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姜红菊 王志军 +5 位作者 传小文 毋会芃 李立鹏 王世喜 丁振江 陈牧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 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纳入2021年08月05日至2024年04月16日就诊于20家医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8例,随机... 目的 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纳入2021年08月05日至2024年04月16日就诊于20家医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4例。试验组给予谷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安慰剂(0.9%Nacl溶液),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0 d后,试验组的心绞痛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3.62%比81.76%,P<0.001);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其中以试验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更为明显(P<0.05);治疗28 d后,两组SAQ评分均有所升高,试验组SAQ评分较基线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不良反应、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等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显示,两组的安全性相当。结论 谷红注射液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点,且能够提高临床顺应性,可有效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红注射液 不稳定性心绞痛 随机对照试验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
下载PDF
脉冲电场消融对犬普通心肌可逆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翟宗旺 姜浩 +1 位作者 石亮 唐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索可逆性脉冲电场(RPEF)是否能暂时抑制电传导,为临床提供一种分析定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峡部从而实现精准消融的新方法。方法将6只拉布拉多健康犬插管麻醉后,分别对实验犬的左心房和右心房进行RPEF消融。从RPEF消融开始至消融后5 mi... 目的探索可逆性脉冲电场(RPEF)是否能暂时抑制电传导,为临床提供一种分析定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峡部从而实现精准消融的新方法。方法将6只拉布拉多健康犬插管麻醉后,分别对实验犬的左心房和右心房进行RPEF消融。从RPEF消融开始至消融后5 min连续测量双极电图,选择消融前后电位电图,进行电图振幅分析。评估RPEF消融前后脉冲宽度为2 ms的起搏阈值。实验犬安乐死后,取离体心脏RPEF消融部位进行电镜检查。结果6只实验犬的基线电图振幅为7.76(6.39,10.70)mV,应用RPEF消融后电图振幅降至1.93(1.22,3.90)mV,减少71.7%(53.7%,83.8%)。在观察期内,振幅逐渐恢复。分别观察8个RPEF消融部位[分别位于左心房后壁(n=4)、右心房游离壁(n=2)、右心房间隔(n=1)和右心耳根部(n=1)]的电图5 min,电图振幅为5.93(5.26,7.55)mV,恢复到基线的75.6%(72.4%,87.3%)。电解剖标测未显示RPEF消融部位有任何双极低电压(<0.1mV)区域。起搏阈值消融开始前为1.0(1.0,1.2)mA,消融后即刻为3.0(2.0,5.8)mA,消融后5 min恢复至2.0(1.3,3.0)mA。实验犬尸检时,在2个明显的射频损伤部位之间观察到一个大体完好的心肌区域,未见损伤。组织学显示有轻中度退行性变,无坏死性改变。结论RPEF能暂时抑制实验犬心肌组织电传导,引起可逆性心肌损伤。RPEF的这一特性,为定位心律失常关键峡部后再进行不可逆性精准消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消融 电穿孔 脉冲电场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文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脑血管急症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诊治 急性心肌缺血 不稳定心绞痛
下载PDF
高血压急症 被引量:2
4
作者 万昕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急症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靶器官损害 不稳定性心绞痛 高血压脑病 疾病过程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加剧
下载PDF
探讨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冲 陆强 +1 位作者 高德全 王乐丰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采取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脂血症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对照组...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采取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脂血症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对照组,39例)和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钙片组(试验组,3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晚1次;试验组给予阿昔莫司0.25g,口服,每日3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晚1次。两组患者的疗程都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硬化斑块指数(AI)。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颈动脉斑块面积、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IMT、颈动脉斑块面积、AI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提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保障其身体健康,此治疗方案相比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更具优势,更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莫司 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脂血症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总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刘文婷 刘宏斌 +1 位作者 李彦平 荆晶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入选在解放军总医院成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于5个月后回院复查的冠心病患者,共纳入3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17±11.37)岁。采用QAngioXA 7.2分析软件...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入选在解放军总医院成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于5个月后回院复查的冠心病患者,共纳入3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17±11.37)岁。采用QAngioXA 7.2分析软件行冠状动脉定量分析,非靶血管的狭窄程度较前加重20%以上定义为斑块进展。发生斑块进展者60例,无进展者240例。患者于两次冠状动脉造影前测定血脂、尿酸以及总胆红素水平。结果 60例斑块进展患者中非靶血管狭窄程度由(24.15±11.89)%加重至(53.75±12.91)%。斑块进展组和无进展组首次造影时总胆红素(11.00±6.67)μmol/L vs(13.88±5.95)μmol/L,复查造影时总胆固醇(4.29±0.94)mmol/L vs(3.80±0.86)mmol/L、三酰甘油水平(1.97±1.18)mmol/L vs(1.59±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45±0.62)mmol/L vs(2.09±0.74)mmol/L、高尿酸血症40.0%vs 2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总胆红素是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水平总胆红素是PCI术后非靶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进展 总胆红素 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立臻 吴小朋 +3 位作者 刘淑珍 宋恒良 李保银 万大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798-3802,共5页
目的探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纳入166例行导管消融术的PAF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复发分为早期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浆尿... 目的探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纳入166例行导管消融术的PAF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复发分为早期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浆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术后早期复发相关的影响因素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与非复发组相比,早期复发组患者年龄、房颤病程、左心房前后径(LAD)、尿酸、hsCRP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尿酸、hsCRP和LAD是PAF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尿酸水平预测PAF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敏感性为0.667,特异性为0.617(AUC:0.685,95%CI:0.600~0.769,P<0.001),而术前尿酸联合hsCRP预测PAF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敏感性为0.706,特异性为0.809(AUC:0.799,95%CI:0.721~0.877,P<0.001)。术前尿酸联合hsCRP预测PAF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比尿酸有更好的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尿酸、hsCRP和LAD是PAF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尿酸联合hsCRP对PAF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早期复发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萃 刘宏斌 +1 位作者 王娟 肖湖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02-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 679例,年龄(61.46±11.66)岁,记录患者的入院血压、心率、体质量、身高及血液生化指标,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随...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 679例,年龄(61.46±11.66)岁,记录患者的入院血压、心率、体质量、身高及血液生化指标,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随访,平均随访(39.0±11.0)个月。终点事件定义为心血管病相关死亡。按尿酸值四分位数将病例分成四组,从低到高分别为Q1、Q2、Q3、Q4,分析随尿酸水平增加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情况。结果分析表明血清尿酸(HR=1.035,95%CI:1.018~1.052,P=0.038)、年龄(HR=1.070,95%CI:1.055~1.085,P<0.001)是冠心病患者因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HR=0.419,95%CI:0.272~0.644,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HR=0.321,95%CI:0.182~0.565,P<0.001)是冠心病患者因心血管病死亡的保护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随尿酸水平增加,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尿酸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之间可能存在阈值效应,即尿酸水平超过阈值时死亡风险大幅升高(P<0.05)。结论高尿酸是冠心病患者因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尿酸水平有望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冠心病 死亡率
下载PDF
外周血端粒长度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怀伟 马青变 +5 位作者 高元丰 苏长阳 刘晔 左琨 李晓丹 杨新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探讨端粒长度对射频消融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接诊后转至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157例房颤患者进行随访,通过实时定量PCR(RT-PCR)法测定其在急诊就诊时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表达为t/s比值),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 目的 探讨端粒长度对射频消融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接诊后转至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157例房颤患者进行随访,通过实时定量PCR(RT-PCR)法测定其在急诊就诊时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表达为t/s比值),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观察其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41例患者在术后平均(14.21±5.05)个月的随访期间复发房颤.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s比值减小及术前房颤诊断时间到射频消融术时间(DTAT)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对房颤复发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P<0.001,敏感度63.4%,特异度62.9%)、0.673(P<0.001,敏感度56.1%,特异度69.8%).结论 端粒长度缩短与房颤的复发存现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生物标志物.早期恢复房颤患者的窦性节律可能有助于减少射频消融术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端粒 射频消融术 复发性房颤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10
作者 张婧 王欣 +2 位作者 刘佳梅 陈牧雷 王喆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5996-600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9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Cys-C水平并...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9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Cys-C水平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Gensini评分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记录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同时分析血清Cys-C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98例患者中,46例患者血清Cys-C水平为0.56~1.22 mg/L(Cys-C水平正常组),152例患者血清Cys-C水平≥1.23 mg/L(Cys-C水平升高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22~44个月,平均(37.6±17.5)个月。随访期间,Cys-C水平升高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Cys-C水平正常组患者[12.5%(19/152)比2.2%(1/46),P=0.04]。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患者[(1.7±0.7)mg/L比(1.4±0.7)mg/L,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β=0.64,P=0.005),与肌钙蛋白I水平呈正相关(β=0.47,P=0.002),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β=0.02,P=0.004)。结论血清Cys-C水平可以作为评估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风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胱抑素C GENSINI评分 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晓昌 张大武 +17 位作者 王安铸 袁慧 华琦 谢瑞芹 刘怡 宋红莉 王凤荣 李树仁 王振兴 赵立志 林谦 牛天福 张立新 樊民 刘建和 霍艳明 杨新春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8-1434,共7页
目的 评价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方案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o.ChiCTR1900020720)。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在16家医院同期进行,筛选受试者330例,最终入组受试者240... 目的 评价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方案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o.ChiCTR1900020720)。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在16家医院同期进行,筛选受试者330例,最终入组受试者240例,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试验组口服养心定悸胶囊(8粒,2次/日);对照组口服养心定悸胶囊模拟剂。在试验期间不使用除β受体阻滞剂(不包括索他洛尔)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周期8周。主要疗效指标:第8周室性早搏总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1)第4周室性早搏总有效率;(2)第8周室性早搏次数变化值;(3)第8周中医单项症状变化情况(消失率)。结果 用药4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82%vs. 30.51%,P=0.1381),用药8周时,试验组患者室性早搏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18%vs. 31.36%,P<0.0001)。用药8周时试验组室性早搏次数变化值高于对照组(2 808.33±6 952.62 vs.239.34±7 286.79,P=0.0003),心悸消失率、气短消失率和乏力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50.00%vs.31.58%,P=0.0050;69.44%vs.50.00%,P=0.0160;74.44%vs. 57.14%,P=0.0160)。试验组女性用药8周时室性早搏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vs.27.78%,P<0.0001)。无论室性早搏次数的多少或者是否有合并疾病,试验组室性早搏有效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P<0.01)。两组安全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定悸胶囊能有效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和改善相关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早搏 养心定悸胶囊 中成药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血清Copeptin、suPAR、SIRT1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海龙 刘育鹏 +2 位作者 唐庆龙 王庆 刘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7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Copeptin)、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75例CHF患者,将其按照美国纽...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Copeptin)、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75例CHF患者,将其按照美国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的差异分作Ⅱ级组56例,Ⅲ级组62例,Ⅳ级组57例。另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opeptin、suPAR、SIRT1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此外,对所有CHF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按照预后差异分作预后不良组61例及预后良好组114例。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患者的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升高,而SIRT1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不同心功能等级的CHF患者间比较,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及LVEDD升高,而SIRT1水平及LVEF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与LVEDD均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血清SIRT1水平与LVEDD呈负相关,而与LVEF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年龄、LVEDD、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LVEF和SIRT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LVEDD偏高、LVEF偏低、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过高以及血清SIRT1水平过低均是C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opeptin、suPAR、SIRT1与CHF患者的心功能及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COPEPTIN SUPAR SIRT1 心功能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