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564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中叶黄素及叶黄素酯的测定
1
作者 黄千千 何小玲 +2 位作者 丁德胜 蔡甜 陈科伟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7-275,共9页
人乳中的叶黄素对婴幼儿视力和认知功能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不同分娩年龄和泌乳阶段的人乳中叶黄素及叶黄素酯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最终实现定性定量分析人乳中的叶黄素和16种叶黄素酯。研... 人乳中的叶黄素对婴幼儿视力和认知功能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不同分娩年龄和泌乳阶段的人乳中叶黄素及叶黄素酯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最终实现定性定量分析人乳中的叶黄素和16种叶黄素酯。研究发现人乳中叶黄素与叶黄素酯的含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21),适龄组(分娩年龄<35岁)乳汁中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含量与高龄组(分娩年龄≥35岁)相近,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知分娩年龄对人乳中叶黄素及叶黄素酯含量的影响较小。叶黄素与叶黄素酯的含量均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初乳中两者的含量均最高,其中叶黄素的平均含量达183.78μg/L,叶黄素酯的平均含量达45.89μg/L。分别从初乳、过渡乳、成熟乳中检出了10、14、6种叶黄素酯,其中叶黄素棕榈酸-硬脂酸酯的含量在整个泌乳期中最高,叶黄素二硬脂酸酯的含量次之。研究结果可为人乳成分的研究及婴配食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叶黄素 叶黄素 分娩年龄 测定
下载PDF
基于快照式多光谱特征波长的小球藻叶黄素产量快速测定
2
作者 沈英 占秀兴 +3 位作者 黄春红 谢友坪 郭翠霞 黄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16-2223,共8页
叶黄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对人体健康有多种益处,异养小球藻具有叶黄素纯度和产量均较高的优势,而小球藻叶黄素产量主要取决于生物质产量和叶黄素含量两个因素。传统的光密度法测生物质产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叶黄素含量存在操作复杂、... 叶黄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对人体健康有多种益处,异养小球藻具有叶黄素纯度和产量均较高的优势,而小球藻叶黄素产量主要取决于生物质产量和叶黄素含量两个因素。传统的光密度法测生物质产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叶黄素含量存在操作复杂、时效性低等不足。为了快速、无损测定小球藻生长过程中叶黄素含量变化,搭建可见-近红外双模式快照式多光谱成像检测系统,根据光谱响应区域,分别利用可见光相机获取叶黄素光谱信息,近红外相机获取生物质光谱信息,构建含有生物质量和叶黄素含量信息的可见-近红外双模式多光谱数据集。针对系统所使用的快照式多光谱相机光谱范围宽、波长数量少的特征波长选取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序列浮动前向选择的改进型连续投影算法(mSPA);将mSPA与常规的连续投影算法、遗传算法及随机蛙跳三种波长选择算法作对比分析后,构建了基于特征波长的多元线性回归和极限学习机模型;最后,利用生物质产量和叶黄素含量的最佳预测模型生成小球藻叶黄素产量的可视化分布图。结果表明,在利用近红外、可见光相机分别检测小球藻生物质、叶黄素量时,mSPA得到的特征波长数均较少,并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生物质量与叶黄素含量的最佳模型均为mSPA筛选特征波长后建立的极限学习机模型,对应的预测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47和0.907,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98 g·L^(-1)和0.077 mg·g^(-1),剩余预测偏差分别为3.535和3.338,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可视化分布实现了直观监测小球藻叶黄素产量的变化,有助于后续实际生产中在线检测叶黄素产量。mSPA在快照式多光谱检测小球藻生物质含量及叶黄素含量中,通过对排序波长逐个评估以选择出最佳特征波长组合,有效地避免了特征波长的错选、漏选,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为快照式多光谱成像技术应用提供新的波长选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叶黄素产量 快照式多光谱 特征波长
下载PDF
超声辅助复合酶法提取叶黄素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3
作者 马永强 牛绩超 +5 位作者 尤婷婷 遇世友 黎晨晨 王馨曼 牙韩琴 赵若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194,220,共9页
文章旨在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法优化叶黄素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优选黄玉米为原材料,主要选取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其对黄玉米中叶黄素提取量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分析优化黄玉... 文章旨在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法优化叶黄素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优选黄玉米为原材料,主要选取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其对黄玉米中叶黄素提取量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分析优化黄玉米中叶黄素的提取量,得出最佳工艺:酶添加量3.2%、酶解时间146 min、酶解温度50℃、液料比50∶1(mL/g)、超声时间63 min,该条件下所得叶黄素提取量为(7639.49±3.73)μg/g,与预测值7641.64μg/g接近。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黄玉米叶黄素对DPPH·、ABTS^(+)·、O_(2)^(-)·、·OH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IC_(50)值分别为0.022,0.124,1.447,1.374 mg/mL;同时具有较好的Fe 3+还原能力,浓度为1.4 mg/mL时,铁离子还原能力为1.806 mmol/L,为食品工业中叶黄素的生产加工及其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超声波 复合酶法 响应面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叶黄素对兔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预防作用研究
4
作者 米娜 安玮 +2 位作者 金雪梅 谢帅 姚志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兔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作用。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叶黄素干预组(实验组),所有实验动物均在保护关节囊的前提下建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模型。术后实验组口服叶黄素10 mg·kg^(-1)...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兔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作用。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叶黄素干预组(实验组),所有实验动物均在保护关节囊的前提下建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模型。术后实验组口服叶黄素10 mg·kg^(-1)·d^(-1),连续给药4周。比较2组动物的最大开口度、体重、组织学、影像学、骨代谢指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GraphPad Prism 9.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实验组动物体重、开口度、血清骨钙素浓度、CT测量的髁突表面积及体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2组实验动物髁突残端可见编织骨和新生骨,纤维中有时可见软骨化生灶,偶可见肉芽组织和陈旧性出血。实验组髁突纤维层增厚,细胞增殖活跃,细胞层次更加明显。结论:叶黄素对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叶黄素促进骨形成、提高血清骨钙素浓度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乙醚提取万寿菊中叶黄素的工艺条件
5
作者 张换平 祁鲲 +1 位作者 申艳红 宋帅雪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为优化从万寿菊鲜花中提取叶黄素的提取工艺条件,以乙醚与水的不同混合比例及振荡时间作为考察对象,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通过对设计的13组试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绘出三... 为优化从万寿菊鲜花中提取叶黄素的提取工艺条件,以乙醚与水的不同混合比例及振荡时间作为考察对象,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通过对设计的13组试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绘出三维效应面图,优化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醚与水的体积比为7.12,振荡时间为27.78 min。按照最佳工艺条件实测提取率是2.51%,与理论预测的偏差值为4.9%。该模型失拟项不显著,模型可靠,实验设计简单,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叶黄素 星点设计
下载PDF
叶黄素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6
作者 吴红艳 杨陆童 +2 位作者 安琪 杨宝茹 石岩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叶黄素稳定性及在微乳液中的抗氧化性能,为叶黄素的保存、制备及加工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显示,叶黄素在短时间(2 h)内对热较为稳定,保存率均在98%以上;在pH小于3或大于9时,叶黄素稳定性较差,在pH 4~9时,叶黄素较为稳定... 本研究旨在探索叶黄素稳定性及在微乳液中的抗氧化性能,为叶黄素的保存、制备及加工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显示,叶黄素在短时间(2 h)内对热较为稳定,保存率均在98%以上;在pH小于3或大于9时,叶黄素稳定性较差,在pH 4~9时,叶黄素较为稳定;Fe^(2+)、Cu^(2+)、Fe^(3+)对叶黄素稳定性影响大。在微乳介质中随正常储存、光照储存、避光储存时间的增加,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下降相对缓慢,说明微乳液对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稳定性 微乳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叶黄素知多少
7
作者 蔡建强 王挺 《中国食品安全》 2024年第6期76-77,共2页
叶黄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哪些人需要补充叶黄素?怎么补?叶黄素是什么。叶黄素又名植物黄体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等植物中的天然物质,属于胡萝卜素家族物质。已知在人体中发现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有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 叶黄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哪些人需要补充叶黄素?怎么补?叶黄素是什么。叶黄素又名植物黄体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等植物中的天然物质,属于胡萝卜素家族物质。已知在人体中发现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有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玉米黄素 黄体素 天然物质 类胡萝卜素 水果 α-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
下载PDF
南瓜叶黄素基因紧密连锁的InDel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颖超 张思程 +6 位作者 薛舒丹 刘佳黎 朱吉童 孟琦涛 林惠境 聂呈荣 钟玉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8,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开发与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叶黄素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紧密连锁且实用性强的分子标记,以加速南瓜的育种进程。前期在F_(2)代群体中定位到与叶黄素含量紧密连锁的主效QTL位点ql... 本研究旨在开发与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叶黄素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紧密连锁且实用性强的分子标记,以加速南瓜的育种进程。前期在F_(2)代群体中定位到与叶黄素含量紧密连锁的主效QTL位点qlut11-a,在其两侧翼分子标记R1_38695和R2_55819之间开发了8对InDel分子标记。通过对F_(2)代群体及部分高代(F_(8)代)重组自交系株系进行基因型和叶黄素表型分析,明确了InDel分子标记G005310和G005670可有效筛选高叶黄素含量和低叶黄素含量材料,并在近等基因系构建中证实了其能用于创制高叶黄素含量的南瓜种质,BC5F1果实中的最高叶黄素含量约是低叶黄素含量亲本果实含量的2.8倍,且占高叶黄素含量亲本果实的96%。本研究结果为加速南瓜高叶黄素含量种质育种进程提供了更实用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叶黄素 QTL定位 HPLC测定 InDel分子标记
下载PDF
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粟叶萍 谢佩雅 +4 位作者 韦入菲 陈欣颖 韦宇杭 宗少晖 曾高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88-397,共10页
目的:探索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去卵巢(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12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OVX组,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 目的:探索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去卵巢(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12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OVX组,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干预低剂量(L)、中剂量(M)、高剂量(H)组,戊酸雌二醇组(E2组),每天1次灌胃给药,持续12周。Micro-CT扫描分析小鼠股骨骨密度(BMD)和骨微结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股骨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股骨中骨钙素(BG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的表达;16S rDNA扩增子测序检测分析粪便中V3~V4区菌群基因。结果:HE结果显示,OVX组小鼠骨松质结构改变,骨小梁稀疏松散、粗细不匀,大量断裂,骨髓腔间距宽;M组、H组的骨结构改善,且H组接近于sham组;Micro-C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OVX组的BMD、小梁体积百分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和连接密度(Conn.Dn)显著降低,骨表面积/组织体积(BS/TV)、骨小梁空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显著增加;与OVX组相比,M组和H组BMD、BV/TV、BS/TV、Tb.N、Conn.Dn显著增加,H组Tb.Sp、SMI显著降低;ELISA结果显示,与OVX组相比,M组、H组的BGP显著升高,TRAP5b显著降低。16S r DNA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H组的疣微菌门相对丰度较OVX组明显增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OVX组降低;在属水平上,H组艾克曼菌属、毛螺菌科_NK4A136菌属、双歧杆菌属、回肠杆菌属和毛螺旋菌属的相对丰度较OVX组升高,杜氏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螺杆菌属和另枝菌属的相对丰度较OVX组降低;线性判别分析效应(LEf Se)分析结果显示,H组中的放线菌门、放线菌门未确定菌纲、双歧杆菌目、双歧杆菌属、双歧杆菌科、Ileibacterium valens和回肠杆菌属丰度富集。结论: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OVX小鼠骨微结构,缓解骨丢失,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番茄红素 叶黄素 植物甾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类别食品中的叶黄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志军 张飞 +4 位作者 付强 杨熙 林奕云 钟永红 黄兴民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875,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类别食品中不同形态叶黄素的分析方法,针对不同样品基质和叶黄素形态,分别选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解—超声波提取法和碱皂化—液液萃取法,建立并优化了测定叶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柱(4.6mm×250mm,5μm)进... 为了研究不同类别食品中不同形态叶黄素的分析方法,针对不同样品基质和叶黄素形态,分别选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解—超声波提取法和碱皂化—液液萃取法,建立并优化了测定叶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柱(4.6mm×250mm,5μm)进行检测,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446nm,叶黄素在0.125~10.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1。不同类别食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0.0%~102.2%,方法检出限为0.10mg/kg。采用该方法对各类食品样品中叶黄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范围广、针对性强、准确度高和重现性好,适用于各类食品中叶黄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叶黄素微囊粉 叶黄素 食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万寿菊叶黄素对蛋鸡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晨峰 董朕 +1 位作者 刘华 曾建国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研究饲粮中添加万寿菊叶黄素(Marigold lutein)对蛋鸡蛋品质、血清生化、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0~21周龄罗曼灰产蛋鸡432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另设阳性对照组,饲喂添加800 mg/kg万... 研究饲粮中添加万寿菊叶黄素(Marigold lutein)对蛋鸡蛋品质、血清生化、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0~21周龄罗曼灰产蛋鸡432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另设阳性对照组,饲喂添加800 mg/kg万寿菊叶黄素的饲粮,命名为LDE-800组;其余4组为试验组,饲粮中分别添加200、400、800 mg/kg和1 600 mg/kg的万寿菊叶黄素分别命名为CG-200、CG-400、CG-800、CG-1600组。预试7 d,正试期56 d。于试验第28天和第56天测定蛋品质,在试验第56天采血测定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蛋品质方面,在试验第28天时除CG-200组外其他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蛋黄颜色均显著提高,试验56 d时所有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蛋黄颜色均显著提高,但万寿菊叶黄素对其他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2)在血清生化方面,CG-1600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也显著增加(P<0.05);CG-200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3)在免疫功能方面,CG-200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有显著提高(P<0.05);CG-400、CG-1600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CG-800、CG-1600组和阳性对照组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CG-200组的蛋鸡血清白介素10(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阳性对照组蛋鸡血清干扰素γ(INF-γ)含量有显著提高。(4)在抗氧化能力方面,CG-400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CG-400、CG-800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强(P<0.05);CG-800、CG-1600组和阳性对照组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所有剂量组均对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万寿菊叶黄素能够显著改善蛋黄颜色,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叶黄素 蛋鸡 蛋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婴幼儿奶粉中的叶黄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国建 关岩 +3 位作者 杨方 Karen Schimpf Linda Thompson 宋畅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3,共3页
建立了一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游离、包埋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方法。样品经室温皂化后用乙醚:正己烷:环已烷(40:40:20,体积比)组成的提取溶剂进行提取,以甲醇和甲基叔丁基醚为流动性,在C30色谱柱上采用... 建立了一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游离、包埋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方法。样品经室温皂化后用乙醚:正己烷:环已烷(40:40:20,体积比)组成的提取溶剂进行提取,以甲醇和甲基叔丁基醚为流动性,在C30色谱柱上采用梯度洗脱,可以很好的将13、13’-顺势叶黄素及反式叶黄素分离。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验证,在质量浓度为0.05-1.0mg/L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0.999,检出限为0.06μg/g,回收率在97.61%-10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64%-4.54%。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游离、包埋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叶黄素 包埋叶黄素 顺式叶黄素 全反式叶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基于RAW264.7细胞模型的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协同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冯丹琦 王向红 +4 位作者 吴迪 连运河 程鑫颖 刘卫华 米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6-104,共9页
为解析槲皮万寿菊素、槲皮素与叶黄素单独处理以及联合处理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以脂多糖诱导构建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相对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联合指数法确定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以及槲皮素与叶黄素... 为解析槲皮万寿菊素、槲皮素与叶黄素单独处理以及联合处理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以脂多糖诱导构建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相对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联合指数法确定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以及槲皮素与叶黄素的最佳复配比例;分析比较槲皮万寿菊素、槲皮素与叶黄素单独及联合处理对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中p65、p50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高剂量3∶1(30μg/mL+10μg/mL)复配能够最大程度降低RAW264.7细胞中的NO相对含量。二者单独及联合作用均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下调NF-κB p65、p50以及NLRP3表达水平并上调SIRT1、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发挥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且联合处理效果优于单独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槲皮万寿菊素 叶黄素 槲皮素 RAW264.7细胞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叶绿素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
14
作者 黄千千 陈丽君 +5 位作者 李韵唱 陈雪寒 陈乾睿 王元楷 蔡甜 陈科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叶黄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获取,但叶黄素因其脂溶性的特点导致生物可给率低,如何高效补充叶黄素成为研究热点。叶绿素常与叶黄素共同出现在人类饮食中,且二者均为脂溶性物质,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研... 叶黄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获取,但叶黄素因其脂溶性的特点导致生物可给率低,如何高效补充叶黄素成为研究热点。叶绿素常与叶黄素共同出现在人类饮食中,且二者均为脂溶性物质,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膳食叶绿素及其结构变化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备膳食中常见的8种不同结构的叶绿素(叶绿素a和b、脱镁叶绿素a和b、脱植基叶绿素a和b、脱镁叶绿酸a和b),采用体外静态消化模型和胶束化实验研究它们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并测定叶黄素和叶绿素形成的混合胶束粒径和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共消化时不同结构的叶绿素能够显著提高叶黄素的回收率和生物可给率(P<0.05),其中脱镁叶绿素b的作用最为显著,所对应的叶黄素回收率和生物可给率分别为90.48%和80.44%。在消化过程中,未检测到明显的叶黄素降解产物,而叶绿素的结构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消化物和胶束的平均粒径、荧光图像以及Zeta电位值可以确定胶束液体系比消化液体系更稳定,并且叶绿素可以通过与叶黄素形成复合物来保护叶黄素。本研究对如何提高叶黄素的生物可给率及消化利用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叶绿素 相互作用 生物可给率 体外消化 胶束化
下载PDF
叶黄素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15
作者 张欣 孙敬蒙 +3 位作者 贾珍珍 张诗雨 张佳慧 张炜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2-113,共12页
为提高叶黄素(Lutein,LUT)溶解度和稳定性,本研究采用静电自组装法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SPI)及褐藻糖胶(Fucoidin,FUD)分别构建蛋白纳米粒和复合纳米粒的食品级纳米载药体系对LUT进行包埋。考察SPI/FUD质量比对叶黄... 为提高叶黄素(Lutein,LUT)溶解度和稳定性,本研究采用静电自组装法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SPI)及褐藻糖胶(Fucoidin,FUD)分别构建蛋白纳米粒和复合纳米粒的食品级纳米载药体系对LUT进行包埋。考察SPI/FUD质量比对叶黄素-大豆分离蛋白-褐藻糖胶三元复合纳米粒(LUT-SPI-FUD NPs)的影响,在此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采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表征方法来探讨两种纳米粒形成机制,对比研究两种纳米粒的溶解度、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SPI/FUD质量比4:1时LUT-SPI-FUD NPs的Zeta电位绝对值大于30 mV、多分散指数和粒径较小;其最佳处方及工艺为:LUT/SPI质量比1:7.587,SPI质量浓度为0.83 mg/mL,搅拌时间为1.493 h;表征分析研究验证了两种纳米粒粒径大小理想,分布较为集中,结合作用力为氢键、疏水和静电相互作用;溶解度、稳定性及抗氧化试验表明将LUT制备成LUT-SPI NPs、LUT-SPI-FUD NPs后,其在纯化水中的溶解度分别提高了350.74、432.42倍,两者均极显著提高(P<0.01)LUT的紫外光、高温、氧气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且LUT-SPI-FUD NPs优于LUT-SPI NPs。因此,SPI与FUD构建的复合食品级纳米载药体系是更加有效提高LUT的溶解度、增强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并极具前途的技术,为LUT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纳米粒 大豆分离蛋白 褐藻糖胶 工艺优化 稳定性 抗氧化
下载PDF
负载叶黄素米糠油体乳液的制备及理化稳定性分析
16
作者 张文冠 郝佳 许朵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142,共6页
叶黄素因其优异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关注,但水溶性差、易降解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该研究以副产物米糠为原料,提取米糠油体作乳化剂,负载叶黄素的稻米油为油相,制备米糠油体叶黄素乳液,对乳液的物理稳定性、... 叶黄素因其优异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关注,但水溶性差、易降解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该研究以副产物米糠为原料,提取米糠油体作乳化剂,负载叶黄素的稻米油为油相,制备米糠油体叶黄素乳液,对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包封效果、流变特性、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乳液组分间相互作用以及乳液的储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乳液的理化稳定性随着体系中油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油相体积分数为10%时,乳液粒径为(481.03±34.39)nm,zeta电位值为(-38.07±0.46)mV;叶黄素与米糠油体主要通过氢键结合;在经过22 d的加速氧化后乳液中叶黄素的保留率接近65%。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植物油体递送载体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米糠油体 乳液 相互作用 理化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修饰型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结肠消化过程稳定性及对粪便菌群调节作用
17
作者 王晓芹 闫红旭 +3 位作者 徐亚元 李大婧 包怡红 戴竹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76-383,共8页
目的:在构建叶黄素脂质体(Lutein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LNLs)的基础上,利用壳聚糖(chitosan,CS)、壳聚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共价(Chitosan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covalent,C-CSEGCG)/非共价复合物(Chitosan epigal... 目的:在构建叶黄素脂质体(Lutein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LNLs)的基础上,利用壳聚糖(chitosan,CS)、壳聚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共价(Chitosan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covalent,C-CSEGCG)/非共价复合物(Chitosan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ster non covalent,Non-C-CS-EGCG),结合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不同修饰类型的叶黄素纳米脂质体。方法:通过建立模拟结肠消化模型,探明三种不同修饰类型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在结肠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经24 h模拟体外结肠发酵后,CS-LNLs中叶黄素含量较其他处理组显著(P<0.05)降低;除叶黄素(Lutein,LUT)以及CS-LNLs外,其他处理组发酵后发酵液中总糖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C-CS-EGCG-LNLs和Non-C-CS-EGCG-LNLs中总多酚含量变化呈现相反趋势;经24 h发酵后,除LUT组外,各处理组中乙酸和丙酸的产生量均显著增加(P<0.05),C-CS-EGCG-LNLs组乙酸浓度达到17.18±0.60 mmol/L;乳酸浓度达到2.87±0.05 mmol/L,显著(P<0.05)高于空白组(Blank Control Group,BLK)7.55倍;三种不同修饰类型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对肠道菌群结构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CS-LNLs、C-CS-EGCG-LNLs和Non-C-CS-EGCG-LNLs中拟杆菌属、小杆菌属以及粪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C-CS-EGCG-LNLs中富集了较多的韦永氏球菌属(Veillonella)。结论:在结肠消化阶段,与其他修饰组纳米脂质体相比,C-CS-EGCG-LNLs具有显著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纳米脂质体 共价修饰 结肠消化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叶黄素衍生物替代叶黄素对肉鸡着色、组织色素含量、抗氧化、肝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伊笑 付连港 +5 位作者 石玉祥 刘华 赵剑 刘秀斌 宋伟光 曾建国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0,共7页
试验研究饲粮添加叶黄素和叶黄素衍生物对黄羽肉鸡皮肤着色、组织色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调控作用。将432只37日龄的三黄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叶黄... 试验研究饲粮添加叶黄素和叶黄素衍生物对黄羽肉鸡皮肤着色、组织色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调控作用。将432只37日龄的三黄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叶黄素40 mg/kg(叶黄素组)、24 mg/kg叶黄素与16 mg/kg叶黄素衍生物(叶黄素+叶黄素衍生物组)、40 mg/kg叶黄素衍生物(叶黄素衍生物组)。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鸡的喙、鸡胫和翅下皮肤的黄度值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P>0.05);各试验组肉鸡血清胆固醇(TC)含量显著升高(P<0.05);肉鸡翅下皮肤G蛋白偶联受体143(GPR143)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叶黄素和叶黄素衍生物可以改善肉鸡皮肤的色度值,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肉鸡肝脏无不良影响,叶黄素衍生物(16 mg/kg)部分替代叶黄素不影响叶黄素的着色效果和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衍生物 肉鸡 抗氧化 皮肤颜色
下载PDF
叶黄素的眼保健及辅助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高丹 马晓雯 刘卫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10期36-42,共7页
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中,尤其是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也是构成视网膜黄斑色素的最重要物质。视网膜富集的叶黄素浓度是血液中浓度的1000倍以上,具有重要的眼保健作用。本文在阐述叶黄素体内过... 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中,尤其是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也是构成视网膜黄斑色素的最重要物质。视网膜富集的叶黄素浓度是血液中浓度的1000倍以上,具有重要的眼保健作用。本文在阐述叶黄素体内过程、剂量安全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叶黄素防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避免光化学损伤、改善近视、延缓白内障、缓解视疲劳、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辅助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作用,以期为促进叶黄素的眼保健及辅助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眼保健 黄斑色素 抗氧化 辅助治疗
下载PDF
万寿菊叶黄素提取中沥出液全量化综合处理的工程实践
20
作者 覃霞 陈浩 +6 位作者 吴智华 祁莘月 张健 陈达超 廉宇萍 郭洁贞 何少媚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4年第7期73-76,共4页
在万寿菊叶黄素提取过程中,其沥出液存在高值药用组分回收难、高浓度有机污染物降解难以及色度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采用“压榨气浮二次回收花泥+水解厌氧去除难降解有机物+两级AO(厌氧好氧工艺法)协同脱氮除磷+MBR(膜-生物反应... 在万寿菊叶黄素提取过程中,其沥出液存在高值药用组分回收难、高浓度有机污染物降解难以及色度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采用“压榨气浮二次回收花泥+水解厌氧去除难降解有机物+两级AO(厌氧好氧工艺法)协同脱氮除磷+MBR(膜-生物反应器)深度净化”的组合处理工艺对沥出液进行处理。每处理100 m^(3)沥出液,可回收花泥800 kg,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得到显著优化,其中COD_(Cr)、BOD_(5)、NH_(3)-N、SS(悬浮物)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1.30 mg/L、17.77 mg/L、12.88 mg/L、34.67 mg/L,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中对旱地作物用水的要求,出水可直接回用于万寿菊种植基地灌溉,实现了水资源全量化循环利用的目标。该工程示范效果稳定,具备良好的市场推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叶黄素提取 沥出液 高值药用组分回收 全量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