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夏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高蓓 栗柯 +1 位作者 李艳丽 魏婷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29-434,共6页
采用相关分析、正交多项式及积分回归等方法,对陕西1971~2003年夏玉米的单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陕西夏玉米的气象波动指数为0.1672,占夏玉米产量波动的73.1%;气象产量存在着约5年的周期性波动;6月中、下旬降水量、7月... 采用相关分析、正交多项式及积分回归等方法,对陕西1971~2003年夏玉米的单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陕西夏玉米的气象波动指数为0.1672,占夏玉米产量波动的73.1%;气象产量存在着约5年的周期性波动;6月中、下旬降水量、7月下旬气温、8月中旬降水量和9月日照时数是影响陕西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产量 气温 降水量 日照
下载PDF
论城市气象灾害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肖永全 叶殿秀 郭兆夏 《灾害学》 CSCD 1997年第1期23-27,共5页
依据国内外城市气候的观测资料和分析研究文献,从合理利用城市气候资源和防灾减灾角度,首次论述了城市气象灾害种类(公共、特定和相关三大类9种)以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 城市 气象灾害 防治对策 防灾 自然灾害
下载PDF
陕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高蓓 栗珂 李艳丽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90-295,共6页
利用陕西96个台站近40a气候资料,通过对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得到陕西气候变化的一些特征。(1)近40a来,陕西平均气温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低温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陕北西部... 利用陕西96个台站近40a气候资料,通过对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得到陕西气候变化的一些特征。(1)近40a来,陕西平均气温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低温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陕北西部上升幅度最为明显;冬季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夏季平均气温有明显的降低趋势;极端气温明显上升,特别是90年代以后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明显。(2)陕西平均年总降水量波动略有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冬季降水量增加明显,夏季降水量减少,尤其是关中西部增加明显。(3)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变化存在以1985年为跃变点,这次跃变比全国晚5~7a,比西北地区提前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气候跃变
下载PDF
关中棉花产量波动的某些特征及高产稳产的农业气象指标 被引量:6
4
作者 叶殿秀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4,共3页
采用正交多项式、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关中棉区22年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关中棉花产量的气候波动指数为0.2502,占棉花产量波动的68.1%;关中棉花产量的48.68%取决于气候条件的优劣;气象产量存在着9年... 采用正交多项式、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关中棉区22年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关中棉花产量的气候波动指数为0.2502,占棉花产量波动的68.1%;关中棉花产量的48.68%取决于气候条件的优劣;气象产量存在着9年主周期和5年次周期;棉花高产稳产的农业气象指标为:5月中旬降水量≤20mm、8月下旬~10月中旬雨日数≤18d、10月上旬温差>8.5℃、8月下旬降水量≤60mm、15℃初、终日期间降水量≤420mm。针对影响棉花产量的不利气候因素,提出了高产稳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波动特征 气候因子 农业气象指标
下载PDF
陕西引种黑核桃气候生态条件分析及适生区区划 被引量:4
5
作者 叶殿秀 肖永全 +1 位作者 阮士文 郭兆夏 《陕西气象》 2000年第3期19-22,共4页
根据黑核桃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找出影响黑核桃生长发育的气候因子 ,采用综合评分法 ,在 GIS系统中 ,对陕西省黑核桃种植分为果用型、材用型和果材兼用型 3种类型进行区划 ,并对各区分别予以评述。
关键词 黑核桃 气候生态 适生区 区划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气象服务新思路的思考
6
作者 刘耀武 王万瑞 李美荣 《陕西气象》 2000年第4期39-41,共3页
以江泽民总书记“加快开发西部地区 ,要有新的思路”为指导 ,探讨了西部大开发中气象服务的新领域 ,新体系和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等问题 。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气象服务 市场经济
下载PDF
发挥气象系统信息潜力为兴陕服务
7
作者 张永和 《陕西气象》 1990年第1期10-11,共2页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三大支柱:信息、材料、能源。气象科技在渗入国民经济中,对信息有很大依赖性。但是,我省气象系统对各种信息的利用率很低。比如在对省政府高层决策中,利用气象系统提供的信息很少;我局在管理和决策中利用气象系统和...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三大支柱:信息、材料、能源。气象科技在渗入国民经济中,对信息有很大依赖性。但是,我省气象系统对各种信息的利用率很低。比如在对省政府高层决策中,利用气象系统提供的信息很少;我局在管理和决策中利用气象系统和全省各部门的信息,也较少;科技人员在从事科研,引进、开发中又引用的信息也较少。就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也深深感到我们从图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系统 气象科技 图书管理工作 三大支柱 高层决策 信息搜集 气象事业 气象业务 图书情报部门 气象专业
下载PDF
兰州城市气候变化及热岛效应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杨德保 王式功 王玉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61-167,共7页
本文对兰州城市气候与“热岛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约1℃;使城、郊温差增加1.0~1.4℃;城市“热岛效应”主要使200m以下近地层大气夜间至早晨明显增温。市内年平均相... 本文对兰州城市气候与“热岛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约1℃;使城、郊温差增加1.0~1.4℃;城市“热岛效应”主要使200m以下近地层大气夜间至早晨明显增温。市内年平均相对湿度比同期郊区相对湿度降低5%~8%;市内年蒸发量比郊区增大250~480mm,表现出明显的城市“干岛效应”;市内年平均风速比50年代减小近50%,而郊区年平均风速比60年代显著增大,兰州城市“热岛”、“干岛”的形成除天气条件外,主要与城市发展、人口增加、下垫面改善及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下垫面 热岛效应 综合分析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旱涝气候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祖英 王繁强 胡春娟 《气象科技》 2006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集、整理的西北地区东部代表站1470~2003年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将西北地区东部分为3个气候区,利用周期分析、coif3小波变换等统计分析方法对3个气候区534年旱涝指数的年代际气...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集、整理的西北地区东部代表站1470~2003年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将西北地区东部分为3个气候区,利用周期分析、coif3小波变换等统计分析方法对3个气候区534年旱涝指数的年代际气候特征及地域之间旱涝变化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不同区域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尽相同,旱涝演变趋势、旱涝周期变化既有一致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534年以来北部、中部由偏旱趋于正常或偏涝,南部1724年以前的变化趋势由偏旱趋于偏涝,1724年以后由偏涝趋于偏旱;3个气候区都存在25年和10年的显著周期,其中中部还存在14~15年的显著周期,说明中部旱涝交替较北部和南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旱涝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商洛一次局地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井宇 黄少妮 陈闯 《陕西气象》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商洛多普勒雷达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动力条件和不稳定机制等方面对2014年7月28日发生在商洛局地性较强的一次短时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短时暴雨...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商洛多普勒雷达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动力条件和不稳定机制等方面对2014年7月28日发生在商洛局地性较强的一次短时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短时暴雨过程天气的影响系统主要为短波槽、副热带高压与热低压。低层850hPa副高西侧暖湿气流北上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对流层中高层涡旋运动增强带动低层上升运动发展加强,为对流天气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短波槽后西北干冷气流与低层偏南暖湿气流形成不稳定层结,加之中低层对流不稳定层结加强,CAPE值及低层湿度显著增大,抬升凝结高度与自由对流高度降低,因此在较低的抬升条件下,触发了此次对流性天气。卫星云图和雷达图上表现为中尺度系统,生命期短,发生发展速度快。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对流云团强中心西北侧TBB梯度大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洛 局地暴雨 不稳定层结
下载PDF
基于CLM3模拟的中国区域陆地水资源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川利 刘晓东 WU Wanli 《陕西气象》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NCAR公用陆面模式CLM3(Community Land Model 3)模拟的土壤和植被蒸发量,分析中国区域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点。总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以35°N为界,分界线以南为高蒸发区,以北为低蒸发区;蒸发量最小的区域主要在西北地区,多年... 利用NCAR公用陆面模式CLM3(Community Land Model 3)模拟的土壤和植被蒸发量,分析中国区域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点。总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以35°N为界,分界线以南为高蒸发区,以北为低蒸发区;蒸发量最小的区域主要在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在50 mm以下。四季蒸发量占年总蒸发量的百分比与水资源的情形基本一致,夏季蒸发量占年总蒸发量的40%以上,35°N以北地区可达5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70%;春季和秋季情况类似,占年总量的20%左右;冬季最少,占年总量的10%,北方地区更少。水资源线性变化趋势,35°N以北大部地区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其它地区,如长江以南地区、青藏高原的水资源都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模式 中国 水资源
下载PDF
温度对西洋参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叶殿秀 周微红 +3 位作者 肖永全 郭兆夏 孙志学 雷治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8年第1期30-33,共4页
通过环境温度对西洋参生育期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得出:西洋参植株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4~18℃,参根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2.4~13.2℃。秦岭山区,生长季平均温度在17.5℃以上的地区有利于开花、结果,但参根生长欠佳,宜... 通过环境温度对西洋参生育期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得出:西洋参植株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4~18℃,参根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2.4~13.2℃。秦岭山区,生长季平均温度在17.5℃以上的地区有利于开花、结果,但参根生长欠佳,宜作西洋参种子生产基地;在12.4~16.0℃地区,气候冷凉,有利于参根生长,适宜作商品参基地。种植坡向,在低海拔地区宜种在北坡、东北、西北坡向,忌种植于南坡及川道;在高海拔地区,各坡向和川道均宜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西洋参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秦岭山区
下载PDF
城市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与颗粒物浓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53
13
作者 杜川利 唐晓 +4 位作者 李星敏 陈闯 彭燕 董研 董自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3-1392,共10页
利用2007年以来西安郊区泾河观象台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资料和气象自动站资料以及探空资料,采用国标法、罗氏法和位温法三种不同方法计算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日变化分布一致,可以用于分析边界层高度... 利用2007年以来西安郊区泾河观象台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资料和气象自动站资料以及探空资料,采用国标法、罗氏法和位温法三种不同方法计算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日变化分布一致,可以用于分析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边界层高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夏、秋和冬季边界层高度分别是1300,1200,820和800 m。边界层日变化与颗粒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冬季边界层顶高度低,三种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高,夏季则相反。PM2.5、PM1.0、PM1.0分别在PM10、PM2.5、PM10含量中有明显月变化,表明西安除了本地污染源之外,春季易受上游风沙天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高度 大气层结 粒子浓度 特征分析
下载PDF
西安郊区泾河秋、冬季大气黑碳变化及粒径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川利 余兴 +5 位作者 李星敏 陈闯 王繁强 彭艳 董妍 董自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2-720,共9页
利用西安郊区泾河大气成分站ρ(BC)(BC为黑碳)、粒子数浓度资料和观象台自动站、探空站数据,对西安郊区秋、冬季ρ(BC)变化特征、粒径分布特征和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泾河郊区ρ(BC)比城区的低.城区ρ(BC)日变化呈三峰特征,... 利用西安郊区泾河大气成分站ρ(BC)(BC为黑碳)、粒子数浓度资料和观象台自动站、探空站数据,对西安郊区秋、冬季ρ(BC)变化特征、粒径分布特征和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泾河郊区ρ(BC)比城区的低.城区ρ(BC)日变化呈三峰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凌晨02:00、清晨07:00和傍晚20:00,分别为17.0、12.5和21.5μgm3.泾河郊区ρ(BC)日变化呈双峰特征,峰值出现在上午09:00和晚上23:00,数值分别为5.5和6.1μgm3;谷值出现在清晨06:00和下午16:00,数值分别为4.9和2.6μgm3.②ρ(BC)与不同粒径颗粒物数浓度关系不同,其中与粒径<4.0μm粒子的数浓度成正比,与粒径≥4.0μm粒子(如沙尘)的数浓度成反比;波长指数分析表明,沙尘可致ρ(BC)实测值偏大.③ρ(BC)与近地面逆温强度有密切相关性,R(相关系数)达到0.412 5(P<0.000 1);风速小于1.5 ms时BC易堆积,大于1.5 ms时则相反;连续降水对BC清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 粒径特征 西安泾河 日变化 湿清除
下载PDF
一种新的气候突变分析方法及其在西北地区东部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文峰 李兆元 李星敏 《陕西气象》 1994年第3期1-4,28,共5页
本文在探讨目前气候突变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缺陷,引入费希尔(Fisher)最优分割法,并把它和原方法的统计检验结合起来,得到一种新的研究气候突变的方法。运用它对西北地区东部的西安、宝鸡、汉中三地的旱涝等级序列进... 本文在探讨目前气候突变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缺陷,引入费希尔(Fisher)最优分割法,并把它和原方法的统计检验结合起来,得到一种新的研究气候突变的方法。运用它对西北地区东部的西安、宝鸡、汉中三地的旱涝等级序列进行气候突变研究,可知西北地区东部旱涝气候突变存在局地性和非局地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突变 费希尔最优分割法 统计检验
下载PDF
中国西北气候状况及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玉玺 《陕西气象》 2000年第5期21-24,共4页
本文分析我国西北的气候状况主要是干旱和气候变率大。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西北有丰富的树木年轮资料 ,从地质时期、历史及现代气候变化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西北有丰富的气候资源。提出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的生态... 本文分析我国西北的气候状况主要是干旱和气候变率大。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西北有丰富的树木年轮资料 ,从地质时期、历史及现代气候变化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西北有丰富的气候资源。提出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以保证西北区域PRED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气候变化 气候资源 树木年轮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作区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带田增产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耀武 仇化民 刘映宁 《陕西气象》 2000年第5期14-17,共4页
1990~ 1 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 ,分析试验结果得 :晚播回茬小麦覆膜 ,增温保墒效应明显 ,可提高地温 2~ 4℃ ,节水 3 0 mm以上 ,促进了作物早发 ,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 ,比单作回茬麦增产 53 .0 ... 1990~ 1 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 ,分析试验结果得 :晚播回茬小麦覆膜 ,增温保墒效应明显 ,可提高地温 2~ 4℃ ,节水 3 0 mm以上 ,促进了作物早发 ,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 ,比单作回茬麦增产 53 .0 %。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 ,做到一膜两用 ,集水调水效应显著 ,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 ,带田总产 82 1 2 .5~ 91 2 5.0 kg/hm2 ,比单作增产 4 5%~ 1 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小麦 地膜带田 增产效应
下载PDF
秦岭南坡玉米地膜覆盖气候生态效应初析
18
作者 叶殿秀 贺安乾 孙志学 《陕西气象》 1997年第4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气候生态效应 秦岭南坡 覆膜玉米 玉米地 地膜覆盖 玉米植株 活动积温 山区玉米 农业气象 覆膜栽培
下载PDF
黑核桃栽培与管理技术
19
作者 叶殿秀 肖永全 +1 位作者 阮士文 李美荣 《陕西气象》 2000年第5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黑核桃 栽培 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