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质与体用:对朱子理气哲学研究之省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彬 曹夕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7-34,共18页
近年来,港台新儒家心性论研究逐渐式微,港台学者开始逐渐重视东亚儒学思想中的反理学思潮即“气学”思想。但事实上,宋代儒学创立伊始,关于“气”“气禀”“气质”“气质之性”的讨论就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通过考察冯友兰、钱穆、牟宗... 近年来,港台新儒家心性论研究逐渐式微,港台学者开始逐渐重视东亚儒学思想中的反理学思潮即“气学”思想。但事实上,宋代儒学创立伊始,关于“气”“气禀”“气质”“气质之性”的讨论就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通过考察冯友兰、钱穆、牟宗三、张东荪、唐君毅、陈来、杨儒宾、杨立华等学者对宋明理学尤其是朱子理气哲学的研究,可知理解朱子的理气关系尤其是其气论,不能停留在形质论的层面,而应该深入到体用论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理气论 形质论 体用论 冯友兰 牟宗三
下载PDF
语言分析与哲学的方式
2
作者 王路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6,F0003,共12页
“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这句口号显示出一种哲学方式,这就是运用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对语言进行分析,以此来获得关于世界的认识,获得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追溯哲学史可以看出,逻辑是在哲学讨论中产生的,因此逻辑分析只是... “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这句口号显示出一种哲学方式,这就是运用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对语言进行分析,以此来获得关于世界的认识,获得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追溯哲学史可以看出,逻辑是在哲学讨论中产生的,因此逻辑分析只是在亚里士多德之后才有的,而语言分析才是贯彻始终的,因为在亚里士多德之前就已经有了语言分析。需要认真考虑的是,哲学研究为什么要对语言进行分析,哲学研究为什么会产生逻辑,而有了逻辑之后,为什么会运用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对语言进行分析。应该看到,哲学是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语言是表达认识的方式,语言分析是人们探讨认识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经验的方式。人们从事哲学研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分析,所谓运用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实际上是借助理论的认识、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哲学研究从经验走向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认识 传统逻辑 现代逻辑
下载PDF
一部研究司马光思想的上乘之作——读魏涛《中和立本:司马光哲学思想研究》
3
作者 李项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3期138-140,共3页
郑州大学教授魏涛基于对司马光哲学著作撰写了《中和立本:司马光哲学思想研究》一书,弥补了对司马光哲学思想研究的空缺与不足。文章对该书进行了一系列综合分析,认为该书具有独特的研究视角、较高的文化价值及深远的学术影响。
关键词 “中文化” “中和”思想 司马光 《中和立本:司马光哲学思想研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活哲学起点分析——以《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为中心
4
作者 王海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期56-58,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性的科学,必然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因此他的哲学也可以看作一种生活哲学。马克思早年思想受到伊壁鸠鲁哲学的影响,而这个时期也是他的哲学意识的起点时期。可以从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窥探到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性的科学,必然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因此他的哲学也可以看作一种生活哲学。马克思早年思想受到伊壁鸠鲁哲学的影响,而这个时期也是他的哲学意识的起点时期。可以从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窥探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生活哲学的起点,将其作为一个切入口来理解。从原子偏斜运动所产生的自由意志到对精神自由的强调,从早期思想中生发出的实践思想,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生活哲学的思想奠定了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活哲学 伊壁鸠鲁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下载PDF
哲学内容与形式的对立及统一——基于《〈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
5
作者 江燕君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69-72,共4页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在《〈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中指出德国哲学似乎具有偏离现实的倾向。德国哲学抽象的形式和思辨的内容受到当时人民的指摘,但事实上真正的哲学是时代和人民的产物,哲学始终是对现实世界作出的带有自身特色的...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在《〈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中指出德国哲学似乎具有偏离现实的倾向。德国哲学抽象的形式和思辨的内容受到当时人民的指摘,但事实上真正的哲学是时代和人民的产物,哲学始终是对现实世界作出的带有自身特色的反映。马克思看到德国哲学所面临的困境——具体内容与抽象形式间的对立,并指出德国哲学形成如此的局面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马克思在对海尔梅斯的批判回应中,为德国哲学面临的困境找到合适的出路——世界哲学化与哲学世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科隆日报》 马克思 德国哲学困境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社会”概念探微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彬 刘亚蕊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10期30-35,共6页
“社会”概念在马克思那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并论述了“社会”概念对于突破近代思辨哲学的重要意义,并且详尽地阐述了人的社会性。首先,对私有财产的真正的、内在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运... “社会”概念在马克思那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并论述了“社会”概念对于突破近代思辨哲学的重要意义,并且详尽地阐述了人的社会性。首先,对私有财产的真正的、内在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运动达到社会状态,才能完全实现。其次,共产主义是达到社会状态的环节和过程,而社会状态则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目的和归宿。因此,“社会”不是什么与个人对立的东西,而就是人之本质属性,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基本生存论建构是“在社会之中存在”。这离马克思提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标志性命题只有一步之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社会 共产主义 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
下载PDF
差异与重复——后现代哲学的学理溯源
7
作者 尚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4,共9页
后现代哲学讨论的“差异”,是不同于“存在”概念的差异,它可以追溯到尼采的“永恒轮回”命题,返回的,是一个不同于同一性的异样的思想情景,重复的真实内容是差异,差异导致的重复突破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当代法国哲学家,以德勒兹和... 后现代哲学讨论的“差异”,是不同于“存在”概念的差异,它可以追溯到尼采的“永恒轮回”命题,返回的,是一个不同于同一性的异样的思想情景,重复的真实内容是差异,差异导致的重复突破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当代法国哲学家,以德勒兹和德里达作为典型代表,揭示了一种差异哲学的可能性,超越了传统理性的界限,并且独创出一系列“家族相似”的后现代哲学概念,它是我们时代的新启蒙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 重复 偶然性 同一性 后现代哲学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语言哲学
8
作者 王路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6,F0003,共9页
语言哲学的任务是通过语言分析来获得关于世界的认识,其主要特征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因而需要基于逻辑的理论和方法。这是现代的认识,以此来看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则会发现,它与语言哲学极其相似。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核心句式乃是“S是... 语言哲学的任务是通过语言分析来获得关于世界的认识,其主要特征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因而需要基于逻辑的理论和方法。这是现代的认识,以此来看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则会发现,它与语言哲学极其相似。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核心句式乃是“S是P”,提供了句法方面的相关认识,他的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乃是“是本身”,字面上与逻辑就是相通的。这样他可以依据他的逻辑理论来分析语言表达方式,并以此形成他的形而上学。但是,由于他的逻辑与现代逻辑不同,因此同样是语言分析,所形成的结果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 语义 实体
下载PDF
康德批判哲学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启示
9
作者 高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15,共9页
康德批判哲学在哲学史上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对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等人类智能相关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哲学反思,能够给以模拟、拓展、延伸人类智能为目标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诸多启示,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厘清基本概念、设立... 康德批判哲学在哲学史上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对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等人类智能相关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哲学反思,能够给以模拟、拓展、延伸人类智能为目标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诸多启示,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厘清基本概念、设立终极发展目标,并提供一定的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哲学 康德 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美学
下载PDF
意解万古丹经王,开启新道学篇章——兼论如何从比较哲学视角推动道家哲学研究
10
作者 崔波 庞子文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7-101,共5页
《周易参同契》作为“万古丹经王”,融摄“道”与“术”,对于道家道教乃至中国哲学意义重大,虽前人研究成果累累可观,然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一困境,温海明《新古本周易参同契明意》从比较哲学角度建构新道学,提出以“通神之意”为... 《周易参同契》作为“万古丹经王”,融摄“道”与“术”,对于道家道教乃至中国哲学意义重大,虽前人研究成果累累可观,然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一困境,温海明《新古本周易参同契明意》从比较哲学角度建构新道学,提出以“通神之意”为核心的意丹学,对《周易参同契》进行版本再造和现代哲学诠释,深化了胡孚琛提出的新道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参同契》 新道学 通神之意 意丹 比较哲学
下载PDF
关于黑格尔世界历史的发展——基于黑格尔《历史哲学》绪论
11
作者 刘博 《今古文创》 2023年第8期83-85,共3页
历史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历史哲学》一书中,黑格尔就用大篇幅的绪论作为引入其历史哲学的通道。绪论中阐释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诸多概念,并以理性的展开即“理性”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来表述他的世界历史思... 历史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历史哲学》一书中,黑格尔就用大篇幅的绪论作为引入其历史哲学的通道。绪论中阐释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诸多概念,并以理性的展开即“理性”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来表述他的世界历史思想。其中世界历史发展与精神运动的辩证思想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历史哲学 世界历史 理性 自由
下载PDF
偏离直线何以成就自由意志——以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为主要依据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珂 《西部学刊》 2023年第8期29-32,共4页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是马克思于柏林时期为写作博士论文而准备的重要文献。与其博士论文相比,笔记更为详细和直接地对原子偏离直线运动进行了细致探讨,从而借助伊壁鸠鲁哲学表达了其哲学思想。以伊壁鸠鲁三种原子运动为线索,对...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是马克思于柏林时期为写作博士论文而准备的重要文献。与其博士论文相比,笔记更为详细和直接地对原子偏离直线运动进行了细致探讨,从而借助伊壁鸠鲁哲学表达了其哲学思想。以伊壁鸠鲁三种原子运动为线索,对笔记第四篇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发现马克思通过剖析原子在直线、偏离直线、排斥三种运动状态将原子偏斜与自由相联系,得出了“偏离直线就是‘自由意志’”的论断。此外,笔记还包含着马克思初期各种思想的萌芽,体现了他当时的思想倾向和对事物的多方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偏离直线 自由意志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下载PDF
关于问题研究与哲学史研究的思考--王路教授访谈
13
作者 张娟娟 王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34,共7页
哲学研究到底是问题研究还是哲学史研究,学界一直存有不同看法。王路教授认为,哲学研究不必刻意区别问题研究与哲学史研究,而是要将二者紧密结合;哲学研究需要以一手经典文献为基础,同时重视二手研究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要读懂人们说的是... 哲学研究到底是问题研究还是哲学史研究,学界一直存有不同看法。王路教授认为,哲学研究不必刻意区别问题研究与哲学史研究,而是要将二者紧密结合;哲学研究需要以一手经典文献为基础,同时重视二手研究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要读懂人们说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说得对不对,然后在此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观点,推动哲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研究 问题研究 哲学史研究
下载PDF
智慧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养成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I0007-I0008,共2页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都在积极的进行教育改革,希望通过教育方式的改变完成对人的智慧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参考亓慧坤、韩洁、方铮炀编著的...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都在积极的进行教育改革,希望通过教育方式的改变完成对人的智慧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参考亓慧坤、韩洁、方铮炀编著的《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读与重构》(2019年3月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一书,了解到新媒体作为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之间的特殊矛盾,得知在智慧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功利性、从众性、自主性和短效性等新特点,找到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价值取向问题、思维方式问题,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共同话语问题和舆论引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纺织出版社 智慧教育 思政教育 教育信息化 养成策略 舆论引导 现代信息技术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基于《社会学大纲》的考察
15
作者 石蓓蕾 魏长领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9-92,共4页
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从整体上对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进行系统阐述,不仅坚持了马克思的批判性原则,并且将实践的观点贯穿其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
关键词 《社会学大纲》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哲学的实践: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批判”概念发微
16
作者 潘中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9,共9页
在《博士论文》时期,作为以理论的形式出现的哲学的实践,马克思具体化的实践概念体现为批判这一概念。批判既有德国浪漫主义“反讽”概念主观的、能动的一面,也包含黑格尔哲学的客观性维度,是二者的综合。批判或哲学实践所依据的是由法... 在《博士论文》时期,作为以理论的形式出现的哲学的实践,马克思具体化的实践概念体现为批判这一概念。批判既有德国浪漫主义“反讽”概念主观的、能动的一面,也包含黑格尔哲学的客观性维度,是二者的综合。批判或哲学实践所依据的是由法哲学提供的伦理生活、国家生活的理念,批判或哲学的实践的对象是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一定的历史世界。因此,马克思此时所说的批判或哲学的实践,是面向政治的。由此可见,当马克思首次使用实践概念时,实践就意味着以对现实世界原则的哲学认识为前提,以哲人为中介,与政治相关的自觉地创造未来世界的能动的活动。马克思成熟时期实践概念的一些基本规定性由此而得到了初步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博士论文》 批判 反讽 实践
下载PDF
殊相之无——王弼有无之中介与政治哲学之基
17
作者 田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45,共9页
“殊相之无”的重要意义在已有的王弼研究中未获充分重视。“本无”一方面始生万有,另一方面获得规定性与特殊性,作为“殊相之无”伴随万有,终成其用。“殊相之无”、“殊相之有”、用,三者相即不离,彼此规定,构成容器的完整存在。“无... “殊相之无”的重要意义在已有的王弼研究中未获充分重视。“本无”一方面始生万有,另一方面获得规定性与特殊性,作为“殊相之无”伴随万有,终成其用。“殊相之无”、“殊相之有”、用,三者相即不离,彼此规定,构成容器的完整存在。“无”获得殊相化,遂能在万物与现实政治生活上发挥功用,不再仅仅是玄虚不可言说者,礼法名教也从自然奠基,获得正当性。“本无”与“殊相之无”,在宇宙层面对应的是天地不仁和万物蕃息,在人的层面对应圣人无心和百姓有为,在政治哲学层面对应君与臣。君主法天地无为而“崇本息末”,臣民守“殊相之无”以“崇本举末”,两者相合构成完整的政治哲学图景。圣王之道不再是素朴的小国寡民,而是在天下大一统形势下富于礼法文明的无为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本无 殊相之无 崇本举末 无为而治
下载PDF
论恩格斯后哲学时代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概念
18
作者 潘中伟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5-110,共6页
研究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不能不考虑他的政治实践指向。恩格斯多次提出哲学因完成而完结、被世界观所替代,因而人们已经或者将要进入哲学终结的后哲学时代。对于恩格斯来说,世界观一词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性特征,共产主义世界观一... 研究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不能不考虑他的政治实践指向。恩格斯多次提出哲学因完成而完结、被世界观所替代,因而人们已经或者将要进入哲学终结的后哲学时代。对于恩格斯来说,世界观一词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性特征,共产主义世界观一词即是明证。因此,他提出的世界观对于哲学之替代也就不仅仅是由于理论方面的缘故,而是有其政治实践方面的考虑,后者甚至更为根本。通过对于哲学的替代,以辩证的概念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为共产主义运动实践切入点和实践道路的选择,为无产阶级对共产主义必获胜利的信心,提供了实践必然性意义上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哲学 世界观 政治实践
下载PDF
西方哲学感性思想的演化进程——从形而上学到马克思感性观
19
作者 孙仝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37-43,共7页
感性是哲学世界观的重要范畴。受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对本质世界追求的影响,黑格尔建立起以绝对精神为存在论根基的概念体系,费尔巴哈试图以感性直观取代黑格尔思辨哲学,二者均未触及感性世界的深刻基础即感性活动。文章通过探讨西方形而... 感性是哲学世界观的重要范畴。受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对本质世界追求的影响,黑格尔建立起以绝对精神为存在论根基的概念体系,费尔巴哈试图以感性直观取代黑格尔思辨哲学,二者均未触及感性世界的深刻基础即感性活动。文章通过探讨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感性观和马克思哲学中蕴含的感性思想,研究了西方哲学感性思想的演化进程,认为马克思哲学从感性世界中人的对象性活动出发,以感性和现实为根基,将精神实体真正融入现实世界,从生活实践和唯物主义立场超越了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思想 感性观 历史哲学 黑格尔 费尔巴哈
下载PDF
传统哲学与现代新儒学之融通——读郭齐勇教授《熊十力哲学研究》
20
作者 徐默苒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第7期124-128,共5页
在现代中国各种哲学思潮起伏交错之中,能够较好解决传统与现代关系问题的哲学思想,尤以熊十力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为主流,而郭齐勇教授长久以来的学术重点即是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研究。从熊十力哲学内容上来看,郭齐勇教授以本体———宇... 在现代中国各种哲学思潮起伏交错之中,能够较好解决传统与现代关系问题的哲学思想,尤以熊十力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为主流,而郭齐勇教授长久以来的学术重点即是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研究。从熊十力哲学内容上来看,郭齐勇教授以本体———宇宙论为生命的万化之源、万有之基,研究熊十力先继承后批判的唯识佛学的思想过程,借传统儒学之经典复归初始,重新厘清了熊十力创制自我的特别气韵;从熊十力与现代其他新儒家的激烈文化冲突中来看,通过对中西文化之差别的深刻反思,摆脱学者主观情绪的偏见,分析研究了现代新儒者们真正意义上的“新融和”,以展现中国现代民族文化之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齐勇 熊十力哲学 儒佛道融会 现代新儒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