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α-toxin(Hla)促进皮肤组织中IL-19表达上调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昕 冉磊 +3 位作者 李元朝 张斌 何威 王儒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α-toxin(Hla)促进皮肤组织中IL-19表达上调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T S.Aureus、△Hla S.aureus(Hla缺失菌株)以及PBS感染Balb/c小鼠背部皮肤,收集感染后第1、3、7天的皮肤组织,HE染色检测组织炎性病理损伤,q RT-... 目的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α-toxin(Hla)促进皮肤组织中IL-19表达上调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T S.Aureus、△Hla S.aureus(Hla缺失菌株)以及PBS感染Balb/c小鼠背部皮肤,收集感染后第1、3、7天的皮肤组织,HE染色检测组织炎性病理损伤,q 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IL-19、IL-1β的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分离小鼠骨髓的中性粒细胞,分别用WT S.Aureus、△Hla S.aureus以及meida(不含菌液的培养基)刺激6 h后,q 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IL-1β的表达。不同浓度IL-1β刺激角质形成细胞PAM 2-12后,q 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IL-19的表达。结果△Hla S.aureus组与WT S.aureus组相比,其皮肤损伤的面积减小,炎性细胞浸润和脓肿形成减少。同时q RT-PCR和ELISA检测发现,△Hla S.aureus组与WT S.aureus组相比,IL-19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体外中性粒细胞刺激发现,△Hla S.aureus组与WTS.aureus组相比,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体外IL-1β刺激角质形成细胞PAM 2-12发现,与不刺激组相比,IL-19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α-toxin能够作用于中性粒细胞,促进了IL-1β的表达,IL-1β的过表达作用于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从而促进了IL-19的上调,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Α-TOXIN IL-19 IL-1β 银屑病
下载PDF
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外伤清创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吕波 陈兴 +4 位作者 周汛 李昕 罗艺 段恒瑶 袁明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外伤清创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美容科收治的颌面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清创缝合术治... 目的:探讨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外伤清创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美容科收治的颌面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清创缝合术治疗,试验组给予美容缝合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3 d、7 d的疼痛程度,术前、术后3 d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瘢痕长度、水肿持续及切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45%vs.69.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术后3、7 d,两组VA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43%vs.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普通清创缝合术,美容缝合术可明显改善颌面部外伤患者手术指标,减轻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进而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颌面部 美容缝合术 普通清创缝合术 疗效
下载PDF
黄褐斑病因及中医外治研究概述 被引量:6
3
作者 郑琪 周汛 曹文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4期836-838,共3页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在面部的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生,尤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出现局限性褐色或淡褐色斑片,境界清楚,常呈对称分布,常不伴有其他自觉症状。本病不仅影响美观,还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心...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在面部的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生,尤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出现局限性褐色或淡褐色斑片,境界清楚,常呈对称分布,常不伴有其他自觉症状。本病不仅影响美观,还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关于黄褐斑的一项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该病对情绪、社交及日常生活均有较严重负面影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女性 中医外治 黄褐斑 患者生活质量 对称分布 心理负担 严重损害 自觉症状
下载PDF
手部湿疹中医治疗方法的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东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手部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此病患者的患处多瘙痒难忍,甚至干裂出血,其病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给其身心带来了较严重的影响。现代医学对于手部湿疹尚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疗效不理想,且很多药物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与... 手部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此病患者的患处多瘙痒难忍,甚至干裂出血,其病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给其身心带来了较严重的影响。现代医学对于手部湿疹尚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疗效不理想,且很多药物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与此相比,中医药在手部湿疹的治疗上往往有较理想的效果,且副作用少,方法多元化。本文从当前的临床报道中总结了中医药治疗手部湿疹的各种方法,以便拓宽本病的治疗思路,并为本病的深入研究及疗法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湿疹 中药汤剂 中药泡洗 针罐疗法 中药熏蒸
下载PDF
基于CT的喉部骨折类型及相关软组织异常的评估研究
5
作者 周仁德 何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41-43,共3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CT的喉部骨折类型及相关软组织异常评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接受CT诊断的55例喉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影像表现,包括喉和舌骨软骨结构骨折,以及软组织异常... 目的本研究基于CT的喉部骨折类型及相关软组织异常评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接受CT诊断的55例喉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影像表现,包括喉和舌骨软骨结构骨折,以及软组织异常,包括局灶性血肿、非局灶性出血的水肿和额外穿透伤,骨折类型出现频率等。结果甲状软骨骨折发生率最高(45/55),环状软骨骨折发生率次之(13/55),舌骨骨折发生率为8/55。55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多部位骨折,其中8例发生甲状腺环骨骨折,2例发生甲状腺-舌骨骨折。大多数多部位骨折发生时伴有局灶性声门上血肿(10/12)、声门上水肿和非局灶性出血(11/12)和局灶性声门下血肿(5/12)。所有13例环软骨骨折均伴有局灶性声门上血肿(7)、局灶性声门下血肿(4)或水肿合并非局灶性出血(13)。结论甲状软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其次是环状软骨骨折。环状软骨骨折多伴有软组织异常。识别喉部创伤的骨折模式和软组织损伤的相关模式对于早期诊断这些情况和减少相关的发病率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部骨折 环状软骨骨折 喉部CT 喉部软组织异常
下载PDF
中医皮肤美容患者信息化管理应用
6
作者 刘娅 罗艺 庹红霞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5期6-7,共2页
利用信息化管理电脑软件,配合手机APP,加强对中医院皮肤美容专科患者治疗资料的科学管理,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对科室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 中医 皮肤美容 信息化 管理
下载PDF
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难治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志国 李海霞 +5 位作者 王蕾 边永君 李光熙 李国勤 荣毅 亢秀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0期173-177,共5页
目的研究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难治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Excel生成随机数字表,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诊断为肝火犯肺型慢性难治性咳嗽2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难治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Excel生成随机数字表,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诊断为肝火犯肺型慢性难治性咳嗽2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皮内针治疗,对照组给予真穴安慰针治疗。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4周随访1次。以咳嗽症状积分、莱切斯特咳嗽量表(LCQ)和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作为主要评估指标。结果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3例,失访2例,出差1例,剩余9例。咳嗽症状积分:日间咳嗽时间点比较差异、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咳嗽评分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治疗4周后、疗程结束后4周,治疗组日间咳嗽积分和夜间咳嗽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夜间咳嗽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VAS评分:咳嗽程度、咳嗽频率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咳嗽评分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治疗4周后、疗程结束后4周,两组的咳嗽程度、咳嗽频率和夜间咳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疗程结束后4周,治疗组的咳嗽程度、咳嗽频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LCQ评分:生理部分、心理部分、社会部分评分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分的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治疗4周后、疗程结束后4周,治疗组生理部分、心理部分、社会部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疗程结束后4周,对照组心理部分、社会部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皮内针治疗慢性难治性咳嗽安全有效。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减轻咳嗽的严重程度及减少咳嗽的频率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针 难治性咳嗽 咳嗽视觉模拟量表 莱切斯特咳嗽量表 咳嗽症状积分
下载PDF
中国南北方地区临床孢子丝菌菌种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贺羽 黄梦雅 +1 位作者 胡青碧 周汛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对分离自我国南、北方地区50株临床孢子丝菌进行菌种鉴定。方法分离菌株分别进行25℃恒温培养和玻片小培养,肉眼和镜下观察形态特征;同时提取菌丝相基因组DNA,用PCR分别扩增部分微管蛋白(β-tubulin)基因和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Rib... 目的对分离自我国南、北方地区50株临床孢子丝菌进行菌种鉴定。方法分离菌株分别进行25℃恒温培养和玻片小培养,肉眼和镜下观察形态特征;同时提取菌丝相基因组DNA,用PCR分别扩增部分微管蛋白(β-tubulin)基因和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联合β-tubulin基因和ITS区域的系统发育树。结果结合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分析,50株菌均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Sporothrix globosa,S.globosa)。结论球形孢子丝菌是目前我国南、北方地区孢子丝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种,为进一步明确我国孢子丝菌病致病菌种的分布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 形态学 系统发育 球形孢子丝菌
下载PDF
高能窄谱640nm红光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越 叶伟 李宗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高能窄谱640nm红光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7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2次/周,共治疗2个月;治疗组:在梅花针叩刺的基础上给予高能窄谱640nm红光照射治疗... 目的:观察高能窄谱640nm红光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7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2次/周,共治疗2个月;治疗组:在梅花针叩刺的基础上给予高能窄谱640nm红光照射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2%,对照组有效率62.9%,两组方法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能窄谱640nm红光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窄谱640nm红光 梅花针 叩刺 斑秃 疗效
下载PDF
ALA-PDT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人HSAS1细胞活力和细胞因子分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昕 周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1-706,712,共7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ALA-PDT)对人HSAS1成纤维细胞活力和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ALA-PDT作用HASA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定量试剂盒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ALA-PDT)对人HSAS1成纤维细胞活力和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ALA-PDT作用HASA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定量试剂盒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YAP、TAZ和LATS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同时,加入YAP抑制剂HY-111249或过表达YAP,观察对ALA-PDT处理HASA1细胞的影响。结果CCK-8法活力实验、ELISA、Western blot和qRT-PCR显示,与Blank组相比,5J ALA-PDT组、10J ALA-PDT组、20J ALA-PDT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TGF-β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YAP和TAZ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LATS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YAP抑制剂HY-111249可增强ALA-PDT对HSAS1成纤维细胞活力和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过表达YAP逆转了ALA-PDT对HSAS1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ALA-PDT可显著抑制人成纤维细胞系HASA1的活力与细胞因子分泌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ppo通路关键蛋白YAP和TAZ的表达相关。该研究为ALA联合PDT治疗痤疮疗效提升和改善痤疮的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实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转化生长因子-Β 光动力治疗 Hippo通路 YAP
下载PDF
中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羽 黄宜进 +1 位作者 赵秘密 周汛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检测我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同时对比我国不同地区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将重庆、吉林、北京地区既往基因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的100株临床菌株接种于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25℃恒... 目的检测我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同时对比我国不同地区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将重庆、吉林、北京地区既往基因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的100株临床菌株接种于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25℃恒温培养7d获得菌丝相。依据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M38-A2方案,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菌丝相对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质控菌株为近平滑念菌ATCC22019。结果碘化钾体外无抗真菌活性,特比萘芬MIC几何均值为0.14μg/mL,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 MIC几何均值分别为0.79μg/mL和0.63μg/mL,氟康唑MIC几何均值为45.89μg/mL。发现7株对伊曲康唑耐药菌株,吉林地区相对较多,但不同地区菌株的药物MI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化钾无体外抗真菌活性,我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对特比萘芬最敏感,其次为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氟康唑敏感性最差,不同地区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孢子丝菌 菌丝相 药敏实验 微量液基稀释法
下载PDF
米要和辨治湿疹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海燕 苏戈 +1 位作者 周汛 米要和(指导)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6期1240-1242,共3页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1]。皮损以多形性、对称分布、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临床特征。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2],儿童患病率可达18.7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和季节。...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1]。皮损以多形性、对称分布、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临床特征。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2],儿童患病率可达18.7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和季节。湿疹病因尚不明确,因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皮肤病 儿童患病率 人群患病率 多形性 对称分布 湿疹 临床特征 经济负担
下载PDF
点阵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孢子丝菌病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明丹 黄梦雅 +1 位作者 王晋蜀 周汛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47-48,70,共3页
患者,女,62岁,右手食指结节半年,右前臂结节3个月,经皮肤病理、真菌培养及其分子生物学鉴定,诊断为孢子丝菌病,予以口服伊曲康唑,同时配合点阵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3次,1个月后治愈。
关键词 点阵激光 光动力 孢子丝菌病
下载PDF
欧阳卫权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痤疮经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海燕 杨石 欧阳卫权(指导) 《光明中医》 2023年第5期949-952,共4页
欧阳卫权教授系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先后师从中医大家李振华教授、李可教授和禤国维教授,长期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并在临证中积极运用中医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探索痤疮的中医治疗,提出痤疮中医治疗应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方... 欧阳卫权教授系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先后师从中医大家李振华教授、李可教授和禤国维教授,长期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并在临证中积极运用中医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探索痤疮的中医治疗,提出痤疮中医治疗应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方证须对应,“勿忘整体、兼顾局部”的治疗思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且收效甚好。笔者撷取并整理欧阳卫权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痤疮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六经辨证 欧阳卫权 验案
下载PDF
孢子丝菌复合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5
作者 贺羽 赵秘密 +1 位作者 杨致邦 周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6-580,共5页
孢子丝菌是人兽共患性真菌,感染人或动物可引起孢子丝菌病。以往形态学鉴定认为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S.schenckii)为孢子丝菌病的唯一致病菌种,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该菌是6个菌种构成的复合体,并且在基因鉴定、基... 孢子丝菌是人兽共患性真菌,感染人或动物可引起孢子丝菌病。以往形态学鉴定认为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S.schenckii)为孢子丝菌病的唯一致病菌种,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该菌是6个菌种构成的复合体,并且在基因鉴定、基因组学、发病机制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研究,有利于理解孢子丝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早期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孢子丝菌复合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 基因鉴定 基因组 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玫瑰痤疮的辨证治疗和用药规律研究
16
作者 唐海燕 杨石 +1 位作者 王禹毅 黄富均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1期2033-2037,共5页
玫瑰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发生于面部,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西医药治疗个体差异小,不良反应较大,患者依从性欠佳。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玫瑰痤疮在临床疗效、主观症状、检测指标和DLQI评分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且无... 玫瑰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发生于面部,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西医药治疗个体差异小,不良反应较大,患者依从性欠佳。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玫瑰痤疮在临床疗效、主观症状、检测指标和DLQI评分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现将近5年玫瑰痤疮辨证论治和内治处方用药规律相关文献综述如下,以期为此病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酒渣鼻 中医药疗法 用药规律
下载PDF
球形孢子丝菌与孢子丝菌属其它模式菌株的形态特征差异
17
作者 赵明丹 周汛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第8期105-107,112,共4页
目的比较菌丝相下球形孢子丝菌与孢子丝菌属其它菌种的形态特征差异,探讨鉴定球形孢子丝菌的形态学。方法分别接种15株从临床分离的中国球形孢子丝菌和6株其它孢子丝菌属模式菌株,用光学显微镜从菌落、菌丝、孢子形态及生长速度进行比... 目的比较菌丝相下球形孢子丝菌与孢子丝菌属其它菌种的形态特征差异,探讨鉴定球形孢子丝菌的形态学。方法分别接种15株从临床分离的中国球形孢子丝菌和6株其它孢子丝菌属模式菌株,用光学显微镜从菌落、菌丝、孢子形态及生长速度进行比较。结果球形孢子丝菌镜下形态为球形或倒梨型,申克孢子丝菌模式菌株镜下呈长杆状;临床分离菌株生长缓慢,环境菌株生长较快。结论球形孢子丝菌与孢子丝菌属其他菌种在菌落颜色、生长速度、镜下菌丝、孢子均存在差异,为临床快速有效鉴别孢子丝菌菌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 菌落特点 形态学
下载PDF
135例足癣患者微生物学调查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梦雅 赵明丹 +2 位作者 王晋蜀 赵秘密 周汛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足癣患者足部真菌、细菌分布以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135例经临床和真菌镜检确诊的足癣患者病灶取样行真菌及细菌培养,用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35例足癣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128例,其中红色毛癣菌126...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足癣患者足部真菌、细菌分布以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135例经临床和真菌镜检确诊的足癣患者病灶取样行真菌及细菌培养,用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35例足癣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128例,其中红色毛癣菌126例,石膏样小孢子菌及白念珠菌各1例。细菌培养阳性129例,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47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5株)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4株),94株致病菌中,72株(76.60%)对1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结论目前重庆地区足癣患者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细菌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中较多细菌对数种常见抗生素耐药,在临床治疗中需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癣 流行病学 抗生素耐药性
下载PDF
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90例脓肿型痤疮疗效观察
19
作者 李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7期190-191,共2页
探究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脓肿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20年10月接诊的90例脓肿型痤疮患者随机平均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光动力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火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3个月后疾病复发率。结果... 探究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脓肿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20年10月接诊的90例脓肿型痤疮患者随机平均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光动力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火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3个月后疾病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25/45),实验组为77.78%(35/45),证明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脓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的光动力治疗(P<0.05);经治疗,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1.11%(5/45)、8.89%(4/45),P>0.05;3个月后,对照组复发率为22.22%(10/45),治疗组为 4.44%(2/45),P<0.05。结论:治疗脓肿型痤疮采用火针联合光动力的效果较好,还可降低单纯使用光动力治疗脓肿型痤疮的复发率,建议进行推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光动力 脓肿型痤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对肝细胞Id家族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石磊 汪德强 +5 位作者 魏杰 靳鑫 阳媛 师悦嫄 夏露露 牛司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39-1446,共8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对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Id)家族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分析Id家族在HBV瞬时或稳定复制的肝癌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在HB... 目的:研究肝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对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Id)家族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分析Id家族在HBV瞬时或稳定复制的肝癌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在HBV复制质粒PCH9-HBV1.1转染的正常肝细胞和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细胞模型中进一步验证。将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hepatitis B virus S protein,HBs)、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HBc)、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hepatitis B virus DNA polymerase,HBp)、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的过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检测各组与载体对照组细胞中Id家族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比较乙肝病毒编码的4种蛋白对Id家族的调控作用。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病毒各组分蛋白对Id蛋白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瞬时转染HBV表达质粒的HepG2细胞较对照组细胞,Id1、I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mRNA:t=3.952、3.189,P=0.017、0.033;蛋白:t=10.532、4.155,P=0.000、0.014);HepG2.2.15中Id1、Id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HepG2对照组均下降(m RNA:t=5.553、7.211,P=0.005、0.002;蛋白:t=4.193、3.849,P=0.014、0.018);HepAD38(Tet-)中Id1、Id3蛋白的表达量较HepAD38(Tet+)组均降低(t=3.052、3.712,P=0.038、0.021)。同时,HBV的复制可以抑制LO2细胞及小鼠肝组织中Id1、Id3的表达(mRNA:t=14.564、3.281、3.489、3.495,P=0.000、0.030、0.025、0.025;蛋白:t=5.651、5.336、4.948、5.149,P=0.005、0.006、0.008、0.007)。转染HBV病毒各编码蛋白质粒的HepG2细胞中,HBc组Id1、Id3较载体对照组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最明显(77.7%、76.2%,F=9.945、37.528,t=6.481、10.915,P=0.000、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Bx组Id1、Id3蛋白表达量下降最明显(86.2%、68.4%,F=38.225、7.159,t=12.550、5.295,P=0.000、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HBc组Id1、Id3启动子活性较对照组降幅最大(62.2%、56.3%,F=16.530、5.210,t=5.442、3.222,P=0.000、0.019)。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可以抑制肝组织、细胞中Id1及Id3的表达,其中HBc对Id1、Id3 m RNA的下调最明显,HBx则对Id1、Id3蛋白水平上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Id家族 乙型肝炎病毒C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