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
1
作者 丁世博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21-21,共1页
对石油化工领域仪表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希望对石油化工事业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石油化工 仪表控制 系统应用
下载PDF
《太平春》是壮剧雏形的唱本 被引量:4
2
作者 丁世博 《民族艺术》 1995年第2期121-123,214+125-128,共8页
《太平春》是壮剧雏形的唱本广西/丁世博(壮族)我国少数民族戏曲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是与本民族喜闻乐见的民间姊妹艺术有着紧密联系的,她们在肥沃的民族土壤中吸取丰富的养料茁壮成长,逐步形成具有浓厚特色的民族戏曲艺术。流... 《太平春》是壮剧雏形的唱本广西/丁世博(壮族)我国少数民族戏曲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是与本民族喜闻乐见的民间姊妹艺术有着紧密联系的,她们在肥沃的民族土壤中吸取丰富的养料茁壮成长,逐步形成具有浓厚特色的民族戏曲艺术。流传在田林、隆林、西林、凌云、那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剧 壮族山歌 雏形阶段 平调 唱本 正式形成 汉译 中国戏曲 曲艺形式 戏曲艺术
原文传递
壮族民间木偶戏现状及其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丁世博 《民族艺术》 1996年第1期93-100,共8页
流传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提线木偶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为广大壮族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壮族民间戏剧艺术。她扎根于本民族乡土民歌、曲艺末伦等艺术的肥沃土壤,吸取兄弟民族外来艺术,融会贯通。
关键词 木偶戏 壮族 壮剧 提线木偶戏 剧目 唱腔音乐 脸谱 壮文 唱词 脚韵
原文传递
从传统剧目看傩与师公戏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丁世博 陈丽梅 《民族艺术》 1992年第1期39-45,共7页
傩戏,在广西民间俗称师公戏。作为中国傩戏系统分支的广西师公戏——包括壮族师公戏、汉族师公戏、毛南族师公戏、仫佬族师公戏和苗族、瑶族师公戏,是从古傩逐步发展形成的。傩是我国古老的宗教祭祀活动仪式,以驱鬼逐疫。
关键词 壮族师公戏 传统剧目 渊源关系 祭祀活动 平话 广西 瑶族师公 汉族 民国初年 三种类型
原文传递
从十大台师看田林壮剧源流 被引量:2
5
作者 丁世博 《民族艺术》 1987年第1期78-85,共8页
田林壮剧属北路壮剧,亦称土戏,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北路壮剧主要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田林、隆林、西林、凌云、百色、那坡等县。田林是北路壮剧的故乡,它的流传和发展,以田林旧州为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当地群众给... 田林壮剧属北路壮剧,亦称土戏,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北路壮剧主要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田林、隆林、西林、凌云、百色、那坡等县。田林是北路壮剧的故乡,它的流传和发展,以田林旧州为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当地群众给历代艺深功高的壮剧艺人冠以师的尊号,至今已有十大台师之誉。本文拟从田林十大台师来探讨田林壮剧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剧 田林县 二十年 百色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流传 源流 壮族人 演出 岑毓英
原文传递
壮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族特色 被引量:2
6
作者 丁世博 陈丽梅 《民族艺术》 199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壮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族特色广西丁世博(壮族)陈丽梅壮剧,这具有悠久历史的壮族民间戏曲艺和其传统剧目是在壮、汉传统文化相互交流之中得到充实和发展的。通过借鉴和吸取汉族文化的精华,结合本民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 壮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族特色广西丁世博(壮族)陈丽梅壮剧,这具有悠久历史的壮族民间戏曲艺和其传统剧目是在壮、汉传统文化相互交流之中得到充实和发展的。通过借鉴和吸取汉族文化的精华,结合本民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和审美观点加以改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 民族特色 壮剧 壮族地区 《祝英台》 心理特征 壮族传统文化 壮族人 壮族歌圩 风俗习惯
原文传递
壮族木偶戏脸谱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丁世博 《民族艺术》 1993年第2期28-37,共10页
壮族提线木偶戏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的靖西、德保、那坡、田阳、天等、大新等壮族地域,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沿袭至今。由于经过历代艺人不断继承和发展,使这个剧种逐步得到完善而深深地扎根于壮乡,成为壮族人民喜爱的戏剧艺术。壮... 壮族提线木偶戏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的靖西、德保、那坡、田阳、天等、大新等壮族地域,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沿袭至今。由于经过历代艺人不断继承和发展,使这个剧种逐步得到完善而深深地扎根于壮乡,成为壮族人民喜爱的戏剧艺术。壮族木偶戏在传统剧目、音乐唱腔、语言道白、脸谱造型、服装设计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充分展示了壮族文化习俗和表现出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壮族木偶戏脸谱的审美特征,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谨此浅而议之。壮族木偶戏俗称“木头戏”,由戏师运用五根吊线操作表演,用壮语南部方言演唱。为了使剧中人物表演得栩栩如生,戏师除了在唱腔、韵白、操作等方面下功夫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壮族传统文化 提线木偶戏 脸谱 壮族人 审美情趣 审美心理 审美理想 民族特色 造型
原文传递
论广西壮剧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丁世博 《民族艺术》 1991年第2期7-13,共7页
中国戏曲艺术是在继承与创新中得到发展的。作为民族戏曲艺术的广西壮剧——包括南路壮剧与北路壮剧,从它的创建形成以及流传至今,乃是一部继承和发展的历史。本文拟从壮剧这一历史来研究和探讨振兴壮剧艺术中的继承和发展走向问题。南... 中国戏曲艺术是在继承与创新中得到发展的。作为民族戏曲艺术的广西壮剧——包括南路壮剧与北路壮剧,从它的创建形成以及流传至今,乃是一部继承和发展的历史。本文拟从壮剧这一历史来研究和探讨振兴壮剧艺术中的继承和发展走向问题。南路壮剧在继承中创建流传于广西壮语南部方言地区靖西、那坡、田东、天等、大新等县的南路壮剧,已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在它的创建和形成最初阶段包含德保马隘土戏、靖西果老土戏和靖西足院土戏。这三个戏剧雏型,都是扎根于壮族地区,从本民族源远流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剧 发展走向 继承 壮族人 壮族地区 民族性 广西 中国戏曲艺术 壮语 方言
原文传递
壮族“唐王”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9
作者 丁世博 《民族艺术》 1991年第1期160-167,共8页
壮族曲艺“唐王”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田阳县广大农村和平果、德保、百色、田林等县部份村屯已有悠久的历史。为此,1989年9月在贵阳市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曲种鉴定会上,“唐王”很快得到会议的通过... 壮族曲艺“唐王”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田阳县广大农村和平果、德保、百色、田林等县部份村屯已有悠久的历史。为此,1989年9月在贵阳市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曲种鉴定会上,“唐王”很快得到会议的通过和认定,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曲种之一。“唐王”既是一个曲种称谓,又是一个曲目的名称。据田东县“唐王”老艺人介绍,曲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梁山伯与祝英台 壮族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田东县 少数民族 曲种 曲目 艺术形式 曲艺
原文传递
从木偶戏与壮剧关系看民族戏曲的创建和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世博 《民族艺术》 1990年第2期78-85,共8页
流传于广西壮族南部方言地区的南路壮剧,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戏曲艺术。一百四十多年来,它之所以能成为一株扎根于壮乡的艺术之花,茁壮成长,是因为它善于吸收姊妹艺术之精华来丰富自身。本文拟从南路壮剧与壮族提线木偶戏的亲缘关... 流传于广西壮族南部方言地区的南路壮剧,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戏曲艺术。一百四十多年来,它之所以能成为一株扎根于壮乡的艺术之花,茁壮成长,是因为它善于吸收姊妹艺术之精华来丰富自身。本文拟从南路壮剧与壮族提线木偶戏的亲缘关系,来探讨民族戏曲的创建和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线木偶戏 民族戏曲 壮剧 广西壮族 亲缘关系 姊妹艺术 戏曲艺术 壮族人 靖西县 唱腔
原文传递
略谈土戏与客戏的血缘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世博 《民族艺术》 1988年第4期149-154,165,共7页
土戏与客戏土戏,解放后称为壮剧。按其流传地域不同,壮剧分为南、北两路。流传在田林、隆林、西林、百色、凌云等县的土戏称北路壮剧;流传在靖西、德保、那坡、田东、田阳、天等、大新等县的土戏称南路壮剧。又因其唱腔多以衬音“呀哈... 土戏与客戏土戏,解放后称为壮剧。按其流传地域不同,壮剧分为南、北两路。流传在田林、隆林、西林、百色、凌云等县的土戏称北路壮剧;流传在靖西、德保、那坡、田东、田阳、天等、大新等县的土戏称南路壮剧。又因其唱腔多以衬音“呀哈嗨”收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关系 壮剧 表演程式 流传 唱腔 粤剧 演出 木偶戏 田林 地方戏曲
原文传递
“鬼王”祭祀──桂西壮族乡傩艺术初探
12
作者 丁世博 王文 《民族艺术》 199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鬼王”祭祀──桂西壮族乡傩艺术初探广西丁世博(壮族)王文傩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承文化之一。由于地域和民族不同,对傩的称谓也有差异。流传于桂西和桂东南的民间边神赛会——平安醮,就是乡傩艺术在广西的俗称。据民国二十二... “鬼王”祭祀──桂西壮族乡傩艺术初探广西丁世博(壮族)王文傩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承文化之一。由于地域和民族不同,对傩的称谓也有差异。流传于桂西和桂东南的民间边神赛会——平安醮,就是乡傩艺术在广西的俗称。据民国二十二年版《辞源》条国解释:“傩,驱疫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壮族 壮族妇女 乡傩 提线木偶戏 《靖西县志》 传承关系 广西人民出版社 艺术形式 雅文化 童男童女
原文传递
壮剧音乐改革浅见 被引量:3
13
作者 闭克坚 丁世博 《民族艺术》 1991年第4期43-47,共5页
壮剧似一朵鲜艳的山花,在南国深山吐露馨香,在社会主义百花园中争奇斗艳。为使这个少数民族戏曲艺术锦上添花,发扬光大,我们想对壮剧音乐改革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壮剧音乐要推陈出新壮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剧目、音乐唱腔、表演... 壮剧似一朵鲜艳的山花,在南国深山吐露馨香,在社会主义百花园中争奇斗艳。为使这个少数民族戏曲艺术锦上添花,发扬光大,我们想对壮剧音乐改革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壮剧音乐要推陈出新壮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剧目、音乐唱腔、表演程式等方面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成为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特别是在音乐唱腔方面,民族色彩更为浓郁:南路曲势激越雄劲,奔放洒脱;北路曲势柔和婉转,抒情自然。但是,壮剧音乐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北路原有的九个音乐唱腔,即[大过场]、[梳妆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剧 音乐改革 传统音乐 唱腔 壮族人 不足之处 少数民族 艺术风格 社会主义 创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