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酶B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概述
1
作者 杨子萱 潘丽丽 李涛涛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96-1600,共5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一类由自身免疫失衡引起的,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人群广泛发病,病因未明,且对患者本身和全民健康水平有较大影响。颗粒酶B是一类丝氨酸蛋白酶,可以广泛切割细胞内外的各种底物,可能是影响AID发生发展的重...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一类由自身免疫失衡引起的,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人群广泛发病,病因未明,且对患者本身和全民健康水平有较大影响。颗粒酶B是一类丝氨酸蛋白酶,可以广泛切割细胞内外的各种底物,可能是影响AI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颗粒酶B在AID中的作用仍然有待探究,本文概述了颗粒酶B的基因结构、表达调控、进入靶细胞的机制以及在细胞内和细胞外的功能,总结了颗粒酶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血管炎和特发性炎性肌病等多种AID中的作用。旨在对AID的病因学研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深入展开诊断、防治和预后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颗粒酶B 细胞毒性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自身免疫性炎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天 潘丽丽 +2 位作者 唐雪 杜娟 高娜 《中国医药》 2014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 探讨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自身免疫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 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4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多发性大动脉炎组),其中活动期7例,缓解期7例;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 目的 探讨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自身免疫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 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4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多发性大动脉炎组),其中活动期7例,缓解期7例;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组2组年龄、性别匹配.采集2组受试者血清样本,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P25 ~ 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白细胞介素6(IL-6)、IL-9、及其他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多发性大动脉炎组血清IL-6和IL-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35(8.30 ~ 79.83) ng/L比0.30(0.00 ~ 2.97) ng/L,P=0.000;10.63(7.29 ~12.80)ng/L比(2.97±1.95) ng/L,P=0.001],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3.06)ng/L比(0.45 ±0.12) ng/L,P=0.05].2组其余的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γ(IFN-γ)[(1.84±0.74) ng/L比(1.54 ±0.29) ng/L,P =0.55]、IL-4[(0.96 ±0.26) ng/L比(1.28±0.41) ng/L,P=0.25] 、IL-10[(1.25 ±0.85) ng/L比(1.04±0.21) ng/L,P=0.64]和IL-17[(4.85 ±0.89) ng/L比(3.92 ±0.88) ng/L,P=0.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发性大动脉炎组中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血清IL-6和IL-9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期患者IL-6和IL-9之问无相关性,而缓解期患者血清IL-68和IL-9之间具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r=0.89,P=0.046).回归方程为:Y(IL-6)=2.77X(IL-9) IL-6和IL-9各自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活动性积分之间无相关性;而缓解期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血清IL-6为16.60(3.15 ~ 25.60) ng/L和IL-9水平9.92(7.53 ~16.44) 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和P=0.006).结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血清IL-6和IL-9水平升高,推测二者可能协同参与了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自身免疫性炎症.缓解期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仍处于一定的炎症状态检测血清IL-6和IL-9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是否处于活动期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白细胞介素9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基础临床深度融合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潘丽丽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5期81-84,共4页
临床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以往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讲解临床疾病时着重介绍免疫学发病机制,在整体结构上实现基础与临床的融合;并将免疫学基础知识贯... 临床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以往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讲解临床疾病时着重介绍免疫学发病机制,在整体结构上实现基础与临床的融合;并将免疫学基础知识贯穿于整个临床免疫学的教学中,用免疫学机制解释疾病的临床表现、化验指标异常、影像学特征,应用免疫学具体发病机制中的治疗靶点,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用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回答和解释临床具体问题,查阅文献、拓展知识,从而实现基础与临床的深度融合,达到提高临床免疫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时代教学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免疫学 教学 临床 融合 教学模式 实践
下载PDF
多种教学模式在风湿科教学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万瑾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9期47-48,共2页
随着医学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年来研究及实践的热点多围绕着"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以及"模拟医学教学(Simulation Based Medica... 随着医学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年来研究及实践的热点多围绕着"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以及"模拟医学教学(Simulation Based Medical Education,SBEM)"的教学模式展开。将这三种模式有机的结合并应用于风湿病教学中,可以很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充分调动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培养学生对于风湿病诊疗方面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解决各种临床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PBL教学法 模拟医学教学 风湿病教学
下载PDF
病例引入式教学模式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潘丽丽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1期58-59,共2页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内科学知识的掌握方面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加系统、牢固地掌握疾病知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病例引入式教学模式"是将临床经典病例引入到内科学课堂授课中,...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内科学知识的掌握方面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加系统、牢固地掌握疾病知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病例引入式教学模式"是将临床经典病例引入到内科学课堂授课中,推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在内科教学中采用"病例引入式教学模式",旨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临床思维,巩固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病例引入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血清抗核抗体阳性对大动脉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影响
6
作者 廖华 杜娟 潘丽丽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及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2月住院的大动脉炎且无其他免疫疾病的患者158例。根据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分为抗核抗体阳性组(46...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及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2月住院的大动脉炎且无其他免疫疾病的患者158例。根据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分为抗核抗体阳性组(46例)和抗核抗体阴性组(112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组间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不同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分析大动脉炎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结果抗核抗体阳性组的高脂血症病史发生率高于抗核抗体阴性组[23.9%(11/46)比7.1%(8/112)](P=0.003)。抗核抗体阳性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抗核抗体阴性组[50.0%(23/46)比22.3%(25/11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核抗体阳性和高脂血症是大动脉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建立大动脉炎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发病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评分和高脂血症病史为基础的模型AUC为0.713(P=0.001),而加入抗核抗体阳性作为危险因素后预测模型AUC提高至0.761(P<0.001)。针对无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139例),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NIH评分的基线模型AUC为0.645(P=0.046),而加入抗核抗体阳性作为危险因素后,AUC提高至0.709(P=0.004)。结论大动脉炎患者合并抗核抗体阳性时需警惕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在既往无高脂血症的患者中,更具有临床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抗核抗体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巨细胞动脉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7
作者 陈思 曾小莉 +3 位作者 聂睿 廖华 潘丽丽 袁慧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177-1182,1188,共7页
目的探索巨细胞动脉炎(GCA)与类风湿关节炎(RA)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方法GCA和RA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集来自FinnGen数据库,采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来探讨GCA与RA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通过验证数据集和荟萃分析进行进... 目的探索巨细胞动脉炎(GCA)与类风湿关节炎(RA)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方法GCA和RA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集来自FinnGen数据库,采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来探讨GCA与RA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通过验证数据集和荟萃分析进行进一步验证。采用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MR Egger回归、简单和加权模型进行双向MR分析,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训练阶段结果表明RA会增加GCA的患病风险(IVW:OR=1.44;95%CI 1.25~1.65,P=2.20×10^(-7)),且这种因果关系在4个验证集(所有IVW:P<0.001)及荟萃分析(IVW:OR=1.37,95%CI 1.29~1.45,P<0.0001)中得到了验证。此外,反向MR分析3个验证集(所有IVW:P<0.001)及荟萃分析(IVW:OR=1.05,95%CI 1.03~1.08,P<0.0001)的结果表明GCA会增加RA的患病风险。结论GCA与RA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联,这对疾病的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巨细胞动脉炎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下载PDF
肺栓塞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不稳定的危险因素研究
8
作者 田春营 高娜 +2 位作者 许铭缨 李娅静 王喜福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不稳定的危险因素并依此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肺栓塞患者562例,将患者分为INR不稳定组(47例)和INR稳定组(515例)。... 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不稳定的危险因素并依此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肺栓塞患者562例,将患者分为INR不稳定组(47例)和INR稳定组(51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肺栓塞患者INR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验证。结果2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总胆红素水平及活动期肿瘤、感染、心力衰竭、下肢肿胀、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贫血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比值比=2.94,95%置信区间:1.41~6.13,P<0.01)、风湿性心脏病(比值比=17.70,95%置信区间:2.78~112.64,P<0.01)、贫血(比值比=7.76,95%置信区间:3.37~17.87,P<0.01)是肺栓塞患者INR不稳定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风湿性心脏病及贫血三项联合预测INR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为0.787。结论性别、风湿性心脏病及贫血是肺栓塞患者INR不稳定的独立影响因素,三项联合预测INR不稳定优于单一指标预测,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国际标准化比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慈维苹 潘丽丽 +2 位作者 廖华 万瑾 王天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1例男性RA患者和83例女性RA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无间质性肺病、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RA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并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1例男性RA患者和83例女性RA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无间质性肺病、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RA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并检测血清血脂、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确定不同性别RA患者各生物化学指标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男性RA患者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性RA患者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女性(P<0.01);hs-CRP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Hcy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女性RA患者HDL-C与hs-CRP水平均呈负相关(r=-0.253,P=0.049;r=-0.414,P=0.000)。结论 RA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男性较女性疾病活动度高,心血管受累问题突出,病情相对较重。对男性RA患者更应积极干预相关因素,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性别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血清糖链抗原125、19-9及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少芳 肖瑶 +1 位作者 李凤梅 徐秋芬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1-192,共2页
目的 探索血清糖链抗原 12 5 (CA12 5 )、19 9(CA19 9)及癌胚抗原 (CEA)联合测定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对 5 6例肺癌、2 0例良性肺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进行测定。结果  3项标志物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 目的 探索血清糖链抗原 12 5 (CA12 5 )、19 9(CA19 9)及癌胚抗原 (CEA)联合测定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对 5 6例肺癌、2 0例良性肺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进行测定。结果  3项标志物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 ,与良性肺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项标志物同时阳性者为 6 9% ,而良性肺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现假阳性者。结论  3项标志物对肺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血清 糖链抗原 癌胚抗原 检测 肺癌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与疾病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4
11
作者 潘丽丽 王天 王绿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RA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根据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将RA组分为活动期RA组和非活动期RA组。记录一般情况及传...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RA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根据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将RA组分为活动期RA组和非活动期RA组。记录一般情况及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计算体质指数,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各组血脂、hs-CRP、ESR差异。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RA患者血脂与hs-CRP、ESR的相关性。结果 RA组体质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C水平活动期RA组、非活动期R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活动期RA组显著低于非活动期RA组、对照组(P<0.01),非活动期RA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C/HDLC比值活动期RA组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组、对照组(P<0.01),非活动期R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A患者血清HDLC水平与hs-CRP、ESR呈负相关(r=-0.532,P=0.000;r=-0.508,P=0.000),TC/HDLC与hs-CRP、ESR呈正相关(r=0.321,P=0.001;r=0.246,P=0.030)。结论 RA患者血脂代谢紊乱以HDLC降低为主,活动期RA患者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并与RA疾病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脂紊乱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心脏损害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万瑾 潘丽丽 +2 位作者 慈维苹 廖华 王天 《中国医药》 2015年第8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TA中55例合并心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血管成...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TA中55例合并心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评估患者心脏损害情况,并与同期未合并心脏损害的30例TA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55例合并心脏损害的TA患者中女47例,男8例,确诊时间与同期未合并心脏损害的TA患者比较[36(9,168)个月比12(6,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不典型,与无心脏损害的TA患者比较易出现胸背痛及双上肢动脉压差>10 mmHg(1 mmHg =0.133 kPa)症状[27.3% (15/55)比6.7% (2/30)、69.1% (38/55)比46.7% (14/30)](均P<0.05);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沉降率升高35例(63.6%),C反应蛋白(CRP)升高32例(58.2%),与未存在心脏损害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7例(56.7%)]及CRP升高[16例(53.3%)]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分型为Ⅰ型13例(23.6%)、Ⅱ型11例(20.0%)、Ⅲ型28例(50.9%)、Ⅰ+Ⅳ型1例、Ⅲ+Ⅳ型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0例(54.5%),其中有肾动脉狭窄或闭塞18例,起病平均年龄(28±14)岁,与无肾动脉受累患者[(44±14)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病变6例(10.9%),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值为(34±8)%,无心肌病变的TA患者LVEF平均值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A合并心肌病变患者起病年龄[(15±13)岁]与无心肌病变TA患者[(25±11)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瓣膜病变36例(65.5%);冠状动脉病变9例(16.4%);肺动脉高压7例(12.7%),平均静息肺动脉收缩压(62±22) mmHg,均无明显右心衰竭表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升高是肺动脉高压(比值比=0.082,95%置信区间:0.007~ 0.965,P<0.05)、二尖瓣关闭不全(比值比=0.192,95%置信区间:0.040 ~ 0.929,P<0.05)和三尖瓣关闭不全(比值比=0.093,95%置信区间:0.011 ~ 0.761,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出现心脏损害并不少见,临床医师应关注其临床特征,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减少TA患者心脏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心脏损害 临床研究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白塞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衍秋 潘丽丽 +2 位作者 万瑾 廖华 陈适 《中国医药》 2017年第5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讨白塞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血管外科、眼科、皮肤科、消化科及心内科住院的141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大血管... 目的探讨白塞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血管外科、眼科、皮肤科、消化科及心内科住院的141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将2组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36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105例)。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患者血管受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大血管病变组男性、接受外科手术、应用环磷酰胺、神经系统受累、C反应蛋白升高和抗核抗体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44.4%(16/36)比33.3%(35/105);33.3%(12/36)比0.0%(0/105);36.1%(13/36)比11.4%(12/105);30.6%(11/36)比8.6%(9/105);55.2%(16/29)比32.6%(28/86);24.0%(6/25)比6.0%(5/8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8(7,11)×10^9/L比7(5,10)×10^9/L、6.5(4.8,9.6)×10^9/L比4.5(3.0,6.3)×10^9/L],而应用非甾体消炎药比例明显低于无大血管病变组[13.9%(5/36)比42.9%(45/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脉病变患者比例为61.1%(22/36),其中最常受累部位为颅内动脉22.2%(8/36),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57.1%(4/7)比13.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病变受累性质最常表现为真性/假性动脉瘤36.1%(13/36),且均发于男性44.8%(13/29)。女性动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85.7%(6/7)比20.7%(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病变患者比例为52.8%(19/36),其中最常受累部位为下肢静脉33.3%(12/36);静脉病变受累性质主要表现为静脉血栓形成41.7%(15/36)。结论白塞病大血管病变男女有别,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颅内动脉和下肢静脉常受累,常表现为真性/假性动脉瘤和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大血管病变 静脉血栓形成 动脉瘤
下载PDF
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特点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潘丽丽 孙晓麟 王天 《中国医药》 201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 探讨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A)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特点.方法 选择73例合并RA的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不合并RA的T2DM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检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 目的 探讨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A)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特点.方法 选择73例合并RA的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不合并RA的T2DM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检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PBG)、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按照ESR是否升高将T2DM合并RA患者分为2组,比较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合并RA的T2DM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为(4.3±1.0) mmol/L,明显低于不合并RA的T2DM患者(4.7±0.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RA的T2DM患者总胆固醇/HDL-C (4.0±1.0)明显低于不合并RA的T2DM患者(4.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2.6±0.7) mmol/L与不合并RA的T2DM患者(3.0±0.4)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RA的T2DM患者血清CRP中位数为14.54(1.62,17.95) mg/L,明显高于不合并RA的T2DM患者2.13(0.83,4.77) mg/L(P< 0.01),ESR(38±22) mm/1 h也较不合并RA的T2DM患者(16±11)mm/1 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体重指数、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三酰甘油、空腹血糖、PBG、GA及HbA1c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在合并RA的T2DM患者中,ESR升高组总胆固醇/HDL-C (4.2 ± 1.0) mmol/L明显高于ESR正常组(3.7±0.8) mmol/L(P<0.05),ESR升高组GA水平(28±11)%明显高于ESR正常组(18±5)%(P<0.05),CRP水平中位数为15.52(6.47,28.67) mmol/L亦明显高于ESR正常组3.14(1.17,6.18) mmol/L(P <0.01);2组空腹血糖、PB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RA的T2DM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低于不合并RA的T2DM患者,RA患者风湿活动使机体维持在高水平的炎症状态,导致血糖及血脂代谢紊乱,可能进一步加重T2DM患者的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糖尿病 2型 红细胞沉降率 血糖 血脂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代谢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廖华 高娜 +3 位作者 潘丽丽 慈维苹 万瑾 王天 《中国医药》 2016年第8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脂代谢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RA患者132例(RA组),依据是否合并冠状动...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脂代谢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RA患者132例(RA组),依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将RA组分为RA不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A组,81例)与RA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B组,51例)。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62例)。比较RA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分析各组血清25-(OH)-D水平与不同血脂成分的相关性及RA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RA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5±8)μg/L比(25±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A组[(13±7)μg/L比(16±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血清25-(OH)-D水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13,P=0.014;r=-0.215,P=0.013)。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与不同血脂成分均无相关性(均P〉0.05)。A组血清25-(OH)-D水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29,P=0.039;r=-0.248,P=0.025)。B组血清25-(OH)-D水平与不同血脂成分均无相关性(均P〉0.05)。血清25-(OH)-D水平〈30μg/L是RA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86,95%置信区间:0.75—1.00,P=0.043)。结论RA不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者血清25-(OH)-D水平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血清25-(OH)-D水平〈30μg/L是RA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25-羟维生素D 冠状动脉病变 脂代谢紊乱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万瑾 王天 +2 位作者 潘丽丽 慈维苹 廖华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0期1435-1438,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TA患者8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比较合并与未合...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TA患者8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比较合并与未合并PAH的T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5例TA患者中7例(8.2%)合并PAH,其中男1例,女6例;7例有肺动脉受累而无PAH,二者发病年龄、平均确诊时间比较[(25±3)岁比(33±7)岁,(55±41)个月比(19±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TA合并PAH患者中4例以胸背痛、活动后气短为首发症状;受累血管主要为锁骨下动脉(5例)、肺动脉(4例)和主动脉(4例).临床分型Ⅰ型1例,Ⅲ型2例,Ⅱ+Ⅳ型1例,Ⅲ+Ⅳ型2例,Ⅰ+Ⅳ型1例;肺动脉狭窄4例,心脏瓣膜病变6例,平均肺动脉收缩压(62±22) mmHg(1 mmHg=0.133 kPa);药物治疗中单独使用激素治疗2例,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阿司匹林及来氟米特治疗1例,雷公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例,单独抗血小板治疗3例;C反应蛋白[(16±4) mg/L]、红细胞沉降率[(45±7) mm/1 h]均高于正常值;TA合并PAH患者较不合并PAH患者易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不易出现头晕,易有肺动脉、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受累[57.1% (4/7)比20.5%(16/78),71.4% (5/7)比34.6% (27/78),0.0% (0/7)比64.1% (50/78),57.1% (4/7)比9.0%(7/78),28.6%(2/7)比9.0%(7/78),28.6%(2/7)比3.8% (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H是TA累及肺动脉时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关注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以及肺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受累的TA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情况,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降低肺动脉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肺动脉高压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廖华 潘丽丽 +2 位作者 高娜 万瑾 王天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0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未经治疗的RA患者108例(RA组),按疾病活动性评分系统(DAS28)评分分为缓解期组(<2.6...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未经治疗的RA患者108例(RA组),按疾病活动性评分系统(DAS28)评分分为缓解期组(<2.6分,42例)和活动期组(>3.2分,66例);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49名为对照组.检测血清25-(OH)-D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疾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7) μg/L比(2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DAS28评分呈负相关,(r=-0.361,r=-0.280,r=-0.275,均P<0.01).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CRP、ESR、DAS28评分呈负相关(r=-0.467,r=-0.245,r=-0.499,均P<0.05);缓解期组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CRP、ESR、DAS28评分无相关性(P>0.05).活动期组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CRP、ESR、DAS28呈负相关(r=-0.529,r=-0.373,r=-0.572,均P<0.05),男性患者无此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普遍降低,RA活动期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疾病活动呈负相关.血清25-(OH)-D水平可作为活动期RA患者疾病活动性的辅助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25-羟维生素D 疾病活动性
下载PDF
红细胞沉降率与C反应蛋白升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丽丽 孙晓麟 王天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RA合并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 目的探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RA合并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CRP、糖化血清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ESR。按照ESR是否升高将62例患者分为2组,比较各指标的差异;按CRP是否升高将62例患者分为2组,比较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ESR升高组患者TC/HDL-C高于ESR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及CRP水平显著高于ESR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升高组患者HbA1c、GA水平高于CR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水平显著高于CR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合并T2DM患者高水平炎症状态可引起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可能导致其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2型糖尿病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宁 刘文娴 潘丽丽 《中国医药》 2016年第4期465-468,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2例,其中急性STEMI 417例(STEMI组... 目的 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2例,其中急性STEMI 417例(STEMI组)、急性NSTEMI 205例(NSTEMI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体格及辅助检查资料及院内死亡率.结果 NSTEMI组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比例高于,吸烟史比例低于STEMI组[(58±11)岁比(56±11)岁,62.4%(128/205)比54.7%(228/417),29.8% (61/205)比23.0% (96/417),54.6%(112/205)比65.2% (272/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STEMI组收缩压、血肌酐、B型脑钠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STEMI组[(126±19) mmHg(1 mmHg =0.133 kPa)比(120±19) mmHg、(84±24)μmol/L比(80±41) μmol/L、191(65,551) ng/L比164(60,487) ng/L、(6.8±1.7)%比(6.6±3.5)%],白细胞计数、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均低于STEMI组[7.38(6.22,9.03)×10^9/L比9.17(7.32,11.33)×10^9/L、121 (65,226) U/L比568(114,2 134) U/L、3.20 (1.45,9.00) U/L比59.50(3.75,233.85) U/L、1.72(0.48,5.68) μg/L比11.72(0.88,66.47) μg/L、(55±11)%比(61±17)%](均P<0.05).STEMI组和NSTEMI组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患者分别占47.7%(199/417)、32.4% (135/417)、19.9%(83/417)和35.1%(72/205)、35.1%(72/205)、29.8%(61/205),2组单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为NSTEMI的危险因素(比值比2.031,95%置信区间:1.326 -3.112,P=0.010).STEMI组与NSTEMI组院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4/417)比2.4%(5/205),P=0.164].结论 NSTEMI时以三支病变为多,且常合并心、肾功能下降和较高血压、血糖、血肌酐水平,与STEMI比较院内死亡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院内死亡率
下载PDF
不同性别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天 万瑾 +3 位作者 潘丽丽 慈维苹 郭衍秋 唐雪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目的比较男女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各自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男性TA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53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男女患者起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比较男女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各自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男性TA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53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男女患者起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患者首发症状为头晕(52.8%)、胸痛/胸闷(35.8%)和间歇性跛行(32.1%);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胸痛/胸闷更为常见(63.6%vs 28.6%,P<0.05)。(3)男女患者最常见的体征是无脉症或桡动脉搏动减弱(71.0%)、血压升高(60.4%)、双上肢动脉压差>10 mmHg(40.7%,1 mmHg=0.133 kPa)。(4)实验室检查显示,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易出现肾功能损伤(72.7%vs 33.3%,P<0.05)。(5)临床分型:Ⅴ型最为多见(43.4%),其次是Ⅰ型(22.6%)和Ⅱa型(13.2%),男女患者临床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患者更易出现弥散性血管受累(90.9%vs 57.1%,P<0.05)。(6)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合并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男性较女性起病稍晚,心瓣膜和胸部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及肾脏病变相对突出,血管受累范围大,病情相对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男性 临床特征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