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历史文化精神论纲 被引量:8
1
作者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7-57,共11页
作为红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关于《红楼梦》精神主题的争论,二百余年以来从未间断。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光华映照之下,在全球视野下的中外文化的比较之中,《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将继续为红学研究提供诠释空间与意义场域。然而从根本上讲,这... 作为红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关于《红楼梦》精神主题的争论,二百余年以来从未间断。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光华映照之下,在全球视野下的中外文化的比较之中,《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将继续为红学研究提供诠释空间与意义场域。然而从根本上讲,这部"家传"、"国史"、"拟《春秋》"三位一体的"今古未有之奇书",乃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之文本象征;以"三科九旨"为理论支柱的《春秋》大义,已然成为《红楼梦》全书之精神主旨。如果说文明与野蛮、繁华与衰落、入世与出世,是其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文化主题,向往天下化成,期望万世太平,关注现实人生,则是其贯穿始终的精神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野蛮 繁华 衰落 入世 出世
下载PDF
历史文献学视域中的乡村社会文献整理 被引量:6
2
作者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从儒门六经之修订,到现当代社会史史料搜集,乡村社会文献整理,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之历史。自主体、类别、性质、特征等方面观,与传世典籍文献、官方档案文献并列而存在的民间文献包括乡村社会文献,是一个特定的文献系统。从历史文献学... 从儒门六经之修订,到现当代社会史史料搜集,乡村社会文献整理,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之历史。自主体、类别、性质、特征等方面观,与传世典籍文献、官方档案文献并列而存在的民间文献包括乡村社会文献,是一个特定的文献系统。从历史文献学学科视域中审视正在迅速消失中的乡村社会历史文献,进而实现系统科学整理,是民族文献遗产保护的现实举措,是社会史研究的基础工程,也是历史文献学学科重建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文献 文献遗产保护 史料学 历史文献学 乡村文献整理
下载PDF
《石头记》庚寅本考辨 被引量:10
3
作者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7-49,F0002,F0003,共15页
从外证、内证、理证、旁证、反证等方面作综合考辨,可以肯定,新近发现于天津的庚寅本,确是一个《石头记》清代抄本。庚寅本之发现,不仅填补了"脂本"乃至"佚稿"之文献空白,也为现存版本考证鉴定提供出十分重要之学... 从外证、内证、理证、旁证、反证等方面作综合考辨,可以肯定,新近发现于天津的庚寅本,确是一个《石头记》清代抄本。庚寅本之发现,不仅填补了"脂本"乃至"佚稿"之文献空白,也为现存版本考证鉴定提供出十分重要之学术依据,为"列藏系五本"乃至整个《石头记》版本源流考辨梳理提供出极具价值之文献参照。从版本研究史之角度观,庚寅本之发现,也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甲戌本、"庚辰本"发现以来红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文献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庚寅本 考辨鉴定 文献价值
下载PDF
华夏固有学术视域中的“红学” 被引量:5
4
作者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30,共16页
华夏传统学术,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经、史、子、集"四部"架构体系。产生于中华历史文化与学术综汇期的"古典红学",同样可以从经学、史学、子部之学、诗赋文章之学四种角度观察评析。作为迥异于西方"文学"... 华夏传统学术,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经、史、子、集"四部"架构体系。产生于中华历史文化与学术综汇期的"古典红学",同样可以从经学、史学、子部之学、诗赋文章之学四种角度观察评析。作为迥异于西方"文学"及"小说研究"的既定学术存在,"古典红学"不仅是当代红学正本清源的历史依据,也是这门华夏固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乃至返本开新的学术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红学 四部之学 学科重建
下载PDF
《红楼梦》精神的“守夜”者——周汝昌先生学术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乔福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周汝昌先生是脂砚斋之后200余年红学史上唯一一位将一生精力与才华都献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学术大家。先生不仅在《红楼梦》作者家世考证、版本真伪考辨、文本内蕴阐发乃至红学学科体系建设以及红楼文化传播等方面,作出全方位开拓性... 周汝昌先生是脂砚斋之后200余年红学史上唯一一位将一生精力与才华都献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学术大家。先生不仅在《红楼梦》作者家世考证、版本真伪考辨、文本内蕴阐发乃至红学学科体系建设以及红楼文化传播等方面,作出全方位开拓性巨大贡献,诗词、书法、戏曲、音律等中国传统学人所应熟悉的几乎任何一个领域,亦均可独标一世。先生坚守中华本土文化之学术立场,融会考据、义理、辞章于一炉之治学方法,历尽磨难而痴心不改之为学态度,更是值得后人珍视的学术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汝昌 红学 述评
下载PDF
国学教育论纲 被引量:1
6
作者 乔福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以民族语言与文字书法学习为基础、人伦规范与日常习惯训练为依托、经史学术与人文思想研习为主体的国学教育,是传统启蒙教育开展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共识达成的有效手段,也是学术进步与思想发展的原始动力乃至民族文化生命延续的重要方... 以民族语言与文字书法学习为基础、人伦规范与日常习惯训练为依托、经史学术与人文思想研习为主体的国学教育,是传统启蒙教育开展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共识达成的有效手段,也是学术进步与思想发展的原始动力乃至民族文化生命延续的重要方式。晚清以来,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传统国学教育体系迅速解体;国学教育的再度兴起,则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特殊时代,自教育方针、教育体制及教学实践层面完成国学教育体系的整体重建,是国民教育实施与公民素质提升的现实需要,是社会规范与价值体系重构的必要前提,更是固有学术重建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课题。以中华历史文化精神为主导的国学教育体系的现代重建,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重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教育 国民教育 社会重构 学术重建 文化复兴
下载PDF
陈寅恪先生“夷齐心结”试解
7
作者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0-90,共11页
"夷齐心结"是陈寅恪先生用尽后半生心力都未能解开卸下的精神包袱。此一"心结"的形成及日趋加重,乃是历史、时代、家世背景与个人遭际等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夷不惠之间",是特定时代处世方式选... "夷齐心结"是陈寅恪先生用尽后半生心力都未能解开卸下的精神包袱。此一"心结"的形成及日趋加重,乃是历史、时代、家世背景与个人遭际等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夷不惠之间",是特定时代处世方式选择之自嘲。陈先生的晚年理想,则在于"桃源"之寻与"河汾"之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齐心结 处世方式 河汾之梦
下载PDF
清河张氏与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政治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红梅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2-14,共3页
对张氏的起源与清河郡望的形成以及十六国北朝时期清河张氏与胡族的关系及其演变历程进行考述。认为随着东晋政权偏安江南,既无力也无意收复中原,同时北方由于胡族统治者逐渐尊重汉族士人权益并积极引用,使的清河张氏等北方士族开始走... 对张氏的起源与清河郡望的形成以及十六国北朝时期清河张氏与胡族的关系及其演变历程进行考述。认为随着东晋政权偏安江南,既无力也无意收复中原,同时北方由于胡族统治者逐渐尊重汉族士人权益并积极引用,使的清河张氏等北方士族开始走上自觉与胡族政权合作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河张氏 十六国 北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