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欢迎订阅2021年《热力发电》杂志
1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03-I0003,共1页
《热力发电》是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热能动力学科和热力发电技术领域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国内热能动力技术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热力发电(火力、核能、地热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利用,学术性、技... 《热力发电》是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热能动力学科和热力发电技术领域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国内热能动力技术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热力发电(火力、核能、地热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利用,学术性、技术性、理论性、实用性相互促进,水平高,影响广,在国内热能动力科学技术领域获广泛好评,连续8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连续7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极高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发电 可再生能源发电 热能动力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开发利用 西安热工研究院 科学技术 相互促进
下载PDF
欢迎订阅2021年《热力发电》杂志
2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I0006-I0006,共1页
《热力发电》是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热能动力学科和热力发电技术领域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国内热能动力技术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热力发电(火力、核能、地热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利用,学术性、技... 《热力发电》是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热能动力学科和热力发电技术领域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国内热能动力技术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热力发电(火力、核能、地热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利用,学术性、技术性、理论性、实用性相互促进,水平高,影响广,在国内热能动力科学技术领域获广泛好评,连续8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连续7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极高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发电 可再生能源发电 热能动力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开发利用 西安热工研究院 科学技术 相互促进
下载PDF
欢迎订阅2021年《热力发电》杂志
3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I0002-I0002,共1页
《热力发电》是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热能动力学科和热力发电技术领域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国内热能动力技术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热力发电(火力、核能、地热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利用,学术性、技... 《热力发电》是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热能动力学科和热力发电技术领域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国内热能动力技术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热力发电(火力、核能、地热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利用,学术性、技术性、理论性、实用性相互促进,水平高,影响广,在国内热能动力科学技术领域获广泛好评,连续8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连续7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极高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发电 可再生能源发电 热能动力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开发利用 西安热工研究院 科学技术 相互促进
下载PDF
“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专题征稿启事
4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给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构网型储能系统通过储能逆变器构建起支撑大电网稳定运行的电压源,可以起到快速调频调压、增加惯量和短路容量支撑、抑制宽频振... 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给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构网型储能系统通过储能逆变器构建起支撑大电网稳定运行的电压源,可以起到快速调频调压、增加惯量和短路容量支撑、抑制宽频振荡等作用,从而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同时,构网型储能技术为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推动了储能技术的发展,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灵活可控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性 短路容量 调频调压 新型电力 储能逆变器 储能技术 储能系统 电压源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专刊征稿启事
5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I0010-I0010,共1页
我国能源结构将从化石能源主导的时代进入以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长期共存的多元化时代。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是未来高效灵活火电、高温光热发电、新一代核电、余热发电和先进舰船动力系统的研究热点。但在基础物... 我国能源结构将从化石能源主导的时代进入以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长期共存的多元化时代。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是未来高效灵活火电、高温光热发电、新一代核电、余热发电和先进舰船动力系统的研究热点。但在基础物理规律、循环构建理论、关键设备优化设计、系统运行控制策略、材料选择等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为集中报道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热力发电》拟于2020年推出“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专刊,现联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清洁低碳发电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力发电专业委员会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征稿,征稿方向及注意事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光热发电 物理规律 发电技术 舰船动力系统 余热发电 能源结构 化石能源
下载PDF
“高比例燃烧高碱煤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6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为提升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高效利用好煤炭资源,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国家科技部在“十二五”“十三五”连续提出了燃用高碱煤的研究专项并成功实施。“十四五”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提出全... 为提升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高效利用好煤炭资源,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国家科技部在“十二五”“十三五”连续提出了燃用高碱煤的研究专项并成功实施。“十四五”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提出全烧高碱煤的研发项目,重点支持全烧高碱煤技术的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工作,以期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求意见稿 共性关键技术 新型电力 高碱煤 研发计划 煤炭资源 研发项目 应用示范
下载PDF
“清洁高效灵活煤电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7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为提升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水平,引导其由主力电源向支撑型和调节型电源转变,国家科技部于2022年启动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专项,重点支持煤炭高效清洁发电的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工作,以期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科技... 为提升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水平,引导其由主力电源向支撑型和调节型电源转变,国家科技部于2022年启动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专项,重点支持煤炭高效清洁发电的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工作,以期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科技支撑。有鉴于此,《热力发电》编辑部特邀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循环流化床锅炉宽负荷调峰超低排放关键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性关键技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调节型 清洁发电 新型电力 超低排放 首席科学家 应用示范
下载PDF
“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研究”专刊征稿启事
8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随着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实施,能源转型深入推进,能源供需新格局给电力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具有显著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持续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效率不高、源... 随着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实施,能源转型深入推进,能源供需新格局给电力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具有显著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持续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效率不高、源网荷等环节协调不够、各类电源互补互济不足等矛盾日益显现。储能新技术的发展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中,实现综合能效提升、支撑能源电力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提升。储能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深刻影响电力资源的配置结构和开发规模,影响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与控制,促进电网建设和运行方式的改变。因此,亟需研究储能系统对电力系统的适应性、规划配置、联合调控、能量管控以及商业模式等,为储能技术保障电力系统的灵活安全稳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能源供需 规划配置 配置结构 能源安全 储能技术 能源转型 联合调控
下载PDF
“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研究”专刊征稿启事
9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随着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实施,能源转型深入推进,能源供需新格局给电力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具有显著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持续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效率不高、源... 随着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实施,能源转型深入推进,能源供需新格局给电力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具有显著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持续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效率不高、源网荷等环节协调不够、各类电源互补互济不足等矛盾日益显现。储能新技术的发展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中,实现综合能效提升、支撑能源电力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能源供需 质量提升 能源安全 能源转型 新发展理念 能效提升 随机性特征
下载PDF
“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研究”专刊征稿启事
10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随着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实施,能源转型深入推进,能源供需新格局给电力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具有显著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持续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效率不高、源... 随着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实施,能源转型深入推进,能源供需新格局给电力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具有显著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持续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效率不高、源网荷等环节协调不够、各类电源互补互济不足等矛盾日益显现。储能新技术的发展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中,实现综合能效提升、支撑能源电力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提升。储能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深刻影响电力资源的配置结构和开发规模,影响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与控制,促进电网建设和运行方式的改变。因此,亟需研究储能系统对电力系统的适应性、规划配置、联合调控、能量管控以及商业模式等,为储能技术保障电力系统的灵活安全稳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能源供需 规划配置 配置结构 能源安全 储能技术 能源转型 联合调控
下载PDF
“热储能与多途利用”专题征稿启事
11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为了更好地支撑电力系统大比例接入新能源,大规模储能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迎来快速发展期。面对工农业生产过程与生活中诸多热应用场景以及热力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升需求,热储能与多途利用技术具有建设规模灵活、应用场景丰富、开发潜... 为了更好地支撑电力系统大比例接入新能源,大规模储能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迎来快速发展期。面对工农业生产过程与生活中诸多热应用场景以及热力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升需求,热储能与多途利用技术具有建设规模灵活、应用场景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等优势。更重要的是,热储能可以实现能量存储之后直接进行热到热的应用,有效控制利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大幅提升“储能-用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与热力发电系统结合间接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为探索热储能与多途利用新思路,促进相关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推动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热力发电》编辑部特邀华中科技大学杨荣贵教授、华北电力大学杜小泽教授、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韩伟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胡红云副教授担任特约主编,策划“热储能与多途利用”专辑,拟定于2023年第1期出版。征稿方向及注意事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电力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能量存储 热力发电 应用场景 电力系统 新能源
下载PDF
“储能技术及其在电源侧典型应用”专刊征稿启事
12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I0011-I0011,共1页
储能技术因具有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等多重效用,而被认为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 储能技术因具有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等多重效用,而被认为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储能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我国储能也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上已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体制改革 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 能源互联网 需求响应 电源侧 高效能源 多元发展
下载PDF
“储能技术及其准电源侧典型应用”专利征稿启事
13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11-I0011,共1页
储能技术因具有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等多重效用,而被认为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 储能技术因具有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等多重效用,而被认为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储能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我国储能也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上已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体制改革 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 能源互联网 需求响应 电源侧 高效能源 多元发展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与新技术应用”专刊征稿启事
14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I0001-I0001,共1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近三十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在役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超过450台,总装机容量近850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发电已成为我国燃煤火力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单机容量、装机...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近三十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在役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超过450台,总装机容量近850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发电已成为我国燃煤火力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单机容量、装机规模、技术先进性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总装机容量 技术先进性 装机规模 单机容量 燃煤火力发电 新技术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