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指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滢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109,共7页
马克思主义生活观是指导人们感悟并创造美好生活的“钥匙”。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活观并发掘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这一思想以“现实生活”为逻辑起点,以基础之维、动力之维、关系之维、目标之维的“四维”为内容体系... 马克思主义生活观是指导人们感悟并创造美好生活的“钥匙”。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活观并发掘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这一思想以“现实生活”为逻辑起点,以基础之维、动力之维、关系之维、目标之维的“四维”为内容体系,在实践层面共同引领生活主体“四重意识”的培育。回应了新时代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应然与实然,有助于人们在奋斗中体悟美好生活的真谛,奋力实现国家、民族、个人的“大美好”生活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活观 现实生活 四维架构 四重意识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高校反邪教教育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宁 张嘉欣 《传播力研究》 2021年第13期159-160,共2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示的是颠倒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肯定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力量的客观影响和现实作用。既认可宗教对社会稳...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示的是颠倒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肯定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力量的客观影响和现实作用。既认可宗教对社会稳定有粘合剂的作用,也承认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破坏力。因此,在深刻剖析宗教利弊的基础上,需要加强高校反邪教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宗教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消除迷惑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消极作用,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 高校 反邪教
下载PDF
加速主义:技术激进主义的社会忧思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江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3,共7页
技术激进主义是加速主义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右翼加速主义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民主,放弃反抗性斗争策略,主张在资本主义逻辑中加速前进;左翼加速主义认为资本体系无力掌控技术的变革性力量,因而主张通过技术加速来实现社会变革。在加速主... 技术激进主义是加速主义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右翼加速主义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民主,放弃反抗性斗争策略,主张在资本主义逻辑中加速前进;左翼加速主义认为资本体系无力掌控技术的变革性力量,因而主张通过技术加速来实现社会变革。在加速主义的观点中,在人类需要的驱使下,资本就开始介入到生产环节中,并成为“科技—社会—生活”无限循环“加速链”中的核心逻辑;技术加速导致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人的时间被压缩,“生命厚度”与生命体验不断缩减,与人类所追求的美好生活背道而驰;加速主义将技术等同于生产力,夸大了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了技术对人类的“反噬”作用,夸大了技术对当今社会秩序的破坏作用与解构作用,同时也未能提出对未来社会的重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主义 技术激进主义 社会忧思
下载PDF
困境与出路: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再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琳 《继续教育研究》 2022年第4期51-55,共5页
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着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承载着铸魂育人的初心使命,他们的价值观样态会对培育“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大多数青年教师面临着职称普遍较低、收入普遍较少、负担普遍较重、思想普遍敏锐等较难改变的现实... 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着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承载着铸魂育人的初心使命,他们的价值观样态会对培育“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大多数青年教师面临着职称普遍较低、收入普遍较少、负担普遍较重、思想普遍敏锐等较难改变的现实窘境,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遭遇疏离化的困境。依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高校青年教师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必定会影响他们输出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意识。为了让广大高校青年教师都能够“四心”从教,成为“四有”好老师,必须优化职称政策、强化待遇保障、完善社保体系、创新网管模式,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和前程之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价值观认同 对策思考
下载PDF
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路径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孔留杰 《决策探索》 2020年第20期42-43,共2页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新鲜血液,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做新时代有为青年、促进其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新鲜血液,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做新时代有为青年、促进其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从方法路径上加以探析,着力提升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植 新时代 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路径
下载PDF
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
6
作者 王琼 《民风》 2024年第4期0041-0043,共3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不仅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就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旨在深入分析现代化治理在...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不仅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就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旨在深入分析现代化治理在不同维度上对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实际效果,以期为农村治理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乡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农村社会发展 经济增长 社会结构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印公路的筹修与交涉
7
作者 王占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9,M0012,共18页
中印公路又称“康印公路”、“滇印公路”、“史迪威公路”,是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修筑的中国至印度的国际通道。广州沦陷之后,中国海上国际交通线被日军封锁,国民政府计划修筑一条经西藏到印度的国际交通线,以支持长期抗战,并解决一... 中印公路又称“康印公路”、“滇印公路”、“史迪威公路”,是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修筑的中国至印度的国际通道。广州沦陷之后,中国海上国际交通线被日军封锁,国民政府计划修筑一条经西藏到印度的国际交通线,以支持长期抗战,并解决一系列内政外交国防问题。英国政府为保证自身利益,意图将西藏置于中国、苏联、印度的“缓冲国”地位,反对国民政府修建经过西藏的中印公路。在英国的怂恿下,西藏地方政府改变与中央政府的合作态度,拒绝中印公路勘测队进入西藏,由此引发国民政府与英国政府、印度政府及西藏地方政府的反复交涉与折冲,更导致国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军事对峙,诱发西藏地方政府“外交局”的设立。国民政府作出妥协,改建中印公路南线,暂时放弃经过西藏区域的北线,但在日军的进攻之下,中印公路南线的修建被迫搁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盟军的介入下,中印公路才得以修建完成,且经过的路线几经修改,其本身所蕴含的政治与国防功能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公路 筹修与交涉 国民政府 西藏地方政府 英国政府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文化价值研究
8
作者 黄鲁燕 《村委主任》 2024年第4期225-227,共3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把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当深挖乡土文化蕴含的价值,展现其特有魅力,依托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同时,应当基于对乡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把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当深挖乡土文化蕴含的价值,展现其特有魅力,依托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同时,应当基于对乡土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依托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此,文章从乡土文化相关内涵切入,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文化的价值体现,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文化传承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 乡村振兴 价值 传承
下载PDF
美在道情--构筑新时代中华民族的“诗与远方”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庚香 王滢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3,共13页
焕新华夏传统的"生生之美",探索中国美学新时代精神特质是中国美学研究的时代任务和使命。中国美学的新时代精神特质在于道情之美。美是道的动静情态,道的动静变化集中展现了美、真、善相连的情态特征。"道情"之美... 焕新华夏传统的"生生之美",探索中国美学新时代精神特质是中国美学研究的时代任务和使命。中国美学的新时代精神特质在于道情之美。美是道的动静情态,道的动静变化集中展现了美、真、善相连的情态特征。"道情"之美主要表现在"意境""人生境界""化境"三个层面。"道情之美"不仅是情与理的交融、美与善的和谐,而且是情与道的互通。美在道情,主要包括"悟道兴情""合情合理""循道传情"。新时代中国美学的落脚点是人民的"美好生活",即通过奔小康、求健康追求生命之美,求温饱、重环保--遵循生态之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生大同之美,实现万物和谐、美美与共的人类审美化生存,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学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在道情 中国美学 美好生活 中国梦
下载PDF
接受理论视野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71-74,共4页
接受理论中关于“读者中心”“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第二文本”的理念,对探索如何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教育者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及时更新网络育人理念、优化网络教育内容、创新网络教育载体、动态评... 接受理论中关于“读者中心”“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第二文本”的理念,对探索如何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教育者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及时更新网络育人理念、优化网络教育内容、创新网络教育载体、动态评价并反馈大学生的接受效果,才能切实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下载PDF
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共同体建设的痼疾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6
11
作者 杜志强 李蒙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92,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共同体建设方兴未艾。检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共同体建设,存在群主热、成员冷的"壁炉"现象,合作的"碎片化"现象,共同体成员间"...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共同体建设方兴未艾。检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共同体建设,存在群主热、成员冷的"壁炉"现象,合作的"碎片化"现象,共同体成员间"黏性"不强以及共同体建设"一窝蜂"等问题。为此,构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增进共同体成员的深度合作、提升群体的情感认同、建设特色品牌等是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共同体建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虚拟共同体 学习型网络组织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农村籍学生工作创新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琼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12-I0012,共1页
随着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迎来了全新发展,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全面普及,推动着高校学生工作不断创新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高校农村籍学生而言,生活背景、社会经验、学习环境等因素都... 随着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迎来了全新发展,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全面普及,推动着高校学生工作不断创新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高校农村籍学生而言,生活背景、社会经验、学习环境等因素都会对他们的社会适应情况与大学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高校农村籍学生工作的创新及相关探索成为了深受各大高校广泛重视的问题。廖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逆流而上:转型期农村籍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是一部社会科学教育类图书,其内容涵盖了对农村籍大学生于高等院校就读经历的质化研究与理论阐述。笔者在开展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9-6)过程中深入阅读该书,对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农村籍学生工作创新产生了全新的理解,并由此展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籍大学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生管理工作 新媒体视域下 质化研究 数字媒体技术 创新探索 深入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转向——一种基于知识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江峰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4,共4页
隐性知识是知识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个人价值观与实践行为起到塑造作用。从知识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政治理论与道德原则等显性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性教学促进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等隐性知识形成。因此,应... 隐性知识是知识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个人价值观与实践行为起到塑造作用。从知识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政治理论与道德原则等显性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性教学促进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等隐性知识形成。因此,应构建以师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促进隐性知识获得与流动;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构建以创新行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突出隐性知识在考核中的作用。由此,多方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转向
下载PDF
单位“顶梁柱”恶意拆台与领导者的防范策略
14
作者 李江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8-120,共3页
身处关键岗位的部分“顶梁柱”往往容易挟权自重、恶意拆台,或是因为对晋升岗位不满、对利益回报不满,或是因为对重视程度不满、对话语权重不满,而直接“撂挑子”,以威胁上级满足自我要求。究其恶意拆台的实质,就是试图超越制度而要特殊... 身处关键岗位的部分“顶梁柱”往往容易挟权自重、恶意拆台,或是因为对晋升岗位不满、对利益回报不满,或是因为对重视程度不满、对话语权重不满,而直接“撂挑子”,以威胁上级满足自我要求。究其恶意拆台的实质,就是试图超越制度而要特殊,突破限制而要自由,无视尊重而要强权。这就需要领导者加强约束以避免管理危机,具体而言应分权以限制、分责以兼顾、分利以平衡、分力以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顶梁柱” 关键岗位 拆台 防范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政铸魂与审美育人深度融合路径探析
15
作者 王滢 《理论观察》 2020年第12期53-55,共3页
探寻新时代高校思政铸魂与审美育人深度融合的路径,是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教育目标的迫切需要。当前制约高校思政铸魂与审美育人深度融合因素在于:教育资源缺乏整合;教学导向性和渗透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载体陈旧等。需... 探寻新时代高校思政铸魂与审美育人深度融合的路径,是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教育目标的迫切需要。当前制约高校思政铸魂与审美育人深度融合因素在于:教育资源缺乏整合;教学导向性和渗透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载体陈旧等。需从植入"美善相谐"的内容、强化"立审美教育德"的理念、增强课堂教学的导向性和渗透性、培育"尚美崇德"的主体、完善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探寻新时代高校思政铸魂与审美育人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铸魂 审美育人 融合 路径
下载PDF
黄河文化的历史发展及精神赓续
16
作者 王滢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第20期6-8,共3页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黄河文化凭借其影响力和创造力为当今时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黄河文化凭借其影响力和创造力为当今时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由它诞生,并且深刻影响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进一步发掘黄河文化中广博深厚积淀的社会核心价值,辐射并逐步筑牢当代人生存的共同精神信念之根基,对唤醒中华儿女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筑牢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意识 社会核心价值 精神信念 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大变局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创造力
下载PDF
清末新政与中国铁路警政的初创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占西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7-24,共8页
近代中国铁路警察的出现,既是维护铁路治安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铁路利权的重要手段。清廷在新政改革的大背景下,将举办铁路巡警事务下放到地方,由各地便宜行事,形成“各自为政”的特色。邮传部成立之后,从中央层面设计铁路警政的框架体... 近代中国铁路警察的出现,既是维护铁路治安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铁路利权的重要手段。清廷在新政改革的大背景下,将举办铁路巡警事务下放到地方,由各地便宜行事,形成“各自为政”的特色。邮传部成立之后,从中央层面设计铁路警政的框架体系,具有强化中央集权的企图。邮传部虽尝试整顿全国铁路巡警,终未能形成完整的警政体系,交织着铁路警政集权与分权的博弈。受制于经费,铁路巡警多是在地方督抚及铁路督办大臣的运作下成立,按照各地实际设计铁路警政的组织与规模。铁路巡警的出现,是中国铁路近代化的重要步骤,其形成的过程是清末国家权力下移的体现,为近代中国铁路警政的发展提供了制度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铁路巡警 巡警部 邮传部
下载PDF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家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裴晓敏 《决策探索》 2020年第6期18-20,共3页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与廉政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本文在分析家风和民风、党风、政风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家族式"腐败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家风隳坏问题,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对于反腐倡廉的积极作用,由此从...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与廉政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本文在分析家风和民风、党风、政风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家族式"腐败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家风隳坏问题,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对于反腐倡廉的积极作用,由此从挖掘古代社会廉洁家训中的从政智慧、借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治家经验、注重创新培育新时代廉洁家训家风文化等方面提出廉洁家风建设的相应对策,以期助力新时期政治生态的全面建设和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领导干部 家风建设 廉政反腐
下载PDF
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臻 《决策探索》 2021年第12期76-77,共2页
当前,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最终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和育人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教育环境、教育机制、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的路径,为加强中学和大学思想... 当前,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最终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和育人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教育环境、教育机制、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的路径,为加强中学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提出了一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与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衔接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信息茧房效应的策略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丽宁 《智库时代》 2020年第15期263-264,共2页
信息茧房效应是随着网络信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自我信息封闭现象,基于信息茧房环境中信息消费的个性化、信息空间的封闭性、信息获取的片面性等特征,促使高校大学生悄然进入自我构筑的信息茧房之中,并不断固化。上述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 信息茧房效应是随着网络信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自我信息封闭现象,基于信息茧房环境中信息消费的个性化、信息空间的封闭性、信息获取的片面性等特征,促使高校大学生悄然进入自我构筑的信息茧房之中,并不断固化。上述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效性,导致个体错误认知走向极端化,而且会使个体思维产生局限性。面对信息茧房现象的影响,高校思政课应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学边界,充分发挥网络课堂辅助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实现思政课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助力青年大学生打破信息茧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茧房 思政课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