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初步探讨后路寰枢椎螺钉钢板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治疗的22例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患儿...目的初步探讨后路寰枢椎螺钉钢板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治疗的22例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患儿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10例;年龄(8.2±2.8)岁。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系统分级评估手术前后脊髓损伤程度及改善情况。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s interval,ADI)、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CAA),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记录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spinal cord,SAC),评估脊髓压迫情况;记录植骨融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5.8±14.5)个月。20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术,2例经口松解后再行后路复位融合术;22例患儿术中无一例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ADI分别为(2.6±1.3)mm、(2.7±1.0)mm,CAA分别为(143.1±6.4)°、(142.7±8.5)°,SAC分别为(18.7±3.4)mm、(18.9±3.0)mm;与术前ADI[(9.0±3.2)mm]、CAA[(120.5±13.1)°]、SAC[(13.6±5.2)mm]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末次随访时,术前有神经症状的13例患儿ASIA分级均达到E级,所有患儿颈椎CT重建可见骨性融合良好,寰枢椎均达到解剖复位,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采用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可使寰枢椎获得解剖复位及良好固定,并可获得较理想的植骨融合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和开放手术治疗儿童股骨骨样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04至2023-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样骨瘤(术后病理证实)患者24例,其中射频消融组11例(男8例,女3例),开放手术组13例(男9例,女4...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和开放手术治疗儿童股骨骨样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04至2023-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样骨瘤(术后病理证实)患者24例,其中射频消融组11例(男8例,女3例),开放手术组13例(男9例,女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疼痛评分,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出血量,术中CT扫描次数;影像资料包括术前瘤体直径及末次随访有无复发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射频消融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73±1.19)ml和(12.31±5.99)ml,住院时长分别为(8.27±1.27)d和(12.23±1.88)d,术中CT扫描次数分别为(1.64±0.81)次和(0.31±0.48)次,术后3 d VAS评分分别为(1.73±0.65)和(3.62±0.87),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有1例发生轻度热损伤,开放手术组有1例术后复发。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股骨骨样骨瘤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疼痛症状缓解快等优点,值得推广,但应注意避免热损伤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将患儿分为ERAS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ERAS组采用加速康复模式进行管理,包括入院宣教、加强营养、减少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避免过量补液、减少引流管留置、多模式镇痛等15项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及化验指标,临床指标包括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d内疼痛评分、体温、进食水量;化验指标包括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d内ERAS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患儿饮食恢复更快,每日进食水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术后3d内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次和44例次每日最高体温>38.5℃,ERAS组明显偏低(χ^(2)=7.211,P=0.007)。ERAS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分别为11.0±5.6h和30.1±8.1h(t=-13.028,P<0.001),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d(6,7d)和7d(6,7d)(Z=-0.206,P=0.040),ERAS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17.8%)和6例(13.3%)患儿发生并发症(χ^(2)=0.338,P=0.561),两组均以轻度腹痛或腹胀最为常见。术后第1、3天两组患儿Hb和AL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ERAS组和对照组IL-6分别为147.7±116.1mmol/L和184.5±144mmol/L(t=-1.334,P=0.186),术后第3天IL-6分别为19.4±12.2mmol/L和33.5±26.3mmol/L(t=-3.252,P=0.002),ERAS组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结论:与传统模式相比ERAS可有效提高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管理水平,促进患儿术后早期恢复,降低应激反应。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初步探讨后路寰枢椎螺钉钢板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治疗的22例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患儿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10例;年龄(8.2±2.8)岁。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系统分级评估手术前后脊髓损伤程度及改善情况。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s interval,ADI)、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CAA),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记录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spinal cord,SAC),评估脊髓压迫情况;记录植骨融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5.8±14.5)个月。20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术,2例经口松解后再行后路复位融合术;22例患儿术中无一例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ADI分别为(2.6±1.3)mm、(2.7±1.0)mm,CAA分别为(143.1±6.4)°、(142.7±8.5)°,SAC分别为(18.7±3.4)mm、(18.9±3.0)mm;与术前ADI[(9.0±3.2)mm]、CAA[(120.5±13.1)°]、SAC[(13.6±5.2)mm]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末次随访时,术前有神经症状的13例患儿ASIA分级均达到E级,所有患儿颈椎CT重建可见骨性融合良好,寰枢椎均达到解剖复位,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采用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可使寰枢椎获得解剖复位及良好固定,并可获得较理想的植骨融合效果。
文摘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和开放手术治疗儿童股骨骨样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04至2023-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样骨瘤(术后病理证实)患者24例,其中射频消融组11例(男8例,女3例),开放手术组13例(男9例,女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疼痛评分,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出血量,术中CT扫描次数;影像资料包括术前瘤体直径及末次随访有无复发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射频消融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73±1.19)ml和(12.31±5.99)ml,住院时长分别为(8.27±1.27)d和(12.23±1.88)d,术中CT扫描次数分别为(1.64±0.81)次和(0.31±0.48)次,术后3 d VAS评分分别为(1.73±0.65)和(3.62±0.87),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有1例发生轻度热损伤,开放手术组有1例术后复发。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股骨骨样骨瘤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疼痛症状缓解快等优点,值得推广,但应注意避免热损伤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将患儿分为ERAS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ERAS组采用加速康复模式进行管理,包括入院宣教、加强营养、减少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避免过量补液、减少引流管留置、多模式镇痛等15项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及化验指标,临床指标包括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d内疼痛评分、体温、进食水量;化验指标包括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d内ERAS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患儿饮食恢复更快,每日进食水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术后3d内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次和44例次每日最高体温>38.5℃,ERAS组明显偏低(χ^(2)=7.211,P=0.007)。ERAS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分别为11.0±5.6h和30.1±8.1h(t=-13.028,P<0.001),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d(6,7d)和7d(6,7d)(Z=-0.206,P=0.040),ERAS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17.8%)和6例(13.3%)患儿发生并发症(χ^(2)=0.338,P=0.561),两组均以轻度腹痛或腹胀最为常见。术后第1、3天两组患儿Hb和AL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ERAS组和对照组IL-6分别为147.7±116.1mmol/L和184.5±144mmol/L(t=-1.334,P=0.186),术后第3天IL-6分别为19.4±12.2mmol/L和33.5±26.3mmol/L(t=-3.252,P=0.002),ERAS组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结论:与传统模式相比ERAS可有效提高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管理水平,促进患儿术后早期恢复,降低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