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液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利用率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田耘博 毛伟 +2 位作者 李维 黄霞 廖红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6-668,共3页
HBV、HCV和HIV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漏检现象极大地威胁到了血液安全”。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可明显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由NAT检测与传统的ELISA检测组成的检测体系优势互补,提高了血液筛查的检验质量,降... HBV、HCV和HIV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漏检现象极大地威胁到了血液安全”。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可明显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由NAT检测与传统的ELISA检测组成的检测体系优势互补,提高了血液筛查的检验质量,降低了输血残余风险。本中心从2011年3-8月,采用转录介导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以单检方式进行了3万余例标本血液病毒NAT的研究性实验。我们对此期间的NAT试剂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分析了试剂利用率,总结试剂使用经验,以探讨如何提高试剂的利用率,在确保检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检测的成本效益。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NAT) 利用率 重庆市
下载PDF
重庆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的重合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黄秀琳 李维 +1 位作者 段恒英 廖洪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传染性指标各筛查试剂检测结果的重合性,为试剂的选择和献血者保留或淘汰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本中心2012年5~12月经酶免筛查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77 816例,其中2012年10~12月还进行了核酸检测的标本27 018例,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传染性指标各筛查试剂检测结果的重合性,为试剂的选择和献血者保留或淘汰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本中心2012年5~12月经酶免筛查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77 816例,其中2012年10~12月还进行了核酸检测的标本27 018例,统计各项目和试剂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标本数,并计算各项目检测结果的不合格重合率和各试剂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相对重合率。结果 77 816例标本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不合格重合率分别为为86.0%、31.6%、37.0%和83.2%;27 018例酶免双试剂+核酸检测的血液标本,HBV、HCV、HIV 3项结果不合格重合率分别为68.2%、10.8%和36.5%。在所有项目中,重合率最低的是"HCV"标志物,其次是"HIV"标志物,重合率最高的是"HBV"标志物。结论献血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不合格中,约有40.0%为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特别是在抗-HCV和抗-HIV检测不合格结果中,有60%~70%存在争议。重视和加强血液检测试剂的筛选、评估工作对血液安全和减少不必要的血源浪费非常重要。同时,对单试剂不合格、但有意愿再次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制定暂时屏蔽、追踪检测策略,可能更显人性化。同时,对追踪检测结果数据的分析也可为试剂灰区的合理设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传染性指标 重合性
下载PDF
2010~2015年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液采供情况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傅奇 夏代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2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液采供情况,为保障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血液中心2010~2015年献血人数、献血量、献血人群年龄分布、固定献血者献血比例及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和献... 目的分析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液采供情况,为保障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血液中心2010~2015年献血人数、献血量、献血人群年龄分布、固定献血者献血比例及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和献血量有所增长外,献血量、献血人次分别由2010年的202 002U、114 388人次下降到2015年的178 997U、104 844人次。临床用血受采集量下降的影响也呈逐年下滑的趋势。35岁以下献血者占70.0%以上,固定献血者占30.7%。结论从2011年开始采供血量逐年下降,主要是因为献血人数及献血量逐年降低,2015年有反弹趋势;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无偿献血的主要人群,固定献血者比例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采供血 临床用血 固定献血者
下载PDF
关于血站的文化建设研究——以重庆市血液中心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蓉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2期3079-3080,共2页
血站文化是血站员工在长期实践活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成为全体采供血人员共同遵循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等的总称。从血站文化的定义来看,血站文化首先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具体来说就是采供血服务工作、内部管... 血站文化是血站员工在长期实践活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成为全体采供血人员共同遵循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等的总称。从血站文化的定义来看,血站文化首先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具体来说就是采供血服务工作、内部管理工作等,通过长期不断的积淀和扬弃,逐步转化并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可,最终形成血站的价值观、基本信念以及行为准则等。各级血站文化建设在采供血管理和无偿献血宣传组织过程中注重寻找符合采供血事业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个性特点的血站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血站 意义
下载PDF
重庆市血液中心2015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曾北南 胡建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8期1161-1162,1165,共3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2015年全血采集的基本情况,为今后制订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无偿献血登记表数据收集重庆市2015年1~12月无偿献血者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重庆市无偿献血人群以男性为主;... 目的分析重庆市2015年全血采集的基本情况,为今后制订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无偿献血登记表数据收集重庆市2015年1~12月无偿献血者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重庆市无偿献血人群以男性为主;18~30岁献血者占51.5%;主要献血人群为学生、自由职业和其他职业者,高中以上学历者占献血人群的绝大多数;单次献血量200 m L和300 m L者以女性人群为主,单次献血400 m L者以男性人群为主。结论重庆市无偿献血人群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方面均各具特点,应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实际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招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者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职业 重庆
下载PDF
重庆市血液中心成分血报废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帅友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7期2218-2219,共2页
目的了解在成分血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情况及原因,探讨应对策略与措施。方法对重庆市血液中心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成分血制备过程中报废的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个月共报废7 522U,报废率6.94%,其中,脂浆报废6 411U,报废率5.78... 目的了解在成分血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情况及原因,探讨应对策略与措施。方法对重庆市血液中心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成分血制备过程中报废的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个月共报废7 522U,报废率6.94%,其中,脂浆报废6 411U,报废率5.78%。结论在成分血制备中,脂浆报废量最大,是非检验报废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血 血液报废 无偿献血
下载PDF
17家省级血液中心献血人群特征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刘妍妍 黄霞 +14 位作者 陈敏 许敬 李伍升 徐华 侯玲华 王林 李莹 卢长春 张珩 薛双林 韩文丽 吴南 徐晓珺 呼娜 梁华钦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4期491-498,共8页
目的统计2017—2022年全国17家省级血液中心献血人群基本特征参数,分析不同年度间献血人群参数变化,为持续完善采血预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国内地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组甲组成员单位中17家省级血液中心,将2017—2019年设为对照组,2... 目的统计2017—2022年全国17家省级血液中心献血人群基本特征参数,分析不同年度间献血人群参数变化,为持续完善采血预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国内地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组甲组成员单位中17家省级血液中心,将2017—2019年设为对照组,2020—2022年设为观察组,采用F检验和χ^(2)检验,对两组数据的15个献血人群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0个参数变化较大(占比66.7%),即年轻初次献血者(18~24岁)比例、初次献血者(≥25岁)比例、初次献血者占全部献血者的比例、年轻献血者(18~24岁)参加率、献血者基数变化趋势、献血者流失比例、延迟献血率、年度固定献血者数量、前来参加献血的人数、完成捐献的献血者人次数等。结论2017—2022年,我国17家省级血液中心献血人群具有初次献血者占全部献血者的比例高、流失比例高、献血者全面参与率低等特征,较往年有一定延续关系,其中献血者基数变化趋势、延迟献血率等参数变化较大,不同地区呈现特征互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中心 献血人群 特征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8-2022年我国18家省级血液中心献血者HCV检测结果分析
8
作者 李雨薇 黄霞 +17 位作者 周源 刘颖 王林 邹彬彬 刘胡敏 马海莉 许婷婷 唐飞 曹铭静 侯玲华 李玉军 胡文佳 冯惟萍 刘妍妍 段勇 温涛 李明霞 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38-645,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省级血液中心服务区域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检测数据。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18家省级血液中心,2018—2022年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者抗-HCV和HCV RNA检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献血者中抗-HCV ELIS... 目的分析我国省级血液中心服务区域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检测数据。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18家省级血液中心,2018—2022年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者抗-HCV和HCV RNA检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献血者中抗-HCV ELISA和抗-HCV ELISA阴性中HCV RNA检测不合格率与年度、血液中心以及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者之间的关系。结果2018年—2022年HCV总不合格率从24.61/万逐年减少至15.17/万(χ^(2)=717.71,P<0.01),西部地区为25.72/万最高,东部11.96/万最低(χ^(2)=2382.54,P<0.01);初次献血者抗-HCV ELISA不合格率(30.50/万)比重复献血者(7.42/万)高(χ^(2)=9694.63,P<0.01);各血液中心抗-HCV ELISA阴性中HCV-RNA单独不合格率范围为0~7.54/万。结论我国18家血液中心服务区域献血者的HCV检测不合格率呈逐年降低趋势;HCV检测不合格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与初次献血者相比,重复献血者为HCV检测不合格低危人群;HCV-RNA检测在血液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丙型肝炎病毒 不合格率 抗-HCV ELISA HCV RNA检测
下载PDF
重庆市中心城区汇集浓缩血小板制备关键控制点确认探讨
9
作者 周琼 杨冬燕 +4 位作者 骆展鹏 卿芸 贺冬梅 林兰 曾北南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4期4145-4147,4153,共4页
目的探讨汇集浓缩血小板在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和参数的确认,以期提高汇集血小板的产品质量并优化制备过程。方法随机选取街头采血84人份(每人份400 mL),采用白膜层(BC)方法,静置过夜法保存BC;(1)根据全血血小板含量及BC回收率确定汇... 目的探讨汇集浓缩血小板在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和参数的确认,以期提高汇集血小板的产品质量并优化制备过程。方法随机选取街头采血84人份(每人份400 mL),采用白膜层(BC)方法,静置过夜法保存BC;(1)根据全血血小板含量及BC回收率确定汇集浓缩血小板的BC份数;(2)根据离心机性能、离心效果确认合适的离心参数;(3)比较汇集浓缩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相关质量指标:容量、血小板的含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计数,储存期末pH值、无菌实验。结果(1)采用6个新鲜400 mL全血制备BC混合来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2)离心机(美国Thermo cryofuge 8)第1次全血离心参数和第2次汇集BC离心参数分别为:离心力2283、291 g;加速均为9 g;减速均为4 g;时间均为12 min,第3次(减红细胞)离心参数:离心力145 g,加速9 g,减速4 g,时间5 min,离心效果均得到了良好印证;(3)对比同期单采血小板14份在采集第1、5天的检测结果,汇集浓缩血小板的容量、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高于机采血小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和储存期末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菌实验结果均为无菌生长。汇集浓缩血小板各质量指标除容量外,均在国标规定范围内。结论把控好关键控制点能有效提高制备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集血小板 白膜法 离心参数 关键控制点
下载PDF
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评估
10
作者 张巧琳 韩凤娇 +2 位作者 刘静怡 刘东 谢成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初次、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血传播HIV的危险度,为现有血小板献血招募及血液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2020年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IV项...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初次、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血传播HIV的危险度,为现有血小板献血招募及血液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2020年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IV项目的初筛和确证试验结果,分别计算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的HIV阳性率,并用发病率-窗口期模型进行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HIV确认阳性14例,阳性率为0.155%,重复献血者确认阳性16例,阳性率为0.027%,二者间HIV确认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3,P<0.05)。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及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HIV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分组的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736、1.357,P>0.05);不同性别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52、4.986,P<0.05);不同学历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3、12.049,P<0.05)。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为1/275851。结论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HIV残余风险处于较高水平,主要来源于初次献血、低学历、男性人群;加强初次献血者的前端征询、筛查,以及定期对献血者进行健康知识科普,优化固定志愿献血者队伍,可进一步降低重庆地区经血小板输注传播HI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残余风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筛查 重复献血者
下载PDF
2018—2021年COVID-19疫情前后国内18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供应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冬雁 马宏伟 +16 位作者 汤丁洁 冯晓荣 田浩 罗孟卓 吴南 林妍 杜霞 傅奇 黄均磊 卢长春 曹晓莉 杨毅 王林 李莹 戚海 王东泰 邱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92-898,共7页
目的对2018—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前后国内18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供应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2021年国内18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供应相关的8个数据,包括合格红细胞成分血入库总量(... 目的对2018—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前后国内18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供应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2021年国内18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供应相关的8个数据,包括合格红细胞成分血入库总量(简称入库总量)、红细胞成分血发放总量(简称发放总量)、每千人口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简称每千人口发放量)、每千人口400 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简称每千人口发放量(400 mL)]、红细胞成分血日均发放量(简称日均发放量)、红细胞成分血日均库存量(简称日均库存量)、发放时红细胞成分血平均天数(简称红细胞天数)、红细胞成分血过期量(简称过期量)。根据COVID-19发生时间,2018、2019年数据为疫情爆发前组,2020、2021年数据为疫情爆发后组。结果2018—2021年18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供应相关数据,疫情前组与疫情后组比较,每千人口发放量(中位数14.68 U>13.92 U)、每千人口发放量(400 mL)(中位数10.16 U>9.21 U)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2020年数据比较,发放总量(中位数117770.38 U>99084.08 U)、每千人口发放量(中位数15.04 U>12.19 U)、每千人口发放量(400 mL)(中位数10.11 U>8.94 U)、日均发放量(中位数322.66 U>270.73 U)减少,红细胞天数(中位数10.50 d<11.45 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2021年数据比较,入库总量(中位数101920.25 U<120328.63 U)、发放总量(中位数99084.08 U<118428.62 U)、每千人口发放量(中位数12.19 U<15.00 U)、每千人口发放量(400 mL)(中位数8.94 U<9.46 U)、日均发放量(中位数270.73 U>324.46 U)、日均库存量(中位数3222.00 U<4328.00 U)增加,过期量(中位数1.50 U>0.00 U)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采供血机构的红细胞成分血供应相关数据(除过期量外)存在显著差异(P<0.05);日均库存量与日均发放量之比疫情爆发后组(中位数12.36 d)大于疫情爆发前组(中位数10.9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机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VID-19疫情对采供血机构的红细胞成分血供应有显著影响,疫情第2年供应能力得到一定恢复,供应情况好转,不同采供血机构在红细胞成分血供应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红细胞成分血 血液供应 血液安全
下载PDF
某血液中心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监测实践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俊鸿 胡文杰 +3 位作者 杨培 邓莉 黄霞 徐永柱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建立血站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并评价其运行效果。方法本中心在2018年1月~2021年12月分3个阶段建立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系统性地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第1阶段(2018年1~12月)根据卫生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551-2... 目的建立血站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并评价其运行效果。方法本中心在2018年1月~2021年12月分3个阶段建立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系统性地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第1阶段(2018年1~12月)根据卫生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551-2017)设计献血不良反应登记表,采用纸质方式记录和每月报告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第2阶段(2019年1月~2020年6月)采用电子版记录表(1.0版)监测献血不良反应;第3阶段(2020年7月~2021年12月)采用电子版记录表(2.0版)监测献血不良反应,明确报告范围、途径和职责,并纳入每月质量目标进行管理。本文回顾性分析建立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的3个阶段采取的监测和管理措施。通过分析监测标准适用性、报告途径适用性和监测效果,评价血站监测流程运行的有效性。结果第1阶段报告3类献血不良反应194例,其中即发型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187例,血肿1例,枸橼酸盐反应6例;第1阶段报告发生率为1.36‰(194/142616)。第2阶段报告4类献血不良反应1726例,其中即发型DRVR1673例,迟发型DRVR10例,血肿38例,枸橼酸盐反应5例;报告发生率为7.87‰(1726/219419)。第3阶段报告5类献血不良反应3456例,其中即发型DRVR3348例,迟发型DRVR29例,血肿34例,神经刺激8例,枸橼酸盐反应37例;报告发生率为12.91‰(3456/267740)。3个阶段报告发生率逐步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484.10)。结论通过3个阶段的发展,基本建立了本中心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采用电子版记录表、明确献血不良反应报告范围、途径和职责,并将不良反应报告情况纳入每月质量目标进行管理有利于献血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流程管理 效果分析 血液安全监测
下载PDF
基于二项分布的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在血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星辰 代华友 +5 位作者 杨俊鸿 崔丹荔 吴思其 尹鹏为 黄霞 徐永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通过引入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控制项目,以期在血液质量控制数据的有效应用方面取得进展,并为血液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自2020—2022年,收集了重庆地区6家血站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 目的通过引入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控制项目,以期在血液质量控制数据的有效应用方面取得进展,并为血液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自2020—2022年,收集了重庆地区6家血站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检测数据。利用Minitab软件进行统计过程控制分析,绘制p控制图,计算各质控项目的不符合率及其95%置信区间,以及过程能力指数(Z值)。结果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控制项目进行评估,得出外观、储存期末溶血率、无菌试验符合率均为100%。然而,容量、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残留量的符合率未能达到100%,但均≥75%。通过基于二项分布的p控制图,进一步识别了生产过程的受控状态。在总体符合率满足国标要求的情况下,发现容量、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残留量在不同机构中存在失控点,并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各质控项目的不符合率虽均小于25%,但在95%置信水平下,B、C、E、F,4家血站的白细胞残留量显示不符合规定(>25%)。通过构建能力评价指标Z值进行计数资料的过程能力分析,结果显示E机构的容量,以及B、C、F机构的血细胞比容和全部6家血站的白细胞残留量Z值均<2,提示存在质量改进的空间。结论基于二项分布的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对血液成分质量控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进一步实现对血液采集、制备和储存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过程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血液质量控制 二项分布 趋势分析
下载PDF
新冠疫情前后我国19家省级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研究
14
作者 张嫄 陈阳 +16 位作者 王林 张志安 李莹 张金彩 罗孟卓 孟慧灵 周娟 杜霞 卢长春 谢英 邓莉 安慧娟 梁社玲 张旸 兰艳 周源 邱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98-902,共5页
目的 研究我国省级血液中心疫情前后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和浓缩血小板制备量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19家省级血液中心2016—2021年与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及浓缩血小板制备量相关的数据,分别计算疫情发生之前4年(2016—2019... 目的 研究我国省级血液中心疫情前后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和浓缩血小板制备量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19家省级血液中心2016—2021年与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及浓缩血小板制备量相关的数据,分别计算疫情发生之前4年(2016—2019年)及新冠疫情期间(2020年和2021年)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量、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和浓缩血小板制备量,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6—2019年19家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稳步增长,2020年降低4.16%,2021年增加15.60%,超过疫情前水平。2020年42.11%(8/19)的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量较上一年有所降低,2021年94.74%(18/19)的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量较上一年有所增加。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变化趋势同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趋势基本一致。2017、2018年浓缩血小板制备总量较前一年均翻番;2019年浓缩血小板制备总量较前一年减少了67.98%;2020年增加30.38%,2021下降27.08%。结论 新冠疫情前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稳步增长。受疫情影响,2020年生产总量减少,部分血液中心受到较大冲击。2021年,随着我国防控措施优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采供血机构采取的各种有力措施下,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总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血小板成分血 单采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 生产量
下载PDF
2016—2021年我国部分省级血液中心全血制备成分血供应能力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宁 林永桔 +18 位作者 杨艺 卢长春 马海莉 关晓梅 李小春 李建民 罗孟卓 顾晓东 骆展鹏 刘艳霞 李莹 居兵 曹晓莉 白林 樊荣 栾芬 孟跟东 王林 邱艳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38-543,共6页
目的探讨2016—2021年我国部分省级血液中心全血制备成分血供应能力及趋势。方法选取2016—2021年中国内地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的20家血液中心相关数据,分析全血制备成分血供应能力。结果2016—2021年全血年供应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 目的探讨2016—2021年我国部分省级血液中心全血制备成分血供应能力及趋势。方法选取2016—2021年中国内地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的20家血液中心相关数据,分析全血制备成分血供应能力。结果2016—2021年全血年供应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21年较2016年降低62.87%,年平均供应量下降10.49%。2016—2021年,20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供应量环比年增长率分别为8.46%、5.00%、9.01%、-6.72%和-1.31%,红细胞成分血供应率均>99.90%;千人口红细胞成分血供应量中位数分别为11.41 U、11.82 U、12.26 U、12.92 U、11.05 U和11.64 U;千人口血浆成分血供应量中位数分别为10.72 U、12.03 U、12.38 U,12.43 U,12.07 U和11.40 U。2019—2021年,20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调剂量和血浆成分血调剂量均呈上升趋势。2016—2021年,浓缩血小板供应量环比年增长率分别为61.55%、126.34%、-69.49%、35.91%和-28.62%,冷沉淀凝血因子供应量环比年增长率分别为5.30%、-7.76%、5.46%、2.65%和-3.66%。结论我国部分省级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血浆成分血、浓缩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供应能力不断提升,省级血液中心应结合自身条件不断优化,提高采供血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成分血 血浆成分血 血液供应 血液调剂
下载PDF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血液产品集中化质控监测实践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楷 黄霞 +1 位作者 许茜 骆展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6期2355-2357,共3页
目的总结重庆市采供血机构血液产品集中化质控监测试运行经验,探讨血液产品集中化质控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对比血液产品集中化质控监测前后的变化,对4家采供血机构制备的血液产品的关键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血液产品集中化质控监测运行后,... 目的总结重庆市采供血机构血液产品集中化质控监测试运行经验,探讨血液产品集中化质控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对比血液产品集中化质控监测前后的变化,对4家采供血机构制备的血液产品的关键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血液产品集中化质控监测运行后,检查项目齐全;检查技术和设备明显优化;白细胞残留量等关键指标符合率明显上升,血液产品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重庆采供血机构血液产品集中化质控监测,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质控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帮助基层血站完善检查指标,改进血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产品 集中化 质控监测
下载PDF
重庆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唐卫国 吴国辉 +6 位作者 黄霞 张维 廖红文 冯连贵 周全华 凌华 汪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2-565,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无偿献血者H IV感染的特征,以降低输血传播H IV的风险。方法收集和整理重庆市2008、2009年无偿献血者中的H IV感染者和重庆市CDC报告的H IV感染者基本信息,分析其感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感染途径。结果重庆市2008、200... 目的了解重庆市无偿献血者H IV感染的特征,以降低输血传播H IV的风险。方法收集和整理重庆市2008、2009年无偿献血者中的H IV感染者和重庆市CDC报告的H IV感染者基本信息,分析其感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感染途径。结果重庆市2008、2009年无偿献血人群的H IV感染率分别为55.8/10万(51/91 399)和72.1/10万(72/108 205),高于全市估算的H IV感染率25.6/10万和37.0/10万,无偿献血人群的H IV感染者以18~29岁的年轻人为主,占65.89%,其他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30~39岁占23.26%,40~49岁占7.75%,≥50岁占3.10%。感染途径以男-男性传播方式为最,占50%,异性性传播的比例为47.06%,静脉吸毒传播占2.94%。结论应结合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 IV感染者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的咨询和对高危人群的甄别排查,从而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HIV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高危人群 男-男性传播 重庆
下载PDF
招募新思路在重庆市高校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颖 何涛 +4 位作者 段恒英 钟吉元 杨冬燕 曾北南 王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1789-1792,共4页
目的 了解重庆市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在重庆市各高校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医学、艺术等各专业随机抽取在校学生1 000名为调查对象,通过一份特别的调查... 目的 了解重庆市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在重庆市各高校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医学、艺术等各专业随机抽取在校学生1 000名为调查对象,通过一份特别的调查问卷来收集参与者的一般人口信息、参与者对献血的认识和态度等。结果 1 000名调查者中,收到有效问卷共989人份,有效率98.9%,其中有献血史的共171人(17.1),男生的献血率(20.5%)高于女生、18~21岁年龄段献血率(18%)高于其他年龄段、专科学生的献血率(19.7%)高于其他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不高,其中大学生不知晓献血年龄、人体血液占比、献血前后注意事项占比尤为突出;对无偿献血大学生的态度上,怀疑献血医用耗材是否安全、影响身体健康等是影响大学生献血的主要消极因素;帮助病患(80.1%)、无私奉献( 71.3 %)是主要的两个献血原因;损害健康(52.1%)、怕感染疾病(48.7%)是主要的未献血原因。结论 应加大高校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培养大学生的献血意识,提升大学生对献血的态度,创新招募新思路,推动高校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无偿献血 认知态度 招募策略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不合格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魏兰 杨冬燕 +2 位作者 王芳 黎美君 韩继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2期3290-3293,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血液筛查不合格标本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采供血及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主城区2017—2020年58988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筛查结果。结果重庆市主城区2017—2020年血液标本总不合格率为2.63%,检测...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血液筛查不合格标本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采供血及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主城区2017—2020年58988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筛查结果。结果重庆市主城区2017—2020年血液标本总不合格率为2.63%,检测项目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5%)、核酸联检(TRI-NAT,0.7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0.55%)、抗-梅毒螺旋体(TP,0.29%)、抗-丙型肝炎病毒(HCV,0.28%)、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P24(0.17%)。初、复检2种试剂不合格标本占比由高到低为抗-TP(65.33%)、HBsAg(57.61%)、抗-HIV+P24(24.05%)、抗-HCV(11.36%)。TRI-NAT不合格4187例,占不合格标本的26.95%。结论应建立固定献血队伍,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从源头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加强健康征询和献血前初筛,合理选择筛查试剂和检测策略。以上措施对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血液筛查不合格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液筛查 不合格率
下载PDF
国内24家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数据比对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涛 李永铭 +20 位作者 周源 尤榕 李晓晖 陈国安 王林 黄霞 陈睿 孟慧灵 喻其文 刘妍妍 高敏 王晓颖 冯伟 侯志敏 侯玲华 程远 朱海峰 罗伟峰 雷登平 杜霞 邱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分析比对24家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有关数据,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方法借助国内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平台,收集24家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频率、平均年龄、延迟献血率、献血者流失率等数据,计算算数平... 目的分析比对24家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有关数据,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方法借助国内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平台,收集24家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频率、平均年龄、延迟献血率、献血者流失率等数据,计算算数平均数、同比,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规模与变化趋势、年龄构成特点和献血者招募与保留情况。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平均献血频率从1.16次到5.49次不等,献血者平均年龄从25.2岁到40.6岁不等;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占比5.70%-63.33%;18-24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参与率0.02%-1.42%,延迟献血率6.02%-56.99%,献血者流失率在21.34%-83.79%。结论 24家血液中心相关指标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各家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结构具有差异性,建议各血液中心针对性地制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宣教、招募、保留和召回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献血频率 延迟献血率 献血者流失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