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亮,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现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学习,1979年毕业,同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生理学系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于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博...马新亮,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现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学习,1979年毕业,同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生理学系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于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赴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留Thomas Jefferson大学分别任助教授(1993年)、副教授(1997年)和终身教授(2002年)。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2004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内科学与急诊医学终身教授、急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安贞)与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席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 Nature Medicine、Circulation等十多种国际著名期刊的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的基础研究。在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作特邀讲座报告近百场,获美国急诊医学会(SAEM)杰出研究者奖(此奖自2001年设立以来全美仅5人获得)。主持美国NIH基金、美国ADA基金、美国AHA等30余项课题,累计获得直接科研资助近千万美元;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irculation、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影响因子> 10)发表30余篇,合计他引15 7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640余次,H指数为65。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学科科技论文产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日后该校心血管领域的学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以美国ISI 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2001~2014年间SCI...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学科科技论文产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日后该校心血管领域的学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以美国ISI 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2001~2014年间SCIE收录的相关文献,分阶段对不同检索条件下的发文数、排名、H指数及文献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心血管学科各专业发文数量看,首都医科大学发文数量占国内相关领域的比例在逐渐加大。在"十二五"期间,除心律失常专业外,首都医科大学在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相关领域的发文量已进入国内前五行列。首都医科大学论文的H指数在"十一五"以后有了明显提升。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相比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在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用情况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结论近年首都医科大学在心血管学科的发展状况良好,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但高质量论文少,因此今后应重视提升内部的科研管理,对外加强与先进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实现心血管学科的更大发展。展开更多
文摘马新亮,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现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学习,1979年毕业,同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生理学系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于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赴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留Thomas Jefferson大学分别任助教授(1993年)、副教授(1997年)和终身教授(2002年)。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2004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内科学与急诊医学终身教授、急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安贞)与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席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 Nature Medicine、Circulation等十多种国际著名期刊的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的基础研究。在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作特邀讲座报告近百场,获美国急诊医学会(SAEM)杰出研究者奖(此奖自2001年设立以来全美仅5人获得)。主持美国NIH基金、美国ADA基金、美国AHA等30余项课题,累计获得直接科研资助近千万美元;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irculation、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影响因子> 10)发表30余篇,合计他引15 7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640余次,H指数为65。
文摘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学科科技论文产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日后该校心血管领域的学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以美国ISI 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2001~2014年间SCIE收录的相关文献,分阶段对不同检索条件下的发文数、排名、H指数及文献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心血管学科各专业发文数量看,首都医科大学发文数量占国内相关领域的比例在逐渐加大。在"十二五"期间,除心律失常专业外,首都医科大学在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相关领域的发文量已进入国内前五行列。首都医科大学论文的H指数在"十一五"以后有了明显提升。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相比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在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用情况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结论近年首都医科大学在心血管学科的发展状况良好,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但高质量论文少,因此今后应重视提升内部的科研管理,对外加强与先进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实现心血管学科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