和CD1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应组(均P<0.05),而FCM检测只显示CD1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应组(均P<0.05);两检测均显示,高Dukes分期、预后差的癌组织中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对应组(均P<0.05).结论:CD83、CD1a和Ki-67的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和预后相关,可以作为检测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预后 CD83 CD1A KI-67
下载PDF
成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姜黔峰 商黔惠 +3 位作者 巩亮 郭艳 刘志江 程晓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63-765,共3页
目的研究成人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培养方法。方法运用贴块法进行成人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并用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用免疫组化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运用贴块法成功培养了成人肠系膜动脉血管... 目的研究成人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培养方法。方法运用贴块法进行成人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并用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用免疫组化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运用贴块法成功培养了成人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的细胞呈典型“峰谷”样生长,免疫组化S P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αSMActin)表达,确认为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经传代培养至3~5代,细胞生长特性未见异常改变。结论贴块法培养的成人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稳定性好,且培养与纯化能同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体外联合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的抗癌效应 被引量:6
9
作者 贺子彪 杨伟明 +1 位作者 焦保庭 宋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联合抗原诱导后的免疫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DC,时效实验中分时段以肿瘤抗原修饰DC,取最佳组与T淋巴细胞共孵不同时间,用MTT检验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联合抗原诱导后的免疫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DC,时效实验中分时段以肿瘤抗原修饰DC,取最佳组与T淋巴细胞共孵不同时间,用MTT检验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量效实验中将肿瘤抗原和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B,SEB)在上一步得出的最佳时间内修饰DC,取最佳组按不同比例(DC:T淋巴细胞)来共孵上一步得出的最佳共孵时间,用MTT检验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时效实验组抗原修饰36 h组DC特有分子表达最高,对结肠腺癌细胞的杀伤率也最高,与其他组比较有差异(35.92±0.71 vs 14.85±1.24.35.92±0.71 vs 9.68±1.25.35.92±0.71 vs 17.97±1.01.35.92±0.71 vs 20.32±0.92,P<0.05),量效实验组联合抗原修饰第7天(SEB:100μg/L)DC表达DC特有分子最高,在联合修饰组内,以1:100组的杀伤率最高,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47.70±2.84 vs 28.99±6.95.47.70±2.84 vs 40.02±3.65.47.70±2.84 vs 34.55±3.21,P<0.01).结论:体外DC抗原修饰和递呈的最佳时间都是36 h,联合应用超抗原SEB的最佳值100 ug/ L.DC与T淋巴细胞的最佳共孵比例是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结肠癌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抗癌效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子彪 杨伟明 +1 位作者 焦保庭 宋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后在裸鼠体内的抗癌效应。方法通过皮下移植法建立裸鼠模型,按治疗次数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加强组;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出DC,以肿瘤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刺激DC;DC激...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后在裸鼠体内的抗癌效应。方法通过皮下移植法建立裸鼠模型,按治疗次数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加强组;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出DC,以肿瘤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刺激DC;DC激活同源T淋巴细胞;DC激活的T淋巴细胞经用该患者结肠腺癌细胞建立的裸鼠模型的尾静脉注入,观察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移植肿瘤大小及裸鼠摄食、活动状况。结果成功建立结肠癌裸鼠模型。肿瘤接种第60天,对照组、治疗组及加强组肿瘤大小分别为(3899±22)mm3、(1301±16)mm3、(392±18)mm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及加强组移植瘤生长均受到抑制(P=0.000);与治疗组相比,加强组移植瘤生长抑制更明显(P=0.000)。结论同源结肠癌患者外周血DC和T淋巴细胞共孵后能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这有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结肠癌 免疫疗法 裸鼠 抗癌
下载PDF
原代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1
作者 贺子彪 杨伟明 +1 位作者 焦保庭 宋辉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9期780-782,F0002,共4页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直接贴壁法将新鲜人结肠癌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反复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使之纯化。纯化后的结肠癌细胞接种于裸鼠左侧腋处皮下。观察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移植肿瘤大小及裸鼠...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直接贴壁法将新鲜人结肠癌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反复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使之纯化。纯化后的结肠癌细胞接种于裸鼠左侧腋处皮下。观察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移植肿瘤大小及裸鼠摄食、活动状况。实验结束后取移植瘤以HE染色和CEA及CK20免疫组化检验。结果本实验原代结肠癌细胞可以在裸鼠皮下存活,接种后第8天见有移植瘤形成,成瘤率为80%。病理切片显示组织细胞排列成不规则腺体状,有核分裂相。CEA及CK20检验阳性。结论初步建立了人结肠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结肠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裸鼠 移植瘤模型
下载PDF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谢铭 曾庆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366-2368,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及性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1例Dukes A,B期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33例)。对照组行Miles手术12例,Dixon手术16例;研究组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PANP+TM...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及性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1例Dukes A,B期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33例)。对照组行Miles手术12例,Dixon手术16例;研究组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PANP+TME),Miles术9例,Dixon术24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自主排尿的情况,膀胱残余尿量及性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排尿障碍和术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2%,42.4%,P<0.01。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能较好保留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排尿和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盆腔自主神经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性功能 排尿障碍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兴斌 孙素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5年第6期27-28,共2页
目的 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在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75例应用常规化疗方案加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67例应单用常规化疗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症候、生存质量、肝功能和白细胞的变化,进行χ2 检验。结果 治疗组临床... 目的 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在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75例应用常规化疗方案加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67例应单用常规化疗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症候、生存质量、肝功能和白细胞的变化,进行χ2 检验。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候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肝功能异常和白细胞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 01)。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显著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直肠癌 术后 化学治疗 白细胞 肝功能 中药制剂
下载PDF
肠粘连致腹内疝19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8
14
作者 龚杰 黄雄 +2 位作者 宋云 徐尔侃 何山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819-821,共3页
目的总结肠粘连所致腹内疝的临床特点和诊治难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及时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9例肠粘连合并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均经过手术探查证实诊断,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 目的总结肠粘连所致腹内疝的临床特点和诊治难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及时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9例肠粘连合并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均经过手术探查证实诊断,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切口感染5例,炎性肠梗阻4例。本组病例无死亡,均康复出院。结论肠粘连所致的腹内疝临床较为少见,表征不明显,容易漏诊或误诊,且病情进展迅速,易导致肠绞窄和肠坏死等严重后果,需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连 腹内疝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钟灵 何学彦 杨先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739-1740,共2页
目的探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更快、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1例EPISBO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静滴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甘露醇灌肠、腹部外敷芒硝。结果 31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疗时间11 d。结论采用保守治... 目的探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更快、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1例EPISBO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静滴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甘露醇灌肠、腹部外敷芒硝。结果 31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疗时间11 d。结论采用保守治疗法治疗EPISBO患者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龚杰 黄雄 +2 位作者 何山 卜君 徐尔侃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364-1365,共2页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症状出现较早、诊断较容易、预后较好[1]。但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者十分少见,容易漏诊和误诊。'遵义医学院成都附属医院'收治1例以腹...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症状出现较早、诊断较容易、预后较好[1]。但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者十分少见,容易漏诊和误诊。'遵义医学院成都附属医院'收治1例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1例,经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8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1年'于2015年5月7日入院。查体:全腹平软,右下腹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包块 子宫内膜癌 表现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创伤性十二指肠破裂27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素红 郑兴斌 王正光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3期234-236,共3页
关键词 创伤性十二指肠破裂 治疗 手术方式 临床资料 诊断
下载PDF
甲状腺自身抗体在(131)~I治疗甲亢后致早发甲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聚 唐成先 +1 位作者 刘毅 李正非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测定放射性131 I治疗前甲亢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探讨其在治疗后致早发甲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5例患者分组:第1组(TpoAb<35 IU/ml,TGAb<40 IU/ml),第2组(TpoAb≥1 000 IU/ml,T... 目的测定放射性131 I治疗前甲亢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探讨其在治疗后致早发甲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5例患者分组:第1组(TpoAb<35 IU/ml,TGAb<40 IU/ml),第2组(TpoAb≥1 000 IU/ml,TGAb<40 IU/ml),第3组(TpoAb≥1 000 IU/ml,TGAb≥1 000 IU/ml),第4组(TpoAb<35 IU/ml,TGAb≥1 000 IU/ml), 旨在探讨131 I治疗前TpoAb、TGAb水平对治疗后早发甲减的影响因素。结果第1组与第2组或第3 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第2组与第3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TpoAb、TGAb 是131 I治疗甲亢后致早发甲减的一个影响因素,尤其是高滴度的Tpo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治疗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下载PDF
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发明 曾庆良 +3 位作者 潘奕 程晓明 程家平 谢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双吻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sphincter-reserving operation,SPO)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比分析采用DST者32例(研究组)与采用单吻合技术者(single stapling technique,SST... 目的:探讨双吻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sphincter-reserving operation,SPO)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比分析采用DST者32例(研究组)与采用单吻合技术者(single stapling technique,SST)43例(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病理指标、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年后两组大部分患者排便功能基本正常。DST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9.38%),吻合口狭窄4例(12.5%),吻合口出血1例(3.13%),局部复发2例(6.25%);SST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4.65%),吻合口狭窄3例(6.98%),吻合口出血2例(4.65%),局部复发2例(4.65%)。结论:DST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是有效、安全的,能够提高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吻合器 直肠肿瘤 保肛手术
下载PDF
原代大肠癌细胞分离培养中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焦保庭 杨伟明 +1 位作者 贺子彪 宋辉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10期870-872,共3页
目的探讨原代大肠癌细胞分离培养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消化法和贴壁法培养原代大肠癌细胞,观察影响因素。结果原代大肠癌细胞能否培养成功与取材、培养方法及培养液等密切相关。结论标本取材、培养方法等对培养能否成功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大肠癌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