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亮,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现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学习,1979年毕业,同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生理学系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于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博...马新亮,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现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学习,1979年毕业,同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生理学系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于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赴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留Thomas Jefferson大学分别任助教授(1993年)、副教授(1997年)和终身教授(2002年)。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2004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内科学与急诊医学终身教授、急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安贞)与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席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 Nature Medicine、Circulation等十多种国际著名期刊的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的基础研究。在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作特邀讲座报告近百场,获美国急诊医学会(SAEM)杰出研究者奖(此奖自2001年设立以来全美仅5人获得)。主持美国NIH基金、美国ADA基金、美国AHA等30余项课题,累计获得直接科研资助近千万美元;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irculation、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影响因子> 10)发表30余篇,合计他引15 7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640余次,H指数为65。展开更多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D的发生。目的分析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因素水平、危险分层以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综合反应ASCVD发病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和现场测量、血液生化检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武阳丰教授建立的国人10年ASCV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以下简称预测方法)及《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提供的方法(以下简称指南方法)对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及危险分层,理想的心血管健康定义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建议(包括7项理想的健康因素和行为)。计算Kappa值,评估两种方法对ASCVD危险分层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8,P=0.00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ASCVD为高危的比例高于指南方法初评的结果(χ^(2)=4.219,P=0.04)。<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50,P<0.001);预测模型方法评估以低危为主(76.3%),高危的比例仅为6.6%,指南方法初评高危比例达到29.5%。对中危患者进行余生风险评估,66例患者(13.0%)调整为高危,最终高危患者比例达到34.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指南方法同样评估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比例分别为51.9%、44.5%和56.0%,一致率为50.8%,经内部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261(u=17.010,P<0.001)。仅2.4%患者具有5项健康行为和因素,70.4%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吸烟/戒烟比例、理想体质指数(BMI)比例、空腹血糖(FPG)<5.6 mmol/L、血压<120/80 mm Hg比例高于男性,总胆固醇(TC)<5.2 mmol/L比例低于男性;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理想身体活动比例、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项、≥2项、≥3项、≥4项心血管健康指标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0,P<0.001;χ^(2)=34.946,P<0.001;χ^(2)=107.419,P<0.001;χ^(2)=37.488,P<0.001)。结论两种评估方法的内部一致性较差;对于<5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指南判定高危的比例也超过1/3,和≥55岁高危比例相近,有高估此人群ASCVD危险的可能;5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约70%患者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善心血管健康可能是降低ASCVD危险的重要策略。展开更多
文摘马新亮,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现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学习,1979年毕业,同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生理学系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于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赴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留Thomas Jefferson大学分别任助教授(1993年)、副教授(1997年)和终身教授(2002年)。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2004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内科学与急诊医学终身教授、急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安贞)与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席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 Nature Medicine、Circulation等十多种国际著名期刊的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的基础研究。在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作特邀讲座报告近百场,获美国急诊医学会(SAEM)杰出研究者奖(此奖自2001年设立以来全美仅5人获得)。主持美国NIH基金、美国ADA基金、美国AHA等30余项课题,累计获得直接科研资助近千万美元;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irculation、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影响因子> 10)发表30余篇,合计他引15 7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640余次,H指数为65。
文摘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D的发生。目的分析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因素水平、危险分层以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综合反应ASCVD发病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和现场测量、血液生化检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武阳丰教授建立的国人10年ASCV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以下简称预测方法)及《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提供的方法(以下简称指南方法)对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及危险分层,理想的心血管健康定义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建议(包括7项理想的健康因素和行为)。计算Kappa值,评估两种方法对ASCVD危险分层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8,P=0.00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ASCVD为高危的比例高于指南方法初评的结果(χ^(2)=4.219,P=0.04)。<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50,P<0.001);预测模型方法评估以低危为主(76.3%),高危的比例仅为6.6%,指南方法初评高危比例达到29.5%。对中危患者进行余生风险评估,66例患者(13.0%)调整为高危,最终高危患者比例达到34.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指南方法同样评估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比例分别为51.9%、44.5%和56.0%,一致率为50.8%,经内部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261(u=17.010,P<0.001)。仅2.4%患者具有5项健康行为和因素,70.4%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吸烟/戒烟比例、理想体质指数(BMI)比例、空腹血糖(FPG)<5.6 mmol/L、血压<120/80 mm Hg比例高于男性,总胆固醇(TC)<5.2 mmol/L比例低于男性;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理想身体活动比例、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项、≥2项、≥3项、≥4项心血管健康指标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0,P<0.001;χ^(2)=34.946,P<0.001;χ^(2)=107.419,P<0.001;χ^(2)=37.488,P<0.001)。结论两种评估方法的内部一致性较差;对于<5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指南判定高危的比例也超过1/3,和≥55岁高危比例相近,有高估此人群ASCVD危险的可能;5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约70%患者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善心血管健康可能是降低ASCVD危险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