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地球与数字孪生:思想突破、技术变革与范式转换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30 位作者 戴黎明 王亮亮 姜兆霞 曹现志 苏国辉 刘丽军 周建平 李玺瑶 刘洁 朱俊江 乔璐璐 王光增 姜素华 王秀娟 刘琳 管红香 李晓辉 胡军 刘鹏 刘泽 董冬冬 郭玲莉 邹志辉 董昊 钟世华 孙国正 刘洋 于胜尧 吴立新 邹卓延 孙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63,共18页
数字孪生在航天、工业制造领域已应用了20多年,但引入海洋科学还是首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真实地球与虚拟地球的融合,构建一个真实地球与数字地球的虚实共同体,这里称为“元地球”。本文介绍了元地球与早期提出的数字地球、虚拟地... 数字孪生在航天、工业制造领域已应用了20多年,但引入海洋科学还是首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真实地球与虚拟地球的融合,构建一个真实地球与数字地球的虚实共同体,这里称为“元地球”。本文介绍了元地球与早期提出的数字地球、虚拟地球、玻璃地球、智慧地球的本质区别,进而突出元地球理念或思想上的巨大突破。基于现今元宇宙BIGANT技术体系,构架跨越地球各圈层的实时、全天候、立体观测感知系统,打通地球系统各圈层动力学模拟隔阂,实现超越现今地球,再现深时地球,实现时空穿越,从而集数字地球、虚拟地球、玻璃地球、智慧地球、现今地球、深时地球的特性于一个共同体,这个深时的虚实共同体就是元地球。这一理念必将催生新的技术范式变革,进而超越现实地球、虚拟地球,开启人类认识地球、探测地球、开发地球的全新方式。在实现研究范式转换的同时,推动元地球的多场景应用,这也必将催生未来的万亿新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地球 真实地球 虚拟地球 数字地球 数字孪生 地球系统 范式
下载PDF
橡胶树白粉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田间防效评价
2
作者 施玉萍 刘一贤 +2 位作者 李岚岚 戴利铭 蔡志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7-355,共9页
为筛选对橡胶树白粉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本研究从云南省主要植胶区橡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放线菌,以橡胶树主要病害病原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初步筛选出1株抑菌效果良好的放线菌菌株,命名为DL5C,其对橡胶树尖孢炭疽菌C... 为筛选对橡胶树白粉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本研究从云南省主要植胶区橡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放线菌,以橡胶树主要病害病原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初步筛选出1株抑菌效果良好的放线菌菌株,命名为DL5C,其对橡胶树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橡胶树白根病病菌Rigidoporus lignosus、橡胶树褐根病病菌Phellinus noxius的抑菌率分别为58.35%、60.97%、60.03%、74.00%;DL5C菌株发酵滤液对橡胶树白粉病菌Oidium heveae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72.4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7 d后,DL5C菌株发酵液对橡胶树白粉病的相对防效为80.93%。通过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放线菌菌株DL5C被鉴定为不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白粉病 拮抗放线菌 不吸水链霉菌 生物防治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异质性探讨及基于单细胞RNA测序结果的亚群分析
3
作者 刘凯 祁雨心 +3 位作者 毕艺飞 张秉君 戴黎鸣 张晓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5期523-530,共8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异质性,并基于单细胞RNA测序结果进行亚群分析。方法选择两株由郑州奥博细胞医学实验室有限公司提供的hUCMSCs(分别命名为hUCMSCs-1和hUCMSCs-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进行干性基因...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异质性,并基于单细胞RNA测序结果进行亚群分析。方法选择两株由郑州奥博细胞医学实验室有限公司提供的hUCMSCs(分别命名为hUCMSCs-1和hUCMSCs-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进行干性基因[性别决定区Y-box 2(Sox2)、Nanog]检测。对hUCMSCs进行成骨诱导,3 d后检测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7 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14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对两株hUCMSCs进行成软骨诱导,21 d后检测成软骨基因二型胶原(COL2A1)的表达。用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大鼠软骨细胞24 h,与hUCMSCs-1和hUCMSCs-2共培养后,检测软骨细胞合成代谢基因蛋白聚糖(ACAN)和分解代谢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对hUCMSCs-1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并根据功能进行亚群分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描绘各个亚群标志基因热图、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两株hUCMSCs的Sox2、Nanog、Alp、COL2A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骨诱导7 d后,hUCMSCs-1的碱性磷酸酶染色程度深于hUCMSCs-2。在成骨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hUCMSCs-1钙结节数量多于hUCMSCs-2。经IL-1β干预后,软骨细胞与两株hUCMSCs共培养后的MMP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AN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基于单细胞RNA测序结果,hUCMSCs-1可分为C1、C2、C3三个功能亚群。C1亚群的信号通路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上富集,与软骨细胞合成代谢相关;C2亚群信号通路在细胞衰老和凋亡上富集,与细胞的自我更新相关;C3亚群信号通路在DNA复制和减数分裂上富集,与细胞周期相关。结论不同个体来源的hUCMSCs存在异质性,其在成骨、成软骨和抗分解代谢能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可较好地根据hUCMSCs的功能特性对其进行分群,有助于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单细胞RNA测序 功能亚群
下载PDF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探讨
4
作者 潘晓彤 邢晓明 +5 位作者 曹彩霞 钟丽娜 徐音飞 代黎明 孔越 孙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7期25-28,共4页
现代“生理一心理一社会一环境”医学模式强调人文素养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当前并轨培养模式下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硕)培养存在人文课程设置欠合理、规培医院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等问题。文章以青岛大学附... 现代“生理一心理一社会一环境”医学模式强调人文素养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当前并轨培养模式下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硕)培养存在人文课程设置欠合理、规培医院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等问题。文章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设计医学人文素养调查问卷探讨并轨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养现状,构建医学院-医院-学科-专硕四位一体的人文素养培养模式,以提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医学 并轨培养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人文素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氨气掺混甲醇的层流燃烧速度模拟研究
5
作者 徐昊 王静 +2 位作者 戴礼明 何志霞 王谦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5,共10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氨气/甲醇混合气的燃烧特征,甲醇对氨气的层流燃烧速度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选取了文献中报道的6种机理,验证了其准确性,以此为基础开发一个简化且可靠的针对氨气/甲醇混合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机理,该机理能够准确... 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氨气/甲醇混合气的燃烧特征,甲醇对氨气的层流燃烧速度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选取了文献中报道的6种机理,验证了其准确性,以此为基础开发一个简化且可靠的针对氨气/甲醇混合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机理,该机理能够准确地预测常温条件下氨/甲醇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度.基于新机理对氨/甲醇混合物燃烧的反应路径分析表明,甲醇不直接参与氨氧化,而是甲醇氧化产生的甲基自由基促进了氨的脱氢.NO_(x)排放分析表明,添加60%甲醇时混合气的NO_(x)排放最高.研究通过产率分析确定了控制NO_(x)的产生和消耗的最重要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与甲醇混合气 层流燃烧速度 数值计算 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渤海海域印支期构造变形分带性及其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王迪 戴黎明 +4 位作者 吴昊明 张参 李法坤 董昊 王亮亮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印支运动为现今渤海海域构造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导致渤海海域内部发育3个主要逆冲带。渤海基底内部的先存断层与滑脱层在此过程中可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如何影响渤海海域印支期的构造变形与分带特征的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解... 印支运动为现今渤海海域构造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导致渤海海域内部发育3个主要逆冲带。渤海基底内部的先存断层与滑脱层在此过程中可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如何影响渤海海域印支期的构造变形与分带特征的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地震剖面数据,结合二维热力学数值模拟代码LaMEM对渤海海域印支期的构造变形展开了详细研究。模拟结果揭示,在先存断层存在的条件下,当基底内部无滑脱层或未呈阶梯式在渤海海域分布时,渤海海域内部不会形成相应的逆冲中心;而当基底内部的滑脱层呈阶梯状分布在渤海海域西南部、渤中坳陷以及辽东坳陷3个区域时,应力通过滑脱层在基底内部进行传导,使海域形成了3个逆冲中心,并导致渤海内部大规模的逆冲断层与褶皱变形的发育,与地震剖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证实,基底内部的先存断层与滑脱层是控制渤海海域构造分带性及构造变形特征的重要因素。同时,多逆冲中心演化模式也为解释现今龙门山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印支期 先存断层 滑脱层 构造分带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旅大隆起区多期叠加构造及其对潜山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淑娟 李三忠 +5 位作者 牛成民 张江涛 张震 戴黎明 杨宇 李金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8-1202,共15页
旅大隆起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的西北部,经历了中生代—新生代多幕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内幕断裂发育类型多样、变形复杂,前人对其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构造研究仍相对薄弱。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详细构造解析揭示,研究区印支期主要表现为... 旅大隆起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的西北部,经历了中生代—新生代多幕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内幕断裂发育类型多样、变形复杂,前人对其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构造研究仍相对薄弱。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详细构造解析揭示,研究区印支期主要表现为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形成了北西—近东西向的宽缓褶皱和逆冲推覆断裂;燕山早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挤压背景下的局部伸展和沉积,中-下侏罗统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之间未见明显的角度不整合;燕山晚期主要表现为自南东往北西方向的逆冲推覆;早喜马拉雅期在北西-南东向的伸展作用下形成了多米诺式的伸展-拆离断层和箕状断陷沉积。其中,印支期北西—近东西向的逆冲断层控制了研究区的基底构造格局,后期的燕山运动和早喜马拉雅运动继承或改造了早期的断层系统。晚白垩世是旅大隆起区构造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自之前的北西—近东西向转为北东向。位于构造转变区的秦皇岛30-1构造和旅大25-1构造潜山是印支期近南北向挤压、燕山晚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和早喜马拉雅期北西-南东向伸展叠加改造的结果,而南部的428构造潜山则受控于近东西走向的印支期逆冲及燕山期和早喜马拉雅期伸展断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 伸展拆离 叠加改造 构造演化 中生代 旅大隆起区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橡胶狗尾草平脐蠕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一贤 施玉萍 +2 位作者 戴利铭 李岚岚 蔡志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4,242,共9页
为明确采自西双版纳景洪地区疑似橡胶麻点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活体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和GAPDH两个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将病原菌确定为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通过单因... 为明确采自西双版纳景洪地区疑似橡胶麻点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活体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和GAPDH两个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将病原菌确定为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通过单因子变量试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8,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致死温度为53℃,10 min。该病原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利用率最高,最适氮源为蛋白胨。24 h黑暗条件下培养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35℃,最适pH为7~8,28℃黑暗培养2 h后萌发率达到最大,为95.5%,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0℃,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叶斑病 狗尾草平脐蠕孢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微板块与深部地幔LLSVP的遥相关作用
9
作者 曹现志 李三忠 +4 位作者 索艳慧 戴黎明 杨安 王鹏程 刘金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9-669,共11页
基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观测建立的板块构造理论意味着板块和浅部地幔共同演化,然而地幔底部尤其是大型横波低速异常区(LLSVP)与板块(尤其微板块)运动和演化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仍有争议。一些研究认为LLSVP长期保持稳定,而另一些模型则认为... 基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观测建立的板块构造理论意味着板块和浅部地幔共同演化,然而地幔底部尤其是大型横波低速异常区(LLSVP)与板块(尤其微板块)运动和演化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仍有争议。一些研究认为LLSVP长期保持稳定,而另一些模型则认为它与各级板块存在相互作用。为此,本文通过总结前人成果,并基于近期发表的板块重建和地幔对流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探讨微板块运动和LLSVP的演化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微板块与大板块类似,俯冲后通常会下沉至核幔边界。微幔块会推动地幔底部热的物质聚集并形成大的热化学结构。该热化学结构与层析成像揭示的LLSVP基本吻合。下地幔径向流速场和温度场的二阶结构与地表速度场散度的二阶结构随时间的移动轨迹相似,表明深浅部圈层的耦合演化,但是下地幔结构演化一般会滞后于浅表。在微幔块推挤之下,地幔柱优先沿着地幔底部热化学结构的边缘形成,且有时会被推至热化学结构的内部。地幔柱上升至浅部后,能够导致岩石圈弱化甚至裂解或板块边界跃迁,形成微板块。因此,地幔底部LLSVP不是稳定或静止的,而是与微板块动态协同演化,并通过地幔柱与浅表板块边界发生遥相关,从而控制微板块生成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板块构造 地幔对流 大型横波低速异常区 深浅耦合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橡胶树季风性落叶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10
作者 施玉萍 刘一贤 +4 位作者 李国伟 唐轶 戴利铭 李岚岚 蔡志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122,共9页
近2年西双版纳植胶区橡胶树发生大面积落叶,病害症状与季风性落叶病相似。为弄清引起橡胶树落叶病害的致病菌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菌丝尖端纯化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结合柯赫氏法则、形态特征、生理学特性及病原... 近2年西双版纳植胶区橡胶树发生大面积落叶,病害症状与季风性落叶病相似。为弄清引起橡胶树落叶病害的致病菌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菌丝尖端纯化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结合柯赫氏法则、形态特征、生理学特性及病原菌rDNA-ITS、COXⅡ核苷酸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橡胶树落叶病害的致病菌为簇囊疫霉(Phytophthora botryosa),为我国橡胶树季风性落叶病致病菌新记录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8%烯酰·氰霜唑悬浮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0%烯酰·甲霜灵水分散粒剂、35%烯酰·霜脲氰悬浮剂、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0.3%四霉素水剂均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其EC_(50)分别为0.1371、0.1759、0.2017、0.2577、0.2651和0.3510 mg·L^(-1),这些药剂均可用作该病害田间防治的备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季风性落叶病 簇囊疫霉 病原菌鉴定 中国新记录种 防治药剂
下载PDF
大类培养下“地质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11
作者 宫伟 戴黎明 邢军辉 《科教导刊》 2023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地质学基础”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程,而实践教学探索则是“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地质学基础”的教学现状基础上,提出以“地震研究”为... “地质学基础”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程,而实践教学探索则是“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地质学基础”的教学现状基础上,提出以“地震研究”为切入点的实践教学思路,列举以“郯庐大地震”为例的诸多优势,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实践教学实施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地质学基础 实践教学 地震研究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全岩成分识别东昆仑祁漫塔格斑岩-矽卡岩矿床成矿岩体和贫矿岩体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嘉情 钟世华 +7 位作者 李三忠 丰成友 戴黎明 索艳慧 郭广慧 牛警徽 薛梓萌 黄宇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56,共16页
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铜钼铁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发育卡尔却卡、野马泉、维宝、乌兰乌珠儿等许多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矿床。随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对祁漫塔格成矿带花岗岩成矿潜力的研... 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铜钼铁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发育卡尔却卡、野马泉、维宝、乌兰乌珠儿等许多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矿床。随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对祁漫塔格成矿带花岗岩成矿潜力的研究,已成为推动该地区金属矿产储量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为此,笔者在系统收集祁漫塔格成矿带典型斑岩-矽卡岩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和贫矿岩体(即非成矿岩体)的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数据基础上,选取28种常见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借助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开展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建立能够识别该地区斑岩-矽卡岩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和非成矿岩体的新方法。根据模型评价指标,笔者训练得到的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准确率为0.90,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成矿岩体和非成矿岩体。该研究为祁漫塔格成矿带斑岩-矽卡岩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了新思路,将极大地提高找矿效率、降低找矿经济和人力成本,从而更好的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相关机器学习代码已上传至GitHub,地址为https://github.com/ShihuaZhong/2023-Qimantagh-RF-whole-rock-classif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潜力 全岩主微量元素 随机森林 机器学习 祁漫塔格 东昆仑
下载PDF
运用机器学习和锆石微量元素构建花岗岩成矿潜力判别图解:以东昆仑祁漫塔格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广慧 钟世华 +7 位作者 李三忠 丰成友 戴黎明 索艳慧 刘嘉情 牛警徽 黄宇 薛梓萌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70,共14页
由于锆石在中酸性岩中广泛存在且成分稳定、不易受到后期热液活动的扰动,因此锆石成分可以有效记录成矿岩浆信息。其中,锆石的Ce^(4+)/Ce^(3+)、Ce/Ce*、Eu/Eu*和Ce/Nd值可以反映岩浆氧逸度和含水量等成矿信息,已被广泛用于花岗岩类成... 由于锆石在中酸性岩中广泛存在且成分稳定、不易受到后期热液活动的扰动,因此锆石成分可以有效记录成矿岩浆信息。其中,锆石的Ce^(4+)/Ce^(3+)、Ce/Ce*、Eu/Eu*和Ce/Nd值可以反映岩浆氧逸度和含水量等成矿信息,已被广泛用于花岗岩类成矿潜力评价。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些地球化学指标并不完全具有普适性。此外,以往研究均是根据对成矿岩体的“已知认识”提出成矿潜力判别方法,但考虑到成矿过程的复杂性,许多反映岩浆成矿能力的地球化学信息可能均尚未被揭露。为此,笔者以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为例,借助当前广泛应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支持向量机,对来自该成矿带斑岩-矽卡岩Cu-Fe-Pb-Zn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和全球非成矿岩体的锆石数据开展机器学习训练,目的在于挖掘能够反映岩浆成矿能力的锆石微量元素特征,从而构建花岗岩成矿潜力判别图解。模型训练结果显示,在21个常见的锆石微量元素特征中,Gd、Dy、Yb、Y、Tm等5种元素特征对识别岩浆成矿能力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笔者新建立了10个二元判别图解,它们在识别成矿岩体和非成矿岩体时的准确率均接近1。研究表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和地质大数据,可以挖掘传统研究方法难以发现的新的地球化学指标和图解,这对深入认识矿床成因、指导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微量元素 花岗岩 二元判别图解 机器学习 东昆仑
下载PDF
氨气与甲烷混合气自燃过程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昊 何志霞 +1 位作者 戴礼明 王谦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在当量比φ=0.5、压力为2~7 MPa以及温度从930 K到1 140 K的条件下,用快速压缩机研究氨气(NH_(3))和甲烷(CH4)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其中CH_(4)占总燃料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5%、10%及50%.另外,在φ为1.0和2.0的条件下对掺入10%CH_(4)的... 在当量比φ=0.5、压力为2~7 MPa以及温度从930 K到1 140 K的条件下,用快速压缩机研究氨气(NH_(3))和甲烷(CH4)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其中CH_(4)占总燃料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5%、10%及50%.另外,在φ为1.0和2.0的条件下对掺入10%CH_(4)的混合气进行着火延迟时间测试.CH_(4)对NH_(3)的着火过程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CH_(4)占总燃料的比例越来越高,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缩短,同时CH4对着火的促进作用趋于平缓.含10%CH_(4)的NH_(3)的着火延迟时间在φ为0.5和1.0的条件下变化很小,而当φ=2.0时着火延迟时间增加约50%.利用试验数据对6种不同的NH_(3)氧化机理进行了验证,所开发的机理预测着火延迟时间最为准确,除了在最高温度,CH_(4)摩尔分数为50%时试验与计算差异达到了50%,其他所有条件下机理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差距都小于30%.利用开发的机理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CH_(4)摩尔分数为5%和10%时,反应CH_(4)+NH_(2)=CH_(3)+NH_(3)对稀薄燃烧条件下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当CH4摩尔分数为50%时,该反应会表现出轻微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与甲烷混合气 化学动力学 着火延迟时间 快速压缩机
下载PDF
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RAAS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茜 刘桂波 +5 位作者 冯文静 宋洁 代黎明 孔越 徐音飞 曹彩霞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研究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1日—2021年8月1日就诊于我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 目的研究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1日—2021年8月1日就诊于我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97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为UACR正常组和早期DKD组,进一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决定上述两组中每例患者是否使用达格列净治疗,并将患者分为UACR正常达格列净组(A组)、UACR正常对照组(B组)、早期DKD达格列净组(C组)和早期DKD对照组(D组),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值。结果治疗1年后,A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UACR、立位醛固酮与立位肾素比值(ARR)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显著(t=2.098~7.122,P<0.05),B组患者的UA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显著(t=-4.094~4.833,P<0.05),A组患者的收缩压、UACR、eGFR以及空腹胰岛素、立位肾素水平治疗前后差值较B组差异显著(t=-3.364~7.203,P<0.05)。C组患者的BMI、收缩压、UACR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显著(t=2.168~6.421,P<0.05),D组患者的UACR、eGFR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显著(t=-3.422~4.951,P<0.05),C组患者的BMI、UACR、eGFR以及立位肾素水平治疗前后差值较D组差异显著(t=-4.178~6.023,P<0.05)。A组患者舒张压、UACR、ARR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治疗前后差值较C组差异显著(t=-5.297~3.217,P<0.05)。结论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可以降低老年T2DM患者的收缩压、UACR,改善肾功能,对合并早期DKD患者的RAAS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糖尿病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白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率
下载PDF
基于GOCAD软件的渤中凹陷428构造带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3
16
作者 盛世强 戴黎明 +1 位作者 李法坤 李菊红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00,共10页
428潜山构造带位于渤中凹陷中部,是中生代多期次的褶皱叠加和中新生代伸展裂解作用的结果,如何认识该潜山三维几何学特征,对于揭示不同构造期次的叠加-改造过程以及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三维地震数据、钻井资料... 428潜山构造带位于渤中凹陷中部,是中生代多期次的褶皱叠加和中新生代伸展裂解作用的结果,如何认识该潜山三维几何学特征,对于揭示不同构造期次的叠加-改造过程以及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三维地震数据、钻井资料,并结合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OCAD,构建了428构造带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对模型中地层和断层展布的几何学特征的详细分析,识别出428构造带及其周缘地区褶皱变形样式,以及潜山内幕断层的交切关系。其中,428东构造区为一元结构,太古宇上覆古生界,褶皱变形在空间上表现为短轴褶皱,其可能为印支和燕山2期褶皱叠加作用的结果;428西构造区以二元结构为主,太古宇上分布古生界和中生界,褶皱变形在空间上表现为背斜和向斜的特征,可能为燕山期褶皱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428潜山 褶皱 三维地质模型 GOCAD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中部428构造带近S-N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时期及其在中生代期间的调节转换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子涵 于海波 +2 位作者 张参 戴黎明 李法坤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81,共11页
渤海湾盆地中部428构造带自印支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叠加改造过程,区域内发育了大量的近S-N向与近EW向褶皱、断层构造,并控制了潜山的形成。然而目前对428构造带的研究仅局限于探索区域内潜山构造成因及其油气圈闭特性,对区域内... 渤海湾盆地中部428构造带自印支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叠加改造过程,区域内发育了大量的近S-N向与近EW向褶皱、断层构造,并控制了潜山的形成。然而目前对428构造带的研究仅局限于探索区域内潜山构造成因及其油气圈闭特性,对区域内的断裂系统,尤其是发育的大量近S-N向断裂的形成时期及其后期演化过程中所起到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鉴于此,为明确其形成时期、探索其对区域构造格局演化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石臼坨凸起东侧428构造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域典型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确解析,对其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428构造带与石臼坨凸起东侧连接处存在一条近S-N向走滑断裂;(2)该走滑断裂的形成最早可追溯至印支期。根据古生界褶皱和薄底构造的分布特征可知,该走滑断裂最初为近E-W向逆冲推覆断裂的侧向断坡;(3)近S-N向走滑断裂阻挡了燕山期NWW向的逆冲推覆作用,从而控制古生界和中生界大量协调褶皱的发育。而近E-W向断裂表现为压扭性质,控制了中生界雁列式褶皱的形成。基于以上认识,认为该近S-N向走滑断裂在印支-燕山期均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调节转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S-N向走滑断裂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构造叠加 428构造带 石臼坨凸起
下载PDF
橡胶树生防内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理化特性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岚岚 戴利铭 +2 位作者 施玉萍 刘一贤 蔡志英 《热带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54-60,共7页
为了解橡胶树炭疽病拮抗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理化特性和防效,通过研究4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固氮能力、产几丁质酶能力、溶磷能力、产生长素能力和开展田间防治试验来评价其利用价值。结果表明:4株解淀粉芽孢... 为了解橡胶树炭疽病拮抗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理化特性和防效,通过研究4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固氮能力、产几丁质酶能力、溶磷能力、产生长素能力和开展田间防治试验来评价其利用价值。结果表明:4株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在Ashby无氮培养基中正常生长,接种在胶体几丁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未出现透明圈,接种于蒙金娜无机磷培养基和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培养10 d后出现溶磷圈;从4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检测出吲哚-3-乙酸(IAA)、吲哚-2-甲酸(ICA)、吲哚-3-甲醛(ICAld)、3-吲哚丙酸(IPA)、吲哚-3-乙酸甲酯(MEIAA)等5种激素;将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孢子悬浮液分别接种于用4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处理过的橡胶苗上,发现橡胶苗未发病或发病较轻。以上结果说明用于实验的4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固氮和溶磷能力,能产生长激素,对橡胶树炭疽病具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理化特性 促生作用 橡胶树炭疽病
下载PDF
基于光学发动机的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引燃乙醇对比研究
19
作者 姚嘉伟 王谦 +3 位作者 戴礼明 钟汶君 姜鹏 蒋一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30,共8页
为了改善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探究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燃烧规律,在一台轻型光学发动机上对比了缸内分别直喷柴油和聚甲氧基二甲醚(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PODE)引燃进气道喷射... 为了改善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探究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燃烧规律,在一台轻型光学发动机上对比了缸内分别直喷柴油和聚甲氧基二甲醚(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PODE)引燃进气道喷射乙醇的燃烧特性。通过调节缸内直喷的喷油时刻和喷油比例,对燃烧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随喷油时刻不断推迟,缸内燃烧压力与放热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喷油时刻在上止点前20°时燃烧效果最好。随着缸内直喷燃油比例的增加,每循环燃烧压力峰值和放热率峰值不断增加,燃烧相位提前,燃烧更充分。利用高速成像技术获得的图片结果显示:两种引燃模式下火焰均发生于近壁区域并向四周扩散。火焰亮度最高和面积最大的时刻出现在燃烧始点附近。PODE引燃乙醇时火焰场中无曝光区域而柴油引燃乙醇时存在较多曝光区。PODE/乙醇燃料组合相对于柴油/乙醇燃料组合的缸压和放热率峰值更高,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更短,燃烧效率更高,碳烟生成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活性控制压燃 聚甲氧基二甲醚 喷油策略 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SW26010处理器的PANDAS众核并行优化方法及在地质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雪纯 邢会林 +2 位作者 戴黎明 郭志伟 刘骏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8,共8页
有限元数值模拟是目前研究地质体变形分析的重要方法,方程组求解对模拟结果的时效性和精确度有重要影响。针对并行自适应非线性变形分析软件(PANDAS)模拟千万级大规模模型时方程组求解耗时长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研究基于SW26010处理... 有限元数值模拟是目前研究地质体变形分析的重要方法,方程组求解对模拟结果的时效性和精确度有重要影响。针对并行自适应非线性变形分析软件(PANDAS)模拟千万级大规模模型时方程组求解耗时长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研究基于SW26010处理器主从核异构架构和并行计算技术实现PANDAS众核并行优化。首先,通过区域分解实现大规模地质模型分解,降低单主核计算的数据量,然后利用矩阵压缩存储技术有效节省存储资源。最后,利用SW26010处理器的从核阵列优化迭代求解算法加速方程组求解过程。全地球模型的速度场模拟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多孔介质模型压缩模拟的速度较CPU单核串行程序提升8.1倍,断层系统变形模拟的速度提升7.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26010处理器 PANDAS 并行计算 变形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