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黄河的治理方略
1
作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7,共10页
在阐述近代以来治黄对策和黄河“水少沙多”等问题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黄河下游宽河段治理方略为“三堤共存、槽滩共治”,即以靠溜河道工程为依托,将生产堤改建成坚固的防护堤作为第一道防线,由大堤及其防护工程构成第二道防线,将大堤... 在阐述近代以来治黄对策和黄河“水少沙多”等问题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黄河下游宽河段治理方略为“三堤共存、槽滩共治”,即以靠溜河道工程为依托,将生产堤改建成坚固的防护堤作为第一道防线,由大堤及其防护工程构成第二道防线,将大堤到控导工程的道路加固成格堤,按“平顺护弯、以弯导流”原则整治河槽,同时在整治工程对岸滩区边沿建护滩工程;对窄河段只需局部扩宽即可大幅提升过洪能力,另需将其中明显碍洪工程进行改造或拆除,解放相关滞洪区并降低宽河段滩区行洪要求。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为采用工程措施与新工艺新材料淤地坝修筑技术,改变水土严重流失区的侵蚀地理环境,结合近自然修复良性生态治理技术,主动拦减流域沟坡产沙并永续发挥生态效益。尽早建成古贤与黑山峡水利枢纽,并激发三门峡这一骨干工程的调控作用,共同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构架,建立全河水沙调控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机制,确保全河水沙关系协调,遏制宁蒙等河段河情恶化势头。为解决黄河下游水少问题,应恢复黄河、汶河洪水进出东平湖条件及南四湖洪水入黄功能,将沿黄已建和拟建平原水库连通,发挥水资源调配作用;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东修建“河南运河”,黄河下游段即成邻近流域排洪入海通道,将其灾害水变成黄河下游冲沙、灌溉及生态用水;实施“川水济黄、藏水补川”工程,实属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方略 河道治理 滩区治理 水土保持 水沙调控 外流域调水 黄河流域
下载PDF
Mixed D-vine copula-based conditional quantile model for stochastic monthly streamflow simulation
2
作者 Wen-zhuo Wang Zeng-chuan Dong +3 位作者 Tian-yan Zhang Li Ren Lian-qing Xue Teng Wu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Copula function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stochastic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streamflow.However,existing models are usually limited to single two-dimensional or three-dimensional copulas with the same bivariate b... Copula function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stochastic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streamflow.However,existing models are usually limited to single two-dimensional or three-dimensional copulas with the same bivariate block for all months.To address this limitation,this study developed a mixed D-vine copula-based conditional quantile model that can capture temporal correlations.This model can generate streamflow by selecting different historical streamflow variables as the conditions for different months and by exploiting the conditional quantile functions of streamflows in different months with mixed D-vine copulas.The up-to-down sequential method,which couples the maximum weight approach with the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 an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approach,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of multivariate Dvine copulas.The developed model was used in a case study to synthesize the monthly streamflow at the Tangnaihai hydrological station,the inflow control station of the Longyangxia Reservoir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 outperformed the commonly used bivariate copula model in terms of the performance in simulating the seasonalit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treamflow.This model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water-related natur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and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monthly streamflow simulation Mixed D-vine copula Conditional quantile model Up-to-down sequential method Tangnaihai hydrological station
下载PDF
科学修建穿黄工程是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高效穿黄的关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15,共9页
从满足京杭大运河穿黄工程高效通航的竖向条件、同南北两岸对接、对黄河防洪及对东平湖污染影响等方面比选,确定黄河下游路那里大断面主槽上游约330 m处作为推荐线位。通过综合分析,隧道顶采用400 mm厚、经防腐抗磨处理的高强度微拱形钢... 从满足京杭大运河穿黄工程高效通航的竖向条件、同南北两岸对接、对黄河防洪及对东平湖污染影响等方面比选,确定黄河下游路那里大断面主槽上游约330 m处作为推荐线位。通过综合分析,隧道顶采用400 mm厚、经防腐抗磨处理的高强度微拱形钢板,底部高程为24.1 m、净高12.5 m、长约3500 m、单向航道净宽25 m、双向驶船总宽为55 m的“上黄(河)下运(河)”立交平穿过黄隧道方案,能够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高效穿黄的目标。为便于航船往来,既能让游客看到运河行舟的美景,又不影响超标准洪水行洪,可进一步提升为隧道(南部河槽)+玻璃观景平台(北部滩地)立交平穿过黄方案。为使通航有充足水源,须将位山水利枢纽遗址南岸区域恢复到枢纽修建前黄河、汶河洪水自然进出东平湖的状态,将梁济运河改造为北流后,即可依靠南四湖、东平湖、金堤河、引黄渠系及沿黄平原水库等对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有效配水,充分发挥其灌溉、分洪、排涝等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穿黄工程 全线通航 立交平穿黄河隧道 黄河 位山水利枢纽
下载PDF
适用于明渠流及冰盖流的统一泥沙起动流速计算方法初探
4
作者 刘晓民 杨耀天 +1 位作者 张红武 王文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冰盖是北方高寒地区河流冬季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冰盖的出现改变了河流的运动状态,由原来的明渠流变为覆盖流。受冰盖糙率影响,垂线流速分布相应变化,进而影响河床泥沙输移。为进一步探讨冰期河床泥沙输移演变规律,基于Einstein假定,... 冰盖是北方高寒地区河流冬季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冰盖的出现改变了河流的运动状态,由原来的明渠流变为覆盖流。受冰盖糙率影响,垂线流速分布相应变化,进而影响河床泥沙输移。为进一步探讨冰期河床泥沙输移演变规律,基于Einstein假定,采用滚动起动模型,考虑冰盖下糙率变化、黏性淤积物干重度、相对暴露度对泥沙起动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出了适用于冰盖流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并与已有试验数据对比,相对误差集中在1%~10%之间;同时,探讨了本文公式对于明渠泥沙起动的适用性,即当冰盖糙率为0时,可视为明渠流泥沙起动流速计算公式,与实验数据对比,相对误差范围为0%~0.86%,亦可满足计算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盖流 糙率 相对暴露度 泥沙 起动流速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造床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王克志 刘晓民 +1 位作者 张红武 张晓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5,共8页
造床流量是反映河床冲淤的表征指标,也是河道整治的主要参数。基于1960—2019年实测数据,运用改进马卡维耶夫法、平滩水位法、地貌功法,计算并分析了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水文站造床流量。结果表明:时间上,1960—1989年、... 造床流量是反映河床冲淤的表征指标,也是河道整治的主要参数。基于1960—2019年实测数据,运用改进马卡维耶夫法、平滩水位法、地貌功法,计算并分析了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水文站造床流量。结果表明:时间上,1960—1989年、2010—2019年造床流量为2100~3540 m^(3)/s,中水河槽冲刷,1990—2009年造床流量为740~1300 m^(3)/s,河槽淤积萎缩严重;空间上,造床流量呈现上站大于下站的特点;造床流量受来水量影响较大,在汛期水量低于105亿m 3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刘家峡、龙羊峡、海勃湾水库三库联调适当增大汛期来水量,强化黄河内蒙古段造床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改进马卡维耶夫法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结果相对合理,可为冲积性河流造床流量确定及黄河内蒙古段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床流量 河床演变 改进马卡维耶夫法 平滩水位法 地貌功法 黄河内蒙古段
下载PDF
山东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红武 张罗号 +2 位作者 景唤 蔡蓉蓉 苗润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共21页
黄河河口自然状况特殊,仅黄河口治理及其三角洲湿地保护这方面,即可说明山东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研究表明:(1)应在竭力维持清水沟流路稳定前提下,将刁口河流路作为防洪与生态补水的辅助流路,使黄河三角洲... 黄河河口自然状况特殊,仅黄河口治理及其三角洲湿地保护这方面,即可说明山东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研究表明:(1)应在竭力维持清水沟流路稳定前提下,将刁口河流路作为防洪与生态补水的辅助流路,使黄河三角洲成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典范。(2)宽河段应采用“两道防线”布局与河道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方案,即采用板桩组合坝技术将防护堤高标准修建,作为保障“二滩”“嫩滩”区域相对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将“高滩”作为移民安置区;“二滩”可作为超标准洪水行洪空间;“嫩滩”可修复湿地生态,与河槽一起承担大中洪水流量下的行洪功能,通过对传统工程升级改造,以“平顺护弯、以弯导流”达到中水河势稳定控制、输沙能力提升的目的,实现“河床不抬高”的目标。(3)根据分析与当时模型试验结果,提出三门峡河段1843年洪水洪峰流量应取30000 m^(3)/s,采用热释光法对淤沙层之下两组瓦片样品测定年代,认为该洪峰流量重现期应为1200 a。取实测洪水还原资料而不计历史调查洪水点据,给出设计洪水成果与预估的1843年洪水三门峡站洪峰流量与重现期较为接近。(4)选取花园口站“58·7”洪水资料为典型洪水过程,通过水库调洪计算,得到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花园口站设计洪峰流量。再采用下游各站洪峰流量相关图,同时根据黄河动床模型试验结果,综合得出其他站设计洪水成果。(5)艾山卡口扩宽改造直接决定黄河下游防洪减灾治理体系的完善运行,应在大幅提升窄河段防洪能力的同时,增加窄河段高效输沙降河机会。根据艾山站1958年过洪峰流量12600m^(3)/s而并未使窄河段决口的实际分析,黄河下游“82·8”洪水不应向东平湖分洪,且经过1958年之后长期堤防大规模建设,即使13000 m^(3)/s的洪峰流量不启用东平湖,也能保证窄河段防洪安全。(6)按照现行运用原则和本文设计洪水成果,加上山东窄河段改造扩展能将排洪能力增加,东平湖与北金堤滞洪区均可“解放”。(7)鉴于黄河目前具有较大调控能力的大型骨干水库只有相距数千公里的龙羊峡、小浪底水库,实际对黄河下游的水资源调节作用有限,故需利用东平湖和沿黄蓄水设施,发挥调蓄生态用水与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功能。(8)为使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可将路那里断面上游280 m的穿黄位置作为推荐线位,北岸线路与金堤河平交,之后顺势与运粮河及京杭运河相连;提出“隧道+玻璃观景平台”穿黄方案,即隧道净高11.5 m,底部高程25.3 m,双向驶船宽55 m,高程37 m的隧道顶采用高强度微拱形钢板;为便于航船过往和观景,同时不影响超标准洪水行洪,将生产堤提升改造为高标准防护堤后,在高程45 m处铺设特种玻璃成为“玻璃观景平台”。(9)将梁济运河改造为北流之河,能充分发挥南四湖、东平湖、金堤河及梁济运河对运河北段的配水和引黄补水作用,通航水源颇为可靠,并可产生巨大的减灾与生态效益。最后,对建设涉及的前期论证、勘察、设计、施工、监测、运行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建议,给出“精心准备,先引后围,先右后左,水库调配”的穿黄工程施工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治理 河口三角洲 艾山卡口 京杭运河通航 穿黄工程 东平湖 泥沙
下载PDF
宁蒙黄河治理对策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红武 方红卫 +7 位作者 钟德钰 王新军 李振山 黄河清 张俊华 安催花 刘青泉 李颖曼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共25页
资料分析表明,宁蒙黄河冰凌灾害频繁的被动局面是由于主槽萎缩、卡冰结坝所致;而洪灾与用水安全问题则是河势变化无常和多沙支流突发性洪水淤堵干流形成"沙坝"引起的。为有效恢复宁蒙河段的行洪排沙功能,实现河道减淤、恢复... 资料分析表明,宁蒙黄河冰凌灾害频繁的被动局面是由于主槽萎缩、卡冰结坝所致;而洪灾与用水安全问题则是河势变化无常和多沙支流突发性洪水淤堵干流形成"沙坝"引起的。为有效恢复宁蒙河段的行洪排沙功能,实现河道减淤、恢复和维持河道中水河槽、保障防洪(凌)安全的宁蒙黄河治理目标,从产沙、输沙、调控机理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各因素对宁蒙黄河河床演变特征的影响。就产沙而言,通过产沙地貌分区、遥感影像分析和流域水系分区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黄河上游不同沙源区的分布。基于提出的风蚀输沙通量计算方法及风沙入河估算方法,并结合区域风速与植被覆盖率实测数据,发现近30 a风速下降、区域植被覆盖率上升是风沙侵蚀量与入黄风沙量逐渐减少的原因。分析宁蒙河段日均风速、日降雨量和已有侵蚀观测资料,发现宁蒙地区的风水两相侵蚀主要体现为风蚀与水蚀交错存在及其交互促进,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3—5月,水力侵蚀则集中在7—9月。现场观测与黄土降雨侵蚀模型试验则表明,重力侵蚀在黄土高原的整个侵蚀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份额,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遭到侵蚀的主要外营力,也是激发和加剧重力侵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总体来看,宁蒙黄河的流域产沙具有典型的风-水-重力多营力交互特点,在比尺模型与野外观测揭示的流域径流汇集过程、沟道水流与河床自适应以及非平衡输沙机理基础上,构建了复杂地貌形态的小流域产流产沙动力学模型,成功模拟了不同植被特征和分布状况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并得出了植被的减水减沙效果与延滞径流洪峰的作用同郁闭度呈正相关关系,陡坡区域植被对径流洪峰的延滞作用大于缓坡区域的结论。就输沙而言,以泥沙起动、推移质输沙与河床均衡调整等基础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水沙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与冲积河流全沙运动模型相似条件。数值计算与模型试验表明,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改变径流分配是导致宁蒙河道淤积萎缩的主因,协调水沙关系是修复黄河行洪排沙功能的有效途径。并分析确定了宁蒙黄河河道水沙调控阈值和多沙支流入汇口干流防淤堵的流量阈值,即宁蒙黄河临界调控流量为2000~2500 m^3/s,临界含沙量5.4~10.5 kg/m^3,调控时间为15~20 d,证实了通过协调水沙关系可修复和维持宁蒙黄河行洪排沙功能;防止多沙支流入汇堵河的黄河流量阈值为2500 m^3/s,治理淤堵沙坝配合"挖引疏浚"有效冲刷的干流阈值流量为3000 m^3/s。从各河段模型试验给出的来沙系数阈值沿程减小的变化趋势看,在内蒙古河段现状河床边界条件下,全线冲刷要求的流量至少为2600 m^3/s,表明黑山峡工程必须预留充足的水沙调控库容。就宏观调控而言,针对流域下垫面条件多样、入黄泥沙沙源众多、河道输沙受水库调度影响显著等特点,以干流水库群为调节器,以径流泥沙为调节对象,采用模块化开发方法集成了风-水-重力侵蚀模型、河道输沙模型、冰情预报模型于水库联调模型上,构建了可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水沙过程模拟预报的宁蒙黄河区域数字流域模型平台,并成功在下河沿—石嘴山河段进行了调试和应用。此外,针对宁蒙黄河河型复杂、凌汛期易卡冰结坝、夏季多沙支流突发性洪水易堵干流形成"沙坝"等河情状况,提出了"水沙调控、支流拦沙、堤外放淤"的处治模式。在稳定性分汊河段、大型支流入汇段、受沙卵石河床组成限制的河段,则指出不宜强行套用微弯型治理方案,而可采用"工程导送(简称为‘导’)、塞支强干(简称为‘塞’)、挖引疏浚(简称为‘挖’)"方针,亦即"导、塞、挖并举"的对策。建设黑山峡水库、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是宁蒙河段长远治理的根本对策,通过增加河道内汛期水量和调水调沙,恢复并维持中水河槽,提供防凌库容,才能彻底解决宁蒙河段凌洪灾害,并得出建立黄河上游沙源固定、支流泥沙阻截、干流泥沙输导与堤外淤沙处置的"固-阻-输-置"综合防治体系,是目前可行的治理对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宁蒙河段 水沙调控 治理对策 多沙支流 侵蚀产沙 河道输沙
下载PDF
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9
8
作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6,共11页
梳理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下游宽河段治理对策同水沙条件不适应,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构架尚未形成,中上游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差、生态环境恶劣且水资源短缺。基于前人与现状黄河治理思路,提出黄河治理的对策:①宽... 梳理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下游宽河段治理对策同水沙条件不适应,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构架尚未形成,中上游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差、生态环境恶劣且水资源短缺。基于前人与现状黄河治理思路,提出黄河治理的对策:①宽河段治理采用“两道防线”与生态治河结合方案,即运用长距离高浓度管道输沙技术等手段,重构“二滩”农业集成、高滩移民建镇的功能空间,将依托高标准堤防的高滩解放出来;采用预制板桩组合坝结构高标准修建控导工程与防护堤,以加强第一道防线建设,发挥控制流路、束流输沙的作用,保障“二滩”设防流量下不遭受洪灾,将河势调整作为上中游水库调度运用的子目标,通过河道工程引导河势与提升输沙能力,实现宽滩区有效利用、中水河势稳定控制与特殊洪水行洪都适应的良性治理目标。②尽早修建古贤与黑山峡工程,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水库,通过全河水沙调控防灾促进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事关人口集中贫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事关西部经济振兴与国家生态、粮食、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③利用现代工程措施改变侵蚀基准面,把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辅以生物措施,大量拦减入黄泥沙量并持续发挥生态效益。④实施西线南水北调与藏水外调工程,解决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问题,为国家供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水资源保障,这(藏水济黄)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对策 水沙调控 生态保护 水土保持 外流域调水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示范工程板桩组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9-65,140,共8页
在阐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各课题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示范工程的重要地位;经比选论证,将示范工程确定在辛店集拟下延尾坝以下100 m处,以防河势下滑和漫滩洪水冲击大村台,且能通过稳定... 在阐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各课题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示范工程的重要地位;经比选论证,将示范工程确定在辛店集拟下延尾坝以下100 m处,以防河势下滑和漫滩洪水冲击大村台,且能通过稳定周营工程靠溜部位而遏制老君堂下首河势下挫。研发出通过空间调整构件组合实现不同功能的治河与抢险新型结构--板桩组合技术。如沉桩运用钢筋混凝土水力插板技术,丁板桩比顺板多插2.5 m,加深基础的同时可减小工程对上部水流的影响,促使底流泥沙在近岸落淤,采用该技术修建的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堤经受住了风暴潮考验。当前防腐与打桩技术日渐成熟,为实现精准设计,将工程材料改为钢材,以宽翼缘H型钢与钢管为主预制组合成异形板桩单元构件,每隔7.5 m增设1道上挑淹没式防冲装置,实现了研发技术的自主创新,从而优化成“异形板桩组合坝+上挑变流促淤装置”结构形式。介绍了构件加工与施工中的技术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异形板桩组合技术 示范工程 变流促淤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基于流域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黄河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红武 李琳琪 +1 位作者 彭昊 侯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0-68,共9页
在深入实地开展走访调查和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就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与防洪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由于现行涉水规划依据的水沙条件和洪水设计成果同实际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根据新的边界变化确定符合实际的水沙条件,及时修正洪水设计成果及... 在深入实地开展走访调查和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就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与防洪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由于现行涉水规划依据的水沙条件和洪水设计成果同实际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根据新的边界变化确定符合实际的水沙条件,及时修正洪水设计成果及防洪调度指令等,避免编制黄河防御洪水方案或水沙调控方案时,将整个滩区划为行洪、滞洪、沉沙区,并将北金堤与东平湖滞洪区纳入滞洪区。科学治水方略应提倡"上拦下排、槽滩共治",前者体现了1946年以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的成功经验,后者强调了河道与滩区必须共同治理。应重视和支持黄河开展重点研发工作,进一步研究能够直接促进黄河治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效果的重大或关键性科技问题,如"三门峡工程辅助小浪底水库防洪运用方式研究",能在来沙大为减少条件下,将水库运用方式调整提升,在秋汛与稀遇洪水来临时,通过三门峡水库限规模短期滞洪,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进一步控制黄河洪水,降低小浪底大坝和下游防洪安全风险,为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减灾保障;再如"下游窄河段河道工程优化布局对过洪输沙能力提升研究",可利用钢结构异型板桩技术实现局部扩宽与改造,扩大窄河段过洪能力,在明显改善黄河下游防洪体系运行状况的同时,确保窄河段"束水攻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治理 保护 水沙调控 防洪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黄河三门峡水库应在新时期发挥更大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共5页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和三门峡水库及支流水库联合调度运用,标志着下游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建成。为了尽量减少黄河下游漫滩损失,多年来水库防洪调度时往往以滩区不上水为调度目标。以包括2021年在内的近4 a秋汛为例,说明多种不利因素叠加...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和三门峡水库及支流水库联合调度运用,标志着下游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建成。为了尽量减少黄河下游漫滩损失,多年来水库防洪调度时往往以滩区不上水为调度目标。以包括2021年在内的近4 a秋汛为例,说明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后,尤其干流和支流洪水相遭遇时,水库拦峰错峰难上加难。为破解这一难题,认为在花园口水文站有特定限制流量条件下,应让三门峡水库拦蓄洪水,提前向非汛期蓄水位过渡,使小浪底水库在最高允许水位下预留库容,巧妙地将洪水错开下泄,必要时三门峡水库临时拦蓄水位可有所突破,以降低小浪底水库高水位带来的安全风险。此外,在入库来沙量大大减少的现状下,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应该优化调整,努力使这一黄河明珠重放光芒,完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同时发挥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作用,为下游防洪减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调控 水库调洪 水沙变化 三门峡水库 黄河
下载PDF
黄河立法须体现保护和治理并重的科学理念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29,共6页
通过对《黄河保护立法草案》《黄河保护法(草案)》(送审稿)进行研究,认为黄河立法应充分体现保护和治理并重的科学理念,突出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主基调,故将本法名称修改为《黄河保护治理法》更好;从本法条款构成看,其内容远远超出黄河保... 通过对《黄河保护立法草案》《黄河保护法(草案)》(送审稿)进行研究,认为黄河立法应充分体现保护和治理并重的科学理念,突出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主基调,故将本法名称修改为《黄河保护治理法》更好;从本法条款构成看,其内容远远超出黄河保护和治理范畴,也可将本法的名称修改为《黄河管理法》或《黄河保护管理法》。鉴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建议将"立法目的"条款中的表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后面加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鉴于生产堤在防洪减灾中作用较大,应以河道工程为依托,将生产堤高标准改造成第一道防线,大堤为第二道防线,再将两道防线间的道路提升成格堤,形成"三堤共存"局面,故将生产堤逐步拆除既不现实也不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立法 保护 治理 管理 滩区
下载PDF
应对特大暴雨的抗洪抢险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以2021年7月河南暴雨应急救灾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红武 李琳琪 +1 位作者 付健 侯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38,共12页
以2021年7月河南抗洪抢险工作实践为基础,对我国抗洪和救灾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按照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研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针对性地提出诸如降低水库汛限水位、... 以2021年7月河南抗洪抢险工作实践为基础,对我国抗洪和救灾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按照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研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针对性地提出诸如降低水库汛限水位、完善防洪减灾工程、给洪水多留顺畅通道等解决问题的途径。列举的技术方案包括:(1)推广使用清华大学“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桩组合坝”专利技术,在原有堤防的迎水面插入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桩,提升加固中小河流堤防,以便在今后的防洪减灾中变被动为主动;(2)利用铁船变流促淤技术,实现“高水变流促淤、低水挑流护岸”功能;(3)用长臂打桩机将钢结构异型板桩构件从口门两端堤头迎水面打入,抢筑裹头后再沿堵口坝基线陆续交错打入异型板桩并加以焊连,同时顺板桩背面填渣推进,在上述铁船变流技术配合下,即可封堵成功;(4)以“避水苑”工程形式改变水灾时紧急转移群众的单一模式,即采用上述专利技术,沿村边修建工程稳定性强的板桩组合坝,作为防护坝墙,路口设置应急挡门作为应急门户,并在村角修建“避水阁”,在泵站动力强排下,解决防洪避水自保问题;(5)预制板桩组合坝的施工可采用变宽深开沟机与沉桩造基槽协同配合的新施工方法,尤其采用插拔自如的液压式打桩机将冲槽桩锤打入的沉桩造槽施工方法,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小,不惧地下水位高难题,且板桩端可进入土体密实层,此挡水板桩坝墙施工,具有工序简单、适应性强、基础较深、密闭性好、施工高效、成本低、外观规则及便于同绿植方案结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抢险 堵口 暴雨 板桩组合 避水苑 浮船变流坝
下载PDF
体现水流与沙粒摩擦阻力相对作用的糙率公式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昊 黄河清 +1 位作者 张红武 余国安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在对水流阻力公式述评的基础上,指出了已有公式的优缺点及所选检验资料的不足。利用大量河流资料进行系统拟线分析,发现对数型或幂函数型糙率公式在佛汝德数较小时存在不足。利用黄河典型河段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梳理出物理含义明... 在对水流阻力公式述评的基础上,指出了已有公式的优缺点及所选检验资料的不足。利用大量河流资料进行系统拟线分析,发现对数型或幂函数型糙率公式在佛汝德数较小时存在不足。利用黄河典型河段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梳理出物理含义明确的两个无量纲综合参数作为关键参量,分别体现水流强度对河床形态的作用,以及河床表面颗粒对水流的摩擦作用。以两者之比作为主参量,综合体现水流动力与床面摩擦相对作用的影响,建立了新的糙率公式。采用国内外河流大量水文实测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糙率公式不仅计算精度较高,而且适用范围也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率 沙质河床 佛汝德数 泥沙粒径 阻力公式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槽泥沙扬动与输移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蓉蓉 张红武 +1 位作者 张宇 张罗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8-1228,1239,共12页
本文利用大量水文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黄河下游河槽泥沙扬动与输移特性。首先根据水文测验尤其是泥沙级配实测资料,间接分析各家公式的合理性,从而选择出物理概念清晰、符合黄河下游实际的扬动流速计算公式。对于粒径较... 本文利用大量水文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黄河下游河槽泥沙扬动与输移特性。首先根据水文测验尤其是泥沙级配实测资料,间接分析各家公式的合理性,从而选择出物理概念清晰、符合黄河下游实际的扬动流速计算公式。对于粒径较小的泥沙,沙玉清、窦国仁等现有扬动流速计算公式都适用于黄河;随着泥沙粒径增加,几家公式差异变大,张罗号和罗诗琦公式同实测资料更为符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槽不同粒径泥沙的扬动特性,认为“粗颗粒”泥沙在黄河下游河槽中水流量下亦能扬动。然后,选取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和利津站为下游代表水文站,采用汛期非漫滩情况下的实测数据,分别绘制了三站流量与泥沙以悬移形式运动的百分比关系图。引入扬动临界流量的概念后,各站泥沙输移特性变化规律基本遵循统一表达形式。进一步定量分析了各水文站泥沙输移特性,给出了扬动临界流量、扬动概率系数、输沙指数同泥沙粒径等因子的关系式,从而建立了泥沙以悬移形式运动的百分比与水沙因子的计算公式。结合未来30年内年均沙量减小的预测结果进行计算,表明黄河下游汛期日平均流量只要大于971 m^(3)s,悬移质泥沙组成中的粗颗粒能保持悬移运动状态,同时表明加大流量是直接提升水流输沙能力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泥沙 扬动流速 输移特性 水沙因子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治理钢管透水桩稳定性计算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琳 张红武 +3 位作者 张罗号 卜海磊 龚西城 施祖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3,共13页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示范项目提出了与河势控导工程协同配合的钢管透水桩束流输沙工程技术,以达到中水河势稳定控制、输沙能力提升与特殊洪水行洪共适应的目的。鉴于目前没有适用于河道治理透水桩工程稳定计算的模型与规范可供参考,...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示范项目提出了与河势控导工程协同配合的钢管透水桩束流输沙工程技术,以达到中水河势稳定控制、输沙能力提升与特殊洪水行洪共适应的目的。鉴于目前没有适用于河道治理透水桩工程稳定计算的模型与规范可供参考,首先,从冲刷坑深度、结构内力分布、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抗弯强度分析等方面,对钢管透水桩坝设计方法展开探讨。基于经典土力学理论提出的计算方法颇为简洁可靠,给同类结构的工程安全稳定分析提供了参考。其次,剖析位移对透水桩结构稳定的影响,明确桩体横向位移值的物理概念及工程意义,运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出透水桩水平位移,并提出可通过材料弹性模量的比值确定允许位移值的大小。结合工程实例,运用该计算方法对钢管桩及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制成的桩体的稳定性加以比较,通过分析管径、桩长、壁厚等条件对结构稳定的综合影响,判定出钢管透水桩在安全稳定、施工乃至工程投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表明,实施减冲与整体互连措施,可有效加强透水桩坝的安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透水桩 倾覆稳定 局部冲刷 水平位移 治河工程 黄河 泥沙
下载PDF
多沙河流中群桩塔基局部冲刷平面尺度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帅 张红武 +1 位作者 朱明东 张廷伟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3-760,共8页
局部冲刷平面尺度是对塔基附近可能受冲床面进行精准防护的指导依据,也是预测群桩局部冲刷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泥沙运动学理论,根据试验观察分析规则分布的群桩局部冲刷平面形态演变及其干扰因素,提出了一个可综合反映水流强度与... 局部冲刷平面尺度是对塔基附近可能受冲床面进行精准防护的指导依据,也是预测群桩局部冲刷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泥沙运动学理论,根据试验观察分析规则分布的群桩局部冲刷平面形态演变及其干扰因素,提出了一个可综合反映水流强度与塔基结构影响的局部冲刷强度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通过统计不同强度指标下的塔基局部冲刷平面结果,回归分析得到了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采用黄河下游两组工程实例对局部冲刷平面尺度关系式进行了试验验证。其结果表明,拟合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符合,误差不大于10%,可为多沙河流中规则分布群桩塔基周围的床面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局部冲刷 平面尺度 模型试验 规则分布 多沙河流
下载PDF
变坝坡赤泥库漫顶溃坝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帅 张红武 +1 位作者 赵晨苏 朱明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8-438,共11页
赤泥是氧化铝厂生产排放的一种性质独特的弃渣,因颗粒极细,赤泥库一旦溃坝,具有特殊的规律。本文以某赤泥库及下游沟道为整体研究对象,采用尾矿库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赤泥尾矿库漫顶溃坝的发展过程及其机理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赤泥尾... 赤泥是氧化铝厂生产排放的一种性质独特的弃渣,因颗粒极细,赤泥库一旦溃坝,具有特殊的规律。本文以某赤泥库及下游沟道为整体研究对象,采用尾矿库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赤泥尾矿库漫顶溃坝的发展过程及其机理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赤泥尾矿库溃坝发展规律比较复杂,在过程上可划分为洪峰前段、洪峰段及洪峰后段,且每阶段都有接近动态平衡的趋势;较大的坝坡变化使坝面空间上存在冲淤分区现象。最后,推导了赤泥流在下游沟道内演进的最大淹没高度计算公式,并利用模型试验资料对该公式进行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库 漫顶溃坝 模型试验 最大淹没高度 变坝坡
下载PDF
黄河下游洪水频率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蓉蓉 张红武 +2 位作者 卜海磊 施祖麟 戴文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3,33,共7页
为避免历史调查洪水误差较大对设计洪水计算的影响和我国过于保守的分析思路导致设计洪水值普遍偏大而影响黄河下游防洪体系合理运行的现状,利用黄河下游花园口站百年实测洪峰流量还原资料,通过洪水频率分析和调洪计算对花园口站在小浪... 为避免历史调查洪水误差较大对设计洪水计算的影响和我国过于保守的分析思路导致设计洪水值普遍偏大而影响黄河下游防洪体系合理运行的现状,利用黄河下游花园口站百年实测洪峰流量还原资料,通过洪水频率分析和调洪计算对花园口站在小浪底等水库运用前后的设计洪水频率及洪水过程进行研究,并结合洪峰流量相关图确定了黄河下游各站的设计洪峰流量。结果表明:花园口站天然状态和考虑小浪底等水库运用的100 a一遇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22 949、12 948 m^(3)/s,黄河下游夹河滩、高村、孙口站在小浪底等水库运用后100 a一遇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11 730、11 050、10 100 m^(3)/s;花园口站天然状态和考虑小浪底等水库运用的1 000 a一遇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32 301、20 865 m^(3)/s,小浪底等水库运用后相应的夹河滩、高村、孙口站1 000 a一遇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19 125、17 100、15 350 m^(3)/s。对比其他学者的成果和目前采用的设计洪水标准,所得结果较小,现有堤防设防标准自然相应提高,表明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客观上存在一定余地,为解放北金堤滞洪区与明显减小东平湖滞洪区的分洪概率和分洪量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采用"两道防线"与生态治理、因滩施治相结合的"三滩分治"模式治理黄河,进而使黄河下游成为造福两岸人民的幸福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频率分析 调洪计算 设计洪水 花园口站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62
20
作者 张鹏岩 耿文亮 +3 位作者 杨丹 李颜颜 张宇 秦明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7-288,共12页
基于黄河下游地区1990-2015年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程度及转移情况,运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黄河下游地区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 基于黄河下游地区1990-2015年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程度及转移情况,运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黄河下游地区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及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是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主要贡献者,建设用地扩张存在侵占耕地的现象。2)从时间尺度看,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减少;从空间尺度看,县域尺度的高值区逐渐减少,低值区逐渐增加;从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率来看,大部分县区的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持续降低趋势。3)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集聚程度明显,但有逐渐弱化的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心始终分布在山东省郓城县,重心迁移与两地区之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差值有关。4)黄河下游地区县域尺度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是不同驱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综合影响指数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空间分异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