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7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满语文的使用发展与满汉文化交融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巧燕 《满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满语在清代被称为“国语”“清语”,清朝统治者提出的“国语骑射”政策对满族具有重要意义。纵观有清一代,清代满语文的使用发展历经几次重大历史变革,从满文的创制到规范再到满语文使用的衰落,反映了满族在对待满语发展、运用,乃至满... 满语在清代被称为“国语”“清语”,清朝统治者提出的“国语骑射”政策对满族具有重要意义。纵观有清一代,清代满语文的使用发展历经几次重大历史变革,从满文的创制到规范再到满语文使用的衰落,反映了满族在对待满语发展、运用,乃至满语语言体系的基本看法,而满语满文的濒危推动满族融入中华民族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语文 语言态度 满汉文化
下载PDF
锡伯族语文和满族语文的关系和差异
2
作者 付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锡伯族与满族在历史发展中,有过密切的接触与交流。但因锡伯族多次迁徙,与满族的语言接触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依据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论述了锡伯族与满族语言文字之间的亲近关系,并通过考察锡伯口语与盛京满语方言之间在词汇、语言习... 锡伯族与满族在历史发展中,有过密切的接触与交流。但因锡伯族多次迁徙,与满族的语言接触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依据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论述了锡伯族与满族语言文字之间的亲近关系,并通过考察锡伯口语与盛京满语方言之间在词汇、语言习惯和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解释了锡伯口语的历史传承性,以及锡伯口语与满语的本质差异。在文字方面,则详细阐述了锡伯文是在满文基础上衍生的,并且正处在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的进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满族 语言文字 语言接触 语言差异
下载PDF
从清代顺治朝题本满文衙署名目看清初公文中的满汉文特色
3
作者 徐莉 《民族翻译》 2024年第3期45-57,共13页
题本是清代奏折产生以前至御前的重要上行公文。顺治朝题本数量大、记载内容丰富,是研究清入关初期重要的历史文献。题本内包含很多衙署名目。按题本格式的要求,在题本正文首行、文尾具文时间之后一般写有具题人职官爵位及花名,钤盖印... 题本是清代奏折产生以前至御前的重要上行公文。顺治朝题本数量大、记载内容丰富,是研究清入关初期重要的历史文献。题本内包含很多衙署名目。按题本格式的要求,在题本正文首行、文尾具文时间之后一般写有具题人职官爵位及花名,钤盖印信内有满汉合璧衙署或官衔名目,均包含清代中央衙署满汉文名目信息。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清代顺治朝题本内记载的中央衙署名目,包括清入关前设置的衙署和入关后沿用明朝的中央衙署等,试分析这些衙署满文名称的变化和语言特色,阐释其在研究清初中央衙署机构设置、满语文发展史和满汉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档案 满文文献 题本 衙署名目
下载PDF
“关卡之卡”注音辨正
4
作者 霍帆 汪燕洁 《辞书研究》 2024年第3期112-118,共7页
文章指出现有辞书对“关卡之卡”注音的错误:误注“从纳切”一读、漏注“kǎ”一读,并梳理了相关读音的来源。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关卡之卡”源自满语,是记录满语“卡伦”(汉义:哨探、哨所)首音节的译音字,本只有kha一个读音,由于其同... 文章指出现有辞书对“关卡之卡”注音的错误:误注“从纳切”一读、漏注“kǎ”一读,并梳理了相关读音的来源。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关卡之卡”源自满语,是记录满语“卡伦”(汉义:哨探、哨所)首音节的译音字,本只有kha一个读音,由于其同形字“骾卡之卡”有k^(h)a、t■^(h)ia异读,“关卡之卡”也类推产生t■^(h)ia一读;第二,“卡”是明后期为记录“粳卡之卡”新创的俗字,多用作译音字记录外族语中kha一类音节;第三,《字汇补》读“从纳切,音杂”的“卡”本字为“牐(闸)”,因与“关卡之卡”意义相近而改用“卡”字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语 注音错误
下载PDF
论满语拟声拟态词——以《兼汉满洲套话》和《清文指要》为中心
5
作者 齐膺军 秀云 《满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拟声拟态词通过象征性的语音来摹仿表达人与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和各种状态。满语中存在为数众多的拟声拟态词。通过对《兼汉满洲套话》和《清文指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和分析,证实满语拟声拟态词具有使用频率高、... 拟声拟态词通过象征性的语音来摹仿表达人与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和各种状态。满语中存在为数众多的拟声拟态词。通过对《兼汉满洲套话》和《清文指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和分析,证实满语拟声拟态词具有使用频率高、数量众多的特点,厘清该类词汇的基本特征及在满语文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语 拟声拟态词 《兼汉满洲套话》 《清文指要》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编刊者考
6
作者 张玉雪 《满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钦定清语》是一部按类编写的满汉合璧词典。该书著有编刊者信息,且是“新清语”系列词典中仅存的刻本,其他均为写本或抄本,未著编者。借助《清实录》《钦定八旗通志》等史料,以“钦定清语”相关档案确定其编刊者为...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钦定清语》是一部按类编写的满汉合璧词典。该书著有编刊者信息,且是“新清语”系列词典中仅存的刻本,其他均为写本或抄本,未著编者。借助《清实录》《钦定八旗通志》等史料,以“钦定清语”相关档案确定其编刊者为阿思哈和佛德。通过对二人生平的考证及乾隆皇帝与阿思哈君臣往来的分析,可知,该书既是臣子向皇帝的殷勤献礼,也是官员日常办公的必备工具,对研究其他版本《钦定清语》编刊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清语 编刊者 阿思哈 佛德
下载PDF
满语“哈士蟆”本义辨正
7
作者 王纯忠 《满族研究》 202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清廷定都北京,以产自东北江河水边石缝的哈士蟆进贡作太庙祭品。“哈士蟆”为满语名称,因外形似蝼蛄,又以满语“蝲蛄”称之,即十足目鳌虾亚目河虾科小龙虾。清初汉人不识哈士蟆本物音义,与方言“蛤蟆”音近而混,误认哈士蟆为一种东北青... 清廷定都北京,以产自东北江河水边石缝的哈士蟆进贡作太庙祭品。“哈士蟆”为满语名称,因外形似蝼蛄,又以满语“蝲蛄”称之,即十足目鳌虾亚目河虾科小龙虾。清初汉人不识哈士蟆本物音义,与方言“蛤蟆”音近而混,误认哈士蟆为一种东北青蛙。乾隆年间有学者已作辨析勘误。但音近义乖,误人之深,迄今各种汉语工具书仍延续这种误识误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士蟆 hasima 蝲蛄 lagu 东北小龙虾 满汉误译
下载PDF
满语和锡伯语亲属称谓及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8
作者 何姗姗 《满族研究》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亲属称谓特点能够体现制度文化特征。满语和锡伯语有特殊的亲缘关系。本文在描写满语和锡伯语血亲称谓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满语和锡伯语血亲称谓的结构和语义特点,探究二者制度文化内涵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
关键词 满语 锡伯语 亲属称谓 制度文化 比较
下载PDF
清代多体合璧模式与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研究
9
作者 冀子冰 韩雨默 隋文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共4页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代表着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最高水平。多体合璧模式作为清代政治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既是“同文”的表现,又是“盛治”的表征。该模式为多民族语言文字共存提供合理性,有利于消弭各民族隔阂和多元...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代表着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最高水平。多体合璧模式作为清代政治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既是“同文”的表现,又是“盛治”的表征。该模式为多民族语言文字共存提供合理性,有利于消弭各民族隔阂和多元文化共生共融,更彰显了清代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多体合璧模式 民族文化 同文 大一统
下载PDF
满族礼俗变迁与民族文化交融
10
作者 冀子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76-79,共4页
礼俗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稳定习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各民族的礼俗互相影响、相互融合。文章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对满族礼俗的变迁进行探讨,从满族礼俗的变迁中讨论民族文化间的... 礼俗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稳定习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各民族的礼俗互相影响、相互融合。文章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对满族礼俗的变迁进行探讨,从满族礼俗的变迁中讨论民族文化间的交融,解读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礼俗 民族交融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五体清文鉴》研究文献综述
11
作者 任媛 闫铃钰 《满族研究》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满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崇尚满语骑射是满人的传统。清朝发展至乾隆时期,满语骑射本领大不如前,满语的袭取也逐渐被忽视,清政府为巩固满语的地位,官修了大量满语文辞书以供各民族学习满语。其中从一体至五体的“清文鉴”系列是清代皇... 满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崇尚满语骑射是满人的传统。清朝发展至乾隆时期,满语骑射本领大不如前,满语的袭取也逐渐被忽视,清政府为巩固满语的地位,官修了大量满语文辞书以供各民族学习满语。其中从一体至五体的“清文鉴”系列是清代皇帝钦定的大型语义分类百科词典。文章分析以往学者对《五体清文鉴》研究的相关论文专著,发现国内外学者多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成果颇丰。揭示了清代历史上各民族间互通往来的事实。为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角度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今日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文鉴 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满语词语“niru”文化语义探析
12
作者 韩雨默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满族先祖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肃慎氏,据传在先秦时期,他们以“楛矢石砮”而闻名中原。在满语中,“niru”不仅是满族狩猎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自我防卫、抵御外敌的有力武器。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对满语词语“niru”进行深入探讨... 满族先祖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肃慎氏,据传在先秦时期,他们以“楛矢石砮”而闻名中原。在满语中,“niru”不仅是满族狩猎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自我防卫、抵御外敌的有力武器。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对满语词语“niru”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揭示其语义内涵及语义演变过程。同时,通过对“niru”及满语中相关狩猎词汇的考察,探究满族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展现满族与汉族交往、交流、融合的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语 niru 文化语义
下载PDF
《满语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
13
《满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下载PDF
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与八旗教育
14
作者 谢丽梅 斯钦布和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通过对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的深入研究,详细梳理了该城设立满蒙官学的经过,其中包括将军补熙的奏请、军机处的审议以及皇帝的批准等过程,分析了绥远城官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指出绥远城官学在培养满... 通过对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的深入研究,详细梳理了该城设立满蒙官学的经过,其中包括将军补熙的奏请、军机处的审议以及皇帝的批准等过程,分析了绥远城官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指出绥远城官学在培养满蒙翻译人才和选拔笔帖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对绥远城的书院与义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启秀书院、古丰书院和启运书院的创办背景、课程设置以及教育目标等,这一研究揭示了绥远城八旗教育的发展脉络,为了解清代边疆地区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远城 满文奏折 官学教育 书院 义学
下载PDF
军机处满文土尔扈特专档评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刚 《民族翻译》 2023年第2期58-64,共7页
满文土尔扈特专档,又称土尔扈特档、土尔扈特专档、满文土尔扈特档,是清代抄录有关土尔扈特东归及其安置事宜的上谕、寄信、奏折和赏单等文件汇集形成的档簿。该档为记载土尔扈特东归档案中最具代表性的档案,对于研究土尔扈特东归起到... 满文土尔扈特专档,又称土尔扈特档、土尔扈特专档、满文土尔扈特档,是清代抄录有关土尔扈特东归及其安置事宜的上谕、寄信、奏折和赏单等文件汇集形成的档簿。该档为记载土尔扈特东归档案中最具代表性的档案,对于研究土尔扈特东归起到最为基础的史料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土尔扈特东归 满文专档
下载PDF
康熙后期赫寿等人对西藏社会的观察——以一份未刊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奏片为中心
16
作者 吴昌连 胡霆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157,共9页
康熙四十八年(1709),侍郎赫寿等人受清廷派遣,入藏协助拉藏汗管理西藏事务,留下了多份西藏社会观察报告,其中包括一份详细记载西藏风土人情的满文奏片。该奏片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尚未刊布,亦未得到学界的专题讨论。对该奏片的汉... 康熙四十八年(1709),侍郎赫寿等人受清廷派遣,入藏协助拉藏汗管理西藏事务,留下了多份西藏社会观察报告,其中包括一份详细记载西藏风土人情的满文奏片。该奏片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尚未刊布,亦未得到学界的专题讨论。对该奏片的汉译和分析可知其具奏时间、具奏者、资讯来源等信息,该奏片对清代西藏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寿 满文奏片 观察
下载PDF
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满汉合璧《同文物名类集》对音特点及其价值?
17
作者 刘东晖 《民族翻译》 2024年第4期31-38,共8页
《同文物名类集》是清代坊间刊行的一部满汉合璧对音词典,又名《物名类集》,已知仅有一部刻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因其稀存于世,辑录词汇贴近日常生活,满汉对音内容较为详尽,且载有使用者的学习笔记,实为一则清代满语文学习工具书的生动范... 《同文物名类集》是清代坊间刊行的一部满汉合璧对音词典,又名《物名类集》,已知仅有一部刻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因其稀存于世,辑录词汇贴近日常生活,满汉对音内容较为详尽,且载有使用者的学习笔记,实为一则清代满语文学习工具书的生动范例。该书有别于官修文献,对于见证清代民间满族与汉族在语言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笔者拟通过进一步解读该词典主要内容,分析其学习笔记信息及满汉对音特点,管窥该词典所反映的清代满汉语言文化交融现象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文 词典 同文物名类集
下载PDF
儒家经典《四书》研究——满蒙译本述评
18
作者 斯钦巴特尔 《民族翻译》 2024年第3期58-71,共14页
清代《四书》被译成多种满、蒙古文译本,译本庋藏大、流传轨迹多样化。本文试从学术评价的视角,梳理满、蒙古文《四书》翻译研究史,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译本庋藏、学术研究、译本重印及新译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述评,从而为满学、... 清代《四书》被译成多种满、蒙古文译本,译本庋藏大、流传轨迹多样化。本文试从学术评价的视角,梳理满、蒙古文《四书》翻译研究史,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译本庋藏、学术研究、译本重印及新译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述评,从而为满学、蒙古学以及清代汉满蒙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提供可靠的佐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 满文译本 蒙古文译本 文化交融
下载PDF
满语指示词指代语义类型及语法化演变路径
19
作者 贾越 《满语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4-19,共6页
分析满语指示词ere(近指)/tere(远指)的指代语义类型,可归纳出其语法化演变路径为空间和时间指代、语篇回指指代、充当情感标记词的3个变化路径。其分别遵循以言者为参照点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原则、语篇距离为参照点的上下文距离原则、言... 分析满语指示词ere(近指)/tere(远指)的指代语义类型,可归纳出其语法化演变路径为空间和时间指代、语篇回指指代、充当情感标记词的3个变化路径。其分别遵循以言者为参照点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原则、语篇距离为参照点的上下文距离原则、言者心理空间为参照点的情感心理距离原则。tere发展出不确定语义和人称语义,遵循距离近的确定性高、距离远的确定性低和话题参与者远近的距离原则。ere/tere指代语义演变由原型静态空间位置和动态时间位置共同投射到语篇上下文距离和谈话时点距离及心理领域的心理情感距离两种投射路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词 指代语义 语法化 投射路径
下载PDF
清代西方汉学家满语文研究概述
20
作者 王敌非 《满语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20-24,共5页
清代,满语文的学习与研究是中西方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大量汉学家(传教士)通过编撰语法著作、工具辞书和读本会话的方式,对中国语文语音词汇、语法句法和形态结构等进行全方位研究,为西方汉学奠定了基础。清代西方对满语文的研究不... 清代,满语文的学习与研究是中西方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大量汉学家(传教士)通过编撰语法著作、工具辞书和读本会话的方式,对中国语文语音词汇、语法句法和形态结构等进行全方位研究,为西方汉学奠定了基础。清代西方对满语文的研究不仅推动了其对中国语文的研究,与中国语文相关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亦加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著述 汉学家 满语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