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Chengdu Museum’s Endeavor to Expand It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1
作者 Zhou Liju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4年第5期143-155,共13页
Expanding a city’s cultural influence through museums is a growing trend in local efforts to promote cultural advancement and communication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engagement in the new era.Chengdu M... Expanding a city’s cultural influence through museums is a growing trend in local efforts to promote cultural advancement and communication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engagement in the new era.Chengdu Museum,which opened its new venue to the public in 2016,ha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engagement with foreign visitors as a key focus of its recent development.This aligns with Chengdu’s goal of establishing itself as a world-renowned cultural and creative cit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2021–2025).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roaches of renowned Chinese and foreign museums to expanding their international influence,citing examples such as the British Museum,the Louvre Museum,and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Museum’s efforts to enhance it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since 2016,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urban museums regarding how to increase research capability,create a media matrix,and develop cloud exhibition platforms.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some insights for museums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resources to preserve urban culture urban culture and enhance the global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EUM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Chengdu Museum 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晚清至民国3件书法裱件的分析研究
2
作者 罗雁冰 黄怡凡 +4 位作者 陈昊坤 曹玥 杨钦怡 任梦佳 陈利纬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7-566,共10页
四川博物院馆藏3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原装原裱书法作品,因存在不同病害亟待保护修复。本文对三件作品揭取下来的裱件样品,检测及分析进行了包括纸张纤维观察、超景深观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结果表明:3... 四川博物院馆藏3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原装原裱书法作品,因存在不同病害亟待保护修复。本文对三件作品揭取下来的裱件样品,检测及分析进行了包括纸张纤维观察、超景深观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结果表明:3件裱件样品中虽然有宣纸和机制纸的使用,但仍以手工竹纸作为主要装裱用纸,以淀粉为粘接材料,以黄檗(又称黄蘗)为黄色染料,施加动物胶等措施仍然沿用了传统装裱技艺。样品年代历经了中国古代手工纸逐渐被机制纸代替的历史时期,其制作工艺、纸张用原材料以及染料的使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现状与对外交流的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裱件 书法作品 晚清至民国 传统手工纸 机制纸
下载PDF
明清文人书画扇面纸张病害成因及表面涂布工艺分析——以四川博物院藏11幅扇面文物为例
3
作者 黄怡凡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5,共13页
通过对四川博物院藏11幅明清文人书画扇面文物进行形貌观察和检测分析,探索明清扇面书画文物的病害成因及加工工艺。通过观察发现,扇面主要由填料层、疏水层和基地纸张层三部分组成,明代早期金面扇面工艺较复杂,后逐步简化,与文献记载相... 通过对四川博物院藏11幅明清文人书画扇面文物进行形貌观察和检测分析,探索明清扇面书画文物的病害成因及加工工艺。通过观察发现,扇面主要由填料层、疏水层和基地纸张层三部分组成,明代早期金面扇面工艺较复杂,后逐步简化,与文献记载相符,反映了明清扇面等级及工艺演变过程:泥金扇面→其他加工涂布扇面(洒金、瓷青等)→矾扇(仅涂布疏水层)→粉连纸扇面。扇面文物病害主要为扇叶折痕断裂和填料层病害,病害程度受扇面厚度、涂布材料及工艺影响。扇面涂层具有较好的疏水性,因此润墨性较差,金面扇面普遍较素面扇面润墨性较差,写印色料不易附着;通过XRF和SEM-EDS分析,扇面填料材料为化学性质稳定的硅酸盐类化合物,不易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可有效提高扇面防虫防霉能力,但受黏合剂影响较大——黏合剂老化失胶会导致填料层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龟裂、空鼓、粉化、起翘等病害;金面扇面的“金”成分主要为金银合金,不同金银配比及泥金、洒金、贴金三种不同的加工形式,会让其产生不同的金属色彩和光泽,因此修复过程中很难通过传统颜料调配的方法减少色差。扇面工艺特性及病害不同于普通纸质书画,因此使用传统书画保护修复技艺难以达到预期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扇面书画 病害 材料 加工工艺 保护修复技术
下载PDF
族际交往互动视域下的民国涉藏文物展陈研究
4
作者 李沛容 谌海霞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民国时期的涉藏文物展陈因性质、时长的差异,可以分为涉藏文物特展、综合性边疆文物展陈或博物馆中的涉藏文物展陈三种类型。涉藏文物特展与综合性边疆文物展陈通常采用短期的临展方式。博物馆涉藏文物展陈则以常设型为主。在边疆危机... 民国时期的涉藏文物展陈因性质、时长的差异,可以分为涉藏文物特展、综合性边疆文物展陈或博物馆中的涉藏文物展陈三种类型。涉藏文物特展与综合性边疆文物展陈通常采用短期的临展方式。博物馆涉藏文物展陈则以常设型为主。在边疆危机、开发边疆的历史背景下,上述展陈均以促进族际间的交往互动为旨趣。研究发现受现代博物馆学、民族学学科发展影响,涉藏文物收集、整理、陈列同样也离不开藏族与其他民族的参与互动,才能有效地向参观者传达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 交往互动 涉藏文物展陈
下载PDF
A Study of Sanxingdui Museum’s Building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5
作者 Zhou Liju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5期104-117,共14页
Museums’building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museology.Featuring unique resources of ancient Shu culture,Sanxingdui Museum is of great valu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This p... Museums’building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museology.Featuring unique resources of ancient Shu culture,Sanxingdui Museum is of great valu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area,then analyzes the efforts made by present-day museums in China and abroad to raise their international profile,and later probes in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Sanxingdui Museum’s building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On this basi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untermeasures Sanxingdui Museum took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building of it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Sanxingdui Museum should work harder to improve its overseas exhibitions,protect and study its cultural relics,advance the application for World Heritage status,and promote the Sanxingdui brand via multi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xingdui Museum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influence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下载PDF
祭祀仪礼的隐喻:从《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研究》说开去
6
作者 罗曲 《红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4-28,共5页
《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将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置于当地彝族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从其研究看,当地彝族传统节日虽在时间的推移之中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而内容越来越丰富,但祭祀仍是节日的核心。祭祀是人类... 《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将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置于当地彝族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从其研究看,当地彝族传统节日虽在时间的推移之中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而内容越来越丰富,但祭祀仍是节日的核心。祭祀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文化活动,至今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力。彝族盛行自然宗教,所祭祀的对象多元化,但对祖先的祭祀最为突出,蕴含了“祭之以礼”的孝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彝族 节日祭祀 隐喻
下载PDF
华南埃迪卡拉(震旦)系顶部地层划分及与寒武系界线FAD分子的选择 被引量:9
7
作者 顾鹏 钟玲 +4 位作者 张国栋 宋思存 唐烽 凌茂前 高林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9-465,共17页
"雪球事件"以来,早期生命呈现多层次、大规模的加速演化,到寒武纪前夕,生命大爆发达到高潮;在生命剧烈演替的同时,地球环境标志也发生着响应,碳同位素剧烈漂移,并且与各个生命演化节点相对应。但是在划分最重要的地质界线,埃... "雪球事件"以来,早期生命呈现多层次、大规模的加速演化,到寒武纪前夕,生命大爆发达到高潮;在生命剧烈演替的同时,地球环境标志也发生着响应,碳同位素剧烈漂移,并且与各个生命演化节点相对应。但是在划分最重要的地质界线,埃迪卡拉(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及界线层型和点位("金钉子",GSSP)确立的问题上迄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以遗迹化石Treptichnus pedum作为该GSSP的标志化石,因其跨系、跨阶产出,生物延限长,因而在全球的生物地层划分对比中(特别在西伯利亚和中国华南地区)一直质疑声不断,而且以遗迹化石作为标志化石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缺陷。中国华南地区两类古老的宏体化石——矿化管状的Cloudina和条带状的Shaanxilithes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很好的对比,并且这两种实体化石的出现都对应着碳同位素的明显正漂移。本文通过研究华南震旦系顶部化石带的地层分布和地理分布,综合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点和系统演化意义,深入探讨了Cloudina和Shaanxilithes作为寒武系底界标志化石所具备的潜力,对埃迪卡拉(震旦)纪—寒武纪地层界线划分和层型选择提出了更为理想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震旦)系—寒武系 标志化石 遗迹化石 宏体化石 Shaanxilithes Cloudina
下载PDF
榆阳区明长城典型遗址的雨蚀破坏模式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姚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9,共8页
现有的夯土遗址雨蚀病害分类方式关注的是多次降雨后遗址破坏的静态结果,以识别病害、辨明病因为主要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水土作用方式在夯土雨蚀病害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明确雨蚀病害的动态发育过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榆阳区明代夯土... 现有的夯土遗址雨蚀病害分类方式关注的是多次降雨后遗址破坏的静态结果,以识别病害、辨明病因为主要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水土作用方式在夯土雨蚀病害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明确雨蚀病害的动态发育过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榆阳区明代夯土长城的雨蚀病害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综合考虑侵蚀模式、雨蚀动态响应过程和劣化程度三个方面提出雨蚀破坏模式,分别为干湿破坏、冲刷破坏和降雨导致的重力侵蚀三种,三种破坏模式的提出为研究夯土遗址雨蚀和降雨间的响应关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蚀 破坏模式 干湿破坏 冲刷破坏 坍塌破坏
下载PDF
四川峨眉山夏季蝶类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曹书婷 程香 +1 位作者 窦亮 徐雨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4-240,共7页
通过2008—2017年夏季在峨眉山地区的调查,共采集蝶类标本1 860号,隶属10科73属154种,结合前人报道,峨眉山共有蝶类11科126属279种。本次调查显示,蛱蝶科Nymphalidae物种数(55种)和个体数(645只)均最多,珍蝶科Acraeidae物种数(1种)和个... 通过2008—2017年夏季在峨眉山地区的调查,共采集蝶类标本1 860号,隶属10科73属154种,结合前人报道,峨眉山共有蝶类11科126属279种。本次调查显示,蛱蝶科Nymphalidae物种数(55种)和个体数(645只)均最多,珍蝶科Acraeidae物种数(1种)和个体数(6只)均最少;常见种(数量占比大于5%)包括嘉翠蛱蝶Euthalia kardama、斑星弄蝶Celaenorrhinus maculosus、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素饰蛱蝶Stibochiona nicea、灰翅串珠环蝶Faunis aerope和黑纹粉蝶P.melete,这6种蝶类占蝶类总数的41.10%;珍稀种包括金裳凤蝶Troides aeacus、裳凤蝶T.helena、燕凤蝶Lamproptera curia、三尾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双星箭环蝶Stichophthalma neumogeni、白袖箭环蝶S.louisa、箭环蝶S.howqua、黑紫蛱蝶Sasakia funebris、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和朴喙蝶Libythea celtis,这些珍稀蝶类值得重点关注和保护。建议加强峨眉山蝶类资源的长期监测和调查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开发蝶类资源和进行濒危珍稀特有蝶类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 多样性 峨眉山 名录
下载PDF
扫描电镜在文物霉变病害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0,共6页
霉菌污染会影响文物的长久保存。利用扫描电镜开展文物霉变病害识别,分析文物有害霉菌的形态特征。研究成果有助于明确霉菌对文物的破坏机理,为文物霉菌防治提供超微形态学依据。
关键词 扫描电镜 文物 霉变 分析
下载PDF
狼毒草韧皮纤维与5种藏纸纤维超微结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娟 韦荃 杜少飞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2,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比分析了狼毒草韧皮纤维和5种市售藏纸纤维的微观形貌特征,并将狼毒草韧皮纤维与棉纤维的转曲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狼毒草韧皮纤维的部分纤维呈现出与棉纤维类似的天然转曲现象;狼毒草韧皮纤维为扁平带状结构,表... 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比分析了狼毒草韧皮纤维和5种市售藏纸纤维的微观形貌特征,并将狼毒草韧皮纤维与棉纤维的转曲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狼毒草韧皮纤维的部分纤维呈现出与棉纤维类似的天然转曲现象;狼毒草韧皮纤维为扁平带状结构,表面有不规则凹痕或棱状竖条纹,而棉纤维表面密布百褶状细丝,两种纤维表面存在可分辨的超微结构差异。5种市售藏纸纤维的微观形态随来源不同存在明显差异,且随着纸张等次的不同,同一生产厂家使用的造纸原料也有差别。研究结果为藏纸的纤维结构识别提供了超微形态学判断依据,对正确选取藏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草 藏纸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四川大学博物馆藏敦煌古藏文写经叙录 被引量:1
12
作者 新巴·达娃扎西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98,共10页
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有敦煌古藏文写经23件,其中《大乘无量寿宗要经》22件和《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第1函第48卷)1件,均系单面手抄经文,多数经卷题有抄经人、校对人和复校人,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但由于诸多原因,本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有敦煌古藏文写经23件,其中《大乘无量寿宗要经》22件和《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第1函第48卷)1件,均系单面手抄经文,多数经卷题有抄经人、校对人和复校人,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但由于诸多原因,本馆收藏的这批珍贵的敦煌古藏文写经卷,一直无人涉足。因此,为了弥补这一遗憾,笔者对这批珍贵的敦煌古藏文文献写经卷重新进行整理研究,并撰写此文加以公布,以飨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博物馆 敦煌古藏文 写经卷
下载PDF
陕北明代夯土长城雨蚀破坏发育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雪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10期165-169,共5页
为探究陕北明代夯土建筑雨蚀破坏模式的发育过程,科学预测类似环境下夯土遗址的劣化态势,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夯土遗址模型的雨蚀破坏发育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陕北地区夯土建筑雨蚀病害发育一般按照干湿破坏、冲刷破... 为探究陕北明代夯土建筑雨蚀破坏模式的发育过程,科学预测类似环境下夯土遗址的劣化态势,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夯土遗址模型的雨蚀破坏发育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陕北地区夯土建筑雨蚀病害发育一般按照干湿破坏、冲刷破坏、降雨引发的重力侵蚀的顺序进行,3种雨蚀模式的破坏程度逐渐递增,3种破坏可以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土 明长城 雨蚀 模拟研究
下载PDF
扫描电镜在拓片文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娟 韦荃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1-366,共6页
近年来,扫描电镜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行业。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了扫描电镜在拓片文物分析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为拓片文物的研究和开展合理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扫描电镜 拓片 文物分析 应用
下载PDF
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宜宾市博物院藏族谱印记的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巩梦婷 张秋佳 +1 位作者 杜少飞 詹宁思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84,共7页
采用高光谱成像仪对宜宾市博物院藏族谱书画上11处模糊、局部有脱落的印记进行数据采集,用ENVI软件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印记光谱曲线和标准颜料数据库的比对得知印记颜料的主要成分可能为朱砂,并结合激光拉曼光谱仪进行验... 采用高光谱成像仪对宜宾市博物院藏族谱书画上11处模糊、局部有脱落的印记进行数据采集,用ENVI软件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印记光谱曲线和标准颜料数据库的比对得知印记颜料的主要成分可能为朱砂,并结合激光拉曼光谱仪进行验证。通过对光谱图像进行最小噪声分离和波段运算处理后增强了族谱印记的可识读性,印记可识读性的增强有助于正确识别印记内容,对族谱书写者、书写者印章使用信息、文物收藏信息和文物价值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技术 书画 印记
下载PDF
基于LoRa与NB-IoT技术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探索及思考--以四川博物院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淑 张孜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122,共9页
针对当前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布线复杂、通信稳定性差、造价及安装维护成本高、需要频繁更换电池等一系列问题,本工作比较研究了几种成熟网络通信技术在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及特性,并以四川博物院现有433 ... 针对当前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布线复杂、通信稳定性差、造价及安装维护成本高、需要频繁更换电池等一系列问题,本工作比较研究了几种成熟网络通信技术在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及特性,并以四川博物院现有433 MHz技术监测系统为例,通过对博物馆应用场景的实验测试,从信号强度、丢包率和电池功耗等多方面,对比分析采用433 MHz、LoRa和NB-IoT等3种网络通信技术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基于433 MHz技术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存在现场布线复杂、建设成本较高、安装维护困难等明显弊端,而基于LoRa、NB-IoT技术的监测系统,与现有的433 MHz技术相比,在大大降低安装维护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中间节点的传输损耗,但所有测试点信号质量并未达到监测所需的覆盖效果,需要通过调整监测系统部署、优化网络应用性能等方式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实际应用需求,提出初步思考及建议,以探索一种布局安装方便快捷、使用维护成本低廉的新型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结果对今后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网络构架的选择和博物馆预防性保护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存环境 监测系统 LoRa NB-IoT 信号强度 丢包率 电池功耗
下载PDF
四川区域中心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常见故障分析与改进措施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四川省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区域中心(简称四川区域中心)平台,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实践,实现了12家博物馆监测站的集成联网。本研究分析了区域中心监测平台运行中常见故障现象的表现形式、故障原因及故障率。结果表明:监测平台的主要故障... 四川省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区域中心(简称四川区域中心)平台,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实践,实现了12家博物馆监测站的集成联网。本研究分析了区域中心监测平台运行中常见故障现象的表现形式、故障原因及故障率。结果表明:监测平台的主要故障现象为传输异常和数据异常;除温湿度外的其他监测终端故障率较高;软件平台建设也不够完善,导致数据利用率低,尚不能实现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和预防调控等管理功能。针对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为有效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提升国内区域中心平台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 环境监测 硬件设备 软件平台 故障率 改进措施
下载PDF
四川省蝶类物种组成及名录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恬 胡平 +5 位作者 张晖宏 王泓宇 谢雪茹 程香 王丽娟 窦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通过整理鉴定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馆藏的100多年间采自四川省的1万余号蝶类标本,最早的四川蝶类标本(宽带凤蝶西部亚种Papilio nephelus chaon)采于1910年,结合文献和专著资料,参考《中国蝶类志》的分类系统,得到四川省蝶类644种,隶属于1... 通过整理鉴定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馆藏的100多年间采自四川省的1万余号蝶类标本,最早的四川蝶类标本(宽带凤蝶西部亚种Papilio nephelus chaon)采于1910年,结合文献和专著资料,参考《中国蝶类志》的分类系统,得到四川省蝶类644种,隶属于12科240属。其中,蛱蝶科Nymphalidae 162种、弄蝶科Hesperiidae 125种、眼蝶科Satyridae 114种、灰蝶科Lycaenidae 100种、粉蝶科Pieridae 59种、凤蝶科Papilionidae 45种、蚬蝶科Riodinidae 14种、绢蝶科Parnassiidae 11种、斑蝶科Danaidae 8种、环蝶科Amathusiidae 4种、喙蝶科Libytheidae 1种、珍蝶科Acraeidae 1种。四川省蝶类物种组成丰富,其中,蛱蝶科、弄蝶科、眼蝶科和灰蝶科物种数均超过或达到100种。建议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不同生境建立长期监测点,持续监测蝶类物种多样性分布及变化情况,这对于保护全省生态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建议尽快开展相关研究,包括四川省蝶类的经典分类学、系统发育及区系、生物地理学、生态学、行为学和进化生态学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 四川 名录
下载PDF
四川绵阳双包山汉墓出土部分漆器的制作工艺及老化程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海艳 王静 +1 位作者 刘宇 钟治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9,共10页
四川绵阳双包山二号汉墓发掘于1995年,为西汉早中期的墓葬,其规模巨大,是四川省迄今发现最大的一座木椁墓。尽管早期被盗,但仍然出土了1000余件遗物。该墓葬出土的8片银缕玉衣残片,以及数量较多的漆木马、骑马俑和车舆组成的仪仗队,足... 四川绵阳双包山二号汉墓发掘于1995年,为西汉早中期的墓葬,其规模巨大,是四川省迄今发现最大的一座木椁墓。尽管早期被盗,但仍然出土了1000余件遗物。该墓葬出土的8片银缕玉衣残片,以及数量较多的漆木马、骑马俑和车舆组成的仪仗队,足以证明其墓主身份的高贵。为保护修复双包山汉墓出土的漆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漆盘、漆耳杯、漆钵和漆木仓4件文物样品(编号分别为Q1、Q2、Q3和Q4)的截面形貌、颜料成分等髹漆工艺及漆膜的成分、老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双包山汉墓漆器所用漆料为大漆,且不含桐油;截面分析结果表明四个样品均无漆灰层,Q1、Q2、Q4号样品内侧均是黑色的底漆层之上涂红色大漆,而Q3号样品内侧及Q1、Q2、Q3号样品外侧均是在黑色底漆层之上描绘红色纹饰,而Q4号样品外侧只有一层黑色底漆层。即大部分漆器为木材胎体表面直接髹黑色底漆层,其上再刷一层红色漆膜或绘制红色纹饰的工艺,少部分只有一层黑色大漆层,而无色漆和纹饰。红色漆膜表面平整,厚度比较均匀,而黑色漆膜厚度相差较大;EDS及XRD分析结果表明,黑、红两色漆膜的主要成分分别为炭黑和朱砂。该制作工艺不同于楚地漆器,但与马王堆M2、广州东山大墓、长沙市风篷岭M1出土漆器制作工艺类似,说明巴蜀地区与岭南、长沙地区可能存在漆器工艺或成品的交流。另外,SEM及FTIR分析结果表明,Q3表层无明显龟裂,且未出现降解所致红外吸收峰,相较于其他样品保存状况相对良好。相较于以往对双包山汉墓的研究,本研究更侧重于科技分析,如对漆器样品的截面形貌、颜料及漆膜的成分、老化程度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揭示了双包山汉墓漆器的制作工艺及保存状况,并与不同地区的漆器制作工艺进行了对比,对研究漆器工艺或成品的交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包山汉墓 漆器 制作工艺 老化程度
下载PDF
四川省级入侵新记录种——羽芒菊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小凤 王浩森 +5 位作者 马旭东 陈婉莹 李卓锦 窦亮 于树华 付志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680-682,共3页
报道四川省菊科(Asteraceae)新记录种——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 L.),给出该外来入侵植物的形态描述、分布图和凭证标本.
关键词 菊科 羽芒菊 新记录 四川省 外来入侵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