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noptic UAV:Panoptic Segmentation of UAV Images for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1
作者 Yuling Dou Fengqin Yao +7 位作者 Xiandong Wang Liang Qu Long Chen Zhiwei Xu Laihui Ding Leon Bevan Bullock Guoqiang Zhong Shengke Wang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1期1001-1014,共14页
UAV marine monitoring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ause of its flexibility and convenience,low cost and convenient maintenance.In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he similarity between... UAV marine monitoring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ause of its flexibility and convenience,low cost and convenient maintenance.In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he similarity between objects such as oil spill and sea surface,Spartina alterniflora and algae is high,and the effect of the general segmentation algorithm is poor,which brings new challenges to the segmentation of UAV marine images.Panoramic segmentation can do object detection and semantic segmentation at the same time,which can well solve the polymorphism problem of objects in UAV ocean images.Currently,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UAV marine image recognition with panoptic segmentation.In addition,there are no publicly available panoptic segmentation datasets for UAV images.In this work,we collect and annotate UAV images to form a panoptic segmentation UAV dataset named UAV-OUC-SEG and propose a panoptic segmentation method named PanopticUAV.First,to deal with the large intraclass variability in scale,deformable convolution and CBAM attention mechanism are employed in the backbone to obtain more accurate features.Second,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marine images,boundary masks by the Laplacian operator equation from the ground truth are merged into feature maps to improve boundary segmentation precision.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PanopticUAV beyond the most other advanced approaches on the UAV-OUC-SEG datas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optic segmentation UAV marine monitoring attention mechanism boundary mask enhancement
下载PDF
Freeze-thaw cycles and associated geomorphology in a post-glacial environment:current glacial,paraglacial,periglacial and proglacial scenarios at Pico de Orizaba volcano,Mexico
2
作者 Víctor SOTO Carlos M.WELSH R. +1 位作者 Kenji YOSHIKAWA Hugo DELGADO GRANADOS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1954-1977,共24页
The glacial history of Pico de Orizaba indicates that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its icecap covered up to~3000 m asl;due to th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ing,its main glacier has retreated to 5050 m asl.The retracti... The glacial history of Pico de Orizaba indicates that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its icecap covered up to~3000 m asl;due to th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ing,its main glacier has retreated to 5050 m asl.The retraction of the glacier has left behind an intense climatic instability that causes a high frequency of freeze-thaw cycles of great intensity;the resulting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es are represented by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bedrock that occupies the upper parts of the mountain.There is a notable lack of studies regarding the fragmentation and erosion occurring in tropical high mountains,and the associated geomorphological risks;for this reason,as a first stage of future continuous research,this study analyzes the freezing and thawing cycles that occur above 4000 m asl,through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surface ground temperature.The results allow us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four zones:glacial,paraglacial,periglacial and proglacial.It was found that the paraglacial zone presents an intense drop of temperature,of up to~9℃ in only sixty minutes.The rock fatigue and intense freeze-thaw cycles that occur in this area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rate of rock disintegration and represent the main factor of the constant slope dynamics that occur at the site.This activity decreases,both in frequency and intensity,according to the distance to the glacier,which is where the temperature presents a certain degree of stability,until reaching the proglacial zone,where cycles are almost non-existent,and therefore there is no gelifraction activity.The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es hav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to the mountain slopes,which can have severe consequences in terms of risk and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E-THAW Gelifraction Mountain mechanical erosion Periglacial geomorphology Postglacial scenarios
下载PDF
A new nudging scheme for the current operational climate prediction system of the 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Center of China 被引量:3
3
作者 Xunshu Song Xiaojing Li +4 位作者 Shouwen Zhang Yi Li Xinrong Chen Youmin Tang Dake Che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1-64,共14页
A new nudging scheme is proposed for the operational prediction system of the 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Center(NMEFC)of China,mainly aimed at improving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and India... A new nudging scheme is proposed for the operational prediction system of the 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Center(NMEFC)of China,mainly aimed at improving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and Indian Ocean Dipole(IOD)predictions.Compared with the origin nudging scheme of NMEFC,the new scheme adds a nudge assimilation for wind components,and increases the nudging weight at the subsurface.Increasing the nudging weight at the subsurface directly improved the simu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ocean component,while assimilating low-level wind components not only affected the atmospheric component but also benefited the oceanic simulation.Hindcast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new scheme remarkably improved both ENSO and IOD prediction skills.The skillful prediction lead time of ENSO was up to 11 months,1 month longer than a hindcast using the original nudging scheme.Skillful prediction of IOD could be made 4–5 months ahead by the new scheme,with a 0.2 higher correlation at a 3-month lead time.These prediction skills approach the level of some of the best state-of-the-art 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Improved ENSO and IOD predictions occurred across all seasons,but mainly for target months in the boreal spring for the ENSO and the boreal spring and summer for the 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prediction system INITIALIZATION prediction skill ENSO IOD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2016—2023年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广文 张凤英 +6 位作者 牛丽楠 董贵华 高逸飞 解鑫 孟晓艳 何立环 林兰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分析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16年以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5.5%,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 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分析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16年以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5.5%,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1%和87.0%,生态质量指数为59.6;2016—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2.4个百分点,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21.6个百分点,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上升3.9个、13.0个百分点。但各生态环境要素质量在部分区域、特定时段不容乐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偏高;个别流域仍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远低于全国水平,某些流域仍存在劣Ⅴ类水质断面,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地表水中的主要超标指标;声环境1类和4a类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仍相对较低;新疆中北部和甘肃西部地区仍有部分县域生态质量为四类或五类,生态脆弱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随着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进入攻坚期,控制污染增量的边际成本增加,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难度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声环境 生态质量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东北三省人口流失的结构性与流向特征——基于长时序人口普查数据的区域比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涛 杨梦 彭荣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利用1990—2020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从结构和比较的视角考察了东北三省人口流失规模、来源和目的地选择的典型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人口流失是始于1990年的长期现象,但人口流失的规模和比例远低... 利用1990—2020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从结构和比较的视角考察了东北三省人口流失规模、来源和目的地选择的典型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人口流失是始于1990年的长期现象,但人口流失的规模和比例远低于中西部主要人口流出区;持续性的人口减少是人口流入率低、户籍迁出率高、城乡人口同步流出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也是东北人口流失的典型地域特征。经济因素是东北和其他省份外流人口目的地选择的共性主导因素;东北外流人口更加重视流入地的医疗卫生服务,近20 a的流出人口年轻化导致该地区对教育资源的偏好性大幅提升,且持续受到区位因素的较大制约,但始终没有明显的气候偏好性。区域吸引力不足的长期性和全面性意味着东北三省在尽力延缓人口流失趋势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人口流失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失 结构解析 迁移空间选择 区域比较研究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土壤中微塑料:类型、载体效应、迁移行为和潜在风险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加强 崔陆 +4 位作者 周子振 丁千 杨杨阳 蒋园园 徐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86-3599,共14页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并不断迁移转化,对土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风险。为了全面评估土壤MPs的环境风险,加强MPs污染的风险管控,讨论了土壤环境中MPs的类型,系统阐述了土壤MPs的载...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并不断迁移转化,对土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风险。为了全面评估土壤MPs的环境风险,加强MPs污染的风险管控,讨论了土壤环境中MPs的类型,系统阐述了土壤MPs的载体效应和迁移行为,并从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四个方面综述了土壤MPs的潜在风险。土壤中MPs并不是单独存在的,MPs的潜在风险一方面来自其本身(颗粒和添加剂)的生物毒性,另一方面是其对共存污染物(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致病菌等)的载体效应。在非生物(淋溶、重力)和生物等作用下,土壤中的MPs时刻都在经历着复杂的迁移过程,从而加剧了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由于粒径小,MPs很容易进入食物链并层层传递,从而对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包括影响土壤动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此外,MPs不仅在环境中存在,而且也在人体中被发现。MPs可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虽然目前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MPs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但其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探讨了土壤MPs污染治理的策略,并对未来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研究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土壤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并为更好地开展微塑料的毒理效应研究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线索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塑料 类型 载体效应 迁移行为 毒性效应 治理策略
下载PDF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科 吕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7,共12页
碳交易通过显性碳定价原则,将排放的负外部效应内部成本化,为处理经济发展与减排关系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全球共28个碳交易体系投入运行,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排放总量的17%,实施区域从发达国家逐步拓展至发展中国... 碳交易通过显性碳定价原则,将排放的负外部效应内部成本化,为处理经济发展与减排关系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全球共28个碳交易体系投入运行,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排放总量的17%,实施区域从发达国家逐步拓展至发展中国家,从欧洲、北美等地逐步拓展至拉美、东亚等地,更多的区域选择将碳市场减排目标与宏观减排目标绑定,并通过不断优化制度提高市场有效性,碳市场影响力逐步提高。2023年中国全国碳市场核算、核查、配额分配、数据管理、自愿减排等制度方法取得重要突破,全年配额成交2.12亿吨,是2022年的4.2倍,成交均价68.15元/吨,较2022年上涨23.24%,较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59.04%。经过两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全国碳市场已形成要素完整的全流程制度框架,责任主体分工明确,支撑平台安全运转,碳排放数据质量大幅提高,碳价格发现机制初步形成,碳减排激励约束效果初显,推动碳市场成为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下一步全国碳市场将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梯次纳入水泥、民航、电解铝、钢铁等行业;优化配额分配方法,适时引入有偿分配机制;调整履约机制,明确结余配额结转规定;出台多项中国核证自愿减排方法学,完善强制减排与自愿减排市场的衔接;加快推进与国际碳市场的连接,促进技术、方法、标准、数据互认互通,协助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碳市场 欧盟碳市场 试点碳市场 成效与展望 碳价格
下载PDF
新形势下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实践与对策建议
8
作者 胡展铭 方海超 +2 位作者 杨永俊 林忠胜 孙家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针对我国入海河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不明的问题,梳理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的历史,分析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评估工作的现状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提出污染物排海总量不明的主... 针对我国入海河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不明的问题,梳理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的历史,分析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评估工作的现状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提出污染物排海总量不明的主要原因是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未取得突破,具体表现在江河污染物入海通量未得到有效掌握、江河入海水通量监管体系未得以构建运行、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未得到建立和规范。结合在辽河口海洋环境在线监测试验基地开展的江河入海流量在线监测系统设计研究、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研发、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标准化研究、辽河入海水通量监测试验等工作,建议总结分析我国已开展的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试验工作,深入开展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顶层设计,加强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关键技术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入海水通量 感潮河段 江河入海污染物质通量
下载PDF
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迁移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晓娟 孙欣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的迁移具有不确定性,难以进行精准模拟,因此提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迁移模拟方法。结合研究区地质和水文条件,划定地下水数值模拟范围,并根据其构建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数学模型实现边界与含... 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的迁移具有不确定性,难以进行精准模拟,因此提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迁移模拟方法。结合研究区地质和水文条件,划定地下水数值模拟范围,并根据其构建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数学模型实现边界与含水层概化处理。结合概化结果实施网格剖分并生成研究区的三维网格模型,并以三维网格模型和Visual Modflow为基础,模拟了铬、铅的迁移过程,实现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迁移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模拟1000天、1460天、7300天后铬、铅的迁移过程,可以为危险废物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填埋场 模拟范围 地下水污染 边界概化 含水层概化
下载PDF
江苏省13个城市联合观测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10
作者 曹军 秦玮 秦艳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7,共11页
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以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和PM_(2.5)的重要前体物。2020年4月、8月和2021年1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开展大气VOCs样品离线同步观测,... 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以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和PM_(2.5)的重要前体物。2020年4月、8月和2021年1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开展大气VOCs样品离线同步观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大气VOCs的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和空间分布。整体来看,全省平均VOCs体积分数为40.3×10^(-9),其中烷烃(41.8%)是主要贡献者,其次为含氧有机物(16.6%)、芳香烃(12.5%)、卤代烃(12.9%)和烯烃(9.6%)。从具体城市来看,VOCs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南及苏中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的区域分布特征,排名前3的城市分别为常州(52.0×10^(-9))、泰州(49.8×10^(-9))和苏州(45.2×10^(-9))。臭氧生成潜势(OFP)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对江苏省O_(3)生成贡献最大的组分,OFP排名前3的组分均包括间/对二甲苯、甲苯和乙烯。利用正交矩阵因子(PMF)模型对江苏省VOCs进行来源解析,共解析出5个因子。工业排放是主要贡献者(40.1%),之后依次为机动车尾气(33.0%)、溶剂与涂料使用(15.9%)、油气挥发(8.4%)和天然源(2.6%)。对于省内各市而言,VOCs来源结构具有差异。常州、苏州工业排放源相对贡献最高;连云港、徐州、扬州和淮安的机动车尾气相对贡献较高;溶剂与涂料使用和油气挥发对各市VOCs贡献较低。优先控制交通相关排放和工业相关排放能够有效地控制长三角中部地区的大气O_(3)和PM_(2.5)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江苏省
下载PDF
我国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现状、监管问题及建议
11
作者 张悦 许道艳 +1 位作者 廖国祥 李诗菲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自然或人为方式对本地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物种多样性造成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入侵不仅对本地生态系统和物种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会对一个产业、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自然或人为方式对本地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物种多样性造成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入侵不仅对本地生态系统和物种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会对一个产业、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文章就部分入侵面积和危害较大的海洋外来生物(包括互花米草、沙筛贝、尼罗罗非鱼、米氏凯伦藻、桃拉病毒)的入侵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外来生物入侵 监管
下载PDF
海洋环境数据交易定价的关键基础与相关机制
12
作者 郭朴 王晓芳 +6 位作者 李翠田 尹毅 孔小丽 张红玉 于红兵 刘云旭 王志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79,共8页
海洋环境数据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性要素,其市场化机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均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数据交易定价是在交易过程中对数据资源及其通过加工形成的数据产品和服务进行定价,作为数据交易开展的重点和前提,数据交易定价是数... 海洋环境数据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性要素,其市场化机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均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数据交易定价是在交易过程中对数据资源及其通过加工形成的数据产品和服务进行定价,作为数据交易开展的重点和前提,数据交易定价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海洋环境数据特征分析了其交易定价的部分关键基础,包括相关的基本概念、数据确权和价值评估,进而讨论了交易定价的相关机制,包括定价主体、定价方法以及定价策略,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在海洋环境数据的权益分配和交易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数据 数据交易定价 数据资产估值 数据权益
下载PDF
2020年西藏定日M_(W)5.6地震震源参数估计和应力触发研究
13
作者 李琦 李承涛 +4 位作者 赵斌 黄勇 万永革 谭凯 董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8,共17页
2020年3月20日青藏高原西南缘定日县发生M_(W)5.6地震,距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250 km.尼泊尔地震,尤其是震后余滑是否触发了此次定日地震还有待研究.本文联合合成孔径雷达和区域地震波资料研究定日地震的破裂特征.首先利用近场形... 2020年3月20日青藏高原西南缘定日县发生M_(W)5.6地震,距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250 km.尼泊尔地震,尤其是震后余滑是否触发了此次定日地震还有待研究.本文联合合成孔径雷达和区域地震波资料研究定日地震的破裂特征.首先利用近场形变和宽频带地震波资料,通过贝叶斯自举优化算法揭示定日地震的均匀滑动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断层几何模型并反演震源滑动分布.研究发现定日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334°,倾角~51°.破裂主要集中在约2.0~5.5 km深度范围内.破裂范围~5.6 km×4.4 km,释放总的地震矩~3.33×10^(17)N·m.最大滑动量~1.27 m,发生在3.786 km深度.破裂以正断滑动为主兼少许右旋走滑分量,同区域历史地震表现出相似的破裂机制,表明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挤压欧亚板块,在藏南地区产生了近东西向的张应力.库仑应力变化研究表明,尼泊尔M_(W)7.9地震主余震和定日地区四次历史地震共同触发了2020年定日M_(W)5.6地震,其中尼泊尔地震震后2年的余滑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占库仑应力增加总量的~40%,震后余滑在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估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定日M_(W)5.6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形变 滑动分布 尼泊尔M_(W)7.9地震 库仑应力变化
下载PDF
1949—2021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历史规律研究
14
作者 孟凡昌 李本霞 王娟娟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基于1949—2021年中国气象局最佳热带气旋路径数据,按照相应规则筛选出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及登陆位置,分析研究登陆热带气旋的数量、强度、时间等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具体分析沿海各地区登陆热带气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49—2021年登... 基于1949—2021年中国气象局最佳热带气旋路径数据,按照相应规则筛选出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及登陆位置,分析研究登陆热带气旋的数量、强度、时间等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具体分析沿海各地区登陆热带气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49—2021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数量呈略微减小趋势,有明显的高峰、低谷期,2018年后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热带气旋登陆时的强度主要集中于强热带风暴、台风级别,登陆月份主要集中于7—9月;1949—2021年登陆我国的低强度热带气旋有减小趋势,而高强度热带气旋有增大趋势,说明登陆的高强度热带气旋将会越来越多,这可能与全球变暖以及热带扩展有关;1949—2021年登陆热带气旋位置在纬向上有轻微的南落,经向上无明显变化,这和前人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选取的数据源以及时间跨度不一致造成的;我国沿海各地区热带气旋登陆频次最高的是广东地区,其次是台湾地区、海南、福建地区,大体上从南到北逐渐减少;台湾地区高强度登陆热带气旋占比最多,其次为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地区;长期来看,广东、台湾地区年热带气旋登陆频次呈现减小趋势,浙江、福建地区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热带气旋 历史变化规律 登陆位置 沿海地区
下载PDF
邻里噪声污染防治立法现状及江苏省立法建议
15
作者 宋兴伟 胡玲 +2 位作者 张伟 武金发 邓磊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1期100-103,108,共5页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来源多、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广,对公众健康危害大。产生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纠纷时,其法律主体复杂,涉及部门多,受影响群众覆盖范围广,是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噪声类型之一。邻里噪声是社会生活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来源多、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广,对公众健康危害大。产生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纠纷时,其法律主体复杂,涉及部门多,受影响群众覆盖范围广,是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噪声类型之一。邻里噪声是社会生活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邻里噪声的立法现状,我国国家层面有关邻里噪声的法律规定,以及地方邻里噪声的立法实践;系统分析了江苏省邻里噪声扰民的主要类型、特点和污染防治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邻里噪声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议,可为江苏省噪声污染防治立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里噪声 噪声污染防治 法律法规 立法建议 江苏
下载PDF
钦江河口湿地茳芏分布变化及风险分析
16
作者 杨正先 程浩 +2 位作者 苏岫 丛丕福 韩建波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43-49,共7页
茳芏是我国南方滨海湿地的特色代表种,具有护堤保滩、消减污染等重要生态价值。为了在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广西钦江河口湿地保护,本研究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钦江河口湿地茳芏的分布变化及影响机... 茳芏是我国南方滨海湿地的特色代表种,具有护堤保滩、消减污染等重要生态价值。为了在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广西钦江河口湿地保护,本研究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钦江河口湿地茳芏的分布变化及影响机制,并根据沉积速率、径流输入、海平面上升等信息分析了未来风险及对策建议。研究表明,2011—2022年,研究区内茳芏总面积由约0.28 km^(2)增加到了约0.36 km^(2),并呈现向海扩张的趋势。钦江河口湿地茳芏近期风险较小,但未来随着钦江径流量下降及悬浮物浓度降低,以及海平面上升,风险会逐步增加。建议定期开展海平面、滩面高程及茳芏分布区监测,并通过退养还滩、岸线修复等生态工程,为茳芏湿地应对中长期海平面上升提供缓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茳芏 钦江河口 分布 影响因素 海平面上升 风险
下载PDF
三氯化钒还原-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含量
17
作者 王燕 刘学淞 +3 位作者 郑楠 张爽 崔福旭 王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461,共7页
为解决铜镉柱还原法在测定海水中硝酸盐时的操作繁琐、耗时、毒性大、难以适应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等问题,提出了题示方法。取5 mL样品(海水样品用水稀释至盐度不大于7)和1 mL还原剂(体积比5∶1∶1的10 g·L^(-1)三氯化钒溶液、40 ... 为解决铜镉柱还原法在测定海水中硝酸盐时的操作繁琐、耗时、毒性大、难以适应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等问题,提出了题示方法。取5 mL样品(海水样品用水稀释至盐度不大于7)和1 mL还原剂(体积比5∶1∶1的10 g·L^(-1)三氯化钒溶液、40 g·L^(-1)磺胺溶液和1.0 g·L^(-1)盐酸萘乙二胺溶液的混合溶液)于10 mL试管中,于45℃的水浴锅中加热60 min,取出,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冷却5 min,在543 nm波长下测定体系的吸光度差值。结果表明:方法的硝酸盐还原率在95%以上;当样品盐度不大于7时,基本消除盐效应对测定的影响,可用于淡水和海水中硝酸盐的测定。硝酸盐的质量浓度在300.0μg·L^(-1)以内与对应的吸光度差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μg·L^(-1)。对50.0,200.0μg·L^(-1)的加标样品溶液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测定值与已知值基本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小于0.50%。采用本方法与HY/T 147.1-2013测定实际海水样品,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方法降低了试剂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铜镉柱制备和过柱操作,可用于海水中硝酸盐的快速、批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三氯化钒还原 分光光度法 海水
下载PDF
渤海和黄海北部工程设计冰厚变化趋势分析
18
作者 王安良 赵倩 +3 位作者 隋俊鹏 唐茂宁 王慧 刘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9-664,共6页
针对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风电、光伏和核电等新兴能源中的工程海冰设计问题,本文研究了重现期冰厚及其在大气候背景下的变化趋势。本文分析72 a冰级时间序列表明渤海和黄海北部总体冰情等级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此影响下,基于20 a渤海和黄... 针对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风电、光伏和核电等新兴能源中的工程海冰设计问题,本文研究了重现期冰厚及其在大气候背景下的变化趋势。本文分析72 a冰级时间序列表明渤海和黄海北部总体冰情等级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此影响下,基于20 a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多源观测数据和精细化海冰数值预报资料,研究发现不同重现期冰厚较之前海冰区划值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此外,不同场址设计冰厚受当地海洋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单一参考海冰区划值可能存在较大误差。研究表明:针对特定作业地点的工程设计冰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细化评估并考虑大气候背景变化的影响,才能为相关工程海冰参数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海北部 工程海冰 冰情 设计厚度 变化趋势 重现期 海冰区划
下载PDF
中国海洋环境数据及其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的现状
19
作者 王晓芳 孔小丽 +8 位作者 郭朴 谭华 王志远 王丽荣 张红玉 李翠田 宋华东 苏亮 孙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71,共6页
海洋环境数据是人类认识海洋、保护和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数字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环境数据成为新的重要的生产要素。海洋环境数据资产作为一种新的资产形式,如何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成为一个新的难题。通过对国内... 海洋环境数据是人类认识海洋、保护和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数字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环境数据成为新的重要的生产要素。海洋环境数据资产作为一种新的资产形式,如何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成为一个新的难题。通过对国内海洋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得出传统的成本法和收益法及其二者组合的方法是目前海洋环境数据价值评估的基础,发现新时期海洋环境数据的价值评估的方法具有复杂性、灵活性和多维度等的评价方式,对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科学研究可持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数据 海洋环境数据价值评估 海洋环境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
下载PDF
船舶碳减排国外政策制度管理经验研究
20
作者 赵芳敏 李芫梦 +4 位作者 李涛 芮睿 彭令发 王昊 林伟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研究分析了欧盟、美国、挪威和日本在船舶碳减排方面的政策框架、技术创新、绿色能源应用、国际合作和环保港口建设等方面的举措。研究发现,国外国家在法规要求、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电动船舶技术、氢燃料电池... 本文研究分析了欧盟、美国、挪威和日本在船舶碳减排方面的政策框架、技术创新、绿色能源应用、国际合作和环保港口建设等方面的举措。研究发现,国外国家在法规要求、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电动船舶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清洁能源的应用也逐渐成为趋势。然而,各国仍面临技术成本、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国际标准协调等共同挑战。最后,研究提出了中国在船舶碳减排领域的启示和建议,强调了政策完善、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和港口环保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以推动中国航运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碳减排 绿色航运 气候变化 国际合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