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SPME-GC-MS/MS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涪陵榨菜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
1
作者 卢春霞 徐俊豪 +7 位作者 余杰 尤晓慧 陈亚 李朝盛 李红敏 姬勇 唐宗贵 罗路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06-213,共8页
为探究涪陵榨菜在“三腌三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情况,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探讨了涪陵榨菜在自发酵过程中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及其显著差异代谢途径。结果表明,不同腌制阶段榨... 为探究涪陵榨菜在“三腌三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情况,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探讨了涪陵榨菜在自发酵过程中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及其显著差异代谢途径。结果表明,不同腌制阶段榨菜中共检测到62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酯类、杂环化合物、萜类、醛类、酮类、醇类、芳烃、酚类、胺类、含硫化合物、酸类、卤代烃、含氮化合物等。不同腌制阶段榨菜中差异显著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一腌阶段与对照组的特有差异挥发性成分为157个,二腌与一腌阶段组的特有差异挥发性成分为28个,三腌与二腌阶段组的特有差异挥发性成分为1个。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差异挥发性成分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包括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二萜类生物合成、单萜类生物合成、咖啡因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等。本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分析了发酵榨菜的特异代谢产物,可为涪陵榨菜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榨菜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非靶向代谢组学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传统榨菜腌制加工应用乳酸菌技术的研究
2
作者 徐章艳 王飞 梁均 《中外食品工业(下)》 2014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传统榨菜腌制加工应用乳酸菌技术的效果。方法:在传统榨菜腌制加工过程中,发酵起动剂选用自然选育的植物乳杆菌lact-8(1株)和乳酸菌明串珠菌lact-2(1株),比较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榨菜的风味特点,并采用正交试验明确乳... 目的:探讨传统榨菜腌制加工应用乳酸菌技术的效果。方法:在传统榨菜腌制加工过程中,发酵起动剂选用自然选育的植物乳杆菌lact-8(1株)和乳酸菌明串珠菌lact-2(1株),比较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榨菜的风味特点,并采用正交试验明确乳酸菌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混合发酵榨菜的感官评分比自然发酵、单菌种发酵都高,发酵时间比自然发酵、单菌种发酵更短;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盐量8%、温度30℃、菌种接种量2%。结论:与自然发酵榨菜相比,应用乳酸菌发酵工艺的榨菜在质地、风味、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都更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腌制加工 发酵 乳酸菌技术
下载PDF
方便榨菜肉沫关键工艺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俏然 李朝盛 佟金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105,共6页
以涪陵榨菜、肉沫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感官评价研究了不同肥瘦肉比、菜肉比及各辅料配比对榨菜肉沫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肥瘦肉比1:2,肉菜比例1:1,榨菜100g,猪肉100g(其中瘦肉67g、肥肉33g),辣椒粉9g,... 以涪陵榨菜、肉沫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感官评价研究了不同肥瘦肉比、菜肉比及各辅料配比对榨菜肉沫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肥瘦肉比1:2,肉菜比例1:1,榨菜100g,猪肉100g(其中瘦肉67g、肥肉33g),辣椒粉9g,白砂糖4g,五香粉3g,食盐0.6g,真空包装后在85℃水浴灭菌20min,在此条件下炒制的榨菜肉沫感官评价最高,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肉沫 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