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Aβ、磷酸化JNK、ERK1/2、Tau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渊 刘智斌 +1 位作者 牛文民 王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嗅三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作用机理。方法 AD动物模型采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嗅三针组、嗅神经切断嗅三针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同窝阴性小鼠。嗅三针组和嗅神经切断嗅三针组取印... 目的探讨嗅三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作用机理。方法 AD动物模型采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嗅三针组、嗅神经切断嗅三针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同窝阴性小鼠。嗅三针组和嗅神经切断嗅三针组取印堂穴和双侧迎香穴进行电针治疗,盐酸多奈哌齐组取盐酸多奈哌齐进行灌胃治疗。Y迷宫检测各组小鼠认知功能,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内Aβ和p-JNK、p-ERK1/2、p-Tau(Ser 39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嗅三针组小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内Aβ和p-JNK、p-ERK1/2、p-Tau(Ser 39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经嗅三针和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后表达显著减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嗅神经切断嗅三针组治疗后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嗅三针可通过降低AD小鼠海马Aβ和p-JNK、p-ERK1/2、p-Tau(Ser 396)蛋白表达,改善认知功能,而嗅觉通路的完整性是其发挥治疗效果的作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嗅三针 认知功能 海马 蛋白
下载PDF
基于俞募配穴理论针刺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盼盼 刘智斌 +3 位作者 王斌 曹星 金兰 王楠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期348-351,356,共5页
目的基于俞募配穴理论取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腹泻,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所招募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选取双侧天枢、大肠俞,得气后辅以电针治疗;药物组则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口服;两组的观测指标均... 目的基于俞募配穴理论取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腹泻,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所招募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选取双侧天枢、大肠俞,得气后辅以电针治疗;药物组则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口服;两组的观测指标均为1周自主排便总次数及粪便性状评分(1周平均分),分别以治疗1周、4周、6周、8周后为观测节点。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均能使功能性腹泻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减少(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6周、8周后,针刺组对患者排便次数的改善仍明显(P<0.01),而药物组对患者排便次数的改善存在反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1周后,两组功能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性状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比较疗效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6周、8周后,针刺组对患者粪便性状的改善仍明显(P<0.01),而药物组对患者粪便性状的改善存在反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及针刺天枢、大肠俞(配合电针)对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均确切,且近期疗效相当;但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的疗效更持久、个体差异性较小、安全系数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泻 天枢 大肠俞 针刺 俞募配穴
下载PDF
针刺“嗅三针”对帕金森病小鼠嗅球病理及黑质中TH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强 刘智斌 +4 位作者 王渊 李杰 鲁刚 马雪 郭阳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446-448,46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嗅三针"对帕金森病(PD)小鼠行为学、嗅球病理改变以及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帕金森模型组、嗅三针干预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 目的:观察针刺"嗅三针"对帕金森病(PD)小鼠行为学、嗅球病理改变以及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帕金森模型组、嗅三针干预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用经鼻灌注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PD模型,造模同时电针干预10 d,观察嗅球病理变化以及组织中TH的表达水平。结果:"嗅三针"有减轻PD模型小鼠嗅球病理改变的作用,也可以显著提高黑质中TH的表达水平(P〈0.05),与左旋多巴疗效相当。结论:针刺"嗅三针"可以改善小鼠PD行为学及病理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增加TH在小鼠大脑黑质中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三针 帕金森病 嗅觉障碍 酪氨酸羟化酶 小鼠
下载PDF
浅析触骨针法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杰 王渊 +3 位作者 王强 刘智斌 牛文民 王卫刚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24-25,33,共3页
触骨针法是刘智斌教授和牛文民教授在长期的针灸临床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该针法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本文将从中医整体观、经络学说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对触骨针法的理论基... 触骨针法是刘智斌教授和牛文民教授在长期的针灸临床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该针法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本文将从中医整体观、经络学说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对触骨针法的理论基础做以浅析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骨针法 理论基础 针刺治疗
下载PDF
刘智斌教授针灸辅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兰 王卫刚 刘智斌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5期79-80,共2页
目的 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应用刘智斌教授针灸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西安市中医医院85例NAION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予中药汤剂煎服,观察组43例增加刘智斌教授针灸疗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MD、RI水平... 目的 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应用刘智斌教授针灸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西安市中医医院85例NAION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予中药汤剂煎服,观察组43例增加刘智斌教授针灸疗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MD、RI水平低于对照组,MS、PSV、BCVA、PI、ATRNFL、EDV水平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刘智斌教授针灸辅助治疗NAION效果确切,有效促进视力恢复,其机制与调节血流动力学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智斌 针灸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功能性腹泻 被引量:9
6
作者 史林林 刘力 +2 位作者 刘智斌 陈晨 赵盼盼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993-1996,共4页
目的:比较针药并用与单纯针刺、单纯中药治疗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选用双侧天枢、大肠俞,得气后辅以电针;中药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针... 目的:比较针药并用与单纯针刺、单纯中药治疗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选用双侧天枢、大肠俞,得气后辅以电针;中药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针药组采用针刺加口服参苓白术散,疗程均为28 d,随访3个月。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针药组有效率为96.7%,优于中药组的83.3%和针刺组的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大便次数均显著减少,且针药组显著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粪便性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针药组显著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显著减少患者大便次数,降低患者粪便性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并用 针刺疗法 参苓白术散 功能性腹泻
下载PDF
益阴宁神汤联合针刺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长明 陈娇 +1 位作者 鲁刚 刘欣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 研究益阴宁神汤联合针刺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陕西省某戒毒所脱毒治疗三个月以上,再次自愿进行康复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同时存在稽延性戒断症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 目的 研究益阴宁神汤联合针刺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陕西省某戒毒所脱毒治疗三个月以上,再次自愿进行康复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同时存在稽延性戒断症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阴宁神汤帮助患者内服治疗。通过《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分度观察表》与《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量表》对各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症状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所下降,研究组症状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阴宁神汤对治疗海洛因依赖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具有明显作用,提示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的病机可能是气阴两虚导致,若要从根本上改变阴血亏虚体质状况,需要一定的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阴宁神汤 针刺治疗 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中西医理论对帕金森便秘发病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郭萌 刘智斌 +2 位作者 王渊 刁秀芸 曾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82-85,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渐进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性疾病,当前医学界大多数主要集中在PD的临床期,而实际上,PD非运动症状在疾病早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其中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代表的便秘症状不仅持续时间最长,有的甚至早于PD确诊前20年以上... 帕金森病是一种渐进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性疾病,当前医学界大多数主要集中在PD的临床期,而实际上,PD非运动症状在疾病早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其中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代表的便秘症状不仅持续时间最长,有的甚至早于PD确诊前20年以上[1]。由于各种因素导致α-突触核蛋白在肠神经系统中异常沉积,并且部分逐渐逆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沉积,致使PD前期出现便秘症状。该文还从脑肠相关理论,阐明帕金森便秘的机制探讨,总的目的在于从中西医结理论对帕金森非运动症状便秘的发病机制进行探究,为未来治疗PD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便秘 发病机制 中西医理论
下载PDF
灸法治疗痴呆病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郭婷 任博 +2 位作者 刘智斌 樊恩召 王渊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92-95,共4页
本研究探讨灸法在痴呆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对近5年来不同灸法治疗痴呆病的实验和临床方面文献进行分析。在痴呆病的治疗中,灸法治疗痴呆病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的优势。灸法相较于针刺及西药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分析总结出调补气血指导理... 本研究探讨灸法在痴呆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对近5年来不同灸法治疗痴呆病的实验和临床方面文献进行分析。在痴呆病的治疗中,灸法治疗痴呆病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的优势。灸法相较于针刺及西药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分析总结出调补气血指导理论:补气血主要在于补阳气、调气血在于调气机,进行了相应穴位总结以及相应的灸法选择。同时,发现有关艾灸治疗痴呆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相较于针刺及西药甚少,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病 灸法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基于筋膜理论探讨传统推拿疗法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曾奇 刘智斌 +2 位作者 王渊 刁秀芸 郭萌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7期172-175,共4页
近年来,传统推拿疗法虽在部分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多细其形而荒其理,在具体作用机制上更是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筋膜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因其具有整体性、有效性、指导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康复、保健等领域,它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近年来,传统推拿疗法虽在部分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多细其形而荒其理,在具体作用机制上更是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筋膜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因其具有整体性、有效性、指导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康复、保健等领域,它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人体观与方法论,也为我们重新认识推拿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故文章主要从筋膜理论角度深入探讨传统推拿作用机制,以期能推动传统推拿疗法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筋膜理论 结缔组织网 整体观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强 郭阳 +1 位作者 刘瑶 王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4期103-10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搜集耳穴贴压联... 目的系统评价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搜集耳穴贴压联合其他疗法(试验组)对比其他常规疗法(对照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自建库截止至2017年11月。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7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3.21,95%CI:1.65~6.24,P=0.0006);治疗后试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D=-3.26,95%CI:-4.56^-1.96,P<0.000 01);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4.5,95%CI:-0.99~10.00,P=0.11;MD=0.76,95%CI:-0.20~1.72,P=0.12)。结论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有效,但入选的随机对照试验尚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耳穴贴压 抗抑郁 META分析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强 郭阳 +1 位作者 刘瑶 赵颖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2期69-7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 CBM、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 目的系统评价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 CBM、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搜集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自建库截至2018年1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1篇RCTs纳入本研究,涉及678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对照组:丁苯酞治疗;试验组:常规治疗/其他疗法。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5.62,95%CI:3.31~9.56,P<0.01);试验组提高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SMD=5.18,95%CI:3.72~6.64,Z=6.96,P<0.01);试验组对提高Barthel指数(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SMD=16.39,95%CI:11.78~21.01,P<0.01)。结论丁苯酞在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应用针刺夹脊穴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效果及对患者TE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长明 陈娇 +1 位作者 鲁刚 刘欣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6-69,7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针刺夹脊穴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效果及对患者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陕西省某戒毒所进行强制脱毒治疗三个月以上,再次... 目的:探讨应用针刺夹脊穴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效果及对患者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陕西省某戒毒所进行强制脱毒治疗三个月以上,再次自愿进行康复治疗的海洛因依赖稽延性戒断症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选择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9)和对照组(n=9),研究组采用针刺夹脊穴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第0天、3个月、6个月失眠、情感忧郁、尿液异常、震颤、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的TE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0天失眠、情感忧郁、尿液异常、震颤、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的TE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失眠、情感忧郁、尿液异常、震颤、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针刺夹脊穴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者 稽延性戒断症患者 针刺夹脊穴 半夏厚朴汤 疗效
原文传递
“嗅三针”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嗅球超微结构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强 刘智斌 +5 位作者 王渊 李杰 鲁刚 荆浈岂 刘瑶 郭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观察"嗅三针"干预对脂多糖(LPS)经鼻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嗅球超微结构和中脑黑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治提供思路及证据。方法:选用C57BL/6雄性小鼠40只... 目的:观察"嗅三针"干预对脂多糖(LPS)经鼻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嗅球超微结构和中脑黑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治提供思路及证据。方法:选用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用经鼻灌注LPS 30 d建立帕金森模型。电针组自造模结束第1天起取双侧"迎香""印堂"穴进行电针干预,留针20 min,每日1次,5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进行4个疗程。药物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注射液10 mg/m L,每日1次,5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进行4个疗程。空白组与模型组不进行干预。各组小鼠于干预结束后第1天采用足迹分析及游泳试验评分法进行行为学测试,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嗅球超微结构变化,免疫印迹法测定中脑黑质GFA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造模后,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小鼠震颤、怕冷等症状显著,且体质量较空白组显著下降(均P<0.01);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小鼠步长及游泳时间均较空白组小鼠显著减少(均P<0.01),确认造模成功。(2)第1个疗程后,电针组未见震颤、怕冷、立毛等症状。经4个疗程干预后,电针组小鼠体质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药物组未见震颤、怕冷、立毛等症状,但体质量较模型组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3)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步长及游泳时间均显著减少(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小鼠步长和游泳时间明显增加(均P<0.01)。(4)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嗅球组织细胞器及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改善了嗅球超微结构。(5)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黑质中GFAP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与药物组黑质中GFAP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嗅三针"早期干预可以改善LPS经鼻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嗅三针"改善嗅球超微结构及降底黑质GFA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嗅球 “嗅三针” 迎香 印堂 黑质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心绞痛牵涉痛与穴位敏化的关系 被引量:49
15
作者 施静 王健 +17 位作者 王渊 刘坤 付勇 孙建华 赵吉平 邵晓梅 冯斯峰 杨有为 李杰 曹乾安 何勋 刘梅芳 陈璐 崔翔 吴江昀 吴媛媛 高昕妍 朱兵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7-284,共8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牵涉痛分布区域与穴位的关系,并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局部敏化出现的规律。方法:临床研究部分,观察1 04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压痛敏感部位、局部皮肤形态异常改变,并测量了77位患者疼痛阈值的变化。动...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牵涉痛分布区域与穴位的关系,并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局部敏化出现的规律。方法:临床研究部分,观察1 04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压痛敏感部位、局部皮肤形态异常改变,并测量了77位患者疼痛阈值的变化。动物实验部分,以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h为心肌缺血模型组(n=14),以假手术为对照组(n=4),分别用在自然光下拍摄观察和活体荧光成像的方法,记录大鼠尾静脉注射Evans Blue后体表出现蓝染的部位,并检测痛阈变化。结果:心绞痛患者压痛部位以及皮肤局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多分布在左侧胸前区、背部、肩部、上肢尺侧部;右侧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压痛点出现在穴位上、穴位附近和穴位以外。心肌缺血的大鼠模型出现类似的变化。结论:心脏发生缺血性病变时,其相应节段(T 1~T 5)神经支配皮节区域发生规律性的牵涉性的"敏化"反应,这些敏感度改变的部位与"穴位"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牵涉痛 穴位敏化 机械痛阈
原文传递
肠道疾病相关的牵涉痛规律与穴位敏化的关系 被引量:21
16
作者 崔翔 章薇 +14 位作者 孙建华 何勋 付勇 王健 王渊 赵吉平 周竞 徐天成 曹乾安 杨有为 李杰 吴江昀 唐远伟 施茵 朱兵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93-1198,共6页
目的:观察肠道疾病牵涉痛分布规律与穴位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研究部分,在全国8家医院门诊及病房招募克罗恩病(143例)、溃疡性结肠炎(108例)、慢性阑尾炎(87例)及其他肠道相关疾病(105例)患者共计443例,观察并记录患者体表的压痛敏感... 目的:观察肠道疾病牵涉痛分布规律与穴位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研究部分,在全国8家医院门诊及病房招募克罗恩病(143例)、溃疡性结肠炎(108例)、慢性阑尾炎(87例)及其他肠道相关疾病(105例)患者共计443例,观察并记录患者体表的压痛敏感部位及局部皮肤形态学改变。采用感觉压痛仪测量6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敏化点的痛阈值。动物实验部分,以肠炎模型SD大鼠为肠炎组(n=8),与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大鼠(n=3),观察尾静脉注射Evans blue(EB)后体表出现蓝色渗出点现象,并统计其分布规律。结果:肠道疾病患者的体表牵涉痛部位主要位于下腹部(93.9%,416/443)、腰部(70.9%,314/443)、小腿部(33.0%,146/443),压痛区域直径为1.5~2.5 cm;与非敏化点相比,UC患者敏化点的痛阈值显著降低(P<0.001)。阑尾炎患者体表牵涉痛部位主要位于右侧下腹部(97.7%,85/87)、腰背部(54.0%,47/87)及右侧下肢内侧面(71.3%,62/87),压痛区域直径为1~2 cm,形状不规则。大鼠肠炎造模后,可以在T12~L2节段观察到EB渗出点。结论:肠道疾病时引起体表与病变肠段相同或相近节段出现牵涉性疼痛,这些敏化部位与"穴位"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本态 结肠炎 阑尾炎 稳态 痛阈 穴位敏化
原文传递
肺系疾病和穴位敏化的关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健 付勇 +12 位作者 王渊 章薇 李笑雪 赵吉平 邵晓梅 徐斌 杨有为 曹乾安 鲁刚 吴媛媛 徐天成 高昕妍 朱兵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029-6032,共4页
目的:系统观察肺系疾病患者牵涉痛体表分布区域及其与穴位的关系,探讨肺系疾病体表敏化的规律。方法:采用指压探查法记录来自7家医院共472例肺系疾病患者的体表压痛敏感区。结果:95.76%(452/472)的肺系疾病患者会出现体表压痛,体表压痛... 目的:系统观察肺系疾病患者牵涉痛体表分布区域及其与穴位的关系,探讨肺系疾病体表敏化的规律。方法:采用指压探查法记录来自7家医院共472例肺系疾病患者的体表压痛敏感区。结果:95.76%(452/472)的肺系疾病患者会出现体表压痛,体表压痛区域多分布在颈肩部、上胸背部和上肢,这些区域也是治疗肺系疾病腧穴的集中分布区。结论:当肺脏发生病变时,其相应节段(C5~T7)神经支配皮节区域会发生相应的敏化现象,这种体表敏感度的改变与穴位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系疾病 牵涉痛 穴位敏化 指压探查法
原文传递
青藤碱对缺氧诱导的脑神经元损伤和内质网应激性自噬的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白毅婕 王强 +1 位作者 周嘉鑫 何剑波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02-308,共7页
目的探究青藤碱(sinomenine,SN)对缺氧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ERS)性自噬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元,用不同浓度sN处理细胞,MTF检测细胞存活率;复制神经元缺氧模型,观察... 目的探究青藤碱(sinomenine,SN)对缺氧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ERS)性自噬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元,用不同浓度sN处理细胞,MTF检测细胞存活率;复制神经元缺氧模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ERS、自噬标记蛋白和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fvlinosnal3kinase,P13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sN浓度高于2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低于80%,因此,选择5、10、20μmol/L3个浓度进行后续实验;SN可显著改善缺氧诱导神经元形态的改变,促进神经元存活,还可显著抑制神经元凋亡;同时,SN能明显抑制ERS相关促凋亡分子C/EBP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protein,CHOP)和Caspase-12表达,上调促存活分子生长抑制DNA损伤蛋白34(growth arrestand DNA damage protein34.GADD34)和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 binding protein,BiP)表达;此外,SN能显著减弱缺氧下调LC3U/LC3I比值和自噬标记蛋白Beclinl表达水平的作用,并抑制P62表达;SN还可明显反转缺氧对p-P13K和p-Akt表达的抑制作用,并降低mTOR表达水平。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抑制自噬后,sN对自噬、P13K/Ak/mTOR通路标记蛋白的作用明显被反转。结论SN可诱导ERS性自噬抑制,抑制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13K/Akt/mTOR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内质网应激 自噬 凋亡 脑缺血
原文传递
帕金森胃肠功能障碍应用足三里理论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小华 刘智斌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849-1852,共4页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胃肠功能障碍的病机主要为经络受损、气机失调、大肠传导失司。足三里具有通经活络、调畅气机、调理脏腑之功,为“治未病”之首选穴位。现代研究表明足三里可影响迷走神经系统,调节脑肠肽激素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胃肠功能障碍的病机主要为经络受损、气机失调、大肠传导失司。足三里具有通经活络、调畅气机、调理脏腑之功,为“治未病”之首选穴位。现代研究表明足三里可影响迷走神经系统,调节脑肠肽激素水平,提高免疫功能。临床工作者应该重视应用足三里穴,通过在临床尝试如电针、艾灸、穴位注射等不同方法,可以改善前驱期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胃肠功能障碍,延缓帕金森病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帕金森病 胃肠功能障碍 “治未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