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诗学本位,拓展研究路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桃洲教授访谈
1
作者 张桃洲 钟世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6,34,共7页
中国新诗迄今已走过百年的历程,尽管其中的争议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存在,但它所创造的辉煌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如何看待新诗近百年的探索?如何拓展新诗的研究路径?为此,钟世华特专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桃洲教授,整理出访谈... 中国新诗迄今已走过百年的历程,尽管其中的争议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存在,但它所创造的辉煌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如何看待新诗近百年的探索?如何拓展新诗的研究路径?为此,钟世华特专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桃洲教授,整理出访谈录,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张桃洲 访谈
下载PDF
景观书写与文学中城市形象生成再探析——以巴尔扎克小说《不自知的喜剧演员》为例
2
作者 吴康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不自知的喜剧演员》是巴尔扎克晚年对巴黎城市景观描绘最丰富的一部作品。该小说叙事的突出特征是在核心情节线发展中出现大量叙述时刻的分岔点,即文本内的叙述者随着“漫游者”人物角色在城市中行进,不断插入对各种城市景观的描绘。... 《不自知的喜剧演员》是巴尔扎克晚年对巴黎城市景观描绘最丰富的一部作品。该小说叙事的突出特征是在核心情节线发展中出现大量叙述时刻的分岔点,即文本内的叙述者随着“漫游者”人物角色在城市中行进,不断插入对各种城市景观的描绘。这些景观描绘涉及巴黎城市空间各个角落和场所,从现代商店、议会大厦、戏院、报社等商业、政治和文化景观再到妓女私密空间和吉普赛人算命屋等异质空间。国内外学界对该文本中的城市书写均有过研究,但是对都市景观书写与城市形象生成之间的互动关系尚缺乏深入阐释。本文力图从法国经典叙述学及空间理论等批评视角,依据作家在文本中所绘制的分层明确的都市景观地图,对这些景观符号和城市形象建构之间关系及意义进行再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扎克 《不自知的喜剧演员》 景观 热奈特叙述理论 空间理论 城市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艺术化与美育功能的实现
3
作者 王德胜 宋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1,共11页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主要指批评主体以概念、范畴和相关理论体系为主要工具,以文学认知为最高目的的批评趋向及其特征。“文学批评的艺术化”则强调以文艺创作的形式呈现人的生命体验与内在激情。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传统经由现代...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主要指批评主体以概念、范畴和相关理论体系为主要工具,以文学认知为最高目的的批评趋向及其特征。“文学批评的艺术化”则强调以文艺创作的形式呈现人的生命体验与内在激情。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传统经由现代学术的改造,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而理想的现代诗性批评范式,为作为美育的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具体可能性。重建文学批评的表达方式、批评指向及其有效性问题,在于通过反思文学批评的知识化维度,在新的操作平台上重建文学批评的艺术化之维,在此基础上发挥其作为美育的制度化保障及其“以美化人”的美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知识化 艺术化 诗性批评 美育功能
下载PDF
关于文学地理学的三种误解辨正及其传统与方法新论
4
作者 陶礼天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文学地理学是系统研究文学与地理之间多层次的辩证关系的一门学问,其科学基础是人地关系原理。但从学术史和当前学界研究看,对什么是文学地理学的问题,存在地理要素说、文地交融说和地理诗学说这三种主要的片面理解。对此现象应作扼要辨... 文学地理学是系统研究文学与地理之间多层次的辩证关系的一门学问,其科学基础是人地关系原理。但从学术史和当前学界研究看,对什么是文学地理学的问题,存在地理要素说、文地交融说和地理诗学说这三种主要的片面理解。对此现象应作扼要辨析,并进一步强调两点:一是就中国而言,文学地理批评是在以先秦两汉《诗经》《楚辞》为代表的文学批评中逐步建构起来的重要传统,具有丰富的辩证的理论与批评内涵,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二是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要把大地理研究与文学微地理(小地理)以及文学空间批评研究结合起来,丰富文学大地理与文学微地理的研究方法。此外,应特别强调文学地理学要注重地方文学的研究,但不能陷入“地方主义”的泥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地理批评 地理要素说 文地交融说 地理诗学说
下载PDF
《外国文学史》编写与东西方文学的“融合”倾向
5
作者 冯新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96,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出版的《外国文学史》,主要有三种编写模式:东西方文学两分法模式,东方文学、西方文学、俄苏文学三分法模式,东西方文学打通融合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东西方文学打通融合模式在编写方式上与前两种明显不同。它打破...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出版的《外国文学史》,主要有三种编写模式:东西方文学两分法模式,东方文学、西方文学、俄苏文学三分法模式,东西方文学打通融合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东西方文学打通融合模式在编写方式上与前两种明显不同。它打破了二分法或者三分法的做法,将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合并为一个整体,按照东西合一结构体系,用历史发展的线索把西方和东方的文学连接起来,体现出将东西方文学融合的倾向。东西方文学融合模式的思路是立足“文学史”这一中心概念,对中国文学之外的外国文学进行总体研究。它既注重提炼东西方文学的共通特点,又注重将东西方经典作家作品并置讲述,还注重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东西方文学融合模式更能体现“外国文学史”的内涵与外延,也能让读者更迅速地形成比较与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史 东西方文学 融合 交流互鉴
下载PDF
建构文学史的国际政治学:《剑桥俄罗斯文学史》的话语性和学术性
6
作者 林精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94,共23页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尤甚。这部文学史,率先确立在帝国进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文学史观,搭建正视俄罗斯文学是在欧洲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史框架,运用在俄国文化变迁历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方法。这种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冷战”时代西方政治正确话语的文学史,是大多局限于用官方意识形态指导文学史编纂的苏联体制内学者所不能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俄罗斯文学史》 帝国进程中的文学史观 欧洲文化影响下的文学史框架
下载PDF
“俄罗斯文学”能否成为欧美-俄国对话通道:认识西方斯拉夫学难题
7
作者 林精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90-107,共18页
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各因与帝俄有不同的地缘政治关系,分别发展出各自的斯拉夫学,十月革命建立反西方的苏维埃国家,意外促成大西洋两岸斯拉夫学科趋同并加速扩大,而冷战进程推动斯拉夫学超常发展,使其敏锐地关注到苏联官方制造出又极... 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各因与帝俄有不同的地缘政治关系,分别发展出各自的斯拉夫学,十月革命建立反西方的苏维埃国家,意外促成大西洋两岸斯拉夫学科趋同并加速扩大,而冷战进程推动斯拉夫学超常发展,使其敏锐地关注到苏联官方制造出又极力掩饰的境外俄罗斯文学和地下文学,严肃正视苏联官方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在“俄罗斯文学史”编纂上比苏俄本土学界更稳妥、中立,率先建构“白银时代”概念、发掘俄国大众文学和俄国女性文学等。这些在人文学科框架下翻译和研究俄罗斯文学的成果,成为西方左翼思潮不被苏俄话语同化的力量,又助力苏俄改革、重建“俄罗斯文学史”。如是一来,认真探讨西方斯拉夫学如何从地缘政治上发掘重大论题,在人文学科框架下解释俄罗斯文学,对我们重新认识俄罗斯问题,是具有重大现实价值的学术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斯拉夫学 地缘政治 人文科学
下载PDF
镜像效应:电影与文学关系之思考
8
作者 郭小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64,共4页
电影凭借多元的视听元素、强大的表现力和特殊的两种重合方式,成为一种新的叙事媒介,这种媒介以独特的审美效果和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成功地进入作家的生活和工作。以电影自身的优越性作为对电影与文学关系思考的基点,从中既能回溯作家的... 电影凭借多元的视听元素、强大的表现力和特殊的两种重合方式,成为一种新的叙事媒介,这种媒介以独特的审美效果和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成功地进入作家的生活和工作。以电影自身的优越性作为对电影与文学关系思考的基点,从中既能回溯作家的创作体验,也能提炼新的艺术理论,还能追寻文学作品的改编方式。电影已经成为文学的镜像,革新了文学创作、评论、改编等多个方面,打开了研究电影与文学关系的一扇新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文学改编 镜像效应
下载PDF
葛洪的传统儒学思想及文学价值观
9
作者 刘伟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在玄风日盛的两晋,儒学已然呈现玄学化新面貌,而江南吴地却继承着两汉经学脉络,展示出传统儒学的抵抗姿态,葛洪就是其中著名的士人代表。葛洪分别从“破”与“立”两方面显示了向传统儒学思想复归的意旨,前者表现为对玄学玄风展开批判,... 在玄风日盛的两晋,儒学已然呈现玄学化新面貌,而江南吴地却继承着两汉经学脉络,展示出传统儒学的抵抗姿态,葛洪就是其中著名的士人代表。葛洪分别从“破”与“立”两方面显示了向传统儒学思想复归的意旨,前者表现为对玄学玄风展开批判,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言行放诞、士无特操,二是社会失序、风俗衰败,三是仿洛新风、丧失传统,较之他人,葛洪的批评力度更大;后者表现为对封建礼法及等级制度的大力维护,而其极致思想就是对君主制的张扬与鼓吹。葛洪对文章价值的判断颇具特殊意味,实则为其传统儒学思想的投射映照,他认为“德”应与“文”并重,文章须为世而作,尤重子书而轻视诗赋,受传统儒家文学观浸染颇深,而与时代潮流相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传统儒学 文学价值
下载PDF
被打开的问题域和被佐证的方法论——以《中国新时期文学期刊目录汇编》为例
10
作者 钟世华 师飞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4年第1期244-247,共4页
在数码时代,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存在着“便捷和琐碎”这一结构性悖论,这使得文献信息资源加工这一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迫切。而旨在对文献信息进行整合、提取、揭示、报导与传递的目录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所谓“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 在数码时代,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存在着“便捷和琐碎”这一结构性悖论,这使得文献信息资源加工这一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迫切。而旨在对文献信息进行整合、提取、揭示、报导与传递的目录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所谓“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①),此言诚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信息资源 期刊目录 中国新时期文学 数码时代 问题域 方法论 结构性 基础性工作
下载PDF
以气论重审“建安七子”及其文学创作
11
作者 刘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8-93,99,共7页
以气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具特色的理论,它源自古老的气学思辨传统和知识谱系,脱胎于先秦两汉气论哲学范畴,而其中承担关键作用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及其“文气说”的提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以高度概括的笔... 以气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具特色的理论,它源自古老的气学思辨传统和知识谱系,脱胎于先秦两汉气论哲学范畴,而其中承担关键作用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及其“文气说”的提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以高度概括的笔法言说了“七子”的各自文学特色,其中以气而论的评价尤为值得注意。以《典论·论文》为根源,结合历家评论以及“七子”创作实际,重审七人的文章之气除了轩轾有别,还各显异彩,呈现出不同的“作者之气”与“文本之气”,这与其家世背景、学术渊源、个性气质等息息相关。此外,因受政治格局、时代风气和个人际遇的影响,“七子”之气又都具有共同特征——饱含慷慨之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建安七子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论文学史上“一人永占”之说的形成过程
12
作者 冯蒴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明末清初,萃锦堂本《一笠庵新编传奇四种》虽已刊行于世,但此时的案头读者对李玉《人兽关》与《永团圆》多有批评,尚无人将此二剧与《一捧雪》《占花魁》并称。与此同时,昆剧艺人对此二剧之折子戏的不断琢磨,使得二剧盛行于舞台。乾隆... 明末清初,萃锦堂本《一笠庵新编传奇四种》虽已刊行于世,但此时的案头读者对李玉《人兽关》与《永团圆》多有批评,尚无人将此二剧与《一捧雪》《占花魁》并称。与此同时,昆剧艺人对此二剧之折子戏的不断琢磨,使得二剧盛行于舞台。乾隆五十九年,宝研斋本《一笠庵四种曲》刊行,该本将李玉原作《人兽关》《永团圆》二剧替换为冯梦龙改本,逐渐取代了李作的案头读本地位。在冯梦龙、昆剧艺人和书商的共同作用下,《人兽关》《永团圆》才能与《一》《占》比肩,“一人永占”的说法遂流传开来,并为后世文学史家所转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玉 《一笠庵四种曲》 “一人永占”
下载PDF
以经典阅读为核心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于课程地图设计的视角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桃洲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83-89,共7页
多年来,高等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体系与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方式渐行渐远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引入近年来... 多年来,高等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体系与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方式渐行渐远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引入近年来流行于欧美等地的课程地图这一观念,对于调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便有了切实的意义。基于课程地图设计的视角,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之间的关联、课程主体角色转化、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将经典阅读作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的支撑点。经典阅读不只指向课程内容本身,而且也推动了课程构架、讲授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它甚至是一种内在的“课程思维”,贯穿于课程讲授的全过程,从而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经典阅读 课程地图
下载PDF
关于华盛顿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课程教学的启示与思考——兼及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同类教材的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冷卫国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96,共5页
通过对照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有关情况,从教师的学术背景及讲授任务,教材的内容、体例及其他情况,教学教法的运用及一般教学的组织形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值得国内"中国文学史"... 通过对照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有关情况,从教师的学术背景及讲授任务,教材的内容、体例及其他情况,教学教法的运用及一般教学的组织形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值得国内"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的借鉴之处。同时简要比较了哈佛大学《中国文学作品选》、密歇根大学《中国文学简史》教材的内容安排及编写体例,以期对国内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编写及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课程 教材 东亚系
下载PDF
对想像力和理性的考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座谈《山海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微 叶舒宪 +6 位作者 萧兵 刘宗迪 马昌仪 安德明 陈连山 靳大成 杨利慧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31-234,共4页
《山海经》号称“千古第一奇书”,阅读、研究极难,近期出现了一些探索性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邀请部分作者和专家就此进行座谈。大家认为,《山海经》研究必须是跨文化、超学科和全方位的,其中神话的研究尤其挑战着我们的学识... 《山海经》号称“千古第一奇书”,阅读、研究极难,近期出现了一些探索性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邀请部分作者和专家就此进行座谈。大家认为,《山海经》研究必须是跨文化、超学科和全方位的,其中神话的研究尤其挑战着我们的学识与想像力,既不能纯凭“理性”也不能抛弃“理性”。“神话—政治地理学”的推定符合“祭政合一”时代的特征,目前不失为一种工作假设。对其“文义”、神话形象或传说人物“母型”的考据、图文关系的分析,都很有必要。《古月令图》的假说,尤其新颖可喜。大家还认为,“本土化”或“乡土文化”研究是有意义的,但不能陷入狭隘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而要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总体文化”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神话研究 想像力 理性
下载PDF
推动学术讲座的精品化、制度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创办“人文学术论坛”的一点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光明 胡越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4S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学术讲座 “人文学术论坛” 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 中文系 图书馆 学风建设
下载PDF
藏书家伦明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关系史实考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丽芬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第2期40-45,共6页
民国时期的著名藏书家伦明与北京大学颇有渊源。该文通过查考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和优级师范科的相关史料和档案,对伦明在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入学、求学阶段的相关细节进行了梳理,以填补现有文献中关于伦明这一阶段生平的语焉不详之处。
关键词 藏书家 伦明 京师大学堂 师范馆 优级师范科
下载PDF
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在疯狂和自虐中崛起的大陆学院派文学(上)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乃乔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60-67,共8页
学院派文学自80年代在高校出现,继而很快形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现象,涌现出一大批学院派作家,出现过短暂的辉煌,到90年代,学院派文学转向后现代主义。
关键词 文学 学院派文学
下载PDF
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在疯狂和自虐中崛起的大陆学院派文学(下)
19
作者 杨乃乔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46-53,共8页
三在人类文化史上,在每一次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崛起的表象背后都脉动着哲学的生命冲动。严格地讲,如果没有一遁入哲学的思考就贪婪而忘我地扑向诗思之疯狂的天赋,如果没有良好而敏锐的哲学意识,就无法带着一种生存的体验走进文学理... 三在人类文化史上,在每一次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崛起的表象背后都脉动着哲学的生命冲动。严格地讲,如果没有一遁入哲学的思考就贪婪而忘我地扑向诗思之疯狂的天赋,如果没有良好而敏锐的哲学意识,就无法带着一种生存的体验走进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空间。值得当代文学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派文学 后现代主义哲学 文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文化 现代主义文学 非理性 生存方式 现代主义者 大陆 校园文化
下载PDF
服务首都文化中心建设,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学习‘习近平主席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专家学者座谈会”会议综述
20
作者 李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9月2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学习‘习近平主席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专家学者座谈会”在学校召开。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院系的近20位专家... 9月2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学习‘习近平主席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专家学者座谈会”在学校召开。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院系的近20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学校党委书记缪劲翔出席会议并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文化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文化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 师范大学学报 会议综述 服务首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