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16年北京9家医院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翻修负担的多中心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彭慧明 王龙超 +9 位作者 陈继营 周一新 田华 林剑浩 郭万首 林源 曲铁兵 郭艾 曹永平 翁习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77-283,共7页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HA/TKA)后一种少见但是灾难性的并发症,在中国大陆,关于PJI翻修负担的流行病学数据缺乏。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区9家医院3年间的感染翻修病例资料并计算翻修负担。方法:回顾性...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HA/TKA)后一种少见但是灾难性的并发症,在中国大陆,关于PJI翻修负担的流行病学数据缺乏。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区9家医院3年间的感染翻修病例资料并计算翻修负担。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9家三甲医院关节置换总数及PJI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感染类型、主要诊断、术前合并疾病、手术方式,计算PJI翻修负担,并描述PJI处理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此期间共实施髋膝关节置换术38319例次,髋膝关节翻修手术1222例次(总翻修负担3.1%),因PJI翻修366例次(翻修负担0.96%),且总体翻修负担呈逐年下降趋势(1.09%,0.96%,0.84%)。9家医院PJI翻修负担分别为0.78%、0.77%、0.52%、0.77%、0.55%、0.63%、1.24%、0.78%、1.71%。髋关节总体翻修负担为5.60%,其中PJI翻修负担为1.14%,PJI是髋关节翻修的第三大原因;膝关节总体翻修负担为1.77%,其中膝关节PJI翻修负担为0.85%,PJI是膝关节翻修的最常见原因;髋/膝关节PJI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中,二期翻修术分别占75.2%(髋,121/161)和69.8%(膝,143/205),一期翻修术占19.9%(髋,32/161)和6.3%(膝,13/205)、开放清创术占4.3%(髋,7/161)和22.0%(膝,45/205)。结论:2014~2016年北京市9家医院总体髋膝关节翻修负担为3.1%,髋膝关节PJI翻修负担为0.96%;二期翻修术是主要的外科治疗手段。由于随访时间短和病例流失等因素,真正PJI翻修负担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髋膝 感染 翻修 负担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X线透视辅助下徒手皮质骨轨迹螺钉置入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希诺 刘玉增 +4 位作者 李越 苏庆军 李冬月 关立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6-844,共9页
目的对比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皮质骨螺钉置钉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 目的对比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皮质骨螺钉置钉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71例患者。将接受X线透视辅助徒手CBT螺钉置入的患者作为徒手组(n=35),接受机器人辅助CBT螺钉置入的作为机器人组(n=36)。螺钉置钉准确性和关节突侵犯情况通过术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评估。对比两组平均单枚螺钉的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医务人员术中射线暴露情况。结果71例患者一共植入284枚CBT螺钉,其中140枚由徒手组完成,144枚由机器人组完成。机器人组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徒手组(92.36%vs 82.86%,P=0.015)。机器人组关节突侵犯发生率显著低于徒手组(22.22%vs 40.00%,P=0.022)。但是,单颗螺钉置钉时间机器人组显著长于徒手组[(501.92±70.08)s vs(382.54±63.21)s,P=0.000]。术中医务人员辐射暴露时间徒手组明显高于机器人组[(56.81±16.09)s vs(34.43±16.91)s,P=0.000]。结论机器人辅助植入CBT螺钉可以有效提高螺钉置入准确性并减少了上关节突的侵犯率和医务人员的辐射暴露,但会增加螺钉的置钉时间与手术时间。本中心大约在12台手术后获得了平稳的机器人辅助CBT技术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轨迹螺钉 骨科手术机器人 徒手置钉 退行性腰椎疾病
下载PDF
第四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3
作者 程云忠 孟祥龙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9-960,共2页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国际腰椎研究学会、《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暨...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国际腰椎研究学会、《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于2012年6月15~1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以专题演讲、病例讨论与壁报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探讨,现将大会学术交流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国康复医学会 国际会议中心 高峰论坛 外科学术 腰椎 骨科 《中华外科杂志》
下载PDF
第二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纪要
4
作者 海涌 刘玉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1-352,共2页
由国际腰椎学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联合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承办的第二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于2010年10月22~24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论坛纪要 骨科 骨外科学 高峰论坛 国际
下载PDF
第三届华夏脊柱论坛暨第五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5
作者 孙祥耀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第三届华夏脊柱论坛暨第五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于2016年10月14~15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300余名国内外知名... 第三届华夏脊柱论坛暨第五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于2016年10月14~15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300余名国内外知名脊柱专家和骨科同道共赴本次论坛。结合目前国际上脊柱脊髓疾患治疗的发展趋势.围绕脊柱侧凸去旋转技术应用现状、超声骨刀的使用、腰椎侧前路椎间融合技术、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胸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腰椎微创融合技术的应用、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策略等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热烈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脊柱外科学 高峰论坛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骨科 会议 颈椎退变性疾病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6
作者 李冬月 苏庆军 +2 位作者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较PELD组多(P<0.05),但血红蛋白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P<0.05),UBE组较PELD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UBE与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BE较PELD出血量略多,但术中透视次数少,硬膜囊面积的改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技术 经皮椎间孔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儿童脊柱侧弯术后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张舰 韩香杰 +2 位作者 王东 王晖 许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92-94,102,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脊柱侧弯术后白细胞计数(WBC)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因脊柱侧弯行手术治疗的8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WBC是否超过正常值范围分为正常组(29例)和升高组(52例)。... 目的 探讨儿童脊柱侧弯术后白细胞计数(WBC)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因脊柱侧弯行手术治疗的8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WBC是否超过正常值范围分为正常组(29例)和升高组(5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风险变量(P<0.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WBC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主胸弯Cobb’s角、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生活地区、尿量、出血量、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分组补液量、术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s角、手术时间、分组补液量、术后血小板计数是术后WBC升高的影响因素(OR=0.973、1.012、0.129、1.023,P<0.05)。结论 儿童脊柱侧弯术后WBC升高可能与主胸弯Cobb’s角过大、手术时间过长、分组补液量≤20 ml/(kg·h)及术后血小板计数升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脊柱侧弯 术后感染 预测指标
下载PDF
中国腰椎研究对世界腰椎医学的贡献
8
作者 海涌 程云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6,共14页
目的:探究中国腰椎研究对世界的贡献。方法: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对腰椎相关研究的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利用数据库(https://www.geenmedical.com)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目的:探究中国腰椎研究对世界的贡献。方法: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对腰椎相关研究的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利用数据库(https://www.geenmedical.com)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腰椎研究项目进行检索,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官网(https://www.nosta.gov.cn/web/index.aspx)下载2000~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资助的项目信息,检索与腰椎研究相关的项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近5年腰椎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研究,分析腰椎研究的趋势。结果:在WOS数据库中,共检索到腰椎相关研究的论著44381篇。其中腰椎间盘退变4977篇,腰椎生物力学2977篇,腰椎间盘突出症5568篇,腰椎管狭窄症6509篇,腰椎滑脱症3861篇,退行性脊柱侧凸1155篇。TOP10国家/地区文章数量显示:美国14742篇,位居第一位;中国5432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占比12.2%。文章发表数量方面: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中国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其他相关的腰椎研究,中国的发文量均仅次于美国,位于全世界的第二位。2006~2019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腰椎研究项目共91项,总资助金额4023万元,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腰椎退变、基因、生物力学。2000~2020年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资助的腰椎研究项目共计9项,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脊柱畸形、骨质疏松、腰椎微创。近5年腰椎研究的趋势主要集中在腰椎退变、腰椎融合、腰椎稳定性、手术治疗原则、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机器学习以及微创手术。结论:中国腰椎研究对世界的贡献巨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多层次的基金资助机构大力资助腰椎相关的研究;中国多个高校及研究机构大力支持腰椎相关研究;众多中国腰椎领域专家高度重视腰椎研究,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多篇文章为高被引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研究 中国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头颈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的显微CT观察
9
作者 续开亮 孟昊业 +1 位作者 汪爱媛 杜心如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8期706-710,726,共6页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头颈型股骨颈骨折的股骨头标本的结构性薄弱区展开研究,为股骨颈骨折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集的头颈型股骨颈骨折的6个股骨头标本进行显微CT扫描,其中男性标本5个,女...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头颈型股骨颈骨折的股骨头标本的结构性薄弱区展开研究,为股骨颈骨折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集的头颈型股骨颈骨折的6个股骨头标本进行显微CT扫描,其中男性标本5个,女性标本1个;年龄68~82岁,平均(73.17±4.92)岁;左侧3个,右侧3个。在股骨头内周围区和股骨头外上区、骨折线最下区选取兴趣区进行重建和分析,比较骨形态结构参数。结果股骨头外上区与股骨头内周围区相比,骨小梁间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连接密度、组织骨密度、体积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体积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股骨头外上区骨小梁间隔增加、厚度减少,骨小梁发生断裂、变细甚至消失,骨小梁结构更接近杆状。股骨颈骨折线最下区与股骨头内周围区相比,骨小梁厚度、骨密度以及骨体积分数增高,骨表面积体积比、结构模型指数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小梁间隔、数量以及骨小梁连接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图像显示,与周围区相比,骨折线最下区内骨小梁厚度明显增加,骨小梁结构更接近板状。结论股骨头外上方结构存在一定程度薄弱,可能与骨折易由此处发生有关。骨折线最下方股骨颈中段内侧未显示骨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 薄弱区 显微CT
下载PDF
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手术治疗
10
作者 刘洋 高钰凌 周君琳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4期349-354,共6页
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约占肘关节骨折的1%、肱骨远端骨折的6%[1]。该骨折累及肱骨小头并常延伸至滑车,其严重程度和范围包括从相对简单的单平面骨折到高度复杂的多平面骨折并可能伴有骨质压缩、后侧髁粉碎、柱的骨折及相关韧带结构损... 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约占肘关节骨折的1%、肱骨远端骨折的6%[1]。该骨折累及肱骨小头并常延伸至滑车,其严重程度和范围包括从相对简单的单平面骨折到高度复杂的多平面骨折并可能伴有骨质压缩、后侧髁粉碎、柱的骨折及相关韧带结构损伤等。手术是此类关节内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难以获得解剖复位和稳定固定,复杂骨折的术后并发症较多,其治疗极具挑战性。为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入路、固定方法)并掌握相关手术技术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 冠状面 剪切骨折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基于循证医学联合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李杰 王明星 胡月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3期834-839,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医学联合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医学联合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2组PVP术后均采用相同的一般治疗,此外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医学结合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早期康复[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Barthe指数(B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疾病认知度(采用健康知识调查表评分)、出院准备度(采用RHDS评分)、出院指导质量(采用QDT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JOA和Barthe指数(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预防、饮食管理、并发症处理、康复锻炼评分及疾病认知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个人状态、适应能力和预期性支持评分及RHDS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实际获得内容、指导技巧及效果和出院指导质量(QDTS)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发热、腹胀便秘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骨水泥渗漏和尿潴留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结合策略优化管理模式有助于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后恢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和出院准备情况,并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循证医学 策略优化管理模式 术后康复
下载PDF
关注膝关节健康,且行且珍“膝”
12
作者 季长高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3期14-14,共1页
膝关节是人体大关节之一,由骨性结构、韧带、半月板、滑膜囊等结构组成,是保持人体的稳定性、进行各种运动的关键,承担着支撑身体、行走、跑跳等活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骨骼、肌肉和软组织的功能。它同时也是人体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 膝关节是人体大关节之一,由骨性结构、韧带、半月板、滑膜囊等结构组成,是保持人体的稳定性、进行各种运动的关键,承担着支撑身体、行走、跑跳等活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骨骼、肌肉和软组织的功能。它同时也是人体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长时间的过度使用、运动不当、缺乏锻炼等都会导致膝关节受损,体重增加、年龄增长也会危害膝关节健康。膝关节可能发生多种病变,无论是骨关节炎、滑膜炎、骨折,或是膝关节退行性病变,都会对膝关节功能产生损害,患者下肢活动均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性结构 滑膜囊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滑膜炎 半月板 膝关节功能 体重增加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增强胫骨横向骨搬运治疗感染创面的能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俊鹏 要星晨 +5 位作者 赵会 徐子彧 吴岳 裴福春 张林 杜心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599-4604,共6页
背景:糖尿病足伴创面感染的患者群体庞大,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顽固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朝阳中西医... 背景:糖尿病足伴创面感染的患者群体庞大,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顽固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37岁,均接受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手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记录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踝肱指数、伤口/缺血/足部感染分级(WIFi分级)、目测类比评分与溃疡面积。结果与结论:①46例患者溃疡平均愈合时间为(58.07±24.82)d,46例患者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后3个月的踝肱指数、目测类比评分、溃疡面积、WIFi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未出现溃疡或感染复发。②结果显示,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可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疼痛、改善下肢血运、控制感染并促进溃疡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运术 抗生素骨水泥 糖尿病足溃疡 血运重建 感染控制 踝关节 组织工程研究 糖尿病并发症
下载PDF
术前牵引对重度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张耀申 海涌 +5 位作者 刘玉增 周立金 苏庆军 杨晋才 臧磊 孟祥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4-920,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牵引对重度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患者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矫形手术治疗的196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极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术前应用头盆环牵引(Halo-pelvic... 目的:探讨术前牵引对重度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患者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矫形手术治疗的196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极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术前应用头盆环牵引(Halo-pelvic traction,HPT),男17例,女21例;年龄14~30岁(20.12±7.82)岁,纳入HPT组;158例一般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术前采用枕颌带-下肢牵引带皮牵引(skin traction:ST),男61例,女97例;年龄10~30岁(15.55±10.38),纳入ST组。牵引后均一期行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和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资料(牵引前、牵引后和手术后),计算术前牵引和手术对畸形矫正的贡献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发生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异常和术后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HPT组患者术前侧凸Cobb角为142.48°±18.77°,头盆环牵引后改善至72.56°±13.26°,改善率为49.07%;手术矫形术后改善至55.76°±15.87°,改善率为60.87%;>Ⅳ级截骨5例,占13.16%;术中IONM出现异常10例,占26.32%;神经损伤3例,占7.90%。ST组患者术前侧凸Cobb角为97.90°±19.25°,牵引后为76.51°±12.68°,改善率为21.85%;矫形术后改善至41.58±15.84°,改善率为57.53%;>Ⅳ级截骨10例,占6.33%;术中IONM出现异常21例,占13.29%;神经损伤9例,占5.70%。两组脊柱高等级截骨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IONM出现异常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畸形矫形术患者术前应用头盆环牵引或枕颌带-下肢牵引带皮牵引安全、有效,可减少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中神经损伤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畸形 牵引术 矫形手术 神经损伤
下载PDF
微骨窗骨搬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双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15
作者 刘俊鹏 杜心如 +4 位作者 要星晨 徐子彧 裴福春 张林 赵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90-2596,共7页
目的 评估微骨窗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 TTT)的疗效,并探讨其与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联合治疗的潜在益处。方法 回顾分析自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Wagner分级≥2级的糖尿病足患者资... 目的 评估微骨窗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 TTT)的疗效,并探讨其与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联合治疗的潜在益处。方法 回顾分析自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Wagner分级≥2级的糖尿病足患者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患者分为三组:VSD治疗(VSD组)、微骨窗TTT治疗(TTT组)以及微骨窗TTT联合VSD治疗(联合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溃疡面积、踝肱指数、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及术后1年内溃疡复发、手术并发症以及截肢情况。结果 共纳入VSD组患者43例,TTT组43例,联合组42例。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TTT组相比,VSD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更长,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疼痛评分更高,踝肱指数更低(P <0.05),溃疡面积更大(P=0.029),1年溃疡复发率更高(P=0.021)。与TTT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更短(P=0.046)。术后3个月时溃疡面积(P=0.362)、疼痛评分(P=0.932)、踝肱指数(P=0.671)以及1年溃疡复发率(P=0.7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骨窗TTT在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疼痛,改善下肢血运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VSD。在应用微骨窗TTT的基础上加用VSD可以进一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患者和医护的创面护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 负压封闭引流 血管再生 清创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和椎旁肌及相邻关节突关节变化
16
作者 庞大明 尹鹏 +3 位作者 杨晋才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2-379,共8页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F治疗的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58.0±8.7岁(41~79岁),随访40.7±3.6个月(36~58个月)。收集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P);术前和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CT检查,测量多裂肌(MF)横截面积(CSA)和脂肪浸润(FI)评分,并根据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术后MF CSA、FI评分、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与术前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前VAS-LBP为7(7,8)分,术后1周为3(2,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2)分,末次随访为1(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VAS-LP为6(5,7)分,术后1周为2(1,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1)分,末次随访为0(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ODI为61%(55%,67%),术后3个月为23%(19%,31%),12个月为12%(8.5%,17.5%),末次随访为7%(4%,15.6%),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MF CSA:557.06±46.72mm^(2),术后12个月547.12±53.31mm^(2)、术后24个月558.35±52.37mm^(2)、末次随访时531.21±56.12mm^(2),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FI评分:2(2,3),术后12个月3(2,3)、术后24个月3(2,3)、末次随访时3(3,3),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上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术后12个月手术5(4,6)分、术后24个月5(4,5)分、末次随访时5(4,6)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与术后12个月5(4,5)分、术后24个月5(4,6)分、末次随访时5(4,7)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且对手术节段多裂肌以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中长期不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椎旁肌 关节突关节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椎旁肌的变化
17
作者 庞大明 杨晋才 +3 位作者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尹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5-594,共10页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2例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PLIF组22例,女性10例,男性12例,年龄60.2±10.3岁;PE-TLIF组30例,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60.4±12.3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术前与术后1d及1周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多裂肌(multifidus,MF)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FI)评分及肌肉CT密度等椎旁肌评估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6个月及12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ow back pain,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eg pain,VAS-LP)、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术后12个月根据Bridwell标准评估两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PE-TLIF组与PLIF组手术时间(211.2±38.5min vs 98.9±31.6min,P=0.000)、术后卧床时间(25.9±8.3h vs 52.4±14.8h,P=0.001)、术中失血量(112.8±79.6mL vs 232.5±122.5mL,P=0.002)、术后引流量(46.5±28.2mL vs 283.6±142.1mL,P=0.000)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目标节段MF CSA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目标节段MF CSA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 FI评分较PE-TLIF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3.0,4.0)vs 3.0(2.8,3.0),P=0.031];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内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257),而术前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2.0,3.3)vs 3.0(3.0,4.0),P=0.016]。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F CT密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34.2(31.8,36.9)HU;PLIF:30.5(28.5,32.1)HU,P=0.000]。组内比较,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节段MF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CT密度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516),术后12个月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6(30.5,36.4)HU vs 30.5(28.5,32.5)HU,P=0.017]。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CK值无明显差异(P=0.712)。术后1d、7d,PE-TLIF组CK值低于PLIF组(P<0.05)。PE-TLIF组与PLIF组患者术后随访VAS-LP、VAS-LBP评分以及ODI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7d,PE-TLIF组VAS-LBP评分表现优于PLIF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LBP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AS-LP评分以及ODI在随访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79),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融合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77)。结论: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与传统PLIF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减小了对椎旁肌的影响,可减轻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椎旁肌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
18
作者 陆宣宇 袁硕 +3 位作者 藏磊 梅语奇 范宁 杜鹏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了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的45例改良经...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了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的45例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ASDi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BP)和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LP)以及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12个月以及最终随访时的临床结果。根据改良MacNab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的VAS-BP、VAS-LP及OD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1),88.89%(40/45)的患者在最终随访时的改良MacNab评分为优或良。患者在术后即刻观察到临床症状改善,临床评分在术后随访期间保持稳定。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TED是治疗邻近节段病变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邻近节段退变 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骨科急性骨丢失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孟斌 程黎明 +10 位作者 海涌 李淳德 李锋 李建军 李危石 沈彬 沈慧勇 吴新宝 仉建国 章振林 杨惠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577-583,共7页
因病情需要制动数日至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患者,当某部位或全身活动功能受限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溶骨速度大于成骨速度,出现局部和全身急性骨丢失现象。急性骨丢失一般发生在急性制动后的6~8周,这个阶段患者的骨量将急剧下降至最低水平... 因病情需要制动数日至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患者,当某部位或全身活动功能受限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溶骨速度大于成骨速度,出现局部和全身急性骨丢失现象。急性骨丢失一般发生在急性制动后的6~8周,这个阶段患者的骨量将急剧下降至最低水平,是预期骨折风险最高的时期,之后会出现骨量的逐步恢复,但骨形成和骨吸收的速率仍不平衡,恢复到一定水平后骨量将继续丢失,这个时期持续2~24个月,称为进行性骨丢失。患者经历急性和进行性骨丢失后,大量骨质流失,骨骼强度降低,且往往多年无法完全恢复到骨折前的骨量水平,增加骨质疏松、骨折固定、关节置换失败等风险。针对临床常见的急性骨丢失现象,国内外骨科医师的认知各有不同,治疗差异也很大,且国际上尚未有急性骨丢失方面的共识和指南规范。本共识结合已有研究及临床经验,对急性骨丢失研究历史、现状、病因、评估以及防治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急性骨丢失的认识和管理,有效提升骨科急性骨丢失的防治效果,防止骨折,加速康复,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急性骨丢失 骨量 加速康复
下载PDF
基于骨科护理应用发展的新型材料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秦立宁 许娜 +2 位作者 董静 董栋 林源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1年第3期152-154,共3页
随着近年来骨科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加,对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直接造就了现在骨科生物医用材料的飞速发展,其在治疗以及术后骨科护理中有了极大的应用。同时,3D打印材料在骨科相关疾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有了巨大的... 随着近年来骨科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加,对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直接造就了现在骨科生物医用材料的飞速发展,其在治疗以及术后骨科护理中有了极大的应用。同时,3D打印材料在骨科相关疾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有了巨大的用武之地。而可吸收可降解的高分子医用材料具有无毒、终产物可排除的特点。近年来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可吸收高分子材料主要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壳聚糖、胶原蛋白等)和人工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交酯、聚羟基丁酸酯等)。该文对以上高分子材料进行介绍,并对医用骨科材料的未开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生物医用材料 骨科护理 3D打印技术 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