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设计研究”在当代建筑教育学中的发展与应用——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学院、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为例 |
蒋博雅
刘少瑜
刘昇阳
陈天一
|
《建筑师》
|
2019 |
10
|
|
2
|
基本建筑: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纽鲁诗楼 |
王维仁
|
《世界建筑》
|
2017 |
1
|
|
3
|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上海学习中心 |
高彦
|
《时代建筑》
|
2010 |
0 |
|
4
|
创新与求实 香港大学园境学硕士课程设计介绍 |
陈弘志
张安
|
《风景园林》
|
2006 |
2
|
|
5
|
建成环境与健康的关联 来自香港大学高密度健康城市研究中心的探索性研究 |
肖扬
无
|
《时代建筑》
|
2017 |
16
|
|
6
|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校园景观研究及规划设计策略探析 |
李良
罗寒跃
姜斌
|
《风景园林》
|
2018 |
8
|
|
7
|
智慧城市的邮政建筑物编码方法研究与应用 |
叶嘉安
朱家松
|
《地理信息世界》
|
2013 |
5
|
|
8
|
高密度亚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香港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与实践 |
陈弘志
刘雅静
|
《风景园林》
|
2012 |
12
|
|
9
|
高密度城市休憩用地(开放空间)可达性的人本视角评价——以香港为例 |
张灵珠
崔敏榆
|
《风景园林》
|
2021 |
8
|
|
10
|
培养视觉修养与表达思维的课程策略--建筑及环艺设计专业的“视觉设计与表达”,课程之重构 |
刘晓平
刘少瑜
|
《华中建筑》
|
2016 |
2
|
|
11
|
关于“暗示与明示:2010阿卡汗建筑奖研讨会”的报告 |
廖维武
叶扬
|
《世界建筑》
|
2011 |
1
|
|
12
|
青岛近代里院建筑空间模式解析与应用 |
张理晖
杨玉平
|
《中国名城》
|
2016 |
3
|
|
13
|
中国乡土建筑营造体系研究范畴初探 |
周淼
林晓钰
|
《建筑与文化》
|
2014 |
3
|
|
14
|
质疑数字化(建筑)设计——浅谈数字化“与”(建筑)设计 |
高岩
|
《建筑技艺》
|
2014 |
4
|
|
15
|
适应气候特点的生态建筑设计与改造——香港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生绿色建筑设计课程案例 |
刘少瑜
孙小暖
|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
2014 |
1
|
|
16
|
专业精神与行业竞争力:以香港为例谈如何确立风景园林行业之专业地位 |
陈弘志
张安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7
|
西方对中国建筑的认知 柏林Aedes画廊“土木”(TU MU)展览及其背景 |
爱德华.柯格尔
苏杭
|
《时代建筑》
|
2018 |
5
|
|
18
|
建筑运算化设计及国内当前的一些实践动态 |
常强
高岩
|
《住区》
|
2012 |
2
|
|
19
|
建筑中的控制及其显现——“玛雅上层”高层住宅设计 |
李海乐
任智劼
|
《城市建筑》
|
2008 |
2
|
|
20
|
理性教育:香港大学园境建筑学部基础课程之香港生态足迹的背景分析 |
张谦
彭文辉
|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
201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