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低温发芽势的遗传及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英文)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龙植 张媛媛 +4 位作者 乔永利 曹桂兰 张三元 金钟焕 高熙宗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98-1006,共9页
利用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的F2:3代200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14℃条件下鉴定萌发7d、11d、14d和17d时低温发芽势,并利用由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对不同萌发阶段的低温发芽势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检测,同时进行了... 利用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的F2:3代200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14℃条件下鉴定萌发7d、11d、14d和17d时低温发芽势,并利用由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对不同萌发阶段的低温发芽势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检测,同时进行了低温发芽势与其他耐冷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萌发7d时低温发芽势及其低温反应指数呈现向低发芽势和低的低温反应指数的偏态分布,而萌发11d、14d和17d时低温发芽势及其低温反应指数均呈现接近正态的单峰连续分布。萌发14d时低温发芽势与其他耐冷性的相关性较萌发7d、11d和17d时低温发芽势更为密切,与芽期耐冷性、幼苗期耐冷性、低温下幼苗生长能力和孕穗期耐冷性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位于第2染色体RM29-RM262区间的qLVG2和第7染色体RM336-RM118区间的qLVG7-2、qCIVG7-2在萌发11d、14d和17d时均检测到;位于RM29-RM262区间的qCIVG2在萌发11d和14d时均检测到,并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随着萌发进程而逐渐增加。与低温发芽势相关的qLVG2贡献率从6.9%增加到14.2%,qLVG7-2贡献率从9.9%增加到11.2%,而与发芽势的低温反应指数相关的qCIVG2贡献率从6.3%增加到9.0%,qCIVG7-2贡献率从8.3%增加12.9%。这些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强耐冷亲本吉冷1号,基因作用方式主要为部分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温发芽势 低温反应指数 遗传 相关性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世界不同地理来源粳稻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束爱萍 金钟焕 +6 位作者 张三元 曹桂兰 南钟浩 李圭星 卢勤 高熙宗 韩龙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79-1886,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国家(或地区和组织)间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旨在为世界各地的粳稻品种能够有效利用于水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34对SSR引物对不同地理来源包括20个国家(或地区和组织)的313份粳稻选育品种进... 【目的】探讨不同国家(或地区和组织)间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旨在为世界各地的粳稻品种能够有效利用于水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34对SSR引物对不同地理来源包括20个国家(或地区和组织)的313份粳稻选育品种进行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9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5.8235个。RM320、RM531、RM1、RM21和RM336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为16、13、12、10和10个;RM320、RM336、RM286、RM531和RM21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3668、2.0041、1.9684、1.9508和1.7203。各国家(或地区和组织)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279~0.918,平均值为0.653。纬度和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间粳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较大,基本聚为同一个类群,而纬度差异较大,地理位置较远的国家间粳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较小,聚为不同类群。【结论】粳稻品种的遗传相似性与纬度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遗传相似性 地理来源 纬度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冷水胁迫下水稻幼苗期根系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韩龙植 张三元 +4 位作者 乔永利 阮仁超 张俊国 曹桂兰 高熙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5-1421,共7页
本研究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的F2:3代200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自然和12℃冷水胁迫下,进行水稻幼苗期根系性状鉴定,并以利用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对水稻幼苗期的根数、最大的根长、最大根的根径、根干重、根,... 本研究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的F2:3代200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自然和12℃冷水胁迫下,进行水稻幼苗期根系性状鉴定,并以利用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对水稻幼苗期的根数、最大的根长、最大根的根径、根干重、根,苗比等根系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TLs)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根系性状在F2代家系群均表现为连续分布,认为是由多基因所控制的数量性状。冷水胁迫下,在第1、2,6、11和12染色体上共检测到与根系性状相关的QTL 17个,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5.8%.15.2%,其中与最大根的根径相关,位于第2染色体RM263-RM6区间的qCRD2和位于第11染色体RM21-RM206区间的qCRD11,以及与根干重相关,位于第2染色体RM262-RM263区间的qCRWT2和位于第11染色体RM229-RM21区间的qCRWT11贡献率较大,分别为15.0%、15.2%、10.6%和12.2%。这些基因的作用方式为部分显性或显性或超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冷水胁迫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结实率数量性状位点的检测 被引量:16
4
作者 韩龙植 张三元 +7 位作者 乔永利 金钟焕 徐福荣 曹桂兰 南钟浩 戴陆园 芮钟斗 高熙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24-1030,共7页
以籼稻密阳23与粳稻吉冷1号配制所获得的R2:3群体200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昆明、三亚、公主岭和韩国春川等5个点进行水稻结实率的鉴定,并利用SSR标记对水稻结实率数量性状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稻结实率表型值及其在B家... 以籼稻密阳23与粳稻吉冷1号配制所获得的R2:3群体200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昆明、三亚、公主岭和韩国春川等5个点进行水稻结实率的鉴定,并利用SSR标记对水稻结实率数量性状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稻结实率表型值及其在B家系群中的分布以及所检测到的QTL数目因生长环境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说明QTL与环境有明显的互作效应。水稻结实率在F3家系群中呈接近正态或偏态的连续分布,是由多个基因所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水稻结实率相关的QTL14个,分布于第1、2、3、4、6、7、8、10和12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4.9%。15.3%。分别位于第1、2、6和12染色体RM1-RM259、RM263~RM6、RM340-RM30、RM270~RMl7区间的qSSR1、qSSR2、qSSR6和口SSRl2至少在2种生长环境下均检测到,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4.9%~8.4%、4.8%。7.2%、7.6%。10.7%和7.4%。10.4%。以上多数QTL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吉冷1号,基因作用方式主要为部分显性或显性或超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结实率 不同生长环境 数量性状位点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粳稻垩白性状的QTL检测 被引量:7
5
作者 黎毛毛 徐磊 +5 位作者 任军芳 曹桂兰 余丽琴 高熙宗 贺浩华 韩龙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1-376,共6页
利用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F2群体200个单株为作图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利用SSR标记对稻米垩白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在F3株系均呈连续分布,表现为... 利用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F2群体200个单株为作图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利用SSR标记对稻米垩白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在F3株系均呈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检测到与稻米垩白性状相关的QTL 8个,分别位于第3(5个)、第5(2个)和第6(1个)染色体上,包括与垩白粒率有关的QTL 3个,与垩白大小相关的QTL 2个,与垩白度有关的QTL 3个。其中位于第3染色体RM6832-RM411、RM15456-RM6832和RM6266-RM15456区间的qPGWC3、qACE3 b和qDEC3 b,分别解释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表型变异的43.89%、18.83%和19.57%,为主效QTL。上述3个主效QTL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前人研究结果均不一致,认为是新的QTL。所检测到的8个QTL中,除qPGWC6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无垩白亲本XL005外,其他7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垩白性状值较大的亲本DL115。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基因作用表现为部分显性,垩白度基因作用表现为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垩白性状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粳稻米碱消值的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黎毛毛 徐磊 +5 位作者 任军芳 曹桂兰 余丽琴 贺浩华 韩龙植 高熙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利用碱消值差异显著的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200个单株F2群体为作图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利用SSR标记进行了粳稻碱消值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F2群体中碱消值呈正态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 利用碱消值差异显著的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200个单株F2群体为作图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利用SSR标记进行了粳稻碱消值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F2群体中碱消值呈正态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碱消值相关的QTL3个,qADV3、qADV5和qADV11,分别位于第3、第5和第11染色体的RM14870~RM1284、RM3838~RM3351和RM1812~RM332区间,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6.5%、10.3%和8.1%。qADV5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碱消值较小的亲本XL005,qADV3和qADV11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碱消值较大的亲本DL115;基因作用方式表现为显性或超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碱消值 SSR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Cold Response of Seedling Vigor Traits in Rice 被引量:1
7
作者 韩龙植 乔永利 +5 位作者 张三元 张媛媛 曹桂兰 金钟焕 李圭星 高熙宗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9-246,共8页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the seedling vigor traits under 12℃ cold water irrigation, such as the seedling height, the seedling fresh weight, the seedling dry weight, and their cold response index, were...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the seedling vigor traits under 12℃ cold water irrigation, such as the seedling height, the seedling fresh weight, the seedling dry weight, and their cold response index, were identified using an F2:3 population including 200 individuals and lines derived from a cross of indica and japonica "Milyang 23/Jileng 1" with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ll seedling vigor traits exhibited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near normal in F3 lines; these traits were quantitative trait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genes. Twelve QTLs conferring the seedling vigor traits under cold water irrigation were detected on chromosomes 1, 2, 7, 8, and 12, which explained the observed phenotypic variance from 5.2% to 17.9%. Among them, qCSH2 and qCSH12 were located in RM262-RM263 on chromosome 2 and RM270-RM17 on chromosome 12,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seedling height, qSDW12 and qCSDW1 were located in RM19-RM270 on chromosome 12 and RM 129-RM9 on chromosome 1,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seedling dry weight and its cold response index, and the explained 16.6%, 17.9%, 15.9%, and 16.2% of the observed phenotypic variation, respectively. These QTLs alleles were derived from cold-tolerant parent Jileng 1; the gene actions of the two front genes showed their additive effect, and the two genes belind showed dominant and over dominant effect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eedling vigor cold water irrigation QT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