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喹硫平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分析
1
作者 刘珊珊 庄红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喹硫平导致心血管系统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选取2014—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上报国家不良反应中心的121例喹硫平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药物治疗... 目的调查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喹硫平导致心血管系统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选取2014—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上报国家不良反应中心的121例喹硫平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药物治疗情况,治疗措施及转归等方面,探讨喹硫平导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结果121例患者中,女性占比(61.98%)较大。原患疾病以双相情感障碍为主,为51例(42.15%)。发生不良反应时,用药剂量均较低,仅12例患者剂量超过700mg/d。不良反应以直立性低血压为主(42.98%)。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初期,大部分在用药10d内出现症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方面,直立性低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呈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处理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症状均缓解或恢复正常。结论喹硫平在较小日剂量使用时,仍有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风险。喹硫平还可引起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心悸、高血压、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等。其中QT间期延长是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如心源性猝死。对于存在先天性长QT综合征、心衰、女性、老年等危险因素时,使用喹硫平期间务必做好全面检查,在药物治疗初期,应进行电解质和心电图监护等,避免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心血管系统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 QT间期延长
原文传递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精神病性体验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侯威威 彭兴 +3 位作者 鲁小华 何丹妮 周福春 王传跃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关系以及精神病性体验的中介效应。方法:于2023年3-4月使用方便抽样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量表对1465名单亲... 目的:探讨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关系以及精神病性体验的中介效应。方法:于2023年3-4月使用方便抽样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量表对1465名单亲家庭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精神病性体验的检出率分别为19.7%、19.9%、11.9%,其中10.58%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PTSD症状,9.15%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明显的PTSD症状;离异型和丧偶型单亲家庭大学生在精神病性体验、睡眠质量、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检出率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睡眠质量和精神病性体验及分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精神病性体验和睡眠质量的正向预测显著(β=0.52,0.49;P<0.001),精神病性体验对睡眠质量的正向预测显著(β=0.14,P<0.001);精神病性体验总分及各分维度(迫害观念、奇异体验、知觉异常)在单亲家庭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睡眠质量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3.01%、11.61%、9.78%、2.76%。结论:单亲家庭大学生往往面临更多的心理挑战。在单亲家庭大学生群体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精神病性体验可以正向预测睡眠质量,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既能直接预测睡眠质量,也能通过精神病性体验的中介作用预测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病性体验 睡眠质量 大学生
下载PDF
中国脑小血管病的神经影像学诊断标准及名词标准化定义——来自中国卒中学会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玮琪 徐佳洁 +16 位作者 陆瑶 王玲 曹瑾怡 陈鸿宾 郭蕾 吕琰琛 汤晗 王赞 徐非凡 颜庭梦 应云清 仲伟逸 周蓉 陆正齐 程忻 王伊龙 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404,共30页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一类以脑内小血管受损为主的临床影像综合征,可能会导致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疾病与其他功能障碍等。自2013年血管性神经病变的影像报告标准(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一类以脑内小血管受损为主的临床影像综合征,可能会导致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疾病与其他功能障碍等。自2013年血管性神经病变的影像报告标准(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STRIVE)发布以来,SVD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得到了初步的分类与标准化。然而,在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中,对SVD影像特征的认识和应用仍存在诸多不一致和不规范之处。随着对SVD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探索与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SVD影像特征和定量标志物被相继发现,为SVD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更为全面且精准的信息。在此基础上,STRIVE-2应运而生,以期能更全面地揭示SVD对脑功能与结构的影响。为了规范中国SVD的神经影像学评估和诊断,本共识将在STRIVE-2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SVD的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推动SVD影像学诊断术语的标准化,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影像学诊断 定义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的诊治现状及未来探索之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3-374,共12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组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主要累及颅内小血管,起病隐匿。CSVD与卒中、认知下降、情感障碍、步态异常及尿便失禁密切相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但CSVD的致...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组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主要累及颅内小血管,起病隐匿。CSVD与卒中、认知下降、情感障碍、步态异常及尿便失禁密切相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但CSVD的致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诊断标准不统一,临床诊疗和试验研究面临重大挑战。本文旨在汇总当前CSVD的可能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研究的进展及局限性,展望CSVD未来可能的临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诊断 分类 病理 影像学特征 治疗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临床特征
5
作者 甄文凤 杨婧 +2 位作者 朱丹迪 马向林 张庆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6-551,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住院的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在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抑郁症患者(年龄≥60岁),其中合并VTE者65例(VTE组),无VTE发生的患...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住院的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在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抑郁症患者(年龄≥60岁),其中合并VTE者65例(VTE组),无VTE发生的患者78例(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情况、疾病特点、VTE既往史、个人史,以及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血脂水平、D-二聚体等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合并VTE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TE组患者年龄较大[(70.94±5.88)岁vs.(68.04±4.92)岁],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较高[(26.35±9.28)分vs.(23.19±5.94)分],有VTE既往史的比例较大[13例(20.0%)vs.6例(7.7%)],卧床>72 h比例较高[42例(64.6%)vs.31例(39.7%)],HDL-C水平偏低[(1.27±0.27)mmol/L vs.(1.39±0.28)mmol/L],D-二聚体水平较高[1.91(0.82,3.51)mg/L FEU vs.0.48(0.25,0.80)mg/L FE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D总分(OR=1.077,P=0.018)、VTE既往史(OR=4.339,P=0.023)、卧床>72 h(OR=2.449,P=0.044)及D-二聚体水平(OR=2.404,P<0.001)是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抑郁症住院合并VTE患者具有年龄偏大、抑郁症状较重、HDL-C水平偏低、D-二聚体水平较高、有VTE既往史及卧床>72 h等临床特点。抑郁症状、VTE既往史、卧床>72h及D-二聚体水平可能是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合并VTE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住院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 临床特征 卧床 D-二聚体
下载PDF
8种抗精神病药、13种抗抑郁药及9种活性代谢物在人血清中的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贺静 凌四海 +3 位作者 何山 周春燕 郭桂欣 李文标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401-408,共8页
目的研究8种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帕利哌酮、氯氮平、氯丙嗪)、13种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安非他酮、度洛西汀、多虑平、氟伏沙明、氟西汀、氯米帕明、米氮平、帕罗西汀、曲唑酮、舍曲林、文拉法辛、... 目的研究8种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帕利哌酮、氯氮平、氯丙嗪)、13种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安非他酮、度洛西汀、多虑平、氟伏沙明、氟西汀、氯米帕明、米氮平、帕罗西汀、曲唑酮、舍曲林、文拉法辛、西酞普兰)及9种活性代谢物(脱氢阿立哌唑、脱烷基喹硫平、去甲氯氮平、去甲替林、羟安非他酮、去甲多虑平、去甲氟西汀、去甲氯米帕明、O-去甲文拉法辛)在人血清中的稳定性,为这些药物在实施治疗药物监测过程中的样本传输、检测、存储条件的确定以及质控血清、标准曲线校准血清保存条件和保存期限的确定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以混合健康人血清为基质配制质控血清,进行稳定性考察,分别考察目标药物及活性代谢产物在室温(12 h、24 h、72 h)、2~8℃冷藏(2 d、5 d、7 d)、-80℃超低温(14个月)保存及3次反复冻融的稳定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被分析物的血清浓度。结果安非他酮在室温、2~8℃冷藏保存条件下质控血清测得浓度的负偏倚>40%,但在-80℃超低温保存14个月及3次反复冻融条件下测得浓度的偏倚均在±15%内。其他药物及代谢物在各考察条件下测得浓度的偏倚均在±15%内。但在室温条件下,随着放置时间延长,脱烷基喹硫平、度洛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氟西汀、去甲氟西汀、去甲替林、阿米替林、氯丙嗪、氯米帕明及去甲氯米帕明测得浓度的负偏倚逐渐增加。结论在人血清基质中,安非他酮在室温和2~8℃冷藏的条件下不稳定。其余8种抗精神病药、12种抗抑郁药及9种活性代谢物在室温下可稳定72 h,但在室温下存放超24 h后,部分药物存在降解趋势,建议放入2~8℃的冰箱中保存,在此条件下可稳定至少7 d。本文所研究的所有药物及活性代谢物的质控血清可在-80℃冰箱中保存至少14个月,3次反复冻融不影响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稳定性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7
作者 仲捷 李雪 贾竑晓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分析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根据尿酸结果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n=127)和有高尿酸血症组(n=73),对... 目的:分析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根据尿酸结果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n=127)和有高尿酸血症组(n=73),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无高尿酸血症患者组相比较,有高尿酸血症患者组的年龄及发病年龄小、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者比例高、吸烟者比例高、白蛋白低、三酰甘油高、高密度脂蛋白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有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比例高(P均<0.05)。分析结果显示,BMI高、阳性症状评分高均是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OR均>1.00,P均<0.05);年龄小、不吸烟、未患有高血压及高血脂均是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患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OR均<1.00,P均<0.05)。结论: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尿酸水平与精神症状相关,阳性症状、BMI指数、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是其患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未治疗 高尿酸血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在高糖处理的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曌慧 刘潇 +4 位作者 周玥 魏心怡 王玥 李俊发 赵丽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 探索高糖条件下小胶质细胞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 TREM2)的表达情况,以及TREM2在高糖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增殖、迁移和吞噬中的作用。方法 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处理组(67.5 m... 目的 探索高糖条件下小胶质细胞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 TREM2)的表达情况,以及TREM2在高糖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增殖、迁移和吞噬中的作用。方法 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处理组(67.5 mmol/L葡萄糖,24 h),检测小胶质细胞数量、Iba1和TREM2的表达水平;转染TREM2的siRNA,检测小胶质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加入带有荧光标签的淀粉样蛋白β(Aβ),观察小胶质细胞对Aβ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小胶质细胞相比,高糖处理后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下降(P<0.001),而TREM2和Iba1表达显著升高(P<0.001)。高糖和TREM2均不影响小胶质细胞的增殖能力。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处理后小胶质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5),而TREM2对高糖小胶质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显著影响。与正常小胶质细胞相比,高糖处理组小胶质细胞对Aβ的吞噬能力显著下降(P<0.001),TREM2 siRNA敲减后高糖小胶质细胞对Aβ的吞噬能力进一步下降(P<0.001)。结论 高糖处理后小胶质细胞TREM2表达明显升高,其主要影响小胶质细胞对Aβ的吞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小胶质细胞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中青年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及性别差异
9
作者 孙倩 姜玮 +3 位作者 李艳茹 王楠 侯冷冰 任艳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3-348,共6页
目的初步探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中青年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中青年抑郁发作患者,完成6次MECT,分别在基线、第3次MECT后、第... 目的初步探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中青年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中青年抑郁发作患者,完成6次MECT,分别在基线、第3次MECT后、第6次MECT后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对抑郁、焦虑症状和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分别在青年组和中年组中比较性别差异。结果纳入抑郁发作患者共122例,其中青年组83例、中年组39例。两组中,基线HAMD及HAMA评分、MECT后HAMD减分率均无性别差异(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青年组中,RBANS总分、视觉广度因子分、注意因子分的时点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基线时提高,性别分组效应和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中,RBANS总分、视觉广度因子分的时点-性别分组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RBANS总分、视觉广度因子分、注意因子分在第6次MECT后较基线时提高(P<0.05),时点效应和性别分组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抑郁患者MECT后认知功能整体有所改善,中年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存在性别差异,需依据患者性别、年龄特征优化MECT方案,以减轻认知功能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抑郁 抑郁发作 认知功能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IL-15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10
作者 聂亚丹 贺毅 +4 位作者 孙作厘 杨健 罗燕婷 刘明霞 王海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7,共8页
IL-15作为免疫调控的关键分子,主要由髓系细胞分泌产生。IL-15在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记忆CD8+T细胞稳态和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广泛表达、严格分泌的特性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潜能。IL-15与IL-15受体特异性... IL-15作为免疫调控的关键分子,主要由髓系细胞分泌产生。IL-15在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记忆CD8+T细胞稳态和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广泛表达、严格分泌的特性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潜能。IL-15与IL-15受体特异性结合后,激活下游JAK/STAT、Ras/Raf/MAPK及PI3K/AKT等多种信号通路,通过诱导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抗感染等生物学效应。本文主要综述了IL-15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中的作用与相关机制,并总结了以IL-15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小分子激动剂和抑制剂,以期为深入探究IL-15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5 IL-15受体 肿瘤 自身免疫疾病 神经精神疾病 激动剂 抑制剂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卒中防治的“异”与“同”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枘南(综述) 王伊龙(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13,F0002,共8页
脑小血管病是由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血管而导致一系列复杂且异质性较强的脑血管综合征。脑小血管病的症状多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根据神经影像学表现可分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腔隙、假定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 脑小血管病是由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血管而导致一系列复杂且异质性较强的脑血管综合征。脑小血管病的症状多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根据神经影像学表现可分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腔隙、假定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脑皮质表面铁沉积、脑萎缩。目前脑小血管病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也缺乏特殊治疗方法,考虑其与脑卒中在危险因素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等方面存在相似性,故临床可借鉴卒中的防治方法,如降低血压、抗血小板等来进行脑小血管病的治疗,但由于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卒中的治疗对脑小血管病来说并不完全适用,并且还需根据患者个体的情况综合评估。文章对脑小血管病与卒中防治的异同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疾病 卒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TREM2突变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2
作者 刘潇 王曌慧 +4 位作者 魏心怡 周玥 赵丽 王玥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30-636,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寻糖尿病(DM)合并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突变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核心基因及可能的治疗靶点。方法利用微阵列数据分析,分别得到糖尿病合并TREM2突变相关认知功能障碍2个疾病的差异基因并交集得到共同的差异...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寻糖尿病(DM)合并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突变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核心基因及可能的治疗靶点。方法利用微阵列数据分析,分别得到糖尿病合并TREM2突变相关认知功能障碍2个疾病的差异基因并交集得到共同的差异基因。对其进行GO分析、KEGG和Reactome通路分析,利用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最后利用水迷宫检测糖尿病和TREM2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SNAP25表达的变化。结果在这2个数据集中,有19个基因变化相同,这些基因主要在与神经元和代谢相关的生物过程和通路富集。根据PPI分析结果,确定DNER、GFAP、GRM5、SNAP25为核心基因。Trem2敲除加重糖尿病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糖尿病小鼠海马SNAP25表达明显增加,Trem2敲除后SNAP25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发现19个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中TREM2相关基因,得到4个核心基因。这些结果为治疗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首发及复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fMRI研究:基于低频振幅和脑功能连接
13
作者 王赟 周晶晶 +5 位作者 陈熊鹰 张志芳 刘瑞 冯媛 周媛 王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3-988,共6页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基于低频振幅(ALFF)及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sFC),对比分析首发、复发抑郁症(MD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脑自发活动及脑功能连接的差异,旨在探索首发及复发MDD的神经病理机制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基于低频振幅(ALFF)及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sFC),对比分析首发、复发抑郁症(MD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脑自发活动及脑功能连接的差异,旨在探索首发及复发MDD的神经病理机制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7例首发MDD患者和35例复发MDD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通过广告招募11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各脑区ALFF值的差异,进而将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作为种子点进行rsFC分析。结果:三组之间左侧颞上回和颞中回ALF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FWE)=0.007)。事后分析发现复发MDD组左侧颞上回和颞中回的ALFF值均高于首发MDD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01,Bonferroni校正);而首发MDD组与对照组之间此指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nferroni校正)。三组之间左侧颞上/中回-右侧楔前叶rsF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_(FWE)=0.002)。事后分析发现首发和复发MDD组的rsFC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Bonferroni校正);复发组rsFC值高于首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nferroni校正)。结论:首发及复发MDD患者表现出左侧颞叶脑自发活动和左侧颞叶-楔前叶脑功能连接的异常及不同,这有助于区别首发及复发MDD的神经病理机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静息态功能连接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赵昕 王雪 +4 位作者 袁晓菲 王巍巍 徐劲节 吴涵 姜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1924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情况,根据患者是...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1924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再入院将其分为再入院组和未再入院组。采用COX多元回归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1924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347例,再入院率为18.04%(347/1924);两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精神疾病家族史、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既往住院次数、病程、伴精神病性症状、心境稳定剂应用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既往住院次数多、伴精神病性症状、单用一种心境稳定剂均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较大、既往住院次数多、伴精神病性症状、单用一种心境稳定剂均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再入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5
作者 杨营营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422,共9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领域。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6月19日血管周围间隙相关英文论著。使用CiteSpace V6.3.R1软件分析文献的发文国家...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领域。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6月19日血管周围间隙相关英文论著。使用CiteSpace V6.3.R1软件分析文献的发文国家、研究机构、作者的合作网络,参考文献、第一作者、期刊的共被引网络,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关键词及参考文献共被引的突现情况;使用VOSviewer 1.6.15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549篇文献。2013—2023年的年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美国的发文量最多,其次为中国。发文量位列前3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爱丁堡大学。合作网络分析发现国家间合作相对紧密,国内研究机构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较少。爱丁堡大学的Wardlaw Joanna M发文量最多。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前10个高频关键词分别为小血管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MRI、脑、Virchow-Robin间隙、阿尔茨海默病、痴呆、风险、卒中和类淋巴系统。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脑小血管病、痴呆、MRI为当前研究热点,类淋巴系统为新兴的研究方向。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弥散成像从2021年至今备受关注。结论近10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热度逐年攀升。脑小血管病是主要的研究热点,类淋巴系统为新兴的研究方向,前沿领域为弥散张量成像等MRI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文献计量学 脑小血管病 类淋巴系统 弥散成像
下载PDF
不同神经心理症状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关系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胡琨 管玲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413,共9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由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血管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学综合征,其在国际上尚无统一诊断标准,症状轻微,故临床上主要根据神经影像学表现分为新近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腔隙...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由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血管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学综合征,其在国际上尚无统一诊断标准,症状轻微,故临床上主要根据神经影像学表现分为新近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腔隙、假定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脑皮质表面铁沉积和脑萎缩。证据表明,CSVD可能与诸多神经心理学症状相关,然而,神经心理症状与CSVD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情感淡漠、疲劳、焦虑、抑郁和心理应激与CSVD影像学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神经心理症状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关联研究
17
作者 吴元贞 罗杰 +1 位作者 郑毅 何凡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10 510名6~16岁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包括一般社会资料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10 510名6~16岁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包括一般社会资料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分析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联。结果:10 510名受试者中有5.4%存在抑郁情绪,与父亲的惩罚、过度干涉、拒绝否定和母亲的过度干涉和惩罚、人际关系压力呈明显正相关,与母亲的情感温柔以及父亲的关爱呈明显负相关。11.33%存在自杀意念,与父亲的惩罚、过度干涉和母亲的过度干涉和拒绝否定、人际关系压力呈明显正相关,与父亲的保护呈负相关。结论:积极教养方式是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消极养育方式和人际关系压力可增加青少年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情绪 自杀意念 父母教养方式 压力性生活事件 青少年
下载PDF
两种微电流刺激仪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董芳 迟勇 +4 位作者 袁晓菲 周晶晶 田腾飞 翟屹民 姜涛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8期905-908,共4页
目的评价两种微电流刺激仪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研究时间为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12月12日,共纳入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 目的评价两种微电流刺激仪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研究时间为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12月12日,共纳入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使用北京麦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电流刺激仪,对照组使用美国ELECTROMEDICAL PRODUCTS INTL.INC公司生产的微电流刺激仪,疗程2周。以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疗效评估。以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估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第2周末PSQI量表总分较基线分别降低(4.44±2.54)分和(4.36±2.53)分,两组均数差值为0.08,差值95%CI-0.87820~1.03820,CI下限大于负非劣效界值(-2),试验组PSQI量表评分改善平均值非劣效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为83.6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33%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事件主要有头晕、刺痛、心慌和恶心。结论国产微电流刺激仪治疗原发性失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流刺激 原发性失眠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
下载PDF
224例精神科常用药物致白细胞减少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庄红艳 陈小萍 +4 位作者 刘珊珊 刘宇 牛松 张怡 果伟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6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科常用药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医院药物警戒数据平台2004年1月至2021年6月使用精神科常用药物后出现白细胞减少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病例224例。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转归情况、原患疾病、用... 目的探讨精神科常用药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医院药物警戒数据平台2004年1月至2021年6月使用精神科常用药物后出现白细胞减少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病例224例。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转归情况、原患疾病、用药种类、具体药物数量占比,以及白细胞减少发生时的用药剂量、潜伏期及白细胞计数(WBC)。结果患者以女性(137例、61.16%)及青年(18~44岁、129例、57.59%)居多,体质量以60~69 kg居多(80例、35.71%);转归多为好转(137例、61.16%),其次为痊愈(81例、36.16%)。原患疾病以双相情感障碍(78例、34.82%),精神分裂症(74例、33.04%)为主;主要致病药物为抗精神病药(17种、132例、58.93%)、心境稳定剂(8种、38例、16.96%),抗抑郁药(13种、29例、12.95%),具体药物分别以富马酸喹硫平片(41例、18.30%),丙戊酸钠缓释片(27例、12.05%),奥氮平片(19例,8.48%)为主。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例,患者多在用药后15 d内(最多32 d)出现白细胞减少,出现时药物剂量均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WBC均值多为(3.0~3.9)×10^(9)/L。结论精神科疾病患者白细胞减少与该科多种药物(尤其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和抗抑郁药)的使用有关。服药后32 d内,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和相关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白细胞减少 药品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回眸2022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伊龙 陈玮琪 +8 位作者 叶瑾怡 周梦圆 江凌玲 刘东 邱宝山 高颖 赵一龙 王赞 李鹏飞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期17-41,共25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由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是复杂且具有较强异质性的一大类脑血管综合征。CSVD的发病率与...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由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是复杂且具有较强异质性的一大类脑血管综合征。CSVD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超过70%,可造成认知障碍、二便障碍、步态不稳等一系列问题,且显著增加卒中、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风险,是亟待解决的临床和大众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龄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脑小血管病临床试验设计框架 炎症 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