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CCP抗体、RF以及ESR联合检验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耿晶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64-0168,共5页
分析抗CCP抗体、RF以及ESR多项试验在 RA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住院治疗的RA80例作为观察组(n=40),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拟收集实验组RA患者的抗CCP抗体、RF和ESR,并对其与对照组RA患者抗... 分析抗CCP抗体、RF以及ESR多项试验在 RA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住院治疗的RA80例作为观察组(n=40),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拟收集实验组RA患者的抗CCP抗体、RF和ESR,并对其与对照组RA患者抗CCP抗体、RF和 ESR的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该指标与RA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三项指标分别检测和组合诊断时的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抗CCP抗体、RF和 ESR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 CCP抗体、RF和ESR是RA的独立风险因子。抗CCP抗体、ESR以及RF均与其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抗CCP抗体的AUC值为0.859,95%CI为0.773-0.944,标准错误为0.044,灵敏度为88.90%,特异度为80.00%;RF的AUC值为0.813,95%CI为0.711-0.915,标准错误为0.915,灵敏度为75.60%,特异度为88.60%;ESR的AUC值为0.858,95%CI为0.776-0.941,标准错误为0.042,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97.10%;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947,95%CI为0.899-0.995,标准错误为0.024,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85.70%?结论 血清抗CCP抗体、RF及ESR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标志物,三者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有利于早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而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CP抗体 RF ESR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积保 张大昌 +3 位作者 朱电波 查翔远 贾可 李志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2986-29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血清ACCP抗体将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ACCP抗体阳性组75例,阴性组41例。分析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血清ACCP抗体将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ACCP抗体阳性组75例,阴性组41例。分析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CCP抗体阳性组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者较ACCP抗体阴性组多且严重(P<0.05)。血沉、C反应蛋白亦以ACCP抗体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或<0.01)。ACCP抗体阳性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而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与ACCP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病程达2年以上者,血清ACCP抗体阳性组双侧腕、肘、髋及膝关节X线片表现≥Ⅲ级以上者显著多于ACCP抗体阴性组(P<0.05)。病程小于2年且无明显骨质破坏的RA患者,1年后发生骨质破坏者,ACCP抗体阳性组明显多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较ACCP抗体阴性者临床症状重,血液系统、骨骼系统损害多见,预后差。血清ACCP抗体可能反映RA的临床症状轻重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3
作者 唐淑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65-67,共3页
急性白血病是当前临床中较为难治病症之一,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微、治疗费用较大,且对患者生存期延长无明显作用;骨髓移植治疗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期,但费用高昂、供体严重匮乏,对当前现状而言同样杯水车薪。进而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急性... 急性白血病是当前临床中较为难治病症之一,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微、治疗费用较大,且对患者生存期延长无明显作用;骨髓移植治疗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期,但费用高昂、供体严重匮乏,对当前现状而言同样杯水车薪。进而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急性白血病治疗方式研究力度,促进治疗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各种难治性病症治疗效果均具有显著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 疫苗治疗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与相关免疫调节剂治疗
下载PDF
HLA-B27阳性与阴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积保 张慧群 +1 位作者 刘智 李志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与阴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y,uSp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根据血清HLA-B27是否阳性将120例uSpA患者分为两组,阳性组78例... 目的:探讨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与阴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y,uSp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根据血清HLA-B27是否阳性将120例uSpA患者分为两组,阳性组78例,阴性组42例。分析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部分患者进行3年以上随访观察,了解其病情变化。结果:HLA-B27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显著早于HLA-B27阴性组(P<0.05);发热、消瘦、疲倦等全身症状表现HLA-B27阳性组显著多于HLA-B27阴性组,且较严重(P<0.05);实验室检查中血沉以HLA-B27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骶髂关节X线表现亦以HLA-B27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而两组性别及外周关节炎等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HLA-B27阳性组3年后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者显著多于HLA-B27阴性组(P<0.05)。结论:HLA-B27阳性组uSpA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临床症状较重,更有可能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HLA—B27抗原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进展情况阐述
5
作者 唐淑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268-270,共3页
作为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源于机体的造血干细胞,在白血病患者中所占比例较大,随着疾病的进展会产生一种活性酪氨酸激酶,其会造成髓系造血的异常克隆性增殖,导致发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发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之后... 作为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源于机体的造血干细胞,在白血病患者中所占比例较大,随着疾病的进展会产生一种活性酪氨酸激酶,其会造成髓系造血的异常克隆性增殖,导致发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发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之后,在发病初期为慢性期,若是不能及时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疾病会进一步进展,发展至加速期及急变期,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在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开展治疗时,虽有多种治疗方法,虽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治愈疾病但是具有高昂的治疗费用,且治疗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靶向抗癌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且药物在不断的改进当中。本文就主要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STI-571 T513I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疼痛评估与护理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53-155,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近年来中老年群体中高发病症,它具有反复发作特点,此病症对患者身体活动、身心健康、等均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还可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疼痛感,对患者情绪稳定、意外事件发生等均产生一定影响。对此需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疼痛护... 类风湿关节炎是近年来中老年群体中高发病症,它具有反复发作特点,此病症对患者身体活动、身心健康、等均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还可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疼痛感,对患者情绪稳定、意外事件发生等均产生一定影响。对此需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疼痛护理,减少病症对患者身体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促使患者可在平稳状态中接受进一步治疗与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疼痛评估 疼痛护理
下载PDF
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唐淑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62-164,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结缔组织病,症状多种多样,病情呈轻重交替出现,以20-40岁的育龄女性最为多见,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下,会对细胞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会导致细胞结构或者功能的改变,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结缔组织病,症状多种多样,病情呈轻重交替出现,以20-40岁的育龄女性最为多见,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下,会对细胞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会导致细胞结构或者功能的改变,也有些细胞会过度增生,有的功能下降,产生诸多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与抗原结合,产生一种免疫复合物,通过体循环,这些复合物沉积于皮肤、小血管、肾小球、关节等部位,逐渐对这些关节或黏膜造成侵袭,可引发狼疮肾炎或溶血性贫血等多系统损害。疾病控制良好的可长期生存,控制不佳的预后不好。维生素D具有调节钙磷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关性 综述
下载PDF
简述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研究
8
作者 吴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39-142,共4页
缺铁性贫血是血液科中发病率最高的一个疾病,缺铁性贫血首先是造血原料缺乏的贫血,铁、叶酸、维生素B12是人体造血非常重要的成分,如果人体内铁缺乏,首先是铁缺乏耗尽,引起红细胞体内减少,然后铁再进一步减少,血红蛋白不能合成或合成减... 缺铁性贫血是血液科中发病率最高的一个疾病,缺铁性贫血首先是造血原料缺乏的贫血,铁、叶酸、维生素B12是人体造血非常重要的成分,如果人体内铁缺乏,首先是铁缺乏耗尽,引起红细胞体内减少,然后铁再进一步减少,血红蛋白不能合成或合成减少,会诱发缺铁性贫血。该类型的贫血的发生常是由于摄入不足、丢失太多,及存在摄入障碍等,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的最终表现,并且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儿童在发育时间段和育龄妇女的发生率很高,尤其是孕妇。临床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要为其补铁,并且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和加强对其的护理,帮助改善患者的缺铁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次就主要针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研究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诊治 护理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