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于笑峰 王丽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对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癫痫病患者103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患者行丙戍酸钠缓释片治疗,实验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对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癫痫病患者103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患者行丙戍酸钠缓释片治疗,实验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拉莫三嗪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治疗有效率为78.43%。实验组治疗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占21.57%,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占5.77%。经过比较发现,复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治疗患者,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在对患者临床诊断时应对患者病史及症状详细询问,综合判断后对患者予以丙戍酸钠缓释片联系拉莫三嗪片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并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癫痫病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SIRT1/AMPK信号通路对复发大鼠MCAO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永久 宫珍卿 程焱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7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通过调节SIRT1/AMPK信号通路对复发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8只,采用微型动脉瘤夹夹闭法制作单次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n=...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通过调节SIRT1/AMPK信号通路对复发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8只,采用微型动脉瘤夹夹闭法制作单次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n=14)和双次MCAO模型(n=16),随机分为RSV治疗组和实验对照组,术后3天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并评价行为缺损的变化。另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随机分为RSV治疗组(n=5)和对照组(n=3)。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的SIRT1表达、AMPK、phospho-AMPK表达,去乙酰化荧光检测试剂盒进行SIRT1活性检测,ATP生物发光检测试剂盒测定AT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SV显著改善神经行为功能(P<0.05),降低单次及双次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P<0.05),提高缺血脑组织SIRT1及AMPK活性(P<0.05),SIRT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SV喂养3天后假手术组、单次MCAO组和双次MCAO组大鼠缺血脑组织ATP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RSV使组织内ATP含量升高1.5~2.0倍。结论RSV对大鼠单次和双次MCAO模型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RSV的神经保护作用与提高SIRT1及AMPK活性和增加脑缺血时能量需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神经保护 复发缺血脑卒中模型 SIRT1 AMPK
下载PDF
神经肽与偏头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永久 刘坤 由振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许多神经肽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生。某些因素激活了脑血管周围的三叉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P物质等,使脑血管过度扩张,血浆蛋白渗出,产生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导致头痛的发生。...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许多神经肽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生。某些因素激活了脑血管周围的三叉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P物质等,使脑血管过度扩张,血浆蛋白渗出,产生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导致头痛的发生。多种神经肽的拮抗剂已被试验用于偏头痛的治疗,如CGRP的拮抗剂BIBN4096BS已在临床用于偏头痛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神经肽 研究进展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抑制整合素和黏着斑激酶促进神经干细胞对脑缺血后的神经修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 李云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究抑制整合素-黏着斑激酶(FAK)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动物模型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后NSC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另将线栓法成功构建脑缺血模型大鼠36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NSC移植组和西仑吉肽组,每组12只。后... 目的探究抑制整合素-黏着斑激酶(FAK)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动物模型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后NSC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另将线栓法成功构建脑缺血模型大鼠36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NSC移植组和西仑吉肽组,每组12只。后2组大鼠注射10μl NSC溶液(细胞浓度为1×10^(6)个/L),西仑吉肽组还腹腔注射整合素抑制剂西仑吉肽100μg/kg。水迷宫实验分析大鼠神经功能,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和FAK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增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升高,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降低(P<0.05);NSC移植组逃避潜伏期显著低于脑缺血组[(34.02±4.02)s vs(48.79±4.94)s,P<0.05],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高于脑缺血组[(4.86±0.54)次vs(2.74±0.42)次,P<0.05];西仑吉肽组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NSC移植组,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低于NSC移植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组大鼠整合素、FAK蛋白表达、凋亡指数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阳性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NSC移植组整合素、FAK蛋白表达、BrdU/NeuN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脑缺血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脑缺血组(P<0.05);西仑吉肽组整合素、FAK蛋白表达、BrdU/NeuN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NSC移植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NSC移植组(P<0.05)。结论外源性NSC增殖、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整合素-FAK信号通路被激活,抑制整合素-FAK信号通路会影响NSC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类 神经干细胞 脑缺血 黏着斑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酸与溶血磷脂酸含量及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廷斌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酸(PA)、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0d...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酸(PA)、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0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d取静脉血4ml测定PA、LPA水平,并于治疗后15d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功能转归评价。结果对照组与依达拉奉组治疗10d后PA、L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ESS评分亦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PA、LPA的含量、清除自由基、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梗死 磷脂酸 溶血磷脂酸
下载PDF
神经电刺激治疗癫痫临床研究
6
作者 李云龙 许廷斌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0期4-6,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当前阶段神经电刺激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例癫痫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采用神经电刺激治疗方式作为观察组,另外5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进行对... 目的探究分析当前阶段神经电刺激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例癫痫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采用神经电刺激治疗方式作为观察组,另外5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VNS电刺激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将两组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发作频率总体低于75%;并且发作停止的比例相比于对照组来说更加显著,分别为30%、18%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Mc Hugh等级一级A与二级A的等级分别为52%和36%,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VNS电刺激方式治疗的患者效果更加显著,显著的降低了癫痫发作的频率。结论在进行癫痫治疗的过程中,采用VNS电刺激治疗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神经手术 参数调整
下载PDF
以神经肌肉病变为首发症状副肿瘤综合征2例
7
作者 刘坤 刘淑芬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0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 副肿瘤综合征 首发症状 神经肌肉病变
下载PDF
普恩复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LPA及神经功能转归影响
8
作者 许廷斌 《齐鲁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540-541,共2页
目的观察普恩复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及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病人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恩复口服治疗,每次60万单位,每天3次,连用20 ... 目的观察普恩复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及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病人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恩复口服治疗,每次60万单位,每天3次,连用20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取静脉血测定LPA水平,并于治疗后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神经功能转归评价。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20 d后L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7.00、34.62,P<0.01),ESS评分亦显著改善(t=-5.57、-8.85,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t=-13.71、3.21,P<0.01)。结论普恩复能降低血清LPA的含量,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恩复 脑血管意外 溶血磷脂素类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NF-κB、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彭忠芬 崔玉光 +1 位作者 吕成林 杨永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8期3136-3138,共3页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核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72例急性脑...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核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药物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36例)与大剂量组(36例),比较两组NF-κB、IL-6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NF-κB与IL-6水平及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大剂量组NF-κB与IL-6水平分别为(0.54±0.13)ng/L、(115.32±16.97)ng/L,均低于常规剂量组的(0.69±0.12)ng/L、(131.12±18.9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4d、21d后,大剂量组NIHSS评分分别为(9.19±3.15)分、(8.51±2.03)分、(5.78±1.39)分,均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4.75±3.44)分、(14.53±3.16)分、(13.14±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提高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大剂量 神经功能 NF-ΚB IL-6
下载PDF
HINTS联合血清IL-6诊断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价值研究
10
作者 伊帅 徐晓辰 +3 位作者 于笑峰 李云龙 王永久 贺西亮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2056-2060,共5页
目的 探讨头脉冲-眼震-眼偏斜(HINTS)联合血清IL-6诊断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孤立性眩晕患者,根据临床评估及颅脑MRI检查结果分为脑梗死组23例和周围性眩晕组6... 目的 探讨头脉冲-眼震-眼偏斜(HINTS)联合血清IL-6诊断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孤立性眩晕患者,根据临床评估及颅脑MRI检查结果分为脑梗死组23例和周围性眩晕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入院即行HINTS床旁检查,根据HINTS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脑梗死或周围性眩晕,与临床评估及颅脑MRI检查作出的诊断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HINTS、血清IL-6及HINTS联合血清IL-6对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 脑梗死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占比及FPG、血清IL-6水平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IL-6水平(OR=1.445,95%CI:1.016~2.054)是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HINTS对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为0.826(95%CI:0.612~0.951),特异度为0.868(95%CI:0.764~0.938),阳性预测值为0.679(95%CI:0.528~0.800),阴性预测值为0.937(95%CI:0.858~0.973),准确度为0.857(95%CI:0.768~0.92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INTS、血清IL-6、HINTS联合血清IL-6诊断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灵敏度分别为0.826、0.696、0.826,特异度分别为0.868、0.735、0.897,AUC分别为0.847、0.751、0.919。结论 HINTS联合血清IL-6对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脉冲-眼震-眼偏斜 IL-6 眩晕 脑梗死
下载PDF
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坤 陈宪琪 王永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早期康复指导 运动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肢体运动功能 维持性康复 功能障碍 康复干预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坤 王永久 +4 位作者 宫珍卿 臧艳平 毕仕强 胡新建 许廷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0-562,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后血浆IL-6和IL-10的影响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发病12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42例,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连续14d;B组42例,不服他汀类药物,两组病例均应用...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后血浆IL-6和IL-10的影响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发病12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42例,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连续14d;B组42例,不服他汀类药物,两组病例均应用抗血小板和改善脑血循环药物等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7d检测两组患者血浆IL-6和IL-10的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功能(ESS)的变化。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人16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IL-6和IL-10发病12h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3d后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A组和B组治疗前IL-6、IL-10无差异(P>0.05),治疗3d后A组IL-6较B组明显下降,而治疗7d后A组IL-10较B组升高(P<0.05)。此外,治疗7d后A组ESS评分较B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IL-6而升高血浆IL-10水平,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白介素-10 阿托伐他汀钙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西比灵辅助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脑脊液钙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清峰 孙顺昌 +2 位作者 胡新建 于敦波 陈宪琪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05-306,共2页
目的 观察西比灵辅助治疗癫痫的疗效 ,及对脑脊液钙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 6 4例癫痫病人随机分为西比灵组及对照组各 32例。两组按不同发作类型分别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西比灵组加西比灵每晚 5mg ,2周内加至每晚 10mg,连服 3个月。观... 目的 观察西比灵辅助治疗癫痫的疗效 ,及对脑脊液钙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 6 4例癫痫病人随机分为西比灵组及对照组各 32例。两组按不同发作类型分别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西比灵组加西比灵每晚 5mg ,2周内加至每晚 10mg,连服 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及癫痫发作后 3小时、72小时脑脊液Ca2 + 含量。结果 西比灵组总有效率为 75 % ,对照组为 5 0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癫痫发作后 3小时脑脊液Ca2 + 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组 (P <0 .0 1) ,发作后 72小时西比灵组已恢复到健康组水平 (P >0 .0 5 ) ,而对照组仍低于健康组 (P <0 .0 1)。结论 西比灵配合抗癫痫药物治疗 ,能减少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 ,并能迅速恢复癫痫病人脑脊液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比灵 癫痫 脑脊液
下载PDF
多巴丝肼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永久 程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6-487,共2页
目的观察多巴丝肼(美多芭)对帕金森病患者(P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美多芭对PD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PD患者32例,均经美多芭治疗5个月,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各项参数(Vm... 目的观察多巴丝肼(美多芭)对帕金森病患者(P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美多芭对PD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PD患者32例,均经美多芭治疗5个月,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各项参数(Vm,PI)评价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Hcy和MV,PI的变化,并分析Hcy变化和脑血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美多芭治疗5个月后患者血浆Hcy显著升高(P<0.01),而MV和PI无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Hcy变化同Vm变化成负相关,同PI变化成正相关,与服用美多芭剂量无明显相关。结论美多芭治疗5个月可致PD患者血浆Hcy升高,但对其脑血流动力学尚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多芭 帕金森病 同型半胱氨酸 脑血流动力
下载PDF
脑电图构型特征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雄伟 牛俊英 +3 位作者 王淑玲 范秀玉 张红丽 王晶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0期1824-1825,共2页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脑电图构型与昏迷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过去22年间58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构型。结果:脑电图显示广泛性δ波(246例),弥漫性δ波一侧偏胜(114例),α-昏迷(40例),β-昏迷(12例),纺锤-昏迷(10例),...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脑电图构型与昏迷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过去22年间58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构型。结果:脑电图显示广泛性δ波(246例),弥漫性δ波一侧偏胜(114例),α-昏迷(40例),β-昏迷(12例),纺锤-昏迷(10例),三相波(53例),广泛性周期性复合慢波(15例),周期性一侧癫痫样放电(38例),平坦波(18例),爆发-抑制(34例)。结论:分析昏迷患者的脑电图构型对判断昏迷程度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构型 昏迷 预后 诊断 分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廷斌 于敦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顺序入选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期间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所有患者行动脉超声检测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0.9 mm组50例及IMT<0.9 mm组48例,并做血清CysC及...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顺序入选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期间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所有患者行动脉超声检测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0.9 mm组50例及IMT<0.9 mm组48例,并做血清CysC及相关临床资料检查。结果 IMT≥0.9 mm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IMT<0.9 mm组明显增高(0.95±0.24 mg/L比0.76±0.15 mg/L,P<0.01);Cys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负相关(P<0.01),与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ysC、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有相关性,CysC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特殊异常脑电图的构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雄伟 牛俊英 +3 位作者 王淑玲 张红丽 范秀玉 王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9种特殊异常脑电图的构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79例具有特殊异常脑电图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特点。结果特殊异常脑电图分为三相波(53例),广泛性周期性复合慢波(15例),周期性癫痫样放电(91例),爆发-抑制(34例),平坦波... 目的探讨9种特殊异常脑电图的构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79例具有特殊异常脑电图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特点。结果特殊异常脑电图分为三相波(53例),广泛性周期性复合慢波(15例),周期性癫痫样放电(91例),爆发-抑制(34例),平坦波(18例),电沉默(6例),α-昏迷(40例),β-昏迷(12例),纺锤-昏迷(10例)。结论研究特殊异常脑电图构型对确定病因、病变部位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昏迷 周期波 三相波 爆发-抑制 平坦波 电沉默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坤 宫珍卿 +3 位作者 王永久 胡新建 毕仕强 臧艳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抑制急性脑缺血后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发病24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A组)...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抑制急性脑缺血后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发病24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应用抗血小板和改善脑血液循环药物等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连续治疗28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和TNF-α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的差异。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结果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TNF—Ot和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0.05),其中CRP在治疗后3d达高峰,TNF—α在治疗后7d达高峰。A组峰值均低于B组[(13.00±2.45)mg/L比(19.21±3.67)mg/L,(19.79±11.01)ng/L比(30.69±18.47).g/L,P<0.05]。治疗后7dA组ESS评分高于B组[(79.19±30.59)分比(63.91±2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降低血清CRP和TNF—α水平而抑制急性脑缺血后炎性损伤,具有降脂以外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质 脑梗塞 阿托伐他汀钙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和P300检测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变和认知功能的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雄伟 王淑玲 +2 位作者 牛俊英 姜涛 张红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变和认知功能的意义。方法 对 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 6 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志愿者进行经颅多普勒 (TCD)和P30 0测试。结果 糖尿病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变和认知功能的意义。方法 对 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 6 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志愿者进行经颅多普勒 (TCD)和P30 0测试。结果 糖尿病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糖尿病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 (P<0 .0 1)。搏动指数与病程密切相关 (r =0 .4 9)。糖尿病并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 ,P30 0潜伏期显著延长 ,波幅降低 (P <0 .0 1)。糖尿病组P30 0潜伏期和波幅与糖尿病病程长短和有无高血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采用TCD、P30 0检测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和大脑认知功能对临床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糖尿病 大脑梗塞 认知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脂、Lp-PLA2及Cys-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20
作者 许廷斌 毕显梅 臧艳平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538-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脂及血清胱抑素C(Cys-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98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动脉硬化组(61例)和斑块组(137例);再根据斑...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脂及血清胱抑素C(Cys-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98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动脉硬化组(61例)和斑块组(137例);再根据斑块的性质将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亚组(43例)和不稳定斑块亚组(94例)。检测病人血脂和血清Cys-C、Lp-PLA2水平,并分析病人血脂和血清Cys-C、Lp-PLA2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结果斑块组病人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ys-C及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动脉硬化组(t=2.433~4.40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Lp-PLA2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72、4.101,95%CI=2.174~18.670、1.012~16.619,P〈0.05)。不稳定斑块亚组TC、LDL-C、Cys-C、Lp-PLA2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亚组(t=3.136~8.696,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低于稳定斑块亚组(t=2.39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是斑块稳定的保护因素(OR=0.234,95%CI=0.060~0.906,P〈0.05);而Cys-C、Lp-PLA2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90、4.125,95%CI=1.613~17.351、1.281~13.283,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中Cys-C、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及不稳定性相关,其水平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脂 胱抑素C 磷脂酶A2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