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空调系统实测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安桂 宋高举 李鸣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99,共5页
该馆空调系统采用分区空调、变风量与定风量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变风量和定风量机组以及有代表性的两个场所实测了气流分布、空调机组及过滤器性能等。由测试数据分析了空调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空调系统 历史博物馆 实测 陕西省 测试数据分析 气流分布 空调机组 系统运行 解决方案 定风量 变风量 代表性 过滤器 场所
下载PDF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古代棘轮的工业CT检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振智 张健 杨军昌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 古代棘轮 CT检测分析 历史文物
下载PDF
信息通信技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智能票务管理的应用
3
作者 张静 淡涛 楚哲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9年第5期95-96,共2页
1 引言博物馆智能票务管理系统的总体目的是:在目前纯人工售票、检票、客流统计的情况下,根据博物馆现有状况,搭建智能票务管理系统,为广大参观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在此目标上做到网络预约、现场取票、检票、后期统计报表等智能一体化的... 1 引言博物馆智能票务管理系统的总体目的是:在目前纯人工售票、检票、客流统计的情况下,根据博物馆现有状况,搭建智能票务管理系统,为广大参观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在此目标上做到网络预约、现场取票、检票、后期统计报表等智能一体化的票务管理系统。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依托,重构和优化业务模式,达到全智能计算机控制和充分的数据共享,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严密的智能监控和管理,同时也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实际工作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票务管理系统 历史博物馆 智能监控 信息通信技术 应用 陕西 信息技术 业务模式
下载PDF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新理念和新体系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有庆 王妮 《古今农业》 2003年第2期96-100,共5页
与其他领域在进入以信息和数码技术为代表的21世纪的发展相比,博物馆传统的陈列设计理念仍显现出相对的惰性与苍白。上个世纪末以来,多元理念、绿色理论和现代高新技术等逐渐被引入到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实践中来,“更新理念、重建体系... 与其他领域在进入以信息和数码技术为代表的21世纪的发展相比,博物馆传统的陈列设计理念仍显现出相对的惰性与苍白。上个世纪末以来,多元理念、绿色理论和现代高新技术等逐渐被引入到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实践中来,“更新理念、重建体系”是当今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陈列艺术 设计理念 设计体系 艺术设计师
下载PDF
钧瓷文化特征研究
5
作者 许曼曼 王彦超 白璐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5期96-97,共2页
受文化、地域、时间等要素的影响,钧瓷这一瓷器品种应运而生,它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并因其绚丽多变的色彩受到人们的喜爱,很快占领了大众的视野。本文从钧瓷的创烧年代、历史发展、外在特征、成色机理与制作理念这五个方面进行了研... 受文化、地域、时间等要素的影响,钧瓷这一瓷器品种应运而生,它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并因其绚丽多变的色彩受到人们的喜爱,很快占领了大众的视野。本文从钧瓷的创烧年代、历史发展、外在特征、成色机理与制作理念这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展现了钧瓷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希望在后世的传承中有新的突破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特征 文化 发展
下载PDF
陕西碑版石刻及其分布特点
6
作者 雒长安 李爽 《文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9,共8页
一 中国古代树碑立石的习俗,远起于三代.当时的碑石用于识时、辨向、栓牲和下棺.西汉之后,碑版石刻逐渐有了一定的形制."臣之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故见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名谓之碑也"(释名... 一 中国古代树碑立石的习俗,远起于三代.当时的碑石用于识时、辨向、栓牲和下棺.西汉之后,碑版石刻逐渐有了一定的形制."臣之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故见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名谓之碑也"(释名·释典艺).东汉郑玄注<仪礼>:"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两千多年来,或铭功,或记事,或抒怀,树碑刻铭之风绵绵不绝.碑石文字记录了历代社会的人物史迹、生活习俗、曲章制度以及其它方面的广泛内容,是我们今天进行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料;同时,不同时期的石刻文字也展示了当时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碑版石刻 墓碑志 西安碑林 摩崖石刻 民族文化
下载PDF
秦汉时期福建的民族与文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东晨 杨建国 《闽江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1-5,10,共6页
文章考察了秦汉时期福建地区的民族融合情况 ,认为在秦朝和西汉前期 ,福建地区的主要民族是闽越人 ,其主要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经济 ,而偏远山区则仍为部落经济。经过汉王朝的多年努力 ,至东汉时期 ,闽越王国的大部分越人已经融入汉族。... 文章考察了秦汉时期福建地区的民族融合情况 ,认为在秦朝和西汉前期 ,福建地区的主要民族是闽越人 ,其主要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经济 ,而偏远山区则仍为部落经济。经过汉王朝的多年努力 ,至东汉时期 ,闽越王国的大部分越人已经融入汉族。福建地区普遍建立了县级行政机构 ,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福建 闽越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论东都太庙与唐代政治 被引量:1
8
作者 盖金伟 董理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4-29,共6页
唐朝是继隋以后建立起的又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在这一王朝的历史进程中,东都太庙的兴废是唐代政治形势变迁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唐代后期成为中央王朝延续中央正统地位的基本措施。文章通过大量史料的检析,揭示唐代东都太庙的变... 唐朝是继隋以后建立起的又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在这一王朝的历史进程中,东都太庙的兴废是唐代政治形势变迁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唐代后期成为中央王朝延续中央正统地位的基本措施。文章通过大量史料的检析,揭示唐代东都太庙的变迁与唐代政治的关系,加强对唐代政治沿革的历史轨迹和内在原因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都太庙 唐代 政治 文化战略
下载PDF
西汉苏建家族迁武功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贾俊侠 刘江英 《唐都学刊》 2008年第6期25-29,共5页
在西汉,以平陵侯苏建为先祖的苏氏武功一派,经长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地方望族,人材辈出,后世苏氏遂以武功为郡望。但在苏建家族迁武功问题上仍存在不少疑虑,依据两汉史籍中有关苏建父子的史料记载及汉代的封邑、职官、丧葬风俗等制度,... 在西汉,以平陵侯苏建为先祖的苏氏武功一派,经长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地方望族,人材辈出,后世苏氏遂以武功为郡望。但在苏建家族迁武功问题上仍存在不少疑虑,依据两汉史籍中有关苏建父子的史料记载及汉代的封邑、职官、丧葬风俗等制度,结合苏氏宗谱、历史地理、风俗史等各方面资料,在对长期纷争的平陵侯苏建家居何地、封地何处及墓址等相关问题进行梳理研究的同时,可以得出苏氏家族迁至武功并非始于苏建而应始于苏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 苏氏 苏建 平陵侯 苏武
下载PDF
基于成像光谱仪的频域OCT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创伟 忽满利 +3 位作者 高爱华 张群喜 马志博 王策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6-81,共6页
针对传统点扫描OCT系统的成像速度对OCT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的影响,本文提出并搭建了一种高速无扫描频域OCT系统,对该系统的成像分辨率、探测深度与各种噪声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消除背景噪声的方法。该系统根据频域OCT和成像光谱仪... 针对传统点扫描OCT系统的成像速度对OCT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的影响,本文提出并搭建了一种高速无扫描频域OCT系统,对该系统的成像分辨率、探测深度与各种噪声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消除背景噪声的方法。该系统根据频域OCT和成像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采用一种新的干涉光路以线聚焦方式对样品进行高速数据采集。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系统无需任何扫描装置就可得到二维层析图像,在对载玻片8mm宽度范围成像时,其速度比传统点扫描方式快两个数量级;利用文中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成功将背景噪声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OCT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线聚焦 柱面镜 成像光谱仪
下载PDF
道安的《凉土异经录》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旭 林太仁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2期93-98,共6页
《凉土异经录》是道安对当时译于凉州,但译人缺失,无法考定的汉文佛籍所做的编目。此《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全面的关于"凉土异经"的目录,对研究凉州佛教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道安 《凉土异经录》 《关中异经录》
下载PDF
渭水流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源头——论宝鸡地区在炎黄族融合和孕育三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东晨 杨建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18,50,共11页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部落在今宝鸡地区相聚且交错发展 ,成为泾水南、北的大部族。黄帝部族与炎帝神农氏第八代孙榆罔帝部族徙入中原地区后逐渐融合 ,构成了华夏族。他们在夏商周时又在宝鸡地区形成大国或小国 ,使炎黄文化故地大放三...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部落在今宝鸡地区相聚且交错发展 ,成为泾水南、北的大部族。黄帝部族与炎帝神农氏第八代孙榆罔帝部族徙入中原地区后逐渐融合 ,构成了华夏族。他们在夏商周时又在宝鸡地区形成大国或小国 ,使炎黄文化故地大放三代文化异彩 ,成为古代中国文化的主要渊源和发展地之一 ,故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是渭水流域的宝鸡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氏族部落 炎帝裔族 融合 三代文化 渭水流域
下载PDF
章怀太子墓西壁客使图高昌使者说质疑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123,共7页
本文对章怀太子墓西壁客使图高昌使者说从多方面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不是高昌使者,应该是突厥使者。
关键词 客使图 高昌使者 突厥使者 质疑 研究
下载PDF
商代河南地区的方国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东晨 《殷都学刊》 1999年第4期21-25,共5页
殷商时期,河南地区的方国包括子姓殷文裔28国,炎帝后裔22国,黄帝后裔12国,族源为东夷的15国,诸小国52个。
关键词 商代 方国 河南地区
下载PDF
评《氐羌源流史》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东晨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氐羌源流史》 何光岳 戎族 氐族 羌族
下载PDF
文物旅游 露出你的笑脸来
16
作者 张维慎 惠焕章 +1 位作者 曹永新 陈小玮 《新西部》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0-31,共2页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至少,那时的旅游,是读书的一个补充。 现代人还在说这话,但能身体力行的已经不多了。旅游多是从高度激烈竞争的生活节奏中暂时逃脱的一个由头而已。
关键词 文物旅游 陕西 旅游资源 古城墙 博物馆
下载PDF
群雄逐鹿话汉中——《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所述汉中之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东晨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8-60,共3页
《三国志》是历史典籍,真实性强《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艺术性强。就影响深远来说,后者大于前者。尤其是在东亚及日本等国,知道后者的人大大超过前者。仅就对曹操、刘备争夺汉中,以及蜀治理汉中的情况说, 后者写得比较详细,基本事实与... 《三国志》是历史典籍,真实性强《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艺术性强。就影响深远来说,后者大于前者。尤其是在东亚及日本等国,知道后者的人大大超过前者。仅就对曹操、刘备争夺汉中,以及蜀治理汉中的情况说, 后者写得比较详细,基本事实与前者相符。从两书的比较中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历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 刘备 曹操
下载PDF
论中国纸发明和工艺改进的年代——兼论西汉初造纸者和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的功绩
18
作者 杨东晨 杨薇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9-83,共5页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考古界未发现纸以前的2 700多年中,一直认为是东汉蔡伦发明纸。西汉纸的相继发现,将中国纸的发明又提前了200多年,为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制造更加适用的纸奠定了基础。西汉已有纸和蔡伦发明纸之说并不矛盾,...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考古界未发现纸以前的2 700多年中,一直认为是东汉蔡伦发明纸。西汉纸的相继发现,将中国纸的发明又提前了200多年,为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制造更加适用的纸奠定了基础。西汉已有纸和蔡伦发明纸之说并不矛盾,它证明了一项科学发明的过程,使蔡伦造纸说更加科学和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四大发明 中国纸 西汉纸 造纸者 东汉 蔡伦 造纸工艺
下载PDF
论澳门地区汉族的形成和儒学的传播——兼论澳门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中原的关系
19
作者 杨东晨 杨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澳门特别行政区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与广东省关系密切 ,文化面貌相一致。它是古越 (后称百越 )族的分布地 ,至秦汉时期与华夏族在经济、文化方面有所交往 ,约至东汉时期融合为汉族。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 ,则是在东汉至三国时期才... 澳门特别行政区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与广东省关系密切 ,文化面貌相一致。它是古越 (后称百越 )族的分布地 ,至秦汉时期与华夏族在经济、文化方面有所交往 ,约至东汉时期融合为汉族。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 ,则是在东汉至三国时期才传播至澳门地区。魏至清代汉文化广为传播。近代澳门受到西方葡萄牙文化影响 ,但儒学文化仍流传不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后 ,在“一国两制”治理下 ,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越族 汉族 儒学 澳门地区 儒学 经济 文化 发展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20
作者 申琴燕 高亮 《文化产业导刊》 2011年第12期19-22,共4页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几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受到信息时代的同化。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首次把数...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几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受到信息时代的同化。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首次把数字化技术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民族部落研究。此后,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逐步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技术应用 文物保护 信息时代 科学研究 50年代 20世纪 美国学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