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1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战略情报新思考——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尹希刚 梁琛婧 邢国攀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10期31-36,共6页
为全面发展我国海洋事业和加快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文章概述海洋战略情报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分析目前我国发展海洋战略情报存在的局限性,并具体介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发展海洋战略情报的优势和举措。研究结果表明:海... 为全面发展我国海洋事业和加快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文章概述海洋战略情报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分析目前我国发展海洋战略情报存在的局限性,并具体介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发展海洋战略情报的优势和举措。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战略情报涉及众多海洋学科领域,对于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目前我国海洋战略情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在定位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通过编译国际海洋战略报告、实施蓝色智库重点项目和筹建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等举措,加快海洋战略情报研究工作,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海洋战略情报 海洋战略 海洋科技 智库
下载PDF
虚拟海洋环境仿真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勇 黄家琛 +2 位作者 马纯永 杨杰 陈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117,共7页
本文利用虚拟现实和可视化技术,对虚拟海洋环境仿真中海浪仿真、海风仿真与风海流仿真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成果开发了交互式虚拟海洋仿真系统。结合中国海洋大学丰富的海洋实践教学经验,对东方红2号海洋调查船进行三维建模,... 本文利用虚拟现实和可视化技术,对虚拟海洋环境仿真中海浪仿真、海风仿真与风海流仿真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成果开发了交互式虚拟海洋仿真系统。结合中国海洋大学丰富的海洋实践教学经验,对东方红2号海洋调查船进行三维建模,并运用体素化分析方法模拟其在海面的运动情况,构建了虚拟海洋环境观测载体。系统根据涉海专业出海实践内容设计观测实验,还原了海风观测实验和CTD观测实验,能有效缓解当前涉海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海洋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海洋 海浪仿真 船舶仿真 观测实验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氧化聚合型包覆技术(OTC)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螺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黎晖 徐玮辰 +2 位作者 王秀通 王盈 侯保荣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3年第3期62-68,共7页
目的 研究氧化聚合型技术(OTC)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对高强螺栓的防护效果。方法 在三亚大气腐蚀试验站开展OTC包覆和未保护的高强螺栓6 a的大气曝晒试验,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激光共聚焦显微... 目的 研究氧化聚合型技术(OTC)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对高强螺栓的防护效果。方法 在三亚大气腐蚀试验站开展OTC包覆和未保护的高强螺栓6 a的大气曝晒试验,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开展腐蚀形貌和成分分析,通过质量损失试验考察OTC包覆和未保护的高强螺栓的腐蚀行为。结果 未经保护的螺栓表面生成大量棕红色的腐蚀产物,XRD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α-Fe OOH、β-Fe OOH、γ-Fe OOH、Fe_(3)O_(4)和Fe_(2)O_(3)等,其中β-Fe OOH晶体结构中含有Cl–,会加速基体腐蚀。经LSCM分析,螺栓垫片整体呈全面腐蚀状态,但同时发生局部腐蚀,最深的点蚀坑达120μm以上。经OTC技术保护的高强螺栓,仅在底部出现少量棕色物质,大部分仍呈现原有的黑色基体表面,OTC包覆螺栓6 a的腐蚀速率约为未保护螺栓的腐蚀速率1/15,OTC包覆垫片表面未出现明显腐蚀。结论 氧化聚合型包覆技术显著降低了高强螺栓的腐蚀速率,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对高强螺栓起到良好的长效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聚合包覆技术 螺栓 海洋大气 腐蚀 防护 大气曝晒试验
下载PDF
X荧光光谱仪在实验室-调查船测定海洋沉积物元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颖 汪虹敏 +5 位作者 王赛 徐磊 林学辉 张辉 高晶晶 刘季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0-559,共10页
运用Epsilon3系列小型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选取水系沉积物、海洋沉积物等标准物质31个,采用压片法制样,建立了该仪器对海洋沉积物中34种元素定量测试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准确性好。在海上调查期间运用该仪器与方法... 运用Epsilon3系列小型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选取水系沉积物、海洋沉积物等标准物质31个,采用压片法制样,建立了该仪器对海洋沉积物中34种元素定量测试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准确性好。在海上调查期间运用该仪器与方法,对深海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现场测试,调查船上的测定值与陆上实验室内的测定值基本一致,两者平均相对偏差基本小于10%,结果表明运用该分析方法,Epsilon3系列小型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能快速、准确测定沉积物中多种元素,为及时判断现场资源分布情况提供依据,减少取样的盲目性,这将为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压片法 海洋沉积物 现场分析
下载PDF
梳状高度计编队探测海洋涡旋仿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绚 马纯永 +2 位作者 梁达 赵朝方 陈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单颗星下点高度计卫星可进行一维海面高度测量,但时空分辨率较低,对涡旋的探测能力不足。梳状高度计卫星编队可提升海面高度时空分辨率,增强对涡旋的识别探测能力。为定量分析高度计编队下的涡旋探测能力,本文在黑潮延伸体海域开展观测... 单颗星下点高度计卫星可进行一维海面高度测量,但时空分辨率较低,对涡旋的探测能力不足。梳状高度计卫星编队可提升海面高度时空分辨率,增强对涡旋的识别探测能力。为定量分析高度计编队下的涡旋探测能力,本文在黑潮延伸体海域开展观测仿真实验,对海平面高度进行沿轨采样,经优化插值算法处理后得到逐天海面高度异常数据场并进行涡旋识别与统计分析。此外,本文还同步开展了单颗星下点高度计和成像高度计卫星涡旋探测仿真实验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梳状高度计卫星编队在涡旋数量、极性、半径及振幅等方面识别效果较好,与成像高度计探测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下点高度计 梳状高度计编队 海平面高度异常 涡旋探测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与检测技术
6
作者 温丽联 宋金明 +5 位作者 李学刚 马骏 戴佳佳 袁华茂 段丽琴 王启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118,共16页
氟喹诺酮类(FQs)药物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人工合成类抗生素,存在于水体、沉积物等各种环境介质中,并在水生生物体内得到富集,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环境中FQs残留的分析检测是了解其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 氟喹诺酮类(FQs)药物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人工合成类抗生素,存在于水体、沉积物等各种环境介质中,并在水生生物体内得到富集,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环境中FQs残留的分析检测是了解其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的基础,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海洋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样品中FQs的残留特征、样品前处理与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前瞻分析了海洋环境中FQs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FQs的分离富集和测定必须充分考虑FQs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样品成分的复杂性。海水样品准备应注意过滤膜的选择和pH的调节;沉积物和生物体的样品准备应考虑水分、萃取溶剂、基质效应和pH的影响,并使用超声萃取。固相萃取、QuEChERS萃取、磁性固相萃取是分离富集FQs较常用的方法,吸附剂、淋洗溶液和洗脱溶液的选择和优化是提高样品回收率的关键。FQs的检测大多通过液质联用或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器进行,其中色谱柱的选择、离子对试剂的添加和进样pH值的调整都是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指出海洋领域FQs在线自动SPE技术的开发以及新型萃取吸附剂的研制应在未来研究中被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 样品前处理 分离富集 海洋环境
下载PDF
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敬一 过武宏 +4 位作者 崔宝龙 刘昆 胡慧琴 夏浩峰 笪良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6-468,共13页
原位观测是海洋环境观监测与安全保障的基础手段,对提升海洋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数值预报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实施基于原位观测的海洋环境保障措施存在覆盖范围有限、观测成本高昂,以及非常时期实施困难等问题。随着海洋... 原位观测是海洋环境观监测与安全保障的基础手段,对提升海洋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数值预报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实施基于原位观测的海洋环境保障措施存在覆盖范围有限、观测成本高昂,以及非常时期实施困难等问题。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国家海洋利益空间将不断拓展,海洋环境保障的立体性、复杂性、未知性将不断增强,这对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海洋环境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有效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实施环境适应性保障对有限的原位观测资源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最大化海洋环境观测网建设效益。本文系统介绍了美国海军在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方面的成果与经验,通过海上试验展现了实施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措施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随后梳理了高分辨率海洋水文环境数值模拟技术、海洋水文环境适应性观测敏感区诊断技术、无人移动平台协同组网观测技术及无人移动平台观测资料同化技术等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我国在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将有助于颠覆传统海洋环境保障模式,牵引我国海洋环境保障装备发展,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理论和技术进步,对我国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观测 数值预报 观测网建设 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
下载PDF
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碳生物量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庆轩 崔正国 +3 位作者 曲克明 王庆奎 魏玉秋 孙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1-140,共10页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构建海洋食物网、生物泵和元素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硅循环等)的基石。因此,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均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息息相关。海洋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构建海洋食物网、生物泵和元素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硅循环等)的基石。因此,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均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息息相关。海洋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生物地化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浮游植物在海洋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直接测定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和碳生物量依旧受到传统技术和方法的限制。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关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碳生物量检测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列举了其各自的优缺点。目前,测定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方法有黑白瓶法、遥感估算法、碳同位素测定、快速重复率荧光法;测定海洋浮游植物碳生物量的主要方法有细胞体积转换法、流式细胞术、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分位数回归模型估算法。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碳同位素与快速重复率荧光法相结合可以更高效测定出初级生产力,而最具优势与应用前景的碳生物量检测方法是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估算法。其中,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估算法具有拟合异常值、测定结果准确等优势,能够实现现场浮游植物群落以及各个功能群碳生物量的估算,并能够与卫星遥感技术手段相结合,可以应用于大尺度和长时间序列的海洋浮游植物碳生物量估算。通过本文的综述,一方面为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碳含量的研究提供一个基本和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为深入研究浮游植物在海洋碳循环以及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碳生物量 碳循环 检测方法 分位数回归模型
下载PDF
海洋弧菌对青岛近岸浒苔暴发的响应研究
9
作者 苏蒙帅 梁金昌 +1 位作者 于淑贤 张晓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4,共11页
本研究拟针对浒苔(Ulva prolifera)暴发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索,研究结果将对了解浒苔暴发期间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海洋弧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取样、传统培养以及高通量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 本研究拟针对浒苔(Ulva prolifera)暴发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索,研究结果将对了解浒苔暴发期间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海洋弧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取样、传统培养以及高通量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究青岛近岸浒苔暴发过程中弧菌丰度和群落组成的演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弧菌丰度随着浒苔暴发出现显著性增加,且主要发生在浒苔暴发末期。浒苔暴发过程中营养物质吸收与释放,特别是浒苔释放的溶解有机物(DOM),使弧菌群落结构出现明显演替,优势类群由浒苔暴发前的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转变为消退后的坎贝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i)。另外,温度和SiO32-是影响弧菌丰度和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暴发 弧菌 丰度 群落演替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断层系统的三维计算网格模型
10
作者 张熔鑫 邢会林 +4 位作者 舒涛 刘骏标 郭志伟 王建超 谭玉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33,共16页
川滇地区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运动影响地震频发,是开展地震研究的理想实验场。为实现基于几何模型的三维断层系统有限元模型快速构建,本文以川滇地区断层系统的主要断层几何模型为基础进行了以下研究。①改进了推进波前法,使其能... 川滇地区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运动影响地震频发,是开展地震研究的理想实验场。为实现基于几何模型的三维断层系统有限元模型快速构建,本文以川滇地区断层系统的主要断层几何模型为基础进行了以下研究。①改进了推进波前法,使其能够基于几何模型生成三维曲面的三角形网格,并自动识别需要局部加密的区域以及进行网格加密。②提出了交叉断层的交叉线识别算法,根据非参数曲面间的空间几何关系识别不同面(包括断层面与研究区域边界)之间的相交线。③完善了三维断层系统有限元计算网格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对原始断层几何模型进行延长、连接等操作,使其能在几何上代表断层真实形状;将研究区域外边界与内部断层面整合,并识别它们之间的交叉线;以交叉线为约束,使用改进的推进波前法对断层面进行网格重划分,修复网格拓扑关系和提高网格质量;最后,以断层面新生成的三角形面网格为约束,自动生成含断层的四面体计算网格模型。(4)将上述方法应用于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构建了川滇地区断层系统的三维计算网格模型,为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该区域地震动力学过程奠定了计算网格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断层系统 有限元网格生成 推进波前法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海洋环境因子对南海鸢乌贼的影响
11
作者 廖祖军 王学锋 +5 位作者 周艳波 张磊 吕少梁 吴洽儿 董建宇 马胜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
为探究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变化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2019—2020年南海围网捕捞鸢乌贼的电子渔捞日志数据,首先分析了鸢乌贼资源的月间变动特征,之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海洋环境因子对其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 为探究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变化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2019—2020年南海围网捕捞鸢乌贼的电子渔捞日志数据,首先分析了鸢乌贼资源的月间变动特征,之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海洋环境因子对其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围网月间的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平均CPUE则为2020年大于2019年。南海鸢乌贼渔汛期为3—4月,高产区域集中在112°E—117°E、8°N—12°N,渔汛期CPUE呈现向东和向北偏移的趋势。海洋环境对鸢乌贼资源分布的综合影响系数为0.38,而海表盐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在海洋环境上的载荷量分别为0.87和0.82,两者是影响鸢乌贼资源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所用结构方程模型为量化海洋环境因子与鸢乌贼资源分布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可为鸢乌贼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电子渔捞日志 结构方程模型 海洋环境因子 南海
下载PDF
扩增子测序技术在牡蛎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多样性研究中的评估
12
作者 赵璐 董蕾 +2 位作者 喻勇新 靳淼 王永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99-305,共7页
牡蛎中诺如病毒基因多样的研究对病毒的流行传播和疫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扩增子测序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等领域。为评估... 牡蛎中诺如病毒基因多样的研究对病毒的流行传播和疫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扩增子测序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等领域。为评估扩增子测序技术对牡蛎中诺如病毒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采用经典的巢式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方法对人为污染诺如病毒的牡蛎样品进行检测并将产物进行扩增子测序,对病毒基因型覆盖度和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覆盖度方面,扩增子测序技术能够检测出人为添加到牡蛎中的6种GⅡ型诺如病毒,覆盖率达到100%;在灵敏度方面,对人为污染有不同数量诺如病毒的牡蛎进行检测及测序分析,证实扩增子测序的灵敏性较高,低于50个病毒粒子也能检测出。综上,扩增子测序技术提高了牡蛎中诺如病毒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基因型的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贝类 扩增子测序 引物评估 多样性
下载PDF
捕后鱼肉品质评价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葛迎港 陈慧 +3 位作者 崔保金 周德庆 王珊珊 孙国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7-366,共10页
目前,我国依然存在鱼类养殖业发展不平衡与保活运输技术不成熟的现状,大部分捕捞的鱼类仍需经过预先宰杀处理后进行贮运。在此过程中,鱼肉通常会发生纤维硬化、肉质下降、水分流失、风味变差等品质劣变,造成其营养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大幅... 目前,我国依然存在鱼类养殖业发展不平衡与保活运输技术不成熟的现状,大部分捕捞的鱼类仍需经过预先宰杀处理后进行贮运。在此过程中,鱼肉通常会发生纤维硬化、肉质下降、水分流失、风味变差等品质劣变,造成其营养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大幅降低。高效保鲜技术的应用与科学的品质评价是维持鱼肉原有品质,减少不必要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物理、化学、微生物等鱼肉品质变化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并从包装、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低温条件下不同保鲜技术对鱼肉品质变化的影响,以期为鱼肉低温保鲜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保鲜技术 品质变化 评价指标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海洋黑碳的源汇过程及其意义
14
作者 夏翠梅 王楠 +3 位作者 刘景昱 王益鹏 郑广金 包锐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9,共12页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质混合物。由于黑碳含碳量高,具有芳构化的分子结构,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因此黑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分。虽然近年来有关黑碳的性质以及黑碳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通量及储量的研究取...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质混合物。由于黑碳含碳量高,具有芳构化的分子结构,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因此黑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分。虽然近年来有关黑碳的性质以及黑碳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通量及储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厘清其源汇过程,探讨黑碳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初步梳理了全球黑碳循环的路径、通量、时间尺度的相关数据,分析总结了海洋黑碳源汇过程中的迁移机制及相关制约因素。分析认为:海洋沉积物是黑碳的巨大储库,储量达569~1380 Pg,黑碳可在海洋沉积物中持续存在数千年,符合当前“碳中和”背景下“有效碳汇”长周转时间这一重要条件;同时,黑碳在环境中的周转循环时间一般长于生物质碳,对全球变暖具有负反馈效应。因此,黑碳入海沉积是一种有效的海洋碳增汇和碳封存手段,可能是实施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战略的有效途径。通过总结与评估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在“碳中和”领域的战略价值和气候意义,认为在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应积极调控生物质燃烧成因的黑碳的生产源头,优化黑碳入海沉积路径和埋藏海域,充分发挥黑碳在海洋负排放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海洋“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黑碳 源汇过程 地质碳汇 海洋
下载PDF
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
15
作者 赵翠 张德震 +3 位作者 宋金明 谭攻克 韩俊梅 朱小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7-142,共6页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实验室是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关键领域核心科学技术重大突破、支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级平台,因此对知识产权管理及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全面调研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知识产...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实验室是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关键领域核心科学技术重大突破、支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级平台,因此对知识产权管理及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全面调研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管理及成果转化模式及成功经验及做法,梳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现状,从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增强知识产权分析评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推进知识产权对产业化的支撑、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议,推动国家实验室体系的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科技成果转化 技术转移 技术经理人 国家实验室
下载PDF
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立新 荆钊 +5 位作者 陈显尧 李才文 张国良 王师 董波 庄光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共12页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和国家安全的屏障,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到目前为止,广袤深邃的海洋只有5%的区域被人类探索,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和国家安全的屏障,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到目前为止,广袤深邃的海洋只有5%的区域被人类探索,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根本,事关国家发展的命脉。海洋问题的复杂性使其无法通过单一学科的研究得以解决。目前,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已逐步从过去的跟跑阶段进入并跑阶段,但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本文回顾分析了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对标找出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围绕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健康海洋、海洋生命过程、跨圈层流固耦合、快速变化的极地系统、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前沿,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开展跨尺度、跨圈层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组织并发起我国主导的国际大科学计划,从而显著提升我国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切实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为建设海洋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海洋能量物质循环 跨圈层耦合 可持续发展 多学科交叉
下载PDF
海洋水下设施生物污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段继周 刘超 +9 位作者 刘会莲 孙佳文 张一梦 王楠 翟晓凡 管方 郑萌 张杰 王秀通 侯保荣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2-177,共16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水下设施不断投入使用,严苛的海洋环境使得生物污损问题凸显。生物污损会对海洋水下设施功能造成严重的危害,缩短其服役期,影响其正常运行。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抑制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水下设施不断投入使用,严苛的海洋环境使得生物污损问题凸显。生物污损会对海洋水下设施功能造成严重的危害,缩短其服役期,影响其正常运行。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抑制或减少生物污损,实现海洋水下设施的有效运行。本文综述了海洋生物污损及其形成过程,总结了生物污损对海洋水下设施的危害,概述了几种我国沿海发现的典型污损生物,总结了目前采用的生物污损控制技术或解决方案,并讨论了近年来新型防污策略的发展及生物污损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下设施 生物污损 附着生物 防污技术
下载PDF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技术方法发展趋势探讨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慧良 陆凯 褚宏宪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9期1-5,共5页
详细总结了海洋地质调查和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技术的发展状况、适用范围、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阐述了海洋地质调查取样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向可视化、集成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水下动力定位方向发展。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技术发展趋... 详细总结了海洋地质调查和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技术的发展状况、适用范围、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阐述了海洋地质调查取样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向可视化、集成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水下动力定位方向发展。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技术发展趋势主要由近海探测技术向深远海探测技术发展,由船载探测技术向近海底、原位观测技术发展,由单一探测技术向集成化、精细化探测技术、多方位立体式综合调查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调查 探测技术 多道地震 高分辨率
下载PDF
新一代海洋科学卫星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戈 杨杰 +1 位作者 张本涛 马纯永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0-117,共8页
卫星遥感技术因其在海洋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成为各国海洋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已实施的卫星计划为切入点,阐明了海洋科学卫星对海洋科学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指出海洋遥感已进入科学卫星时代。针对当前海洋亚中尺度和近温跃层遥... 卫星遥感技术因其在海洋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成为各国海洋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已实施的卫星计划为切入点,阐明了海洋科学卫星对海洋科学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指出海洋遥感已进入科学卫星时代。针对当前海洋亚中尺度和近温跃层遥感观测的科学前沿需求,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正在实施的新一代科学卫星计划。重点围绕新一代海洋科学卫星的两大代表性载荷——干涉成像高度计和海洋激光雷达,回顾了测高技术和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展望了这两大载荷在亚中尺度海洋学、海洋跃层动力学和大数据海洋学领域的未来潜在应用,对中国海洋科学卫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卫星 干涉成像高度计 海洋激光雷达 三维遥感 “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计划
下载PDF
滨海基岩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应用探索与理论技术创新——以青岛市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窦衍光 印萍 +13 位作者 陈斌 薛碧颖 王蜜蕾 邹亮 胡睿 徐刚 岳保静 宋维宇 林曦 董杰 付佳妮 徐锐 何松 林琴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共9页
城市地质工作是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阐述了青岛市城市地质工作定位、服务成效、理论和技术创新以及未来青岛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2018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 城市地质工作是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阐述了青岛市城市地质工作定位、服务成效、理论和技术创新以及未来青岛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2018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青岛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在服务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论证、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等方面成效显著,并实现了滨海基岩城市地质调查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强化城市地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作用,加强监测预警与实现多网融合,有效解决与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地质问题,是青岛城市地质调查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调查 滨海基岩城市 国土空间规划 地下空间资源 青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