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柴西坳陷古近系-新近系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环带状分布模式
1
作者 刘国勇 薛建勤 +6 位作者 吴松涛 伍坤宇 张博策 邢浩婷 张娜 庞鹏 朱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7-1017,共11页
柴达木盆地柴西坳陷古近系-新近系石油资源丰富,常规石油与页岩油分别占全盆地常规石油资源的82.4%和非常规页岩油资源的100%。通过研究沉积储层与石油地质特征,剖析柴西坳陷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相和油气成藏特征,提出了油气环带状分布模... 柴达木盆地柴西坳陷古近系-新近系石油资源丰富,常规石油与页岩油分别占全盆地常规石油资源的82.4%和非常规页岩油资源的100%。通过研究沉积储层与石油地质特征,剖析柴西坳陷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相和油气成藏特征,提出了油气环带状分布模式。研究认为:①柴西坳陷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相带呈“环带状”分布。外环带为三角洲与滩坝相,以碎屑岩沉积为主,碳酸盐岩沉积较少,发育砾岩、含砾粗砂岩和中-粗砂岩储层。中环带以滨浅湖灰云坪、灰泥坪相沉积为主,发育细砂岩、粉砂岩、灰云岩及藻灰岩,藻灰岩是中环带最具特色且孔隙度最高的岩相类型。内环带以半深湖-深湖相细粒混积岩沉积为主,发育深灰、暗灰色细粒沉积岩,是古近系-新近系最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区。②不同沉积相环带内油藏类型不同。外环带距离生烃灶较远,油气经断层输导在砾岩、粗砂岩等碎屑岩中聚集,形成构造油气藏。中环带紧邻主力生烃灶,油气经断层输导在藻灰岩等碳酸盐岩储层中储集,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内环带油气短距离运移或原位滞留在细粒混积岩中源-储一体,形成页岩油。柴西坳陷从源外到源内,构造-岩性油气藏与页岩油纵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与页岩油呈环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聚集 环带状分布 全油气系统 英雄岭页岩油 柴西坳陷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九分量横波三维地震在生物气区沉积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台东地区更新统七个泉组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兆辉 李江涛 +4 位作者 李剑 陈琰 杨少勇 王永生 邵泽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5-577,共13页
为解决疏松岩性含气区沉积相恢复及储层预测难题,基于中国首例九分量横波三维地震资料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应用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建立四级等时地层格架,研究柴达木盆地台东地区更新统七个泉组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研究方法和思路:首先... 为解决疏松岩性含气区沉积相恢复及储层预测难题,基于中国首例九分量横波三维地震资料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应用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建立四级等时地层格架,研究柴达木盆地台东地区更新统七个泉组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研究方法和思路:首先,利用九分量横波地震相位旋转、分频融合和地层切片技术,在卫星影像揭示沉积模式的基础上恢复主要标准层沉积相;然后,利用地震属性提取、主因子分析和随机拟合技术计算重点砂体的储层厚度和物性参数,经盲测井检验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七个泉组的优势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和浅湖,三原色融合切片揭示发育2个旋回,同期存在3套水下分流河道体系;其中七个泉组中下部分流河道砂体厚度大、分布广、物性最好,是研究区有利储层,其渗透率还受成岩作用影响;分流河道砂体储层向涩北一号气田以西延伸范围较广,为该区勘探向西侧外围区扩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分量横波三维地震 地震沉积学 生物气 沉积相 储层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更新统七个泉组
下载PDF
柴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颜雄 薛建勤 +5 位作者 施奇 杨芸 刘君林 马凤春 李翔 王艳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在咸化湖相滩坝砂中发现了多个“小而肥”的岩性油气藏。为了拓展岩性油气勘探规模、发现新的目标及区带,支撑油田规模增储上产,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综合分析。通过解剖已发现岩性油气藏...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在咸化湖相滩坝砂中发现了多个“小而肥”的岩性油气藏。为了拓展岩性油气勘探规模、发现新的目标及区带,支撑油田规模增储上产,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综合分析。通过解剖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特征,明确控制因素,指出了岩性油气藏勘探接替领域。结果表明,柴西南区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四大有利条件:一是发育继承性的七个泉—红柳泉、砂西—跃进、扎哈泉—乌南三大稳定的古斜坡,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二是临近红狮和扎哈泉两个生烃中心,油源条件优越;三是咸化湖盆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广覆式分布的滨浅湖滩坝砂及藻席—灰云坪沉积,形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种互补型的储集体;四是发育多种疏导体系,纵向上可以形成多套含油层系。受古构造、沉积、成岩等多因素控制,柴西南区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物性封堵型和白云石化成岩圈闭四种类型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受古构造、优质源岩和有效储层三因素控制。古构造决定岩性圈闭的类型和油气运移方向;优质烃源岩控制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及规模;有效储层控制岩性油气藏的富集。综合评价指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勘探的有利区,主要分布在砂西、尕斯、乌南向盆内的倾末端;白云石化成岩圈闭是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岩性勘探的有利区,主要分布在环红狮凹陷周缘;广覆式分布滩坝是新近系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主要分布在英雄岭、尕斯、扎哈泉、乌南等地区。这一认识支撑了切探2井、尕斯新层系等岩性勘探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可为柴西南区岩性油气藏的下一步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控制因素 岩性油气藏 勘探潜力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古近系全油气系统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4
作者 刘国勇 吴松涛 +6 位作者 伍坤宇 沈月 雷刚 张斌 邢浩婷 张庆辉 李国欣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961,共11页
基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柴西坳陷古近系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分布特征、成藏运聚动力与成藏模式开展研究。研究表明:柴西坳陷发育全球独具特色的“巨厚山地式”全油气系统... 基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柴西坳陷古近系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分布特征、成藏运聚动力与成藏模式开展研究。研究表明:柴西坳陷发育全球独具特色的“巨厚山地式”全油气系统,围绕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烃源岩层系,从盆缘向湖盆中心,平面上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页岩油与页岩气有序分布、纵向上叠置连片。柴西坳陷古近系全油气系统具有3方面独特性:(1)低有机质丰度烃源岩“低碳富氢”,单位有机碳生烃能力强;(2)咸化湖盆沉积巨厚,坳陷中心沉积以混源为主,岩相与储集空间纵横向变化快;(3)喜马拉雅期走滑挤压强改造,山地式全油气系统油气差异富集。柴西坳陷古近系全油气系统是源储盖与输导体系协调演化的结果,具有低碳富氢烃源岩全过程生烃、巨厚储集体全坳陷沉积、挤压走滑断裂体促进油气全方位调整、常规-非常规油气全系列分布的特征。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强构造运动影响,柴西坳陷经历了先拗后隆的演化过程,在湖盆中心发育广义页岩油,在超过2 000 m厚度的沉积体系中,油气连续分布于烃源岩层系内的薄层状灰云岩与紧邻生烃灶的藻灰岩中,白云石晶间孔、纹层缝与断溶体是有效储集空间。相关认识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陆相湖盆全油气系统理论,并为柴达木盆地油气综合勘探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油气系统 页岩油 英雄岭凹陷 巨厚山地式 连续型油气聚集 古近系 柴西坳陷
下载PDF
毛管压力理论与地质建模在定向井部署中的融合应用——以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下盘油藏为例
5
作者 马凤春 吴涛 +6 位作者 刘强 李昱 梅华 王靖茹 崔海栋 李阳洁 唐丽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7-493,共7页
英东油田下盘油藏是柴达木盆地的典型长井段多油层单斜断鼻油藏。针对油藏开发矛盾,以沉积和构造控藏为出发点,将传统的单纯油水过渡带计算与储层地质模型预测的单一维度流体分布表征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毛管压力理论与地质建模相融合的... 英东油田下盘油藏是柴达木盆地的典型长井段多油层单斜断鼻油藏。针对油藏开发矛盾,以沉积和构造控藏为出发点,将传统的单纯油水过渡带计算与储层地质模型预测的单一维度流体分布表征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毛管压力理论与地质建模相融合的定向井轨迹部署方法,有效地规避了单一因素在井位部署过程中带来的钻探风险。由于实验室毛管压力的测量环境与实际地层的不同,在计算油柱高度前,要将实验室毛管压力转换为相应的油藏毛管压力,使得计算结果更贴近真实的油藏信息。同时,直接利用平均J函数曲线建立的油柱高度模型,虽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岩样表征不全的缺陷,但针对多层强非均质性油藏,需多点、多段的分析和计算,且必须结合工区沉积、构造特征及测井资料修正模型参数,才能进一步提高油气刻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毛管压力曲线可相对有效地定量评价多层砂岩油藏发育规模,在高精度三维模型建立基础上,可为井位轨迹的部署设计提供参考。该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牙刷状”油藏的后期开发方式调整及效益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长井段 “牙刷状”油藏 毛管压力 地质建模 英东油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新生代隆升过程与油气成藏效应
6
作者 魏学斌 马新民 +4 位作者 杨梅 盛军 王铎 魏巍 施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7,共9页
英雄岭构造带是柴达木盆地内部最大的正向构造单元,构造带及周缘蕴育了丰富的油气资源。针对构造带地质结构认识不清、初始隆升时间认识不统一、形成过程和机制不明确等问题,通过构造解析、构造演化、构造模拟、埋藏史与生烃史恢复等手... 英雄岭构造带是柴达木盆地内部最大的正向构造单元,构造带及周缘蕴育了丰富的油气资源。针对构造带地质结构认识不清、初始隆升时间认识不统一、形成过程和机制不明确等问题,通过构造解析、构造演化、构造模拟、埋藏史与生烃史恢复等手段,以钻井和连片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以时间为主线,以构造活动期次为节点,以主干地震剖面为纲,以具体构造为目,从几何学和运动学方面揭示英雄岭构造带三维空间结构和形成过程。研究表明:英雄岭构造带空间上具有南北分带展布、东西分段相接、垂向上下分层叠置的特征;新生代以来构造带演化经历了古近纪断坳、新近纪早期初始隆升和新近纪晚期—第四纪调整定型3个阶段,演化过程具有自南向北、自西向东逐次扩展的特点,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紧密相关;青藏高原隆升背景下特殊的盆地边界条件、内部结构和应力场变换可为英雄岭构造带成藏模式建立和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成盆动力 英雄岭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区块下干柴沟组上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7
作者 黄建红 蒋威 +4 位作者 谭先锋 吴松涛 蔡鑫勇 伍坤宇 张庆辉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3,共13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区块C902井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Ⅳ~Ⅵ油层组获得高产油气流,实现了柴达木盆地古近系页岩油的重大勘探突破。然而,古近系页岩油的评价标准和资源潜力不清等问题制约了干柴沟区块高效开发。基于C902井及其他探井... 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区块C902井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Ⅳ~Ⅵ油层组获得高产油气流,实现了柴达木盆地古近系页岩油的重大勘探突破。然而,古近系页岩油的评价标准和资源潜力不清等问题制约了干柴沟区块高效开发。基于C902井及其他探井的勘探成果,利用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生烃潜力等资料,综合评价了干柴沟区块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Ⅳ~Ⅵ油层组页岩油的勘探潜力。结果表明,该套页岩层系混积特征明显,岩相类型包括纹层状和层状灰云岩、纹层状和层状云灰岩、纹层状黏土质页岩和层状泥岩,具有较高脆性指数,可压性强;晶间孔和纹层缝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占比达85%,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w(TOC)均值高于0.9%,氯仿沥青“A”和S_(1)+S_(2)共同指示生烃潜力大,且有机质类型以Ⅰ~Ⅱ_(1)型为主。因此,下干柴沟组上段Ⅳ~Ⅵ油层组具有烃源岩品质好、源储一体、可压性强、发育广泛等特征,生储盖组合在空间上广泛发育且密封性好,有利于压裂改造后提高油气采收率,对干柴沟区块页岩油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下干柴沟组上段 古近系 资源潜力 干柴沟区块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纹层结构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崔俊 毛建英 +3 位作者 赵为永 沈晓双 邓文 王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53,共11页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干柴沟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Ⅳ—Ⅵ油组发育一套咸化湖相页岩,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纹层发育。该层系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纹层结构特征、沉积机理、有利岩相组合等急需深入研究。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干柴沟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Ⅳ—Ⅵ油组发育一套咸化湖相页岩,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纹层发育。该层系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纹层结构特征、沉积机理、有利岩相组合等急需深入研究。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结果表明:干柴沟地区页岩纹层结构可分为水体分层型纹层结构(Ⅰ型)、季节型纹层结构(Ⅱ型)、洪水阵发型纹层结构(Ⅲ型)3类,其中Ⅰ型纹层结构为典型纹层结构,相对占比为70%,由黏土质纹层与方解石纹层构成偶纹层,单纹层厚度为0.1~0.5mm,为咸水湖水体季节性分层条件下沉积的纹层结构。夏秋季水体分层,上层水体有利于微生物繁衍;冬春季水体分层消失,有利于有机质沉积和保存,同时,Ⅰ型纹层结构沉积速率慢,有利于有机质富集,TOC平均为1.33%。Ⅱ型纹层结构相对占比为20%,由黏土质纹层与粉砂质纹层组成,单纹层厚度为0.5~1mm,沉积与陆源输入物的季节性变化有关,沉积速率快,TOC平均为0.47%。Ⅲ型纹层结构相对占比为10%,由黏土质纹层与粉砂质纹层组成,单纹层厚度为0.5~2mm,发育微冲刷面、透镜状粉砂脉等,反映沉积时具有一定水动力条件,非静水沉积,与重力流、湖流相关,沉积速率快,TOC平均为0.27%。干柴沟地区页岩主要分布于半深湖区,沉积单旋回自下而上为泥岩→页岩→泥质白云岩→白云岩,期间偶发砂质重力流沉积。Ⅰ型纹层结构页岩沉积序列上与白云岩叠置分布,白云岩孔隙度平均为9.8%,微观尺度上形成良好的源储组合,有利于页岩油成藏,为干柴沟地区页岩油有利岩相组合;宏观尺度上该套页岩层系TOC高,物性好,脆性矿物含量高,是柴达木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理想层系。Ⅱ型纹层结构页岩、Ⅲ型纹层结构页岩生烃能力差,对油气成藏贡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英雄岭页岩 纹层结构 水体分层 源储组合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缘古近系源-汇系统U-Pb定年和重矿物分析
9
作者 杨国军 伍坤宇 +8 位作者 张博策 尹志昊 王家豪 王牧 何小飞 邢浩婷 邓立本 章珂 王转转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79,共11页
受阿尔金山物源供给影响,柴达木盆地西缘的储层物性总体上差且非均质性强。为了实现有利储层分布预测,亟待开展源-汇系统精细划分。应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样品,综合采用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定年、重矿物组合分析以及砂体展布分析等方法... 受阿尔金山物源供给影响,柴达木盆地西缘的储层物性总体上差且非均质性强。为了实现有利储层分布预测,亟待开展源-汇系统精细划分。应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样品,综合采用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定年、重矿物组合分析以及砂体展布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研究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的源-汇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七个泉、狮北、干柴沟、咸水泉和咸东共5个源-汇系统,不同源-汇系统表现出重矿物组合、标志重矿物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峰值年龄、峰值年龄组合和年龄谱图形样式;物源年龄主要在200~520 Ma之间,母岩以岩浆岩和变质岩为主。受这些物源供给,研究区相应地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体系,其规模差异较大。受多物源供给的影响,单一分析方法可能会导致源-汇系统划分的不确定性,因此采取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并且互为验证,才能取得比较正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重矿物组合 下干柴沟组 古近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岩相特征及有利源储组合
10
作者 邢浩婷 匡立春 +7 位作者 伍坤宇 张静 张娜 张梦麟 邓立本 陆振华 李亚锋 张庆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2,共13页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形成与富集条件,石油资源量可达44.5×10^(8) t,但英雄岭页岩油纵向分布厚度大(>1000m),页岩岩相及岩相组合变化较大,给页岩油的有效勘探开发带来了巨大挑战。以英雄岭页岩典型井柴2-4、柴906、...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形成与富集条件,石油资源量可达44.5×10^(8) t,但英雄岭页岩油纵向分布厚度大(>1000m),页岩岩相及岩相组合变化较大,给页岩油的有效勘探开发带来了巨大挑战。以英雄岭页岩典型井柴2-4、柴906、柴12等12口井578m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储层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英雄岭页岩混积特征明显,矿物组成以方解石、白云石和黏土矿物为主;沉积构造以厚度小于1cm的纹层为主。根据“二元”命名原则,可将研究区内页岩岩相划分为5类,包括纹层状灰云岩、纹层状云灰岩、层状灰云岩、层状云灰岩、纹层状黏土质页岩。通过对各类岩相有机地球化学和储集性能综合评价,认为纹层状云灰岩为最优烃源岩相类型,层状灰云岩为最优储层相类型,储集空间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甜点综合评价结果和生产实践证实,层状灰云岩与纹层状云灰岩互层为最有利的源储组合模式,各甜点段平面上连通性较好,纵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岭页岩油 岩相 烃源岩 储层 源储组合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嗷唠山地区三叠系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1
作者 王波 吴志雄 +3 位作者 胡俊杰 马立成 马寅生 施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柴达木盆地三叠纪有无沉积过程及其后期演化等关键地质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文章针对柴北缘西段嗷唠山三叠系沉积岩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合岩石组合分析和区域地层对比,尝试为理清柴北缘三叠纪地层框架提供依据。根据嗷唠山T... 柴达木盆地三叠纪有无沉积过程及其后期演化等关键地质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文章针对柴北缘西段嗷唠山三叠系沉积岩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合岩石组合分析和区域地层对比,尝试为理清柴北缘三叠纪地层框架提供依据。根据嗷唠山Tb段下部碎屑锆石中获得年轻锆石年龄平均值248 Ma,结合前人从下伏Ta段中获得的古生物资料,可以将嗷唠山三叠系的形成时代限定在早—中三叠世。文章所采集的嗷唠山样品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可分为5组,分布在(243~260 Ma)、(414~538 Ma)、(678~857 Ma)、(1064~1642 Ma)和(1700~2836 Ma),其主要物源分别对应于柴北缘地区分布的印支期岩浆岩、上泥盆统再旋回物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柳河群以及达肯达坂群。研究区与柴北缘东段怀头他拉地区三叠系具有相同的沉积特征,并且在岩性组合及碎屑锆石年龄谱系上明显区别于周缘祁连和西秦岭三叠纪地层分区,暗示柴北缘地区在三叠纪曾经发育一系列连续或断续分布的沉积地层。早三叠世,受宗务隆洋向南俯冲影响,柴北缘地区开始快速隆升,先期的多套沉积地层与结晶基底被迅速剥蚀,在近源断陷处形成了冲/洪积相为主的沉积地层。中三叠世,周缘构造带的活动强度总体趋于稳定,柴北缘地区处于浅海陆棚-台地相沉积体系,发育厚层灰岩为主的沉积。至晚三叠世,伴随东昆仑—柴达木地体强烈的陆陆碰撞,柴达木盆地整体被迅速抬升,盆地内弱固结的三叠系被大面积剥蚀,部分向东搬运至共和盆地,仅在部分洼陷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嗷唠山 三叠系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物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勘探突破及启示
12
作者 陈琰 张永庶 +4 位作者 徐兆辉 姜营海 朱超 张静 张彩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8-1031,共14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历经60余年勘探未获重大油气发现。2019年以来,通过强化山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和深化高原咸化湖相混积型碳酸盐岩成储、成藏研究,油气勘探终获突破,发现了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构造油气藏,同时英雄岭页岩油和湖... 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历经60余年勘探未获重大油气发现。2019年以来,通过强化山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和深化高原咸化湖相混积型碳酸盐岩成储、成藏研究,油气勘探终获突破,发现了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构造油气藏,同时英雄岭页岩油和湖相碳酸盐岩岩性油气藏勘探也展现出良好前景。研究成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①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揭示干柴沟地下构造形态,发现东翼发育断背斜,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圈闭条件;②大面积咸化湖相混积碳酸盐岩具备储集能力,碎屑岩、湖相碳酸盐岩和膏盐岩层在纵、横向上均呈有序分布,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③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认为研究区常规油气(源外)和非常规油气(源内)立体成藏。剖析干柴沟地区油气勘探历程发现:①地震勘探技术进步是干柴沟复杂构造区地下构造圈闭得以落实和油气地质特征得以揭示的基础;②干旱咸化湖盆发育的大面积混积碳酸盐岩不仅是烃源岩而且具备储集能力,这一认识拓展了勘探领域,是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③全油气系统理论的引入,推动油气勘探向源内拓展,揭示了英雄岭页岩油的良好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基础地质 全油气系统 非常规油气 干柴沟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巨厚高原山地式页岩高频沉积旋回特征与有机质富集机理
13
作者 庞鹏 谭秀成 +2 位作者 伍坤宇 邢浩婷 邓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28,共2页
高频沉积旋回是地球轨道驱动力周期性变化引起海平面升降和气候波动的高频周期性响应(吴怀春等,2011)。同时,高频沉积旋回对有机质富集和储集空间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钟寿康等,2022)。因此,高频沉积旋回分析不仅有利于揭示古气候... 高频沉积旋回是地球轨道驱动力周期性变化引起海平面升降和气候波动的高频周期性响应(吴怀春等,2011)。同时,高频沉积旋回对有机质富集和储集空间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钟寿康等,2022)。因此,高频沉积旋回分析不仅有利于揭示古气候演化、古环境重建和古地貌恢复等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而且能为油气实践勘探提供重要理论指导。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地式页岩 柴达木盆地 高频旋回 古环境重建 有机质富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及找矿方向预测
14
作者 杨梅 魏学斌 +2 位作者 赵为永 王铎 雷涛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76-81,87,共7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的铀源条件、构造特征、岩性岩相特征、水文地质特征、氧化还原条件和已发现的铀矿化信息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具备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基本条件,切6区块构造主体断层附近和北部近昆北断裂附近的下油砂山组滩坝...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的铀源条件、构造特征、岩性岩相特征、水文地质特征、氧化还原条件和已发现的铀矿化信息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具备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基本条件,切6区块构造主体断层附近和北部近昆北断裂附近的下油砂山组滩坝砂发育部位是目前找矿的重点方向。南缘的昆仑山造山带为该区提供了丰富的铀源,斜坡构造有利于蚀源区铀离子随含氧水向盆地迁移,发育的断裂和不整合面为深部油气向上运移形成有利于铀离子沉淀的氧化—还原过渡环境提供了良好通道,深部油气的轻烃分子是该区还原剂的主要来源,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泥砂互层和滩坝砂,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完善。自然伽马异常筛查、土壤氡测试和相位激电测试结果均表明,昆北地区的铀运聚明显受构造、断裂、不整合面和优势储层控制,潜在铀矿点均位于大斜坡上的局部构造高点,集中分布于断层附近、沿断裂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找矿方向 昆北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伴生水特征及来源分析
15
作者 赵为永 杨梅 +7 位作者 雷涛 王铎 赵子博 赵志猛 申玉山 李叶平 李丽 郭笑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98-104,114,共8页
柴达木盆地在南翼山a、b、c等井发现高产富锂钾硼卤水。为了推进油田伴生水勘查评价及综合开发利用,通过整理地震、测井、测试、分析化验等资料,掌握了南翼山伴生水水质、分布层位、储层特征,利用卤水特征系数、元素相关性、同位素特征... 柴达木盆地在南翼山a、b、c等井发现高产富锂钾硼卤水。为了推进油田伴生水勘查评价及综合开发利用,通过整理地震、测井、测试、分析化验等资料,掌握了南翼山伴生水水质、分布层位、储层特征,利用卤水特征系数、元素相关性、同位素特征等方法,对南翼山油田伴生水元素成因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该区背斜核部的古近系地层埋藏深、封闭条件好,构造圈闭及地应力条件有利于卤水富集,明确该区油田伴生水为深层封闭环境下的沉积变质成因。卤水的元素特征系数、分布规律及微量离子组成揭示,南翼山油田伴生卤水是大气降水后,淋滤溶解盆地周围岩浆岩、火成岩,经火山热泉补给,汇至古、新近系湖盆中,经蒸发浓缩,封存于地层中的沉积变质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南翼山 油田伴生水 元素特征 来源分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构造带通1井沉凝灰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16
作者 吴志雄 王海杰 +4 位作者 任云飞 李雅楠 朱小辉 游仁宗 陈丹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2024年第6期1468-1479,I0039,I0040,共14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冷湖构造带的通1井在4607 m侏罗系之下,钻遇一套富含火山物质的岩层。为准确判定其成因类型和形成时代,本文在系统的岩心和岩屑观察鉴定、地球物理测井和X衍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锆石成因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冷湖构造带的通1井在4607 m侏罗系之下,钻遇一套富含火山物质的岩层。为准确判定其成因类型和形成时代,本文在系统的岩心和岩屑观察鉴定、地球物理测井和X衍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锆石成因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以及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套地层为一套含玄武质角砾沉凝灰岩、中酸性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的岩石组合,沉积时代介于201~275 Ma之间,很可能形成于中-晚二叠世。这一研究结果不仅揭示柴达木盆地沉积覆盖区可能存在二叠系这一重要信息,而且还为盆地内石油天然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拓展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凝灰岩 锆石U-Pb定年 二叠系 冷湖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新近系咸化湖盆生烃母质类型与有机质富集机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波 吴志雄 +5 位作者 周飞 李雅楠 张皓 崔海栋 曾旭 徐文君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6-509,共14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柴西北)新近系已取得显著勘探成果,资源潜力巨大,但关于烃源岩发育与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制约了勘探进程。选取研究区新近系4组烃源岩典型样品,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烃源岩发育及有机质富集与古盐...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柴西北)新近系已取得显著勘探成果,资源潜力巨大,但关于烃源岩发育与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制约了勘探进程。选取研究区新近系4组烃源岩典型样品,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烃源岩发育及有机质富集与古盐度、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和沉积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新近系烃源岩母质类型以Ⅱ型有机质为主,其次为Ⅲ型有机质,生烃母质主要为褶皱藻和皱球藻等原地水生生物与陆源有机质。新近系烃源岩的发育与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古生产力、古盐度和沉积速率。生产力越大,越利于有机质富集,烃源岩的TOC越大;随着盐度增大和沉积速率升高,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还原程度越强,烃源岩TOC值越高。只有在高的古生产力、适当的古盐度和适当的沉积速率背景下,才利于有机质富集。在此基础上,建立柴西北新近系烃源岩的发育模式,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沉积中心附近的缓坡带。研究为咸化湖盆烃源岩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咸化湖盆 古环境 盐度 有机质富集 柴西北
原文传递
二维核磁共振组分定义方法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18
作者 高树芳 张晓秋 +5 位作者 李贵梅 陈文安 梁晓宇 郭亚男 李庆波 魏国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狮北斜坡区岩心、实验资料表明E_(3)^(2)地层具有岩性复杂、纵向变化快的特点,其测井响应特征与常规油藏存在较大的差异。该类油藏具有油水同出特点,准确识别流体性质是目前测井评价亟需解决的问题。受岩性、物性、孔...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狮北斜坡区岩心、实验资料表明E_(3)^(2)地层具有岩性复杂、纵向变化快的特点,其测井响应特征与常规油藏存在较大的差异。该类油藏具有油水同出特点,准确识别流体性质是目前测井评价亟需解决的问题。受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的影响,声波时差-深感应电阻率交会图法等常规流体识别方法对此类储层流体性质判别存在局限性。采用二维核磁共振与常规测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组分的流体类型,即通过绘制深感应电阻率与总水孔隙体积交会图确定大孔隙中流体组分类型。应用该方法确定了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狮北斜坡区新钻井W_(2)井储层流体性质,并优选射孔井段进行试油,试油日产油13 m^(3),证实了该方法适用于该类储层。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二维核磁共振组分定义方法在流体识别方面的不足,提高了其对复杂岩性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精度,同时该方法对于其他类型储层二维核磁共振组分定义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复杂储层 页岩油藏 流体识别 核磁共振测井 T_(1)-T_(2)谱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适用于有水气藏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应用
19
作者 项燚伟 彭港珍 +3 位作者 温中林 熊宇 王微 谭晓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12524-12530,共7页
水驱特征曲线在有水气藏动态储量和可采储量计算上的应用饱受争议,传统水驱特征曲线认为地层压力保持不变的假设条件与有水气藏地层压力下降的事实不符,且相对渗透率曲线在低、高含水饱和度时拟合不准确。为解决上述两大问题,对气水相... 水驱特征曲线在有水气藏动态储量和可采储量计算上的应用饱受争议,传统水驱特征曲线认为地层压力保持不变的假设条件与有水气藏地层压力下降的事实不符,且相对渗透率曲线在低、高含水饱和度时拟合不准确。为解决上述两大问题,对气水相渗比与含水饱和度半对数曲线进行了重新拟合,提出了气水相渗表征新方法,提高曲线拟合精度。在此基础上,从气水两相渗流规律与物质平衡原理出发,考虑有水气藏水体活跃程度,引入水侵常数,推导出了适合有水气藏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采用遗传算法自动拟合确定水侵常数与动态储量。根据拟合得到的水侵常数与动态储量,结合废弃水气比,还能实现生产水气比预测和可采储量标定。通过涩北气田4口真实产水气井的生产数据对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准确性进行论证,结果表明气水相渗表征新方法更加准确,新型水驱特征曲线拟合相关系数大于0.85;新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得到的动态储量与物质平衡法误差为3.52%,且避免了有水气藏水侵后压降曲线下掉造成的计算误差。可见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对有水气藏储量计算及生产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气藏 气水相渗表征方法 水驱特征曲线 动态储量 可采储量
下载PDF
巨厚高原山地式页岩油藏的富集模式与高效动用方式——以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国欣 伍坤宇 +13 位作者 朱如凯 张永庶 吴松涛 陈琰 申颖浩 张静 邢浩婷 李亚锋 陈晓冬 张闯 张斌 刘畅 鲜成钢 刘合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7,共14页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藏为全球独具特色的巨厚高原山地式咸化湖相页岩油藏,其发育层位主要为古近系,近期已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在11口探井31层试油中均获得工业油流,其中,柴平1井在295 d的累积产石油量超过万吨,展现出良好的勘探潜...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藏为全球独具特色的巨厚高原山地式咸化湖相页岩油藏,其发育层位主要为古近系,近期已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在11口探井31层试油中均获得工业油流,其中,柴平1井在295 d的累积产石油量超过万吨,展现出良好的勘探潜力和开发前景。系统分析英雄岭页岩油藏形成的地质背景与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页岩油藏的富集模式。巨厚高原山地式页岩油藏具有地面、地下双特殊性,无法完全照搬国内外已有的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英雄岭页岩油藏“甜点”富集的关键因素包括咸化湖盆低丰度页岩的“两段式”持续高效生烃,巨厚混积体系中的层状、纹层状灰质白云岩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高碳酸盐矿物含量与低黏土矿物含量有利于储层改造,高地层压力、高气油比以及良好的原油品质有利于页岩油采出;(2)英雄岭构造带发育构造稳定区、断裂变形区、断裂破碎/断溶区和盐间揉皱区4类储集空间差异显著的富集区,对应发育层控型、层控-缝控复合型、断控型和盐控型4类“甜点”富集模式;(3)英雄岭页岩油藏地处独特的高原山地环境,超千米的巨厚沉积与沟壑纵横的崎岖地表决定了井场选址、开发布井方式与井型选择的困难性与多样性,高寒、缺氧、缺水又极大地增加了施工难度;(4)英雄岭页岩油藏可采用4种布井开发模式以实现高效动用,包括立体水平井网—拉链式压裂模式、丛式直井/大斜度井—多层分压合采模式、直井/大斜度井/定向井—多层压裂沟通生产模式和定向井—射孔酸化连作生产模式。相关认识预期可为高原山地区页岩油富集模式与高效动用方式研究、布井模式与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式页岩油 富集模式 布井方式 开发模式 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