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有机框架MIL-101(Fe)用于增强光催化降解含油污水中的原油
1
作者 梁宇宁 王宝辉 +7 位作者 李硕辉 迟伟蒙 毕明春 刘雨萱 王一然 姚明 张天赢 陈颖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8,共12页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MOF)MIL-101(Fe),并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提高了油田废水中原油的降解性能。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以下最佳参数:暗反应时间为30 min,光反应时间为30 min,p H值为5.5,催化剂量为150 mg...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MOF)MIL-101(Fe),并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提高了油田废水中原油的降解性能。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以下最佳参数:暗反应时间为30 min,光反应时间为30 min,p H值为5.5,催化剂量为150 mg/L,反应温度为303.15 K。在这些反应条件下,去除率达到了94.73%。本研究是铁基MOFs在油田废水光催化降解中的应用。MIL-101(Fe)在温和的酸性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可以有效地循环利用。这些发现为利用MIL-101(Fe)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工业应用材料,通过光催化降解从受油污染的水中去除原油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Fe) MOF 光催化 溶剂热 油田废水 降解
下载PDF
塔河油田T1-5H井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工艺
2
作者 谢进 刘述忍 +3 位作者 刘凯 王龙海 权吉忠 王明意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针对塔河油田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施工中存在泵送桥塞工具串易遇阻遇卡,缺乏相配的井下工具,含硫化氢、井控风险较高等问题,以T1-5H井为例,提出了井下工具泵送模拟技术,提高工具串在复合套管中的通过性;形成了人工井底地质深度回归结... 针对塔河油田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施工中存在泵送桥塞工具串易遇阻遇卡,缺乏相配的井下工具,含硫化氢、井控风险较高等问题,以T1-5H井为例,提出了井下工具泵送模拟技术,提高工具串在复合套管中的通过性;形成了人工井底地质深度回归结合连续油管探底的高精度校深方法,保证首段射孔位置精确;采用大通径全封堵桥塞,解决高压气井组下生产管柱的难题。应用表明,T1-5H井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完井工艺4段5簇,注入地层总液量3210.7 m^(3),累计产能提高2401.6 t,有效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该工艺为西北工区砂泥岩薄互储层改造提供经验借鉴,为实现超深石炭系储层大规模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泵送桥塞 分段加砂压裂 砂泥薄互储层 连续油管 封隔器 可溶桥塞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法的奇亚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构建及其掺伪鉴别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亚芬 余红 +2 位作者 张继红 方文超 余中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51-260,共10页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构建奇亚籽油的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并对奇亚籽油进行掺伪鉴别。方法以奇亚籽为研究对象,采集30批次来自多个产地的奇亚籽油作为样本,对其脂肪酸进行GC分析,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构建奇亚籽油的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并对奇亚籽油进行掺伪鉴别。方法以奇亚籽为研究对象,采集30批次来自多个产地的奇亚籽油作为样本,对其脂肪酸进行GC分析,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奇亚籽油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据此鉴别掺伪量分别为10%、20%、30%、40%、50%的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芝麻油、花生油、葵花仁油和大豆油的掺伪模型。结果奇亚籽油所含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为主;通过相似度评价30批次奇亚籽油的相似度均大于99.5%;聚类分析结果将30批次奇亚籽油按不同产地分为6大类;利用指纹图谱可以鉴别掺伪量10%及以上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芝麻油、葵花仁油、大豆油掺伪模型,20%及以上花生油掺伪模型。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奇亚籽油脂肪酸组成并建立气相色谱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为鉴别纯奇亚籽油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气相色谱法 脂肪酸组成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掺伪鉴别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经烘烤预处理奇亚籽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亚芬 张继红 +1 位作者 余中霞 方文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奇亚籽油。通过单因素设计实验研究溶剂种类、料液比、超声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对奇亚籽出油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经烘烤预处理奇亚籽油脂的最佳工艺...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奇亚籽油。通过单因素设计实验研究溶剂种类、料液比、超声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对奇亚籽出油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经烘烤预处理奇亚籽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奇亚籽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烘烤温度160℃,烘烤时间46 min,料液比1∶17,超声时间55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奇亚籽的出油率为(39.41±0.72)%。奇亚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亚麻酸(C18∶3n3)质量分数最高为62.90%,亚油酸(C18∶2n6c)质量分数为1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响应面法 超声波辅助 烘烤预处理
下载PDF
页岩储层压后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及矿场应用
5
作者 贾品 潘泉羽 +4 位作者 于书新 李斌会 程晓刚 程林松 牛烺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39,共13页
页岩油藏大规模体积压裂后,返排与早期生产通常表现出显著的油水同产特征,定量分析油水排采动态成为解释压裂缝及储层参数的一种新手段,但目前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及应用还较欠缺。基于页岩储层压裂后压裂液赋存假设,首先建立考虑压裂... 页岩油藏大规模体积压裂后,返排与早期生产通常表现出显著的油水同产特征,定量分析油水排采动态成为解释压裂缝及储层参数的一种新手段,但目前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及应用还较欠缺。基于页岩储层压裂后压裂液赋存假设,首先建立考虑压裂缝存在条件下的水相和油相流动方程,然后通过拟时间和拟压力变量将方程线性化,推导水相和油相动态解释模型的解析解和特征解,最终形成油相图版拟合和水相直线分析联合的排采动态解释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对数诊断曲线中,油相流动表现为斜率为1/2的改造区线性流和斜率为1的改造区边界控制流,水相流动表现为斜率为1/2的压裂缝线性流和斜率为1的压裂缝边界控制流。所建立的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可较好地解释压裂缝及储层参数。基于中国西部某页岩区块的油藏、压裂及动态资料,反演了矿场压裂井的压裂缝半长、导流能力与改造区渗透率、宽度,其中压裂缝半长为50~130 m,导流能力为20~80 mD·m;改造区渗透率为0.01~0.05 mD,宽度为24~27 m。依据反演的压裂缝及改造区参数,建立压裂水平井排采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解释结果的模拟产量与实际值吻合程度高,且后期产量预测值合理。所建立的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完善了页岩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对页岩油藏排采特征定量分析、压裂效果评价及高效开发对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排采动态 解释模型 参数反演 油水两相
下载PDF
可移动式液压支架外加载及比压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锐 刘欣科 +2 位作者 杨建新 唐小龙 王阳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19,共6页
为解决液压支架让缩性能、底座比压等测试项目的检测检验以及现有液压支架试验装置无法进行外加载的技术难题,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液压支架外加载及比压测试装置。该装置采用12根气液组合功能加载油缸作为外加载动力源及比压测试数据采... 为解决液压支架让缩性能、底座比压等测试项目的检测检验以及现有液压支架试验装置无法进行外加载的技术难题,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液压支架外加载及比压测试装置。该装置采用12根气液组合功能加载油缸作为外加载动力源及比压测试数据采集元件,可分别用于外加载和底座比压测试。外加载测试时,利用基于高精度刚性液压同步油缸调整技术的多缸同步加载实现测试装置的外加载功能;比压测试时,根据试验装置承载外载荷时不同区段的“气弹簧”沉降位移及压力数据的相互关系得到比压分布数值。通过在不同的试验台对不同规格液压支架进行让缩性能和比压测试试验,发现外加载测试过程平稳、比压测试数据采集快捷准确。实际测试表明,该装置具备在不同的液压支架试验装置间进行共享使用的功能,可有效解决液压支架外加载及比压测试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载 比压测试 气液组合功能加载油缸 可移动式 液压支架
下载PDF
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中CO_(2)冻堵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树伟 王文康 +3 位作者 李政杰 王雷 张丽 刘飞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为降低轻烃回收工艺中CO_(2)冻堵造成的风险,提高RSV工艺对原料气中CO_(2)含量的适应程度。在梳理CO_(2)固体形成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固系物追踪验证析出固体的物流和设备,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冻堵裕量的影响,并针对性地... 为降低轻烃回收工艺中CO_(2)冻堵造成的风险,提高RSV工艺对原料气中CO_(2)含量的适应程度。在梳理CO_(2)固体形成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固系物追踪验证析出固体的物流和设备,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冻堵裕量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序列的阶段性解冻措施。结果表明,脱甲烷塔塔顶气和干气过冷回流是容易发生CO_(2)冻堵的物流,脱甲烷第2块塔板的冻堵风险最大;脱甲烷塔塔压、低温分离器温度是影响CO_(2)冻堵裕量的最敏感因素;原料气中CO_(2)含量不同,对应的解冻措施也不同,可通过增加塔压、降低低温分离器温度等措施来控制CO_(2)固体析出;在相同乙烷收率的前提下,改进后的RSVF工艺较RSV工艺,不仅冻堵裕量有所增加,而且总能耗也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轻烃回收 CO_(2) 冻堵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海南省“1+5+N”疾病预防控制背景下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运选 王婷 +1 位作者 李春爱 张春英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期182-185,共4页
近年来,食品质量与安全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食品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急需推陈出新。本文基于海南省疾控系统构建“1+5+N”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从人力资源、仪器配置、学科融合、区位特色重点实验室以及信息管理系统... 近年来,食品质量与安全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食品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急需推陈出新。本文基于海南省疾控系统构建“1+5+N”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从人力资源、仪器配置、学科融合、区位特色重点实验室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优化疾控系统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为更好地促进海南省疾控系统食品检测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控系统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1+5+N” 海南省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机故障在线检测技术优化
9
作者 王志明 罗勇 +3 位作者 柳本林 曹廷祥 张应洲 邓豪 《粘接》 CAS 2024年第3期193-196,共4页
为有效提高电机故障检测效率,研究建立了深度学习模型,并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在线检测函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降低电机轴承振动干扰信号,以保证清晰识别特征频率,所建立的深度学习检测模型对电机轴承外部的外圈磨损... 为有效提高电机故障检测效率,研究建立了深度学习模型,并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在线检测函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降低电机轴承振动干扰信号,以保证清晰识别特征频率,所建立的深度学习检测模型对电机轴承外部的外圈磨损、轴承缺口且有裂纹及保护架破损的精度及准确率均大于98.5%,而电机轴承内部的检测精度与准确率较低,但检测精度仍大于90%,可满足电机故障在线检测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电机故障在线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电机故障 轴承 检测技术优化 精度 准确率
下载PDF
混合废气净化除臭系统的研制
10
作者 王方祥 白石 +3 位作者 卢青 王玉忠 孙岩 周亮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为了以“非点燃”的方式高效处理油气井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混合废气,基于模块化、自动化、集成化的设计思路,有机结合气液分离和废气处理两个流程,采用吸收法和吸附法联合处理工艺,研制了混合废气净化除臭系统。采用试验测试和数值模... 为了以“非点燃”的方式高效处理油气井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混合废气,基于模块化、自动化、集成化的设计思路,有机结合气液分离和废气处理两个流程,采用吸收法和吸附法联合处理工艺,研制了混合废气净化除臭系统。采用试验测试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多级循环脱气技术、动态喷淋净化技术、活性炭物理吸附技术和自动监控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实现了高效的气液分离和废气处理。综合测试表明,改进的流体脱气器的最大脱气效率为84.54%,经设计的多级、多次的循环脱气流程后,脱气效率提高至95.47%;优化了叶轮和雾化喷嘴的结构参数,叶轮的叶片数为6个、倾斜角为40°、直径40 mm,雾化喷嘴的出口盲端深度8 mm、V型切槽半角20°、出口直径3.2 mm,动态喷淋的净化效率是静态喷淋的1.95倍;8%KOH溶液碱改性活性炭对甲烷的吸附效率提高至95.69%。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全集成自动化作业,移运性强、井场布置灵活、使用方便,处理后的气体达到了排放标准,兼顾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除臭系统 混合废气 多级循环脱气 动态喷淋净化 碱改性活性炭 物理吸附 自动监控 现场应用
下载PDF
井下声波信号沿油管传输特性试验
11
作者 雷鹏 邵振鹏 +3 位作者 李俊杰 程莹 魏瑾 刘学忠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3期19-24,共6页
针对试油测试中声波遥传技术的信号传输问题,研制了声波中继器试验样机,开展了声波沿管柱的传输特性试验研究。通过3口井的现场试验,探索了声波沿管柱的传输规律,结果表明,声波信号沿管柱的传输特性受井眼尺寸、油管长度以及套管内介质... 针对试油测试中声波遥传技术的信号传输问题,研制了声波中继器试验样机,开展了声波沿管柱的传输特性试验研究。通过3口井的现场试验,探索了声波沿管柱的传输规律,结果表明,声波信号沿管柱的传输特性受井眼尺寸、油管长度以及套管内介质影响较大,声波信号强度随油管长度的增加呈指数衰减规律,本次试验条件下,最大传输距离为805 m;井内介质对声波信号的较优载波频率影响较大,当井内为空气时较优载波频段为10~10.5kHz,当井内充满水时较优载波频段为13~13.5 kHz。研究成果为声波遥传技术相关工具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打破技术垄断,实现实时高效测试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传输 地层测试 中继器 传输距离 载波频率 试验研究 无线遥传
下载PDF
安全生产视角下的药品检测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12
作者 丁金有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2期17-20,共4页
文章从安全生产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药品检测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通过分析当前药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了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并从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了实验室安全规范、安全设施、废物处理与... 文章从安全生产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药品检测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通过分析当前药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了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并从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了实验室安全规范、安全设施、废物处理与防护的重要性,提出了提升实验人员安全素养的策略;研究总结了安全管理体系评估方法和优化策略,以期为药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检测 安全管理体系 风险评估 安全培训
下载PDF
机组轴瓦传感下的水电厂机组全光纤测温自动化系统设计
13
作者 莫理 凌培伟 +2 位作者 张勇 刘永辉 周屋梁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6期98-102,共5页
针对水电厂机组全光纤自动化系统测温误差较大,无法满足水电厂运转需求的问题,提出机组轴瓦传感下的水电厂机组全光纤测温自动化系统。硬件方面,设计温度采集器与温度集中器;软件方面,基于机组轴瓦传感技术,采集水电厂机组温度信息。利... 针对水电厂机组全光纤自动化系统测温误差较大,无法满足水电厂运转需求的问题,提出机组轴瓦传感下的水电厂机组全光纤测温自动化系统。硬件方面,设计温度采集器与温度集中器;软件方面,基于机组轴瓦传感技术,采集水电厂机组温度信息。利用累加平均算法,改善采集数据的信噪比,并通过串联动态实时校正方法,构建测温数据的校正模型,以提升测温精度。在上位机呈现出水电厂机组全光纤测温的实时监控结果。实验测试表明:与其他两种测温系统相比,设计系统将测温误差降低了3.16℃、1.20℃,在实际应用中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厂机组 全光纤测温 自动化 传感器 系统设计
下载PDF
一种井筒液面位置准确识别与分析方法
14
作者 谢文敏 陈燕 +1 位作者 邹章明 鹿晓涵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传统通过深度-压力关系图确定井筒液面位置的方法,当遇到压力不稳定、流体密度不均匀、测点少等情况时存在精度不够或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了依靠试井手段,在测取全井筒多点压力、温度的基础上,先根据全部井段压力温度梯度判断液面所在... 传统通过深度-压力关系图确定井筒液面位置的方法,当遇到压力不稳定、流体密度不均匀、测点少等情况时存在精度不够或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了依靠试井手段,在测取全井筒多点压力、温度的基础上,先根据全部井段压力温度梯度判断液面所在井段,再利用液面上下的实测点的压力和压力梯度计算液面位置的补充算法。当上部的气柱只有一个测点或者根本没有测点而无法进行线性回归的情况下,传统算法无法计算液面的位置,因液面附近的流体性质与液面上下实测点的流体性质最为接近,此方法提高了液面计算的准确度。经SQ储气库S4-1等多口井成功应用,计算结果符合生产实际情况。该方法提高了井筒内流体密度不均匀条件下液面位置的计算精度,是传统液面位置计算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 液面位置 气液两相流 气井 流体密度 压力梯度 计算方法 试井
下载PDF
巴彦油田深井高凝油藏试油完井一体化技术
15
作者 徐文光 邵振鹏 +3 位作者 李璐 王彬 姚庆童 程晓伟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针对巴彦油田深井高凝油藏在试油完井施工中存在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储层二次伤害严重、施工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分析现有的高温高压深井试油完井一体化技术特点及存在不足,结合临河油区油藏地质特征和原油物性特点,设计了3套试油完井... 针对巴彦油田深井高凝油藏在试油完井施工中存在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储层二次伤害严重、施工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分析现有的高温高压深井试油完井一体化技术特点及存在不足,结合临河油区油藏地质特征和原油物性特点,设计了3套试油完井一体化管柱,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流程,并对每种一体化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上述3种试油完井一体化技术已在现场成功试验14口井,其中压裂-射流泵排液一体化技术现场试验9口井,缩短施工周期2~3 d,有效提高了压裂后排液求产效率,降低了储层二次污染;完井投产一体化技术现场试验5口井,提高了自喷井和机抽井完井投产效率,缩短了单井完井周期,减少了储层污染,降低了作业成本。深井高凝油藏试油完井一体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巴彦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进程高效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对国内同类型油藏试油完井技术研究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油田 深井 高凝油 试油完井 一体化技术 气举诱喷 射流泵排液 储层污染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电厂压油装置油泵振动异常状态检测
16
作者 高菘 付恩狄 +2 位作者 柳本林 莫理 张龙浩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4年第10期83-87,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水电厂压油装置油泵振动异常状态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低通滤波器对油泵振动信号进行双向平滑滤波处理,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VMD分解,将其分解为有限带宽模态分量。结合有限带宽模态分量的傅里叶变换结果,计算...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水电厂压油装置油泵振动异常状态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低通滤波器对油泵振动信号进行双向平滑滤波处理,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VMD分解,将其分解为有限带宽模态分量。结合有限带宽模态分量的傅里叶变换结果,计算信号功率谱密度,并以振动信号标准差、偏度以及峰度作为时域特征参数,提取其特征。构建LSTM网络,遍历振动信号时频特征参数,得到前向层及后向层的输出序列,进行级联正向操作及反向操作,实现油泵振动异常状态检测。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检测精度较高、用时较短,是较为理想的水电厂压油装置油泵振动异常状态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水电厂 压油装置 油泵振动异常检测 变分模态分解
下载PDF
机制砂的特性及其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应用
17
作者 吴钇锋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7期69-72,共4页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机制砂的排水性能,研究机制砂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方法】通过介绍机制砂的基本特性,分析机制砂的生产工艺,合理发挥机制砂的应用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将机制砂应用到高速铁路方面,能提供较强的力学性能,能...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机制砂的排水性能,研究机制砂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方法】通过介绍机制砂的基本特性,分析机制砂的生产工艺,合理发挥机制砂的应用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将机制砂应用到高速铁路方面,能提供较强的力学性能,能保持良好的工程性能,可加强高速铁路线路的稳定性。【结论】机制砂特性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机制砂在高速铁路等领域的应用,对保障我国高铁工程等项目砂料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高速铁路工程 应用
下载PDF
点云密度特征约束下的隧道开挖轴线抗噪提取
18
作者 智志洋 李爱光 +2 位作者 杜志刚 阮清林 赵翼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隧道原始点云数据往往包含大量的无关点,这对隧道轴线的提取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较难满足现场施工的实时性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考虑隧道点云密度特征,提出一种高效、自动的隧道中轴线提取方法。首先,统计隧道... 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隧道原始点云数据往往包含大量的无关点,这对隧道轴线的提取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较难满足现场施工的实时性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考虑隧道点云密度特征,提出一种高效、自动的隧道中轴线提取方法。首先,统计隧道点云的密度特征,依据不同密度的点云区域,判别其点云特征,生成不同的约束系数,并将约束系数作为轴线拟合点的选取依据;其次,经过俯视投影和RANSAC处理,得到投影平面中轴线;然后,经过侧视投影得到拱顶位置,依据拱顶位置将中轴线调整至隧道中心处;最后,利用RANSAC线性拟合以实现对不同区段轴线的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根据指定区域的隧道点云密度特征,能够快速、准确提取带有大量噪声的隧道点云中轴线,且适用于不同区段的开挖隧道,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激光点云 点云密度 开挖轴线 抗噪 RANSAC
下载PDF
覆盆子叶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19
作者 金贤武 周燕霞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50-54,共5页
目的: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覆盆子叶中有效成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超声法提取覆盆子叶中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覆... 目的: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覆盆子叶中有效成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超声法提取覆盆子叶中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覆盆子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覆盆子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50 min、超声功率260 W、液料比50∶1(mL∶g),此条件下覆盆子叶总黄酮的含量为40.05 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行,可用于覆盆子叶总黄酮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Behnken响应面 覆盆子叶 总黄酮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黄毛耳草中东莨菪内酯的HPLC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20
作者 金贤武 周燕霞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7-20,125,共5页
目的:建立黄毛耳草中东莨菪内酯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检测波长345 nm,流速0.8 mL/min,进样量10μL,测定东莨菪内酯含量。采用超声... 目的:建立黄毛耳草中东莨菪内酯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检测波长345 nm,流速0.8 mL/min,进样量10μL,测定东莨菪内酯含量。采用超声提取法,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东莨菪内酯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4%、提取时间45 min、超声功率250 W、液料比25∶1。精密称取3份黄毛耳草样品,每份2.0 g,此条件下东莨菪内酯的提取含量为为81.97μg/g,与预测值81.41μg/g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试验建立的HPLC法可用于黄毛耳草中东莨菪内酯的含量测定,所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Box Behnken响应面 黄毛耳草 东莨菪内酯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