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时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评《高校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1
作者 李爽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11-I0012,共2页
在众多类型艺术人才培育中,音乐教学具有显著差异性,它的差异之处源于音乐的本质形态,即声音。声音给予人的直接质感是虚无缥缈的,无法用视觉捕捉,亦无法用触觉感受,更不具备味道、色彩、形状等知觉属性。相较之下,无论是绘画、戏曲、... 在众多类型艺术人才培育中,音乐教学具有显著差异性,它的差异之处源于音乐的本质形态,即声音。声音给予人的直接质感是虚无缥缈的,无法用视觉捕捉,亦无法用触觉感受,更不具备味道、色彩、形状等知觉属性。相较之下,无论是绘画、戏曲、雕塑、剪纸等艺术领域,“教与学”双方主体都能直观地、轻松地驾驭物质媒介,如纸笔、服饰、胶泥、剪刀等,而乐器则往往具有较高的驾驭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智能时代 物质媒介 高校音乐教学 触觉感受 教学中的应用 教与学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2
作者 王洁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年第13期105-107,共3页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双重任务。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教学路径的优化尤为关键。当前,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双重任务。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教学路径的优化尤为关键。当前,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内容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不足,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程度较浅,直接影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探索音乐教育专业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实践教学路径,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强化跨学科交流,优化资源配置,旨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音乐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学院调整优化策略
3
作者 刘婧宜 杨浏祎 魏露瑶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对学科布局及学院设置进行优化和调整是高校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举措。知识生产价值的外在驱动作用、教育评价对学科发展的客观指向、学科知识生命周期的发展预期共同构成了高校学科、学院调整优化的内在逻辑。高校在学科... 对学科布局及学院设置进行优化和调整是高校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举措。知识生产价值的外在驱动作用、教育评价对学科发展的客观指向、学科知识生命周期的发展预期共同构成了高校学科、学院调整优化的内在逻辑。高校在学科、学院调整优化过程中面临路径依赖瓶颈、亮点特色短板、激励机制梗阻、供需关系障碍等现实困境,必须突破固有的模式和路径,从定特色、定方向、定团队、定责任等方面切实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学科 学院 学科建设
下载PDF
范吉利斯音乐创作的技术分析与审美倾向
4
作者 夏天君 《海外文摘》 2024年第5期0015-0017,共3页
影视配乐指在电影作品中出现的主题音乐,一般应配合情节发展和场景的情绪,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配乐的制作通过乐器、声乐、乐团或电子音乐等方式制作。通常来说,我们将影视配乐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歌舞音乐,另一种是附带音乐。
下载PDF
舞蹈元素融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宋梦莹 《海外文摘》 2024年第7期0062-0064,共3页
近些年国家对于美育教育越发重视,在新课标中突出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本文根据音乐与舞蹈的共生性关系,在深入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中,挖掘舞蹈元素融入音乐教学所蕴含的多重价值及深远意义,并构建舞蹈元素融入音乐教学的践行思路,以期有... 近些年国家对于美育教育越发重视,在新课标中突出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本文根据音乐与舞蹈的共生性关系,在深入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中,挖掘舞蹈元素融入音乐教学所蕴含的多重价值及深远意义,并构建舞蹈元素融入音乐教学的践行思路,以期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浅析自媒体环境下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芳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97,共3页
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当代传播离不开自媒体的支持。当前,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已在自媒体网络中塑造出多样化的传播主体形象,并着力打造个性化、创新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内容,展现出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厚重且立体的全貌。未来,还应当对自媒体空间... 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当代传播离不开自媒体的支持。当前,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已在自媒体网络中塑造出多样化的传播主体形象,并着力打造个性化、创新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内容,展现出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厚重且立体的全貌。未来,还应当对自媒体空间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度的应用,促进渠道和内容的紧密结合,进而使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中原传统音乐文化 传播主体 传播内容
下载PDF
近代旅津粤商义演及其对广东音乐的传播
7
作者 关心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82-93,共12页
近代以来,旅居天津的粤商不断增多且经商总体成功,其中有不少爱乐人士。为丰富文化生活,广东爱乐人士在天津成立了音乐组织“旅津广东音乐会”。该组织以赈灾音乐义演亮相天津,得到了民众喜爱和政府嘉奖。他们的音乐义演活动,不仅扩大... 近代以来,旅居天津的粤商不断增多且经商总体成功,其中有不少爱乐人士。为丰富文化生活,广东爱乐人士在天津成立了音乐组织“旅津广东音乐会”。该组织以赈灾音乐义演亮相天津,得到了民众喜爱和政府嘉奖。他们的音乐义演活动,不仅扩大了广东音乐在天津的影响,同时还募集了资金用于救灾、助学,为同乡和当地民众解困,为天津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贡献。广东音乐会的慈善义演与音乐传播,既体现了广东音乐的时代意义,也使广东音乐成为近代天津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传播 广东音乐会 旅津粤商 慈善公益
下载PDF
浅论音乐的艺术精神——评《音乐教育的行与思》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小妹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04-I0004,共1页
《音乐教育的行与思》是一本引人深思的音乐教育著作,由多篇文章组成,通过对多个主题的研究和案例的呈现,探讨了音乐教育的理念、实践和文化传承等,展现了音乐教育的艺术精神和发展路径。该书第一篇“讲坛问乐”主要聚焦于奥尔夫音乐教... 《音乐教育的行与思》是一本引人深思的音乐教育著作,由多篇文章组成,通过对多个主题的研究和案例的呈现,探讨了音乐教育的理念、实践和文化传承等,展现了音乐教育的艺术精神和发展路径。该书第一篇“讲坛问乐”主要聚焦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关联性,以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系为例,探讨了奥尔夫教学法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系 音乐教育 发展路径 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文化传承 教学中的应用 行与思
下载PDF
实验音乐考古研究中所蕴藏的逆向工程思维与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子敬 訾威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7,22,168,共11页
实验音乐考古是基于中国音乐考古学研究中大量复原、复制工作的积累,近年来逐渐总结已得经验,而形成的具有极强学科特色的方法论。“复原”是实验音乐考古研究中的主要手段,而在其“复原”过程中所体现的内在逻辑实则与工程学领域下“... 实验音乐考古是基于中国音乐考古学研究中大量复原、复制工作的积累,近年来逐渐总结已得经验,而形成的具有极强学科特色的方法论。“复原”是实验音乐考古研究中的主要手段,而在其“复原”过程中所体现的内在逻辑实则与工程学领域下“逆向工程”这一理论高度契合。该文立足于中国音乐考古学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将实验音乐考古中所蕴藏的逆向工程理论进行阐明,并梳理其研究目的、研究流程中的共性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音乐考古 研究方法 逆向工程
下载PDF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op.53音乐与演奏分析
10
作者 黄存绣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3期74-77,共4页
弗里德里克·肖邦(F.F.Chopin)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音乐家之一,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海量钢琴作品,作品之优良,体裁之丰富,令世人惊叹。在所有作品中,波兰舞曲是肖邦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作品,凝结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 弗里德里克·肖邦(F.F.Chopin)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音乐家之一,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海量钢琴作品,作品之优良,体裁之丰富,令世人惊叹。在所有作品中,波兰舞曲是肖邦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作品,凝结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浪漫主义本质,而《英雄波兰舞曲》op.53则波兰舞曲这一体裁的代表作,最受世人欢迎。本文共四个篇章:第一章主要讲述波兰舞曲的起源及肖邦创作波兰舞曲的节奏、调式、调性、旋律以及装饰音等艺术特征,第二章讲述肖邦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波兰舞曲以及风格特征,第三章深入分析《英雄波兰舞曲》op.53曲式以及艺术特征,第四章从力度、和弦以及踏板研究演奏的技术难点,对作品的演奏做出合理准确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邦 波兰舞曲 音乐分析 演奏分析
下载PDF
韦伯恩《星星,你似黑夜的银蜂》作曲技法分析
11
作者 李智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星星,你似黑夜的银蜂》选自韦伯恩声乐套曲《歌曲三首》(Op.25),创作于1935年,主要运用十二音序列进行创作。本文以《星星,你似黑夜的银蜂》(以下简称第三首)作为研究对象,对音高材料、作曲技法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 韦伯恩 《歌曲三首》 十二音序列 集合级3-3 回文结构
下载PDF
饶晓志电影的平民叙事与形象建构
12
作者 王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89,共5页
饶晓志以其鲜明的平民叙事视角,在当代影坛留下了不少具有个人风格的电影佳作。这种平民视角的核心,将故事发展和情感塑造聚焦于小人物和普通人。如《无名之辈》《你好,疯子!》等电影,通过对塑造平民形象来深化观众的认同感和代入感,以... 饶晓志以其鲜明的平民叙事视角,在当代影坛留下了不少具有个人风格的电影佳作。这种平民视角的核心,将故事发展和情感塑造聚焦于小人物和普通人。如《无名之辈》《你好,疯子!》等电影,通过对塑造平民形象来深化观众的认同感和代入感,以撤侨为题材的《万里归途》,也以国族叙事将故事聚焦到肩负着125条生命的外交人员身上,使其收获了口碑和票房的双重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晓志 平民叙事 形象建构
下载PDF
歌剧《伤逝》子君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演唱分析
13
作者 李悦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8期146-149,共4页
民族歌剧《伤逝》是当代作品,是我国第一部抒情歌剧。为鲁迅100周年诞辰而作,由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1981首演于北京人民剧场。剧本描述了涓生与子君敢于向封建礼仪进行抗争,也体现了知识分子在当时所处的弱势。这部歌剧运用西... 民族歌剧《伤逝》是当代作品,是我国第一部抒情歌剧。为鲁迅100周年诞辰而作,由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1981首演于北京人民剧场。剧本描述了涓生与子君敢于向封建礼仪进行抗争,也体现了知识分子在当时所处的弱势。这部歌剧运用西方宣叙调、咏叹调、独唱等创作方法向我们展现了子君这个人物的多面性。本篇论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民族歌剧《伤逝》的作品简介,主要包括了《伤逝》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创作风格等;第二部分是关于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分别论述了三个不同阶段子君的人物形象;第三部分主要是关于《一抹夕阳》这个作品的演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君 演唱分析 人物形象 伤逝
下载PDF
新时代构建普职融通高中的现实逻辑与基本理路
14
作者 杨浏祎 郑帅男 康媛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9-33,共5页
构建普职融通高中符合新时代中国教育创新改革的现实境况,是解决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复杂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普职融通高中是新时代促进“五育”融合的有效路径,而“五育”融合则是普职融通高中追求的育人目标。普职融通高中的构建既... 构建普职融通高中符合新时代中国教育创新改革的现实境况,是解决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复杂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普职融通高中是新时代促进“五育”融合的有效路径,而“五育”融合则是普职融通高中追求的育人目标。普职融通高中的构建既是优化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助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抓手,更是引导学生规划生涯发展的重要平台。推进普职融通高中建设,亟需加快转变“重普轻职”的思想观念,亟待明确普职融通高中构建的目标导向、基本原则、均等化理念和运行机制,并由此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平等双向融通的崭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职融通高中 目标导向 基本原则 均等化理念 运行机制
下载PDF
杨柳青年画中古琴人文元素探赜
15
作者 谢臣清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4-128,共5页
杨柳青年画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通俗写实的创作手法深受大众喜爱。古琴之所以成为杨柳青年画的选材要素,与其历久弥新的人文内涵分不开。古琴艺术自古便极受统治阶层、文人雅士的推崇,作为“四艺”之首,古琴在... 杨柳青年画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通俗写实的创作手法深受大众喜爱。古琴之所以成为杨柳青年画的选材要素,与其历久弥新的人文内涵分不开。古琴艺术自古便极受统治阶层、文人雅士的推崇,作为“四艺”之首,古琴在培养人的心性、塑造人格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古琴艺术由士人阶层逐渐推广到民间,通过“雅俗共赏”的年画作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柳青年画 古琴 人文元素 “四艺”
下载PDF
“八角鼓”在南阳大调曲中的运用及其艺术特色
16
作者 杨鹃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6期68-71,共4页
八角鼓是古时满族人用于自娱的一种打击乐器,相传起于满清时期。它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清末民初时期,这个阶段是八角鼓的鼎盛时期,得到了宫廷的支持,在社会主流音乐中占有重要位置;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人民生活动荡... 八角鼓是古时满族人用于自娱的一种打击乐器,相传起于满清时期。它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清末民初时期,这个阶段是八角鼓的鼎盛时期,得到了宫廷的支持,在社会主流音乐中占有重要位置;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从业者大量减少,八角鼓盛况渐衰,濒临灭绝;20世纪80年代至今,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文艺事业的繁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八角鼓,在中原随着南阳大调曲子的复兴而得到大力弘扬和推广。本文重点阐述南阳大调曲中八角鼓的运用与其艺术特色及其传承人的现状,探讨八角鼓在民间传统音乐中的艺术特色与运用,意为探寻有利途径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鼓 南阳大调曲 艺术特色
下载PDF
瑟研究三题
17
作者 李焕敏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6期4-8,共5页
“瑟”作为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弦乐器,至少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文献中记载,瑟有多种弦数与形制,其中的许多弦数目前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实物出土。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资料与出土实物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瑟的形制发展主要可以分为... “瑟”作为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弦乐器,至少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文献中记载,瑟有多种弦数与形制,其中的许多弦数目前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实物出土。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资料与出土实物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瑟的形制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春秋至西汉以及明清时期。两个阶段的瑟在瑟身结构以及拴弦方式上有明显区分。同时本文对历代瑟用谱式进行收集整理,认为从元代到清代的诸多瑟谱中虽应用多种不同的记谱方式,但主要是指位谱与音位谱两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制 弦制 瑟用谱式
下载PDF
汉代槃鼓舞的文化符号探佚——以米脂官庄二号画像石墓中槃鼓舞形象为例
18
作者 陈依依 《民族艺林》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汉代的舞蹈,常以多样的形式在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中广泛地流传并发展着,槃鼓舞就是其中一种。它作为汉代墓葬文物中刻绘得比较多的舞蹈形象之一,让我们在大约两千年后还能具象地考察到这个舞蹈的风貌。本文以官庄M2中一块刻有槃鼓舞形... 汉代的舞蹈,常以多样的形式在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中广泛地流传并发展着,槃鼓舞就是其中一种。它作为汉代墓葬文物中刻绘得比较多的舞蹈形象之一,让我们在大约两千年后还能具象地考察到这个舞蹈的风貌。本文以官庄M2中一块刻有槃鼓舞形象的画像石为主要研究对象,试通过对其类属界定与整体主题形象的解读,从汉代宗教观、宇宙观中追溯舞具槃、鼓以及舞者的文化符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槃鼓舞 画像石 文化符号 实践创作
下载PDF
土耳其皮影戏的艺术特征与教育价值
19
作者 宋钰洁 《美化生活》 2024年第5期80-82,共3页
下载PDF
向往古代:从文物、图像和文本构建过去——第12届国际音乐考古学会(ISGMA)会议综述
20
作者 王希丹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0,共7页
2023年9月25—29日,国际音乐考古学会(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Music Archaeology,简称ISGMA)第12届会议在位于德国中南部维尔茨堡(Würzburg)的维尔茨堡宫(Residenz Würzburg)召开。本次会议由维尔茨堡大学、国际音乐... 2023年9月25—29日,国际音乐考古学会(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Music Archaeology,简称ISGMA)第12届会议在位于德国中南部维尔茨堡(Würzburg)的维尔茨堡宫(Residenz Würzburg)召开。本次会议由维尔茨堡大学、国际音乐考古学会主办,来自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区的近六十位学者参加。会议主题为“文物—图像—文本:考古学与声音历史编纂学”[1],内容包括主题演讲、论文发表、工作坊实践和博物馆参观等,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是难得一见的国际音乐考古学界重要学术活动,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与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编纂学 考古学界 音乐考古学 学术活动 维尔茨堡 会议综述 工作坊 文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