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膜分离的沼气及烟气CO_(2)捕集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银登国 周志斌 +6 位作者 魏静 马玉磊 秦子康 邓敏 吴元明 杜文韬 代忠德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3期43-51,共9页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碳捕集技术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碳捕集技术主要包括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在众多碳捕集技术中,膜分离法利用气体分子在膜内渗透速率的差异实现分离,具有节能、高效、操作方便且无二...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碳捕集技术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碳捕集技术主要包括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在众多碳捕集技术中,膜分离法利用气体分子在膜内渗透速率的差异实现分离,具有节能、高效、操作方便且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是近些年发展迅速的CO_(2)捕集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在文献中有许多种不同的碳捕集膜材料被报道,其CO_(2)分离性能远超Robeson上限,但只有少数膜材料被应用于工业过程中,或正在向工业应用方向发展。事实上,许多膜的研究在实验室规模下进行,测试膜面积较小,且对于膜分离法的实际应用报告较少。结合工业CO_(2)分离/捕集过程,介绍了商业膜和经过中试规模测试的膜的应用,分析了膜分离技术用于沼气脱碳和烟气碳捕集的试验进展及工程应用案例,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未来基于膜分离法的工业碳捕集的发展方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烟道气 CO_(2)捕集 膜分离 工程案例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in ternary mixed matrix membranes for CO_(2) separ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Zikang Qin Yulei Ma +13 位作者 Jing Wei Hongfang Guo Bangda Wang Jing Deng Chunhai Yi Nanwen Li Shouliang Yi Yi Deng Wentao Du Jian Shen Wenju Jiang Lu Yao Lin Yang Zhongde Dai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31-858,共28页
Mixed matrix membranes(MMMs)could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both polymeric membranes and porousfillers,making them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polymer membranes.However,interfacial incompatibility issues,s... Mixed matrix membranes(MMMs)could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both polymeric membranes and porousfillers,making them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polymer membranes.However,interfacial incompatibility issues,such as the presence of interfacial voids,hardening of polymer chains,and blockage of micropores by polymers between common MMMsfillers and the polymer matrix,currently limit the gas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MMMs.Ternary phase MMMs(consisting of afiller,an additive,and a matrix)made by adding a third compound,usually functionalized additives,can overcome the structural problems of binary phase MMMs and positively impact membrane separation performance.This review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processes for ternary MMMs,categorizes various nanofillers and the third component,and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in detail the CO_(2)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newly developed ternary MMMs based on both rubbery and glassy polymers.Based on this separation data,the challenges of ternary MMMs are also discussed.Finally,future directions for ternary MMMs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separation Mixed matrix membranes Ternary phase
下载PDF
用于CO_(2)分离的含氨基酸盐促进传递膜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玉磊 魏静 +4 位作者 银登国 冯超 杜文韬 黄娅 代忠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膜分离法由于其高度模块化、占地面积小、化学排放低或无化学排放和易于操作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有前途的CO_(2)分离技术.然而,对于气体分离,大多数聚合物膜遵循溶解-扩散机制,因此需要在气体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进行权衡,使CO_(2)分离... 膜分离法由于其高度模块化、占地面积小、化学排放低或无化学排放和易于操作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有前途的CO_(2)分离技术.然而,对于气体分离,大多数聚合物膜遵循溶解-扩散机制,因此需要在气体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进行权衡,使CO_(2)分离膜在工业应用中受到限制.而促进传递膜被认为是克服这一限制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用于CO_(2)捕集的含氨基酸盐促进传递膜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含氨基酸盐的促进传递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盐 促进传递膜 CO_(2)捕集 膜分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condary air mixing along the bed height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with a multitracer-gas method
4
作者 Qingyu Zhang Leming Cheng +3 位作者 Kun Li Qixun Kang Qiang Guo Chaogang W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4-62,共9页
A multitracer-gas method was proposed to study the secondary air(SA)mixing along the bed height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using carbon monoxide(CO),oxygen(O_(2)),and carbon dioxide(CO_(2))as tracer gases.Expe... A multitracer-gas method was proposed to study the secondary air(SA)mixing along the bed height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using carbon monoxide(CO),oxygen(O_(2)),and carbon dioxide(CO_(2))as tracer gases.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cold CFB test rig with a cross-section of 0.42 m×0.73 m and a height of 5.50 m.The effects of superficial velocity,SA ratio,bed inventory,and particle diameter on the SA mixing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btained using different tracer gases,wherein the deviation between CO and CO_(2) ranges from 42%to 66%and that between O_(2) and CO_(2) ranges from 45%to 71%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fluidized bed.However,these differences became less pronounced as the bed height increased.Besides,the high solid concentration and fine particle diameter in the CFB may weaken the difference.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different tracer gases show the same trends under the variation of operating parameters.Increasing superficial velocity and SA ratio and decreasing particle diameter result in better mixing of the SA.The effect of bed inventory on SA mixing is not monoton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Secondary air injection Gas mixing Multitracer-gas method
下载PDF
酸性高氯介质中氟离子对Incoloy825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淑莉 李富天 +4 位作者 邓毅 谢逍原 李玉 张帮彦 刘光明 《焊管》 2023年第10期8-13,共6页
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EIS)和80℃水溶液动态浸泡试验研究了Incoloy825合金在不同F^(-)浓度的酸性高氯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Incoloy825合金在酸性高氯介质中的腐蚀行为受F^(-)浓度的影响,随着F^(-)浓度由0.1 g/L增至0.3 ... 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EIS)和80℃水溶液动态浸泡试验研究了Incoloy825合金在不同F^(-)浓度的酸性高氯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Incoloy825合金在酸性高氯介质中的腐蚀行为受F^(-)浓度的影响,随着F^(-)浓度由0.1 g/L增至0.3 g/L,Incoloy825在酸性高氯介质中的腐蚀倾向减小、腐蚀速率降低。在含F^(-)的酸性高氯介质中,Incoloy825合金表面的钝化膜稳定且致密,仍保持较好的耐腐蚀性能。Incoloy825合金在80℃的含F^(-)酸性高氯介质中浸泡840 h后,其表面少数区域发生了点蚀,部分蚀坑的直径超过20μm,点蚀深度超过10μm。随着F^(-)浓度在0.1~0.3 g/L范围内升高,Incoloy825表面的蚀坑直径有所增大,平均点蚀深度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loy825合金 高氯介质 氟离子 点蚀 电化学测试 浸泡试验
下载PDF
CO_(2)加氢制甲醇技术研发及应用前景浅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倬 庄原发 +2 位作者 杜文韬 银登国 邓毅 《东方电气评论》 2023年第3期6-10,14,共6页
CO_(2)加氢制甲醇技术是近几年最受关注的碳减排和储氢技术之一,该技术可同时实现碳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氢能的低成本储运。本文对CO_(2)热催化加氢制甲醇技术的工艺路线进行了介绍,对该技术的催化剂、工艺和设备的研发情况进行了综述,对CO... CO_(2)加氢制甲醇技术是近几年最受关注的碳减排和储氢技术之一,该技术可同时实现碳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氢能的低成本储运。本文对CO_(2)热催化加氢制甲醇技术的工艺路线进行了介绍,对该技术的催化剂、工艺和设备的研发情况进行了综述,对CO_(2)制甲醇项目的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工艺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CO_(2)制甲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利用 甲醇 绿氢 催化剂 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2507双相不锈钢在酸性高氯环境下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 刘光明 +3 位作者 李富天 刘晨辉 杨淑莉 董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热法蒸发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且随着废水不断蒸发浓缩,溶液中的Cl^(−)含量成倍增加,导致用于蒸发设备的材料也因此快速腐蚀而失效。2507钢是一种Cr、Mo元素含量高的双相不锈钢,结合了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共同优点,因此具... 热法蒸发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且随着废水不断蒸发浓缩,溶液中的Cl^(−)含量成倍增加,导致用于蒸发设备的材料也因此快速腐蚀而失效。2507钢是一种Cr、Mo元素含量高的双相不锈钢,结合了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共同优点,因此具有极好的耐点蚀性能。为研究2507双相不锈钢在酸性高氯环境中的腐蚀情况,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Mott-Schottky曲线以及动态浸泡试验等方法进行测试,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以及3D显微镜对浸泡腐蚀后的试样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随Cl浓度增加,腐蚀电位E_(corr)负移,腐蚀电流密度I_(corr)增加,极化电阻Rp减小,且施主密度ND和受主密度NA增加,材料的耐蚀性降低。2507双相不锈钢在酸性高氯(pH为3、120 g/L)腐蚀液中浸泡35 d的平均腐蚀速率为2.51μm/a。试样表面蚀孔数量较少,蚀孔外径在70~100μm,平均点蚀深度为20.493μm,最大点蚀速率为0.275 mm/a,属于轻度腐蚀,体现了不锈钢在酸性高氯环境中良好的耐蚀性。由于目前关于高氯废水蒸发设备材料的腐蚀数据非常缺乏,因此2507双相不锈钢的腐蚀情况可以为选材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腐蚀 点蚀 电化学测试 动态浸泡腐蚀
下载PDF
不带外置床的700 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失电后水冷壁安全计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启刚 吕卓 +4 位作者 石友 鲁佳易 周旭 王奥宇 杨冬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2期240-249,共10页
通过对某660 MW电厂失电事故过程中烟气温度、蒸汽温度及工质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了炉膛密相区、过渡区及稀相区热负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以某70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为对象,... 通过对某660 MW电厂失电事故过程中烟气温度、蒸汽温度及工质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了炉膛密相区、过渡区及稀相区热负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以某70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为对象,建立了失电事故发生后水冷壁内的流动传热计算模型,开发了以Fortran语言为基础的水冷壁内瞬态特性计算程序。分别对密相区、过渡区及稀相区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失电后的水冷壁壁温及出口工质温度等热力参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失电后水冷壁密相区出口的最高壁温为558.6℃,稀相区出口的最高壁温为579.6℃,不需要配备紧急补水泵来保证失电后水冷壁的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电厂处理超超临界CFB锅炉失电事故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 失电 热负荷 水冷壁
下载PDF
TP347H与Super304H耐热钢热疲劳过程的变形与开裂行为研究
9
作者 李炳辰 李健 +4 位作者 高淼淼 刘晨 曹铁山 程从前 赵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3-77,83,共6页
基于金属板材热疲劳试验方法(HB 6660-2011),对比分析了TP347H和Super304H两种耐热钢的供货态、相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固溶态和时效态试样在热疲劳过程中底部尺寸的变形行为,以及缺口部位裂纹形貌。结果表明:这3种状态Super304H钢在热疲劳... 基于金属板材热疲劳试验方法(HB 6660-2011),对比分析了TP347H和Super304H两种耐热钢的供货态、相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固溶态和时效态试样在热疲劳过程中底部尺寸的变形行为,以及缺口部位裂纹形貌。结果表明:这3种状态Super304H钢在热疲劳试验后的变形均小于相应TP347H钢的,TP347H缺口呈现相对较大的钝化,时效态试样钝化最大,裂纹最短。缺口附近的观察结果,TP347H在缺口附近龟裂损伤程度弱于Super304H钢的,开裂方式主要为沿晶开裂,也有部分穿晶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347H SUPER304H 热疲劳 变形 开裂
下载PDF
基于薄片漏斗试样的N06230合金高温低周疲劳性能研究
10
作者 于明明 韩光照 +1 位作者 谢逍原 蔡力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设计了薄片漏斗试样和配套弧形薄片夹具,对国产和进口N06230合金管薄片漏斗试样进行650℃高温低周疲劳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和能量密度等效方法建立循环应力幅-应变幅关系参数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获得模型常数,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 设计了薄片漏斗试样和配套弧形薄片夹具,对国产和进口N06230合金管薄片漏斗试样进行650℃高温低周疲劳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和能量密度等效方法建立循环应力幅-应变幅关系参数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获得模型常数,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获得2种合金管的循环应力幅-应变幅曲线和应变幅-寿命曲线以及Manson-Coffin律参数,并对2种合金管的疲劳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根据薄片漏斗试样高温低周疲劳试验数据和确定循环应力幅-应变幅关系参数模型常数,获得的应力幅-应变幅曲线与有限元分析预设的曲线相吻合,拟合优度均高于0.98,说明该模型对于预测材料循环应力幅-应变幅关系具有普适性和精确性;国产N06230合金管的循环应力幅-应变幅曲线及疲劳性能与进口合金管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漏斗试样 高温低周疲劳性能 N06230合金管 Manson-Coffin律
下载PDF
新型吸收式制冷体系工质对溶液研究进展
11
作者 暴阳正 李历浪 +2 位作者 钟勇斌 李红娇 梁斌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吸收式制冷系统是一种低碳/零碳制冷技术,利用低品位热源(如工业余/废热、太阳能热源等)作为其驱动能源,能有效提高能源系统综合利用效率。当前商业吸收式制冷剂体系主要基于水-溴化锂和氨-水体系,水-溴化锂溶液存在腐蚀性强、易结晶和... 吸收式制冷系统是一种低碳/零碳制冷技术,利用低品位热源(如工业余/废热、太阳能热源等)作为其驱动能源,能有效提高能源系统综合利用效率。当前商业吸收式制冷剂体系主要基于水-溴化锂和氨-水体系,水-溴化锂溶液存在腐蚀性强、易结晶和制冷效果差等问题,氨体系有毒性较强、爆炸性以及氨-水制冷设备无法小型化等缺点。新型制冷剂-吸收剂工质对的研发是设计更环保高效的新型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核心。总结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工质对体系,从吸收剂角度出发,探讨了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大分子有机溶剂以及其它吸收剂与制冷剂组成的工质对溶液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和实验研究方法。特别讨论了吸收剂-制冷剂相互作用类型和机制,及其对工质对溶液热力学性质和制冷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研究发现对于新型工质对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质对溶液对制冷剂蒸汽的吸收性能欠佳。通过调控吸收剂化学结构和工质对组成,增强吸收剂-制冷剂相互作用是进一步优化工质对体系的关键途径。该综述为优化、设计工质对溶液体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热力学性质 离子液体 低共熔溶剂 有机溶剂
下载PDF
风煤比对超超临界机组变负荷瞬态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张永 尹朝强 +3 位作者 刘宇钢 张斌 莫春鸿 王朝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2,共9页
为获得风煤比对燃煤机组变负荷瞬态调峰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动态模型,研究了风煤比对主再热汽温、减温水喷水量及瞬态发电能耗的影响,提出了在不同变负荷速率下汽温控制效果和发电能效的风煤比优化控制... 为获得风煤比对燃煤机组变负荷瞬态调峰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动态模型,研究了风煤比对主再热汽温、减温水喷水量及瞬态发电能耗的影响,提出了在不同变负荷速率下汽温控制效果和发电能效的风煤比优化控制方案。结果表明:变负荷瞬态过程中,采用较大的风煤比有利于提高主再热汽温控制效果,但瞬态过程的平均发电煤耗率高。当变负荷速率在1%/min以内时,优先采用较小的风煤比可使机组瞬态过程平均发电煤耗率下降1.2 g/(kW·h);当变负荷速率在2%~3%/min时,优先采用较高的风煤比,可保证主再热汽温偏差控制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煤比 二次再热 变负荷 汽温控制 瞬态能耗
下载PDF
煤粉掺氨空气分级燃烧排放特性及炉内过程烟气特性试验
13
作者 汪鑫 韦耿 +3 位作者 王勇 李维成 陈钧 范卫东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4,共9页
以往针对氨煤掺烧研究多集中在数值模拟及小型试验炉,大型试验炉上多为技术可行性的点工况试验。在一台50 kW自持燃烧下行试验炉中在不同工况下针对燃煤掺氨燃烧产物的排放和过程分布特性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掺氨比例、燃尽风率及... 以往针对氨煤掺烧研究多集中在数值模拟及小型试验炉,大型试验炉上多为技术可行性的点工况试验。在一台50 kW自持燃烧下行试验炉中在不同工况下针对燃煤掺氨燃烧产物的排放和过程分布特性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掺氨比例、燃尽风率及运行氧量的影响。为充分了解氨与煤燃烧过程中对NO生成的贡献,针对纯氨燃烧进行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空气分级燃烧可大幅降低燃煤掺氨燃烧NO的排放,掺氨比例为10%~90%时NO排放质量浓度在170~215 mg/m^(3),同纯煤燃烧NO排放质量浓度处于同一水平;最佳燃尽风比率维持在38%附近,继续增大燃尽风比率不会进一步降低NO排放,反而会导致燃烧不充分等负面影响。纯氨燃烧利用空气分级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出口NO浓度,但纯氨燃烧稳定性远不及氨煤掺混燃烧,运行氧浓度较低时易出现氨逃逸现象。燃煤掺混氨燃烧既可解决氨燃烧困难、出口NO排放浓度过高的问题,又可减少燃煤CO_(2)排放,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掺氨燃烧 空气分级 下行炉 纯氨燃烧 NO排放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空气预热器预测性维护模式研究
14
作者 刘旺 陈连 +10 位作者 龚高阳 李智华 薛文华 石金刚 谢军 李雷雷 姚荣财 王召鹏 杨延西 邓毅 张晨辉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4期622-632,共11页
【目的】为解决大型火电机组空气预热器传统预防性维护手段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预测性维护的一般模式,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空气预热器数字孪生系统。【方法】所提系统包括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物理实体、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 【目的】为解决大型火电机组空气预热器传统预防性维护手段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预测性维护的一般模式,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空气预热器数字孪生系统。【方法】所提系统包括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物理实体、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模块、热力参数状态监测、转子热场视频与热变形可视化及积灰预测模块;实时采集温度参数状态和视频数据,通过温度场、视频图像、漏风计算等模块,实现热力参数的计算并进行积灰的预测。同时,以3D组态画面实时显示数据,利用软件算法不断优化热力参数计算及积灰预测的准确度,实现吹灰策略自动优化。【结果】所提方案实现了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过程的状态监测与动态控制,解决现有电站中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积灰因素影响火电机组安全可靠运行的问题。【结论】通过实际机组的工程测试,所提方案有效提高了火电机组空气预热器运行维护的效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为后期智慧电厂系统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预防性维护 预测性维护 数字孪生 空气预热器
下载PDF
纳米高熵陶瓷涂层在超超临界1000 MW机组锅炉的防结焦耐腐蚀应用研究
15
作者 马军 张国山 +8 位作者 高祥虎 葛长虎 姚小军 李明 鲁种伟 赵士杰 刘宝华 董猛 姬海民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6,共9页
针对某台超超临界1000MW机组燃用准东煤锅炉水冷壁出现的沾污结渣、高温腐蚀问题,基于锅炉的燃烧煤种特性、结焦状况以及腐蚀类型,开展了纳米高熵陶瓷涂层在锅炉后墙水冷壁燃尽风区域的工程验证试验。采用宏观检查、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 针对某台超超临界1000MW机组燃用准东煤锅炉水冷壁出现的沾污结渣、高温腐蚀问题,基于锅炉的燃烧煤种特性、结焦状况以及腐蚀类型,开展了纳米高熵陶瓷涂层在锅炉后墙水冷壁燃尽风区域的工程验证试验。采用宏观检查、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拉曼光谱、摩擦系数及表面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纳米高熵陶瓷涂层的使用效果,揭示了纳米高熵陶瓷涂层的防沾污结渣、耐腐蚀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涂层在锅炉运行11个月后完好,表面无明显结焦物、无明显腐蚀凹坑,管壁未发生明显减薄。纳米高熵陶瓷涂层能够较好地解决锅炉水冷壁沾污结渣以及高温腐蚀的问题,为燃用准东煤锅炉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高熵陶瓷涂层 锅炉 水冷壁 防沾污结渣 耐腐蚀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管屏智能焊接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永飞 窦泉山 +1 位作者 王林森 尤勇 《电焊机》 2024年第3期48-53,共6页
针对目前旋风分离器管屏角焊缝采用机械龙门焊或手工焊接,存在焊缝质量差、焊接飞溅多和焊工作业环境差等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旋风分离器管屏机器人智能焊接设备,可实现对管屏角焊缝的自动定位、自动起弧、自动调整焊枪姿态、自动焊接... 针对目前旋风分离器管屏角焊缝采用机械龙门焊或手工焊接,存在焊缝质量差、焊接飞溅多和焊工作业环境差等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旋风分离器管屏机器人智能焊接设备,可实现对管屏角焊缝的自动定位、自动起弧、自动调整焊枪姿态、自动焊接的全过程智能化控制。对其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辅助装置进行了介绍,并设计了管屏焊接工艺流程。焊接工艺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设备运行稳定,激光寻位准确,焊缝成形良好,焊接飞溅少,烟尘处理效果好,焊角尺寸满足标准要求,焊接速度可达800 mm/min以上,焊接综合效率提高40%以上。旋风分离器管屏智能焊接设备实现了管屏角焊缝的自动化焊接,提高了焊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机器人焊接 管屏角焊缝 智能化控制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孔帅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1期161-163,共3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当前商业领域的关键议题。文章系统地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包括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字...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当前商业领域的关键议题。文章系统地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包括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包括技术问题、组织问题以及人员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以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数字化转型 问题研究
下载PDF
一种基于在线图像识别的新型空预器积灰堵塞诊断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游波 陈欢 +1 位作者 王正杰 郭光亮 《东方电气评论》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在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结合实际工程需求,针对燃煤机组回转式空预器运行防堵及在线监测,结合先进的图像分析方法形成一套基于图像与数据特征融合的空预器积灰堵塞诊断系统,实现对空预器局部与整体的堵塞程度、发展趋势的监测,保障了空... 在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结合实际工程需求,针对燃煤机组回转式空预器运行防堵及在线监测,结合先进的图像分析方法形成一套基于图像与数据特征融合的空预器积灰堵塞诊断系统,实现对空预器局部与整体的堵塞程度、发展趋势的监测,保障了空预器的安全运行,提高了运行维护的智能化水平,为“双碳”战略下我国能源结构稳步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预热器 积灰堵塞 可视化监测系统 图像处理 神经网络算法
下载PDF
脱硝工程中偏心支撑钢结构的应用
19
作者 余友华 陈驹 +3 位作者 刘旭 黄家荣 胡亮 黄海涛 《东方电气评论》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脱硝钢结构的框架-中心支撑抗侧力体系有足够抗风需要的结构弹性刚度,在地震作用下,支撑设计不致屈曲则地震力过大,导致结构内力和基础反力过大,结构和基础总体造价偏高。如允许支撑在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时屈曲降低地震作用,则支撑屈曲... 脱硝钢结构的框架-中心支撑抗侧力体系有足够抗风需要的结构弹性刚度,在地震作用下,支撑设计不致屈曲则地震力过大,导致结构内力和基础反力过大,结构和基础总体造价偏高。如允许支撑在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时屈曲降低地震作用,则支撑屈曲后性能退化,影响它的耗能能力使得结构缺失必要的抗侧刚度,结构有倒塌的安全问题。本文通过脱硝工程框架-偏心支撑体系在钢结构中的应用,论证了该结构体系弹性阶段满足多遇地震下的抗侧刚度和变形能力需求,罕遇地震下其消能梁段在结构中发挥了“保险丝”作用,在主体结构发生屈服前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避免支撑发生屈服,实现了罕遇地震下主体结构必要的安全要求。偏心支撑体系允许耗能梁段屈曲耗能,较大的减小了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内力和支座反力,可在造价较低下满足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需求,说明了在高烈度地区偏心支撑技术在脱硝钢结构上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 偏心支撑 钢框架 抗侧体系
下载PDF
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开发及应用
20
作者 刘一 张秀昌 +3 位作者 陈虹 张中财 冉燊铭 周旭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6,共7页
大容量、高参数的对冲燃烧煤粉锅炉常因高温受热面壁温分布不均影响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针对该问题,通常需开展制粉系统或燃尽风的优化调整,但由于壁温分布可能随锅炉运行工况变化,单次优化调整结论无法适应所有工况。基于壁温调节原... 大容量、高参数的对冲燃烧煤粉锅炉常因高温受热面壁温分布不均影响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针对该问题,通常需开展制粉系统或燃尽风的优化调整,但由于壁温分布可能随锅炉运行工况变化,单次优化调整结论无法适应所有工况。基于壁温调节原理设计了燃尽风智能调节策略,优化了燃尽风装置的进风结构并配备电动执行器,开发了一套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旨在实现燃尽风优化调整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某1000 MW机组开展了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的实炉测试,对比了不同负荷下未投用和投用该系统后高温过热器出口的壁温分布及高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出口汽温与最高壁温的偏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统计了不同负荷段未投用和投用该系统后高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出口汽温与最高壁温的平均偏差。结果表明,不同负荷下,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均可根据受热面实时壁温分布,自动调整各燃尽风的开度和摆角,使受热面沿炉宽方向壁温分布趋于平均。不同负荷下,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均可显著降低壁温偏差,屏过出口壁温偏差由50℃降至20~30℃,高过出口壁温偏差由20℃降至12℃。投用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可显著降低因负荷变化而增大的壁温偏差。高温受热面壁温智能调节系统可在调平壁温的同时调平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冲燃烧 壁温偏差 燃尽风 燃煤锅炉 高温过热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