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蒲城洞耳村元代壁画墓的复原性整体搬迁保护
1
作者 马珍珍 严静 +1 位作者 赵西晨 苗轶飞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3,共6页
墓葬壁画的整体搬迁是目前解决墓葬壁画原址保护难、保证壁画原貌的有效保护方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蒲城洞耳村元代壁画墓采用复原性整体搬迁方法,通过现场相关科学保护方法,保证该墓葬壁画本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通过后续少量干涉即... 墓葬壁画的整体搬迁是目前解决墓葬壁画原址保护难、保证壁画原貌的有效保护方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蒲城洞耳村元代壁画墓采用复原性整体搬迁方法,通过现场相关科学保护方法,保证该墓葬壁画本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通过后续少量干涉即可达到展陈效果。同时,对保护程序中关键的保护材料进行量化记录,以期推进该项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本案例是对墓葬壁画复原性整体搬迁保护方法的首次创新性探索,对践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原则和开展壁画相关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壁画 复原性整体搬迁
下载PDF
陕西咸阳汉墓出土漆奁材质及制作 工艺研究
2
作者 张亚旭 武海 +3 位作者 宋俊荣 史晟 赵旭阳 王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共8页
为了明确陕西咸阳汉墓出土漆奁的材质及制作工艺信息,采用扫描电镜能谱、显微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技术对漆奁残片的髹漆工艺、漆膜成分、装饰材料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漆奁制作时采用夹纻胎工艺。内胎为两层平... 为了明确陕西咸阳汉墓出土漆奁的材质及制作工艺信息,采用扫描电镜能谱、显微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技术对漆奁残片的髹漆工艺、漆膜成分、装饰材料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漆奁制作时采用夹纻胎工艺。内胎为两层平纹麻织物,但麻纤维整体老化、糟朽严重。漆灰层由石英、钠长石、白云母、羟基磷灰石等矿物组成。羟基磷灰石的出现表明,漆灰层内人为添加骨粉。红色漆膜的显色成分为朱砂,依据黑色漆膜能谱结果出现的铁元素,推测黑色漆膜中可能添加有含铁化合物。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漆膜主要成分为大漆。漆奁表面装饰金属片为银片,结合显微局部观察,确定银片的施加方式应为镶嵌。银片本体锈蚀严重,锈蚀产物主要为氯化银。该研究成果对完善关中地区汉代漆器材质及制作工艺信息、漆器表面装饰方法等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汉代 漆奁 材质 制作工艺
下载PDF
陕西澄城刘家洼西区墓地出土铜翣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蓓 夏培朝 +1 位作者 于有光 崔梦鹤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9,共9页
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遗址是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其遗址墓葬中出土大量类型丰富的铜翣。本文以刘家洼西区墓地出土的24件铜翣为例,依形制分类为基础,探讨其造型特点。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铜翣表面残留物进行分析。通过对铜翣样品... 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遗址是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其遗址墓葬中出土大量类型丰富的铜翣。本文以刘家洼西区墓地出土的24件铜翣为例,依形制分类为基础,探讨其造型特点。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铜翣表面残留物进行分析。通过对铜翣样品进行金相显微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成分分析,揭示铜翣的金相微观组织形貌及合金元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洼遗址 铜翣 形制 科学分析
下载PDF
陕西战国秦墓出土玻璃和汉紫六博棋子分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晓娟 严静 +2 位作者 张扬力铮 王丽琴 许卫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87-3192,共6页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OM)、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色度仪等多种手段,对陕西战国秦墓出土的两种质地、颜色不同的六博棋子进行了综合分析检测。鉴定出蓝色样品为铅钡玻璃,紫色样品为...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OM)、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色度仪等多种手段,对陕西战国秦墓出土的两种质地、颜色不同的六博棋子进行了综合分析检测。鉴定出蓝色样品为铅钡玻璃,紫色样品为中国紫制品,发现了中国紫在战国时期的新用途。并对比陕西出土的铅钡玻璃制品与两湖、四川地区出土的同时代的铅钡玻璃制品在成分组成上的差异,推测战国时期铅钡玻璃的制作工艺已成熟,可根据器物形制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成分配比。同时,还发现当时的玻璃制作已有旧料重熔制作新器的现象。在确定中国紫成分的基础上,利用色度计进行色度测试,根据光谱数据,首次为人造硅酸铜钡颜料确定了特征光谱峰,使快速、无损的对人造硅酸铜钡颜料的鉴定识别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六博棋子 铅钡玻璃 中国紫
下载PDF
唐苏同家族墓出土陶质彩绘天王俑胎体的科学分析
5
作者 黄河 赵占锐 +5 位作者 于春雷 吴晨 赵西晨 张亚旭 赵星 王丽琴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2,共8页
2021年4月,陕西咸阳唐右千牛备身苏同家族墓出土了几尊装饰精美的天王俑,但俑身外壁红黑不均、胎体中心及内部泛黑,其力学性能极差、遇水崩解。为了科学地修复保护天王俑,本研究对彩绘天王俑胎体的材质和烧制工艺进行了科学分析。利用X... 2021年4月,陕西咸阳唐右千牛备身苏同家族墓出土了几尊装饰精美的天王俑,但俑身外壁红黑不均、胎体中心及内部泛黑,其力学性能极差、遇水崩解。为了科学地修复保护天王俑,本研究对彩绘天王俑胎体的材质和烧制工艺进行了科学分析。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热膨胀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万能材料试验机、邵氏硬度计等仪器对天王俑陶胎残块的组成、结构、烧制温度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天王俑陶胎是以易熔黏土作为原料,含石英、钠长石、碳酸钙、白云母、绿泥石等矿物;胎体在300~400℃的氧化性气氛下烧制而成,内部烧结程度低于外表面,气氛不匀导致胎体各部分颜色有差异;天王俑陶胎体力学强度低,抗弯强度约为2 MPa,硬度54~71 HD。该研究为彩绘天王俑及同类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合理保存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俑 组成分析 烧制工艺 力学性能 唐代
下载PDF
西安小居安墓地出土武周时期微雕的检测分析
6
作者 崔梦鹤 苗轶飞 +2 位作者 张蓓 李建西 赵汗青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1,共8页
2020年3月西安市长安区小居安村建设工程项目M19中出土了一批武周时期微雕器物,该批器物造型精致,且同类器物出土较少,罕有相关研究,为明确其材质、工艺,采用超景深显微镜、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020年3月西安市长安区小居安村建设工程项目M19中出土了一批武周时期微雕器物,该批器物造型精致,且同类器物出土较少,罕有相关研究,为明确其材质、工艺,采用超景深显微镜、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微雕的成形与彩绘工艺包含刮削、打磨、钻孔、抛光、贴金等,其微雕本体材料是以Ca、P为主要元素的羟基磷酸钙,结合风化后普遍存在的蜂窝状孔洞,认为其材质应为骨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雕 羟基磷酸钙 冠饰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196窟唐代壁画材质及制作工艺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亚旭 于宗仁 +3 位作者 王丽琴 崔强 水碧纹 樊再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128,共6页
通过对莫高窟第196窟唐代壁画材质及制作工艺的分析,可知该窟壁画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支撑体、粗泥层、细泥层、白粉层、颜料层,其中粗、细泥层所加纤维为麦草和麻。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粗、细泥层中所含矿物有石英、钠长石、方解石... 通过对莫高窟第196窟唐代壁画材质及制作工艺的分析,可知该窟壁画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支撑体、粗泥层、细泥层、白粉层、颜料层,其中粗、细泥层所加纤维为麦草和麻。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粗、细泥层中所含矿物有石英、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和少量黏土矿物。白粉层为方解石与滑石的混合物。所用颜料有朱砂、铅丹、铁红、石青、雌黄等。该研究对进一步完善莫高窟壁画材质信息数据库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第196窟 壁画 制作工艺 唐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