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项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曹晶晶 梅展展 +3 位作者 王文雅 韩笑笑 孔存龙 张亚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专项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康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94例LDH康复期患者,将2021年2—10月就诊患者设为常规康复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就诊患者设为专项康... 目的探讨专项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康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94例LDH康复期患者,将2021年2—10月就诊患者设为常规康复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就诊患者设为专项康复训练组,各47例。常规康复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腰椎牵引、推拿、药物干预、常规康复锻炼等),专项康复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联合开展专项康复训练。对比两组锻炼依从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专项康复训练组锻炼依从性(95.74%)高于常规康复组(74.47%)(P<0.05);干预1周、1个月、3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专项康复训练组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专项康复训练组SAS、ODI评分均低于常规康复组,GSES评分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专项康复训练组满意度(97.87%)高于常规康复组(80.85%)(P<0.05)。结论专项康复训练用于LDH康复期患者中,可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提高锻炼依从性,缓解腰椎功能障碍,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不良情绪,提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专项康复训练 腰椎牵引 推拿
下载PDF
疾病感知和服药信念在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中的作用分析
2
作者 齐晶晶 刘腊梅 +1 位作者 李文婷 刘延锦 《中国康复》 2024年第7期401-405,共5页
目的:分析疾病感知和服药信念在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以321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SFEAS)、服药信念量表(BMQ)、疾病感知问卷(B-IPQ)以及自我效能量表(SSEQ)进行问卷调查。分... 目的:分析疾病感知和服药信念在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以321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SFEAS)、服药信念量表(BMQ)、疾病感知问卷(B-IPQ)以及自我效能量表(SSEQ)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疾病感知、服药信念与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剔除无效问卷21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00份。脑卒中患者B-IPQ评分为45.33±8.31分,BMQ评分为30.10±3.32分,SFEAS评分为34.89±8.90分,SSEQ评分为74.09±11.80分,各量表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学历、居住地患者B-IPQ、BMQ、SFEAS以及SSEQ得分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疾病感知同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呈负相关(r=-0.754、-0.741、-0.785;均P<0.001);服药信念和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864;P<0.001);服药信念和康复依从性呈正相关(r=0.780;P<0.001);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呈正相关(r=0.753;P<0.001);疾病感知和服药信念在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显示,自我效能对康复依从性的路径系数是0.409,自我效能通过中介变量疾病感知和服药信念对康复依从性产生部分间接效应。结论:脑卒中的发生可影响患者的疾病感知、服药信念、自我效能以及康复依从性,并且疾病感知和服药信念可影响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疾病感知 服药信念 自我效能 康复依从性 中介效应
下载PDF
ACTED模式下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住院-随访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文婷 王筱筱 +1 位作者 宁文华 张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287-3291,共5页
目的探讨ACTED模式下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住院-随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ACTED模式下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住院-随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ACTED模式下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DE Morton活动指数(DEMMI)、平衡能力(BBS)、肢体功能(FMA)、步态参数、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SIS)。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DEMMI、BBS、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步频、步长、步速高于对照组,双支撑期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管理能力、SIS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TED模式下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ED模式 康复训练 脑卒中 肢体功能 步态参数
下载PDF
心脏起搏治疗患者基于运动危险分层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7
4
作者 白井双 底瑞青 +5 位作者 黄峥 蔡立柏 潘亮 于甲锋 黄会芳 郝献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37,共5页
目的基于运动危险分层评估构建心脏起搏治疗患者运动康复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心脏起搏治疗的10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活动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活动指导基础上制订并实施基于运动危险分层... 目的基于运动危险分层评估构建心脏起搏治疗患者运动康复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心脏起搏治疗的10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活动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活动指导基础上制订并实施基于运动危险分层的康复方案。术后第1天和出院前评价患者运动恐惧、上肢功能、活动状况指数、自我管理效能。结果对照组49例、观察组53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后观察组运动恐惧、上肢功能、活动状况指数、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脏起搏治疗术后患者实施基于运动危险分层的康复方案,可减轻患者的运动恐惧心理,提高自我管理效能,促进患者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恐动症 运动康复 危险分层 心脏康复 上肢功能 自我管理
下载PDF
不稳定支撑面与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月 白皦辉 岳旭珂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稳定支撑面与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76例... 目的对比分析不稳定支撑面与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7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康复方法将其分为不稳定组(41例)和稳定组(35例),不稳定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稳定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力、躯干控制能力、跌倒风险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12周后,不稳定组患者Brunel平衡量表(BBA)中的站位、步行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稳定组(t=4.445、4.163-2.852,P<0.001、P<0.001、P=0.006),坐位评分无明显差异(t=0.241,P=0.810);不稳定组患者脊髓损伤步行指数量表Ⅱ(WISCI-Ⅱ)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躯干控制能力测试量表(TCT)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稳定组(t=4.153、2.939、3.568、2.964,P<0.001、P=0.004、P=0.001、P=0.004),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稳定组(t=4.649,P<0.001)。结论与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相比,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更能明显改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下肢运动及躯体控制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核心稳定性训练 不稳定支撑面 稳定支撑面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时间康复管理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蒋岳华 赵行 郭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2154-2158,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时间康复管理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20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52例。A组接受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时间康复管理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20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52例。A组接受常规治疗和管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接受时间康复管理,C组在A组的基础上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D组在A组的基础上接受经颅磁刺激联合时间康复管理。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4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评分、上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B、C、D组NIHSS评分均低于A组,Barthel评分、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A组(P<0.05);而D组NIHSS评分低于B、C组,Barthel评分、上下肢FMA评分高于B、C组(P<0.05)。D组总有效率高于A、B、C组(P<0.05)。4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时间康复管理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可提高神经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运动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缺血性脑卒中 经颅磁刺激治疗 时间康复管理
下载PDF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对脑损伤意识障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7
作者 冯娟娟 张洁 +4 位作者 李文婷 刘阳阳 薛连平 李泽运 孙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841-3844,共4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研究手段,明确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的特异内源性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纳入研究的治疗前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疾病组,35例)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0例)的血液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研究手段,明确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的特异内源性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纳入研究的治疗前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疾病组,35例)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0例)的血液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比较分析,选择既符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标准(VIP值>1),又符合单变量统计分析筛选标准(P<0.05)的代谢物,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并找到与其相关的代谢途径。结果通过MetaboAnalyst在线分析平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疾病组获得肌酸、肉碱、谷氨酸等53种组间差异代谢物,并筛选出与潜在生物标志物相关性高的代谢通路27条,P<0.05的通路有10条,可能与脑损伤意识障碍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结论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体内存在着代谢异常,生物标志物的代谢组学筛选研究为将来识别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内源性代谢紊乱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及预后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代谢组学 脑损伤 意识障碍 代谢标志物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鹏 陈思 马炳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29-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46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对照...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46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VR 30 min,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继续康复训练30 min,每周5 d,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脊髓损伤下肢功能量表(ASIA)、Berg平衡量表(BBS)、躯干控制测试量表(TCT)、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ASIA、BBS、TCT、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SIA、BBS、TCT、FAC评分比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VR的康复治疗能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其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不完全脊髓损伤 下肢功能
下载PDF
透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何宗颖 张琳园 安恒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7期89-92,共4页
目的:透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82例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透穴组各41例。常规组予以体外冲击波治疗;透穴组在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透穴针刺治疗,1个月为1... 目的:透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82例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透穴组各41例。常规组予以体外冲击波治疗;透穴组在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透穴针刺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患侧表面肌电图(sEMG)[腓肠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及运动耐力[峰值功率(PP)、运动持续时间(ED)]。结果:治疗后,透穴组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iEMG均较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前BB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均升高,而透穴组较常规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PP、E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P、ED均升高,而透穴组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透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促进其腓肠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其平衡能力,增强其运动耐力,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透穴 表面肌电图 平衡功能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渐进抗阻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53
10
作者 王刚 刘宏建 +5 位作者 李振伟 马炳全 张彤 于甲锋 刘杰 李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运动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后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均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运动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后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均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患侧膝关节屈曲、伸直渐进抗阻运动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康复训练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SF-36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感染,2例内固定松动,1例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术后发生3例切口感染,2例压疮,3例肌肉肌腱软组织粘连,2例内固定松动,3例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7)。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伸直肌群肌力、改良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抗阻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增加肌力,减少骨折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术 渐进抗阻运动 康复
下载PDF
康复治疗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症状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彤 常学民 +2 位作者 何予功 黄红霞 范奎生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0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对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03/2004-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男96,女56例,35~72岁,平均(48±14.7)岁。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对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03/2004-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男96,女56例,35~72岁,平均(48±14.7)岁。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肿瘤科常规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照组采用WHO推荐世界疼痛学会所提出的“癌性疼痛三级阶梯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综合性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放松及暗示训练、心理治疗)。按照WHO推荐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评估,采用0~10数字进行镇痛强度分级,完全无痛为0分,难以忍受疼痛为10分;镇痛疗效评定:6~10分为镇痛无效,3~5分为镇痛有效,0~2分为镇痛效果佳;生活质量评估参考国内1990年制定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草案,由患者对康复治疗或药物治疗镇痛前后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进行自我评估(以0~10分表示,0分为无干扰,10分为极度干扰。)。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和不同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参与观察的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70±1.91,8.90±1.73,t=3.657,P<0.01;4.60±1.83,9.20±1.50,t=2.132,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1,P<0.01)。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7±1.23,5.86±0.45;4.62±0.73,5.45±1.31;4.92±0.50,5.01±0.67;4.81±0.61,5.70±1.02;4.64±1.26,5.40±0.52;4.61±0.63,5.61±0.47;4.84±1.59,5.50±0.38;t=2.652,2.731,2.807,2.931,2.841,2.874,2.933,P<0.01)。③康复观察组没有明显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三阶梯组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便秘和呼吸抑制等。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且不良反应少,能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生活质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疼痛/治疗 镇痛 病人控制 肿瘤/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标准吞咽评估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水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杜飞 刘阳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6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标准吞咽评估(SSA)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水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 目的分析基于标准吞咽评估(SSA)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水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基于SSA评估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比较2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sF)水平]、吞咽功能[吞咽视频内镜检查(VESS)和吞咽障碍筛查量表(Burke)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Hb、血清ALB和sF水平高于对照组,VESS评分高于、Burke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SA评估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改善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水平,通过患者自身误吸风险等级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改善吞咽功能,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吞咽评估 康复训练 高龄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下载PDF
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肩部超声异常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思 李鹏 +4 位作者 安恒远 王杰 王刚 张天 马炳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的肩部超声表现,分析肩关节异常超声表现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病程不超过3个月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104例进行研究,其中男78例,女26例,年龄37.3±8....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的肩部超声表现,分析肩关节异常超声表现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病程不超过3个月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104例进行研究,其中男78例,女26例,年龄37.3±8.8岁(21~66岁)。收集患者性别、体重、身高、损伤平面、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康复介入时间等基本资料,计算患者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患者进行肩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肩部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houlder scale,PESS)评分和双侧肩关节超声检查。根据超声影像评估标准分为超声正常组和超声异常组。归纳分析肩关节超声异常表现的具体类型,对两组进行基本资料、肩痛VAS评分和PESS评分比较,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超声异常表现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67.3%)患者超声检查显示肩关节异常,最常见的三种肩部超声异常表现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周围积液(62例,88.6%)、三角肌下滑囊增厚(53例,75.7%)和冈上肌腱异常(44例,62.9%)。超声异常组PESS评分为8.3±6.3分,超声正常组为1.2±2.1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异常组年龄38.8±9.0岁,病程44.4±13.1d,超声正常组年龄34.1±7.3岁,病程37.9±11.3d,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体重、BMI、损伤平面、肩痛VAS评分、ADL评分、康复介入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病程是超声异常表现的危险因素。结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周围积液、三角肌下滑囊增厚和冈上肌腱异常是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最常见的三种肩部超声异常表现。年龄偏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易发生超声异常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脊髓损伤 肩部超声异常
下载PDF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病人系统康复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邢政伟 王健 +1 位作者 王留根 杨海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4-556,共3页
腰腿痛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临床常见问题。约有50%的人一生中会有一次发生腰痛史。引起腰痛的常见疾病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不稳症、腰椎滑脱症等。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重要的治疗方法。手术目的在于消除临床症状,改善... 腰腿痛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临床常见问题。约有50%的人一生中会有一次发生腰痛史。引起腰痛的常见疾病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不稳症、腰椎滑脱症等。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重要的治疗方法。手术目的在于消除临床症状,改善病人的工作、生活[1]。然而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存在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功能改善困难等问题,如何降低创伤、减少并发症、加速功能恢复是目前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围术期康复治疗最早由丹麦学者提出,并经过循证医学证实可减轻手术病人的生理创伤,加速病人康复,然而目前在国内应用相对较少[2],为探索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系统康复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拟选取腰椎融合固定术围术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系统康复治疗对改善疼痛、恢复功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治疗指导,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康复治疗 内固定术 腰椎融合 围术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症状 预后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抗阻运动训练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刚 李振伟 +4 位作者 马炳全 张彤 李鹏 刘杰 李顺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总结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抗阻运动训练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肿瘤型膝关节置换的股骨远端肿瘤患者46例,根据术后康复治疗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 目的 总结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抗阻运动训练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肿瘤型膝关节置换的股骨远端肿瘤患者46例,根据术后康复治疗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抗阻运动训练和常规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膝关节活动屈曲活动度、膝关节活动伸直活动度、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屈曲活动度、膝关节活动伸直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膝关节疼痛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抗阻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患者早期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 早期康复 抗阻运动训练
下载PDF
光生物调节疗法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昊葳 刘伊滢 +3 位作者 宁文华 王琰 魏向阳 王海明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光生物调节疗法(PBMT)是一种根据不同治疗目的将生物组织暴露于特定波长光源的光疗法,长期应用于口腔科学、皮肤病学、骨科学等领域。在骨关节炎(OA)治疗中,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基础医学研究已经证实,PBMT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 光生物调节疗法(PBMT)是一种根据不同治疗目的将生物组织暴露于特定波长光源的光疗法,长期应用于口腔科学、皮肤病学、骨科学等领域。在骨关节炎(OA)治疗中,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基础医学研究已经证实,PBMT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轻OA患者的疼痛,促进炎症因子的代谢和清除,显著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并加快不同组织和神经的再生,为OA患者提供了崭新的治疗选择。然而,PBMT的操作方式和剂量控制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尽管已有一些文章探讨了PBMT在OA领域的研究现状,但其主要是通过PBMT对OA的治疗讨论PBMT在抗炎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OA作为一种涉及全关节组织疾病的整体性和PBMT对OA作用效果的复杂性。本文系统梳理了PBMT在OA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了PBMT在OA整体治疗中的局限性,特别关注了PBMT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充分利用PBMT无创、无痛和无副作用的特性发展先进的OA治疗手段与医疗器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调节疗法 骨关节炎 炎症 物理治疗 激光照射
下载PDF
舌边音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训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宋志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者舌边音/l/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分析107例FAD患者舌边音构音障碍特点;对其中30例舌边音构音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舌边音构音障碍和年龄的关系进行关联性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者舌边音/l/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分析107例FAD患者舌边音构音障碍特点;对其中30例舌边音构音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舌边音构音障碍和年龄的关系进行关联性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l/的构音错误形式主要是置换成/n/、/y/、/r/、/d/或脱落;当/l/与含有前元音/i/、/ü/的韵母相拼时,构音错误以脱落为主;当/l/与含有/a/、/o/、/e/、/u/的韵母相拼时,置换稍多于脱落。语音训练后,患者舌边音构音错误数显著减少(P<0.001)。FAD患者舌边音错误数与年龄呈负相关(r=-0.840),年龄对舌边音构音错误的决定系数为0.422。结论舌边音构音错误形式主要为置换或脱落,舌边音与不同韵母相拼时出现的错误不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疗效确切;年龄是影响舌边音构音障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构音障碍 舌边音 临床特点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河南省三甲医院硕士学位护士科研能力对职业嵌入的影响: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阳阳 魏向阳 +3 位作者 娄小平 职晨阳 王文娇 张梦冉 《中国临床护理》 2022年第12期773-777,共5页
目的调查硕士学位护士自我效能在科研能力与职业嵌入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择河南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97名硕士学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以及职业嵌入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 目的调查硕士学位护士自我效能在科研能力与职业嵌入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择河南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97名硕士学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以及职业嵌入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硕士学位护士科研能力得分为(82.14±19.68)分,处于高水平。科研能力、自我效能与职业嵌入均呈正相关(r=0.329,P<0.001;r=0.448,P<0.001),科研能力总分与自我效能总分呈正相关(r=0.472,P<0.001)。自我效能在科研能力与职业嵌入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11,占总效应的52.11%。结论自我效能在科研能力和职业嵌入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医院管理者在制定硕士学位护士职业嵌入干预措施时,可以通过提升科研能力和自我效能的方式来提高其职业嵌入水平,稳定高层次护理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学位 护士 科研能力 自我效能 职业嵌入 中介效应
下载PDF
自我效能干预联合IMB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24期4445-4446,共2页
目的 观察自我效能干预联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2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目的 观察自我效能干预联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2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自我效能联合IMB模型干预。对比两组康复锻炼依从率,比较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MA评分、SS-QOL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FMA评分、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效能联合IMB模型干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可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 自我效能干预 自我效能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向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0期1810-1811,共2页
目的探析康复疗法联合中医针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12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针灸+康复疗法+基础治疗,60例)和对照组(康复疗法+基础... 目的探析康复疗法联合中医针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12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针灸+康复疗法+基础治疗,60例)和对照组(康复疗法+基础治疗,60例)。制定疗效评定标准并评定治疗效果,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评价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0%(48/60);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55/6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SHS效果肯定,能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度,有益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 针灸 康复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