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级别嗜酸细胞肾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岳冰 张淑红 +3 位作者 柳玮华 徐瑞 王琳 陈光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低级别嗜酸细胞肾肿瘤(L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21-06—2023-07诊断的5例(6个)LOT的临床、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随访资料进行总结。结果5位患者男性1例,女性... 目的探讨低级别嗜酸细胞肾肿瘤(L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21-06—2023-07诊断的5例(6个)LOT的临床、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随访资料进行总结。结果5位患者男性1例,女性4例。肿瘤境界清楚,由紧密排列的实性小巢状结构构成,可见疏松水肿区及出血区。细胞学形态较一致,呈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可见核周空晕,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多为2级(5/6),偶为3级(1/6)。免疫表型均为CK7阳性,CD117阴性。GATA3大多阳性(5/6),Ki-67增殖指数1%~3%。结论LOT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及免疫表型的惰性肿瘤,病理医师应当加强对于此类病变的认识,不要将其误诊为其他嗜酸细胞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低级别 嗜酸细胞 低级别嗜酸细胞肾肿瘤
下载PDF
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5例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燕林 谢建兰 周小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7-99,104,共4页
目的探讨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5例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并随访。结果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个月到21岁。病程2周到5个月。症状主要①感觉和活动受限,皮肤结节,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 目的探讨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5例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并随访。结果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个月到21岁。病程2周到5个月。症状主要①感觉和活动受限,皮肤结节,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等。②低倍见小淋巴细胞及淡染组织细胞。高倍组织细胞呈卵圆形细胞核、嗜碱性核仁和嗜酸性胞质。可见侵入表皮现象。3例可见坏死。③免疫组化CD68、CD163和ALK阳性。④随访4~26个月,平均随访15.4个月。所有病例均显示ALK基因异常,包括4例KIF5B-ALK融合和1例CLTC-ALK融合。结论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组织形态学谱系,综合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ALK 组织病理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CXCR5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3
作者 夏志雄 周小鸽 +2 位作者 郑媛媛 张燕林 谢建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 Hodgkin lymphoma,CHL)中CXCR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3例CHL中CXCR5的表达,分析CXCR5在CHL四种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诊断意义;同时收集10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 目的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 Hodgkin lymphoma,CHL)中CXCR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3例CHL中CXCR5的表达,分析CXCR5在CHL四种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诊断意义;同时收集10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和10例ALK阴性ALCL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CXCR5的表达情况。结果33例CHL中,31例CXCR5阳性(93.94%):其中结节硬化型15例(15/16,93.75%)、混合细胞型12例(12/13,92.31%)、淋巴细胞丰富型2例,淋巴细胞消减型2例。CHL中CXCR5的表达情况分别为:33例CD30阳性和PAX5弱阳性中31例阳性(93.94%);14例CD15阴性中12例阳性(85.71%);26例CD20阴性中24例阳性(92.31%);6例LMP1阴性中5例阳性;11例EBER阴性中10例阳性(90.91%)。对照组20例ALCL中,肿瘤细胞CXCR5均阴性。结论CHL中CXCR5阳性率较高,当肿瘤细胞中CD15、LMP1和CD20阴性,或EBER阴性时,CXCR5仍有较高的阳性率,有助于CHL的诊断。尤其是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不典型的CHL病例,可借助免疫组化标记CXCR5与ALCL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CXCR5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幽门腺腺瘤16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4
作者 周宾 岳冰 +1 位作者 徐瑞 陈光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腺腺瘤(pyloric gland adenoma,PG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6例PGA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epsinogenⅠ、p53、MUC6、MUC5AC、CgA、Syn、CD56、Ki67、CDX-2、MUC2、β-catenin、CD10的表达,并分析其与... 目的探讨幽门腺腺瘤(pyloric gland adenoma,PG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6例PGA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epsinogenⅠ、p53、MUC6、MUC5AC、CgA、Syn、CD56、Ki67、CDX-2、MUC2、β-catenin、CD10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6例PGA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岁(范围26~81岁)。肿瘤平均最大径1.3 cm(范围0.2~4 cm)。肿瘤位于胃6例(胃体3例和胃底3例),十二指肠3例,胆囊7例。低级别PGA 7例,镜下见幽门腺样腺管紧密排列,内衬单层立方至低柱状细胞,核圆形、卵圆形,位于基底侧,核仁不明显,胞质透明或嗜酸性,呈毛玻璃样外观,细胞缺乏黏液帽;高级别PGA 1例,镜下见腺体结构紊乱、细胞核拥挤、核极向消失;其余8例混合低级别和高级别成分。5例发现鳞状桑葚样化生。根据免疫表型特点,16例中混合型(MUC5AC+,MUC6+)8例,纯幽门型(MUC5AC-,MUC6+)8例,未发现小凹优势型(MUC5AC+,MUC6-)。结论PGA是消化系统少见肿瘤,具有特征性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因其有向恶性转化的风险,需提高警惕,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腺腺瘤 十二指肠 胆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MARCA4缺失性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5
作者 贾梅 谢建兰 +5 位作者 张彦宁 郑媛媛 郑晓丹 王琳 张坤 陈光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 探讨SMARCA4缺失性尿路上皮癌(UC)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对5例SMARCA4缺失的UC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包括文献报道的1例,并对其治疗、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7岁,以男性为主,均有血尿症状。大体表现为单发、灰白... 目的 探讨SMARCA4缺失性尿路上皮癌(UC)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对5例SMARCA4缺失的UC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包括文献报道的1例,并对其治疗、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7岁,以男性为主,均有血尿症状。大体表现为单发、灰白色肿物,局灶出血,界欠清。H&E示瘤细胞低分化;部分表达GATA3、p63及CK7,SMARCA4缺失,Ki-67平均45%。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病理显示均为肌层浸润性UC,1例淋巴结转移、2例脉管侵犯。术后生存时间5天~5月,1例存活至今且未见转移(已随访6月),1例失访。此类肿瘤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尚无系统性化疗方案,部分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 SMARCA4缺失的UC预后差,需及时诊断,可尝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CA4 SWI/SNF 尿路上皮癌 临床病理特点 治疗
下载PDF
46例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琳 陈光勇 +2 位作者 岳冰 苏才丽 张燕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46例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PTLD患者资料,复习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入组男女比例1∶1。实体器官移植(SOT)40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HSCT)6例。中位... 目的通过分析46例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PTLD患者资料,复习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入组男女比例1∶1。实体器官移植(SOT)40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HSCT)6例。中位年龄3岁,移植后至确诊中位时间12.5个月,HSCT患者发病明显早于SOT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14,P=0.005)。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淋巴结肿大。23例为非结构破坏性,10例为多形性,12例为单形性,1例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型。EBER检测阳性41例,阴性5例。结论PTLD是SOT或HSCT严重的并发症,多于移植后早期发生,HSCT患者术后发病明显早于SOT患者。对PTLD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移植 临床病理特点
下载PDF
惰性T淋巴母细胞增生6例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郑媛媛 谢建兰 +1 位作者 张燕林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1,67,共5页
目的探讨惰性T淋巴母细胞增生(indolent T-lymphoblastic proliferation,iT-LB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iT-LBP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CD20、PAX5、CD3、CD4、CD8、TdT、CD99、CD10、CD1a、CD33、LMO2、CK和... 目的探讨惰性T淋巴母细胞增生(indolent T-lymphoblastic proliferation,iT-LB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iT-LBP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CD20、PAX5、CD3、CD4、CD8、TdT、CD99、CD10、CD1a、CD33、LMO2、CK和Ki-67等的表达,应用PCR技术检测T细胞克隆性,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中3例为良性淋巴组织病变合并iT-LBP(例1为发生于背部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例2为发生于淋巴结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例3为发生于淋巴结的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3例发生于淋巴瘤(例4、5为滤泡性淋巴瘤合并iT-LBP,例6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合并iT-LBP)。5例(例1~5)显示在良性淋巴滤泡或肿瘤性滤泡之间出现大片或小灶幼稚T细胞,1例(例6)显示在弥漫性肿瘤性病变中有小灶状分布的幼稚T细胞,这些幼稚T细胞表达CD3、TdT、CD4、CD8、CD1a、CD10和CD99,不表达CD20、PAX5、LMO2及CD33,Ki-67增殖指数为60%~80%。5例(例1~5)行PCR检测,呈多克隆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随访6例患者均无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cell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的临床表现。结论iT-LBP是发生于胸腺外的非克隆性幼稚T细胞的良性增生,无需化疗,诊断时需与T-LBL进行鉴别,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T淋巴母细胞增生 基因重排 免疫组织化学 PCR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8
作者 吴敏 张彦宁 +3 位作者 郑媛媛 张淑红 柳玮华 陈光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7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发热,厌食乏力;大体...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发热,厌食乏力;大体检查肿瘤主要位于肾髓质,单发,最大径为3.8~6.3 cm,切面灰白色、质硬;镜下肿瘤细胞呈管状、管状乳头状、微乳头、实性及条索状排列,可见肉瘤样区域,间质促纤维组织增生,伴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性明显,呈多边形或鞋钉状,核仁显著,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结果阳性表达情况为CK19(8/8)、CK7(8/8)、34βE12(7/8)、E-cadherin(7/8)和Vimentin(7/8),FH和SMARCB1(INI-1)均未缺失;随访3~57个月,4例于术后12个月内死亡,1例于术后36个月内死于肺纤维化,2例存活,1例失访。结论CD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肾细胞癌,预后极差。需要结合大体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与浸润性尿路上皮癌、SMARCB1缺陷型肾髓质癌、FH缺陷型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集合管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吴敏 魏雪静 +4 位作者 柳玮华 岳冰 郑媛媛 郑晓丹 陈光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21-524,540,共5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H-R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8例FH-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38岁。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有3...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H-R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8例FH-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38岁。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有3例已出现远处转移。5例患者有子宫或皮肤平滑肌瘤切除史。大体检查肿瘤位于单侧或双侧,左肾为主,最大径为2.0~11.0 cm,切面呈囊实性或实性。镜下组织形态多样,以乳头状及管囊状结构为主,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嗜酸性大核仁。免疫组化显示FH阴性(6/8),2例灶状弱阳性;2SC阳性(8/8);TFE-3阴性(7/8),1例部分弱阳性。治疗以根治性肾切除为主,随访6~86个月,2例患者死亡,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33个月。结论FH-RCC常具有侵袭性,易转移,预后较差。组织形态学多样,需与多种肾脏肿瘤鉴别,嗜酸性病毒包涵体样大核仁是其重要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FH阴性及2SC阳性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 病理组织学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郝敏 郑晓丹 +4 位作者 魏雪静 马楠 蒋沫怡 朱夏琴 李松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5月167例手术病理诊断低级别(G1、G2)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年龄、是否绝经、异常阴... 目的探讨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5月167例手术病理诊断低级别(G1、G2)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年龄、是否绝经、异常阴道出血时间、合并代谢综合征、CA125升高(≥35 U/ml)、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占位、合并子宫腺肌症、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9分期9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P<0.05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7例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中,LVSI 24例(14.4%)。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4项因素(异常阴道出血时间≥4个月、CA125升高、合并子宫腺肌症、分期Ⅱ期及以上)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期Ⅱ期及以上(OR=7.357,95%CI:2.140~25.288,P=0.002),CA125升高(OR=4.883,95%CI:1.612~14.794,P=0.005)为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FIGO 2009分期Ⅱ期及以上、CA125≥35 U/ml与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有关,间接提示淋巴结转移风险,术前应高度关注,以便制定更为精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低级别 子宫内膜样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下载PDF
EBNA2免疫组化在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疾病中的表达意义
11
作者 张燕林 贺文 +3 位作者 谢建兰 郑晓丹 郑媛媛 周小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观察EBNA2免疫组化在不同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疾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在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44例EB病毒阳性的淋巴组织疾病,总结EBNA2免疫组化在病变中的表达特点。结果不同的EBV阳性淋巴组织病变,EBNA2的阳性... 目的观察EBNA2免疫组化在不同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疾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在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44例EB病毒阳性的淋巴组织疾病,总结EBNA2免疫组化在病变中的表达特点。结果不同的EBV阳性淋巴组织病变,EBNA2的阳性表达不同:IM中阳性39例(39/46),EBV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3/30),淋巴瘤样肉芽肿1例(1/5),纤维素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2/2),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1/14),免疫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32例(32/58)(包括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21例,HIV相关Burkitt淋巴瘤1例,HI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原发免疫缺陷疾病相关淋巴组织疾病6例,医源性免疫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2例)。其余均显示EBNA2阴性。②不同病变中的EBNA2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不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EBNA2阳性细胞相对较少,并且多呈散在分布,几乎很少见到簇状聚集的情况。EBNA2阳性细胞多表现为≤10个/HPF,少见11~50个/HPF,仅有个别病例显示大于50个/HPF。免疫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中,出现大量EBNA2阳性细胞,阳性细胞较弥漫分布,大部分为强阳性,并且阳性细胞多显示大于50个/HPF。结论EBNA2阳性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具有一定的价值;当病变表达EBNA2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免疫缺陷或处于免疫失调状态,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淋巴组织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V核抗原2
下载PDF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2
作者 郝敏 韩伟 +4 位作者 郑晓丹 马楠 蒋沫怡 朱夏琴 王志启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脉管浸润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脉管浸润组(143例)和脉管浸润组(24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使用一致性系数和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性能和符合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选择法)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阴道出血时间长、甘油三酯≥1.7 mmol/L,糖类抗原125≥35 kU/L,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Ⅱ期及以上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00、1.070、1.820、7.700,均P<0.05)。利用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经校准验证,预测风险接近于实际风险,一致性指数为0.843。结论临床高分期、血清高甘油三酯、高糖类抗原125和术前阴道出血时间长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危险因素,利用这些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评估该类患者LVS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列线图
下载PDF
小鼠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的建立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37
13
作者 刘晓红 辛德莉 +5 位作者 侯安存 魏田力 叶慧初 李靖 张长淮 陈光勇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 试图建立一个由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引起的小鼠的急性肺炎的动物模型和对肺炎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方法。方法 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 8组 ,每组 12只 ,在 0、1、2d滴鼻感染MP菌液 ,在 0、1、2、3、4、6、8、14、2... 目的 试图建立一个由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引起的小鼠的急性肺炎的动物模型和对肺炎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方法。方法 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 8组 ,每组 12只 ,在 0、1、2d滴鼻感染MP菌液 ,在 0、1、2、3、4、6、8、14、2 1d分批宰杀 ,并分批设立滴注培养基的对照组 ,每组 4只 ,以 0~ 2 6分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来确定肺部的炎症反应程度 ,评分包括支气管周围浸润部位的百分比、支气管周围浸润的数量、支气管管腔内的渗出、血管周围的浸润、实质性肺炎五方面 ,所有实验组动物的病原学诊断均做了肺匀浆MP培养和肺匀浆的MPPCR鉴定。结果 经接种菌液于感染后第 1天每 1例小鼠肺部均出现支气管肺炎的炎症反应 ,组织病理学评分平均为 6 .32分 ,于第 3、4天达到最重 ,为 11.6 0和 9.5 8分 ,以后逐渐减轻 ,于第 2 1天炎症基本消失。本实验组中动物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为 0~ 19分。培养基对照组未出现肺部炎症反应。感染后 1、2、3、4d肺组织培养和PCR检测均有MP生长 ,检出率为 10 0 % (12 / 12 )。在 6、8、14、2 1d分别有 2 / 12、2 / 12、0 / 12、0 / 12检测出支原体。结论 经 3d滴鼻感染MP菌液 ,经组织病理学和肺组织培养和PCR检测证实可使小鼠出现明显的MP肺炎 ,小鼠急性MP肺炎的模型已经建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 模型 组织病理学 小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992例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42
14
作者 刘军 余小蒙 +4 位作者 彭继英 陶丽丽 金香兰 胡正明 尹为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US-FNAB)的临床价值,及常见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细胞学特征。方法收集行US-FNAB的992例采用Bethesda报告系统诊断的甲状腺结节,对其细胞学诊断分类、术后组织学诊断、PTM...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US-FNAB)的临床价值,及常见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细胞学特征。方法收集行US-FNAB的992例采用Bethesda报告系统诊断的甲状腺结节,对其细胞学诊断分类、术后组织学诊断、PTMC的细胞学特征及US-FNAB开展前后甲状腺手术疾病构成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通过统计317例经组织学确诊的病例,得出US-FNAB的敏感性为99.6%,特异度为93.2%,准确度为98.4%。(2)在90例PTMC中,20%可见典型乳头状结构,98.9%可见排列拥挤周缘不规则成角的单层片块状结构。(3)同2013年开展US-FNAB前相比:甲状腺癌在甲状腺手术中所占比例由33.6%上升为47.4%,其他良性病变由8.9%下降为1.2%。结论 US-FNAB是一项精准可靠的术前诊断方法,能提高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大部分PTMC细胞学较难明确诊断;排列拥挤周缘不规则成角的单层片块状结构对PTMC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细针穿刺 超声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下载PDF
儿童中耳涎腺迷芽瘤合并中耳畸形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李琳 张丽霞 +1 位作者 龚树生 柳玮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7-569,共3页
迷芽瘤并非真正的肿瘤,组织学表现为正常组织在异常位置的过度生长^([1]),是胚胎时期异常发育所致,涎腺迷芽瘤是涎腺组织位于涎腺以外的解剖位置上的先天发育异常病变^([2])。中耳涎腺迷芽瘤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典型的儿童中耳涎腺迷... 迷芽瘤并非真正的肿瘤,组织学表现为正常组织在异常位置的过度生长^([1]),是胚胎时期异常发育所致,涎腺迷芽瘤是涎腺组织位于涎腺以外的解剖位置上的先天发育异常病变^([2])。中耳涎腺迷芽瘤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典型的儿童中耳涎腺迷芽瘤合并中耳畸形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芽瘤 中耳畸形 胚胎时期 涎腺组织 过度生长 解剖位置 异常发育 儿童
下载PDF
HMGB 1在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苏才丽 滕孝静 +3 位作者 王苗 岳冰 陈光勇 刘红刚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的石蜡包埋标本281例,包括I-LSCC 123例、喉黏膜异型增生(laryngeal precursor lesions,LPLs)103例(其中低级别异型增生31例、高级别异型增生49例、原位癌23例)及声带息肉(vocal polyp,VP)5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标本中HMGB1及Ki-67的表达,其中HMGB1阳性强度和阳性率得分相加总分为0~7(0~4分为低表达,5~7分为高表达);Ki-67阳性率≥50%为高表达,<50%为低表达。结果:HMGB1在I-LSCC中的表达(4.35±1.33)高于在LPLs(3.12±0.95)及VP(2.11±0.71)中(均P<0.001)。HMGB1表达在喉黏膜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及原位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6.59%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Ki-67高表达,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Ki-6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33%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7.15%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高临床分期(III期及IV期),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MGB1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指数、饮酒情况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HMGB1高表达的I-LSCC患者预后较HMGB1低表达的患者更差(P<0.05)。结论:HMGB1在I-LSCC中高表达,可能在I-LS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黏膜异型增生 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早期HR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晓华 马大庆 +2 位作者 张淑红 朱红 林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734-1738,共5页
目的总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影像表现及动态变化,重点关注蜂窝影与磨玻璃密度影的表现及变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HRCT表现,总结其各种征象的出现率和病变的分布情况,并与其中3例行... 目的总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影像表现及动态变化,重点关注蜂窝影与磨玻璃密度影的表现及变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HRCT表现,总结其各种征象的出现率和病变的分布情况,并与其中3例行病理检查的进行影像-病理对照观察。结果41例IPF中可见蜂窝影33例(80.5%),磨玻璃密度影34例(82.9%),牵拉性支扩35例(85.3%),网状影37例(90.2%)小叶间隔增厚33例(80.5%)。动态观察中蜂窝影10例(100%)随访中范围增大,磨玻璃密度影中9例(52.9%,9/17)范围变小,相应区域出现蜂窝影。3例患者行肺叶切除病理表现符合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其中1例胸膜下区可见细支气管扩张。结论磨玻璃密度和网状影、小叶间隔增厚是纤维化的早期表现。其病理基础是肺泡间隔纤维增生,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质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命名来源、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淑红 黄受方 +1 位作者 陆鸣 郑媛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38-240,共3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是一组肿瘤,大部分临床和病理医师对其缺乏全面认识。本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实际工作对其命名来源、诊断和鉴别诊断予以总结。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命名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宫颈粒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淑红 周小鸽 +3 位作者 郑媛媛 张彦宁 柳玮华 黄受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罕见的宫颈粒细胞肉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结果宫颈粒细胞肉瘤以宫颈肿块为首要表现,形态学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 目的探讨宫颈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罕见的宫颈粒细胞肉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结果宫颈粒细胞肉瘤以宫颈肿块为首要表现,形态学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小至中等大小,胞质少,核圆形、椭圆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MPO、CD15、CD68和溶菌酶(+)。结论宫颈粒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肿瘤,仅凭形态学易误诊为淋巴瘤、ES/PNET、小细胞癌等。了解其本质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进行恰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粒细胞肉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肺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韦萍 陆鸣 +2 位作者 周小鸽 张彦宁 王翠芝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91-293,i0013,共4页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肉瘤(EA)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肺EA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肿瘤有大片的坏死出血区。瘤细胞具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异型性明显,CD31和vimentin(+)。...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肉瘤(EA)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肺EA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肿瘤有大片的坏死出血区。瘤细胞具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异型性明显,CD31和vimentin(+)。结论肺EA具有软组织EA的一般病理形态学特征,但出血、坏死更为显著。CD31是敏感性较高的标记物。主要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恶性间皮瘤、硬化性血管瘤、肺腺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上皮样 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