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儿童医院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实施前后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贾海亭 孙琳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8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评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1月未实施临床路径的15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为对照组,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实施临床路径的126例先天性... 目的:评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1月未实施临床路径的15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为对照组,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实施临床路径的12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为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观察指标包括:术前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再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术前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床位费用、麻醉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费用、西药费用、一次性材料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儿术后出现伤口渗血,实验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患儿行二次手术,实验组无再次手术患儿;对照组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超过24 h的比率为83.33%(130/156),而实验组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超过24 h的比率为0.79%(1/126)。实施临床路径后变异率为49.64%(69/139)。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可以缩短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住院天数,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但住院费用较前增加,且实施过程中变异率较高,因此需对临床路径加以完善并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临床路径 儿童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联合3D打印技术在儿童足踝畸形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浩 李海艟 +1 位作者 刘虎 郭东 《医学教育管理》 2024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3D打印技术在儿童足踝畸形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轮转的40名儿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名...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3D打印技术在儿童足踝畸形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轮转的40名儿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对照组及试验组的学习内容均为儿童常见足踝畸形,包括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垂直距骨、高弓内翻足、扁平外翻足的解剖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讲解,利用足踝畸形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及正常踝关节模型进行授课。试验组采用基于足踝畸形3D打印模型的CBL模式进行教学。即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科调取足踝畸形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数据资料,制作3D打印模型,教师借助3D模型为试验组进行立体展示,对足踝畸形的解剖结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进行讲解。课后通过主观问卷及客观考核判断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在主观问卷调查自我评价得分和客观考核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联合3D打印技术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对儿童足踝畸形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具备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3D打印技术 足畸形 踝畸形
下载PDF
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
3
作者 赵梦奇 祁新禹 +4 位作者 刘昊楠 郭东 白云松 李承鑫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评估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 目的评估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的29例重度腰椎滑脱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27例,年龄(9.9±2.6)岁,术前滑脱Meyerding分度为Ⅲ度16例、Ⅳ度9例、Ⅴ度4例。记录患儿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2年时的腰椎滑脱率、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滑脱角(slip angle,SA)等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儿腰腿痛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2年及以上,平均随访时间(31.8±10.9)个月。患儿SVA[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37.8±21.5)°比(21.1±8.2)°]、LL[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52.2±19.3)°比(34.5±11.7)°]、PT[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39.4±14.0)°比(26.4±8.2)°]、SS[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27.8±10.7)°比(35.2±7.9)°]、SA[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26.4±14.4)°比(10.7±5.2)°]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TK[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14.4±9.3)°比(15.5±5.4)°]、PI[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67.3±12.5)°比(61.6±10.9)°]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SVA[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21.1±8.2)°比(19.9±8.2)°]、TK[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15.5±5.4)°比(20.1±7.5)°]、PT[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26.4±8.2)°比(30.7±11.4)°]、SS[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35.2±7.9)°比(41.0±11.0)°]和SA[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10.7±5.2)°比(10.6±6.0)°]均无明显变化(P>0.05),LL[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34.5±11.7)°比(46.3±11.8)°]和PI[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61.6±10.9)°比(71.7±13.8)°]明显增大(P<0.05)。术后2年时VAS评分由术前(5.6±1.1)分降至(0.4±0.2)分(t=17.030,P<0.05),JOA评分由术前(11.9±2.9)分升至(20.4±2.8)分(t=-17.972,P<0.05),有效率达96.6%。2例术后出现神经刺激症状,1例出现伤口皮下积液,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时平均滑脱复位率为(82.6±6.7)%,脊柱融合率为100%。结论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DDS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重建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良性 腰椎滑脱 影像学参数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和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儿童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比较
4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3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春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2-457,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致儿童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 目的对比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致儿童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脓液培养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8例急性骨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类分为MRSA组(24例)和MSSA组(44例)。对比分析MRSA组和MSSA组起病初期最高体温、炎症指标、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部位、有无关节炎、住院天数、手术次数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发病部位、并发症、年龄、发病时间、起病初期最高体温、白细胞升高程度、中性粒细胞升高程度、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A组和MSSA组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分别为(93.99±61.38)mg/L和(65.90±49.14)mg/L,住院天数分别为(39.75±15.16)天和(29.52±8.45)天,手术次数分别为(3.58±1.61)次和(2.68±0.77)次;MRSA组、MSSA组分别有11例(11/24,45.83%)、9例(9/44,20.45%)伴有临近关节炎;在同时出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患儿中(MRSA组18例、MSSA组40例),MRSA组和MSSA组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比值分别为(2.17±0.98)和(1.46±1.07);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MSSA致儿童急性骨髓炎相比,MRSA引起的急性骨髓炎易合并关节炎,需要接受更多次手术治疗,住院时间较长。MRSA致儿童急性骨髓炎在起病初期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较高,在同时出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患儿中,MRSA致儿童急性骨髓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的比值较MSSA致儿童急性骨髓炎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文玉伟 齐克飞 +2 位作者 于嘉智 王春华 刘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济南市儿童医院骨科创伤外科收治的20例(22膝)习惯性髌骨脱位患儿临床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5.8~15岁(平均8.5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济南市儿童医院骨科创伤外科收治的20例(22膝)习惯性髌骨脱位患儿临床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5.8~15岁(平均8.5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9例,10膝)和切开组(11例,12膝)。关节镜组采用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切开组采用传统切开手术。两组术式均为膝关节外侧松解、内侧紧缩及髌韧带半腱转移。比较两组患儿基本临床资料、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之间差异。结果20例患儿(22膝)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随访24个月(18~36个月),患儿均恢复膝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无一例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切开组再脱位1例,关节镜组无一例相关并发症。关节镜组与切开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与切开组手术时间[95.5(94.3,97.8)min比99.0(95.0,111.3)min]、出血量[(23.00±5.89)mL比(50.83±8.21)mL]、切口长度[(6.60±0.70)cm比(13.50±2.39)cm]、住院时间[7.0(7.0,9.0)d比9.0(7.0,10.0)d]、膝关节恢复正常活动时间[(65.50±6.43)d比(75.83.00±11.25)d]、完全负重时间[(8.70±0.95)周比(10.58±2.02)周]、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95.00(92.75,95.25)分比90.00(86.25,94.2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髌股适合角[(-8.2±1.75)°比(-8.5±2.32)°]、外侧髌股角[(6.80±1.87)°比(7.17±1.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切开方式,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且不会出现术后再脱位,是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关节镜检查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2004年北京市0~6岁儿童肢体残疾抽样调查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琳 祈新禹 +3 位作者 孙保胜 邵翠霞 施继良 王晓华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709-713,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得到北京市肢体残疾儿童的第一手资料,为北京市今后制定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政策、康复规划和康复工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4年4~11月由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北京市卫生局联合组织实施了0~6岁残疾儿童5类残疾抽样调查,包... 目的通过调查得到北京市肢体残疾儿童的第一手资料,为北京市今后制定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政策、康复规划和康复工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4年4~11月由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北京市卫生局联合组织实施了0~6岁残疾儿童5类残疾抽样调查,包括肢体部分。结果本次调查0~6岁儿童共28738例,筛查出可疑肢体残疾256例,筛查阳性率为0.89%;确诊肢体残疾61例,残疾现患率为2.12‰;共诊断出各类肢体障碍182例,疾病现患率为6.34‰。本次调查61例肢体残疾儿童中,肢体残疾四级(轻度)30例(49.2%),三级(中度)19例(31.1%),二级(重度)8例(13.1%),一级(极重度)4例(6.6%)。结论本次调查发现,0~6岁儿童肢体残疾的致残原因中大脑性瘫痪居首位,故应当特别关注大脑性瘫痪儿童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根据本次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提出6项政策建议,供政府和相关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样调查 肢体残疾儿童 北京
下载PDF
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在儿童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东 罗焱中 +4 位作者 侯昊 姚子明 刘昊楠 芮岩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48-955,共8页
目的探讨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在儿童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因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接受单节段半椎体切除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在儿童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因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接受单节段半椎体切除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取传统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35例,采取后路半椎体切除、前方结构重建(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联合后方植骨融合固定术。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手术及手术后随访情况。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相关矢状位和冠状位影像学参数,评估畸形矫正情况及治疗效果;通过随访过程中拍摄的脊柱CT片评估椎间及后方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性别、身高、年龄、体重、半椎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冠状面参数(主弯Cobb角、近段代偿弯、远端代偿弯、冠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及矢状面参数(节段性后凸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矢状面平衡、腰椎前凸角)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和冠状面参数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发现,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主弯Cobb角和节段性后凸角的丢失较对照组明显要少,分别为(0.6±1.7)°比(2.7±2.9)°、(0.6±2.2)°比(3.2±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复查CT显示,观察组1级椎间融合率较对照组更高(68.6%比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大块自体骨原位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可通过前方骨块的支撑与重建,获得满意的椎间融合,矫正效果良好,尤其对于腰椎前凸角度的重建有优势。由于前方椎间的支撑与融合,从长期来看,更利于术后侧后凸角度的维持,可避免矫形角度的过多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半椎体切除术 大块自体骨 原位植骨融合 前方重建 椎间融合 儿童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辅助PBL及CBL教学法在小儿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曹隽 张学军 +1 位作者 白云松 高荣轩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2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索采用3D打印模型辅助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小儿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轮转小儿... 目的 探索采用3D打印模型辅助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小儿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轮转小儿骨科的54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4名)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小儿骨科常见病教学;研究组(30名)采用3D打印模型辅助PBL及CBL教学法进行教学,轮转结束后采用理论考核、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在DOPS评价中的解剖结构了解及操作步骤熟练程度、对患者进行病情告知、与上级医师沟通以及总分均较对照组表现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辅助的小儿骨科教学,可改善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并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小儿骨科 临床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后路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刘虎 郭东 +1 位作者 张学军 姚子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后路寰枢椎螺钉钢板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治疗的22例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患儿... 目的初步探讨后路寰枢椎螺钉钢板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治疗的22例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患儿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10例;年龄(8.2±2.8)岁。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系统分级评估手术前后脊髓损伤程度及改善情况。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s interval,ADI)、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CAA),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记录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spinal cord,SAC),评估脊髓压迫情况;记录植骨融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5.8±14.5)个月。20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术,2例经口松解后再行后路复位融合术;22例患儿术中无一例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ADI分别为(2.6±1.3)mm、(2.7±1.0)mm,CAA分别为(143.1±6.4)°、(142.7±8.5)°,SAC分别为(18.7±3.4)mm、(18.9±3.0)mm;与术前ADI[(9.0±3.2)mm]、CAA[(120.5±13.1)°]、SAC[(13.6±5.2)mm]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末次随访时,术前有神经症状的13例患儿ASIA分级均达到E级,所有患儿颈椎CT重建可见骨性融合良好,寰枢椎均达到解剖复位,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采用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可使寰枢椎获得解剖复位及良好固定,并可获得较理想的植骨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先天畸形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射频消融和开放手术治疗儿童股骨骨样骨瘤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范竟一 孙保胜 +1 位作者 张学军 郭东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和开放手术治疗儿童股骨骨样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04至2023-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样骨瘤(术后病理证实)患者24例,其中射频消融组11例(男8例,女3例),开放手术组13例(男9例,女4... 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和开放手术治疗儿童股骨骨样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04至2023-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样骨瘤(术后病理证实)患者24例,其中射频消融组11例(男8例,女3例),开放手术组13例(男9例,女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疼痛评分,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出血量,术中CT扫描次数;影像资料包括术前瘤体直径及末次随访有无复发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射频消融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73±1.19)ml和(12.31±5.99)ml,住院时长分别为(8.27±1.27)d和(12.23±1.88)d,术中CT扫描次数分别为(1.64±0.81)次和(0.31±0.48)次,术后3 d VAS评分分别为(1.73±0.65)和(3.62±0.87),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有1例发生轻度热损伤,开放手术组有1例术后复发。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股骨骨样骨瘤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疼痛症状缓解快等优点,值得推广,但应注意避免热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儿童 股骨 骨样骨瘤 效果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昊楠 李多依 +6 位作者 张瀚文 赵梦奇 郭东 祁新禹 白云松 李宇璇 张学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将患儿分为ERAS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ERAS组采用加速康复模式进行管理,包括入院宣教、加强营养、减少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避免过量补液、减少引流管留置、多模式镇痛等15项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及化验指标,临床指标包括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d内疼痛评分、体温、进食水量;化验指标包括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d内ERAS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患儿饮食恢复更快,每日进食水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术后3d内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次和44例次每日最高体温>38.5℃,ERAS组明显偏低(χ^(2)=7.211,P=0.007)。ERAS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分别为11.0±5.6h和30.1±8.1h(t=-13.028,P<0.001),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d(6,7d)和7d(6,7d)(Z=-0.206,P=0.040),ERAS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17.8%)和6例(13.3%)患儿发生并发症(χ^(2)=0.338,P=0.561),两组均以轻度腹痛或腹胀最为常见。术后第1、3天两组患儿Hb和AL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ERAS组和对照组IL-6分别为147.7±116.1mmol/L和184.5±144mmol/L(t=-1.334,P=0.186),术后第3天IL-6分别为19.4±12.2mmol/L和33.5±26.3mmol/L(t=-3.252,P=0.002),ERAS组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结论:与传统模式相比ERAS可有效提高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管理水平,促进患儿术后早期恢复,降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脊柱畸形 手术 应激反应 儿童
下载PDF
1例儿童Charcot-Marie-Tooth病INF2基因突变诊断及治疗分析
12
作者 贾海亭 李瑞 +3 位作者 孙琳 律玉强 于嘉智 刘毅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1例Charcot-Marie-Tooth病(CMT)患儿的病例资料和INF2基因突变情况,总结该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例因双侧足部畸形就诊于的患儿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测序分析,并对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男性患... 目的分析1例Charcot-Marie-Tooth病(CMT)患儿的病例资料和INF2基因突变情况,总结该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例因双侧足部畸形就诊于的患儿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测序分析,并对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男性患儿,10岁,双足内收内翻畸形,双下肢腓骨肌萎缩无力,肌电图提示多发性神经受损。基因检测显示,定位于14号染色体上的INF2基因存在1处杂合突变,c206T>C(p.L69P),该杂合突变Sanger测序的家系验证结果显示为新生突变,父母均无该位点突变。文献检索发现,该患儿临床表型与国外已报道的病例相似,但该患儿目前尚无肾脏受累表现;国内尚无报道。行右足跟腱延长+胫后肌、腓骨长肌、胫前肌三腱编织合一+跖腱膜切断手术治疗,术后足部外观恢复较好,仍在随诊观察中。结论该例患儿INF2基因杂合突变导致CMT病,临床表现为腓骨肌萎缩无力和足部畸形;CMT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有无相关家族史、神经电生理和病理学检查以及分子遗传学检测做出综合判断;足部畸形可采用手术矫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2基因突变 CHARCOT-MARIE-TOOTH病 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 腓骨肌萎缩症 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诊断 畸形矫正术
下载PDF
儿童颈椎后凸畸形治疗的挑战和经验:一项16例患者的单中心回顾性总结
13
作者 张瀚文 姚子明 +3 位作者 郭东 刘昊楠 李承鑫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21-1028,共8页
目的总结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致畸原因、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疗效和预后... 目的总结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致畸原因、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疗效和预后。根据临床资料收集时间,将所有患儿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颈椎后凸角、后凸矫正率和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分级进行分组对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颈椎后凸畸形患儿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8.2±4.7)岁。致畸原因:先天性9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3例、结核性2例、医源性1例和外伤性1例。16例颈椎后凸畸形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一例血管神经和周围脏器损伤,围手术期无一例严重并发症。9例行单纯前路手术,主要术式为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前路序贯椎间扩张矫形术;6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其中1例采用分期手术);1例行单纯后路手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前颈椎后凸角为47.0°(43.0,55.5)°,术后颈椎后凸角为6.5°(0,15.8)°,末次随访时颈椎后凸角为9.5°(6.5,13.3)°,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后凸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Z=-4.836,P<0.001;Z=-4.829,P<0.001),但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93,P=0.111)。术后随访3个月,患儿均内固定在位且术区骨性融合;随访期间,6例出现远端交界性后凸,3例出现临近节段退变。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分级评级均为E级,较术前明显好转(Z=14.545,P<0.001)。结论儿童颈椎后凸畸形临床罕见,根据病因和局部畸形情况个体化设计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预后,但需警惕远期邻近节段退变和远端交界性后凸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先天畸形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儿童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的治疗
14
作者 文玉伟 贾海亭 +2 位作者 王春华 刘涛 于嘉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骨科创伤外科于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5例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短管状骨12例、扁平... 目的探讨儿童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骨科创伤外科于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5例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短管状骨12例、扁平骨3例;男9例,女6例;年龄1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42.3个月。15例均采用负压辅助愈合系统(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收集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体温、炎症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患肢功能等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组15例中10例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6例有发热,7例血白细胞计数、血沉、CRP升高。15例经切开清创、VAC负压引流后,炎症指标均降至正常。11例短管状骨和2例扁平骨骨髓炎恢复良好;1例髌骨骨髓炎患儿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膝关节功能正常;1例趾骨骨髓炎患儿术后存在足趾短缩。结论儿童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临床表现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少,炎症指标可无明显升高,诊断主要依靠MRI检查,VAC负压引流治疗有效,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短管状骨 扁平骨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儿童骨盆骨髓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3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春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儿童骨髓炎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而骨盆骨髓炎较为少见,在儿童骨髓炎中约占3%~8%[1],右侧的发生率是左侧的2倍[2],临床多表现为发热、髋部疼痛、跛行等。因其临床症状和其他一些疾病重叠,往往会导致延迟诊断。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2例... 儿童骨髓炎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而骨盆骨髓炎较为少见,在儿童骨髓炎中约占3%~8%[1],右侧的发生率是左侧的2倍[2],临床多表现为发热、髋部疼痛、跛行等。因其临床症状和其他一些疾病重叠,往往会导致延迟诊断。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2例骨盆骨髓炎患者,并相关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1.1 病例1女,5岁3个月,于2022年1月4日因“左侧腹股沟疼痛伴间断发热8 d”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腹股沟 附属儿童医院 长骨干骺端 髋部疼痛 延迟诊断 骨髓炎 病例资料 骨盆
下载PDF
18例儿童足部骨髓炎临床特征分析
16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4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春华 王世富 《骨科》 CAS 2023年第6期536-539,546,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足部骨髓炎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3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8例儿童足部骨髓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孩13例,女孩5例,年龄为1个月14天~11岁,就诊时发病时长为3天~2个月。发病部位... 目的总结儿童足部骨髓炎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3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8例儿童足部骨髓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孩13例,女孩5例,年龄为1个月14天~11岁,就诊时发病时长为3天~2个月。发病部位跟骨6例,趾骨4例,跖骨4例,距骨3例,足舟骨1例。18例患儿起病时均表现为患处肿胀压痛,16例伴有患处皮温高,7例起病时无明显诱因,9例发病过程中伴有发热。8例入院前于外院行抗生素治疗,4例入院前于外院行抗生素联合软组织清创引流。入院后2例患儿采用抗生素保守治疗,16例患儿采用抗生素联合骨质开窗引流。结果入院24小时内实验室检查13例白细胞升高,8例中性粒细胞升高,11例C-反应蛋白升高,15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所有患儿均行MRI检查提示骨质异常信号。血培养仅有1例患儿阳性,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行手术治疗的16例患儿中脓液培养6例为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肺炎链球菌,1例同时有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住院总时间为11~49 d,所有患儿均治愈。其中1例发病过程中伴有大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1个月后复查血栓消失,血管完全再通;1例残留足部畸形;1例足趾短缩。结论儿童足部骨髓炎比较少见,临床多表现为足部肿胀压痛,多数起病时有明显诱因,治疗上积极采用抗生素,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时需行清创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儿童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儿童肺炎链球菌骨髓炎和沙门菌骨髓炎临床特点分析
17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3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春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和沙门菌感染所致儿童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和3例沙门菌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患儿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和沙门菌感染所致儿童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和3例沙门菌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患儿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9个月28天、13个月、12个月;发病部位分别为桡骨、距骨、胫骨,起病时均有局部红肿并伴有发热。3例沙门菌骨髓炎患儿均为男孩,发病年龄分别为13个月、20个月、19个月,发病部位均为股骨。6例患儿入院时均体温正常。入院后均使用一代头孢抗感染治疗,均采用抗生素联合骨皮质开窗负压辅助闭合(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引流治疗,后期根据脓液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结果6例患儿术后病理均提示急性骨髓炎,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患儿住院时间分别为41 d、39 d、38 d,3例沙门菌骨髓炎患儿住院时间分别为30 d、45 d、33 d。6例骨髓炎患儿出院时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等均恢复正常,截至末次随访创面均愈合良好,局部未出现红肿,肢体活动良好。结论肺炎链球菌和沙门菌感染所致儿童骨髓炎多见于婴幼儿,临床上较为罕见,治疗采用抗生素联合骨质开窗VAC引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沙门菌 骨髓炎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颈椎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18
作者 罗焱中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01-1007,共7页
儿童颈椎畸形发病率较低,通常为先天性发育畸形。复杂多样的病因以及散在发病的特点使得儿童先天性颈椎畸形的系统性分类、分型更加困难;在对这些患儿进行诊治时,很难完全掌握准确的畸形情况,对患儿的畸形发展预测和精准随访干预也很难... 儿童颈椎畸形发病率较低,通常为先天性发育畸形。复杂多样的病因以及散在发病的特点使得儿童先天性颈椎畸形的系统性分类、分型更加困难;在对这些患儿进行诊治时,很难完全掌握准确的畸形情况,对患儿的畸形发展预测和精准随访干预也很难进行。根据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式,目前常以上颈椎畸形和颈椎后凸畸形进行分类。上颈椎畸形若存在显著的寰枕或寰枢关节不稳合并高位颈脊髓压迫症状,应积极行内固定融合手术,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颈椎后凸畸形一旦发现应密切随诊,部分后凸畸形随着颈后肌肉生长发育有自发矫正的趋势,当后凸进行性加重或产生神经压迫症状时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颈椎畸形的病因学分类,目前研究较深入的是各类综合征疾病,多种综合征疾病均可合并上颈椎发育异常或后凸畸形,但其致病机理和临床特点各异。因此,本文拟对儿童颈椎畸形的流行病学、常见病因分类及诊治研究进展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先天畸形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脊柱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玉亭 孙琳 贾海亭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3年第4期63-66,共4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类好发于儿童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最常见类型为嗜酸性肉芽肿(EG),常累及多系统或多病灶的骨病。脊柱EG占所有骨EG的6.5%~25.0%。该病后续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功能障...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类好发于儿童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最常见类型为嗜酸性肉芽肿(EG),常累及多系统或多病灶的骨病。脊柱EG占所有骨EG的6.5%~25.0%。该病后续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早期诊治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但关于其早治疗及随访方案尚无共识。因此,就脊柱LCH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检查、临床治疗、预后及随访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 脊柱疾病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患儿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张瀚文 祁新禹 +5 位作者 刘昊楠 赵梦奇 郭东 白云松 李承鑫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患儿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患儿纳入研究,患儿均接受后路半椎...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患儿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患儿纳入研究,患儿均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收集患儿一般情况、畸形程度、手术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统计分析患儿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101例患儿中,男43例,女58例,年龄(6.4±3.5)岁,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99.2±68.4)min,平均手术节段3个,术前Cobb角(32.9±15.0)°,侧弯矫正率90.6%。术后第1天CRP(24.3±25.3)mg/L、第3天(52.0±35.6)mg/L。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是术后CR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手术节段≥4个、手术时间≥157 min、术前Cobb角≥27°者血清CRP明显升高。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患儿术后炎症和应激反应明显,血清CRP水平与畸形程度及手术创伤密切相关。脊柱畸形严重、手术节段多以及手术时间长的患儿术后CRP明显升高的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先天性 矫形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C反应蛋白质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