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动力恢复及血清降钙素原 前白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冯亚飞 郭伟 +1 位作者 毕志彬 申慧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1150-1152,共3页
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肠梗阻类型,其主要是因腹部炎症导致的肠粘连,其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障碍等[1]。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发病后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其可缓解部分患者的肠粘连症状,但大多数患者的保守... 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肠梗阻类型,其主要是因腹部炎症导致的肠粘连,其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障碍等[1]。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发病后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其可缓解部分患者的肠粘连症状,但大多数患者的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无法松解粘连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肠粘连 血清降钙素原 排便障碍 松解粘连 前白蛋白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胃肠动力恢复
下载PDF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快速康复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赵艳波 李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0期1679-1681,共3页
肠外或肠内营养的营养补充是外科手术患者的基本辅助疗法。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的选择取决于每个患者的肠道功能和患者对营养供应模式的耐受性[1]。当患者的肠功能允许时,由于更符合生理特征、并发症低、费用低,外科病房通常建议胃手术... 肠外或肠内营养的营养补充是外科手术患者的基本辅助疗法。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的选择取决于每个患者的肠道功能和患者对营养供应模式的耐受性[1]。当患者的肠功能允许时,由于更符合生理特征、并发症低、费用低,外科病房通常建议胃手术后进行肠内营养[2]。已有部分研究证实了肠内营养在胃癌手术后的积极作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患者 外科病房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肠功能 辅助疗法 胃手术后 肠道功能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胡岚 王惠英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11期1549-1550,共2页
胃癌是胃黏膜上皮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第2位,病死率高居第3位[1]。临床研究表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易引发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影响患者进一步治疗[2]。快速康复外科护理(FTSN)能优化围术期管理理念,降低围手... 胃癌是胃黏膜上皮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第2位,病死率高居第3位[1]。临床研究表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易引发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影响患者进一步治疗[2]。快速康复外科护理(FTSN)能优化围术期管理理念,降低围手术期治疗与护理中引发的心理、生理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3]。本研究旨在探讨FTSN在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舒适感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康复进程 围手术期治疗 围术期管理 的应用效果 恶性肿瘤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在胃癌转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毕志彬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0期3435-3437,共3页
胃癌属于常发恶性肿瘤,致死率高,临床治疗以手术为最佳方式,但当疾病发展到中晚期或病灶转移后,则不能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1]。有资料报道称,依靠开展全身规范化化疗,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提升[2]。化疗是依靠静脉将抗癌药物输送至机体... 胃癌属于常发恶性肿瘤,致死率高,临床治疗以手术为最佳方式,但当疾病发展到中晚期或病灶转移后,则不能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1]。有资料报道称,依靠开展全身规范化化疗,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提升[2]。化疗是依靠静脉将抗癌药物输送至机体各部位,进而使癌灶收缩,并使远处转移癌细胞生长得到抑制。但如何对抗癌药物种类进行合理配置,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是医学研究中的重点分析内容[3]。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为临床上胃癌化疗的常用药物,但传统紫杉醇由于水溶性较差,加之具备较高的毒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使得其临床应用受限,白蛋白紫杉醇逐渐成为其替代品[4]。本次研究就回顾性分析28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在胃癌转化治疗中的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毒副反应 癌细胞生长 白蛋白紫杉醇 转化治疗 抗癌药物 癌灶 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miR-181a-5p表达及与Th17/Treg免疫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瑜 辛前有 +1 位作者 冯亚飞 郭伟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微小RNA-181a-5p(miR-181a-5p)的表达及与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免疫平衡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P患者(AP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组41例、中...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微小RNA-181a-5p(miR-181a-5p)的表达及与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免疫平衡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P患者(AP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组41例、中度重症AP组37例、重症AP组32例,另选取同期58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百分比,qPCR检测血清miR-181a-5p表达。通过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AP患者血清miR-181a-5p表达与Th17/Treg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组血清miR-181a-5p表达和外周血Treg百分比降低,Th17百分比和Th17/Treg升高(P均<0.001)。与对照组比较,AP组外周血IL-6、IL-17水平升高,IL-10、TGF-β1水平降低(P均<0.001)。轻症、中度重症、重症AP组血清miR-181a-5p表达和外周血IL-10、TGF-β1、Treg百分比依次降低,外周血IL-6、IL-17、Th17百分比、Th17/Treg依次升高(P均<0.001)。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P患者血清miR-181a-5p表达与IL-6、IL-17、Th17、Th17/Treg呈负相关(r/rs=-0.688、-0.652、-0.782、-0.825,P均<0.001),与IL-10、TGF-β1、Treg呈正相关(r/rs=0.743、0.667、0.739,P均<0.001)。结论:AP患者血清miR-181a-5p低表达,Th17/Treg免疫失衡,miR-181a-5p可能通过Th17/Treg免疫失衡参与AP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微小RNA-181a-5p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入路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苏石 郭伟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6期9831-9837,共7页
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处于高位,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RH)作为右半结肠癌的最常用术式之一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但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概念的提出使原本简单的术式趋于复杂。由于令右半结肠癌患者获得... 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处于高位,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RH)作为右半结肠癌的最常用术式之一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但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概念的提出使原本简单的术式趋于复杂。由于令右半结肠癌患者获得了更好的远期效果,所以逐渐成为LRH的标准方案。传统的侧方入路因为完成CME困难以及违反无瘤原则等原因已被放弃。如今能顺利完成CME的中间入路成为最受欢迎的入路,具有同样优势的尾侧入路、头侧入路、混合入路等也被学者相继提出。不同入路的选择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机构有大数据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LRH的最佳入路。本文重点阐述LRH手术入路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CME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惠英 郭伟 +5 位作者 毕志彬 牛育慧 周晓娟 田佳 田利敏 张胡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401-401,共1页
早期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均为当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营养支持方案之一, 为更好地探寻针对老年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的最佳营养干预方案。本研究分析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对老年CRC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早期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均为当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营养支持方案之一, 为更好地探寻针对老年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的最佳营养干预方案。本研究分析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对老年CRC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癌 肠外营养 术后营养状况 早期肠内营养 联合营养 营养干预 免疫功能 术后早期
原文传递
改良双通道吻合术应用于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毕志彬 李莹莹 +3 位作者 韩明 吴健 李文斌 连长红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4-63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仍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方法。对于早期包括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内的胃上部癌可选择行近端胃切除术(PG),多项研究已经证实PG治疗早期胃上部癌的肿瘤学安全性和功能益处,其总生存率与全胃切除...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仍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方法。对于早期包括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内的胃上部癌可选择行近端胃切除术(PG),多项研究已经证实PG治疗早期胃上部癌的肿瘤学安全性和功能益处,其总生存率与全胃切除术相当,并且在维持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有所改善。但由于在预防反流的可靠性、吻合口狭窄以及技术难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PG术后至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吻合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优化PG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是有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报告改良双通道吻合术(DTR)应用于PG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分析,以评估这种新的吻合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两家医院2019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胃上部肿瘤行腹腔镜PG患者(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35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11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1例采用改良DTR (观察组),25例行传统间置空肠DTR (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与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8.0 h vs.72.0 h,P=0.035)以及术后恢复进食时间(6.0 d vs.8.0 d,P<0.001)明显减少,但消化道重建时间增加(65.29 min vs.58.95 min,P=0.005)。两组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切口感染、肠梗阻、术后并发症Clavein-Dindo分级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4.8%(1/21),对照组为8.0%(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6,P=0.658),洛杉矶分级均为A级。术后6个月时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低于观察组(37.1 g/L vs.42.7 g/L,P=0.001),两组其他营养指标(体质量、血红蛋白、总蛋白)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6个月行消化道造影显示,观察组4例(19%)、对照组9例(36%)胃肠蠕动减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8,P=0.327)。结论:PG术后行改良DTR安全可行。相较于间置空肠DTR,前者消化道重建时间更长,但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以及术后短期营养状态更好,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胃接合处 胃切除术 双通道吻合术
原文传递
头侧混合入路与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术期指标的观察
9
作者 苏石 何志鹏 +5 位作者 梅相煌 张珂 关小奇 杨靖承 吕佳科 郭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观察对比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头侧混合入路与尾侧入路的围手术期指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2月—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7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其中男34例、女33例,年... 目的观察对比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头侧混合入路与尾侧入路的围手术期指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2月—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7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其中男34例、女33例,年龄27~81(60.4±12.7)岁。按手术入路分为2组:头侧混合入路组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27~68(59.3±12.0)岁,尾侧入路组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0~81(61.7±13.5)岁。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TNM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头侧混合入路组手术时间为(155±27)min,短于尾侧入路组的(245±31)min,头侧混合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3±6)mL,少于尾侧入路组的(90±10)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8、3.32,P值均<0.05)。头侧混合入路组和尾侧入路组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6±2)枚和(20±3)枚,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5.2±0.8)d和(5.5±1.3)d,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6.7±0.8)d和(7.2±1.7)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3±1.9)d和(12.0±3.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4/35)和18.8%(6/3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尾侧入路相比,头侧混合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于患者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头侧混合入路 尾侧入路 围术期指标
原文传递
阿帕替尼对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毕志彬 胡文庆 +5 位作者 张康康 张慧鹏 牛瑞龙 郭伟 魏伟 崔鹏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9期96-98,共3页
目的 分析晚期胃癌患者采取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5例,按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23例采取常规化疗,而观察组22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分析对比两组... 目的 分析晚期胃癌患者采取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5例,按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23例采取常规化疗,而观察组22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1%,20/22)高于对照组(60.8%,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蛋白尿7例,而对照组仅2例;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基础上结合阿帕替尼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抑制肿瘤生长,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阿帕替尼 效果
原文传递
经腹食管裂孔入路下纵隔淋巴结清扫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文庆 崔鹏 +3 位作者 张晋杰 王杰 牛瑞龙 刘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2-1196,共5页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上升,受到国际学界广泛关注。AEG的淋巴结转移具有双向性,SiewertⅡ、Ⅲ型AEG食管受侵距离>2cm时,需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AEG食管受侵距离<4cm时,采用经腹食管裂孔入路可有效、安全地完成该手...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上升,受到国际学界广泛关注。AEG的淋巴结转移具有双向性,SiewertⅡ、Ⅲ型AEG食管受侵距离>2cm时,需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AEG食管受侵距离<4cm时,采用经腹食管裂孔入路可有效、安全地完成该手术;以心下囊为解剖标志,有助于下纵隔淋巴结的完整清扫;全系膜切除理念可以提高下纵隔淋巴结清除率,提高肿瘤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食管胃结合部 淋巴结切除术
原文传递
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切缘长度与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梅相煌 王洋洋 +8 位作者 郭伟 李文媛 王宇 毕志彬 何志鹏 苏石 韩明 张晋杰 秦小卫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2698-2702,共5页
目的探讨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近端切缘距离为20~25 mm与30~35 mm的近期临床疗效,以期将近端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 目的探讨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近端切缘距离为20~25 mm与30~35 mm的近期临床疗效,以期将近端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66例[男112例,女54例;年龄(59.1±9.6)岁]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全胃切除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近端切缘长度,分为近端切缘20~25 mm组(69例)和近端切缘30~35 mm组(9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手术时间的比较,近端切缘20~25 mm组[(172±24)min]短于近端切缘30~35 mm组[(206±27)min](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膈肌脚处理情况及术中上切缘冰冻阳性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端切缘20~25 mm组与近端切缘30~35 mm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近端切缘20~25 mm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病理处理两组标本的脉管癌栓及神经浸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及肿瘤复发情况出现,术后6个月体重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结论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治疗时,在保证R0切除的前提下,将近端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是可行的,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接合处 腺癌 SiewertⅡ型 进展期 近端切缘距离 吻合口瘘
原文传递
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经腹食管裂孔入路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认识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文庆 崔鹏 +6 位作者 张晋杰 赵祖琦 徐俊文 刘学敏 王杰 牛瑞龙 刘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2-936,共5页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上升。SiewertⅡ、Ⅲ型AEG侵犯食管下段2~4cm,有较高的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经食管裂孔入路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较佳选择;经食管裂孔进入下纵隔后,向上游离大约6.5cm长的食管及周围淋巴结缔组...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上升。SiewertⅡ、Ⅲ型AEG侵犯食管下段2~4cm,有较高的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经食管裂孔入路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较佳选择;经食管裂孔进入下纵隔后,向上游离大约6.5cm长的食管及周围淋巴结缔组织即可完成下纵隔淋巴结的清扫。以心下囊为标识,可以提高下纵隔完整清扫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食管胃结合部的全系膜切除,可整体清扫下纵隔淋巴结,符合肿瘤学安全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下纵隔 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杰 程启升 +2 位作者 刘勇 梅相煌 胡文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2-296,共5页
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然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却逐渐上升。AEG不同于食管癌和胃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类型,其早期诊断率较低,预后较差。目前手术是治疗进展期Siewert Ⅱ、Ⅲ型AEG的最主要治疗措施。手术的关键是... 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然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却逐渐上升。AEG不同于食管癌和胃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类型,其早期诊断率较低,预后较差。目前手术是治疗进展期Siewert Ⅱ、Ⅲ型AEG的最主要治疗措施。手术的关键是肿瘤完整切除和淋巴结彻底清扫,尤其是腹上区和下纵隔淋巴结(主要是第110组下段食管旁淋巴结和第111组膈上淋巴结)。对于下段食管受侵犯的进展期Siewert Ⅱ、Ⅲ型AEG患者而言,需行胃切除+腹上区和下纵隔淋巴结在内的D2淋巴结清扫术。目前临床上对于肿瘤完整切除和腹腔淋巴结清扫已达成共识,但对于下纵隔淋巴结,尤其是下段食管旁和膈上淋巴结的清扫仍存在争议。由于食管胃结合部特殊的淋巴液引流途径,清扫下纵隔淋巴结有其必要性。下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决定了下纵隔淋巴结的清扫范围。D2淋巴结清扫术(包含下纵隔淋巴结)能较彻底清扫食管胃结合部周围淋巴结,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胃肿瘤 进展期 淋巴结清扫 下纵隔淋巴结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上部癌淋巴结清扫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晋杰 王杰 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6-240,共5页
近年来,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在下降,但是进展期胃上部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进展期胃上部癌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手术的关键在于是否彻底清扫淋巴结。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淋巴结转移率是判断胃癌患者术后... 近年来,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在下降,但是进展期胃上部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进展期胃上部癌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手术的关键在于是否彻底清扫淋巴结。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淋巴结转移率是判断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肿瘤大小有关,尤其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关系密切,通常肿瘤深度越深,肿瘤直径越大,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越高。淋巴结转移率决定着进展期胃上部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D:淋巴结清扫术能够更彻底地清扫胃周围转移淋巴结,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已成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但对于进展期胃上部癌,由于胃上部周围淋巴结转移途径复杂,其纵隔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肠系膜上静脉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脾门淋巴结清扫时是否联合脾脏的切除以及当肿瘤直径〈4cm时胃远端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都仍存争议。为尽量避免术后病理分期偏倚及指导术后进一步治疗,现在要求进展期胃上部癌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少于15枚,但具体清扫多少枚淋巴结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时间也仍有争议。本文对进展期胃上部癌淋巴结清扫的的现状与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胃上部癌淋巴结清扫的实施提供相关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部肿瘤 进展期 淋巴结清扫 预后
原文传递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克昌 范林广 +9 位作者 王杰 杨垠浩 张茂杰 刘勇 程启升 张晋杰 崔鹏 宗亮 魏伟 胡文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70-1375,共6页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5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113例、长治医学院附...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5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11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72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3例,女42例;年龄为(64±8)岁。患者均行AEG根治性切除+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无转移和发生转移患者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肿瘤浸润深度(T1期、T2期、T3期、T4期),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分别为30、61、75、7例,3、41、79、50例,101、46、18、8例和0、2、10、0例,0、0、5、7例,4、3、2、3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1,-2.49,-2.22, P<0.05)。(2)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分期、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48,3.26,2.03,95%可信区间为1.02~6.01,1.21~8.80,1.18~3.51,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4.01,2.26,95%可信区间为1.35~11.96,1.26~4.06, P<0.05)。食管受侵犯长度为>3 cm且≤4 cm 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是≤1 cm的9.47倍。(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下纵隔第110、111、11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7、50、27枚;其中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第110组和第111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69、42、4、12枚和23、17、7、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4、4、1、4枚和0、0、2、0枚,不同食管受侵犯长度患者第110组和111组阳性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45,7.30, P<0.05)。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为6.49%(12/185),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3.81%(4/105)、6.12%(3/49)、10.00%(2/20)、27.27%(3/11);其中发生下纵隔第110组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2.86%(3/105)、6.12%(3/49)、5.00%(1/20)、27.27%(3/11),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6, P<0.05)。 结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食管受侵犯长度的增加,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Ⅱ型 SiewertⅢ型 下纵隔淋巴结 转移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近端胃切除浆肌瓣吻合的历史及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林广 张克昌 +9 位作者 崔鹏 宗亮 魏伟 王杰 程启升 张晋杰 刘勇 杨垠浩 张茂杰 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6-470,共5页
随着早期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近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验证,保功能的近端胃切除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端胃切除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早期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近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验证,保功能的近端胃切除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端胃切除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各种抗反流术式中,重建"贲门-阀门"因与正常抗反流原理类似,一直是相关学者探索的热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及演进优化,目前设计的浆肌瓣吻合包括隧道式肌瓣吻合、Hatafuku设计的瓣膜成形术、单肌瓣吻合和双肌瓣吻合等。其中,双肌瓣吻合因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食管胃结合部抗反流的机制、食管残胃浆肌瓣吻合的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胃切除 浆肌瓣吻合 双肌瓣吻合 抗反流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保留幽门胃切除术中的淋巴结清扫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志鹏 王洋洋 +4 位作者 苏石 张珂 关小奇 梅相煌 郭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6,共5页
随着早期胃癌诊断率逐渐上升,在确保肿瘤根治性的前提下,更好地保留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临床医生必须要考虑的。保留幽门胃切除术是一种对早期胃中部癌患者进行的保留幽门、幽门下血管及迷走神经的功能保留手术。目前主要的争议之... 随着早期胃癌诊断率逐渐上升,在确保肿瘤根治性的前提下,更好地保留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临床医生必须要考虑的。保留幽门胃切除术是一种对早期胃中部癌患者进行的保留幽门、幽门下血管及迷走神经的功能保留手术。目前主要的争议之一,是对保留幽门胃切除术淋巴结有限清扫的彻底性。各项研究报道,早期胃中部癌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幽门上下区及胰腺上区淋巴结的转移。此外,对于血管和神经的保护,需要牺牲部分淋巴结的清扫,这在各大中心的研究报道中,也是安全可行的。日本和韩国已开展大量的临床研究,术后随访及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逐渐增加,为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有关保留幽门胃切除术与传统的远端胃切除术比较的大宗病例研究中报道,其术后倾倒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食管炎、体质量减轻、营养不足等发生率较低。同时,前哨淋巴结导航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治,其临床应用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 保留幽门胃切除术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前哨淋巴结导航技术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切除防反流手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程启升 刘勇 +5 位作者 梅相煌 王杰 秦小卫 张晋杰 胡文庆 宗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7-1022,共6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胃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胃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作为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外科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肿瘤学安全性的证实,其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在日益得到重视。相较于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也阻碍了近端胃切除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中的应用。如何通过优化消化道重建方式来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就目前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切除防反流术式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消化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 防反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